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探讨

贫困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探讨
贫困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探讨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衍生的石漠化现象正以2%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武汉大学花草树木茂盛,自然景色极佳,但校园山体亦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保护,为研究山体水土流失机理与相应治理对策,以武汉大学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校园山体 1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的学术定义为:“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壤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结合定义实地调查得出,在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范围内,存在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一定的人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但由于山体近乎100%的植被覆盖,起着防蚀固土的特殊作用,因此校园内山体总体水土保持良好,部分区域存在土壤侵蚀,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与风力侵蚀。 ①水力侵蚀。校园山体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在强降雨条件下,地面表层土壤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水力侵蚀以沟蚀、面蚀为主要表现形式。 ②重力侵蚀。在狮子山北坡、珞珈山南坡部分坡段较陡峭,地面岩体和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流向地势较低地方。在考察中发现陡坡上的土石岩体表面松散,与下层土体有明显分层现象,高差达20~40 cm。 ③混合侵蚀。沿东西轴线方向,珞珈山沿程分布共5个大型水土流失区。共同特点是:植被覆盖率低、坡度角大(﹥45°)、遇强降雨极易汇流冲蚀土壤,系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土壤侵蚀。但总体珞珈山植被覆盖率高,松软堆积物少,石块体积较大不易冲走,因此混合侵蚀规模与强度较小。 ④风力侵蚀。校园山体由于其极高的植被覆盖率,风力侵蚀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狮子山顶部樱顶老图前面的平台。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在强大的气流冲击作用下被搬运和堆积。 2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分布等因素。 气候因素: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表现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204.5 mm。雨量大,会增大水土流失量。同时雨水集中在初夏梅雨季节(6~8月),雨强大,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土壤含水量增大,坡面汇流形成强大的径流,沿着已有的浅沟冲刷土层造成水土流失。 地质因素:珞珈山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海拔高118.5 m,狮子山海拔69 m,四季较明显,植物茂盛。山体基岩主要为下古生代页岩、泥盆纪砂岩、下石炭纪石英岩(本区面积最大)和珞珈火石岩。其上覆盖一层厚薄不均的棕黄色粘土,由山顶至山麓,粘土层逐渐增厚。狮子山土层较厚,水力侵蚀易带走表层松软土壤质;而珞珈山顶岩石出露较多,分布较广,抗侵蚀能力强、风化速度慢,表层土壤层较薄。 地形地貌因素:狮子山段坡度整体偏缓,考察发现只有小部分区域偏陡,近乎垂直分布;珞珈山整体偏陡,凹形坡上部陡,下部缓,中部土壤侵蚀强烈,下部侵蚀减弱,存在淤积现象。沿轴向分布的5个混合侵蚀区其坡度近45°~60°,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DOC 78页)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DOC 78页)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项目区(2016年) 专项建设方案 (审定稿) 民和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民和县兴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项目区(2016年)专项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单位:民和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 项目性质:新建 方案编制单位:民和县兴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审定:郭昶 审查:马永平 项目负责人: 赵志俊马守斌 校核:贺玉鹃 方案编制: 赵志俊马守斌马珍 概算:马守斌李鸿玉马珍 描图:赵志俊马守斌白鹏英马珍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项目背景 (1) 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3) 1.3项目区概况 (5)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6) 1.5施工组织设计 (7) 1.6监测及技术支持 (7) 1.7项目管理 (7) 1.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 1.9效益分析 (8)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1) 2.1项目背景 (11) 2.2设计依据 (14) 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16)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3.2建设目标 (18) 3.3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19) 4 项目区概况 (20) 4.1自然概况 (20) 4.2社会经济情况 (23) 4.3耕地现状 (24) 4.4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28)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0) 5.1水土保持分区 (30) 5.2总体布置 (30) 5.3措施设计 (31) 5.4措施数量 (39) 6 施工组织设计 (43) 6.1工程量 (43) 6.2施工条件 (43)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43) 6.4施工组织形式 (44) 6.5施工进度 (45) 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47) 7.1效益监测 (47) 7.2技术支持 (47) 8 项目管理 (48)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完场净,并及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031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 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4)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弃土、弃渣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对弃渣先拦后弃;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6)坚持工程建设及生产与保护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水电站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电站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本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水电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原则。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4.1 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和目标 4.1.1 防治原则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针对该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以及封场期引起、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按照“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并重”的原则要求,在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为项目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设计阶段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在本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布局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2)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和“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 (3)坚持“三同时”原则。使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严防水土保持措施和主体工程脱节。 (4)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为重点。 (6)防治措施应遵循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 (7)坚持“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建设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的原则。在设计中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并使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适应。 4.1.2 防治目标 根据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和运行特点,本项目包括施工期、运行期和封场期三个时段。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其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在施工期、运行初期和封场期,但从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来看,本项目对施工期和封场期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见表4-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新版)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1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新版)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实验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土壤的情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 (2)通过实验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获得关于水土流失的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其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二、实验用品: (1)硬板纸一块, (2)草一些,能覆盖木板即可。 (3)水盆一个。 (4)喷水壶一个。 (5)不同的土壤如:黄土、沙土各一些。 (6)清水。 三、实验过程: a、一人负责支起硬板纸,并调节倾斜角,按要求依次放置硬板纸上的覆盖物。(变化不同的木板倾角,并且放置不同的覆盖物的时候要调整倾角) b、一人负责喷水,并按时间、喷水强度喷水。(时间不同,强度不同) c、一个学生掌握过程时间时间,作详细的实验记录。 d、同时一人还要在不同土质材料上做试验。在试验的时候,要在木板只有土壤,别什么也没有覆盖物的情况下做一次实验。 e、完成实验记录,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使得记忆特别深刻。 四、实验结论: (1) 水土流失的大小与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长短、地形坡度的大小、地表植被覆盖的好坏有密切的关联。 (2)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3) 不同土质,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尤其是黄土流失的最为严重。地表草木的疏密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也不同。

(4)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在于水土保持,而重要的是要植树造林。 五、结合以上实验,针对我校学生对太行山的了解,分组讨论太行山水土流失的原因。 有的学生说是人为原因如过度开采林木,有的同学说过度开垦耕地,有的同学说下雨对冲击泥土流失。 六、教师小结 (1)太行山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坡度大,黄土广泛分布,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 (2)太行山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坡耕地,城镇、道路、工矿区建设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实验也解决了这些问题。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我们从学习热情、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方面比较。地理实验的优势所在,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受到实验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地理实验将会是我们地理课堂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地理教师相信自己会成为改变学生一生的教育者!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保持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保持 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天然地表和地下水,达到符合人们需要而进行的工程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及运营期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农业及生态环境,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直接威胁到生态安全。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有效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一旦施工或运营期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不仅会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影响到农业和生态环境,而且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会造成河道堵塞、河床高,削弱防洪能力,降低水利工程的寿命,严重时造成灾难的崩溃。 (1)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大多是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施工场地狭窄,进入困难。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临时工程、施工现场平整、运输道路和施工交通道,临时仓库等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对地表原灌木林地和草地植被、地形及地貌构成均会损害,短时间内地表裸露,地貌是重塑,原稳定的自然状态的始终不能发挥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使其蓄水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减弱。水土保持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土壤

侵蚀增加。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运输道路和施工交通道容易因运输易破碎、降水时路面泥泞、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2)土石料场开采与取土造成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尤其是一些规模巨大的枢纽工程,需要土石料较多,外运不现实,这样势必建土石料场进行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和土层遭到破坏,这些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失暂时无法恢复,其中一些是不可逆的,增加了原有的土壤侵蚀强度与水土流失。土石料开采结束后剩余的土壤母质以及易风化岩石风化壳,由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并且没有坚实的土壤植物根系覆盖,耐蚀性和耐冲击性迅速下降,降雨时大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建设工程废弃物造成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中产生了大量要处理的弃土、弃石、弃渣,其中大部分是结构松散的砂石(砂页岩、玄武岩、石灰岩),这些建设工程废弃物,如果任意堆放,临时排水、支挡等必要防护工程不到位,遇到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有的地方这些废弃物在短期内会造成了大量流失,污染河流、甚至饮用水源,使下游和周边地区存在很大风险。 (4)工程运行后造成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不一定会在施工阶段或生产运作阶段全部显现出来,很多都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种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才逐渐被人们觉察到。水利工程建设必然改变河流原有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条件,引起地表形状及稳定性变化,如果水库完成并运行,水面在风的作用下会形成一定波浪,冲击水岸,形成崩塌,导致土壤侵蚀,水土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工程概况: 广东省罗定市亚婆髻风电场位于广东省云浮地区罗定市西南部的龙湾镇,地处东经111°09′~111°18′、北纬22°35′~22°38′之间,风场场区面积约7.14km2,场区地面高程1000m~1270m。风电场共布置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WTG4-1500风机,装机容量为49.5MW。 中广核亚婆髻风电场工程A01标段,施工范围:进场道路K0+000~K1+096.57、升压站支路K0+000~K0+100以及升压站场平土石方开挖、排水及防护工程(圆管涵3处、盖板涵1座、排水沟1056m、挡土墙145m)。 搞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环境保护设施坚持与其他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做到“晴天不扬尘、雨水不乱排、施工不扰民、污物不处理不排放”。 1水土保持边坡防护常采取的措施 道路边坡防护分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大类。工程防护主要利用圬工砌体或混凝土形成一定的结构对边坡进行处治。由于其取材方便,设计施工技术成熟,安全性高,故成为公路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防护方法。但该法造价较高,易破坏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及生态平衡。随着植物防护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几年道路主要以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 植物防护是通过人工创造适合植物种子生长的环境,利用人工短期的养护,达到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因其造价低廉,美化环境,防治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和粉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1.1 锚杆+钢丝网喷混植生 在岩质路堑边坡通常采用锚杆挂铁丝网喷播绿化。该技术可用于坡率在1:0.25--1:1.0,坡长15—40米的岩石边坡。其基本构造主要是由锚杆、铁丝网、基材混合物三部分组成。基材混合物通常由植物种子、化肥、粘合剂、结合剂、泥炭土、保水剂等组成。 1.2 三维土工网喷播植草 三维土工网又称固土网垫,无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对大气、土壤、微生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 品 文 档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发表时间:2015-01-26T16:22:26.6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娜纪红梅 [导读] 如流域修复关键技术措施的合理配置、生态自我修复能达到的程度和人类需要干预的程度、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的长期动态监测与健康评价 张娜纪红梅神木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省 719300 神木县水利水电工作队陕西省 719300 摘要: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水土流失严重,反过来又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从流域生态学角度探讨总结了流域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一、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流失强度大,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因此,从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防治任务的艰巨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来看,必须拓展思路、研究新途径、采取新举措来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 生态修复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来的,它为解决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积广、程度严重与经济欠发达、治理资金投入有限之间的矛盾找到了新途径。 二、水土流失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生态修复是针对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引发生态系统退化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属于恢复生态学范畴。根据生态恢复过程中所介入的人工力量与发挥自然力量的不同程度,把生态恢复措施划分为保护(保育)、修复、整治、重建等不同层次,生态修复是介于保护与整治之间的一种措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包括如下几层内涵:①生态修复的力量是以自然力量为主,以人工力量为辅;②生态修复的方法和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修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等内在修复机制;③生态修复的途径是促进植被恢复,保持水土;④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的尺度流域生态学以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流域内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从尺度上讲,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生态自我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需相互协调,按照这个思路,全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总体布局便更加明晰。 各流域可根据本区的特点和实际,具体研究和确定与生态修复相配套的重点治理工程。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根据不同流域的特点和生态自我修复的限制性要素,着力解决生态修复中的瓶颈问题全流域上下形成认识统一、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的整体推进格局,按照统一规划分地区、分期组织实施,使水土流失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综合治理措施及其生态功效1、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森林地土质疏松,孔隙度高,能有效地调蓄水分,是蓄水保水的“土壤水库”;林木根系集中分布的根系土壤层能蓄存大量的水分,是林木中最重要的蓄存水分和调节水气状况的作用层;植物枯枝落叶层一能防止雨滴直接击溅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抗蚀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雨水剥蚀冲刷;二能蓄存和人渗降水,减少地表径流;三能分散、滞缓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和削减洪峰的作用;四能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流人河川和水库,起到泥沙过滤器的作用。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生态功能。森林复杂的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截持,实现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既可减少洪水流量,减缓洪水流速,延缓洪峰到来,防止洪水陡涨陡落,又可使大量的地表水渗人土壤变成地下径流,在雨后源源不断地补给河川径流,增加枯水期流量,缩短枯水期长度。同无林集水区相比,森林集水区可消减洪峰流量70%—95%。 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1)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类型根据农耕地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气候、作物等特征而采取的一系列蓄水保土耕作、栽培措施的总和,即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其作用是减轻水土流失,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依据蓄水保土的机理和作用,分为微地形改造、土壤改良和地表层保护三大类。 (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作用微地形改造:属于微地形改造的措施有等高耕种、沟垄种植和截坡种植等。它是水土保持中最基本的农业技术措施,其作用是通过增加地面糙度,延长雨水滞留,加大土壤渗蓄,减缓水力冲刷。其特点是可与耕作栽培结合进行,不需付出较多的人力和财力。 土壤改良:属于土壤改良的措施有深耕、施肥、种植绿肥、客土铺垫、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等。它是水土保持耕作和高产栽培中的一项根本措施,其作用是提高水分渗透率,增加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改善植被的立地条件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地表层保护:属于地表层保护的措施有间作混作和套种、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栽培、少耕和免耕、表土耕作等。它是水土保持中最常见的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机理比较简单。其作用是通过植物活体、秸秆、残茬及塑料地膜等,使地表覆盖度增加或覆盖时间延长,保护土壤表面免受大风和雨滴击溅侵蚀,减缓径流冲刷,从而达到保护水土、增加产量之目的。 四、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内在关系解析生态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综合治理、封禁治理构成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系列。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机结合,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使水土保持达到最好效果。在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中要厘清以下概念和关系:(1)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都必须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恢复不包括人类直接参人,属自然恢复;生态修复包括人类直接参人,如局部小面积治理,属加速恢复。 (2)封禁是一种保护行为,侧重于水土流失的“防”。封禁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特殊措施,它被称为封禁治理,也称封禁保护。封禁保护是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 (3)生态修复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开展生态修复一定要面向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封与用、封与牧、封与育、封与建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封禁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把好水土保持“三关”。 (4)生态修复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水土流失重点区的综合治理属于生态修复,但作为广义生态修复的一项根本措施,其特殊性却是狭义生态修复不能涵盖的,所涉及的内涵是狭义生态修复不能替代的。原因之一是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各有侧重。综合治理侧重于水土流失的“治”,采取的是综合措施;生态修复侧重于水土流失的“防”,主要是封禁保护,措施比较单一。二者捆在一起,容易使人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原因之二是综合治理的作用是生态修复所不及的,它已经超越了“修复”的范畴。尽管在水土流失轻度、中度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有时也需要综合治理,但它附属于生态修复,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原因之三是将综合治理从生态修复中剥离出来,可以突出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使之与生态修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水土流失的防与治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五、结束语目前,在流域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中尚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流域修复关键技术措施的合理配置、生态自我修复能达到的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10T15:25:47.8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何绍昌李作仁[导读] 生态以及社会三者效益,切实降低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现象,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务组 675700;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母子垦水库管理所 675700 摘要:当前我国有一项基本国策就是水土保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成国策要求,结合我国水土工程治理体系而言,水土流失治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防治工程,维持当前生态发展的重要在于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主要在于水土流失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等特性,这就使得相关施工防治措施实施受到很大阻碍,本文通过概述什么是水土流失及其特点,探究如何进行防治工作,希望 以此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关键词: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 前言所谓水土流失防治,具体来说就是由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理的工程措施,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面对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下,积极针对自然灾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为社会带来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者效益,切实降低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现象,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概述水土流失所谓水土流失,具体来说就是由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雨水不能及时消纳等等,这就使得土壤与水分出现同时流失的自然情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所处立面坡度比较大,对土地的使用方式不符合要求,表面植被受到损害,农民耕作方式不合理等等。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于土壤表面耕作部位受到损害,使得土壤肥力逐渐衰弱,淤泥阻塞河道、水库,使得水利工程带来的效益有所降低,甚至会出现各种水灾旱灾的现象发生,严重情况下影响农业生产。 2.水土流失特点首先,我国地势呈西部高,东部低的形势分布,其中山地、丘陵以及高原占据整个中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地区自然地理比较特殊,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国内大多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其次侵蚀方式多样化,种类也比较复杂,例如水蚀,风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土流失;其三,土壤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收到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流失量为五十亿吨,足以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以及流失量大的特点;其四,出现水土流失情况的区域主要在坡耕地,由于坡耕地收到水力以及沟道重力的侵蚀,使得我国水土资源破环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生产力;其五;由于开发商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水土流失,今年我国工业以及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由于需要建造大量基础建筑导致原有的土地面貌和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产生大量废弃土等其他材料,使得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3.1降低土壤坡面径流量,提升土壤吸水以及坡面抗冲能力首先,在针对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时,应该先从土地地表径流形成区域开始进行防治工作,然后在沿着径流运动的路线,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设置防护措施进行治理,实现区域预防与治理两者之间共同执行,将预防作为防治主要工作,将治理坡与沟两者之间相结合,治理坡为主要治理部分;其次将工程与生物两者之间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生物措施作为主要治理方式,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性整体治理。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界自然修复的能力,结合当前科技措施,采取分区域的方式进行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对防治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为国家未来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3.2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治理通过运用植树造林的防治方式,用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以及流失面积集中、稀疏的区域,同时还能应用于不能采用封禁措施进行治理的侵蚀区域,这种防治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树木与土地相适应,营养袋培育树苗,统合施肥治理等等,对流失情况过于严重区域、土地坡度比较陡的区域,应该运用培地梗进行辅助防治,必要时可以挖平水沟等工程来强化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1]。 3.3加强预防监控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问题由于对水土流失的宣传工作不够,使得有些部门或其他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其基本国策意识以及法制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水土保持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在陡坡度为25度以上的地区进行农作物种植以及土地开垦,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合格的区域采取逐步退耕还林,种植草木,切实恢复区域毁坏植被之处。但这项规定目前还没得到真正的解决和落实,另外今年各种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对水土保持法的工作团队健全,切实执行国家中各种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法律法规。此外相关部门或企业等在进行建设项目开发时,还要明确考虑到项目对周边水土是否会造成影响,严格控制在规定标准下进行土地开垦,对毁坏林地、草地等行为要严惩处理[2]。 3.4树立好生态与社会之间经济效益关系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同时,还要结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主要是因为水土保持的同时结合经济效益共同进行,激发大众参与到其中来,但就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来看,除减少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还需要构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的产沙量考核标准,最终目的是在治理效果中,突出治理后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时还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3.5积极进行保持水土的科技研发与投入工作积极开展并实施科教兴水土保持的治理战略,提升科技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使用率,加快我国水土保持防治有分散向规模、防护向开发以及粗放向集约的方向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科技投入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资源较少,普遍存在经费少,科研工作者工作待遇低的现象,尤其是水土保持工作者,工作位置处于比较偏远的区域,设备差,高科技技术使用比较少,很难大范围的实现水土保持推广工作,基于此只有加强对水土流失方面的科技以及人才的重视,才能切实提升我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水平[3]。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