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长江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

中国的河流长江

第二单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和湖泊等)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 3、知道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剖析知识 一)、长江的源流概况 ⑴源头:山 ⑵注入海洋:海 ⑶长度:约6300千米, 亚洲最长,世界第三 ⑷流量:10000亿立方米(年净流量) ⑸流域面积:180万km2 ⑹结合课本第7页政区图,找出长江沿途流经省区11个:青、、藏、、 渝、、、赣、皖、、。 ⑺结合课本第23页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依次流经的地形区:、 、、。 ⑻找出长江干流上重要的城市:宜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其中长江上最大的内河港口是。 ⑼上、中、下游划分:源头至为上游;至为中游; 至入海口为下游。 二)、长江的主要支流 北:自西向东:雅砻江、、嘉陵江、。 南:自西向东; 、湘江、。其中长江上最长的支流是。 主要湖泊:、。最大的湖泊是。三)、河段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其中湖北至湖南的荆江河段有“”之称。 下游: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水网如织,水乡泽国。

四)、水能资源: ⑴读长江干流纵剖面分析: 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 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 尤其是从源头到水能最丰富。 ⑵分析: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丰富。 这句话对吗? 。 ⑶熟悉长江上著名的大峡谷:虎跳峡和三峡的位置,找出长江上著名的水利枢纽: 三峡和葛洲坝。 ⑷自学课本第48页“长江三峡工程”, 说出三峡工程在此选址的原因以及它的综合效益:选址原因 ;综合效益: 。五)、治理:首要任务是。 六)、巨大的航运价值: 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有“”之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针对自主学习部分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让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小组内经过充分讨论交流,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对答案进行补充。 (三)精讲点拨,突破疑难:教师对学生讨论展示的内容进行适当点拨,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把答案弄明确。 (四)巩固记忆:学生巩固以上基础知识,达到熟练掌握。 (五)巩固检测 1、长江正源称() A. 通天河 B. 沱沱河 C. 卡日曲 D. 金沙江 2、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三峡 3、三峡水利枢纽位于() A. 长江上游 B. 长江中游 C. 长江下游 D. 黄 河上游 4、长江水能极其丰富,90%集中在() A. 宜宾至宜昌 B. 源头至宜昌 C. 源头至宜宾 D. 三峡地段

中国河流知识梳理(1——长江)

中国河流知识梳理(1——长江)[高二(文科)地理]

一、长江源区生态现状 长江源区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海西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所辖的八县一市,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长江流域在青海主要包括干流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境内干流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16.57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9.2%,占全省总面积的23%,年径流量为179.4亿立方米。区域内集水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4条;有湖泊1.1万个,总面积达855平方公里;区内孕育冰川总面积1247平方公里,湿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 长江源区是全国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对世界气候也有着重要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人为活动加剧和全球气候干暖化影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主要表现在: (一)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源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是最严重的土壤风蚀、水蚀、冰融地区之一。据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长江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为5.64万平方公里,占境内流域面积的34%,年输入长江的泥沙量由70年代的871万吨增至现在的1613万吨,年均土壤侵蚀模数650.6吨/平方公里。 (二)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根据上世纪90年代末卫片解译数据,源区90%以上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总面积达562.7万公顷。源区沙化面积高达1942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仍以20%的速度在扩大。原生生态景观破碎化,植被演替呈高寒草甸-退化高寒草甸-荒漠化地区的逆向演替趋势。 (三)草原鼠害猖獗。三江源区鼠害发生面积达644.4万公顷,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17%,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草原鼠兔、鼢鼠、田鼠数量急剧增多。严重地区有效鼠洞密度高达80个/亩。长江源区有近一半的黑土型退化草场是因鼠害所致,造成大片牧草枯死,草皮脱落,也丧失了涵养水分的能力。 (四)气候变暖产流减少。据气象资料显示,1963年—2002年的40年间,长江源区气温每10年以0.19℃的速率升高,而降水以每10年0.78毫米的速

长江河流径流量

长江河流径流量 1 概述 长江全长6300余km,流域面积180万km2,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是中国第一大河,按长度和年径流量均占世界大河第三位。干流宜昌站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3亿t。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还伸展至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8个省(自治区)(见长江水系及流域规划示意图)。 长江在江苏镇江以下因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今扬州),故名扬子江。国际上普遍使用英文译名Yangtze River。 2 水系组成和湖泊 2.1 干流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km,占全江长度的70.4%,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12万km2。长江上游从源头至当曲口称沱沱河,长346km,从当曲口至玉树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28km;巴塘河口至宜宾称金沙江,长2290km。宜宾至宜昌的1040km河段又称川江,从枝城至城陵矶的一段长339km,又称荆江。 2.2 主要支流长江水系发育,由数以千计的大小支流组成,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437条,1万km2以上的有49条,8万km2以上的有8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4条支流的流域面积都超过了10万km2。支流流域面积以嘉陵江最大,年径

流量、年平均流量以岷江最大,长度以汉江最长。长江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见长江主要支流水文特性表。 (1)雅砻江。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于渡口市注入金沙江。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干流长1637 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14m3/s。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372万kW,可开发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2494.1万kW,甘孜以上称上游,长约610km,落差1330m,平均比降2.18‰。甘孜至大河湾为中游,长约600km,落差1790m,平均比降2.98‰。大河湾以下为下游,长约360km,落差750m,平均比降2.08‰。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249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525亿kW?h。 (2)岷江。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四川盆地西部,穿越成都平原,至乐山接纳大渡河,于宜宾注入川江。干流全长735km,灌县以上称上游,长340km,落差约3000m,平均比降8.82‰;灌县至乐山称中游,长约232km,落差372m,平均比降1.6‰;乐山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63km,落差97m,平均比降0.59‰。流域面积13.3万km2,多年平均流量2850m3/s,总落差3560m。水能蕴藏量为4886.6万kW,可开发量为305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672亿kW?h。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于乐山汇入岷江。流域面积9.1万km2,干流全长1062km,多年平均流量1570m3/s。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双江口至铜街子河段,该段河道全长600km,天然落差约1800m,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748万kW。在河口段有青衣江汇入。 (3)沱江。沱江发源于岷山山系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注入川江。流域面积2.78万km2,干流全长702km,多年平均流量519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2万kW,可开发的为26万kW。干流金堂以上称上游,长约200km,落差210m,平均比降1.07‰;金堂至内江为中游,长约300km,落差147m,平均比降0.49‰;内江以下为下游,长约202km,落差67m,平均比降0.33‰。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中找出长江发源山脉、注入海洋、流经的地形区、省区,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长江的源流概况,七大支流为难点。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学生仔细聆听,认真揣摩歌词含义。 2、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并进入“长江知识知多少”环节,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进入“观视频寻答案”环节,通过观看大气磅礴又与课本内容及其吻合的长江纪录片,在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初步的记忆长江基本知识;继而进入“静心冥想忆知识”环节,对视频中出现的知识,进行及时回顾,在本环节中,学生要牢记口号“脑子要静,姿势要正”,让课堂充满仪式感,更便于初中学生的学习。 4、初步了解长江知识以后,进入“按图索骥找知识”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学生在地图中寻找长江发源山脉、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分界点城市等知识,并让学生到前面进行指图、圈图展示,其余同学认真观看,评判对错,对部分知识的记忆,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5、对于学生较难记忆的“长江支流”,利用微课的形式解决,在微课堂中,学生跟着视频画一画,手脑结合进行识记。老师利用谐音,创设情境“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同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来帮助学生巧秒记忆,继而进入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学习。 6、关于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通过游客绘声绘色的演讲,学生初步了解长江各河段特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重点知识进行穿插讲解。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2) 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4.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干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过程与方法】 1.利用查找地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 2.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河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加强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源流概况 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

【教具】: 有关图片。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风景,询问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学生会回答长江。进一步询问知不知道这是长江的哪个景点?学生基本都会说三峡。教师再进一步询问这是三峡的哪个峡?这时学生一般都不知道了,进而揭晓谜底——瞿塘峡的夔门。) 教师:生活处处是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而对于长江三峡,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峡水利枢纽了(同时多媒体展示三峡水利枢纽图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长江。 板书:滚滚长江 二、讲授新课 1、读图2-32“长江水系” (1)、在图2-32中找出长江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看他们分别属哪一个省区? (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总第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 2、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记住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水利枢纽的名称、 位置和意义。 重点 1、长江的源流概况。 2、长江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 难点长江的源流概况。 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一、板书课题 滚滚长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1)读图2—32“长江水系图”,完成P46“活动1—4”。 (2)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 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 (3)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 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 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4)用红笔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 段城市。 (5)指图说出长江各段的名称。 学生自主学 习并填图,然 后组内检查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 学生主体活 教师主导活动 动

教学过程2、小组交流提出质疑 3、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2)读图2—37“长江干流纵剖面图”,长江各段的水文特 征是什么? (3)完成P47“活动2” (4)完成P47“活动3” (5)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6)阅读“P48长江三峡工程”,该水利枢纽的重要作用有 哪些? (7)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被称为“黄金水道”?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做地理填充图册 小组交流讨 论后回答 小结

做练习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一、源流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利用和保护 1、“水能宝库” 2、“黄金水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教学札记

初中地理《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能在长江水系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入海以 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主要的支流湖泊,能会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二、 能会阅读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的分布。三、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难点】 长江的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入海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主 要的支流湖泊。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学法指导】如何学习一条河流?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分界点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河流的开发利 用水能的开发航运、灌溉 【自主学习识长江】 请同学们在右面“长江水系图”中完成以下问题 1、用黑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2、对照课本24页的“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3、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城市:宜昌、湖口,并说出它们所属的省区。 4、用蓝笔描出长江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鄱阳湖和洞庭湖。 5、用红笔描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

【过关斩将学长江】 第一关:读课本50 页长江水系图,学习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发源于高原的山脉,流入,全长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第二关: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自上游到下游依次为西藏云南重庆江西江苏记忆小窍门:(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与沪) 第三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高原、山区、高原、盆地、平原 第四关: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点是:上中游A 在省,中下游分界点B 在省;兼跨长江上中游的省区是湖北,兼跨中下游省区是江西. 第五关:.长江主要的支流有: _①②③④⑤⑥⑦其中最长的支流是湖泊C D

《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导学案

课题 §2-3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 日期 2012.10.23 课型 新知探索课 主备人 王雷 审核人 房晓娜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重点); 3、根据长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课前延伸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河湖知识,阅读《地理图册》P23“长江流域”,完成下表下图: 项目 长江 源地和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市(区) 流经主要地形区 长度 中国第一大河 世界第三大河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主要支流、湖泊 上、中、下游分界 主要城市 水电站 长江:唐古拉山、东海、宜昌、湖口、玉树、宜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洞庭湖、鄱阳湖、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二滩、三峡、葛洲坝、五强溪、隔河岩、丹江口、龚嘴、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课内探究

1、长江各河段及水文特征 上游:至为上游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四川省_____以下始称长江,上游多,落差,水流,资源十分丰富 中游:至为中游游河段,中游地势,河道,水面,流速,湖北____至湖南的_______的荆江段有“__________”之称 下游:至为下游游河段,地势,江面,水网,被称做“” 2、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读课本图2—37 ①水能丰富(水能资源两要素:、)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占全国,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水能,主要集中在河段,最丰富的位于一段,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组成的长江三峡,主要的水利工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长江三峡位于阶梯过渡处,首要目标是,竣工于年,使大型船只可直达,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②黄金水道 量占全国内河航运量的,有的美誉,居第二位的是 3、长江的综合治理 长江主要灾害,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主要措施有: 4、长江之最 ①长江长度居世界第位,流域面积居世界第位,流量居世界第位 ②长江最长的支流是 ③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④长江上最大的内河港口是 ⑤长江是我过年径流量最的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 ⑥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的河流,流域面积打180余万平方千米

滚滚长江导学案 湘教版

滚滚长江导学案湘教版 2、3 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总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2、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重点各段的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难点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课标对该课内容的要求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板书设计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利用和保护 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 2、“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教后小结第1 页〔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师: 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边放CAI封面课题)〔学法指导〕(老师边放CAI课件:“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边启发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 一、长江概况 二、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中国的河流》综合版(第2课时)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 1.指图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 2.解释长江“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原因。 3.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洪水灾害的成因。 重点、难点 1、长江概况 2、长江洪水多发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的长江》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二、新课教学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长江流域水系图》,仔细观察,教师提问: (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 (2)它的源头叫什么? (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 (4)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 (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 (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 + W”。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处?它自

西向东由哪些峡谷组成?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峡位于渝鄂交界处。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二)水能宝库 过渡: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水能宝库”。 1.设疑导读 (1)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是一个“水能宝库”呢?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2)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河段中呢? 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源头至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这两个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中。 (3)长江上游源头至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 根据《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计算并判断: ①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多少米?(约6700米。) ②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河长约3200多千米;落差约6000多米。) 通过读图、观察、计算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至宜宾段。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2.课外延伸 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其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

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公开课导学案教学设计(带达标测评带答案)

7年级上册第3节《中国的河流》 第2课时滚滚长江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3.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学重点:记住长江的发源地、长度、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和湖泊、三峡水利工程。 教学难点:培养查阅各种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设计:⊙知识点1 长江源流概况 【问题情景】新华社南京11月21日电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水运货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那么,长江为什么会称为“我国第一大河”呢? 观察感悟读下面两幅图,填表: ⊙【经典例题1】下列四组河流中,符合“长江支流且由西向东排列”条件的是()A.金沙江、雅砻江、岷江、汉江 B.雅砻江、岷江、嘉陵江、赣江 C.岷江、乌江、嘉陵江、汉江 D.赣江、湘江、乌江、雅砻江 【解析】长江支流众多,自西向东依次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

江。【答案】B⊙触类旁通1 兼跨长江中、上游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湖北省 B.江西省 C.湖南省 D.四川省 【解析】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城市是湖北省的宜昌市,因此湖北省兼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答案】A⊙知识点2 长江各段的特征及开发、利用 【问题情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结合下图思考:我国的两座大型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和长江三峡水电站为何在此建设呢? 【提示】除了地形因素外,这里是我国第二、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1)水能的开发利用 宜昌以上为上游段,从源头至宜昌,落差很大,几乎占长江总落差的90%,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源头至宜宾河段落差最大,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是中国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建国后已建成葛洲坝、丹江口、龚嘴、二滩等水利工程,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也已完成。(2)长江的航运 宜昌至湖口段为中游,河道曲折,其中从枝城到城陵矶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是曲流最多的河段。中游地区总的特征是:河道弯曲,湖泊众多。水流平稳,易发洪水;湖口以下为下游段,江宽水阔。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 ⊙【经典例题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是( ) A.年径流量大 B.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解析】长江沿线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流域内降水多、水量大,尤其是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答案】C⊙触类旁通2 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对长江水能的开发利用率很高 B.干支流通航里程近6万千米 C.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D.长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能资源丰富,但现在的开发利用率仍然很低。长江干流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区无结冰现象;长江航道,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南北分布,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是中国内河运输的大动脉,通流里程达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答案】C 长江的隐患与治理长江最大的危害是洪水。洪水的来源有三: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长江流域夏季暴雨集中,再加上水土流失、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其主要治理措施是:中上游地区植林种草,保持水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疏通河道,多建分洪,蓄洪工程。 【例题】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防洪 B.大力开发水能C.发展灌溉事业 D.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长江流域夏季暴雨集中,再加上水土流失、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因此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答案】A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

第三节河流(共3课时) 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 知识与技能 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 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一、导入新课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首《好汉歌》中的“大河向东流”给我们启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我国许多大河向东流,注入海洋,这些河流对人类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河流。 二、讲授新课 教师:结合身边的事实,说说河流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1:我们家用河流水灌溉农田。 学生2:京杭运河为北京、天津提供黄河的淡水资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总结。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找一找:让学生阅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提问:这些大河各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分别注入哪个海洋? 学生: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都注入了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注入了印度洋,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 提问:在图中找到塔里木河,仔细观察这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学生: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河流最终没流入海洋,在半途消失了。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继续读图2.30,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对照前面所讲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

河流-长江

《河流--长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学地理组___号考生。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对《河流》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长江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同时,它在自然环境、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 接下来,我对学情做简单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基本掌握了认识和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且七年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这将有助于学习活动的进行。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及最终注入的大洋,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 2、通过对地图和材料的分析,培养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了解长江的水文特征; 难点:清楚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直观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里,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之歌》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长江有感性的认识,通过欣赏长江壮美的景观,激发对长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第三节 河流(三)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 一、课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2、通过阅读课本图文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和治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长江各河段存在问题及治理 2.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难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长江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70%的学生能够掌握。 2、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60%的学生能够掌握。 3、黄河“地上河”的治理措施60%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能理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的道理,但具体到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还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各河段存在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并分析各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2、通过阅读图文,说出黄河“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3、利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检查提问和本节新课有关的旧知,导入新课的学习 说出长江和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以及上中下游的划分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活动一】:长江的治理。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展示成果——总结提升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1、自主学习 (1) 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哪一河段的航道? (2)对荆江的治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图2.40和P49说出长江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关系? 2、交流探究:如何治理长江存在的问题? 3、展示成果:自主学习板块以学生个人展示为主,交流探究板块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4、总结提升: 上游:中下游: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 水污染 4、长江的治理 活动策略评价:通过看图,读文字说明,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目标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过自学完成,但长江各河段存在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讲解提示。 【活动三】:黄河的治理 活动目标:对应目标2和3 活动过程: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展示成果——归纳提升 1、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究 出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归纳。

《滚滚长江》教案公开课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 一、教材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以活动题的形式指出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包括源头、流经省区、注入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接着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并由此引出长江的水能资源及著名的水电站,最后分析了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通航价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基本概况和开发利用,并讨论今后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基本概况: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的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通过学习理解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由于各河段的地形等差异而形成的,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水利作用长江开发利用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 (2)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了解长江开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长江的基本自然地理概况 (2)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培养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2、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么? 生:《长江之歌》 师: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依恋和赞美。长江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那今天就让我们

第三节水系分布和长江

第三节水系分布和长江、黄河概况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在中国水系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2、运用长江流域图、黄河流域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及相关景观图片,描述长江、 黄河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3、通过有关资料,分析长江、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关系,河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以长江、黄河为例,能够利用河流流域图及相关地图分析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河 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5、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树立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标解析】 1、基础知识: (1)我国主要的大河和大湖名称及分布地区; (2)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河段主要的水文特征概况; (3)长江上的主要水利工程:如三峡、葛洲坝、丹江口水库等工程作用; (4)黄河的危害产生的河段及成因,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关系; (5)河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基本技能: 能够在在中国水系分布图上,找出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等主要河流,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湖泊;学会阅读长江流域图、黄河流域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及相关景观图片,综合说明长江、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3、能力培养: 运用地图、图片和统计资料,学会如何分析河流某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并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措施;学会通过搜集资料,并利用相应的地图、图片以及统计资料,说明黄河中下游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黄河治理的主要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知识梳理】

《滚滚长江》教案 湘教版地理

第2课时 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概括长江的水文特征。 (2)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或问题与治理。 ★ 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长江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 (1)长江流域概况。 (2)长江水文特征。 (3)长江各河段的开发利用或问题与治理。 【教学难点】 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 多媒体展示:长江之歌。 师生共同朗读。 承转过渡:很多人会唱《长江之歌》 ,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

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江。 二、新课学习 (一)长江流域概况 ★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 引导学生读图: (1)长江发源地是哪里?(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2)长江全长多少千米?(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是多少?(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长江干流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3)长江最终注入哪个海洋?(东海) (二)长江水文特征 ★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 引导学生填表: (三)长江河段划分 ★多媒体展示:长江干流纵剖面图、长江水系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上游和中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宜昌)中游和上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湖口)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这两个位置。 (2)上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援疆、湘江、汉江、赣江)下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上游: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长江水能和水运资源开发 1.水能宝库 ★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长江的源地、注入地、支流、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等自然概况。 教学难点: 根据长江的水文特征知道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 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课前的短片把长江比喻成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母亲河长江,读课本50 页说说长江在中国的地位。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3、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同时教师板书长江干支流图。 4、学生提出疑难,验证自学答案。(多媒体打出答案学生验证),(用多媒体展示上、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5、学生记忆5分钟。 6、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找学生到板图上填出发源地、注入海域、分界城市和主要支流。 7、学生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8、学生回答探究1、长江的水文特征,并说出根据水文特征如何开发(探究2)。教师 板书: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9、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荆江示意图,讨论治理荆江的措施。 10、小结本节:岷嘉汉在北岸, 乌湘赣列南岸, 宜昌湖口分三段, 三峡葛洲建电站。 板书设计: 水能宝库

长江概况 黄金水道 开发 长江的板图、 11、课堂检测:见学案(同时多媒体打出)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学习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上节课学习河流的基础上,大家对长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等,我设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放手自学,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重点、难点部分长江的水文特征和开发、治理部分,充分让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 效果分析: 这节课,原汁原味,非常实实在在,不论从教材的挖掘及整合、教学目标具体问题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环节及结构,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示范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的来说,这节课调理清楚,思路清晰,能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讲练结合,知识点落实到位,注重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滚滚长江”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阐述了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长江的自然概况及对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教材又安排了4幅分布图、1幅剖面图、5幅景观图、3则“阅读”材料和2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针对这点我把它们都设计到教学的各环节,充分整合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① ② ③ ④ ⑥ ⑦ 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