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测定方法

附着力测定方法
附着力测定方法

漆膜附着力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漆膜或墨膜附着力是指漆膜或墨膜与被附着物体表面之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相互黏结的能力。如果从实用角度来说,附着力当指漆膜或墨膜从印物上被除掉所需要的力,这个力是漆膜或墨膜与基采相互结合的黏结力。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是考核漆膜或墨膜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漆膜或墨膜具有一定的附着力,才能很好地附着在基采体的表面上,才会发挥漆或油墨所具有的附着性和保护作用,达到应用漆或油墨的目的。

一、漆膜或墨膜的附着机理

漆膜或墨膜的附着机理有两种: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机械附着力取决于基材的性质(粗糙度、多孔度)以及所形成的漆膜或墨膜强度。化学附着力指漆膜或墨膜和基采之间的分界面漆膜或墨膜分子和基采分子的相互吸引力,取决于漆膜或墨膜和基采的物理、化学性质。

人们在解释漆膜或墨膜附着机理时,一般认为化学附着的说法比较切合实际。在化学附着的内聚力之中,包括静电力、范德华吸引力、氢键的作用力和化学亲合力。这些力决定了漆或油墨对基采体表面的附着性:

1 . 液态成膜物质对物体的润湿程度;

2 . 固体表面上定向吸附层的形成;

3 . 漆膜或墨膜形成过程中在成膜物与固体表面的边界上引起的双电子层。

因此,在研究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时,确定漆膜或墨膜从物体上撕掉的类

型是十分重要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黏附型:指漆膜或墨膜完全从表面脱落。

(2)内聚型:漆膜或墨膜裂开或起层,附着力大于内聚力。

(3)混合型:漆膜或墨膜从表面上部分地脱落,即漆膜或墨膜本身部分地裂开,附着力接近内聚力。

一般认为,漆膜或墨膜的附着性取决于成膜物质中聚合物(或分子量更低的预聚物)的极性基团如- O H ,或者- C O O H 与基采表面的极性基之间的相互结合,为了使这种极性基相互结合得好,就必须要求聚合物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让聚合物分子更好地湿润基采表面,使聚合物的极性基接近被印表面的极性基,当两者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小时(达到1 A 以内),极性基之间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产生附着平衡。

二、漆膜或墨膜的测定方法

我们采用两种漆膜或墨膜附着力测定方法:一种是使漆膜或墨膜从印物表面上分离时所需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另一种是漆膜或墨膜在其他性能测定时的间接测定方法。

1 . 直接附着力测定方法

(1)扭开法(剥离试验方法)

(2)拉开法

(3)超声振荡试验法

(4)超离心附着力测定法

(5)B、B 迭里亚巾附着力测定法

(6)附着力仪测试法

2 . 间接附着力测定法

(1)在压力机上测定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

(2)测定漆膜或墨膜的弯曲强度与弹性的方法

(3)刀割法测定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

三、影响漆膜或墨膜附着力的因素

1 . 漆膜或墨膜与被印表面的极性适应性

从分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方面的研究。得知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产生于漆或油墨中聚合物的分子极性基定向与被印表面极性分子的极性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两者之间极性基相适应才会得到附着力较好的漆膜或墨膜。否则的话,极性漆或油墨印在非极性的物体上,或者非极性漆或油墨印在极性的物体上都不会得到附着力好的漆膜或墨膜。例如,将过氯乙烯漆在金属板材上,附着力也差。环氧树脂漆在乙烯塑料板上,附着力也差。由此可见,想要得到好的附着力必须选择与漆或油墨极性相应的物体。

2 . 漆膜或墨膜与被印表面的黏附

程度将随成膜物极性增大而增强。因此在成膜物质中加入各种极性物质时,将会使附着力

增大。

3. 金属板面存在污物、油脂、灰尘等降低了金属表面的极性,引起附着力降低。

4 . 漆膜或墨膜与基采表面任何一方的极性基减少是影响漆膜或墨膜附着力的一个原因。

5 . 漆膜或墨膜中极性点减少也会降低附着力,例如氨基漆烘干成膜时,醇酸树脂的- O H 与氨基树脂中的- C H 2O H 进一步交联而不断被消耗,造成附着极性点的不断减少。这就是氨基醇酸漆烘干后,附着力降低的一个原因。因此该漆烘干时间越长,漆膜附着力下降得越多。

此外,聚合物分子内的极性基自行结合也会造成极性点的减少,降低附着力。例如环氧树脂对金属的附着力,主要是靠环氧树脂与金属间形成的氢键连接,但- O H 以适当的距离分散着,相互之间吸引困难,极性基没有减少。漆膜对金属表面产生良好的附着力不仅取决于极性,而且也取决于分子的移动性。

对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大分子,移动困难,把它们的溶液涂在金属表面上,由于大分子的定向作用较差,极性基就不容易起吸附作用,这就是硝基漆、过氯乙烯漆附着力低的主要原因。相反,在金属表面上印较低的分子量的成膜物质,则低分子的极性基就容易吸附在金

属表面上,得到较好的附着力。正如采用植物油制成的可溶性酚醛树脂漆附着力好一样。

在成膜物质-颜料-物体表面系统中,颜料与物体表面没有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这是由于成膜物质分子的极性基不仅能在物体表面上定向,而且也能在颜料颗粒的表面上定向,所以分子的非极性部分不能使颜料与物体表面接触。

四、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与内聚力的相互关系

同类物质分子之间的内聚所引起的力,称之为内聚力,印层内聚力越大,附着力越差。反之,附着力越好。因此,可以采取降低内聚力来达到提高附着力的目的。

1 . 降低膜的厚度,缩小内聚力,提高漆膜或墨膜对物体的黏附强度。

2 . 中加入适量颜料,降低内聚力,提高漆膜或墨膜对物体的黏附强度,所以色漆或色膜墨比清墨附着力好。漆或油墨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溶剂的挥发,交联的产生,会使漆膜或墨膜产生收缩现象,引起附着力的降低。

3 . 表面张力与湿润现象对印层附着力的影响。

(1 )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产生于漆或油墨与基材质表面极性基的相互吸引力,而这种极性基的相互吸引力取决于漆或油墨对基采体表面的湿润能力,这种漆或油墨对基采质表面的湿润能力又取决于表面张力。因此,降低表面张力才能提高湿润效率,增加漆膜或墨膜对物质

表面的附着力。

(2 )漆或油墨在应用中必须呈很好的流动态,即使粉末漆或油墨也必须达到流动态。通过漆或油墨的流动来湿润被印表面,达到附着的目的。一般认为漆或油墨湿润得不好,界面接触就小,附着力就差。反之,漆或油墨湿润得好,界面接触就大,附着力就好。

(3 )溶剂对树脂的溶解能力差,往往使聚合物形成卷曲结构,对物体润湿性差,引起漆膜或墨膜附着力降低。

(4 )漆或油墨中有低分子量的物质或者助剂(如硬脂酸盐、增塑剂等)的存在,它们会在印层和基采的界面间形成弱的界面层,减少极性,降低附着力。

另外,物质表面也往往不是纯净的,常常有水、灰尘、酸、碱等杂质存在,这些都会造成弱的界面层,降低附着力。

4 . 热膨胀系数对漆膜或墨膜附着力的影响

任何物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它们收缩和膨胀的程度都不一样(因为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当漆或油墨被印在物体表面时,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使漆或油墨与被印表面之间的黏结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漆或油墨的热膨胀系数越小,印膜的附着力越好。例如,环氧树脂热膨胀系数比其它树脂小,所以环氧树脂附着力好。一般认为,漆膜或墨膜的膨胀系数明显地大于印物的相应系数,所以在温度变动时,漆膜或墨膜的膨胀或收缩程度都比较大,引起漆膜或墨膜的相应变形,产生皱纹、龟裂纹等,从而降低了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

5 . 基材的表面处理对漆膜或墨膜附着力的影响

(1 )基采表面喷砂和砂布打磨都能增加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这是由于表面变得粗糙不平,使有效的附着力面积增大。

(2 )除掉表面的污物,获得极性表面。因此表面处理得越彻底,附着力越好。但是,被处理过的表面必须即时应用,不宜放置过久,否则影响漆膜或墨膜的附着力。

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百格测试)

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 ——百格测试 含义及测试方法 含义:一般而言是测试对象在经过涂装之后测试其附着度的工具,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分为1~5级,级数越高,要求越严格,当客户规范当中要求是第5级时,表示完全不能有脱落。参考标准:《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痕实验》 测试方法:用百格刀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个(100个)1mm×1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3M600号胶纸或等同效力的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2次相同试验。实验条件及标准 规定利用3M600或610的胶带黏贴于百格中,快速拉起3M胶带,其面漆或电度层被胶带黏起的数量依照百格的百分比: ISO等级:0 =ASTM等级:5B 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ISO等级:1 =ASTM等级:4B 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5% 。 ISO等级:2 =ASTM等级:3B 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15% 。 ISO等级:3 =ASTM等级:2B 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或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剥落的面积超过15%~35% 。 ISO等级:4 =ASTM等级:1B 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65% 。 ISO等级:5 =ASTM等级:0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依照客户要求B数测试是否通过百格实验,一般手机业界客户要求在4B以上。 正式的话是使用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各划1刀及型成100各细小方格.如无百格刀利用美工刀也可以. 利用3M600或610的胶带黏贴于百格中,快速拉起3M胶带,测试脱落数量。 操作步骤: 用划格器在涂层上切出十字格子图形,切口直至基材; 用毛刷对角线方向各刷五次,用胶带贴在切口上再拉开; 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可用放大镜观察。 划格结果附着力按照第二项的标准等级。 相关测试工具产品参数 百格测试仪(漆膜划格仪,漆膜划格器) 产品说明: 根据ISO2409-1992标准设计制造的。 适用于GB/T9286-98、BS 3900 E6/ASTM D3359。 特点: 用于均匀划出一定规格尺寸的方格,通过评定方格内涂膜的完整程度来评定涂膜对基材附着程度,以‘级’表示。它主要用于有机涂料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 用途:

百格测试标准图文稿

百格测试标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G 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27—92漆膜一般制备法 GB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ISO1512:1978等) GB/T9271—8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ISO1514:1984) GB9278—8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ISO3270:1984)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ISO2808:1974) 3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仪器 4.1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GB9286百格测试标准

G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 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4.1.2 4.1.1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4.2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4.3 软毛刷 4.4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4.5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6.1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当试板是由较软的材料(例如木材)制成时,其最小厚度应为10mm。当试板由硬的材料制成

油漆附着力测试

油漆附着力测试-百格刀测试法 A 方案 测割工具:剃须刀片(解剖刀,以及其它刀具皆可) . 胶带:25mm宽的压力敏感型胶带,粘性强度根据供货商和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实验室一般采用9 N/25mm(+/-1)强度的胶带). 切割导向条:如果是手工切割(针对机械切割来说),则需要一长直且坚硬横条以保证切口呈直线. 照明系统:良好的照明系统有助于检查切口是否穿透至底材以及测试结果的查验。放大镜:放大镜用来帮助进行单个切口切割和测试结果的查验。 测试样本:选取所要测试材料上的合适区域(要求该区域无明显瑕疵,污点,且表面干净,干燥);且该测试区域要平坦.而且保证一个样本至少有三个以上这样的区域,以便重复实验 橡皮擦:橡皮擦来回擦拭胶带以使胶带很好地粘着切口区域 测试方法: 选取所要测试材料上的合适区域(要求该区域无明显瑕疵污点,且表面干净,干燥):在样品上用刀划两条交叉长约40MM的切口,注意切口深度以见到底材为宜,两交叉切口的角度为30°--45°,交叉位置在两切口中心。 测试方法 刀片要沿着硬横条划且只能朝一个方向划也不能反复在切口上划。检查切口是否见到底材,如果没则另选取一区域重新划。切一宽25MM 长75MM的胶带.将胶带中心靠近切口交叉处,并沿着切口方向贴上胶带,用手指弄平胶带并用橡皮擦来回擦拭胶带以使胶带很好地粘着切口区域。在90+/-30 S后,以尽可能与 水平成180°的方向迅速拉开胶带,该过程手不要晃动。 结果判定 5A 无剥落或分离 4A 细微的剥落或沿切口/交叉处分离 3A 沿切口锯齿状凸起达1.6MM 2A 大部分沿切口锯齿状凸起达3.2MM 1A 剥落或分离的大部分是沿X区域 0A 剥落或分离的部分不在X区域内 要求详细记录测试结果,包括测试次数;测试点的位置,涂装方式,测试失败发生的地方(如在涂层与底材之间还是两涂层之间)

低压试验报告.doc

产品出厂试验报告 用户单位: 项目名称: 产品名称:交流低压配电柜 型号规格: 检测部门:品管部 执检日期:2016年月日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出厂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产品名称交流低压配电柜型号规格 检验依据GB7251.1-2005试验方法GB7251.1-2005 序号1 2 3 一、一般检查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结果外型尺寸测量各柜体、宽、深和侧面、后面、底面对角线之差,门与门、门与壳的合格 安装尺寸 间隙不均匀差及安装尺寸,颜色、外表质量等符合图纸或规定要求,喷涂 层附着力试验符合规定要求。 外观检查 1.焊接、铆接结构符合图纸或规定要求,门开度不小于90 度,晃动量少合格 结构件安 于 2mm,电镀件无起皮、胶落、生锈等现象,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 IP30。 2.应保证装置个裸露导电部件之间及它们与保护电路之间的连续性。合格 检查装 3.所有作为隔离带电体的金属隔板均应有效接地。合格 4.手动操作开关电器挡板应有措施避免电弧对操作者造成危险。合格 1.各部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合格 抽屉组装

2.每个功能单元配备一个铭牌,固定在其正面或侧面,并且在起单元隔室 中要有三个明显位置,即:“连接、试验、分离” 3.铭牌内容 A. 单元型号或代号; B. 额定工作电流; C. 额定工作电压; D.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1.元器件的型号规格符合图纸要求。 2.元器件应按说明书规定要求安装,留有足够的飞弧间距和拆卸弧栅的空 间。 元 3.外部接线用的连接端子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进行, 安装位置不低于装置基础面0.2 米高处,并为电缆连接提供必要的空间。 器 件4.需在装置内操作、调整、复位的元器件应易于接近。 4 的 安5.应尽可能在靠近元件的上方标志该元件与图纸一致的文字符号。 装 6.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清楚地标出其“接通”和“分断”位置。 7.所有电器金属外壳(如装置的框架,仪用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开关仪器 仪表的金属外壳及金属外壳手动操作机构等)均应有效接地。 1.母线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 母2.铝母线及额定电流超过 630A的铜母线在搭接部位要搪锡或者镀银。 线 5 的3.额定电流在 630A 以下的铜母线在搭接部位允许不用镀层,但要涂导电 膏或用其它措施保证可靠连接。 安 4.母线应采用绝缘支持件进行固定以保证母线之间和母线与其它部件之间装 距离不变。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5.母线相序排列及色标应符合标准要求。合格

漆膜附着力检测方法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 1720-79 本标准适用于漆膜附着力的测定。漆膜对底材粘合的牢度即附着力,按圆滚线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评定,以级表示。 ?一般规定 材料和仪器设备: 马口铁板:50 × 100 × 0.2~0.3 毫米; 四倍放大镜; 漆刷:宽 25~35 毫米; ?测定方法 按《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1727 - 79 )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 3 块,待漆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曙( 7 ),抽出试验台( 6 ),即可换针。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 3 )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 (4) ,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到与标准回转半径 5.25 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 (6) 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 (5) 、 (8) ,和调整螺栓( 10 ),向后移动升降棒( 2 ),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 11 ),转速以 80~100 转 / 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5 ± 0.5 厘米。向前移动升降棒( 2 ),使卡针盘提起,松开固定样板的有关螺栓( 5 )、( 8 )、( 10 ),取出样板,用漆刷除去划痕上的漆屑,以四倍放大镜检查划痕并评级。 三、评级方法 以样板上划痕的上侧为检查的目标,依次标出 1 、 2 、 3 、 4 、 5 、 6 、7 等七个部位。相应分为七个等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 70% 以上完好,则定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坏损。例如,部位 1 漆膜坏损而部位 2 完好,附着力次之,定为二级。依次类推,七级为附着力最差。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89) 2 漆膜一般制备法GB/T 1727-1992 3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0-1993 4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5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32-1993 6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7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GB/T 1734-1993 8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GB/T 1735-1979(89) 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40-1979(89) 10 漆膜光泽测定法GB/T 1743-1979(89) 11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GB/T 1763-1979(89) 12 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1764-1979(89) 13 测定耐湿性﹑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GB/T 1765-1979(89) 14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66-1995 15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1771-1991 16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1997 17 漆膜颜色标准GB/T 3181-1995 18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9 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5210-1985 20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6739-1996 21 涂膜弯曲试验(圆柱轴)GB/T 6742-1986 22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GB 9279-1988 23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24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GB/T 9753-1988 25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9754-1988 26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27 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通常凝露条件下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GB/T 9789-1988 2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2-1992 29 色漆和清漆钢铁表面上的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1992 30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 13893-1992 31 色漆涂层粉化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评定GB/T 14826-1993 32 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2-57-1980(85) 喷漆及其相关的标准术语与解释(2) 起(粗)粒bittiness起(粗)粒bittiness在塗料中存在凝膠、絮凝物或外來物的顆粒,或這些粒子從漆膜表面上凸出。在涂料中存在凝胶、絮凝物或外来物的颗粒,或这些粒子从漆膜表面上凸出。褪色;脫色bleaching褪色;脱色bleaching通常由於氣候作用或化學品侵蝕而使塗料的顏色完全褪去。通常由于气候作用或化学品侵蚀而使涂料的颜色完全褪去。滲色bleedin g渗色bleeding來自下層的可溶著色物質進入或透過上層塗膜而擴散的過程,来自下层的可溶着色物质进入或透过上层涂膜而扩散的过程,因而產生了不希望有的染色或褪色。因而产生了不希望有的染色或褪色。可引起這種塗膜缺陷的物質包括瀝青漆、可引起这种涂膜缺陷的物质包括沥青漆、木材防腐劑、木節中的油性樹脂、有機顏料和染色劑。木材防腐剂、木节中的油性树脂、有机颜料和染色剂。起泡blistering起泡blistering由於幹塗膜局部失去附著力而脫離其下底面,形成圓拱形凸起物或泡。由于干涂膜局部失去附着力而脱离其下底面,形成圆拱形凸起物或泡。這樣的泡可以含有液體、蒸氣、氣體或結晶物。这样的泡可以含有液体、蒸气、气体或结晶物。粘連blocking粘连blocking當塗漆工件相接觸時,在工件鄰近表面之間出現不希望有的粘附。当涂漆工件相接触时,在工件邻近表面之间出现不希望有的粘附。塗漆工件堆積存放時常遇到粘連。涂漆工件堆积存放时常遇到粘连。起霜bloom起霜bloo m有時在有光塗膜上形成一種似葡萄上霜的沉積物,造成其失光和顏色變黯淡。有时在有光涂膜上形成一种似葡萄上霜的沉积物,造成其失光和颜色变黯淡。發白blushing发白blushing當噴漆膜乾燥時,有時由於空氣中的濕氣附著和/或噴漆中的一種或多種固體組分沉澱析出而出現的似乳白光。当喷漆膜干燥时,有时由于空气中的湿气附着和/或喷漆中的一种或多种固体组分沉淀析出而出现的似乳白光。通常只限于單靠溶劑揮發而乾燥的噴漆。通常只限于单靠溶剂挥发而干燥的喷漆。增稠bodying增稠bodying在塗料生產或隨後的貯存過程中,出現的不希望有的稠度增大。在涂料生产或随后的贮存过程中,出现的不希望有的稠度增大。(塗膜的)搭接覆蓋bridging(涂膜的)搭接覆盖bridging塗膜覆蓋在未嵌填

gb百格测试标准

G 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 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4.1.2 4.1.1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4.2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4.3 软毛刷 4.4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4.5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6.1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的详细介绍

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方法 摘要:介绍了防腐蚀涂料涂层附着力的机理,并对附着力检测的标准划格法、划X法以及拉开法的测试方法和程序,作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涂层、附着力、划格法、拉开法 1.涂层附着力 涂装工程中,对于防腐蚀涂料的涂层附着力检测是涂层保护性能相当重要的指标,越来越被业主和监理所重视。除了在试验室内的检测外,防腐蚀涂料的选用过程中,对涂料产品进行的样板附着力测试,以及施工过程中现场附着力的检测,也越来越普遍。 有机涂层与金属基底间的附着力,与涂层对金属的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主要是由附着力与有机涂层下金属的腐蚀过程所决定的。有机涂层下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由相界面的电化学腐蚀引起的,附着力的好坏对电化学腐蚀有明显的影响。良好的附着力能有效地阻挡外界电解质溶液对基体的渗透,推迟界面腐蚀电池的形成;牢固的界面附着力可以极大地阻止腐蚀产物——金属阳离子经相间侧面向阴极区域的扩散,这些阳离子扩散是为了平衡阴极反应所生成的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这虽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但是一旦附着力降低,阳离子从相间侧面向阴极扩散的扩散则容易得多。 有机涂层的附着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有机涂层与基底金属表面的黏附力(adhesion),其次是有机涂层本身的凝聚力(Cohesion)。这两者对于涂层的防护作用来说缺一不可。有机涂层在金属基底表面的附着力强度越大越好;涂层本身坚韧致密的漆膜,才能起到良好的阻挡外界腐蚀因子的作用。涂层的不能牢固地黏附于基底表面,再完好的涂层也起不到作用;涂层本身凝聚力差,漆膜容易开裂而失去保护作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附着力不好,再完好的涂层也起不到作用;而涂层本身凝聚力差,则漆膜容易龟裂。这两者共同决定涂层的附着力,构成决定涂层保护作用的关键因素。 有关涂层附着力的研究有相当多的理论学说,影响涂层附着力有基本因素主要有两个,涂料对底材的湿润性和底材的粗糙度。涂层对金属底材的湿润性越强,附着力越好;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对涂层起到了咬合锚固(Anchor Pattern)的作用。 检测涂层与底材之间的附着力有多种方法,很多机构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同时也制备了很多的仪器工具来进行附着力的检测。 适用于现场检测附着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用刀具划X或划格法,以及拉开法。这两种方法除了可以在实验室内使用外,更适合于在施工现场中应用。主要的应用标准如表1。 表1 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制订的ASTM D3359-02是目前最新版的有关划X法的标准。它适用于干膜厚度高于125微米的情况,对最高漆膜厚度没有作出限制.而相对应的划格法通常适用于250微米以下的干膜厚度。 测试所要有的工具比较简单,锋利的刀片,比如美工刀、解剖刀;25mm(1in.)的半透

附着力试验仪作业指导书

第 1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1:打开程序后显示如图1程序界面。 需确认以下信息: A. 1位置数字为0.0(如不为0请进行校准) B. 2位置为30cm/min C. 其他设定均为默认设定 D. 单位选择 Step2:将待测样品待测试面(胶带在上面)向上贴于试验台上。 Step3:拨动卡扣旋钮(红色方框位置)到图示位置,推动平台至右侧末端。如图3蓝色方框将左侧的胶带撕开用探头夹子夹住(避免碰撞探头夹子)。 Step4:确认无误后点击位置3 (START MOTOR ) 位置4 START 按钮由灰色变为白色,后点击START 。 平台会自动运行并记录测试数据。 图2 图3 图1 1 2 3 4 5

第 2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3 c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5:待胶带即将被完全剥离的时候,点击STOP 按钮(图4红框内),测试会停止(电机仍在运行)并跳出如图5界面。切换至图6的初始界面,点击图6红圈位置的STOP MOTOR 按钮(停止电机的工作) Step6:切换到图5的界面。测试曲线名称的命名规则为按测试日期命名。如:2018-04-28-48,意义为:2018年4月28日测试的第48个测试样条。命名结束后直接点击结束按钮,跳转如图7界面。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曲线波动,需对曲线进行修正,点击图7红圈按钮,移动上方的进行修正,后点击保存。 Step7:点击图7位置保存曲线,跳转如图8界面。保存格式为PDF 格式,如红圈位置,文件名为2018-04-28-48,参照Step6,点击保存,记录测试结果,关闭测试曲线,反回图1界面,一个测试样条测试完成。近1000条测试曲线可通过初始页面的5号位置按钮进行查找。曲线查找路径:我的电脑/D:/AR-1000/涂硅线原纸数据/2018-0401-0430. 图4 图5 图6 图5 图7 图8

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百格测试

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方 法百格测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 ——百格测试 含义及测试方法 含义:一般而言是测试对象在经过涂装之后测试其附着度的工具,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分为1~5级,级数越高,要求越严格,当客户规范当中要求是第5级时,表示完全不能有脱落。参考标准:《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痕实验》 测试方法:用百格刀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个(100个)1mm×1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 3M600号胶纸或等同效力的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2次相同试验。 实验条件及标准 规定利用3M600或610的胶带黏贴于百格中,快速拉起3M胶带,其面漆或电度层被胶带黏起的数量依照百格的百分比: ISO等级:0 =ASTM等级:5B 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ISO等级:1 =ASTM等级:4B 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5% 。 ISO等级:2 =ASTM等级:3B 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15% 。 ISO等级:3 =ASTM等级:2B 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或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剥落的面积超过15%~35% 。 ISO等级:4 =ASTM等级:1B 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65% 。 ISO等级:5 =ASTM等级:0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依照客户要求B数测试是否通过百格实验,一般手机业界客户要求在4B以上。 正式的话是使用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各划1刀及型成100各细小方格.如无百格刀利用美工刀也可以. 利用3M600或610的胶带黏贴于百格中,快速拉起3M胶带,测试脱落数量。 操作步骤: 用划格器在涂层上切出十字格子图形,切口直至基材; 用毛刷对角线方向各刷五次,用胶带贴在切口上再拉开; 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可用放大镜观察。 划格结果附着力按照第二项的标准等级。 相关测试工具产品参数 百格测试仪(漆膜划格仪,漆膜划格器) 产品说明: 根据ISO2409-1992标准设计制造的。 适用于GB/T9286-98、BS 3900 E6/ASTM D3359。

涂层附着力测定

在任何涂料防腐工程施工之前,都应当先对防腐涂料的附着力进行测试,凡附着力不合乎要求的涂料都不能在工程中使用。因为该项性能的不合格,将导致整个防腐蚀涂装工程的不合格。该项指标的测定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相关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标准有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该方法使用漆膜划格器,利用十字划格法在漆膜上垂直交叉划刻出方格,要求将漆膜划透。根据漆膜的破坏的情况将附着力分为5级,切割时,可使用单刀锋或多刀锋,应保持刀间距相等(间距应为1mm或2mm),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涂层的薄厚,涂层越薄,间距越小。一般在涂层试片上切割互相平行的6或10道,将切割后得到的方格用软毛刷刷掉切割下的碎屑后,得到的涂层的附着力将作如下分级评价: 0级: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1级:切割处有少许薄片剥离,但划格区影响不大; 2级:切割处过切口边缘脱落比例大于5%,但受影响不大于15%; 3级: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碎片脱落,脱落的比例大于15%,且受影响的区域不大于35%; 4级:涂层沿切割边缘,以大碎片脱落,或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脱落的比例大于35%,且受影响的区域不大于65%;5级:大于第4级的严重剥落。 涂膜的附着力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利用对涂膜冲击强度、柔韧性等指标的测试来间接评价。 美国ASTM D-1002制定了一种专用于管道防腐层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它使用力学拉力试验机,采用的试片是由两片同样规格的钢片组成。两钢试片间用涂料单面粘结在一起,在涂料完全固化后,用拉力试验机将两试片拉开。再根据拉力和粘结面积来计算剪切强度。 GB/T5210是采用拉开法来测定附着力的,也是通过拉力机拉开的力的测定来计算涂料的粘结强度。 涂装质量的好坏,最终必须体现在涂膜质量的优劣上,所以涂装后的质量检测主要是对涂膜性能的检测,包括涂膜的机械性能(如附着力、柔韧性、冲击强度、硬度、光泽等)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特殊性能(如耐候性、耐酸碱性、耐油性等)两个方面。其中机械性能是涂装质量检测中必须检测的基本常规性能,而具有保护功能的特殊性能则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选择性的进行检测。涂装后质量检测是评判涂装质量的最终依据和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涉及涂装后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如下。 (1)GB1720-89(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2)GB/T1731-93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3)GB/T1732-93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4)GB/T1730-93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5)GB/T6739-199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6)GB5210-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 (7)GB1743-89(79)漆膜光泽测定法; (8)GB1768-89(79)漆膜耐磨性测定法; (9)GB1769-89(79)漆膜磨光性测定法; (10)GB1770-89(79)底漆、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11)GB9286-88清漆和色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12)GB6742-86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13)GB/T1733-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14)GB/T1734-93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15)GB1735-89(79)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16)GB1738-89(79)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 (17)GB1739-89(79)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18)GB1740-89(7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19)GB1741-89(79)漆膜耐霉菌测定法; (20)GB1761-89(79)漆膜抗污气性测定法; (21)GB1763-89(79)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22)GB/T1766-1995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23)GB/T1771-91色漆和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4)GB1865-89(80)漆膜老化(人工加速)测定法; (25)GB5370-85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 在上述这些检测项目中,使用者应按照上节所述的漆膜一般制备方法制备标准试验样板,检测最常规的涂膜机械物理性能,用以评判涂膜的基本性能的优劣。可针对不同涂料的特殊功用,检测其中的一些防腐保护及装饰性能的好坏。其中最常用的一些检测项目如下。

附着力试验仪操作规范

玲珑科技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附着力试验仪操作指导第1页 / 共2页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版 仪器名称:附着力试验仪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工具编号名称编号名称 物料 编号名称规格用量编号名称规格用量 1 附着力试验仪 1 TESA胶带7475 - 4 双面胶带25mm宽- 2 钢板 2 日东胶带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Step1:打开程序后显示如图1程序界面。需确认以下信息: A.1位置数字为0.0(如不为0请进行校准) B.2位置为30cm/min C.其他设定均为默认设定 D.单位选择Step2:将待测样品待测试面(胶带在上 面)向上贴于试验台上。 Step3:拨动卡扣旋钮(红色方框位置) 到图示位置,推动平台至右侧末端。 如图3蓝色方框将左侧的胶带撕开用 探头夹子夹住(避免碰撞探头夹子)。Step4:确认无误后点击位置3 (START MOTOR) 位置4 START按钮由灰色变为白色,后点击START。 平台会自动运行并记录测试数据。 5

3 c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5:待胶带即将被完全剥离的时候,点击STOP 按钮(图4红框内),测试会停止(电机仍在运行)并跳出如图5界面。切换至图6的初始界面,点击图6红圈位置的STOP MOTOR 按钮(停止电机的工作) Step6:切换到图5的界面。测试曲线名称的命名规则为按测试日期命名。如:2018-04-28-48,意义为:2018年4月28日测试的第48个测试样条。命名结束后直接点击结束按钮,跳转如图7界面。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曲线波动,需对曲线进行修正,点击图7红圈按钮,移动上方的进行修正,后点击保存。 Step7:点击图7位置保存曲线,跳转如图8界面。保存格式为PDF 格式,如红圈位置,文件名为2018-04-28-48,参照Step6,点击保存,记录测试结果,关闭测试曲线,反回图1界面,一个测试样条测试完成。近1000条测试曲线可通过初始页面的5号位置按钮进行查找。曲线查找路径:我的电脑/D:/AR-1000/涂硅线原纸数据/2018-0401-0430.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 1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20-1979(89) 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 1727-1992 3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0-1993 4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31-1993 5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2-1993 6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33-1993 7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34-1993 8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GB/T 1735-1979(89) 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40-1979(89) 10 漆膜光泽测定法 GB/T 1743-1979(89) 11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GB/T 1763-1979(89) 12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64-1979(89) 13 测定耐湿性)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GB/T 1765-1979(89) 14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66-1995 15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771-1991 16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1865-1997 17 漆膜颜色标准GB/T 3181-1995 18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GB/T 5209-1985 19 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 GB/T 5210-1985 20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6739-1996 21 涂膜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1986 22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 9279-1988 23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286-1998 24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1988 25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1988 26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0125-1997 27 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通常凝露条件下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GB/T 9789-1988 2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1992 29 色漆和清漆钢铁表面上的丝状腐蚀试验 GB/T 13452.4-1992 30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 GB/T 13893-1992 31 色漆涂层粉化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评定 GB/T 14826-1993 32 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 HG/T 2-57-1980(85)

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办法百格测试

精心整理油漆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 ——百格测试 含义及测试方法 含义:一般而言是测试对象在经过涂装之后测试其附着度的工具,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分为1~5级,级数越高,要求越严格,当客户规范当中要求是第5级时, ISO ISO 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5%。 ISO等级:2=ASTM等级:3B 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15%。 ISO等级:3=ASTM等级:2B 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或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剥落的面积超过15%~35%。

ISO等级:4=ASTM等级:1B 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65%。 ISO等级:5=ASTM等级:0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依照客户要求B数测试是否通过百格实验,一般手机业界客户要求在4B以上。 ,测 适用于GB/T9286-98、BS3900E6/ASTMD3359。 特点: 用于均匀划出一定规格尺寸的方格,通过评定方格内涂膜的完整程度来评定涂膜对基材附着程度,以‘级’表示。它主要用于有机涂料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

用途: 该仪器主要适用于有机涂料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 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该仪器以一定规格的工具,将涂层做格阵图形切割并穿透,划格完成的图形按六级分类,评定涂层从底材分离的抗性。 试验至少在试片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完成,如果三个位置的试验结果不同,应在多于三个位置上重复试验,同时记录全部结果。 如需更换多刃切割刀,可用螺丝刀将刀体上两个螺丝旋松,换上所用的刀,把刀刃口部位贴向手柄一侧,将螺丝旋紧。 注意事项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

一、附着力理论和机理 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及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 当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表1)。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 表1:键的强度和键能强度类型能量(千卡/摩尔) 实例 共价键主价力15~170 绝大多数有机物 氢键次价力<12 水 色散力次价力<10 绝大多数分子 偶极力次价力<5 极性有机物 诱导力次价力<0.5 非极性有机物 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过涂料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一些提出的理论讨论如下: 1、机械连接理论 这种涂层作用机制适用于当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时,涂料能够渗透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时的钉子,起机械锚定作用。当底材有凹槽并填满固化的涂料时,由于机械作用,去掉涂层更加困难,这与把两块榫结的木块拼在一起类似。对各种表面的仪器分析和绘图(外形图)表明,涂料确实可渗透到复杂“隧道”形状的凹槽或裂纹中,在固化硬化时,可提供机械附着。各种涂料对老的或已风化的涂层的附着,以及对喷砂底材的附着就属于这种机理。磷酸锌或铁与涂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能提高附着和耐蚀性。 表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积。因为去除涂层所需的力与几何面积有关,而使涂层附着于底材上的力与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有关。随着表面积增大,去除涂层的困难增加,这通常可通过机械打磨方法提供粗糙表面来实现。(截面的几何面积和实际的界面面积的比较见图3)。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一般比几何面积大好几倍。通过喷砂使表面积增加,结果附着力增加,见图4。显然由于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附着并不按相同比例增加,不过通常可见到显着的增加。 只有当涂料完全渗透到不规则表面处,提高表面粗糙度才有利,若不能完全渗入,则涂料与表面的接触会比相应的几何面积还小,并且在涂料和底材间留有空隙,空隙中驻留的气泡会导致水汽的聚积,最终导致附着力的损失。 经常通过对已固化的涂层进行磨砂处理,可改进层间附着力(特别是在汽车涂料中),特别是在底色漆/清漆体系中,要求清漆平滑、光亮且表面能低,因此第二层清漆的附着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问题当涂料在比原定温度高得多的温度下固化或烘烤时间延长时变得更为严重,这两种情况下,对该表面进行轻度打磨表明,附着力可显着提高。虽然表面粗糙化能提高附着力,但必须注意避免深而尖的形状,由于粗糙化生成的尖峰会导致透影(看到底材),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希望这样;而且,深而尖的隆起会形成不均一的涂层,从而生成应力集中点,附着力降低,从而耐久性下降。 只要涂膜稍具流动性,涂膜收缩,厚度不均匀以及三维尺寸的变化就很少会生成不可释放应力,但随着粘度和涂层刚性的增加以及对底材的附着力逐渐形成会生成大量的应力,并残留于干漆膜中。显然在固定施工参数(湿膜和干膜厚度)时,凸起部分的涂层厚度比凹陷处小,导致物理性质不同。这种不均一涂层具有很高的内部应力,在投入应用时,会进一步受到修补漆溶剂的侵蚀或老化的影响,偶而会超过涂膜的应力承受能力,导致裂纹、剥落或其他涂膜完整性的降低。 电镀金属对聚乙烯和ABS塑料的附着力证明是来源于机械连接。金属电镀工艺包括首先对塑料表面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