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决策作业

多目标决策作业
多目标决策作业

多目标决策理论及应用作业

1.1 多目标决策方法发展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多目标决策理论发展

综合评价是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工程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性,因而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方案选优、工厂选址、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对具有多个目标的有限方案进行排序与优选的问题。人们常常要对有限个方案集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导流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导流工程的规模、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总工期及工程投资,因此,要考虑工程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因素和主体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要求、施工工期限制条件、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物资、资金等等。众多工程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导流方案,可见,多目标决策作为一个工具在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军事和系统工程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多目标决策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近五十多年来才真正形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的科学体系。最早是在1896年,V.Pareto 提出的向量优化的概念涉及到了多目标概念,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本质上不可比较的多个目标化成单个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现在使用的Pareto 最优概念。直到1944 年,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逐步发展起来,J.v.Neumaee 和0.Morgenstem 从对策论角度提出了彼此矛盾情况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标志着近代意义

上多目标决策的诞生。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Koopmans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问题中提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首次使用了有效向量的概念,这就是现代多目标决策非劣解概念。1961年,Chames 和CooPer 引入了目的规划法,其准则是使目标值和实际值两者之差的绝对值达到最小。1964年,Aumann对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1968年,多目标学科自学者Johnson 系统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报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 年第一次多目标决策会议在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召开,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多目标决策研究的经典文献;1976年,R.L.Keeny 和H.Raifats对发展多属性效用理论做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国学者Satty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AHP)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的发展加快,为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 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多目标投资决策是目前决策活动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类决策问题。方案决策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也直接关系到方案实施的综合效益。目前多目标决策大多采用的方法为模糊数学法、目标规划法、AHP 法、属性评价、灰色理论等方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粗集理论的决策方法。如1993年 C.M.Fonseca 在第五届国际遗传学会议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属性决策问题;YangJ.B.和WangJin等人提出了用证据推理理论来处理不确定性混合多属性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即ER法;2002年,

AzibiR等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分类模型;同年Salvatoreoreeo提出了基于粗集理论的多属性分类方法。目前为了解决Fuzzy集理论的一些不足和研究出更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模糊信息处理方法,台湾学者w.L.Gau和D.J.Buehrer提出Vague集理论,该理论是对Fuzzy 集理论概念的推广,与Fuzzy集相比较,Vague集能够更好和更准确的表达模糊信息。此理论也是本文工作的基础,在论文的研究中将作专门介绍。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构建优选决策数学模型的时的一般顺序就是先确定并量化影响方案优选的决策指标,然后给出各决策指标的权值,采用决策方法综合各决策指标的差异并评定备选方案,从而选出最优的方案。概括总结构建优选决策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

①影响因子及决策指标体系;

②决策指标的量化及其规范化;

③决策指标的权值;

④多目标决策方法。

1.1.3 水电工程中多目标决策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根据能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情况下满足目前需求的发展,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既独立又互相制约。成功的水利水电工程取决于对政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资金、技术、社会和环境资源的恰当运用。就可持续性而言,水电对提高经济可行性、保护生态统以

及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经过精心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水利水电规划方案优选是目前水电开发研究的热点,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它涉及经济技术、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风险等诸多因素, 决策的目的是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在诸多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以作为决策时的依据。

图1:研究技术路线图

2.1: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多目标决策的两个较明显的特点:

(1)多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如: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物理量;化学量。

(2)各个目标之间的权益的矛盾性。总是以牺牲一个目标的利益来换取另一个目标的改善。

2.2: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基础

(1):向量优化理论

从数学规划的角度,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个向量优化的问题,而单目标是一个标量优化问题。

在单目标优化问题中,对于任何两个函数的解,只要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总可以从中找出最优解。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是非劣解,且不仅不唯一,谁优谁劣很难作出判断,什么是非劣解,就是在可行解集中,由多目标优化计算得出同时满足各目标的最优解,只能求得非唯一的一组解,称为非劣解。

求解多目标决策优化问题的途径是将向量的优化问题转化为标

量的问题来求解。例如:θcos ??=?b a b a

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利用现有求单目标优化的方法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将向量问题转化为标量问题来求解。

2.3:多目标决策目标体系分类:

(1)单层目标体系;

(2)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3)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2.4: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遵循的原则

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常用的方法有:(1)除去从属目标,归并类似目标。

(2)把那些只要求达到一般标准而不要求达到最优的目标降为约束条件。

(3)采取综合方法将能归并的目标用一个综合指数来反映。

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优劣程度,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2.5:多目标决策的分析方法

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模糊决策等。

2.5.1:层次分析

(1):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3):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是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4):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层次模型的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5):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对各层元素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4:一致性检验通过后,确定各层排序加权值,若检验不能通过,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5:得出层次总排序。

2.5.2:多属性效用理论

(1):多属性效用理论

○1:向量理论是生成多目标问题非劣解的基础。但在非劣解生成后,如何从中选出最佳可行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某个方案的偏好、价值观和对风险率的态度。

○2:测定这种偏好和价值的尺度,就是所谓的效用。它能用实数表示。若方案的效用确定后,就可以比较和评价各个方案的优劣,作出最终的方案。

○3:任何决策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含有能够排序方案的序列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序列关系)反映了决策者的偏好,便称这种关系为偏好序。

○4:求解度目标问题必须了解决策者的偏好,和建立某种序列关系,并将其直接显示出来。建立这种在可行集上的序列的形式叫偏好结构,是两两元素之间的比较关系。

5:显然,决策者的偏好结构能用实函数表示,这个实函数就称效用函数。一旦建立了这种效用函数,最终方案的选择就相对容易了。

○6:研究决策者的偏好关系、偏好结构和构造效用函数的理论就是效用理论。

(2):多属性效用决策的概念

概念:多属性效用决策采用将目标值转化为效用值之后,再进行加权,并构成一个新的综合的单目标函数。然后根据期望效用值最大原则解决多属性效用决策问题。

(3):多属性效用函数

两属性效用函数:对于具有两个属性(Y X ,表示)的决策问题,定义效用函数为),(Y X U 。

如果Y X ,相互独立,则两属性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加性效用函数,即:

),(Y X U =)()(2211Y U K X U K +

其中:21,K K 为常数,是两属性的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对加性效用函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加性效用函数为:

),(Y X U )()()()(2132211Y U X U K Y U K X U k ++=

两属性效用决策问题,若不能假设两个属性的效用相互独立,则

不能采用加性效用函数结构,可以通过直接作决策者的二维效用曲线来计算各决策方案的期望效用值。

2.5.3:优劣系数法

(1):概念:优劣系数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的优系数和劣系数,然后根据优系数和劣系数的大小,逐步淘汰决策方案,最后剩下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计算优系数和劣系数之前必须确定各目标的权数。

(2):目标权数的确定

确定权数的方法有:

○1单编码法;

○2环比法;

○3优序图;

○4简单编码法

将目标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最次要的目标定为1,然后按自然数顺序由小到大确定权数。此种方法计算简单,但是权数差别小,欠缺合理性。

◇1环比法

将各目标先随机一行,然后按排列顺序将两个目标对比,得出环比比率再连乘,把环比比率换算为以最后一个目标为基数的定基比率,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2优序图

是一个棋盘式表格,对目标的重要性两两对比后在表格上填上数

字。将各行数值加起来,即得各行的合计数,归一化后即得各目标的权数。

3优系数和劣系数的计算 计算优劣系数之前需做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公式为:

1)(99+--=B

A B C X 式中:A 是最好方案目标值;B 是最坏方案目标值;C 是待评价方案目标值。

优系数是一方案优于另一方案所对应的权数之和与全部权数之和的比率。劣系数是通过对比两方案的优极差和劣极差来计算,它等于劣极差除以优极差与劣极差之和。优极差是一方案与另一方案相比,对应的那些目标中优势目标数值相差最大者。劣极差指一方案劣于另一方案的那些目标中数值相差最大者。优系数只反映优的目标的多少,以及这些目标的重要性,而不反映目标优的程度。优系数的最好标准是 1。劣系数只反映目标劣的程度,不反映劣的目标数。 劣系数的最好标准是 0。策时应综合考虑优、劣系数。

2.5.4:模糊决策法

(1)模糊集合

设X 是一个基本集,若对每各x X ∈,都指定一个数[]1,0)(∈X A μ,则定义模糊子集A :

?

?????∈=X x x x A A )(μ )(x A μ称为A 的隶属函数,)(i A x μ称为元素i x 的隶属度。

(2) 隶属函数的确定

模糊统计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

该方法是先选取一个基本集,然后取其中任一元素i x ,再考虑此

元素属于集合A 的可能性。

(3) 截集

模糊集合的λ截集是指X 中对A 的隶属度不小于λ的一切元素组成的普通集合。对于给定的实数)10(≤≤λλ,定义:

{}λμλ≥=)(x x A A

其中,λA 为A 的λ截集,其中λ叫置信水平。

3.1多目标决策指标的预处理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技术、经济系统工程,在决策中要考虑的指标较多。在这些指标中,有的是可以定量的,而有的由于概念模糊,只能定性分析。因此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值,由于量纲不同或无法定量描述并不能直接应用,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各决策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将这些不确定性及模糊因素的影响计入评价模型中,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3.1.1 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因度量不一致,具有不可公度性。为了便于比较,必须对各指标值进行一致处理,通过规范化换算统一到[0,1]范围内。由于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的决策中,指标换算方法应随着评价指标的类型有所不同。水电工程规划方案的决策目标通常分为越大越优、越小越优与中间型三类指标。本文选择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解决指标的统一问题,即极差变换,它的基本思想是

将最好的指标值均规范化为1,将最坏的属性值均规范化为0,其余的均用线性差值法得到其规范化值。计算公式如下:

(1)效益型公式计算:

(2)成本型公式计算:

(3)固定型公式计算:

3.1.2 定性指标的量化

在实际综合决策中,水利水电工程的部分评价指标是定性指标,难以得到定量值,如社会效益、政治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等,决策人只能对这些目标给出定性的估计和判断。目前,国内外用于指标量化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量化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家评分法、模糊数学法、等级比重法、二元对比法、集值统计法等。其中基于专家估测的一系列方法用的最多。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才能,依靠专家的经验、知识甚至他们的直觉,对定性问题进行量化评估。由于专家对这些定性指标进行行评分时,同一专家对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进行评估可能给出不同的评估结果,同一时间和同一对象,不同的专家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对专家估测法进一步加工处理,为此本文引入基于集值统计原理的落影函数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并加入信任度的处理。集值统计方法较传统算术平均方法优点在于减少了指标评估的随机误

差和模糊程度。

4.1 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4.1.1 权重确定方法的分类

针对指标权重设立的原则,并结合确定权重时初始数据的来源情况,在这里可以把目前关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分为三大类,即: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

(1)主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者对各目标的主观重视程度来进行赋权的方法,其原始数据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利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权重,反映了决策者的主观意向,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能力、经验等有很大的关系,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因而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主观赋权法的优点是专家可以根据实际的决策问题合理地确定各属性权重的排序,不至于出现属性权重与属性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环比评分法、二项系数法等。

(2)客观赋权法

客观斌权法是对各个目标依据一定的规体或规则进行自动斌权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主成份分析法。均,均方差方法〔即,摘值斌权法‘”。,模糊迭代法〔1 脚等。前三种方法只有在决策方案数目远远大于目标数目时才可能得出合理的权!,而在决策方案数目较少,尤其在决策方案数目少于评价目标数目时,往往会导致负值权!,这与权t 的概念相违背,从而给评价与决策带来困难。客观赋权法主要

是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一定规则或规律来确定权重,原始数据来自于评价指标的实际数据,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性的来源,使权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但是这赋权法没有考虑决策者的主观意向,因此确定的权重可能与实际情况相悖。另外,于同一属性集(评价指标体系)下的两个不同决策方案集,即使用同一客权法确定各属性权重,结果都会有差异。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赋法、均方差法、最大离差法等。

(3)组合赋权法

组合赋权法是在综合主、客观赋权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复合型赋权方法。该方法将主观赋权法在根据属性本身含义确定权重方面具有优势,以及客观赋权法在不虑属性实际含义的情况下确定权重方面具有优点相结合,既兼顾到决策者对属性的偏好,同时又力图减少赋权的主观随意性,使对属性的赋权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进而提高了决策结果的可靠性。组合赋权法又可分为线性加权组合法与乘法合成归一化法两类,但它们也不完善,乘法合成归一法仅适用于指标分配较均匀的情况,线性赋权法确定的权数则不一定合理。

4.1.2 确定权重的几种常见方法

先介绍几种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法,即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熵权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等。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依据其内容和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将其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把复杂的问题条理

化、简单化,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数学手段确定每一层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再把上一层信息传递到下一层,最后得出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总排序,根据总排序确定出各因素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即权重。这种方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把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手段。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水利水电工程方案评价中,其优点是能在方案评判中将定性的判断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将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各影响因素系统进行分解,构成一个条理清晰的分层结构图, 从而使问题容易处理,它符合人类思维特性,能够利用水利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直觉,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德尔菲法

这个方法就是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权值的一种方法,一般需经过对专家多轮匿名调查,在各位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对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处理,检验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熵值法

熵是统计物理和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由香农(C.E Shannon) 引入信息论,在信息论中它是系统有序度或混乱度的量度,信息熵越大,信息的无序度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反之,信息的效用值越大。熵权,反映了各指标向决策者提供的有用信息量,对于可行方案,依

据不同指标间具体数据的变异程度,根据熵的思想来度量评价指标的信息效用值,从而确定各指标的熵权,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

(4)模糊聚类分析法

传统的聚类分析就是就是应用数学手段,特别是借助数理统计中多元分析的工具,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一种硬划分。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把待识别的指标被严格地划分到某一类中,隶属度要么是0,要么是1。模糊聚类分析就是将模糊集理论引入聚类分析,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特征、亲疏程度和相似性,建立模糊相似关系把待识别的指标隶属度连续取值于区间[0,1],对客观事务进行分类的方法。模糊聚类的优点是考虑到了样本属于各个类的模糊性,得到了对像属于各个类别的不确定性程度,能够对样本的数据集进行分类,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4.2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取

综合分析各种权重确定方法,可见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有优缺点:德尔菲法和AHP法不需要具备样本数据,仅凭专家凭经验对评价指标内涵出判断,特别适用于定性指标较多的的量化问题。AHP 法与德尔菲法比较,采用了数学处理,并且对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程度的分析更具逻辑性,其可信度高于德尔菲法。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主观性。模糊聚类分析法适用于模糊指标的重要程度分类,特别适用于同一层次有多项指标时,该法的缺点是只能给出指标分类的权重,必须结合其他方法才能得到单项指标的权重。熵

值法比德尔菲法和AHP法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客观地反映了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但它需要样本数据,缺乏各指标之间的横向比较。综合以上各种权重方法的优缺点,可见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有优缺点,为弥补两种方法的缺点,结合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特性,本研究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决策指标的权重。

4.3 层次分析法

4.3.1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建立层次模型

层次结构是各元素相互隶属关系和重要程度的测度。根据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分析,将所有影响因素分系统、分层次构筑成一个层次结构。层次分析一般为三种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单项指标层(见图2)。根据各个层次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构造出层次分析模型。本文建立的水电工程规划方案决策层次模型见图2。

图2: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

在建立层次模型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即被确定。层次分析法要求决策者对每

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对同一层次元素之间进行重要性程度的比较,两两比较结果可采用1~9标度法给予合适的标

值,假设A 层次中因素Ai 与下层次中因素Bi (i=1,2,…,n 。)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如图3 所示:

图3:判断矩阵

即矩阵 B :

?????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B 2122221

11211 元素 bij 表示元素i 与元素j 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进行比较时,元素i 与元素j 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见图 4。

图4:模糊评语各标度释义

(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指在单一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对于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排序计算实质上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即对判断矩阵 B 计算BW =

λmax W 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这里λmax 为 B 的最大特征根,W 为对应于λmax 规范化特征向量,W 的分量W i 是对应单元单排序的权值。

(4)一致性检验

如果判断矩阵 c 满足,c c c kj ik ij = (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则称

C 具有完全一致性.但是由于客观系统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要求每一个判断矩阵都具有完全一致性显然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更是如此.为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onsistent Index):

1max --=n n

CI λ

当CI =0 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反之,CI 愈大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差。实际计算中,平均随机一致性比率 CR = CI / RI ≤ 0.1则判定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当CR =CI / RI>0.1时,就需要调整初步建立的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检验为止。其中RI(Random Index)称作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与阶数 n 的函数关系如图5所示。

图5: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5) 层次总排序

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称为总排序,该过程是从最高层到最底层逐层进行的,假设若上一层 A 包含有 m 个因素,A 1,A 2,…,A m 。其层次总排序分别为a 1,a 2,…a m ,

003-2多目标优化的是实现

多目标和多约束的优化问题都称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使多个目标在给定的区域范围都尽可能达到最优,但多个目标之间往往都是相互冲突的。[24] 为了使多目标优化能够顺利实现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 (1)评价函数法。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加权和法”、“极大极小法”、“理想点法”。评价函数法的实质,是通过构造评价函数式把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对即有极小化模型又有极大化模型的混合优化问题,可把极大化问题转化为极小化处理,也可用分目标乘除法、功效函数法、选择法等方法解决。但不同的评价函数,表达了不同的评价意义。因此,评价函数法只可保证所求得的最优解为多目标优化的有效解,而很难准确地获取设计者认可的满意有效解,这使得评价函数法的应用,局限于要求不高或对多目标优化方法把握不深的应用者。 (2)交互规划法。不直接使用评价函数的表达式,而是使决策者参与到求解过程,控制优化的进行过程,使分析和决策交替进行,这种方法称为交互规划法。由于有决策者的参与,所得的结果易于趋近决策者主观要求,因此其解只能达到主观最优,尚缺客观性的评价,且不易于操作。常用的方法有:逐步宽容法、权衡比替代法,逐次线性加权和法等。 (3)分层求解法。按目标函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按这个排序依次进行单目标的优化求解,以最终得到的解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最优解。在要求获取的解是有效解的前提下,此种解法存在的问题为: 1)各目标的优先层次的不同选择,就得到具有不同优性的解,目标优性的差异与重要度的差异这两者的一致性难以调控与把握;2)对于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每个目标不可能在最优解上都存在等值线(面),因此往往难以优化到最后一层,从而失去了多目标优化的意义。 早期的多目标问题实质上都是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成单目标优化问题,然后采用比较成熟的单目标优化技术来进一步地解决。传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①只能得到一个最优解,然而,在实际决策中决策者通常需要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②各目标之间没有共同的度量标准:各自具有不同的量纲、不同的物理意义,

多目标决策

第13章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国外一般认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最早是在19世纪末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他把许多本质上不可比较的目标,设法变换成一个单一的最优目标来进行求解。到了20世纪40年代,冯诺曼等人由从对策论的角度提出在彼此有矛盾的多个决策人之间如何进行多目标决策问题。1950年代初,考普曼(T.C.koopmans)从生产和分配的活动分析中提出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并引入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1960年代初,菜恩思(F.Charnes)和考柏(J.Cooper)提出了目标规划方法来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目标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修正和发展,这一方法不只是对一些目标求得最优,而是尽量使求得的最优解与原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为最小。1970年代中期,甘尼(R.L.Keeney)和拉发用比较完整的描述多属性效用理论来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1970年代末,萨蒂(A.L.Saaty)提出了影响广泛的AHP(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法,并在1980年代初纂写了有关AHP 法的专著。自197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和讨论多目标决策的方法也随之出现。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13.1 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13.1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1)低造价(每平方米造价不低于500元,不高于700元); 2)抗震性能(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5级不高于7级); 3)建造时间(越快越好); 4)结构合理(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5)造型美观(评价越高越好)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21x f x f x f DR n 0)(,0)(,0)(.21 x g x g x g T S p 决策空间:}0)({ 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方法

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方法 多目标优化(MOP)就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多于一个的数值目标函数在给定区域上的最优化问题。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形式可以描述为如下: 多目标优化方法本质就是将多目标优化中的各分目标函数,经处理或数学变换,转变成一个单目标函数,然后采用单目标优化技术求解。目前主要有以下方法: (1)评价函数法。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加权与法、极大极小法、理想点法。评价函数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构造评价函数式把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 (2)交互规划法。不直接使用评价函数的表达式,而就是使决策者参与到求解过程,控制优化的进行过程,使分析与决策交替进行,这种方法称为交互规划法。常用的方法有:逐步宽容法、权衡比替代法,逐次线性加权与法等。 (3)分层求解法。按目标函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按这个排序依次进行单目标的优化求解,以最终得到的解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最优解。 而这些主要就是通过算法来实现的,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采用不同算法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如多目标进化算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及人工免疫系统等。 在工程应用、生产管理以及国防建设等实际问题中很多优化问题都就是多目标优化问题, 它的应用很广泛。 1)物资调运车辆路径问题 某部门要将几个仓库里的物资调拨到其她若干个销售点去, 在制定调拨计划时一般就要考虑两个目标, 即在运输过程中所要走的公里数最少与总的运输费用最低, 这就是含有两个目标的优化问题。利用首次适配递减算法与标准蚁群算法对救灾物资运输问题求解, 求得完成运输任务的最少时间, 将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2)设计 如工厂在设计某种新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时, 通常都要求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消耗少及利润高等, 这就就是一个含有五个目标的最优化问题; 国防部门在设计导弹时, 要考虑导弹的射程要远、精度要最高、重量要最轻以及消耗燃料要最省等,这就就是一个含有四个目标的最优化问题。Jo等人将遗传算法与有限元模拟软件结合

多目标决策方法20页word文档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决策空间:}0)({≤=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二、几种常见方法简介及应用 1.加性加权法 (1)基本假设:1.属性描述用基数定量描述,且相互独立; 2.价值函数的形式是加性的。

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 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 和程序。 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 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 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 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 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 的研究和关注。 13.1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 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 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13.1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 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 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低造价(每 平方米造价不低于 抗震性能 建造时间 结构合理 造型美观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表13.1 三种房屋设计方案的目标值 具体目标 方案1 (A 1) 方案2 (A 2) 方案3 (A 3) 低造价(元/平方米) 500 700 600 抗震性能(里氏级) 6.5 5.5 6.5 建造时间(年) 2 1.5 1 结构合理(定性) 中 优 良 造型美观(定性) 良 优 中 由表中可见,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某一个方案对其中一个目标来说是最优者,从另一 个目标角度来看就不见得是最优,可能是次优。比如从造价低这个具体目标出发,则方案 1较好;如从 合理美观的目标出发,方案 2就不错;但如果从牢固性看,显然方案 3最可靠等等。 1.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 例13.1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多目标决策问题除了目标不至一个 这一明显的特点外,最显 着的有以下两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 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房屋设计 问题中,造价的单位是元/平 方米,建造时间的单位是年,而结构、造型等则为定性指标。 500元,不高于 700元); (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 5级不高于7级); (越快越好); (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 (评价越高越好) 1) 2) 3) 4) 5)

决策分析目录(1)

精心整理 决策理论和方法(章节目录) DecisionTheoryandTechnology 引言 第一章决策的基本概念 §1-1引论 一、决策与决策分析的定义 1.Decision 的本义:(牛津词典) 2.3.<4.< 5. 6.7.1.2.3.4.5.§1-2§1-3§1-4一、问题的复杂性: 二、微观经济学和决策论关于经济人的假定: 三、决策人和决策分析人的分工 §1-5分析方法和步骤 一、 决策树与抽奖 二、分析步骤 习题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

SubjectiveProbabilityandPriorDistribution §2-1基本概念 一、概率(probability) .频率L aplace在《概率的理论分析》(1812)中的定公理化定义 二、主观概率(subjectiveprobability,likelihood) 1.为什么引入主观概率 2.主观概率定义 三、概率的数学定义 四、主客观概率的比较 §2-2先验分布(Priordistribution)及其设定 1. 2. 3. 4. 5. §2-3 §2.4 二、 习题 §3—1 四、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Cardinal&OrdinalUtility) §3.2效用函数的构造 一、离散型的概率分布 二、连续型后果集 §3.3风险与效用 一、效用函数包含的内容 1.对风险的态度 2.对后果的偏好强度 3.效用表示时间偏好 二、可测价值函数确定性后果偏好强度的量化

三、相对风险态度 四、风险酬金 五、钱的效用 §3.4损失、风险和贝叶斯风险 一、损失函数L 二、风险函数 三、贝叶斯风险 习题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四章贝叶斯分析 §4.1 §4.1 一、 三、 六、 §4.2 四、E— §4.3 二、 §4.4 三、例 §4.5非正常先验与广义贝叶斯规则 一、非正常先验(ImproperPrior) 二、广义贝叶斯规则(GeneralBayeseanRule) §4.6一种具有部分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分析法 一、概述 二、分析步骤 三、几何意义 §4.7序贯决策 习题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五章随机优势

多目标决策简介

第十一章多目标决策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主要参考文献 68, 111 §11.1 序言 MA:评估与排序 MCDP MO:数学规划 一、问题的数学表达 N个决策变量x ?= {x 1 ,x 2 ,…, x N } n个目标函数f ?(x ? ) = (f 1 (x ? ),f 2 (x ? ),…, f n (x ? )) m个约束条件x ?即: g k (x ? ) 0 k=1,…,m x ? (1) 不失一般性,MODP可表示成: P1 Max {f 1(x ? ),f 2 (x ? ),…, f n (x ? )} s.t. x ? 这是向量优化问题,要在可行域X中找一x S ? ,使各目标值达到极大。 通常x S ?并不存在,只能找出一集非劣解x ? * (2) 若能找到价值函数v(f1(x?),f2(x?),…, f n(x?)) 则MODP 可表示成: P2 Max v (f 1(x ? ),f 2 (x ? ),…, f n (x ? )) s.t. x ? 这是纯量优化问题,困难在于v如何确定。二、最佳调和解(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P3 DR (f 1(x ? ),f 2 (x ? ),…, f n (x ? )) s.t. x ? 即根据适当的Decision Rule在X中寻找BCS x c ?

常用的Decision Rule: max V maxEU min d p (f ? -?f ? ) 求BCS必须引入决策人的偏好 三、决策人偏好信息的获取方式 1.在优化之前,事先一次提供全部偏好信息 如:效用函数法,字典式法,满意决策,目的规则 2.在优化过程中:逐步索取偏好信息 如:STEM SEMOP Geoffrion, SWT 3.在优化之后:事后索取偏好,由决策人在非劣解集中选择i,算法复杂,决策人难理解, ii,计算量大, iii,决策人不易判断各种方式的利弊比较 黄庆来[111]的分类表: §11.2 目的规划法 适用场合: 决策人愿意并且能用 优先级P (Preemptive priority) 权W (Weight)

多目标决策问题

第十五章多標準決策問題本章內容: 15.1 目標規劃:建立模式及圖解法 15.2 目標規劃:解更複雜的問題 15.3 計分模式 15.4 層級分析法 15.5 用AHP建立優先權 15.6 用AHP建立整體優先順序

線性規劃的基本假設: 1.可加性(Additivity):目標函數或限制式變數之衡量單位必須相同,如此才能相加減 2.比例性(Proportionality):就限制式而言,每單位產出所需之資源投入數均為固定,一定倍數的投入可以得到相同倍數的產出 3.確定性(Determinitic):目標函數係數及限制條件中之技術系數以及擁有資源數量等均為已知且確定的數字,而不含

任何機率分配 4.可分割性(Divisibility):線性規劃模型解答不一定是整數,可以是任意實數 ▓15.1 目標規劃:建立模型及圖解法 例: 尼可投資顧問公司考慮某顧客有80,000元要投資,投資組合限於以下兩種股票: 美國石油$25 $3 0.50

休伯不動產 50 5 0.25 這個顧客第一目標是風險最高水準為700,第二目標是要年回收至少9,000元,試以目標規劃找出最接近滿足所有目標的投資組合。 根據優先順序的說明,本例題“目標”可表示如下:主要目標(優先等級1) 目標1:找一個投資組合,它的風險在700以下。 次要目標(優先等級2) 目標2:找一個投資組合,它所提供的年回收至少9,000元。 建立限制式及目標方程式 1.先決定決策變數 X1=購買美國石油股的數目 X2=購買休柏不動產股的數目

2.建立限制條件 25X 1+50X 2≦80,000(可用資金) 3.建立目標方程式 (1)目標1之目標方程式(組合風險): 風險指標可小於等於或大於目標值700,目標方程式如下: 0.5X 1+0.25X 2-d 1+ +d 1- =700 d 1+ =組合風險指標超過目標值700的部份 d 1- =組合風險指標少於目標值700 的部份 (2)目標2之目標方程式(年回收): 年收入指標可大於等於或小於目標值9000,目標方程式如下: 9000532221=+-+- +d d x x

多目标决策作业

多目标决策理论及应用作业

1.1 多目标决策方法发展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多目标决策理论发展 综合评价是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工程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性,因而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方案选优、工厂选址、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对具有多个目标的有限方案进行排序与优选的问题。人们常常要对有限个方案集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导流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导流工程的规模、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总工期及工程投资,因此,要考虑工程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因素和主体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要求、施工工期限制条件、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物资、资金等等。众多工程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导流方案,可见,多目标决策作为一个工具在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军事和系统工程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多目标决策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近五十多年来才真正形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的科学体系。最早是在1896年,V.Pareto 提出的向量优化的概念涉及到了多目标概念,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本质上不可比较的多个目标化成单个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现在使用的Pareto 最优概念。直到1944 年,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逐步发展起来,J.v.Neumaee 和0.Morgenstem 从对策论角度提出了彼此矛盾情况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标志着近代意义

上多目标决策的诞生。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Koopmans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问题中提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首次使用了有效向量的概念,这就是现代多目标决策非劣解概念。1961年,Chames 和CooPer 引入了目的规划法,其准则是使目标值和实际值两者之差的绝对值达到最小。1964年,Aumann对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1968年,多目标学科自学者Johnson 系统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报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 年第一次多目标决策会议在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召开,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多目标决策研究的经典文献;1976年,R.L.Keeny 和H.Raifats对发展多属性效用理论做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国学者Satty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AHP)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的发展加快,为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 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多目标投资决策是目前决策活动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类决策问题。方案决策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也直接关系到方案实施的综合效益。目前多目标决策大多采用的方法为模糊数学法、目标规划法、AHP 法、属性评价、灰色理论等方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粗集理论的决策方法。如1993年 C.M.Fonseca 在第五届国际遗传学会议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属性决策问题;YangJ.B.和WangJin等人提出了用证据推理理论来处理不确定性混合多属性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即ER法;2002年,

(决策管理)决策分析内容

决策理论和方法(章节目录) Decis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引言 第一章决策的基本概念 §1-1引论 一、决策与决策分析的定义 1. Decision的本义:(牛津词典) 2.苏联大百科全书 3.<现代科学技术辞典> 4. <美国大百科全书>的“Decision Theory”条: 5.美国现代经济词典 6.哈佛管理丛书: 7.决策的政治含义 二、发展简史 三、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是运筹学的一支 2. 控制论的延伸 3.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5.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典型的软科学 §1-2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与要素 一、特点 二、要素 §1-3决策问题的分类 一、按容易区分的因素划分 二、按涉及面的宽窄 三、个人事务决策与公务决策 §1-4 决策人与决策分析人 一、问题的复杂性: 二、微观经济学和决策论关于经济人的假定: 三、决策人和决策分析人的分工 §1-5 分析方法和步骤

一、决策树与抽奖 二、分析步骤 习题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 Subjective Probability and Prior Distribution §2-1 基本概念 一、概率(probability) . 频率Laplace在《概率的理论分析》(1812)中的定公理化定义 二、主观概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 likelihood) 1. 为什么引入主观概率 2.主观概率定义 三、概率的数学定义 四、主客观概率的比较 §2-2 先验分布(Prior distribution)及其设定 一、设定先验分布时的几点假设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先验分布的设定 三、连续型RV的先验分布的设定 1.直方图法 2.相对似然率法 3.区间对分法 4.与给定形式的分布函数相匹配 5. 概率盘法(dart) §2-3 无信息先验分布 一、为什么要研究无信息先验 二、如何设定无信息先验分布 §2.4 利用过去的数据设定先验分布 一、有θ的统计数据 二、状态θ不能直接观察时 习题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多目标决策理论及方法》读书报告

1.多目标决策方法概述 1.1 多目标决策理论发展 综合评价是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工程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性,因而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方案选优、工厂选址、、产业部门发展排序、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对具有多个目标的有限方案进行排序与优选的问题。人们常常要对有限个方案集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导流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导流工程的规模、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总工期及工程投资,因此,要考虑工程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因素和主体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要求、施工工期限制条件、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物资、资金等等众多工程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导流方案。可见,多目标决策作为一个工具在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军事和系统工程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多目标决策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近五十多年来才真正形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的科学体系。最早是在1896年,V.Pareto 提出的向量优化的概念涉及到了多目标概念,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本质上不可比较的多个目标化成单个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现在使用的Pareto最优概念。直到1944年,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逐步发展起来,J. v. Neumaee和0.Morgenstem 从对策论角度提出了彼此矛盾情况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标志着近代意义上多目标决策的诞生。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Koopmans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问题中提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首次使用了有效向量的概念,这就是现代多目标决策非劣解概念。1961年Chames 和CooPer引入了目的规划法,其准则是使目标值和实际值两者之差的绝对值达到最小。1964年,Aumann对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1968年,多目标学科自学者Johnson 系统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报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第一次多目标决策会议在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召开,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多目标决策研究的经典文献;1976年,R. L. Keeny和H. Raifats对发展多属性效用理论做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国学者Satty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AHP)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的发

第十章 线性规划建模

第十章线性规划建模 §10.1 线性规划 引例(生产规划问题):某厂利用a、b、c三种原料生产A、B、C三种产品,已知生产每种产品在消耗原料方面的各项技术条件和单位产品的利润,以及可利用的各种原料的量(具体数据如下表),试制订适当的生产规划使得该厂的总的利 ●以、、分别表示生产A、B、C三种产品的量,称之为决策变量。 ●目标函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表现为决策变量的一个函数; ●约束条件:资源、工期等,表现为决策变量的一些等式或不等式。 1.线性规划问题:在满足由一些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的约束条件下,求决策变量的一组具体取值,使得一个线性目标函数实现最优(大或小) 化。 ●决策变量、、;

●、、(,)均为常数; ●整数规划:决策变量限取整数值的最优化问题; ●非线性规划:目标函数或存在约束条件函数是决策变量的非线性函数的 最优化问题 2.线性规划方法建模:决策变量的提取,目标函数的合理构造,约束条件的理清。 例(纸张的切割问题):设有60个单位长的标准玻璃纸,现需将其裁剪为三种小规格(28,20,15)的纸张,市场对三种小规格玻璃纸的需求量(30,60,80)卷,问题:用尽可能少的标准玻璃纸,通过适当的裁剪方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1.线性规划的标准型:称如下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为具有标准型的线性规划 ●称矩阵为以上具有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表,其中 ,, ●若记,则以上具有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可记为 2.所有线性规划问题可以标准型化:

(1); (2)且; (3)且; (4)等价于以取代,则, 等价于以取代,则; (5),即无取值限制,这等价于以取代,且附加条件 ; 称(2)、(3)中的分别为剩余、松弛变量. 5.线性规划的典型形 所有线性规划问题均可以典型形化: (1); (2)且 6.线性规划的几何特征 设满足线性规划问题全部约束条件,则称之为此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可行解;称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为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用表示;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5、层次加权得出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最大权重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判断矩阵 以每两个方案(或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为元素的矩阵称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具有三条性质: (1)1=ii a (2)ji ij a a /1= (3)kj ik ij a a a ?=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可以利用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估计出来。由于决策者的估计并不精确,因此第三条性质不一定成立。 (四)由判断矩阵确定权重 可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对判断矩阵求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