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目录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四.酶的应用

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五.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七.生态环境与生活

课题1.环境保护

课题2.低碳生活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①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 生物课程资源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初一的生物课本中,我们学习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因为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能够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而且还能够释放出氧气,供给生物呼吸所用。 绿色植物具有舒缓视觉疲劳、安定情绪等优点,在我们平常居住、工作的空间里,不管是种满一阳台的花草,或者只是在书桌一隅摆盆好照顾的绿色盆栽,都能够替生活增添绿意与新鲜空气,让人可以平心静气的享受随着微风拂过带来的鲜绿凉意。 一、土壤遭到破坏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 四、森林面积减少 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以上的事例中有哪些与绿色植物有关呢,和大家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植树造林好处多

济南版七下生物备课组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枣庄四十中 2、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3、设计教师:陈力萌 4、日期:2019.9.27 5、适用年级:七年级 6、授课课时:32课时 7、教学材料:济南出版社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二)、各章节目标: 1)第一章教学目标: 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了解无机盐 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②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③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关注食品安全 2)第二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3)第三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②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 流动的情况。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目录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四.酶的应用 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五.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七.生态环境与生活 课题1.环境保护 课题2.低碳生活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 ①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 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中的生物 教学背景: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 引言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

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 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 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 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

生物课程资源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初一的生物课本中,我们学习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因为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能够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而且还能够释放出氧气,供给生物呼吸所用。 绿色植物具有舒缓视觉疲劳、安定情绪等优点,在我们平常居住、工作的空间里,不管是种满一阳台的花草,或者只是在书桌一隅摆盆好照顾的绿色盆栽,都能够替生活增添绿意与新鲜空气,让人可以平心静气的享受随着微风拂过带来的鲜绿凉意。 一、土壤遭到破坏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 四、森林面积减少 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以上的事例中有哪些与绿色植物有关呢?和大家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植树造林好处多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轻噪声污染 考考你 你还知道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身边的生物科学》校本课程

身边的生物科学 龙城中学张秀华 目录 课程介绍………………………………………………………………… 3

引言 (4) 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5) 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 (8) 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 (10) 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 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6) 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 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 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 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 【课程名称】身边的生物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

【主持开发】张秀华 【学习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9课时。 【场地设备】教室、实验室、农田、超市 【课程说明】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教学方式】观察、实验、调查等 【教学内容】 引言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为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 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 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 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王倩学科教学(生物)14202111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课程开发的背景: 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凸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受到的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校本课程在基础课程教育三级课程中有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重构。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可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校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现在中学的生物学习脱离生活,学生对于能够了解掌握一些专业的生物知识,却缺乏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常识。例如一些学生不能辨别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城市生活的学生由于缺少相应生活经验,农业知识匮乏。而农村学生虽然情况好些,但现在多数家庭生活教育中,学生接触农作较少,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也很少。另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身体也正发生诸多变化,良好生活习惯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开设心理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开辟自主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淡化学科深化型的课题选项,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育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应遵循“六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民主参与原则,量力而行原则;落实“三个观念”,即激发学生兴趣观,开阔学生视野观,培养学生爱校观;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班级与社会结合。这样,在这些指导思想下开发的校本课程,既生动活泼,又严谨有序;既有益于学生智能思维发展,又有益于学生体能身心发展。 二、课程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植物的特征常识,了解大棚植物栽培的技术,学习一些农业技术的原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学生了解青春期身体和心理诸多变化 9、形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新学期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建设,同时它也是体现社会民主、保障教师地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有新学期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新学期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

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生物 教学背景: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 引言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 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

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 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 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 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叫红薯,四 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桃源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桃源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桃源中学生理化教研组 一、课程开设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围着课程公转,教师围着教材自转,学生围着教师旋转,师生围着课堂公转,这个似乎百年不变的“教学原则”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课程、教材适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响。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是从学生最终发展着眼的。本着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及齐心协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技术明显,即素质发展全面的现代文明人”的培育目标。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课程,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初一年级已开设了两年多的校本课程,我们生物学科也投入了积极地开发、研究、实践。初一上学期开设了《奇妙的微观世界》,下学期开设了《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生物校本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二、课程的提出及意义 上学期《奇妙的微观世界》: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特别在生物绪论课上对生物学大概地了解后,他们对探究生物的奥秘充满热情,尤其对肉眼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急切地想要老师给他们介绍微观的生物并且要看一看微小的生物到底是怎样的,因而我们从“谈毒色变”的病毒讲起,介绍病毒“魔鬼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让学生全面、彻底地了解病毒等微生物,不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自身防御疾病的能力,并建立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而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 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一. 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四.酶的应用 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七.生态环境与生活 课题1.环境保护 课题2.低碳生活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① ②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③ ④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2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2 初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编号 2 课题一中西校校园植物2 级部检查设计者设计时间上课时间使用者班级审阅者学习目标: 认识:校园植物:龙柏、云杉。 了解:校园植物龙柏、云杉的特征。 教师活动导学内容学生活动 1. 龙柏: 学名:Juniperus chinensis cv. Kaizuka 分类: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为本属植物圆柏(桧)的变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树皮呈深灰色,树干表面有纵裂纹。树冠圆柱状。叶全为鳞状叶(与桧的主要区别),沿枝条紧密排列成十字对生。花(孢子叶球)单性,雌雄异株,于春天开花,花细小,淡黄绿色,并不显著,顶生于枝条末端。浆质球果,表面披有一层碧蓝色的蜡粉,内藏两颗种子。枝条长大时会呈螺旋伸展,向上盘曲,好像盘龙姿态,故名“龙柏”。有特殊的芬芳气味,近处可嗅到。生活习性: 龙柏喜深厚肥沃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忌潮湿渍水,否则将引起黄叶,生长不良。幼时生长较慢,3-4年后生长加快,树干高达3米以后,长势又逐浙减弱。龙伯喜阳。凡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之地,生长良好。耐旱力强,夏秋只要将根际或苗床进行覆盖,一般不淋水抗旱也很少死苗,但为促进生长,勤加肥、水,其年生长量高可增50厘米。 用途: 龙柏是一种名贵的庭园树,树冠圆筒形,宛若盘龙,适宜栽植在高厦广场四周,或代盆栽布置用。它对多种有害气体有吸收功能和除尘效果。龙柏树形除自然

生长成圆锥形外,也有的将其攀揉盘扎成龙、马、狮、象等动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圆球形、鼓形、半球形,单植或群植于庭园,更有的栽植成绿篱,经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圆脊形,可表现其低矮、丰满、细致、精细。龙柏侧枝扭曲螺旋状抱干而生,别具一格,观赏价值很高,我国各地广为栽培。 繁殖与栽培: 繁殖方法大都以扦插和嫁接两种。嫁接繁殖龙柏时期,春季以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为适宜,秋季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也可进行。用2年生侧柏作砧木,嫁接方法是:砧木地上部分要保留,把根茎部分土壤挖除3-5厘米,割砧木深达二分之一左右。接穗选取二年生枝条中段,长8厘米左右,基部针叶除去三分之一,切口一面削成长1.5-2厘米,另一面为0.6厘米左右,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内,使二者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扎紧,并壅土3-5厘米,盖草防旱,还需搭棚盖帘子临时蔽荫。龙柏嫁接后,从开始愈合到成活都较缓慢,春接要到5月份开始愈合,因此砧木枝叶要逐步剪除。接后除了要适当遮荫、防止干旱风吹、保持一定湿润外,在接后半个月内,还要防止雨水侵入,一般成活率可达75%以上。 分布:学生食堂东侧其及南侧。 2. 云杉 别名:粗枝云杉、大果云杉、粗皮云杉、白杄等 学名:Picea asperata Mast; 分类:松科,云杉属。 形态特征: 松科(Pinaceae)云杉属的总称。常绿乔木,株高可达30米,树冠广圆锥形。具有下垂的枝,整颗树层层排列。树皮灰色,呈鳞片状脱落,大枝平展,小枝上有毛,一年生枝黄褐色。叶四棱状条形,弯曲,呈粉状青绿色,先端尖,四面有气孔线,叶长1~2cm,叶在枝上呈螺旋状排列。

最新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5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 答案:A 与B ; C 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A B C

认识、种植蔬菜的校本课程及教案

课题:认识、种植蔬菜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2、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物小白菜、菠菜、香菜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实地考察 一、启发与引导: 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蔬菜有哪些呢? 学生纷纷回答:有青菜、白菜、萝卜、黄瓜…… 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你们知道得真多呀,那么,你们可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听后随即回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是呀,我们每天吃的各种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我们的小农场看一看。 二、认识蔬菜:

1、让学生识别各种蔬菜。 3、请了解这些蔬菜的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种植方法。(如:菠菜、大蒜、小白菜等是撒播种子,不要移栽;莲白、芹菜等可移栽。) 三、认识几种常用的农具: 1、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农具有哪些。 2、出示农具,让学生说出农具名称。 3、你能说出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辣椒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辣椒概述、简述辣椒的栽培意义(图片展示,引起兴趣 二、品种类型:根据口味、形状、熟性等将辣椒分为不同类型。 讲授、图片分为甜味椒、辣味椒,圆椒、尖椒,早熟和晚熟椒。 三、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与栽培有关的特征特性。(与番茄比较)相同点:根系不发达。不同点:分枝习性不同;叶面积较番茄小;茎直立栽培上不需支架。 (二)生育周期 1.发芽期 2.幼苗期 3.开花期 4.结果期 着重讲授结果对生长和生理活动的影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没有番茄明显,但比茄子要大。栽培上要注意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优质高产。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营养的要求,光照过于充足不利于辣椒的生长发育,容易发生病毒病,温度过高易落花落果。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人教版)导语:人教版初中生物优秀教案怎么写?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

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一节中,关于芽的种类,必须采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生物下课程纲要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4、授课时间:38课时 5、授课教师:市直一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师徐宁宁 6、授课对象:七年级二班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4)教学目标: 1)第一章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③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④知道青春期的特点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2)第二章教学目标: 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 物来源,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②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③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关注食品安全 3)第三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4)第四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②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 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③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5)第五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②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6)第六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②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 ③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4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4 初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编号 4 课题一中西校校园植物4 级部检查设计者设计时间上课时间使用者班级审阅者学习目标: 认识:校园植物:金叶女贞、小檗。 了解:校园植物金叶女贞、小檗的特征。 教师活动导学内容学生活动植物名称: 金叶女贞 学名: Ligustrum vicaryi 分类: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 金叶女贞,半绿小灌木。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幼叶金黄色,长2,5厘米。花期6月,果期10月。圆锥花序,白色,核果。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 生长习性: 金叶女贞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高温,耐寒力中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 繁殖培育:

采用两年生金叶女贞新梢,用木质化部分剪成15厘米左右的插条,上部留2 至3片叶扦插即可。一般情况下,扦插基质用粗沙土、,醮生根粉千分之一液,夏、秋两季扦插均可,夏季扦插比秋季生根率高。 景观用途: 观叶植物、绿篱、色带,用于绿地广场的组字或图案,还可以用于小庭院装饰。分布:学生食堂南侧及东侧。 植物名称:小檗 别名:日本小檗 学名: Berberis thunbergii DC. 科属:小檗科Berberidaceae 小檗属 形态特征: 落叶小灌木,小枝多红褐色,有沟槽,具短小针刺,刺不分叉,单叶互生,叶片小型,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钝,基部急狭,全缘叶,叶表暗绿,光滑无毛,背面灰绿,有白粉,两面叶脉不显,入秋叶色变红,腋生伞形花序或数花簇生(2-12朵),花两性,萼、瓣各6枚,花淡黄色,浆果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熟时亮红色,具宿存花柱,有种子1-2粒。生活习性: 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也耐荫,喜温凉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性强,也较耐干旱瘠薄,忌积水涝洼,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生长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