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实录

19.《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实录
19.《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实录

19.《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实录

一、启情导入

老师:请大家随我一起在音乐当中欣赏一组图片。(播放课件)此时此刻,你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豪,中国人在奥运会中获得了各种奖项。

学生:骄傲,中国人民申奥成功了。

学生:激动……

老师:这些是我国体育梦想的实现。中国还有一个千年梦,如今也实现了。你知道是什么梦想吗?

学生:中国人能够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老师:就是这一梦想,(出示课题)齐读,它是怎样圆的?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老师:谁来说说?

学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不断的努力,最终成功的一件事。

三、研读感悟

1、他们到底做了哪些努力呢?让我们来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作好批注。

2、把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说说?

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我从“十多年的努力”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付出了很多。联系资料我知道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而中国当时并不富裕。中国人有这样的决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学生:“十多年”中国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

老师:所以才换来了——

学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老师:这怎能不令人振奋不已!谁来读?

(指名朗读)

老师:人们还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体会到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板书:勇于实践)

学生:联系前文,我知道在万户之前,中国炎黄子孙就有了飞天的美好愿望了。

老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接着交流。

学生:“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努力。”从“无数失败”我体会到中国航天人不怕失败,尽管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他们的梦想仍然是不会动摇的。

老师:具体的说说他们付出了哪些代价?

学生:“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有的人……;有的人……”我体会到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学生活条件,忘我的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板书:默默奉献)

老师:就这一句话,还有想说的吗?

学生:我通过“积劳成疾”这个词语体会出工作人员为了研究,他们长期劳累,已经累出了病,而且是“几次”住进医院。我想他们可能是病还没有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学生:我通过“风华正茂”和“华发早学生”这两个词语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们本应是人学生中最好的时光,却张出了白头发,他们付出了太多。

学生:我从“猝然长逝”这个词语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学生命,而中国航天人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惜付出仅有一次的学生命。他们太伟大了!

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你感动吗?谁来读?(指名朗读)

老师:就这一段,还有想说的吗?

学生:“载人航天工程……跨世纪重点工程。”从三个“最”字中我体会到这项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

学生:我从“跨世纪重点工程”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联系下文,我知道这项工程有“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参与”而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当中我知道了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板书:团结合作)

老师: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快速浏览下文,通过语言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学生:通过“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我想场面一定非常宏伟。

学生:“火箭划过……苍龙。”我想当时的场景一定非常壮观。

学生:联系上下文,人们付出了太多,这一时刻一定会欢呼,会落泪的。

老师:难道你不想亲眼目睹吗?(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录象)在这一时刻,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中国人民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

学生:我们终于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学生:我们成功了!

老师:让我们听听杨利伟是怎么说的。(学生朗读)简单的三句话,你体会到什么?他在为什么自豪?

学生:为“中国已经是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美好的现实。”

老师:正因如此,又有哪一个中过人能不为之骄傲呢!就这两句,谁来读?从中听出了什么?

老师:看吧!中国人已登上了月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啊,今天终于圆了。让我们高声向全世界宣告:(齐读)

老师:人们还进行了哪些努力?我们接着交流。

学生:“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取得了里程碑的意义。

老师: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千年的梦想,经过几代人这样的付出终于在今天圆了。(板书:圆在今天)这一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又产学生了哪些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呢?

学生:登临月球……

四、小结

五、拓展交流

交流有关中国航天方面的资料。

板书: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勇于探索

默默奉献

团结合作

锲而不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至第 3 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 4 段至第9 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第三部分(第10 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

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复述经过) 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学生:不是。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同时出示材料)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 班级: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发现生成课 学法导航 【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 【预习风向标】 1、读:认真读课文至少3遍,用不同符号圈出生字词,把课文读通畅。 2、查:查阅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和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资料。 3、画: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简要作批注。 4、思:思考课文写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5、疑:把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课堂上交流。 【预习反馈】 一.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 苍穹猝然长逝锲而不舍不懈流转载人曲线嫦娥奔月参与铺盖着陆场 二.词语搭配。 ()的代价()的曲线()的太空()的传说()的震撼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缩句)(2)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改反问句) (3)既然有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我们就要努力实现。(改反问句) 四、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①---③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⑨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五、填表格。 时间事件意义 明代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失败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宁夏彭阳第二小学马玉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录像资料,重点句子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过渡: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 二、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课件出示课题,同时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齐读课题,说说“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又指的是什么?整个课题什么意思?大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预设: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三、读阅读提示,自定目标 读阅读提示,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飞天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数千年的飞天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学生自由交流) 2、默读课文,思考: 你从圆梦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旁作批注。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再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六年级下册语文《19千年梦圆在今朝》(含答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判断下面拼音和汉字是否正确,用“√”或“×”标明。 瑰ku ī 丽l ì ( ) 不b ú 解xi è 努n ǔ 力l ì ( ) 宛w ǎn 若ru ò( ) 炎y án 皇hu án ɡ 子z ǐ 孙s ūn ( ) 二、多音字组词。 zh áo ( ) b ēn ( ) zhu ó( ) b èn ( ) z ǎi ( ) zh ù( ) z ài ( ) zhu ó( )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振奋不( ) 夜以( )日 风华正( ) 猝然长( ) 坚持不( ) ( )而不舍 九天( )月 ( )耳欲( ) 四、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画上横线。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2、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动、震撼)和(鼓励、鼓舞)。 3、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沉重)代价,(坚定、坚强)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4、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 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涌现 呈现)出勃勃生机。 五、调换顺序,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可适当增减个别字词)。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着 奔 载 著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3、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六、读句子,用加点词语造句。 1、尽管 ..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2、没有 ....这次..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 ....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七、下面是几个同学对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的理解。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在后面打“√”。 1、“千年的梦”指中国人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2、“千年梦圆在今朝”指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3、“千年梦圆在今朝”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美好现实。() 八、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

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广兴学区中心学校刘杰 一、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1.我以“梦”为引子激发学生感情,导入课题。交流时抓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引导学生交流,弄明白“千年梦”和“圆在今朝”各指什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题,营造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在研读了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和体会了航天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后,请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让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升华起了骄傲、自豪之情。 二、阅读感悟,培养语感 在研读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和同桌讨论自己的感想,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读、找找、议议,抓住“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等词语来体会到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工作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组带有四个“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不仅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不足之处: 1、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课文篇幅略长,一课时的时间要完成教学,任务很紧张,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少,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教学内容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方法,但农村学生对科技的领悟不多,因此留存在学生心中的感动还不多,好多学生可能没感受到千年飞天梦实现时的那种激动之情,学习的热情不够,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还应多做点文章。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摆正,课堂上我的话说的过多,学生还有很多想说的想谈的,没有做够的时间给学生畅所欲言。 总之,教学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吾将潜心修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通览学案,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温馨提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使用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展开预习。每完成一步不忘相互检查。小组长一定要发挥监督、调控作用,控制好时间。看哪组学得最认真,学得效果最好! 四、自主检查,交流备展。 温馨提示:同学们,备展很重要,你们小组先确定好要展示哪方面的内容和展示方式,人人都要参与交流、参与备展,确定好中心发言人,然后做好交流,做好备展准备;看哪组展示最精彩,收获最多! 课内达标检测: 1.给下列带粗字注音。 ()()()() 苍穹猝然长逝锲而不舍不懈 2.词语搭配 受到代价 穿越工程 付出现实 实施苍穹 变成震撼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嫦娥()月()黄子孙积劳成()夜以()日猝然长()风()正茂 4、我理解的词语有: 5、我能理顺课文内容。 通过熟读课文,我知道了文中千年的“梦”是指 千年“梦”是怎么圆的: 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五、成果展示,补充评价 六、梳理问题,提出疑问 疑问一: 疑问二: 七、总结收获,修补学案。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绝大部分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仅仅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 sha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仅仅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准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延续()激动() (4)“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5)“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仅仅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3分) 2.写话: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航天工作者说吗?请写一写。 3、由语文课代表在班级组织召开一次“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的主题演讲活动。 四、相关链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讯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讯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持续地发回各种数据。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观看自己国家的卫星。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材简析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 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无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班别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 【学习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影响 一、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的借口: 2、爆发时间: 3、爆发地点: 4、经过: 5、结果: 6、殉国英雄:、。 7、影响:。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背景:。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军队改编:。 (2)实现的时间及标志:,。(3)意义:。 三、淞沪会战 1.爆发时间: 2、借口:。 3、抗日英雄的典型事迹: (1)(2)。 4、结果:。 5、淞沪会战的意义:。 四、南京大屠杀 1.时间:。 2、国民政府迁都:。 3、持续时间:。 4、遇难人数:。 课堂知识总结 一、日本的侵略 1、1937年日本制造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1937年日本制造事变,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13日起,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中国军民以上遇难。 二、中国人民抗日 1、事变发生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在保卫平津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2、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

3、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1937年8月到11月中国军队组织了会战。 一、历史人物 1、七七事变发生后,保卫平津殉国的将军、。 2、淞沪会战中涌现出的英雄:、。 3、八路军总指挥及副总指挥:、。 二、历史事件 1、日本全民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 2、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4、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5、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三选择题: 1、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6.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7.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 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长征时期 D.十年内 战时期 8.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设计意图: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梦,你们知道至今为止我们已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飞天)当你知道我们的飞天梦圆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全世界-----(再次齐读课题)3.“千年梦”指什么?“圆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文中哪句话最直接、最准确地表明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指名读,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齐读)数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啊。

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一边播放《神州五号》升空的视频,师一边激情导入: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当你亲眼目睹这壮观的一幕,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二、初读课文 小组交流探讨: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古人的奇思妙想——寻梦 万户飞天——尝梦 人造卫星上天——追梦 载人航天上天--------圆梦 三、精读: 1、古人奇思妙想——寻梦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知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说明中华民族是勇于实践、行动的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尝试着让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我感受到我们的古人也有着美好的梦想,那就是飞天,他们从未放弃过人能飞天的尝试。) (我感受到飞天的梦想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一直向往的一个梦想,从我们的古人就开始了。) (我感受到:有梦想,才有创造发明的能力,古人之所以那么聪明,是因为他们有梦想,更有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我感受到:没有古人的飞天之梦,就不会有今日人类真正的飞天梦。) 2、万户飞天——尝梦 让我们跨过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回到明代去寻找我们的梦吧! 出示课件: 万户首次飞行成功了吗?你赞成他的做法吗?交流你们的看法。 (万户虽然失去了生命,但他用自己的探索的精神唤醒了中国人民,是我们没有放弃对宇宙的探索) (这里体现了万户的勇敢和伟大。) (万户尝试飞天梦虽然失败了,可是他执著追求、勇于献身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万户为了飞天梦的实现,不息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鼓舞、震撼着我。使我不得不伸出大拇指赞叹、敬佩!) (万户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为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的确让人深受震撼和鼓舞。) 3、人造卫星上天——追梦 经过万户飞天梦破灭以后,人们还做出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来追梦的呢? 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寂寞而辽阔暗指太空已经沉寂很久了。) (第一次响起中国人的声音,说明中国成功发射卫星具有重大的意义。)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第三部分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学情分析: 对我班学生来说,读懂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困难,六年级学生能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学生比较感兴趣,靠媒体和科学课上的学习、课前预习等渠道,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具有一些背景知识。根据对我班学生的了解,学习本课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相对较难。 学习目标: 1.积累“瑰丽、宛若、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培养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了解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2.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精品试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 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2.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4.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6.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 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7.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记忆的是 A. 国共处于对峙状态 B. 日本局部侵华 C. 东北三省沦陷 D. 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8.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种暴行发生在

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梦圆在今朝 李多祥 教学过程: 一、《课件》当我们面对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产生无尽的遐想,此时此刻,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宇宙是那样神秘莫测,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成为了我们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解题:梦是什么意思?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圆是什么意思?实现 千年梦圆在今朝?千年的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今天实现了。 三、教学目标: 1、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2、中华飞天梦的实现需要的是什么? 四、让我们自读课文,去探寻中华民族的追梦过程吧! (1)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中华民族的追梦过程? 1、美好的梦想 2、万户飞天 3、人造卫星升空 4、神舟五号发射 5、神舟六号发射 (2)欣赏视频

五、中华飞天梦的实现需要的是什么呢? 1、“尽管遭受了无数的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哪个词很关键:坚定而执著板书:坚定执著 小结:炎黄子孙在寻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中华民族凭借着坚定和执著,继续着自己的飞天梦。 2、“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和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从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什么?板书:合作攻关 小结:这两组数字可以看出参与工程的队伍庞大,在多个单位密切合作之下,才实现了炎黄子孙共同的梦想。 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产;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了中国航天事业而献身的烈士们吧 小结:没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怎会有今天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呢! 板书:默默奉献 六、学习阅读链接 让我们饱含着感情,一起来朗诵这首《炎黄飞天梦》 七、作业。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姓名 、补充成语 )()奔月( )有成效()风华正()积劳成夜以()日坚持不赞叹不()二、填写相对应的词语: 1.顽强对坚强正如瑰丽对____________ 2.探索对发现正如合作对____________ 3.惨重对轻微正如成功对____________ 4.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____________ 5.勤劳对丰收正如懒惰对____________ 6.信任对朋友正如怀疑对____________ 7.凶猛对老虎正如____________ 对绵羊 8.振奋对喜讯正如悲伤对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成语: 1.来自神话故事 2.来自寓言故事 3.来自历史故事 4.说明有恒心有毅力的成语 培优作业: 四、趣解成语: 冷库装电灯() 魔术师的手() 鲁迅诞生一世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班次)()补天人声()沸)展翅震耳()聋 )华正()茂 )()而不舍 瞎子吃饺子() 这山望着那山高()气象站停止工作()为赛跑冠军鼓掌()

五、根据特点,写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例:稻穗:尽管你果实累累,你却总是谦虚地低头。 ①橡皮: ②雨伞: ③鞋子: ④蜘蛛: ⑤天平: ⑥扫帚: ⑦ 六、判断修辞手法: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 2.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4.春日是一直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6.人类失去联想,将会怎样?( ) 七、给“什么”选择正确的含义: A.惊讶 B.一切 C.不满 D.疑问 E.虚指F责问 1. 这是什么东西?( ) 2.他们仿佛在谈论什么?() 3.什么!九点了?( ) 4.这算什么。 ( ) 5.他什么也没拿。 ( ) 6.你笑什么?( ) 八、把下面词语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出来: 从前( ) 现在( ) 十五分钟( ) 三个月( ) 二十四小时( ) 七天( ) 十天( ) 晚上( ) 白天( ) 早晨( ) 九、照样子写词语: 例:看——瞧瞅瞟瞥盯注视 走( )( )( )( ) ( )( ) 想( )( )( )( ) ( )( ) 说( )( )( )( ) ( )( ) 十、按要求写句子。 1、正在“争当雏鹰少年” 开展我校的活动用上面的词组成两个句意相同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都说李含是个好学生。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组成一句富含哲理的话。错错错知中改不错错错知算改不 4、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改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