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复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的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及多音字进行识记,能正确运用。

2、复习课文内容,背诵重点段落。

3、写法迁移,形成写作能力。

回顾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吟哦不倦的诗。这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第三单元,走进美丽的秋天,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秋天的美。

一、复习生字

1、在这个单元中,有几个生字不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出示),你发现它们哪里容易写错?

插丧柿爽

(1)请生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爽”字注意笔顺。

(2)在作业纸上认真地写一遍。

(3)同桌互检,写正确地打上“五角星”

2、在这单元中,还有很多的生字长得很像双胞胎。(出示)

偏、遍、喝、渴、衔、街、柿、肺

3、给他们找一找好朋友,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慧眼,不仅仅认清了它们的形状,还给它们找到了好朋友,读读下面的句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奶奶用扇子扇来一阵阵清凉的风。

叔叔在磨房里磨着那把快生锈的柴刀。

放学了,我们撒腿就奔,奔向那广阔的田野。

自由读——指名读发现——齐读

二、复习词语

1、过渡:小朋友用心发现了这些汉字很有意思,其实,很多词语也值得我们去

细细品味。

(出示)希望盼望(说说具体是什么意思)

我()出差在外的爸爸早点回来。

妈妈()我早日成为少先队员。

陆续继续

早上,同学们()来到教室。

爸爸站起来伸了一下懒腰,又坐下去()工作。

2、你能在下面的括号填上合适的词吗?

(出示)紧紧地()使劲地()

认真地()好奇地()

不知不觉地()手脚并用地()

(1)学生填写

(2)发现了吗?括号里所填的词都是——动词,“地”字后面跟的都是动词,那么“的”“得”后面呢?

3、看看这组词,你又发现了什么?

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

(表示颜色的单个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

照样子,说一说。

紫:

黑:

白:

(小组开火车说)

4、小朋友脑海中积累的词语真不少,美丽的秋姑娘奖给我们一首对子歌(出示)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我们小朋友也来对对子。

山对()竹对(),柳绿对()

花对()雪对(),春夏对()

学生试填——反馈交流——把自己填得美美地读一读。

三、综合运用

过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丽。而秋天,总能勾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出示)

秋天,总能勾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当我们孤身飘泊在外,遇到喜庆节日,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此时,我们总不由自主地吟诵起王维的();秋天,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绵绵秋雨,带给我们无尽的想像,它是一把(),打开()。它像(),把大自然打扮的绚丽多姿。它藏着(),它吹起()告诉大家,冬天()。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跟随着贾平走进他的童年,当我们做好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时候,我们()喊叫着。一阵风吹跑了风筝,我们是那样的()。童年的风筝,带给我们多少的乐趣呀!

四、感受美丽,抒写美丽,丰富积累

1、第三单元中,不同的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秋天之美。许多描写秋天的好

词佳句也让我们印象深刻。你都记住了哪些优美的词句。

2、指生背诵

3、让这些美丽的词句在我们的脑海中熠熠生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

,就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女生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男生读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时。(齐读)

出示《秋天的雨》中和第二段(能背诵的小朋友背)

4、观察这一段,发现是什么结构的?

总——分结构

我们也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一段话。

秋天的声音真美妙啊!

(1)学生写(2)反馈交流

六、结束

秋天的美,美在色彩的绚丽,美在声音的美妙,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你就能感受到更多秋天的美丽。

最新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

第1课时:解决问题策略(1) 教学内容:P27-28例1及“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一些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1.理解条件 出示:下面的条件可以怎样理解? (1)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5 2; (2)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 指名读一读。 引导:这两个条件还可以怎样理解呢?请你根据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或者画图看一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讨论。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用分数和比分别说说男、女生人数间的关系,或男、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 2.回顾策略 谈话:把男、女生人数按分数或比表示的关系,换成不用角度来理解和表示,实际上是把条件进行转化,这是我们学习的策略。现在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回顾,指名回答。 3.引入新课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已经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转化、假设等策略。那我们能不能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呢?这节课就根据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一、复习重点 1、掌握第62页“词语盘点”,还要求听写课文后的生字在课文中的词(书写生字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形近字区别、同音字的字义区别)对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分类复习。对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相关的填空、造句练习。 2、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优美的语言。 3、复习“日积月累”中的趣联和本单元作文、口语交际。 二、参考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wēi fēng ǎi xiǎo lěng xiào wéi nán guī ju zhāo dài qiú fàn chū xi dà chén gān jú dào zéi qǔ xiào xiào xī xī péi bú shi shí huà shí shuō miàn bù gǎi sè ān jū lè yèbù xī dài jià jiě shì fù zéwán hǎo wú sǔn liǎo rú zhǐ zhǎng 2、形近字组词。 梁()诣()乃()辱()慌()敝()矩()囚()粱()谐()及()唇()谎()蔽()炬()因()臣()淮()贼()敝()撤()既()曰()惠()巨()准()贱()敞()撒()即()日()慧()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的小说。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3)杨氏子的特点: (4)《晏子使楚》的“使”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然后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使”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①使用;②让;③假如;④派遣;⑤奉命到某地办事。在“晏子使楚”中,“使”应是第()种解释。在“这把剪刀特别好使”中,“使”应取第()种解释。《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5)晏子的特点: (6)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7)背诵与默写《杨氏之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共包括《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秀丽风光,领略风土人情。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难点: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

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统编版三学年语文下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画》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 9.古诗三首…………………………………………………………………………2~3课时 10.纸的发明………………………………………………………………………2~3课时 11.赵州桥…………………………………………………………………………2~3课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2课时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3~4课时教法与学法 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4.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二.复习重点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三.复习难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 2.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四.复习方法 1.点拨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训练操作 1.积累词语,掌握其音形意.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幼稚鲲鹏混淆深邃萌芽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高深莫测不值一提与众不同不可思议硕大无比无与伦比庇护吞噬啮齿干涸敦煌萧瑟和煦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浑然一体媲美挑衅迷惘收敛橘红迁徙奥秘滑稽繁衍一无所获仓皇逃窜误入歧途紧追不舍鼠目寸光相辅相成雾霭寂寥沼泽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频繁徘徊绞尽脑汁目空一切贪婪牟取秤砣缚哂笑履行诺言签订监督欣慰肮脏棘手妥善铆钉微不足道黑咕隆咚深不可测颤颤巍巍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闻风而来无所不知镇定自若众说纷纭齐心协力经久不息胸有成竹异口同声争先恐后源源不断任劳任怨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 2.熟练地说出每一课的文体及作者。 3.回顾课文内容,概括每一课的主旨。 4.分析下列句子的含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 三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 5 吨的认识........................................................ 1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课时 1 毫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

最新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下各镇中心小学(单元汇课)教学设计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组词。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听后评议,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 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 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5)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一、复习课文: 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背诵: 北京的公园可多啦,有、、、、、……北京有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还有着名的现代建筑、、、…… 优美句子: 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美丽极了。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复习54页“我的发现”:照相-照相机洒水-洒水车集邮-集邮册 图书-图书馆电视-电视台飞机-飞机场游泳-游泳池足

球-足球场 三、比较组词: 岛建沙绕雀胜隐 鸟健纱挠省性稳 药盛吾季留杏蜜 约盏悟秀溜呆密 波搭滴订钩龙恩 坡塔摘钉沟笼思 四、多音字: chénɡdǎoshěnɡbáo 盛倒省薄 shènɡdàoxǐnɡbó 五、填空: 填入合适的动词: 水果凉棚葡萄江面轮廓鼓 七、反义词 粗—加—直—冷—真—甜—升—哭—善—穷—贵—内—宽—强- 胜- 六、造句: 犹如――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就像――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

色的凉棚。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 有的……有的……还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球,还有的捉迷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动物园里,有的小猴在荡秋千,有的在捉虱子,还有的在吃香蕉,它们可真悠闲!十二、拓展: 七、读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葡萄沟的葡萄结得多、颜色多,其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绿、红、白、紫、暗红、淡绿。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doc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第3单元在合作中发展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主要内容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第一框: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第二框竞争不忘合作。第6课和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框:心中有他人。第二框:与诚信结伴同行单元总体目标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4、 知道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重点难点关键重点 1、生活需要合作。 2、竞争不忘合作 3、与诚信结伴同行难点:1竞争不忘合作 2、心中有他人关键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的事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单元学情分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是本单元的生活主题。具体来说:1、现代社会呼唤人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2、具有竞争意识,学会团结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单元教学建议(2)充分利于课本插图及资料。(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换位思考(4)采用小品表演、做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单元知识结构第一,如何在

中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生活需要合作 感谢对手竞争不忘合作 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心中有 他人与诚信结伴同行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第1颗时: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第2课时:竞争不忘合作第3课时:第5课复习第4课时:心中有他人第5课时:与诚信结伴同行第6课时:第3单元复习 2020-01-08 第3单元在合作中发展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主要内容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第一框: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第二框竞争不忘合作。第6课和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框:心中有他人。第二框:与诚信结伴同行单元总体目标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4、 知道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重点难点关键重点 1、生活需要合作。 2、竞争不忘合作 3、与诚信结伴同行难点:1竞争不忘合作 2、心中有他人关键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复习课程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案教元单. 精品文档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B (2a-2c) 一、教案背景: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课题:1 、面向学生:中学240min 、 课时:3 、版本:人教版新目标4 、单元分析: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 第一课时for it本单元是人教版新目标(Go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 中心话题是“, transportation”(Section A 1a~1c)的内容以前学过的几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学习“乘坐交通工具”的搭配,询问对方如何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去上学的特殊疑问句、回答语和Do you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容易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开口交

流。本课的教学围绕“谈论如何去上学”这一话题展开,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语言素材看图说话,进行句型操练和实际描述,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同时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学情分析:三、刚刚升入初中,较大面积接触英语的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还不大高,因此仍然需要以老师为较大主体的教师引导学习。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英语的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习热情和好奇心也是比较旺盛的,只是仍然害怕开口,所以需要老师一定的鼓励让他们积极开口,和学生们互动,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复习单词subway, bike, walk, bus, car等 (2)学习新单词ropeway, difficult, villager, classmate (3)复习Does he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 Yes, he does. (4)了解2b文章脉络,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How do villages get to school? Why can't villagers take a boat or cross the bridge to school? 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 Why? What is the villagers' dream? Do you think their dream can come true? 2. 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2)了解村民是怎么去上学的,意识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感恩现在的生活并思考能够为村民做什么。 五、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记忆新词汇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脉络。Retell the passage. 4、教学难点 学生可能会害羞于表达自己,或者不能理解村民们的生活方式 六、教学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部分2a-2c. 2、教学手段 趣味导入法引入教学,交流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下各镇中心小学(单元汇课)教学设计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组词。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听后评议,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5)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小鸭子对小公鸡说了几句话?都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两个意思: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期末复习设计 余家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组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和复习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进行回顾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能够把“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并能够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一、创设情境回忆梳理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 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师:(学生完成后,指名要求板演计算)请你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已经把本单元知识复习了一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回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整理一份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分组合作整理知识网络,老师参与其中。 小组内整理完成后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师:刚才同学整理的知识网络都很有特点,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准确全面。老师也整理了一个知识网络。(出示知识网络)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师:掌握计算方法只是达到了基本的要求,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解决的方法。(接着呈现下面的练习设计)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102×992×125 645-180-24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用哪些运算定律的? 你认为做这些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师 我专注写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大胆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别指导)。 B、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有可以把你的意见说给另一个组的孩子听听) 精读感悟群学 把上节课找到的描写小鸟和树友情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让我 们交流交流。 相互交流 1、“天天……”一句。 读着这个句子,你心里想说什么? (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那样的相依相惜,真是一 对朝夕相处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美美地读! 2.分别时的对话。 师:读着他们分别时的话,你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吗?(难舍难分,有些 伤感,无奈)树的话该怎么读?小鸟的话该怎么读?跟你的同桌练一练。(鸟 儿是在向树保证、承诺,应该读得坚定些,宽慰树的心情。 3.鸟儿找了很多地方。 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艰辛。你还可以用哪些 词来说?(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千里迢迢,不顾一切,不辞辛 劳,万分着急,费劲周折) 鸟儿的心急如焚,你从哪儿看出来? 4.出示小鸟向人询问的三次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话,指名读,点拨: (1)自己的好朋友找不到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到什么地方去了?” 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很急。 (2)“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你在为大树担心,你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你一边焦虑地向人打听,一边在心里呼唤朋友树对吗?你怎么呼唤的? (3)小鸟一路风尘仆仆地找来,他的好朋友树还在吗? 请男女生对读。 小结:寒冬将至,鸟儿 跟树要分别了。他们约 定,明年鸟儿还回来唱 歌给树听,这是他们之 间的约定。(板书:约 定) 师:然而第二年春天, 当鸟儿回来找他的好 朋友树时,事情却发生 了变故树被人砍倒了, 做成火柴,卖掉了。鸟 儿就那样一路找啊找 碍…在鸟儿寻找大树 的过程中,你是怎么体 会到他们真挚的友情 的? 此时他的心里充 满了忧伤。他难过得都 快要哭出声了。师:读 着,读着,你们是不是 也被小鸟感动了?小 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 中,那份焦急,担心, 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 的最深厚的友情啊!让 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 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知识结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反思

《整理和复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愉群翁回族乡中心小学教师:聂景云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49页)《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复习;自主复习,小组交流 教(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看同学们是否认识他,课件出示高斯的图片。你们知道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要求全班学生算出:1+2+3+4+……….+98+99+100=?想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同学们猜想…………你从高斯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2、先自主复习课本27-47页,并在小组内完成下面复习提纲提出的问题。

(1)、本单元共分为几个小章节? (2)、每个小章节所含的知识点有哪些? (3)、每一个运算定律是如何用字母表示的?它们都有什么意义?请为每一 个运算定律举一个应用的例子。 3、展示、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 4、知识结构网络:(板书) 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和不变 (a+b)+c=a+(b+c) 运算定律与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简便运算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a×b)×c=a×(b×c) 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 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简便运算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或者等于这个数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 a-b-c=a-c-b。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 除以后两个数的积。a÷b÷c=a÷(b×c)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复习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340+96=96+340 50+90+30=90+30+50 200+ a = a +200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运用了什么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39+72)+28=39+(72+28)、165+(135+27)=(165+135)+2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运用了什么规律? 学生复习规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