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关键词:尿石症; 中西医结合; 诊疗规范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本文作者:张亚强; 岳惠卿; 王树声)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是人体异常矿化在泌尿系统的一种表现。根据结石在泌尿系统停留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包括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和包括膀胱和尿道的下尿路结石。尿石症的防治以保护肾功能为首要目的,尽量祛除结石、治疗并发症、明确病因,预防复发。中医学将尿石症隶属于石淋”、“腰痛”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于下焦。为了更好地提高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依据《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参考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制定的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整理出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1.肾、输尿管结石

肾和输尿管结石通称为上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1.1 诊断标准

1.1.1 疼痛和血尿肾盂内大结石及肾盏结石可无明显症状。巨大结石或继发梗阻、肾积水可有腰部钝痛、胀痛。较小结石如在肾盂内活动,或嵌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刺激输尿管壁引起强烈蠕动或痉挛,可出现绞痛和血尿。

1.1.2 肾区叩击痛及压痛在绞痛发作时病侧脊肋角可有压痛和叩击痛。肾绞痛发作静止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或肾区有轻度叩击痛。

1.1.3 并发感染可有尿频、尿痛、脓尿等症状;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1.1.4 无尿常由双侧输尿管结石造成完全性梗阻性肾积水,或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所致,膀胱呈空虚状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1.1.5 尿常规大多数患者可见到红细胞,伴感染时可见到脓细胞。

1.1.6 尿菌培养伴感染时应作尿细菌培养。

1.1.7 24 h尿定量分析测定钙、磷、尿酸、草酸等含量有助于结石成因的分析。

1.1.8 血液检测血清钙、磷、尿酸、尿素氮、肌酐等,必要时测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1.1.9 泌尿系X线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 90%以上的患者X线平片上显示结石阴影,纯尿酸结石不显影。

1.1.10 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 了解结石位置、肾盏肾盂形态、有无肾积水及对侧肾功能状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X线平片上阴性结石在显影的肾盂内可表现为充盈缺损。显影欠佳时,可采用双倍剂量或大剂量造影剂及延缓造影。血肌酐超过正常值1倍则不能做。

1.1.11 逆行尿路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m,RPG) 逆行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但经KUB、IVU不能确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者,可插入输尿管导管做X线腹部平片,并可了解结石以下输尿管有无狭窄及通畅程度。

1.1.12 B超检查可作为肾结石的筛选检查方法。能显示2 mm以上X 线阳性及阴性结石,了解肾实质情况和集合系统形态,积水状况。对没有声影的“强回声团”,X线平片也不能确认时,不能判定为结石。

1.1.13 CT 一般不宜作为结石的首选检查,但发现结石的敏感性比KUB、IVU高,尤其对肾绞痛患者诊断,可作为重要补充,因而对X线检查阴性结石或者怀疑合并肾肿瘤者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1.14 肾图可了解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提示有无梗阻。

1.1.15 结石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可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以上有第(1)、(2)项阳性可拟诊本病,第(9)+(10)、(11)或(12)项阳性可确诊本病,第(13)项对阴性结石诊断时采用。

1.2 鉴别诊断

注意与慢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病的胆绞痛,肾结核,肾肿瘤、肠系膜淋巴腺钙化等鉴别。

1.3 中医证候分类

1.3.1 湿热下注腰腹绞痛,小便频急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1.3.2 气滞血瘀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

不畅,舌质暗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涩。

1.3.3 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1.3.4 肾阴亏虚腰腹隐痛,便干尿少,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

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1.4 治疗方案

主要目的是去除结石,解除炎症梗阻,保护肾脏功能,尽可能找到并解除病因。根据每个病人的全身情况、结石大小、结石成分、有无梗阻、感染、积水、肾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结石复发趋势等,制定方案。

1.4.1 肾绞痛的治疗(1)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一般补液量每日宜2 000 mL以上,其中生理盐水类液体宜在1 000 mL以上,可补充少量5%碳酸氢钠。(2)针刺止痛法:常用穴位有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阿是穴,疼痛甚者加足三里、京门强刺激,每次留针20~30 min。(3)肾区局部热敷。(4)解痉止痛类药物的应用: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度冷丁、吗啡、异丙嗪等。(5)急诊行ESWL治疗:可用于药物不能控制的肾绞痛。(6)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或放置双J管引流。(7)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1.4.2 排石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0.6 c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按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分为四型论治,旨在促进排石,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1)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于湿热下注型,相当于结石移动,或输尿管下段结石及下尿路结石伴感染者。组方选用药物:瞿麦10 g,扁蓄10 g,车前子15 g,石韦15 g,白茅根10 g,竹叶6 g,地丁15 g,黄柏12 g,冬葵子12 g,广金钱草30 g,滑石10 g,海金砂10 g。

(2)化瘀行气、渗湿排石:用于气滞血瘀型,相当于结石久滞不下,频发肾绞痛或伴有肾积水。组方选用药物:三棱6 g,莪术6 g,穿山甲10 g,皂角刺10 g,川牛膝10 g,丹参15 g,乌药15 g,广金钱草30 g,滑石10 g,枳壳10 g,厚朴10 g,赤芍10 g,桃仁泥10 g,车前子15 g。(3)补肾益气、通淋排石:用于肾气亏虚型,病程日久,并发肾积水。组方选用药物:熟地10 g,山药15 g,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桂枝6 g,炙附子4 g,枸杞子10 g,黄芪20 g,广金钱草20 g,海金砂10 g,滑石10 g。(4)滋阴补肾,通淋排石:用于肾阴亏虚型,多为病程较久者。组方选用药物:熟地15g,山药15 g,茯苓12 g,泽泻10 g,黄精15 g,女贞子15 g,丹皮12 g,川牛膝10 g,广金钱草20 g,车前子15 g。

在治疗过程中,按患者不同情况随症加减,遵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祛石在先、扶正善后、标本兼顾”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1.4.3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 (1)适应证:适用于直径≤2 cm的肾结石,和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且结石远端无尿路梗阻,患肾功能良好者。结石远端尿路狭窄、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肾功能严重损害、急性尿路感染等不宜使用本法,过于肥胖不能聚焦或因严重骨关节畸形影响体位,亦不适宜。结石停留输尿管内较久,结石较大,同侧肾功严重受损时不宜用。ESWL治疗后应强调体位排石法,同时嘱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稀释尿液,防止石街形成引起梗阻。肾结石复震时间间隔目前无确定标准,肾损伤后修复时间为2周,推荐复震间隔2周以上为宜。(2)ESWL的并发证:有血尿、绞痛、“石街”形成、发热、皮肤损伤、肾周血肿等。术后定期摄KUB平片,了解结石粉碎及排石情况,碎石治疗后有无残余结石及结石部位是否变化,以及是否形成“石街”等。一旦“石街”形成,则需及时处理。可复震将“龙头”的较大碎石颗粒击碎,以利排出,防止损害肾功能。孤立肾或结石>2 cm患者为预防“石街”,建议碎石前留置双J管。如无效则应及时解除梗阻,可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或与经皮肾取石术(PCNL)、经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URL)联合治疗。

1.4.4 输尿管肾镜取石或碎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 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熟练者可治疗部分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定位困难或结石黏连嵌顿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形成石街者。

1.4.5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CNL) 适用于>2 cm的肾盂结石、完全鹿角形结石、巨大肾结石及直径>1 cm的下盏结石,或ESWL后残留或未被粉碎的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位于第三腰椎以上者。具有创伤小、可重复的优点。MPCNL较PCNL 并发症少。

1.4.6 开放手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及腔内泌尿外科为主,但开放手术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适应于ESWL、URL、PCNL 存在禁忌或上述治疗失败出现并发症需开放手术处理者,存在同时需开放手术处理的疾病。

1.4.6.1 手术常用方式(1)肾盂切开取石术,特别适用于肾外型肾盂结石。(2)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肾内型、或结石较大经肾盂切开取石易造成肾盂撕裂者。肾盂切开难以取出大结石,术中结合气压弹道碎石,利于取石。(3)肾实质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肾盏结石经肾盂切开不能取出,或多数肾盏结石及鹿角状结石。(4)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肾一极或肾盏有明显扩张、实质萎缩和有明显复发因素的结石。(5)肾切除术,结石引起肾严重破坏、功能丧失,或合并肾积脓,而对侧肾功能良好。(6)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适用于结石嵌顿较久,输尿管发生严重梗阻及上尿路感染,输尿管憩室内结石及腔内手术无效或发生并发症者。

1.4.6.2 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治疗原则(1)双侧输尿管结石,如果总肾功能正常或处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值<178μmol/L,先处理梗阻严重侧。若总肾功能较差,处于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期,先治疗肾功能较好的一侧。条件许可,可同时治疗双侧结石。(2)一侧输尿管结石、对侧肾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3)双侧肾结石,根据结石及肾功能决定。原则上尽可能保留肾脏。一般先处理易于取出和安全的一侧。若肾功能不良,梗阻严重,全身情况差,宜先行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逆行插管引流或经皮肾造瘘。待情况改善后再处理结石。(4)双侧尿路结石或孤立肾上尿路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无尿时,在明确诊断后,若全身情况允许,应及时施行手术。若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可试行输尿管插管,若能通过结石,可留置导管引流。亦可行经皮肾造瘘,待病情好转后再行治疗。

1.4.7 结石治疗注意事项(1)感染。所有结石治疗患者都必须行菌尿检查,临床确诊感染和梗阻的患者治疗前需进行必要处理:抗感染及引流。

(2)出血。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治疗前需内科医生协助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是结石治疗的禁忌证。(3)妊娠。妊娠的结石患者,保持尿流通畅是治疗的主要目的,造瘘和双J管引流是可选择的治疗,ESWL、PCNL 以及URL治疗是相对禁忌证。(4)安装心脏起博器。原则上可以行ESWL治疗,治疗前建议心内科会诊。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治愈无残留结石,无尿路梗阻,肾功能恢复,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粉碎,大部分排出。(残留物≤0.4 cm定义为无临床意义残余碎片,≥0.5 cm定义为残余结石)。

1.5.2 好转(1)肾积水减少,肾功能改善,有残留小结石(≥0.5cm)。

(2)ESWL或URL后,结石被粉碎,尚待排出。

2 膀胱结石

2.1 诊断标准(1)排尿突然中断:并感疼痛,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2)膀胱刺激症:常合并尿路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3)X线检查:平片能显示绝大多数结石。较大结石可在透视下见到。(4)B超检查:能显示结石声影,可同时发现前列腺增生症等。(5)膀胱镜检查:能直接见到结石,并可能发现结石的病因,如膀胱出口梗阻、膀胱憩室、炎症改变等。符合第(1)项拟诊,第(3)、(4)、(5)1项即可确诊。

2.2 治疗方案膀胱结石的治疗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清除结石,二是纠正形成结石的原因。2.2.1 一般治疗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促进小结石排出。清热利湿通淋治则:用八正散加减。随症加减:如伴血尿可加白茅根、小蓟、蒲黄;伴发热可加败酱草、地丁等。

2.2.2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对原发性结石、结石直径<2 cm的可采用,但一般不为首选。

2.2.3 腔内泌尿外科手术通过膀胱镜碎石钳,或超声、液电、激光和气压弹道碎石器等设备将膀胱结石击碎后,再用冲洗器吸出结石碎块。

2.2.4 手术疗法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或多发性的膀胱结石,方法较简便易行。但术前必须查明病因,属继发性结石者要同时解决原发病才能防止结石再发。

2.3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结石排出或取出,排尿通畅,尿路刺激症消失,尿常规正常。(2)好转:①结石消失,但仍有尿路感染征象;②残留小结石。

3 尿道结石

3.1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可呈点滴状,有时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有明显尿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2)男性前尿道结石在阴茎或会阴部可以触及,后尿道结石可在直肠触及,女性尿道结石可在阴道前壁触及。(3)X线检查:尿道X线平片能显示阳性结石阴影。(4)尿道镜检查可见到结石。(5)金属尿道探子可触及结石。(6)极少数病例可作尿道造影。

3.2 治疗方案(1)前尿道结石可在尿道注入麻药、石蜡油后挤出,或用钳子、镊子将结石夹出,或经尿道镜取出。注意不能损伤尿道,否则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很高。(2)后尿道嵌顿不久的结石,可用尿道金属探条或膀胱镜、尿道镜将结石推至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3)开放性手术取石:适用于结石过大,或嵌顿时间已久,经以上治疗失败,或伴有尿道狭窄、憩室,需手术一并处理者。

3.3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结石排出或取出,排尿通畅,尿路刺激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2)好转:尿道结石消失,但仍有尿路刺激征象。

石淋(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石淋(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结石排出。 (3)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 (4)作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解释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4]。 (1)病史:腰部和(或)腹部疼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或无血尿存在。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症状 ①上尿路结石:突发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②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终末血尿。 ③尿道结石: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3)体格检查: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4)辅助检查:B超、尿路平片(KUB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作为推荐诊断依据。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作为可选择诊断依据。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5]。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

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肾阴亏虚证:腰腹隐痛,便干尿少,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排石、止痛为主。排石治疗适用于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常用药物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石韦、冬葵子、滑石、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气血瘀滞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物金铃子、延胡索、白芍、白术、滑石、冬葵子、瞿麦、石苇、木通、王不留行、当归、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肾气不足证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熟地黄、山萸肉(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川牛膝、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4.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黄精、女贞子、牡丹皮、川牛膝、金钱草、车前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肾俞、膀胱俞(肾盂、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肾俞、水道(输尿管下段结石);关元、三阴交(膀胱、尿道结石);先弱刺激,后强刺激,共20min。 (三)西药治疗 参照《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 可应用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M型胆碱受体阻断药、黄体酮、钙离子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排石治疗可应用a受体阻滞剂。 (四)其他治疗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03

Ⅶ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分篇副主编 张晓春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瑞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陈兴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志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程跃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第一医院 邓耀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炯明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中心 刘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修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齐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史启铎天津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孙西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坤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魏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吴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选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目录 一、背景 二、泌尿系结石分类 三、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及随访 七、诊断和治疗流程 八、指南中使用的缩略语

一、背景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泌尿系结石,欧洲泌尿系结石年新发病率约为100~400/10万人。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泌尿系结石病因研究的深入,结石的代谢危险因素越来越为泌尿外科工作者所重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腹腔镜取石术(laparoscope lithotomy)的陆续出现,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此外,结石复发的预防工作已经成为了泌尿外科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并无统一的规范,各地不同医院之间对于结石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的选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编纂了这本指南,希望以此对于规范国内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减少结石的复发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我们将指南引用的文献资料按其科学可信性分为不同等级的证据和不同级别的“推荐”。证据级别(LE)和“推荐”等级(GR)的标准见表Ⅶ-1、表Ⅶ-2。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在治疗方法和诊断技术上差异较大,我们强调要选择对患者来说最合适、损伤最小、并发症风险最小的诊疗方法,但并不是说其他的方法是不能用的,如果某一治疗方法不推荐使用,我们将会特别说明。 表Ⅶ-1证据的级别 (LE) 级别证据的类型 1a 来自于多个随机试验的证据 1b 来自于至少一个随机试验的证据 2a 来自于一个合理设计的非随机的对照研究的证据 2b 来自于至少一个其他类型的合理设计的准试验研究的证据 3 来自于合理设计的非试验性研究的证据,例如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和病例报告 4 来自于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意见或是权威的临床经验的证据 表Ⅶ-2推荐的等级 (GR) 分级推荐的性质 A 基于高品质的临床研究,受到一致的推荐,包括至少一个随机试验 B 基于高品质的临床研究,但没有随机的临床试验的支持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泌尿系的各个部位,如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都有可能生成结石,临床多出现腰腹痛,急性发作时易出现血尿、肾绞痛、肾区叩痛,或输尿管行经区域压痛,属于中医的“石淋”、“腰痛”、“血淋”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泌尿结石症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而中医治疗却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人所在医院地处山区,常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本人运用汤药排石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总有效率在70%左右。现将临床中医辨治本病的方法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湿热蕴结,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此种湿热蕴结所致的结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白、脉弦滑,西医认为多为下尿路结石或结石合并感染,中医主要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1.2 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影响水湿输布,膀胱气化而成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坠胀,精神困惫,舌淡、脉沉弱,西医认为多为病情持久、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者,中医主要治法为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1.3 气滞血瘀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杂质沉积,结为砂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肋隐痛或酸胀、局部有压痛、叩击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涩,中医主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2 辨证治疗 2.1 清热利湿排石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成石,如《巢氏病源》记载:“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清热利湿排石适用于湿热型患者,有腰部或少腹部疼痛持续,恶心呕吐,发热,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数不畅,灼热刺痛,或有血尿、脓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尿石症的住院患者。 一、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石症(ICD编码:N20.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石淋(尿石症)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气血瘀滞证 肾气不足证 肾阴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尿石症)。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的患者。 2.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上尿路结石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重点注意疼痛和血尿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泌尿系B超或尿路平片(KUB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IVU)、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2)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4)肾阴亏虚证: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 3.西药疗法 4.其他疗法 (1)总攻疗法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结石排出,症状消失或改善。 3.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设计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结石的治疗,我们将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OO五年十月 目录 1 简介 (1) 2 结石患者分类 (1) 3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 4 诊断 (2) 4.1

影像学诊断 (2) 4.2 实验室检查 (3) 5 治疗 (5) 5.1 缓解疼痛 (5) 5.2 取石 (6) 5.2.1 术前评估 (6) 5.2.2 治疗方法选择 (6) 5.2.3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7) 5.2.4 肾结石取石的基本原则 (9) 5.3 钙结石的预防措施 (10) 5.4 钙结石的药物治疗 (11)

5.5 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6 胱氨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7 感染性结石的药物治疗 (13) 6 总结 (13) 1.简介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一生患结石的风险在5—10%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率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任何类型结石都有可能复发,而且在临床上复发性结石多见,是治疗和预防的重点。 2.结石患者分类 基于结石的化学组成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结石患者分为不同类型(见表1)。 表1:结石患者分类 描述 缩写 感染性结石 INF 非钙结石尿酸/尿酸钠/尿UR

尿石症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尿石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学习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病理生理及各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要求 1、解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病理、生理和常见结石的成分。 2、熟悉泌尿系结石的诊疗方法。 3、掌握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主要症状、诊断要点。 二、教学内容 尿石症 概述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复发率都很高,其中肾结石在5年内约有1/3的患者会复发,是影响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 (一)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1尿路结石部位的变化 近百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小儿膀胱结石有明显的高发区。早年在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肾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 2尿石症与饮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导致尿液中钙和尿酸含量增加及枸橼酸盐的减少,这些都是促进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天的尿量少于1 000 ml,则尿路结石形成的机会大为增加。 3尿石症发病与地理因素 地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湿热、干旱,容易造成缺水和尿液浓缩,尿路结石发病率高。4尿石症与职业 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群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病率较低,而办公室工作的久坐职业人群易患尿路结石。 (二)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 泌尿系的结石在肾和膀胱形成。尿路结石多为混合成分,单一成分结石少见。

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膀胱结石多见于老年男性,结石的成分多为磷酸盐结石,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有密切关系。上尿路结石多见于肾结石,多数结石的成分为草酸盐,大多数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病因不清楚,仅有少数的上尿路结石存在明确的原因,如泌尿系统的梗阻、感染、异物、海绵肾等。其他疾病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长期卧床、肾小管酸中毒等。 (三)尿石症的病因 l尿路结石形成的基本条件 尿中含有形成结石的晶体(指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和晶体聚合抑制物质(指焦磷酸盐、蛋白多糖、多肽'枸橼酸、镁等),后者使尿液维持过饱和状态,阻止尿液中的结晶形成。2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 (1)尿路感染感染的细菌、脓块、坏死组织等都可构成结石的核心。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2)尿路梗阻 (3)尿路异物 (4)代谢紊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②痛风。③特发性高尿钙症。 (5)营养状况:营养过剩的成人,食品中含维生素D过多,则易诱发肾结石。 (6)制动综合征骨折和截瘫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形成膀胱结石。 (7)生活环境尿石症在某些地区多发,可能与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四)尿石症的病理生理 1.局部机械性损伤 肾盂、肾盏的结石可引起尿路黏膜上皮细胞的脱落、溃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 2尿路梗阻 结石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则引起梗阻的程度和范围也不同。肾结石即使结石较大,造成的梗阻往往不严重。较小的结石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输尿管内可引起比较严重的梗阻和肾积水。结石引起梗阻,梗阻以上的尿路积水、扩张,短时间内对肾功能损害并不严重,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可以完全恢复。长期尿路梗阻如不及时治疗,肾盂过度扩张,肾实质受压缺氧、萎缩变薄,即便解除梗阻,肾功能损害常常是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的。 3尿路感染 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尿液淤滞,容易并发感染。结石作为异物又促进感染的进展,感染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就是泌尿外科常见得疾病,结石所致得绞痛就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数原发于肾脏与膀胱。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为3:1。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以腰痛、血尿为主要表现有时结石可以从尿道排出,故中医有“石淋"、“沙淋"、“血淋”之称.治疗方案很多,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得预防方法. 一、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因为肾虚与下焦湿热,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纳气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肾虚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使水湿邪热蕴结于肾与膀胱。湿热蕴结,煎熬日久,形成沙石;沙石阻塞尿路,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则出现血尿。肾虚、湿热以及气、血、痰、湿交阻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失畅,血脉经络不通,腰腹疼痛即作;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下走阴窍,则出现血尿;湿热蕴结膀胱,则尿频急涩痛;脾肾亏虚,水湿不化,痰瘀交阻,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受损。 二、疾病诊断 (1)症状、体征诊断: 1、尿中夹砂石,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小腹拘急隐痛,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引外阴,尿中带血。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2)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以白细胞增多为主,可见红细胞,合并感染时可查到脓细胞,PH对判断结石成分有积极意义,如感染性结石呈强碱性,尿酸结石呈强酸性,草酸钙结石、可在正常范围。 2、尿培养:合并感染时,可确定致病菌。 3、血、尿生化:测定血与尿中得钙、磷、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等,如有异常时,有助于分析形成得原因,并了解结石对肾功能得影响。 4、结石形成分析:将已排出得结石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类型,可为以后得防治提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BUS):有助于阴性结石得诊断,同时可了解结石得个数、大小及肾脏积水程度。 2、腹部平片(KUB):显示结石大小、个数、外形、及透光程度,必要时可摄侧位片或断层片,帮助确诊. 3、静脉尿路造影(IVP):观察肾功能,确定有无梗阻及结石与尿路得关系。与KUB结合检查,绝大部分尿路结石均可确诊。 4、CT检查:怀疑阴性结石或肿瘤时,作为BUS得补充。 5、逆行性肾盂造影:对于IVP不显影或显影不佳时,可用此检查。有助于了解尿路就是否通畅、就是否有阴性结石存在,同时也有助于癌病得鉴别。 三、中医治疗:结石表面光滑,直径〈1cm,双侧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狭窄、畸形者,可采用本法治疗。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DOC)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 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范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范结石的治疗,我们将 2006 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1 背景 1.1 参考文献 2 分类 2.1 结石患者分类 2.2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3 参考文献 3 诊断 3.1 影像学检查 3.1.1 造影剂过敏 3.1.2 二甲双胍 3.1.3 肾功能不全 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碘的剂量 3.1.4 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3.1.5 参考文献 3.2 结石成分分析 3.2.1 参考文献 3.3 生化检查 3.3.1 急性期检查 3.3.2 尿液检查项目(寻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 3.3.3 对检查项目的评价 3.3.4 参考文献 4 结石大小 4.1 参考文献

5 肾绞痛的治疗 5.1 镇痛 5.1.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5.1.2 预防肾绞痛复发 5.1.3 双氯芬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 5.2 参考文献 6 取石的适应症 6.1 参考文献 7 肾结石的取石 7.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7.1.2 ESWL 治疗巨大肾结石 7.1.2.1 结石所在位置 7.1.2.2 结石大小 7.1.2.3 结石成分和硬度 7.1.2.4 参考文献 7.2 肾结石经皮肾碎石术 7.2.1 并发症 7.2.2 参考文献 7.3 鹿角形结石的治疗和结石大小的重要性 7.3.1 ESWL 7.3.2 经皮肾镜取石术(PNL) 7.3.3 ESWL 联合 PNL 7.3.4 经皮手术与 ESWL 的比较 7.3.5 参考文献 7.4 肾结石开放手术取石 7.4.1 开放性手术适应症 7.4.2 手术操作 7.4.3 参考文献 7.5 药物溶石 7.5.1 感染性结石 7.5.2 磷酸氢钙结石 7.5.3 胱氨酸结石 7.5.4 尿酸结石 7.5.5 草酸钙和尿酸铵结石 7.5.6 参考文献 7.6 肾结石治疗方法的介绍

石淋中医诊疗方案(2013)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版) 一、概述 石淋,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特点,常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故称之为“石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结石)。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经相关检查(如B超及放射等)发现结石。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①、症状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2)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及发热恶寒等。 ②、体征 肾区多有明显叩痛,同侧下腹部可有压痛。少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③、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可有脓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B型超声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的结石,也能显示肾结构改变和肾积水等。 (3)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可显示结石所致之肾结构和功能改变,有无引起结石的局部原因。 (4)腹部平片:多数尿路结石能在平片中发现,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显示的结石。 ④、类型 按结石发生位置常分为三个类型:上尿路结石,结石发生在肾及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二)证候诊断 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舌红苫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对于疼痛明显的急性病人,可先给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 较轻者可嘱其适当活动以利结石排出。 2、应大量饮水,以冲洗尿路;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 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限制含钙、草酸类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胆固 醇和高脂肪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不宜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二)中医内治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剂:三草排石汤加减(本科经验方) 常用药物:金钱草60g 车前草25g 海金沙(包煎)15g 石苇15g 冬葵 子 15g 川牛夕20g 法内金15g 青皮20g 枳壳15g 六一散15g 茜草15g 白毛根10g 留行子15g 广三七10g 黄柏15g (2)下焦瘀滞 治法: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代表方剂:尿石排石汤加减(本科经验方) 常用药物:连钱草100g 冬葵子15g 车前子15g 青皮15g 枳壳15g 白 毛根10g 三七10g 留行子12g 炮山甲10g 六一散15g 石苇15g 鸡内金 10g 茜草10g 川芎10g 鱼脑石10g (3)肾气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10g 山药15g 山茱萸10g 茯苓10g 泽泻10g 牡丹皮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04T15:26:45.9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0期供稿作者:曹玉明 [导读] 泌尿系统结石发病原因较多,一般认为与嘌呤代谢、尿酸水平、钙磷平衡有关[3],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体外碎石等方法为主。曹玉明 (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外科 250031)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122-02 泌尿系结石即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目前仍存在大多数患者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清楚,发病率居高不下,疗后复发率较高,预防措施不令人满意等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尿石症的治疗手段得到极大丰富,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有排石法、溶石法、碎石法、取石法(包括微创内镜镜下取石、切开取石等)等。 中医药在治疗尿石症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为部分患者免除手术创伤,解除病痛,且具有简便有效、廉价、无损伤、易接受等特点,在临床尿石症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使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但药物保守治疗以其独有的无创性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且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被视为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基本治疗方法。结石直径≤4mm患者自行排石率可接近90%,而结石直径≥7mm患者自行排石率较低,一般排石排出时间多控制在1月以内,如此期间内患侧输尿管无完全梗阻,且对侧肾功能正常,被视为保守治疗的安全期。尤其是结石直径≤7mm,无肾积水或合并轻度肾积水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目前保守治疗一般包括中药、西药及饮食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新疗法,使保守治疗的排石率得到大大提高,临床满意度较高。2007年5月-2010年7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并与同期体外碎石30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经B超、腹部平片或肾盂静脉照影证实。治疗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0岁-65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2-10年,平均3.5年;输尿管上段结石占16例,下段结石14例,结石最小0.3×0.5cm2,最大 2.5× 3.7cm2;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2-9年,平均3.4年。输尿管上段结石占18例,下段结石12例,结石最小 0.31×0.45cm2,最大3.0×2.8cm2,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腹疼痛、血尿、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其年龄、性别、病程、结石大小及部位等构成比大致相同。 1.2 方法治疗组服自制排石汤,其方药为:金钱草60克、鸡内金30克、海金沙30克、石苇30克、黄芪200克、东前子20克、滑石15克、川中膝、桃红、枳实、白茅根各10克,水煎服药剂,并用25%硫酸镁20ml加100ml生理盐水中20分钟静滴完,随即静滴20%甘露醇500ml,2小时静滴完,每天一次。静滴完后即跳跃30分钟,七天为一个疗程,若结石未排出可继续第二个疗程。对照组采取体外碎石治疗[3]。两组病人均同时可采用抗炎、止血等处理,2周后进行疗效比较。 1.3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从体内排出,经B超、腹部平片证实;有效:临床症状缓解,结石较前缩小5%以上,或下移3.0cm以上批;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结石无变化。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其有效率可90%。 表1 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1 3 讨论 中医认为尿路结石由于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聚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所致,其导致腰痛、尿频、尿急、小便淋漓等症状,亦属于中医“淋症”的范畴。自制排石汤,方中“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有化石之功效”[1];石苇、枳实、白茅根有清热止血之效,东前子、滑石、川牛膝有利水通淋,行气化瘀、益气阴阳之功效,诸药相配制能化石、排石、清热、理气、止血。从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排石效果确切;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有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化石、排石[2]。东前子、滑石、川牛膝有利尿、降压作用;结合“硫酸镁、甘露醇”能扩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尿液增加,可起到冲击结石的作用。从表1中可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样能使结石排出体外,其疗效与体外碎石疗效相当(p>0.05)。从治疗临床主要症状来看(见表2);治疗组缓解病人痛苦,减少结石下行时对输尿管的损伤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体外碎石治疗不可比拟的。 泌尿系统结石发病原因较多,一般认为与嘌呤代谢、尿酸水平、钙磷平衡有关[3],目前治疗以外科手术、体外碎石等方法为主。本病属中医“石淋”、“腰痛”、“癃闭”范畴。以利尿通淋为治疗原则。中药的利尿作用,配合输液、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加强尿液的冲洗作用,提高输尿管梗阻上段的压力,从而促使结石移动、排出。中药、黄体酮、山莨菪碱、杜冷丁、维生素K3可不同程度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的痉挛,减少结石下移的阻力而利于结石排出。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且不良反应少。

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宁国市中医院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一、肾结石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1、肾结石治疗的总体原则是解除痛苦、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有效去除结石、 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2、保护肾功能是结石治疗的中心。 3、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二)严重梗阻的紧急处理 1、梗阻合并感染可造成肾积脓、高热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 处理:(1)广谱抗生素。 (2)抗生素控制无效则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充分引 流,同时根据血培养或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留置输尿管导管或支架管亦有一定效果,但可能因脓液稠厚而引 流不畅,若体温3天仍得不到控制,需行肾穿刺造瘘。 2、梗阻合并肾功能不全、少尿甚至无尿 处理:(1)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2)若插管失败,则行超声引导肾穿刺造瘘。 (3)双侧梗阻急诊只需处理肾实质好的一侧即可。 (4)上述处理后视情况行急诊血液透析。 待感染控制,肾功能恢复后再处理结石。 (三)肾绞痛的治疗 1、肾绞痛急性发作期可以适当限制水的入量,利尿药和大量饮水可加重肾绞痛。 2、药物治疗 (1)一级镇痛药物为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50mg,口服、布洛芬(芬必得),0.3,口服、吲哚美辛栓(消炎痛),100mg,肛塞。 (2)二级镇痛药物为非吗啡类中枢镇痛药:曲马多,50mg,口服。 (3)三级镇痛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吗啡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强痛定(50~100rng,肌肉注射)等。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肾绞痛时不应单独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等解痉类药物一起使用。 (4)解痉药:①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0.3-0.5m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和654-2,10mg,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②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③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10mg,口服或舌下含化;④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口服)。 对首次发作的肾绞痛治疗应该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果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应该与阿托品等解痉药一起联合使用。 3、此外,针灸刺激肾俞、京门、三阴交或阿是穴也有解痉止痛的效果。 (四)排石治疗 去除肾结石的方法包括排石、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碎

石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结石排出。 (3)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 (4)作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解释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3]、《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4]。 (1)病史:腰部和(或)腹部疼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或无血尿存在。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症状 ①上尿路结石:突发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②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终末血尿。 ③尿道结石: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3)体格检查: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4)辅助检查:B超、尿路平片(KUB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作为推荐诊断依据。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作为可选择诊断依据。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5]。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肾阴亏虚证:腰腹隐痛,便干尿少,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膝酸

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_欧阳健明

·专论与综述· 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 欧阳健明,周 娜 (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泌尿系结石病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国传统药物对尿石症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不很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草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作用,从治疗尿石症的主要中草药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肾茶等的主要化学组份及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入手,重点讨论了中草药各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及其在含钙尿石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中草药;泌尿系结石;配位化学;生物矿化 中图分类号:R28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4)05057904 Coordination chemistry basis of C 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OU YAN G J ia n-ming,ZHO U Na (Institute o f Biomine ralizatio n a nd Lithia sis Resea rch,Jinan U niv ersity,Guang zhou510632,China) 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 edicine;urinary sto nes;co ordinatio n chemistry;biominera liza tio n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晶体物质和有机物异常积聚形成的产物[1],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虽然体外振波碎石技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使尿结石患者在治疗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但中医药疗法以其无创伤性,副作用少,疗效肯定而被众多尿结石患者所使用。尤其是一些单发或小颗粒结石或经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欠佳的患者,中医药疗法成了他们的首选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尿石症是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药性本草》曰:“治五淋,宣通水道”。《医宗必读》曰:“清其积热,涤去砂石,则水道自利”。故中医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上以清热利湿通淋、活血化瘀、理气导滞为基本原则。 从中药配位化学的角度看,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主要是有机分子与微量元素组成的配位化合物。它们不仅以配合物形态存在于中药中,而且以配合物形态在人体内起作用。人们熟知的中药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其实质就是它们通过配位反应形成配合物[3],配合物的形成使其理化性质与单体有了明显区别,如溶解度、熔点、亲脂性、立体结构、紫外和红外光谱等都发生改变,药理活性增加,不良反应降低。因此,中药制剂的药理作用并非简单的等于处方中各中药及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加和,而是整体作用大于部分作用的总和[4]。目前用于治疗尿石症的中草药主要有: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肾茶等,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缺乏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疗效和作用原理也无法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本文从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角度,阐述了它们的主要化学组份及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重点讨论了各中草药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以进一步理解中草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作用机制。 1 金钱草 金钱草是治疗尿石症的常用中药,其品种较多。按金钱草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金钱草、广金钱草和连钱草。金钱草主要含黄酮类、氨基酸、胆碱、鞣质、甾醇、氯化钾及内酯类等,广金钱草主要含三萜醇配糖体、黄酮苷、生物碱、鞣质及氨基酸等,连钱草主要含单萜酮、α-蒎烯、β-蒎烯、熊果酸、胆碱、鞣质、多种氨基酸及无机盐等[5]。 1.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金钱草的主要成分,如2′,3,4′,5,7-五羟基黄酮(桑色素,mo rin),3,3′,4′,5,7-五羟基黄酮(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半乳醣苷(芦丁)等。黄酮衍生物中的羟基可以与Ca2+配位,降低尿液中Ca2+的浓度,减小草酸钙(CaC2O4)等的过饱和度,从而抑制含钙结石的生长。由于Ca2+具有较大的半径,所以可与桑色素和槲皮素中的5个羟基同时配位。 1.2 氨基酸:氨基酸是金钱草中另一类有效成分。氨基酸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如M g2+,Ca2+,Ba2+等形成络合物,这不 ①收稿日期:2003-09-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1010);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C31401);广州市重点科技项目(SZ-6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13202);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基金(Q02060) 作者简介:欧阳健明(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2001年4月组建“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发表论文80多篇,近5年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基金6项,作为第二完成 人参与973项目子课题1项;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生物矿化和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E-mail:toyjim@jn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4716921.html, Tel:(020)85221574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中药排石汤 口服,结合西药维生素K3、阿托品,配合多饮水。结果:97例患者中治愈8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9%。结论:西药配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 结石,方法简单效果好。 【关键词】中药排石汤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45-02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尿路结石,现将体会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7例患者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3岁。97例患者 均经B超或X线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确诊,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石淋诊断标准[1]。97例中肾结石27例,输尿管结石 49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6例,膀胱结石5例,其中结石最多者5枚,最 大者1.0cmx2.2cm。 1.2方法 中药治疗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基本方药:金钱草,石苇、海金沙、滑石,车前子,木通,川牛膝,甘草,瞿麦,生鸡内金。随症加减: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者加黄柏、蒲公英、通草;尿血者加生地黄、藕节、白茅根、琥珀、大小蓟;肾绞痛者加白芍、木香、延胡索、鸡矢藤、地龙、元胡、蜈蚣;肾 虚者加山芋肉、兔丝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厚朴;体弱气虚加黄芪,太 子参,桂枝;恶心呕吐者加藿香、砂仁;结石大者加穿山甲、皂角刺。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500 ml,早晚饭后lh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予以维生素K3 8mg皮下注射,一日2次,阿托品0.5rng~1mg肌注。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 至少1500~2500 ml,每次服药30 min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加强运动排石, 如跳跃运动或跑步。服药期注意观察小便情况,包括小便时有无疼痛、出血,是 否通畅等,注意观察是否有排石。若结石尚未排出,继续服药。 1.3疗效判定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确定的评定标准为 依据[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排出,B超或X线复查无结石征象,肾积水 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石部分排出,B超或X线复查结石缩小或下 移或结石数量减少,肾积水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临床症 状有好转,但结石位置和大小无变化。在进行治疗了一个疗程后或症状消失后, 做B超或X线复查结石是否排出或原结石部位是否有变化或肾积水是否消失,以 便调整治疗方案。 2 结果 经过1~2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8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9%。结石排出时间6~31 d,平均(12.1±6.3)d。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范畴[2],是引起肾绞痛的常见 原因之一。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全身新陈代谢紊乱及泌

外科诊疗方案

石淋(尿石症)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和感染。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 (2)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苦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并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影像学检查:B超;KUB;IVP;CT;RP;MRU及ECT。 (2)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尿液分析;血液分析和结石分析。 (3)结石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症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部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尿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