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基本概念: (1)

1.执行力 (1)

2、政府执行力 (2)

二.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具体表现 (3)

1.抗令不行,有禁不止 (4)

2.附加性执行 (4)

3.选择性执行 (5)

4.象征性执行 (5)

5.越位执行 (6)

6.错误执行 (6)

三.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6)

1.政策本身的问题 (6)

2.执行主体的原因 (7)

3.执行环境的制约 (9)

4.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的缺失 (10)

四.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对策思考 (11)

1.政策制定者保证政策的正确性 (11)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地方执行体制 (12)

3.严格公务员准入机制,全力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素质(提高执行力的保障) (13)

4.加强政府行政文化建设(提高执行力的源泉) (14)

【参考文献】: (14)

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

【摘要】:

政府执行力是各级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和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公共政策的能力。地方政府执行力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政策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当前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存在抗令不行,有禁不止;附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越位执行;错误执行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政策执行不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原因对策

一.基本概念:

1.执行力

原本是行政法学领域的概念,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而把执行力跟管理工作相联系,则是最近几年里工商企业界高度重视公司执行的结果。目前,“执行力”在企业管理领域是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执行力”,大部分人对执行力有一个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美国学者拉里·查兰认为,执行是一家公司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而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则指出:执行力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

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①1。国内有学者认为,执行力就是指组织执行战略,实现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②2;周永亮博士指出,执行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也就是说,在形成决策、制订具体的计划之后,达成目标的具体行为就是执行,而确保执行完成的能力和手段就构成了执行力③3。根据上述众多对执行力的看法,可以归纳为,“执行”就是“做”,“力”就是能力,“执行力”就是为完成任务执行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2、政府执行力

基于对执行力的概念分析,政府执行力的概念界在当前的研究中已经颇为详尽。如蔺全录学从能力层面进行的界定:“从概念上讲,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变成现实的实施能力”④4。周永亮博士从能力手段层面进行的界定:“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机关在推动或监督保证既定的公共政策得以落实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实际能力与手段。”⑤5莫勇波博士的从能力力量层面进行的了界定,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意义上的政府执行力,可解释为在政府组织内所存在的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和精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2005年6月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政府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部门战略方向和战术行为实施到位的基石,也是政府履行职能、行使公共权力的根本,既是“执行”的程序与过程,也代表一种效率,一种态度。政府执行力的本质就是政府把制定的政策转化为现实、应用于现实的能力,是政府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能力。其实,随着执行力问题被国内各级政府所日益重视,在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地方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开始频频出现对政府执行力的评议和1①!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M].中文版序.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第1页

2②纪建悦、韩广智.《执行力组织》.[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二第4页.

3③周永亮.《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第Zn一213页.

4④蔺全录.关于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一些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06.8.

5⑤周永亮.《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一213页.

界定。有地方政府领导指出,执行力就是把战略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是各级政府及部门执行上级决策、具体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府执行力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地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综合上述各种执行力与政府执行力的概念,结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所承担的角色,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机关在推动、监督、保证既定的公共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实际能力和手段的总和。这个定义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政府执行力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尽管在现代公共事务管理中还有其他政策执行主体的存在,考虑到政府是整个社会和其他组织的监管者,是政策执行的最终决定因素,所以本文在研究政府执行力的时候,将仅仅围绕政府这个执行主体的执行力进行分析;第二,政府执行力是围绕公共政策的落实而体现的,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政府组织的整体合力,这个合力不仅仅是政府工作人员执行力的合力,还是各部门的执行力合力,更是融合了全部因素的最后合力;

第三,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际能力与手段的体现,是判断政府政策执行效果的一个可预期的衡量指标。这种能力与手段不仅是技术上的要求,还是意识态度层面的要求,体现在实践中则是政府执行力愈强,执行预期效果愈好,反之则愈差。

二.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具体表现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管理范畴。

“所谓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准确理解政策目标、精心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公共政策,完成政府既

定目标的内在能力和力量。”⑥6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政府执行力,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地方政府作为权力中心的代理机构,有着自身独立的目标,包括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减少财政负担,扩大地方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权力,保护在原有体制下的既得利益,争取本地人民的政治支持等。所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从对政策抗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策附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越位执行;错误执行等方面来说明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抗令不行,有禁不止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说的是将军可以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战术来达到战略部署的目标。关羽“捉放曹”看似是“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但实际上却是自作主张,与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想违背,其实质是抗令不行。抗令不行不仅出现在战场上,在政府中也时有发生,其表现形式只有一个:就是有的地方政府干部的不作为,主要体现在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不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对抗心态异常顽固,也有个别地区过分强调自身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法外施恩”,对中央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甚至逆风而行,致使中央调控政策无法见效甚至流产。

2.附加性执行

附加性执行突出表现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制定的“土政策”上,打着贯彻中央和上级政策要联系实际的幌子,为了实现部门、集团甚至是小团体的私利,恣意篡改中央和上级的“旨意”,得出的结论却是上级精神、中央政策得到了落实,本单位、本地方、本部门的特点得到了体现,工作也必然卓有成效,结合的好更是一种“创新”。而实际却是违背中央和上级的精神,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定和做法,结果是损害大局,使上级精神、中央政策得不

6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王济萍

到贯彻落实,从而影响了整体计划的推进和发展。

例如,我们搞市场经济,要建立社会主义大统一市场,但在一些基层往往立足于地,搞小而全的生产体系,重复建设,为保护本地利益封锁消息、技术和资源,禁止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搞“土政策”,到处封关设卡,争夺资源的大战此起彼伏,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中央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执行国家、上级政策的同时,又具有“搭便车”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倾向。有明显的任务导向和利益导向,将政府政绩评估的各项指标所对应的任务明确化,逐步落实完成,将政府政绩与自身利益挂钩,努力争取先进,避免末尾淘汰,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和惰性倾向。

3.选择性执行

选择性执行是指有的地方政府和干部为了自身和个人的利益,“耍小聪明”,“打小算盘”,蓄意寻找“政策的漏洞”,对上级指令、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置国家的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权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妨碍了上级部门政策和制度的实施。

如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下级部门对利用既定的优惠政向上级要项目、跑资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忽略“总体规划”、“民主管理”这些基础性工作,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大局。

4.象征性执行

很长时间以来,“以文件落实文件,以通知贯彻通知”成为不少基层部门应付上级工作安排的惯招。这虽然看起来只是一种工作方法,但却反映了一种官僚主义的作风。一些部门单位常常只是将类似的公文印发出去就了事,根本不去管落实的情况,只是到年终总结时总结。至于落实的如何,收到什么效果,尽管完全没有数,但仍然要在总结中说收到“良好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当执行的政策对自己的权益有损害的时候,就会制定表面上与上级政策一致,实际却制定相违背的方案,干着相违背的事情。

例如: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保部)通报了82个严重违反

环境评价制度的项目,涉及投资1123亿元,都是当地大项目、大企业,被当地政府视为支柱项目,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其中不少都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5.越位执行

政府和干部的权力是有边界的,其权力宪法、法律、法规上规定的清清楚楚,文件也写的明明白白,一些政府的干部却因为缺乏法律法规常识,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权力放大,“越俎代庖”已成为很多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习惯性思维。

6.错误执行

马谡街亭失守和蒋干误中周渝反间计的故事,人们几乎是耳熟能详,他们是错误执行命令的古代典型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的干部错误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的行为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官僚主义在作怪,有利益的驱动;不一而足,但根本在于肇事干部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不能正确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

几年前,中央提出吸引外资、促进本地经济建设的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曲解此项政策,以为吸引外资就得大办开发区,因而采取大量侵占农田、大搞开发区建设的做法,结果外商没引进来,土地却被大量闲置,国家的招商引资政策也没法落实。

三.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政策本身的问题

虽然政府执行力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但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前提条件,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变异行为,在很多

情况下与公共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

(1)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新老政策之间,宏观和微观政策之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的政策之间,以及一个大政策和它的具体实施细则之间,往往没有很好的衔接和配套,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这一方面给政策执行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给政策执行者寻找对策、钻空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2)政策缺乏合理性

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能够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如果政策方案不能真实反映客观存在着的社会问题,不符和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政策方案是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

(3)政策缺乏具体性

政策缺乏具体性即政策目标表述不明确,政策措施和步骤模棱两可。如果没有明确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取向,人们就会不理解为什么要遵守这个政策,结果必然会影响这个政策执行的自觉性。

(4)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由于我国机构繁多,部门林立,职责不明且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通常是政出多门,甚至相互矛盾。这就给政策执行者“灵活变通”政策提供了条件。

(5)地区差异大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这就很难用统一的政策来指导。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无视地区间的差异,搞政策“一刀切”,往往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变异行为。

2.执行主体的原因

在前面的定义中提到,地方政府执行力的主体是地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尽管在现代公共事务管理中还有其他政策执行主体的存在,但地方政府是某地区整个社会和其他组织的监管者,是政策执行的最终决定因素,所以下面从执行主体方面执行力进行分析:

(1)权益博弈

执行系统的利益博弈是指执行主体基于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阶层利益的最大化的谋求而在决策层、受众层乃至执行层内部之间所展开的一系列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行为。执行各方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受众层,因此执行体系间的利益博弈是三维乃至多维的。执行各方利益属性的差异和政策执行时利益分割的不均衡是执行各方产生利益博弈的内在根据。首先,作为决策层的中央政府是共同利益的代表,其利益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间接性;作为执行层的地方、部门乃至干部阶层,其利益属于特殊利益的范畴,具有局部性、非根本性、当前性、直接性;作为受众层的执行对象,其利益需求虽然可能与决策层的政策目标指向一致,但其利益属性依然属于特殊利益的范畴。因此执行各方利益属性的横向差异构成导致政策博弈的根本条件。

其次,执行层、决策层、受众层各自的利益需求,在具体的政治关系中,在具体的政策执行时,必然面临着利益分割的现实。而利益分割属于零和赛局,即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博弈论认为,“在冲突和竞争中,每一参加者都遵循力求得到最大利益,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则”。⑦7因此具体政治生活中执行各方利益分割的非周延性成为诱发政策博弈的另一重要条件。因此只要执行各方的利益属性和利益分割存在差异,在面对具体公共政策时,利益博弈就会展开。在当前地方政府的执行现状中,执行各方利益博弈导致的直接结果有三:一是因为执行层和受众层基于利益考虑,竭力抵制政策,使得具体公共政策的政策目标职能部分实现但却大打折扣;二是由于执行方和受众方千方百计的规避政策,使得政策目标完全归零,形同虚设;三是因为执行层挪用扭曲政策,满足其自身利益需求,产生与政策目标完全相违的负面结果。所有种种,都将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弱化。同时,利益博弈由于其深层次性和利益性,成为导致当前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诸多原因中最根本、最普遍、最深刻的原因。

(2)执行主体的素质缺失

虽然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执行涉及到多种因素,但政策执行主体是决定政策执行力高低的核心。这里所说的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指的是政府的有关执行人员,或由执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执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政策执

7⑦陈振明“政策科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98页

行体制机制、执行资源能否高效运作。其中,执行主体的素质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动力源泉,是决定执行主体在执行活动中力量大小和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执行主体的素质是成功实施政策执行的重要保证,执行主体的素质缺失是当前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重要原因。执行主体的素质可以区分为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前者关乎其执行能力,后者关乎执行态度。两者的完善与否都和执行的是否顺畅有效密切相关。就能力素质的角度而言,执行主体的组织执行能力和个体执行能力缺失。组织执行能力应当包括组织解读力、组织整合力、组织协调力等,其中组织的整体协调行动力至关重要。而在当前地方政府的执行现实中,横向上,因为部门间推诿涣散,在具体政策的执行中不能发挥组织间整体协同力;纵向上,因为层级沟通不力,不能发挥组织间的上下贯通力,从而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整体协调能力和执行效果,因为当前公共政策,在宏观上都是依赖于执行组织去予以实施的,所以执行组织的执行能力缺失成为导致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重要原因。个体执行能力个体执行能力包括目标解读能力、方案规选能力、组织推动能力、反馈协调能力、成功实施能力;同时也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机制利用能力、手段甄选能力、对象争取能力,而在当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运行现实中,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参差不齐,由于每项公共政策在微观上都依赖于执行者的具体执行,因此执行者上述能力的缺失便成为导致地方政府的执行力的弱化又一重要原因。从道德素质角度而言,执行主体的组织执行纪律和个体执行态度缺失。执行者个体的道德素质在具体的执行活动中体现为执行态度,执行组织则的整体道德素质则表现为执行纪律。当前的地方政府执行力现实中,执行者的执行态度不同程度的呈现出散漫随意、推诿拖沓倾向,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不强;执行组织的执行纪律亦存在着不同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程度的缺失,依法执行、效率执行的价值规范尚未确立,所有这些都成为弱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的重要原因。

3.执行环境的制约

哲学上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但

是在有些情况下,外因对内因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执行主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然而执行环境这个外因对执行主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环境就是系统以外的一切事物,那么,执行环境就是执行系统以外制约和影响政策执行的一切事物。”。事实上,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执行环境带来的物质支撑、组织支撑、价值支持、行为支撑是执行力得以发展和强化的必要条件。

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而且,在政策制定时,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的变化和问题。由于各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集中制定的政策无法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特殊情况,因而,在政策执行时就难免要出现执行难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法治程度不高、制度不够完善、官本位文化制约、执行力资源不足等环境缺陷,成为政府执行力提高的缺陷。

4.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的缺失

“在我国,执行力的弱化与监督机制的匮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是由于各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督作用发挥不力,同体监督形同虚设,异体监督又具

有很大的依附性,其监督作用必然软弱无力,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因受行政领导体制的干预而无法释放能量,社会监督因投诉不畅、缺乏保障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故而常常出现监督真空;二是在多元监督体制下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监督范围与监督责任不明确,各监督机构在监督工作中或者相互推诿,

或者多头出击,难以协调,严重影响了监督效能的发挥;三是监督机构大多只

重视事后的监督,而忽视执行过程中的进度和情况监督,只重惩罚,而忽视整改,不能有效起到督促、警示的作用。

“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在评价标准上,缺乏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单一的GDP指标,而忽略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评价程序没有规范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往往搞“运动式”评比、“突击式”评比,缺乏绩效测定的持续性。评价对象上,只注意对主要领导同志个人的评价,而忽略对政府整体工作的评价;只注重对公务员

的绩效评价,而忽视对于重大政府决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只注重上级领导的评价,而忽视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没有很好地将规划执行的绩效与执行人员的奖惩挂起钩来。有的部门奖惩措施不够明确,执行好坏区别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执行力水平的提高。政策执行时威慑机制软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也受不到相应的惩罚,这使执行者一定程度上产生“法不责众的心理”;二是违法成本过低,不能起到威慑的效果。如2004年沱江污染损失两个亿,而最高处罚额度才100万元。“⑧ 8

四.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对策思考

从十七大的要求看,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和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目前,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最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正在成为当前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显现出对形势的严重不适应,有令不行,作风虚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目前的实际看,大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1.政策制定者保证政策的正确性

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执行是对决策的执行,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执行的好坏。首先,在决策活动中,领导者是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决策的质量和水平。要提高决策水平,必须首先提高领导者本身的决策素质。其次,遵循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决策水平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进行决策时,必须遵循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等,实现科学决策。再次,建立和坚持严格的决策程序,这是提高决策水平的根本保证。最后,必须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领导决策纳人法制轨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健全决策者责任制,明确规定8⑧《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关于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闫芳第5页

决策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继续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明确决策机关的权限和程序。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情况不明不决策、未经专家论证不决策、未进行民主讨论不决策、不符合法定程序不决策。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馈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地方执行体制

(1)政府职能转变(应该做什么)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又没有管好,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所致,地方政府机构臃肿、职能交叉、人浮于事的现象远较中央严重。如建设局和交通局、交警大队都负责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文化局、广电局、公安局都负责管理文化音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更是多达七、八个部门,表面上是共同执行而实际上又谁都不执行,导致政府执行的整体效果十分不尽如人意。扯皮的事多,办事效率低下,不仅滋生官僚主义,助长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也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增加执行成本。必须进一步精简地方政府机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职能交叉重复、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实现政府职责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使政府成为可考核的政府。通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转变,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做到一不越位,不要再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情揽在手里;二不缺位,该政府管的事情就要管住,管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三不错位,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府的主要精

力要用于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上,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深化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政策执行体制。当前造成基层执行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管理体制的落后,政府职能的界定不明,职责划分不清,执行什么、如何执行规定模糊。因而应继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政府执行组织的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执行机构。只有科学配置行政机构,明确行政职能部门的职能,划定行政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建构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政府执行力。

(2)建立合理的执行力考核制度,强化执行力监督制度(做的如何)“强化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健全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重点应放在问责制的威慑力上。“无威则无信,无信则不立。”没有威慑力,提升行政执行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就难以取得实效。要全面公开政务,强化绩效考核,除涉及国家秘密外群众要求公开的办理事项、办理过程、政策依据以及办理结果等要全部公开,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这样一方面能有效遏制法外干预对政府执行力的弱化;另一方面由于问责的威慑会从制度上保障政府执行力的不断提高。“⑨9

3.严格公务员准入机制,全力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素质(提高执行力的保障)

当前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参差不齐,水平偏低,要想从源头上提高政府人员的素质,就应当从公务员准入机制入手,严格进入公务员的资格,适当扩大面试与招考人数的比例,保证择优原则的实现。其次应培养、提高在编人员的执行力水平,这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关键途径,只有这些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政府执行力有切实的依托,而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着力提高执行人员的职业技能,把政府组织打造成学习型的组织,强调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地掌握新的行政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执行能力。

9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九卷第三期“政府执行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张要登

4.加强政府行政文化建设(提高执行力的源泉)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执行文化建设。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思想行为基础。世界上优秀的政府组织都有其独特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文化和公共伦理价值观,两者对政府的有效性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要使我们的政府组织富于政治执行力,就需将其融入政府的管理文化与公共伦理价值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理解并深入实践政治执行力,使组织的学习能力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充分发挥效用,进而体现最终的竞争优势。政府的执行文化建设需要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但又不同于企业,其核心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树立人本理念、服务理念、绩效政府理念,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务实清廉高效的执行力组织。在各级公务员中要深入开展执行文化的学习,大力推进政府执行文化建设,强化执行意识,改进执行方式,加大执行力度。在公共管理部门中要强化效率观念,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控制行政成本,真正从深层次上转变各级政府观念,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并由此建立一套先进的行政管理体系,更有效地改进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⑩10

【参考文献】:

1.《执行力》.[M]. [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中文版序.中国长安出版

社.2003.

2.《执行力组织》.[M]. 纪建悦、韩广智.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 周永亮.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4.“关于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一些思考”.[J]. 蔺全录.中国行政管理学院学

报.2006.8.

5..《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 周永亮.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

10⑩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王济萍

6. “政策科学” .[M]. 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利益对地方执行中央政策的影响及对策

一一以苏州市实施义务教育政策为个案的研究”许继芳

8.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李邵平

9.“我国基层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蔡雪峰

10.《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中的问题及对

策”王济萍

11.《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关于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闫芳

12.《政府执行力》徐珂著

加强政府团队建设 提高行政执行能力

加强政府团队建设提高行政执行能力 所谓团队是指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人群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合作关系。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心须打造优质高效的管理和营销团队;政府因其运作方式的独特性和考核的多元性,更需要加强团队建设。 一、政府工作要定准方位,努力探索运营模式之变,跃上更高层面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建设民本政府、诚信政府、务实政府、透明政府。这一执政理念的变化要求政府团队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既要从宏观上思考和把握全局,又要从微观上推进局部发展与突破,探索寻求运营模式之变,以促进政府工作质量的提升。 1、推动决策模式之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对于稳定发展、深化改革以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必须增强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营造出政治稳定、民殷国强的局面。因此,政府决策必须全面把握社情民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决策之前要深入群众,广泛调查研究,征求群众的意见,汲取民智,顺应民意,凝聚民心,让民意充分体现在决策中。决策过程中只要不涉及安全与保密问题,都应该对群众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监督。决策要严格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谋到切实利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邀请政府以外的专家学者就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出谋划策,对于发挥公共智力资源作用,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策制定不仅要集中政府团队中的智慧,还要善于伸长自己的手臂,借用别人的头脑,聘请各领域的一些高层次专家、学者和实干家等组成政府顾问团,委托其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知识和智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及战略进行研究和科学论证,对政府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咨询、建

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文章标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年初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我感到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正确把握政府执行力的内涵和条件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近年来,“执行力”一词逐步

由企业向政府延伸。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既不同于传统行政法中的行政行为执行力,也不同于中央文件中提出的执政能力。它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从公务员的角度看,政府执行力说到底取决于公务员的执行力。但是,政府执行力不仅仅是公务员的执行力,还包括政府体制机制为公务员带来的创造力。因此,政府执行力包括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公务员的观念问题。这是决定政府执行力高低的前提条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公务员要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力,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首先树立

陕西培训网考试提升政府执行力

提升政府执行力 宋世明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前言 今天,我跟大家探讨一个全新的题目,叫提升政府执行力。我们尊敬的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特别是2006年9月4号,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上有一个讲话,当中有一段: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二是违法违规,失信于民。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一次提出:“严肃法纪政纪,坚决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提升政府执行力。借一句总理的一句话来说,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突出问题,其中突出问题之一那就是“政令不畅、执行不力”。 在公共管理这个学科当中,一般是从四个角度来解释提升政府执行力的价值和作用。 第一,当组织处于重大转折点的时候,战略是关键性因素;当战略已经确定,执行力就是关键性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有三个大的重要的战略转折点,一是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一九九二年,三是二零零三年战胜非典之后。二零零三年战胜非典之后,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国家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说,自从我们二零零三年战胜非典以来,我们执政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们的战略已经确定。下一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全面创造性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易于复制;执行,不容易模仿。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我的敌人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我一瞬间敌人、包围敌人、消灭敌人,很可惜,我的敌人不知道我毛泽东在何时、何地、何种时机采用这种战略。”所以战略,易于复制;执行,不容易模仿。提出一个战略,绝不允许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培训落实培训。 第三,没有执行力,任何规则都是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任何政策都将丧失公信力。决策是为了执行,出主意,想办法,是为了这个主意,这个办法能解决问题。所以,没有执行力就谈不上有效的决策,谈不上决策的有效,这是第三个角度。 第四,中国正在处于转折期,有若干新的制度、若干新的法规,若干新的规则。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提执行力有它独特的价值。我记马基雅维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比执行昔日的制度更加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旧制度的受益者都会把新制度看作是他们的敌人,而那些新制度的潜在的受益者都会对新制度报以笼络的支持。所以,我们的新的规章,新的制度,新的法律,新的规则的大量的出现的今天,我们强调执行力它有特殊的价值。 刚才是说执行力的价值,组织对执行力来说就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对组织当中的个人来说执行力就是个人的竞争力。简而言之,对组织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对你我个体来说,没有执行力那就没有竞争力。

对如何提高行政执行力的思考与建议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行政执行力 ──对我市如何提高行政执行力的思考与建议 夏金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行动……”、“要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确定的政策逐项落到实处;对所有工作都要有部署、有责任、有检查、有考核,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当前,提高行政执行力的问题愈来愈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近期,宋卫平书记和孙云飞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在不同的场合或会议上强调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工作落实的问题。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通过认真反复地学习这些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己在政府领导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以及曾任近六年市政府督查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实际,不断加深了对行政执行力重大意义及作用的认识和理解。现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深刻认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重要性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当代领导学大师史蒂芬·柯维说:“组织不能达到原定目标有70%的原因是缺

乏执行力。组织除了重视成员的智商(IQ)与情商(EQ)外,也必须时时检视组织及成员的执行智商(XQ)。”近年来,这一理念逐步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执行力”的概念,标志着“政府执行力”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政府执行力就是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工作部署的实践能力,就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要准确把握政府执行力的内涵,深刻认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极端重要性。 1.提高行政执行力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 指出: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转变干部的作风,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执行力。 2.提高行政执行力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当前, 我市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造成这些问题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分析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分析 政治学与行政学一班 郭永胜 20114164

一:建国以来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自建国以来,伴随各时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过多次变动,但总的趋势是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实行各种形式的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体制。 (一)1950~1979年的“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2年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一五时期”1953~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分类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1958~1960年前期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办法,后期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财政管理体制;1961~1966年实行比较集中的、收益分成上继续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变动不定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80~1993年的“分灶吃饭”财政管理体制 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自1980年起,在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地方财权的同时,实行了“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管理体制。这一阶段又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①;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1988-1993年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分配体制。 (三)1994至今的“分税制”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务院决定①,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二:我国的主要税种有哪些?征税对象是谁? 按现在大的分类,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和其他: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4、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等; 5、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6、其他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 流转税的征税对象: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它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七类。 财产税的征税对象: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行为税的征税对象:是指以纳税人的某种行为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三: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原因? 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力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征,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铺之以转移支付制度的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财政包干体制,这一体制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弊端日益明显,

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研究

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研究 执行力是任何组织宏伟蓝图得以实现的点睛之笔,对政府而言,唯有具备有效的执行力,才能保障国家意识得以实现。而基层行政机关是与广大社会群体接触最多的一级政府,也是现实生活中解决社会问题的首要力量。社会大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评价,多数来源于生活中与基层行政机关接触的经验。因此基层行政机关的执行力是将利国利民的政策切实贯彻于基层大众的关键环节,唯有做好基层行政机关的执行工作,才能改善我国政府的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 而与此相对,我国基层行政机关执行不当、执行不力、执行低效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我国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本文共分为五章,依次为绪论,我国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我国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现状,我国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现存问题原因分析和基于组织认同提升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对策。首先,本文基于基层行政机关独特的政治地位——执行多于决策,分析了从组织认同的研究视角提升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意义。之后,通过文献和描述分析方法,文章提出了基层行政机关认同层次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运用模拟法建立了基层行政机关认同的发生机理,并在认同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障碍因素和及其原因。 在分析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问题时,本文结合研究视角,从心理认同发生失败以及心理与行为认同不一致两个角度出发,阐述我国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现状,指出我国基层行政机关的执行结果主要表现为偏差执行、消极执行和被动执行,由此导致了执行不当、执行不力和执行低效的执行问题。最后,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分别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了提升我国基层行政机关执行力的的有效对策,包括以人为本,提升心理认同度和优化的执行环境,提升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的一致性。

论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论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以山东金改22条为例 摘要:政策执行是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和唯一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达成既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能力与力度。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政权的巩固。因此研究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改22条),明确提出加快金融改革,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大胆审慎探索,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与全省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然而政策出台一年多,山东金改的步伐依然步履维艰。 关键字: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山东金改 加快金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2013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提出要把金融改革的目标聚焦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8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17号),前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率先在全国推动金融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政治生态分析_基于府际关系

2010年5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 ,2010第42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42 No.3 收稿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任维德,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乔德中,男,辽宁凤城县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政治生态分析: 基于府际关系 任维德,乔德中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 要: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实践,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 中国特色地方治理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特色的地方治理处于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它本身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作为其政治生态的府际关系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代中国地方治理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依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对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权限及税种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尽快建立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再次,变梯度分权为均衡分权。最后,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产生方式,引导地方官员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关键词:当代中国;地方治理;政治生态;府际关系 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10)03-0046-05 府际关系,亦称国内政府间关系,通常是指国内各层次、各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其内容涉及政府之间的财权、事权和人事权等。其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府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同时,地方政府间关系对府际关系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府际关系为视阈,将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置于其广泛而复杂的府际关系这一政治生态之中,探讨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内涵、特征,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府际关系: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政治生态因素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在对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把政治生活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指出:“一个社会中的政治互动构成了一个行为系统,一个政治系统通过这些互动为一 个社会权威性地分配价值。”[1](26) 这个行为系统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可以分为社会内部和社会外部两个部分。“社会内部是由与政治系统处于同一社会中的那些系统所组成的,……它们是社会的功能部分,在此讨论的政治系 统本身只是它们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外部,是 环境的第二部分,它包括那些所有处于某社会本身以外的系统。它们是一个国际社会的功能部分,或者我们可以将其描述为‘超社会’、‘超系统’ 环境,任何单个社会都是它的一个部分。”[1](26) “从政治系统内部组织来看,它与其他所有社会系统都具有一个关键性特征,即它对于自身在其中起作用的条件作出反应的特殊适应能力。确实,我们将发现,政治系统累积形成了借以对付其环境的大量机制,运用这些机制,它就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内部结构,甚至重新确立自己 的基本目标。”[1](21-22) 据此,我们把政治生态看作是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状态。 这里,我们简约、借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将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体系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将一系列制约地方治理的府际关系要素,视为其政治生态系统,我们称之为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政治生态。就府际关系而言,当前影响中国地方治理的政治生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 64?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重在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建设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重在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建设□张效琴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43) 摘要:建设一个“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强弱对能否实现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建设,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强化领导成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公务员的执法能力,培育健康的行政执行力文化,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09)02-0001-03 收稿日期:2008-12-12 作者简介:张效琴(1965—),女,陕西韩城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政府行政执行力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 “执行力”是在西方管理界被频繁使用的词汇,其主要内容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家普遍认为,企业成功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执行力,而企业管理的最大危害就是缺乏执行力。这样一个源于企业管理而在企业界得到广泛推崇的理念正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说明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在推进政府改革和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所谓行政执行力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正确、科学的公共政策、行政决策固然重要,然而,强有力的行政执行力却万万不可少,因为法律的威严、政策的良善、决策的准确都体现在行政机关的执行力上。如果行政机关的执行力软弱涣散,再好的法律、政策都将会是一纸空文。清代的唐甄在其政论文章《权实》中写到:“为政贵在能行,夫国有善政,而德泽不加于民者,政虽善,未尝入民也。”就是说,任何良法美意构成的方针、政策,如果不能贯彻下去,落实到位,是谈不上治道的。 提高行政执行力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政府竭力追求的目标。因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行政执行力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决定其民族的兴衰存亡。20世纪的后20年,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再造运动,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提升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塑造高效、灵活、廉洁的政府形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政府要想有效地引导本国社会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大力提升政府执行力。 一个高效的政府必须是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优的质量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付之行动,贯彻落实,使国家的法律、政策发挥出应有的效应,真正惠及社会大众。反之,如果是一个执行力软弱、组织涣散的行政机关,不仅难以发挥法律、政策应有的作用,还会招致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二、我国政府行政执行不力的表现 (一)有意曲解中央政策 有的行政机关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当地的经济发展指数,有意曲解中央政策,名曰“执行”、“落实”,实际上一点行动都没有。为了减少污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取消那些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然而,这样的政策到了某些地方有时很难得到贯彻落实,甚至有的行政机关竟和这些企业暗中互通消息。只要有上级检查,这些企业一律关门停业,不得开工生产,等检查组一走,再通知企业继续生产。在土地征用方面,中央为了保住全国耕地18亿亩的底线,规定了在征用土地特别是耕地方面严格的审批手续。然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在办理有关征地手续时,明知政策不允许,按正常的渠道根本就办不下来,竟然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瞒报用地的性质,变相地为有关企业办理了用地手续。2007年7月,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从涉及违法的用地面积来看,非法批地的案件约占涉及土地面积的80%,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一些县、市政府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违规侵占基本农田等。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自然会使中央的政策无法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所以,在2006年,全国就没有实现在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的目标。 (二)在工作中互相推诿以逃避执行或者做一些表面文章虚假执行 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某些负有相关职责的行政机关会推诿扯皮,逃避执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例如:对于农 公共行政 1

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八大措施

提高政府执行力八大措施 第一条强化每项工作的唯一主体责任。对区政府每项工作,只由区政府1名分管领导、1个职能部门包干负责。各镇(含街道、经济开发区,下同)、各部门内部分工参照执行。 第二条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汇报制度。区政府常务会议议程增加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汇报环节。由区府办公室选取若干个(一般为3-4个)重点项目作为汇报对象报区长或常务副区长审定后,提前1周通知相关区领导及相关单位作汇报准备。会上由相关区领导作汇报,相关单位作补充汇报。 第三条实行重点项目挂钩区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挂钩区领导要每周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并形成会议纪要印发。区府办公室要将现场办公会召开情况造表报区长和常务副区长。 第四条实行重点项目部门领导挂钩包干制。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相关镇和部门要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挂钩责任制,牵头单位对相关重点项目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组,并由分管领导包揽负责重

点项目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推进。 第五条建立重点项目台账管理制度。由牵头责任部门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基本情况和推进情况等进行信息登记和资料收集,做好台账管理,同时报区重点项目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受理公文要在2天内完成资料检查程序和告知(来文单位)程序。办理过程中属部门权限许可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属部门权限外的,要加快报批速度。经研究,每15天召开1次规划联审会议、1次土地联审会议。 第七条建立上行平行文件的跟踪协调机制。凡对上对外行文办事,要“先商后文,当面协调”,相关单位要积极主动与对口部门沟通,尽量按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行文,以求事半功倍。文件送达后,要“对口跟踪,人随文转”。由区府办公室负责跟踪办理流程和总体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要指定1名分管领导负责跟踪协调,并将协调情况告知区府办公室。区府办公室每周1次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相关领导汇报上行平行文件跟踪协调情况。 第八条实行重点项目进度定期报告制度。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牵头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每周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区长和挂钩区领导报告项目进度,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牵头责任单位和区挂钩领导要及时向区长或常务副区长报告。区府督办每周要将重点项目督查情况以手机短信形式报

论提升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策略选择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 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第27卷第6期□2005年11月 V OL.27N O.6□NOV.2005 118  GXMYXB 管理学   莫勇波论提升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策略选择 论提升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 策略选择 □莫勇波 [摘 要] 政府执行力的生长机理,是与政府执行要件、政府运行机制及执行环境密切相关的。构 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执行主体的素质建设、优化政府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构建规范有效的政府执行流程,同时还要优化社会的执行环境。 [关键词] 政府执行力;构建;机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C93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887(2005)06-0118-04 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 overnments in China MO Y ong 2bo (Guang x i Dep artment of Ed ucation ,N anni ng 510275,Chi na ) Abstract :The growt h mechanism of t he government’s executive ability is clo sely related to t he element s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environment of govern 2ment execution.To build t 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s in China ,ef 2fort s should be made in imp roving t he quality of t he executive subject s ,optimi 2zing t he organizational st ruct 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 he government s ,setting up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executive process and improving t he envi 2ronment of execution. K ey Words :executive ability ;building ;mechanism ;app roaches 一、政府执行力:一个不可忽视的 政府核心要素 近 年来,政府执行力问题逐渐成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 理领域研究的新亮点。“执行力”一词近年来主要被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特指“企业贯彻落实领 导决策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1](P128) 而作为行政 管理学意义上的政府执行力,其一是指政府组织执行政策决策方面的执行力,其二是指政府组织执行日常事务方面的执行力。行政学家古德诺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理论,他指出,“政治与指导和影响政府的政策有关,而行政则与这一政策的执行有关。” [2](P7) 政府乃 负责行政的机关,政府的重要功能就是执行国家的意志,包括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古德诺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执行国家意志”乃是政府的主要功能和职责,为现代政府 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政府执行力的概念可解释为在政府组织内所存在的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和精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 关于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性,目前正逐渐为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有关学者所重视。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2004年2月26日召开的省人大三届二次会议上,就直接提 出必须重视政府执行力的建设。四川省委书记张学中也特别提出了政府执行力的问题,据报道,张学中针对该省高县原县委书记王邦兴、县长吴建华因对退耕还林政策执行不力而引咎辞职一事时指出:“各市州、各厅局的工作之所以有差距,往往不是战略问题、思路问题,而是工作中执行力 强弱的问题。”[3]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则针对实际工作中的

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政策执行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政策执行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着公务员在政策执行中曲解政策、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土地征收管理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等突出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路径,提高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政策执行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地方政府;执行力;对策 一、政策执行力的概念界定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普遍被认为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罗豪才就认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是命令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依法定程序强制执行,有时还可申请人民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强制执行,这里的行政行为执行力,即指其可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执行力这一概念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美国学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就指出:执行力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我国有学者认为,“执行力就是指组织执行战略,实现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在形成了决策、制订了具体的计划之后,达成目标的具体行为就是执行,而确保执行完成的能力和手段构成了执行力”〔1〕。企业管理领域的执行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执行企业战略计划的能力及技术体系。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将执行力这一概念引入政府行政管理领域。政策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政策问题的性质,即涉及问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影响之标的人口的特性(包括标的人口的分殊性、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政策执行的资源,包括人员、信息、设备、权威等资源;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政府组织结构,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有标准作业程序和行政权责分散化两个方面;政策目标团体的顺服程度,要使政策有效执行,就需要目标团体顺服政策,采取合作态度,加以配合;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以及政策沟通状况等因素。本文从中选取一些因素为切入点,并以土地征收政策为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强弱状况。 二、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公务员在政策执行中曲解政策 地方政府公务员存在自利倾向,在执行过程中,曲解政策,将政策朝自己有利的方面理解并执行。就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政策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求,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而何为“公共利益”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使其在土地征用和转让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根据现行征地制度,全国各地征地得到的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审判机关 【发文字号】郑政[2007]9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30 【实施日期】2007.03.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政〔2007〕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切实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实行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重要的政府规章、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决策事项,在提交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前,应先

经专家咨询论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听证和协商制度,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举行听证会;凡涉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进行民主协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监督、督查机制和决策责任制,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明确决策实施前各个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完善政府责任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范围 (一)理顺管理机制,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研究制定郑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办法,建立健全职能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推进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和管理真空等问题。科学划分市、区、街道事权,明确市、区、街道政府机构的职能和责任,理顺政府纵向关系。 积极推行公共政策、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率先在市政、环保、行政执法、交通、公安、房地产管理、卫生、食品安全、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试行,按年度向社会公布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列入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部门绩效考核和行政监察内容。 (二)优化行政流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行政机关罚款自由裁量权 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明确办事程序和时限,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健全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职位说明书制度,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工作目标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形成内设机构之间、岗位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明确工作责任和

地方政府执行力结题报告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提升路径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的构成要素,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央政府的许多职能必须由各级地方政府完成,所以,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直接影响并体现着国家执行力。但目前在我国地方政府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意识淡薄、执行能力有限;执行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畅;本位主义严重等都影响着地方政府执行的效果。这些问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削弱中央权威;降低政府效能,损害政府公信力,这些都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课题运用地方政府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学等相关知识,通过文献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具体行政工作中执行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解决途径,不仅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而且有利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主要研究成果。特别要说明主要的科学发现和创新之处,并有具体的内容和必要的数据。 课题研究期间发表论文三篇,其中核心期刊两篇。 1、梅煜公共决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民参与[J] 人民论坛2013、01 2、梅煜我国网络监督的现状以及完善路径[J] 人民论坛201 3、05 3、杨明、梅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政府作用探析[J] 知识经济201 4、8 发表的三篇论文分别从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地方政府实施监督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几个不同的方面研究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因素和如何提高不同行政过程的执行力。 《公共决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民参与》从公民参与的角度研究了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基础:公共政策。这也是目前我国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对地方政府提高执行力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网络监督的现状以及完善路径》论述了在网络信息时代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对国家的经济、政治、行政、法律、文化等活动进行评价,发表言论,获取信息,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的监督手段。并分析了这种新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有效发挥其作用的相应对策建议,对完善地方政府的监督方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有利于民众参与地方政府行政过程,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有重要作用。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政府作用探析》是陕西省知识产权局2014年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课题: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内容研究陕西省质监局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推进路径,陕西省地方政府管理事物为例,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体现了本研究课题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效益。本篇论文从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政府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探讨在陕西省目前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政府执行力存在着哪些不足,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也即如何提升政府在此项工作中的执行力,从而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 本课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几个具体问题分析了地方政府在相关职能中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和提出了提升相关执行力的路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能,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宗旨,以地方政府拥有的各种资源为基础,在履行具体职能、实现各种行政目标和完成行政任务等的过程中分析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不足和就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此项目的科学意义及反响、应用前景;学术界的反映和引用。 本课题对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政策贯彻的主体,增强地方政府执行力是维护中央政府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的现实需要;是维持和增强整体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需要;是维持和增强整体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同时在理论上,地方政府执行力也是地方政府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范域,执行力是地方政府行政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在当前地方政府的研究体系中,对执行力的研究还相对欠缺,因此对地方政

【范文】关于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分析检查报告

关于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分析检查报告政府执行力是由“政府”作为决策主体,“执行”作为作用过程,“力”作为效率程序所构成的互为条件、互为作用、互为因果的对立统一体。关于一系列政府执行力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决策的准确度、人之精神的作用度、客观条件的适应度三方面,而影响政府执行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政府管理。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关键在于创新政府管理。所谓创新政府管理,就是探索政府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要求,其本质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确保社会公共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确保国家资本更好地用于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简而言之,创新政府管理,就是要求政府创新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行为等各个方面,打造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围绕简政放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断变革,但是必须看到,政府管理体制还远远不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由此造成了当前一系列突出的政府执行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落后、观念滞后。由于客观存在的部门单位之间苦乐不均,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相差悬殊,职务、级别的权利差异等原因,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突出。有的干部一旦任用不如意,则思想消沉、工作消极;有的即使照顾换了岗,待“兴奋期”一过,就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随大流、一般化;有的业务不熟、能力不强、作风不实,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造成“一把手”难以为计,力不从心;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本部门、本单位没钱、没权、没地位,而产生见异思迁、厌倦其职的思想和情绪;有的则无心事业、用心营私,盼到调整盼升迁,思想动荡不定,工作安心不下。不仅自己无所顾忌,而且影响他人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构成影响执行力的思想根源。 二是机制不全、体制不顺。近年来,政府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破解了不少难题。但是,部门、单位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考评机制的科学性、中心工作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奖惩机制的有效性、评先评优的公认性、项目指标的可行性、用人机制的导向性都还存在着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同时,目前部门、单位普遍存在的官多兵少、头重脚轻、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忙闲不均、死水一潭的状况,也给部门、单位工作造成极大影响,这些多年来形成的问题,凸显机制不全、体制不畅不活的弊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