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架构安全设计

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和发展,各种金融和商业活动都频繁地在互联网上进行,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 严重,网络安全已经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在运营商或大型的企业,每年都会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最基本的是三种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以及智能卡技术。以下对这三种技术进 行详细介绍。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 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 防火墙有二类,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 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网;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 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双家网关(dual home gateway) 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tion host) 或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但却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边疆,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 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商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2. 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 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 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 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 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方针有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前者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doc

目录 1、网络安全问题 (3) 2、设计的安全性 (3) 可用性 (3) 机密性 (3) 完整性 (3) 可控性 (3) 可审查性 (3) 访问控制 (3) 数据加密 (3) 安全审计 (3) 3、安全设计方案 (5) 设备选型 (5) 网络安全 (7) 访问控制 (9) 入侵检测 (10) 4、总结 (11) 1、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

2、设计的安全性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 可用性: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 机密性: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 可控性: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 安全审计: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 针对企业现阶段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业务流程,结合企业今后进行的网络化应用范围的拓展考虑,企业网主要的安全威胁和安全漏洞包括以下几方面:(1)内部窃密和破坏 由于企业网络上同时接入了其它部门的网络系统,因此容易出现其它部门不怀好意的人员(或外部非法人员利用其它部门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进入内部网络,并进一步窃取和破坏其中的重要信息(如领导的网络帐号和口令、重要文件等),因此这种风险是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范的。 (2)搭线(网络)窃听 这种威胁是网络最容易发生的。攻击者可以采用如Sniffer等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在INTERNET网络安全的薄弱处进入INTERNET,并非常容易地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获取所有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的内容。对企业网络系统来讲,由于存在跨越INTERNET的内部通信(与上级、下级)这种威胁等级是相当高的,因此也是本方案考虑的重点。 (3)假冒 这种威胁既可能来自企业网内部用户,也可能来自INTERNET内的其它用户。如系统内部攻击者伪装成系统内部的其他正确用户。攻击者可能通过冒充合法系统用户,诱骗其他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从而获得用户名/口令等敏感信息,进一步窃取用户网络内的重要信息。或者内部用户通过假冒的方式获取其不能阅读的秘密信息。 (4)完整性破坏 这种威胁主要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或者存储期间被篡改或修改,使得信息/

学习信息安全产品设计--架构设计-详细设计

学习信息安全产品设计--架构设计-详细设计 信息安全产品设计理念 技术架构篇 信息安全产品设计理念 1 设计 1.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办公系统、商务平台的不断推出和投入运行,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运营中全面渗透。电信行业、财政、税务、公安、金融、电力、石油、大中企业和门户网站,更是使用数量较多的服务器主机来运行关键业务。 随着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贯彻实施,信息安全产品在在高安全域行业被普遍应用。 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多次共同主持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主权安全、两军关系、海上安全、网络及外空安全等重要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继续充分利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机制,就有关问题保持沟通,增进互信,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共同推动建设稳定、合作的战略安全关系。 2002年由美国总统布什签发的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开始生效。其中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管理、项目和投资等,都要有控制和审计手段。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技术工具和安全产品按照行业的标准来做细粒度的管理,真正做到对于内部网络的严格

管理,可以控制、限制和追踪用户的行为,判定用户的行为是否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细粒度模型,通俗的讲就是将业务模型中的对象加以细分,从而得到更 科学合理的对象模型,直观的说就是划分出很多对象. 所谓细粒度的划分 就是在pojo类上的面向对象的划分,而不是在于表的划分上。 以常用的信息安全产品---运维审计产品(堡垒机)为例, 堡垒机是一 种被加固的可以防御进攻的计算机,具备坚强的安全防护能力。内控堡垒主机扮演着看门者的职责,所有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请求都要从这扇大门经过。因此内控堡垒主机能够拦截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对不合法命令进行阻断、过滤掉所有对目标设备的非法访问行为。 堡垒机具体有强大的输入输出审计功能,不仅能详细记录用户操作的每一条指令,而且能够通过回放的功能,将其动态的展现出来,大大丰富了内控审计的功能。堡垒机自身审计日志,可以极大增强审计信息的安全性,保证审计人员有据可查。 堡垒机还具备图形终端审计功能,能够对多平台的多种终端操作审计,例如windows 平台的RDP 形式图形终端操作。 为了给系统管理员查看审计信息提供方便性,堡垒机提供了审计查看检索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多种查询条件查看审计信息。 总之,堡垒机能够极大的保护企业内部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资源的安全性,使得企业内部网络管理合理化和专业化。 信息安全产品设计理念 1.2 管理现状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 标: 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是指: 预警(Warning )、保护(Protection )、检测(Detection )、反应(Reaction )、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 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 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 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 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 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 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

公司网络系统安全架构设计与实施

公司网络系统安全架构设计与实施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领域从传统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络效能重要的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国际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时候,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级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传输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目前我公司已经建立了企业网站,电子邮件等系统,并且己经应用了OA、财务、人事等信息化系统软件,许多重要信息都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因此网络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在早期网络协议设计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无序状态,使网络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公司在网络安全上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邮件传输安全问题,大量垃圾邮件攻击问题,病毒传播问题,信息资源非法访问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安全的网络系统架构。 本文主要针对公司目前存在的典型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施相应的安全策略,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目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全部采用网上办公,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计算机,因此在考虑安全措施时必须考虑到网络规模并能管理到每个节点。通过一系列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公司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网络发展与安全现状 目前我们许多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以及许多业务的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因此网络系统的安全非常重要。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基于网络的犯罪行为,黑客攻击,数据资料泄密,病毒破坏等己经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都开展了许多基于网络安全的研究工作,如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并推出了许多基于网络安全的产品。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许多破坏网络安全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应用新的网络安全技术,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我公司网络系统规模较大,各类应用服务器集中存放在中央机房中。公司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网站系统、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系统、各类WEB应用软件、视频会议等。公司每位员工基本都配有计算机,所有工作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因此公司网络具有使用人数多,网络流量大等特点,这也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问题 现有的系统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 ①弱口令造成信息泄露的威胁 由于公司应用系统较多,员工要设置各类账户的密码,非常繁琐,而且不便于记忆,因此许多员工将密码设置为简单密码,并且长期不对密码进行更改。这样容易产生信息泄露问题,一些攻击者会窃取密码,非法进入系统获取系统资料。如果重要资料被窃取,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②病毒传播造成网路和系统瘫痪 公司员工数量较多,绝大多数员工都配有单独使用的计算机,并且大多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互联网。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装防病毒系统,由于员工对

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

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以及采取一些技术方面的措施,以保证数据在网络中传播时,其保密性、完整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篇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护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是否成为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镇应运而生。它们中有一些是正规挂牌网吧,但多数是一些无牌的地下黑色网吧,这些黑色网吧瞄准的市场就是青少年学生。一些学生迷上网络游戏后,便欺骗家长和老师,设法筹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上网。 有许许多多原先是优秀的学生,因误入黑色网吧,整日沉迷于虚幻世界之中,学习之类则抛之脑后,并且身体健康状况日下。黑色网吧不仅有学生几天几夜也打不“出关”的游戏,更有不健康、不宜中学生观看的黄色网页。 抓好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与学生家长配合管好自己的学生,二是向有关执法部门反映,端掉这些黑色网吧,三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外来反动、邪恶侵蚀的“防火墙”。四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让中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最后,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在加大对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的投入、提高保卫人员素质和学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1.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 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

(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入侵检测、恶意代码过滤等等这样一些技术,形成动态检测的制度,建立报告协调机制,提高检测的实时性。 反应:在检测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之后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从而把系统调整到安全状态。为此需要相应的报警、跟踪、处理系统,其中处理包括封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房产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2015 年7月 版本控制

一、前言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2.2架构定义 2.3架构说明 2.4软件逻辑结构 三、具体功能简述 3.1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 3.2多语言解决方案 3.3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 3.4报表&打印方案 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 五、系统网络结构 六、开发管理层面

一、前言 一个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 ●高性能 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的性能,支持最大的并发性。 ●健壮性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的和无缺陷的。现在的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的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的稳定通过良好的代码和完备的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低成本 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 2.2架构定义 本架构以XML为整个系统的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 2.3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 Erp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的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

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Erp应用系统。 2.3.1 适配器 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 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的其它服务。 2.3.2 资源仓库 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的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的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的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 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的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的接口描述、服务的业务特性、服务的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的QoS属性。 2.3.3 连通服务 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的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的骨干。连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的双向交互、代理之间的通信、代理之间的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 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的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的,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 2.3.4 流程服务 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支撑的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的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的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 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的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的任务操作,它支持的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的,多方合作操作的业务过程。 2.3.5 交互服务

2019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

2019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K 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密(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A. K B公开(K A秘密(M’)) B. K A公开(K A公开(M’)) C. K A公开(K B秘密(M’)) D. K B秘密(K A秘密(M’)) 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B.264 C.232 D.2256 10.Bell-LaPadula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___,而Biba模型与Bell-LaPadula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Bell-LaPadula模型所忽略的信息的___问题。它们存在共同的缺点:直接绑定主体与客体,授权工作困难。 A.保密性可用性 B.可用性保密性 C.保密性完整性 D.完整性保密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网络安全部架构及职责

网络安全部架构及职责 1职责 网络安全部是xxx公司进行安全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其主要任务包括评审网络安全方针,确保对安全措施的选择进行指导,协调控制措施的实施,对重大变更进行决策,审查网络安全事故等。 2网络安全工作主管领导 1)贯彻执行公司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网络安全管理方 面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要求;审定网络安全的发 展规划、有关规定和重大决策;组织协调公司网络安 全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定期上报网络安全工作报告。3网络安全实施小组 1)接受上级领导和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指挥, 落实和下达网络安全工作任务。 2)负责组织和协调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检查公司网络 安全工作落实情况,保证公司网络安全。 3)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收集网上突发事件信息,掌 握突发事件动态,并按流程及时向领导小组和相关部 门报告。

4)参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项目。 5)每月对当月安全状况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提交网络 安全专题报告。 6)发生突发网络安全事件时,负责向部门领导及时提交 正式安全事故分析报告。 7)对业务网络进行安全管理,包括监控、审计、风险、 运维等方面。 8)对网络及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系统性能、系统升级、 漏洞修复等设置多种报警形式。 4与外部各方的联系 xxx公司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与外部各方的网络安全渠道,为管理层提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解答员工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提供预防性的安全建议。 5外部各方的定义 外部各方是指与xxx公司业务相关的外部机构以及人员,具体包括: 1)xxx公司的上级单位; 2)网络安全工作的主管机构或部门; 3)与xxx公司业务相关的政府部门; 4)公众用户;

网络安全技术课后题及答案

(1) 1.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2) 1.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必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B2 级,又叫做结构保护级别,要求所有系统中对象加上标签,给设备分配单个或多个安全级别。 5.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系统:攻击,防御. 第二章 (1) 1.OSE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的模型,吧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通过ICMP,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先关的状态信息。 5.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2)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 3.目前E-mail 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邮局协议。 4.Ping 指令是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记得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受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的显示出来。 5.使用“net user ”指令可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列表。 第四章 (1) 1.踩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包括任何可得到的蛛丝马迹,但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2.对非连续端口进行的,并且源地址不一致、时间间隔长而没有规律的扫描,称为“慢速扫描”。(2) 1.扫描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慢速扫描”和“乱序扫描”。 2.“被动式策略”是基于主机之上,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及其他同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 3.一次成功的攻击,可以归纳成基本的五个步骤,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的调整,归纳起来就是:“黑客攻击五部曲”,分别是:隐藏IP、踩点扫描、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种植后门、在网络中隐身。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以下从网络安全面临的危险重点介绍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讨论了它们的局限性,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1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1 防火墙技术 (1)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是设置在可信网络和不可信的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可以实施比较广泛的安全策略来控制信息注入可信网络,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入侵存款,另一方面能够限制可信网络中的用户对外部网络的非授权访问。变卦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基本性质: ①进入网络的双向通信信息必须通过防火墙。 ②只能允许经过酵安全策略授权的通信信息通过。 ③防火墙本身不能影响网络信息的流通。 (2)设立防火墙的目的 设立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来自另个一网络的攻击。通常,被保护的网络发球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负责管理的,而所要防备的网络则是一个外部的网络,该网络是不可信赖的,因为可能有人会从该网络上对我们的网络发起攻击,破坏网络安全。对网络的保护包括下列工作: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有敏感数据,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资源。不同的防火墙侧重点不同。

1.2 入侵检测系统 (1)入侵检测系统概念 入侵检测系统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系统。违反安全策略行为有:入侵——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用户的违规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来自于网络外部和内部。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悼念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瓣知识,添加到知识库内,心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 (2)入侵检测系统特点 ①经济性:为了保证系统安全策略的实施而引入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不妨 碍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时效性:必须及时发现各种入侵行为,理想的情况是在事先发现攻击企 图,比较现实的情况是在攻击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检测到。如果是事后检测到,则必须保证实效性,因为一个已经被攻击过的系统往往意味着后门的引入以及后续的攻击行为。 ③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自身必须安全,如果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得不到保障,则意味着信息的无效,而更严重的是,入侵者控制了入侵检测系统即获得了对系统的控制权,因为一般情况下入侵检测系统都是心特权状态运行的。 ④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机制与数据的分离,在现在 机制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对新的攻击进行检测,例如,使用特征码来表示攻击特性;二是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不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修改的前提下加强检测手段,以保证能够检测到撙的攻击。 (3)入侵检测的主要方法 ①静态配置分析:静态配置分析通过检查系统的当前系统配置,诸如系

最新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 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2 3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和发展,各种金融和商业活动都频繁地在互联网上4 进行,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 5 严重,网络安全已经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在运营商或大型的企业,每6 年都会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7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最基本的是三种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8 以及智能卡技术。以下对这三种技术进 9 行详细介绍。 10 1. 防火墙技术 11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12 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 13 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14 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 15 防火墙有二类,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16 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 17 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网;另一个则18 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 19 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双家网关20 (dual home gateway) 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tion host) 或21 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但却能同

22 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23 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边疆,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24 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25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26 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 隐蔽子网)。隐蔽主27 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28 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29 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30 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商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31 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32 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33 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34 35 2. 数据加密技术 36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37 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 38 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39 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 40 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41 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 42 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43 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 44 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网络安全技术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

[模拟]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常用对称加密算法不包括______。 A.DES B.RC-5 C.IDEA D.RSA 参考答案:D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3DES、RC-5、IDEA。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ECC。关于对称加密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详细情况请参看“5.1.2安全基础技术”。 第2题: 数字签名的功能不包括______。 A.防止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抵赖行为 B.发送方身份确认 C.接收方身份确认 D.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参考答案:C 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送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与解密的摘要信息对比。如果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过,因此数字签名能够验证信息的完整性。数字签名是个加密的过程,数字签名验证是个解密的过程。数字签名技术是在网络系统虚拟环境中确认身份的重要技术,完全可以代替现实过程中的“亲笔签字”,在技术和法律上有保证。数字签名主要的功能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第3题: 采用Kexberos系统进行认证时,可以在报文中加入______来防止重放攻击。 A.会话密钥 B.时间戳 C.用户ID D.私有密钥 参考答案:B

Kerberos认证是一种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来实现通过可信第三方密钥分发中心的身份认证系统。客户方需要向服务器方递交自己的凭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该凭据是由KDC专门为客户和服务器方在某一阶段内通信而生成的。凭据中包括客户和服务器方的身份信息和在下一阶段双方使用的临时加密密钥,还有证明客户方拥有会话密钥的身份认证者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的作用是防止攻击者在将来将同样的凭据再次使用。时间标记是检测重放攻击。 第4题: 包过滤型防火墙通过______来确定数据包是否能通过。 A.路由表 B.ARP表 C.NAT表 D.过滤规则 参考答案:D 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它根据数据包头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等标志确定是否允许通过。只有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包才被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其余数据包则被从数据流中丢弃。包过滤方式是一种通用、廉价和有效的安全手段。之所以通用,是因为它不是针对各个具体的网络服务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适用于所有网络服务;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大多数路由器都提供数据包过滤功能,所以这类防火墙多数是由路由器集成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企业安全要求。在整个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包过滤技术出现了两种不同版本,称为“第一代静态包过滤”和“第二代动态包过滤”。①第一代静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这类防火墙几乎是与路由器同时产生的,它是根据定义好的过滤规则审查每个数据包,以便确定其是否与某一条包过滤规则匹配。过滤规则基于数据包的报头信息进行制订。报头信息中包括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传输协议(TCP、UDP、ICMP等)、TCP/UDP目标端口、ICMP消息类型等。②第二代动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这类防火墙采用动态设置包过滤规则的方法,避免了静态包过滤所具有的问题。这种技术后来发展成为包状态监测(StatefulInspection)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防火墙对通过其建立的每一个连接都进行跟踪,并且根据需要可动态地在过滤规则中增加或更新条目。包过滤方式的优点是不用改动客户机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与应用层无关。但其弱点也是明显的:过滤判别的依据只是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有限信息,因而各种安全要求不可能充分满足;在许多过滤器中,过滤规则的数目是有限制的,且随着规则数目的增加,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缺少上下文关联信息,不能有效地过滤如UDP、RPC一类的协议;另外,大多数过滤器中缺少审计和报警机制,它只能依据包头信息,而不能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很容易受到“地址欺骗型”攻击。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建立安全规则时,必须对协议本身及其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作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过滤器通常是和应用网关配合使用,共同组成防火墙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