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

二、填空

三、多项

选择

四、选择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30cm t1=0.6s 0.5m/s

s2=15cm t2=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评卷人得分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5、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

(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6、 (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

有。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是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

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

8、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

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

(1) 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_s;

(3) 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_些较好(选“大”或“小”)

9、如图12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

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0、 如图6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

(3)小车从位置A 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 时,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 到B 所用时间是 s ;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

图6

11、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该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 测出斜面的长s1=0.90m ,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 ,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 。

(2) 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 ,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保留两位小数)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 m ,所用时间t3= s ,平均速度v3= m/s 。(保留两位小数) (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 运动。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些,(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12、(2014邵阳19题2分)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华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上学途中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她是以___为参照物;小华的家到学校路程是2 400 m ,如果她用时10 min 到达学校,她骑车的平均速度三、多项选择

(每空? 分,共? 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13、(2015株洲16题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两同学在t=10 min时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2倍

四、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每空?分,共?分)

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

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

1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1)刻度尺;(2)0.375m/s;(3)变速.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物体速度的实验,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

(2)小车的质量不变,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增大;不计摩擦时,机械能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3)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SAB=10.00dm﹣6.00dm=4.00dm,SAC=9.00dm=0.9m,

tAC=15:35:23﹣15:35:20=3s

则vAC===0.3m/s.

(4)若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这样时间记录偏大.

故答案为:(1)v=;(2)增大;不变;(3)4.00;0.3;(4)大.

3、(1)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

【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以及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2)闪光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方法.

4、(1)40.0;25.0;

(2)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

5、解:(1)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通过的距离s1=25cm,所用时间t1=2s,从乙到丙通过的距离为s2=65cm,所用时间t2=4s,

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1===12.5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v2===16.25s;

(3)计算可知,v1<v2,

所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2)12.5;16.25;(3)变速直线运动.

6、 (1)时间(2)大大(3)0.25(4)7

7、(1)2分。刻度尺

(2)2分。0.1

(3)2分。vAB<vBC

8、

9、(1)v=s/t 刻度尺秒表(2)较小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3)

变速(4)V3>V1>V2 (5) 大

10、(1)V=S/t (2)3.50cm (3)5s (4)0.007s

11、

二、填空题

12、自行车(或自己) 4 【解析】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说明树木相对于自行车(或她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她行驶的速度=4 m/s.

三、多项选择

13、AD 【解析】从图像中可知,甲和乙在10 min时到达图像中的同一点,即在该点相遇,A正确;甲在10 min 内通过的路程为3 km,而乙通过的路程为1 km,则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B错误;相遇前,乙在10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 km,相遇后在5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 km,则速度是原来的2倍,C错误;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

速度,乙的平均速度为,则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D正确.故选AD.

四、选择题

14、 A

15、A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 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 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问题: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学生活动1 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维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 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 课前准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姓名张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 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n x k l l l l +=?+=00,对于50分度卡尺:02.00?+=k l l ;对20分度:05.00?+=k l l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mm ,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50=。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mm ,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天平两盘 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21m m m ?=。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1. 米尺测XX 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 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 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 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 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电流的测量经典练习题

电流的测量(提升展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能运用电流测量的知识解题 1、如图3所示连入某电路的安培表,使用的是______和 ______两个接线柱,量程是__ _____,刻度盘上 每个大格表示_________安培,每个小格表示________ 安培,若通过安培表的电流强度是安培,请你在图示 刻度盘上画出表针的位置。 2、如图4所示,图A中安培表测量灯_____ 或灯______的电流,图B中安培表测量的 是____________的电流,图C中安培表测 量的是灯______的电流强度。请在图上标 出所用安培表的“+”“-”接线柱。 3、某同学在做一个电学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如图所示.发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纠正的方法是_____. 4、如图,电流表的示数甲:_____ A;乙:______ A. 5、如图19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L 1L2两灯是连 接的,图中的仪表是表测的是(填 “L1”、“L2”或“ L1与L2”) 的。 6、在左图所示电路中,若发生如图 所示的现象,则在A、B间可能 连接了、。(写出两种) 7、如图所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其中电路正确的是( )

8、如图所示是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电路,其中正确的是( ) 9、如左下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甲图中的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的电流,乙图中的电 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的电流。 10、如右上图所示,灯L1与灯L2是联的;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的电流。 11、在实验室,刘慧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A,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 (a)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 A. 0-0.6A B. 0-1A C. 0-2A D. 0-3A 12、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 2测灯L1的电流,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 13、如图所示是敏敏同学连接的电路。 (1)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是。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典型例题(质量测量)

典型例题 例1 使用托盘天平,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_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旋转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E,使指针B对准,这就表示调节完成.解析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是本章重点及难点,使用好天平的重要步骤就是先调节,调节分为底板和横梁两部分,首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以保证底板水平,第二步调节横梁平衡,先把游码放在左端零刻度线位置,再旋动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E(有的天平,横梁左、右两侧都有调节螺母),使指针B对准刻度盘K的中央,这样就表示调节完成了. 例2 用天平称出质量是68.2g的药品.应在天平的_________盘内顺序放它的砝码是_________;游码应放在_________位置上(游标所在标尺的最大刻度值是1g). 解析砝码要放在天平右盘,按规定先放大砝码,这样顺序就应该为50g,10g,5g,2g,1g,最后游码应放在0.2g的位置上. 例3 若砝码被磨损了,用这样的砝码测质量,测量结果将() A.偏大B.偏小C.与物体的真实值一样 点拨:砝码磨损后,其质量比标准质量小一些,为使天平平衡,势必要继续增加砝码或使游码向右移动,这样测量值将偏大. 答:A 例4 调节天平时为什么游码要放在横梁左端零刻度线位置? 解析这里首先要搞清怎样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内,这样移动游码,游码所对刻度读出的数值恰等于给天平右盘增添一个同样质量的砝码,最后物体的质量就等于右盘内砝码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 例5 使用天平时,为什么要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内,如果二者颠倒了,应怎样得出物体的质量? 解析因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是放在横梁的左端零刻度线处,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最后可使左盘物体和右盘的砝码共同使得横梁平衡,因游码向右移动相当于在右盘内增加砝码,所以物体的质量由砝码和游标读数之和决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记录实验数据。 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公式v =s 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4页。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车下滑一段时间运动的路程,然后运用测量的s 和t 的值计算小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 【实验过程】 (1)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的数据填入表中。(后面测得的数据也都填入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在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长度测量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物理系 班别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I 实验项目名称 力学实验:长度测量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实验目的】 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规则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移测显微镜。 【实验原理】 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2–1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1-N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a N N b )1(-= (2.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 (2.2) 图2-7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 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 (2.3)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1mm a =。图2–8所示的情况,即21.58mm l =。 图2–8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10l l l =-。其中,1l 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0l 为零点读数。0l 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2–9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图2–9 2、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常见的螺旋测微器如(图2–10)所示。它的量程是25mm ,分度值是0.01mm 。 螺旋测微器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微螺旋杆。螺距是0.5 mm 。因此,当螺旋杆旋一周时,它沿轴线方向只前进0.5mm 。 螺旋柄圆周上,等分为50格,螺旋杆沿轴线方向前进0.01 mm 时螺旋柄圆周上的刻度转过一个分格 这就是所谓机械放大原理。 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轻轻转动螺旋柄后端的棘轮旋柄,推动螺旋杆,把待测物体刚好夹住时读数,可以从固定标尺上读出整格数,(每格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二、填空 题 三、多项 选择 四、选择 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 1=30cm t 1 =0.6s 0.5m/s s 2=15cm t 2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评卷人得分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长度测量

实验题目: 长 度 测 量 (1) 实验目的 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规则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2)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移测显微镜。 (3)实验原理 ①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副尺的分度的微小差异来提高仪器精度的。如图2.2.1-3所示的“十分游标”,主尺上单位分度的长度为1mm ,副尺的单位分度的长度为0.9mm ,副尺有10条刻度,当主、副尺上的零线对齐时,主、副尺上第n (n 为小于9的整数) 条刻度相距为n ×0.1=0.n mm ,当副尺向右移动0.n mm 时,则副尺上第n 条刻度和主尺上某刻度对齐。由此看出,副尺移动距离等于0.1mm 的n 倍时都能读出,这就是“十分游标”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1mm 的道理。 其他类型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 ②螺旋测微计的工作原理 如图2.2.1-4所示,A 为固定在弓形支架的套筒,C 是螺距为0.5mm 的螺杆,B 为活动套筒,它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活动套筒旋转一周,螺杆移动0.5mm 。活动套筒左端边缘沿圆周刻有50个分度,当它转过1分度,螺杆移动的距离δ=0.5/50=0.01mm ,这样,螺杆移动0.01mm 时,就能准确读出。 ③移测显微镜 移测显微镜的螺旋测微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螺旋测微计相似,所以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01mm 。由于移测显微镜能将被测物体放大,因而物体上相距很近的两点间的距离也能测出。 (4)实验数据与处理(橙色字体的数据是在实验室测量出的原始数据,其他数据是计算所得。) 一、用米尺测量 ①用米尺测量木条长度,米尺的量程2m ,最小分度值1mm 。 单次测量: l =45.55(cm) Δl =0.10(cm) 图2.2.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 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 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 * 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典型例题解析(长度测量)

典型例题解析(长度测量) 例1 (1998年)如图1—1—2所示的A、B分别表示两位同学测同一物体长度时的不同用尺方法,其中用尺不太合理的是________(填“A”或“B”),这一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厘米. A B 图1—1—2 精析读数比较容易的是A图,因为A图的起始刻度线“3”容易记住且读得快;而B图的测量方法就比较费时还容易出现错误,因为B图的用尺方法没有达到简便易行的原则,所以不太合理.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由于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毫米,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93厘米.答案:B;1.93. 注意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数.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物,即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量起,观察被测长度的末端所对的刻度线,两刻度值之差就是被测物体的长度.为使测量容易些,起始刻度线的选择要求容易记住,使读数及运算较快;同时还要观察量程,认准最小刻度值,才能达到读、测数值准确快速.例2 (1998年)对如图1—1—3所示的刻度尺进行观察的结果是:(1)零刻度线是否磨损:________(选填“已磨损”或“没磨损”).(2)量程是________.(3)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厘米. 图l一1—3 精析使用刻度尺之前,要首先对它认真观察:一是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本题中所示刻度尺的前端已折损所以应填“已磨损”;量程是20厘米—10厘米=10厘米;刻度线间的最短距离是1毫米,所以最小刻度值是0.1厘米.答案:(1)已磨损;(2)10厘米;(3)0.1.注意本题只是单一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弄清楚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

测量平均速度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 (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教学反思: 三、板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

基本长度测量测定实验报告[1]

基本长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装置的原理; 2. 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掌握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进行正确读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用品: 游标卡尺 (精度值:0.02mm 量程:125mm ) 螺旋测微器( 分度值:0.01mm 量程:25mm ) 被测物体:小钢球、空心圆柱体玻璃杯 量筒。 三、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及其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若从背面看,游标是一个整体。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深度尺与游标尺连在一起,可以测槽和筒的深度。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1-N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a N N b )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 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上图。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0.02mm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1mm a =。下图所示的情况,即21.58mm l =。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10l l l =-。其中,1l 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0l 为零点读数。0l 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下图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 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电阻测量的所有方法及典型例题

一、 实验常规 1、器材选取原则 2、实验仪器的读数 3、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控制电路的选择 4、实物图连线 5、电阻的测量----伏安法和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1、器材选取原则 定值电阻 欧姆表法 7、电阻测量的其他方法 电流表内阻 全电路欧姆定律法 电源内阻 定值电阻 比较法 定值电阻 电流表内阻 电压表内阻 半偏法 电流表内阻 电压表内阻 伏安法测电压表的内阻 伏安法测电流表的内阻 安安法测电流表的内阻 6、伏安法测电阻的应用 伏安法、安安法测电阻

①安全性原则:通过电源,电表,滑动变阻器,用电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②精确性原则:选用电表量程应可能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电压表、电流表在使用时要有较大偏转(指针偏转一般在满偏角度的1/3以上)。欧姆表指针指在中值电阻附近。 ③便于操作原则:选择控制电路时,既要考虑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又要注意便于操作。 2、实验仪器的读数 高考要求会正确使用的电学仪器有: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除了滑动变阻器以外,其它仪器都要求会正确读出数据。读数的基本原则是: 一、安培表、伏特表均有两个量程,其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依量程及精度而定,但是可以概括如下原则: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电流表0~0.6A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电压表0~15V档; 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档、电压表0~3V档等。 二、电阻箱是按照各个数量级上指针的对应数值读数的,指针必须指向某一个确定的数值,不能在两个数值之间,因此电阻箱测量结果的各位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 v 二、实验原理 v 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 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 v 速度v2。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

?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1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 分,共? 分) 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 ,机械能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