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路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答案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答案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 V 可得:I AC .=-25 A :U D B =0 :U S .=125 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 2 ;()b u u u =-1 2 ;()c (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3 A 。 【题15】:I 4 3 =A ;I 2 3 =-A ;I 3 1 =-A ;I 5 4 =-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 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 A ;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

KVL解得;I=3;代入上式,得U A C =-7V。 【题18】: P P I I 1 21 2 2 2 2 2 ==;故I I 1 2 2 2 =;I I 12 =; ⑴ KCL:43 2 11 -= I I;I185=A;U I I S =-?= 21 8 5 11 V或16.V;或I I 12 =-。 ⑵ KCL:43 2 11 -=- I I;I18 =-A;U S=-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解答] I= - + 94 73 A=0.5A;U I a b . =+= 9485V; I U 1 6 2 125 = - = a b.A;P=? 61 2 5 .W = 7 .5 W ; 吸收功率7.5W。 【题2】:[解答] 【题3】:[解答] C。 【题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05 =.A。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第1章

课程名称:电路理论 使用教材: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 专业班级:自动化08101-08103班 授课时数:64课时 授课教师:蔡明山 授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江泽佳主编.电路原理(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沈元隆主编.电路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张永瑞主编.电路分析基础.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电路理论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理论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电路理论是一门研究电路分析和网络综合与设计基本规律的基础工程学科。电路分析是在电路给定、参数已知的条件下,通过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而了解电网络具有的特性;网络综合是在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的情况下,设计出电路并确定元件参数。 主要内容: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中的基本规律。 课程特点: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特性、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一般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前期知识基础:一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尤其是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给定电路的结构及元件的参数,在掌握电路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伏安特性,掌握电路变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掌握等效电路的概念与等效电阻计算,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熟悉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了解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4、掌握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置换定理、叠加定理、互易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理解强制分量、固有分量,暂态和稳态,时间常数等概念,学会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6、掌握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角频率、有效值、相位及相位差;掌握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即相量法,理解阻抗、导纳、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及功率因数等概念。 7、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概念。 8、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 9、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 10、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概念,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1、掌握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 12、掌握网络函数的概念,了解极点、零点与响应的关系,会用卷积定理分析电路。 13、掌握电路的图、树的概念,会写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理解状态方程的含义。 14、理解两端口的含义,会计算两端口的参数。

电路 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著邱关源ppt电路复习提纲

电路复习提纲 第一章、电路的模型和电路的定律 1、参考方向的定义; 2、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 3、电路元件吸收功率和发出功率的判断; 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电路符号及特性; 5、受控源的分类、符号及特性; 6、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 2、会求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电阻的Y形连接和△连接的等效变换(R△=3R Y); 4、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支路电流法; 2、回路电流法; 3、结点电压法; 4、电路中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的判断。

第四章、电路定理 1、叠加定理; 2、戴维宁定理及诺顿定理。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1、理想放大器的处理方法(理解“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并会利用“虚短”和“虚断”分析和解决问题); 2、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第六章、储能元件 1、熟记电容、电感元件的VCR微积分关系式; 2、会求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并联等效电容(电感)。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会列写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 2、掌握换路定理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3、会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第八章、相量法 1、正弦量的表示方法及相位差;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掌握电路定理的相量表达式,并会用相量法求解正弦稳态电路的稳态响应。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知道阻抗和导纳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等效变换; 2、会从阻抗或导纳的表达式中判断电路的性质(阻性、容性、感性); 3、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耦合电感的T型去耦等效; 2、理想变压器的条件及含有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1、网络函数的定义并会计算电路系统的网络函数; 2、串、并联电路谐振的概念及发生谐振的条件。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练习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i 、电压u 和功率p 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联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 (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 ),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无关。 (2)电路联接方式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1-1 说明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0,0<>i u ;图(b )中0,0u i <>,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解:(1)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性的一端,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所以(a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b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 (2)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定义ui p =为元件吸收的功率;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定义ui p =为元件发出的功率。所以(a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b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

功率。 (3)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0>=ui p ,表示元件确实吸收了功率;若0

i u ,则0<=ui p ,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在i u ,参考方向非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0>=ui p ,为正值,表示元件确实发出功率;若0

>i u ,有0>=ui p ,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 若某元件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而170cos(100)u t V π=,7sin(100)i t A π=,求:(1)该元件吸收功率的最大值;(2)该元件发出功率的最大值。 解:()()()170cos(100)7sin(100)595sin(200)p t u t i t t t t W πππ==?= (1)当0)200sin(>t π时,0)(>t p ,元件吸收功率;当1)200sin(=t π时,元件吸收最大功率:max 595p W = (2)当0)200sin(,为发出功率 601600B p W =?=>,为吸收功率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学习总结

第一章 1、KCL 、KVL 基尔霍夫定律 2、受控电源 CCCS 、CCVS 、VCVS 、VCCS 第二章 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Y 行联接与△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R1、R2、R3为星形联接的三个电阻,R12、R13、R23为△形联接的三个电阻 公式: 形电阻之和形相邻电阻的乘积形电阻∆∆= Y 形不相邻电阻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形电阻Y Y =∆ 如: 31231231121R R R R R R ++⨯= 3 31322112R R R R R R R R ++= 2、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 电压源串联,电流源并联可以合成为一个激励为其加和的电压源或电流源; 只有激励电压相等且极性一致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否则违背KVL ; 只有激励电流相等且方向一致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否则违背KCL 。 第三章 1、KCL 独立方程数:n-1 ;KVL 独立方程数: b-n+1 其中,(n 为节点数,b 为分支数) 2、支路分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3、电压源电阻很小,电导很大;电流源电阻很大,电导很小; 第四章 1、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

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2、齐性定理: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的激励(电压源或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 倍时,响应(电压或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 倍 3、替代定理: 4、戴维宁定理: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等效替代,此电压源的激励电压等于一端口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一端口内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诺顿定理: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等效置换,电流源的激励电流等于一端口的短路电流,电阻等于一端口中全部独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eq 24R U P OC LMAX , 负载电阻RL=含源一端口的输入电阻Req 第五章

电路-邱关源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0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重点: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元件的特性; 3)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 1)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联系和差别; 2)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器件的联系和差别; 3)独立电源与受控电源的联系和差别; 第0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化 重点: 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 电阻的串、并联; 3)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难点: 1) 等效变换的条件和等效变换的目的; 2) 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电阻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解; 第03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重点: 1)KCL和KVL独立方程数的概念; 2) 结点电压法; 3) 回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难点: 1) 独立回路的确定; 2) 正确理解每一种方法的依据; 3) 含独立电流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 4) 含独立电压源和受控电压源的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的列写;第04章电路定理 重点: 1) 叠加定理; 2)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3) 特勒根定理; 难点: 1) 各电路定理应用的条件; 2) 电路定理应用中受控源的处理;

第05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重点: 1) 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和动态电路初始值的确定; 2) 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概念; 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4)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方法; 5) 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的概念; 难点: 1)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感、电容的元件特性建立动态电路方程; 2) 电路初始条件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3)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强制分量、自由分量、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的概念及求解。 第06章相量法 重点: 1) 正弦量和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正弦量的相量差和有效值的概念; 3) R、L、C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及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难点: 1) 正弦量与相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元件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的关系。 第07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重点: 1) 复阻抗、复导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等效变换; 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 4) 最大功率传输; 5)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 难点: 1) 复阻抗和复导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等效变换;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定理在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功率与能量关系,如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 4) 应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 5) 谐振的概念 第08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重点: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邱关源罗先觉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 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邱关源电路教案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案第 1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续页) 讲授与指导内容 讲课、互动 内容设计课时 分配 备注 1.自我介绍 2.课程介绍:(1)电路课的地位与作用;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3.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36学时),试验是(12学时) 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分),考试成绩(60分)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一、实际电路 1.定义:为了某种需要,由电路部件(例如:电阻器、蓄电池等)和电路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装置。 2.实际电路举例 3.实际电路的主要作用: (1)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2)传递和处理信号 4.基本概念: (1)激励:电源或信号源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也称为输入。(2)响应:由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称为输出。 (3)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大家想一想为 什么要学习电 路课?今后本 专业可以的就 业方向。 从实际中举两 三个实例,总结 出实际电路的 主要作用: (1)电能的传 输、分配与转 换; (2)传递和处 理信号。 1分钟 6分钟 2分钟 16分钟

较高频率模型 注意:a.必须考虑工作条件,并按不同的精度要求把给定工作情况下的主要物理功能反应出来。 b.不同的实际电路部件,只要具有相同的主要电磁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用同一个模型表示。 3.结论: a.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实际器件可能采用不同的模型; b.模型对电路的分析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模型取得复杂会造成分析困难,取得简单不足以反映所求解的真实情况。 四、学习本课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路一般是指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或电路模型,而非实际电路; 2.理想电路元件简称为电路元件; 3.本书的“网络”(network )和“电路”(circuit )将不加区别地被引用; 4.在本书中,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u(u(t))、i(i(t))、q(q(t))等。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U 、I 、Q 等。 5.本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电路分析,探讨电路的基础定律和定理,讨论各种计算方法,为学习电气工程技术、电子和信息工程技术等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路中的主要涉及的物理量有电压、电流、电荷、磁链、能量、电功率等。在线性电路分析中人们主要关心的物理量是电流、电压和功率。在进行电路分析时,必须在电路图上指出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才能正确列出方程。 一、电流的参考方向 1.电流:带电粒子有规则的定向运动。 2.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t 时刻导体中的电流强度t q t q i t d d lim )(0 Δdef ==→ΔΔt 如果电荷不随时间而变化 ,这种电流称为直流电流。 3.单位:KA 、A 、mA 、A μ。3 3 6 110,110,110KA A mA A A A μ--=== 4.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元件(导线)中电流流动的实际方向只有两种可能: E R i A B i 1 E 1R 2 E 2 R R 利用PPT 演示实际电路图的方式引入新课 2分钟 15分钟

邱关源电路笔记1-7章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实际电路:有电工设备和电气器件按预期目的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功能: a. 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b.信息的传递、控制与处理 共性:建立在同一电路理论基础上 2. 电路模型:反应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性质的理想元件 5 种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感元件:表示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 电容元件:表示产生的电场,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 电压源和电流源:表示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成电能的元件 3. u, i 关联参考方向 p = 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吸收正功率 吸收负功率 4. u, i 非关联参考方向 p = 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发出正功率 发出负功率 注:对一完整的电路,发出的功率 =消耗的功率 a. 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点流的参考方向 b. 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包括方向和符号) c. 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相差一负号,但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不变 5.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压源: 其两端电压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 其值与流过它的电流 i 无关的元件叫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吸收) (发出) (发出) (吸收) P>0 P<0 P>0 P<0

a. 电源两端电压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关;与流经它的电流方向、 大小无关 b. 通过电压源的电流由电源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理想电流源:其输出电流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其值与它的两端电压u 无关的元件叫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a.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关;与它的两端电压的 方向、大小无关 b.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由电源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6.受控电源 (非独立电源):电压或电流大小和方向不是给定的时间函数,而是受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称为受控电源 7.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C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对任一结点流出 (或流入)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注: a.kcl 是对支路电流的线性约束, kvl 是对回路电压的线性约束。 b.kcl 、kvl 与组成支路的元件性质及参数无关 c.kcl 表明在每一结点上电荷是守恒的; kvl 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电压与 路径无关) d.kcl 、kvl 只适用于集总参数电路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两端电路等效概念:两个两端电路,端口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 2. 等效电路是对外等效,对内不等效。 3. 星型----- 三角型变换:记住 P39 页公式,特例:若三个电阻相等 (对称),则有三角型电阻是星型电阻的 3 倍。 4. 一般情况下多个电流源不能串联,多个电压源不能并联。 5.输入电阻计算方法: a.如果一端口内部仅含电阻,则应用电阻的串、并联和△-Y 变换等方法求它的等效电阻 b.对含有受控源和电阻的二端电路,用端口电压,电流法术输入电阻,即在端口 加电压源,求得电流,或在端口外加电流源,求得电压,得其比值 6.实际电压模型 注:实际电压源也不允许短路。因其内阻小,若短路,电流很大,可能烧毁电源。

电路习题集(含答案邱关源第五版)

西安交通大学 面朝大海 目 录 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 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

电路邱关源电子教(学)案第一章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第1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 一、 电路 1、定义:由各种电气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具有电能的传输、转换和信号的传递、处理等功能。 2、组成:电源、负载、中间环节 例:手电筒 电路模型 二、 电路模型 定义:将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理想化,以理想电路元件〔R 、L 、C 、电源模拟替代, 由一些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就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元件 第2节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一、 电流的参考方向〔i ,I 电流:带电粒子有规则的定向运动。 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 在简单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不难判断;但是,复杂电路或电路中的电流随时间变 化时,其电流的实际方向往往很难事先判断。为了分析电路的方便,故引入了参考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人为的假定。〔为了分析电路方便 相同 0i > 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相反 0i < 选定了参考方向以后,电流有了正负之分,成为一个代数量。 电流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方法: 〔1箭头: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2双下标:如AB I , 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 指向B 。 单位:KA 、A 、mA 、A μ。3 3 6 110,110,110KA A mA A A A μ--=== 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压: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 电压的实际正方向: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位真正降低的方向。 电压的参考方向:人为的假定,假设的电位降低方向。 相同 0u > 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相反 0u < 电压参考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1.1 电路的定义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2 电压、电流、电阻 电压是指电荷单位正负极性的能量。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障碍。 1.3 串联、并联 串联是指电阻或其他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的流动路径是依次通过每一个元件。并联是指电阻或其他元件并排连接在一起,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通过每一个元件。 1.4 电路定律 欧姆定律:在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 V=IR。 基尔霍夫定律:总电压等于各个分支电压之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1.5 电路分析方法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通过列方程组的方式求解电路中各个分支电流和电压。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数,通过电流平衡方程求解各个节点电压。 电流分析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数,通过节点电流平衡方程求解各个支路电流。 第二章电路元件 2.1 电源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可以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2.2 电阻 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阻碍,常用于电路中调节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2.3 电容 电容是指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电场储存电荷的能力。 2.4 电感

电感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磁场储存能量的能力。 2.5 半导体元件 半导体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重要元件。 第三章电路分析 3.1 直流电路分析 直流电路分析主要是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3.2 交流电路分析 交流电路分析主要是通过复数分析和复指数的方法进行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3.3 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 稳态分析是指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达到稳定值后的分析。瞬态分析是指电路刚刚接通或断开后的电流和电压的分析。 第四章电路设计 4.1 电路图 电路图是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包括电源、导线、负载、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连接关系和参数。 4.2 电路模拟和仿真 电路模拟是指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3 电路布局和线路设计 电路布局和线路设计是指将电路元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布局和连接,使得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4.4 电路优化 电路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元件的选型、参数和连接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第五章电路应用 5.1 电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电路在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包括电源、显示、控制、通讯、传感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