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水平三)

体育《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水平三)
体育《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水平三)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水平三)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为主线,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二、教材分析:

“跳高”这一项目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跳跃发展起来的。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组成。本节课的基本教材为急行跳高第一课次。重点体验和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动作,采用多种跳跃练习方法和简单适用的技术动作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弹跳力,培养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情分析:

小学高段学生处于生长加速期,此时的学生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对跳跃类项目有一定了解,具备一些基本的跳跃能力。本节课通过降低教材难度、改变练习条件,克服学生对跨越的恐惧心理障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享受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使90%的学生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特征;使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助跑、起跳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

3、克服对器械的畏惧,逐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

我的意志品质,乐意融入团队,能有序练习,安静观察,能给予同伴适当的评价。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助跑轻松自然、起跳有力;

难点:助跑、起跳的连贯协调。

六、场地器材小栏架20个标志盘12个

七、安全措施

1认真检查器材与地面情况,合理控制练习场地,避免因过于拥挤而发生冲撞事故;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下肢及脚踝关节。

2课中教授学生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方法,注重学生体质差异性,强调小组内部的相互协作,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八、本课特点:

1、本课采用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器材小栏架。本器材具有能拆、合、组装、安全等特点,它轻巧、方便,功能强大,具有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优势。器材色彩鲜艳,具有美化场地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内驱力,具有多种功能。

2、本课以少儿趣味小栏架贯穿始终,通过不同颜色设定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助跑、起跳点,建立A、B、C递进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不断获得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需求,把教学重点、难点等融入到练习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会、会中得。

3、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把握正确的助跑起跳动作。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及时评价学生的所学、所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水平三体育教案上

五至六年级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水平三)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使学生获得一些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一些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习科学锻练身体和自我锻练、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三)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反应、协调、平衡、速度、耐力与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四)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 (五)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体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把学生的运动初中活动作为实现课程目

标的载体。在针对教材性质和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灵活实施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教学思路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标准》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把重点放在学生参与活动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运动兴趣既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促进剂。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而且要在“趣”字上做好文章。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和日常的体育锻炼;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保持学生的运动举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持续有效的实现。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观认为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则体现出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作为切入点,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满足他们运动中情感体验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不仅学会动作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学习的结果,也要体验

新课标小学体育水平三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材一、投掷: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1千克) 二、游戏:圈篮球 目标认知:知道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技能:能做出全身用力向前、向后抛实心球动作;情感:乐于重复练习,能听指挥,守纪律; 负荷:发展协调用力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的内容 课的组织 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负荷 次 数 时 间 强 度 准备部分一、检查人数、检查服 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 3、素质练习 1组织:两列横队 * * * * * * * * * * * * 2、接受汇报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4、教师指挥,口令 1、体育委员组织整队 并报告人数; 1、要求:精神饱满、 队形整齐 2、练习: 原地高抬腿跑8拍 立卧撑20次 2 2 4 4 2 1 2 3 2 小 基本部分一、投掷:双手向前、 向后抛实心球(1千克) 重点:掌握全身用力的 动作要领; 难点:出手时机的掌握 二、游戏:圈篮球 重点:体验配合在集体 项目中的作用。 一、组织:两列横队 * * * * * * * * * * * * 1、布置进行专门练习。 2、教师讲解双手向前、向后抛 实心球的动作方法; 3、教师进行动作示范; 4分组练习双手向前、向后抛实 心球。(规定抛、捡球的信号, 注意安全) 二、组织:1-X报数后同一数 分在一组。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 和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配合和战术练 习; 3、开始游戏 1、学生进行专门练习; 2、认真听教师讲解、 示范; 3、积极进行练习; 4、仔细体会,积极提 高; 1、报数(根据各班情 况进行) 2、认真听教师讲解、 示范; 3、认真进行战术配合 的练习; 4、认真进行游戏 4 2 多 5 1 1 多 1 17 12 中 中 上 结束部分1、放松、整理活动; 2、总结; 3、归还器材; 4、宣布下课。 1、组织:四列横队 2、教师组织安排放松内容; 3、指出本课的好人好事; 4、安排课后练习。 1、学生认真听讲,体 会; 2、学生练习 3、课后练习: 复习手推实心球动作。 多 3 小 小结

水平三体育课教案

第一周第1课 I [教 材 一、理论课 任务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2、进一步强调秋冬季体育课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习惯、共建绿色校园。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略) 二、宣布本课内容 三、点名 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2、点名 1、学生听 5 弱 1 基本部分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 作用 1、提高运动系统的功 能 2、能够促进呼吸和循 环系统功能 3、能促进神经系统的 功能 二、怎样科学锻炼身体 1、教师讲解、回答问题。 2、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 学生,并用鼓励的语言 让学生多提问,激发学 生的思维 1、学生听,并可 以提问 30 中 中 1 1 1 结束部分1、总结 2、下课 1、教师指出本课优点与 缺点 2、师生再见 1、学生听 2、师生再见 2 弱 1

第一周第2课 教材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务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 队 2、学生听口令练 习、模仿 5 弱 1 基本部分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 有力。 难点:助跑、踏跳、腾 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 转法 重点:注意力集中。 难点:动令予令要分 清。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30 2 中 中 弱 1 1 1 1 结束部分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体育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与游戏教学设计

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与游戏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艺术的生成》水平三:五年级,本课选自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年版)的2011小篮球与游戏单元第一课时。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上采用了游戏教学法,以多种多样的游从复习原地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采用趣味练习法,球过渡到高低运球,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对比,导入运球要领的学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后,再以干扰与对抗条件下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强化实战条件下的技能运用,最后,以运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同时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意识,球比多和运双球提高学生的练习强度,育活动和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学情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在注意力方面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上课班级为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五(5)班的学生,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活跃,练习时模仿能力较强,平时学习动作要领时善于体验与总结,所以本课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练习中自己体验要领,并不断提高难度刺激练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但在学习一些基本技术时需要不断重复练习,较为枯燥单调,有时会使一些学生在练习基本技术时使孩子失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本课作为小篮球单元的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原地运球的真实场景,即篮球是在对抗、干扰条件下的运动非常重要,以小臂手腕的力量运球,以手指、手掌控制球,以及随球按压、提拉是教学重点,以手臂动作护球以及人球协调是教学难点。单元设计采用省编《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教师指导用书。 四、特色与亮点 1、练习密度大:本课练习时间约25分钟,原地运球次数约360次,练习密度约62.5%。 教师的讲解,提示,多利用学生的练习时间渐次进行,基本是学生边练习,边提要求,边练习,边纠错,做到了精讲多练。其次,队形调动少,转换快,组织设计中注意了前后内容的紧密衔接,有效提高了课堂的练习密度,体现了spark的理念。 2、练习方法多:以多种方法进行练习,较好的保持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变姿态的高低姿运球、变节奏的快慢运球,变运球手的左右手运球。 3、巧用游戏教学法。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运动兴趣,把技能教学游戏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运动技能,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一个个游戏的贯穿,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本课游戏共有:游戏一:认识我的新伙伴;游戏二:认识我的篮球场;游戏三:请您为我点个赞;游戏四:我与你挑战;游戏五:我是运球高手;游戏六:移形换位;游戏七:干扰运球;游戏八:运球比多 4、发挥多方面的评价主体作用。本课除了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评价以及他人评价。课堂上既有教师纠错点拨点赞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如游戏:请你为我点个赞,每位孩子至少要请三个不同伙伴为他评价原地运球动作的学习情况。在布置作业中,请孩子们在家里进行运球练习,请家长评一评。充分发挥多方面的评价主体作用。 5、创设和谐的体育教学情境。熟悉球性环节,教师设计游戏:认识我的新伙伴。通过带着小伙伴(篮球)去热热身设计出:摸一摸、翻一翻、跳一跳、绕一绕、爬一爬、蹦一蹦,使孩子们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了:搓、拨、绕、滚、抛、拍的熟悉球性的练习。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三)

学校:柿竹园学校授课教师:敉授课班级:131班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她们都比较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她们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材分析 技巧是小学五至六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容之一,比三四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五年级学生是柔韧和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但感知事物直接视听和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部分同学思维方式和认知事物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教学容从学生观察生活周边事物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难度组合动作。

三:学练过程设计 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分散与集中,同质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尝试练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功的愉悦,并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1.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教学常规。 2.准备活动:复习四面转体和向右转走,提高集体凝聚力。之后进行花式热身跑,提高跑步兴趣,最后专项徒手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3.复习前后滚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前后滚动,团身紧滚动快的动作要领。教师创设小小观察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成为小观察家发现在生活过程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模仿滚动动作.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4.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动作.互相探讨动作。 5.学生大胆展示动作,学生评价。 6.教师评价表扬,讲解动作要领.示动作。 7.学生同质分组练习前滚翻动作,互帮互助练习。 8.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语言表扬激励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分组.对动作掌握差的学生进行斜坡,双腿间夹纸辅助练习.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连续前滚翻练习。 9.游戏,跑与前滚翻混合接力赛:教师创设蚂蚁搬家必须滚过障碍物(体操垫)才能到达新家的情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摆设障碍物(体操垫) 10.放松操: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师生共做放松操,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小学体育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教案

小学体育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教案

跨越式跳高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了解、掌握有关跨越式跳高的体育健身知识;逐步掌握跨越式跳高技能和方法;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体能发展,增强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是水平三跨越单元中的一节,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跳高是一种开放式的教材,它没有固定的动作规定,没有硬性统一的要求,这样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探究的广阔学习空间,体育活动:教师结合实际,挖掘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这与新课标相融相合。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身体状况正处在男女生身体特征变化的青春期,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正是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发展体能的有利时期,发展其跨越、速度和平衡能力以及各种有节奏的练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也是本课想达到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 2、发展身体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跳跃能力。 难点:起跳与摆动腿配合,动作自然协调。 六、场地器材:跳高架一个,皮筋4条 七、教学流程 (一)课堂常规《整齐队伍跑步进场》 (二)热身活动(器材上的各种跑和跳的练习)

(三)跨越式跳高教学(原地跨越练习---连续跨越练习——助跑起跨越练习——跨越式跳高完整练习——纠错与提高环节——继续练习——个体差异辅导——随堂小评价环节)(四)身体协调性练习 (五)放松活动、课堂小结 八、教案 授课年级:五年级人数:40人授课教师:柳敦俊 教学目标1、通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姿和站姿。 2、通过充分利用器材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生体验了跨越的技术动作,有助于克服跨越障碍的心理。 3、在跨越式跳高的学习中,体验跳跃障碍的技术动作。 4、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1、棍棒练习 2、跨越式跳高 3、身体协调性练习 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一个 器材:跳高架一个,皮筋4条 重点、难点 重点:跨越式过竿 难点:充分蹬伸关节,动作协调 教 学顺序达成目标 时 间 (分 ) 学习内容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强 度 练习方法练习队形 开始部分集中学生上课的 注意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纪律作风 2 1、检查人数 2、安排见习 1.师生问好 2.教师介绍本课内 容 1.精神集 中 2.集队做 到快、静、 齐 弱 准备部分1、充分挖掘学生 的出创造能力与 创新能力。 2、通过游戏身体 得到充分的活动, 主动的参与体育 活动 12 1、慢跑成散点 练习队形。 形做双脚跨越 的练习 单双脚组合的 跳跃练习 做各种节奏的 竹竿舞练习 1、教师指挥得当, 语言生动形象; 2、教师用语言引导 学生做各种的跳和 跑的练习; 1、学生自 发的学习 和创新能 力学习, 2、学生听 教师口令, 动作整齐 有节奏 弱 ↓ 中 教 学顺序达成目标 时 间 (分 )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强 度 练习方法练习队形

小学水平三体育教案课程

教 材 一、理论课 任务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2、进一步强调秋冬季体育课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如何锻炼身体。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略) 二、宣布本课内容 三、点名 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2、点名 1、学生听5弱1 基本部分一、体育锻炼对身体 的作用 1、提高运动系统的 功能 2、能够促进呼吸和 循环系统功能 3、能促进神经系统 的功能 二、怎样科学锻炼身 体 1、教师讲解、回答问 题。 2、用讲故事的方式讲 给学生,并用鼓励的 语言让学生多提问, 激发学生的思维 1、学生听,并 可以提问 30弱 弱 1 1 1 结1、总结1、教师指出本课优点1、学生听2弱1

体育课教案第一周第1课

教 材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务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强 度 次 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 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 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 站队 2、学生听口令 练习、模仿 7弱1 基本部分一、跳跃:蹲踞式 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 蹬跳有力。 难点:助跑、踏跳、 腾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示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 误动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20 10 3 中 中 弱 1 1 1 1

水平三体育教案(上)

五至六年级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水平三) 一、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 为, 表现岀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 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 使学生获得一些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 初步学习一些运动的技术与技能; 学习科学锻 练身体和自我锻练、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树立 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三)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 态, 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 反应、协调、平衡、速度、耐力与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 识和行为。 (四) 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 与挫折等心理感受,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逐 渐形成克服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 (五)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 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 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 适应能力奠 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体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 的教学,都应把学生的运动初中活动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 学目标的同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目的、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确保 生健康成长。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标准》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把重点放在学生参与活动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运动兴 趣既是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 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促进剂。 因此,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 而且要在“趣” 字上做好 文章。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和日常的 体育锻炼;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保持学生的运动举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持续有效的实现。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不重 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观认为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则体现岀发展的作用, 使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作为切入点, 实践活动,满足他们运动中情感体验的需要。 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 传习 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 每堂课 在针对教材性质和特点确定课堂教 有计划、有侧重地灵活实施始终把增进 “健康第一”的教学思路落到实处, 使学 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

小学体育水平三_跨越式跳高教案

小学体育水平三_跨越式跳高教案 跨越式跳高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了解、掌握有关跨越式跳高的体育健身知识;逐步掌握跨越式跳高技能和方法;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体能发展,增强自信心。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的是水平三跨越单元中的一节,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跳高是一种开放式的教材,它没有固定的动作规定,没有硬性统一的要求,这样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探究的广阔学习空间,体育活动:教师结合实际,挖掘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这与新课标相融相合。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身体状况正处在男女生身体特征变化的青春期,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正是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发展体能的有利时期,发展其跨越、速度和平衡能力以及各种有节奏的练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也是本课想达到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 2、发展身体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跳跃能力。 难点:起跳与摆动腿配合,动作自然协调。六、场地器材:跳高架一个,皮筋4条

七、教学流程 (一)课堂常规《整齐队伍跑步进场》 (二)热身活动(器材上的各种跑和跳的练习) (三)跨越式跳高教学(原地跨越练习---连续跨越练习— —助跑起跨越练习——跨越式跳高完整练习——纠错与提高 环节——继续练习——个体差异辅导——随堂小评价环节) (四)身体协调性练习 (五)放松活动、课堂小结 八、教案 授课年级:五年级人数:40人授课教师:柳敦俊 1、通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姿和站姿。教 2、通过充分利用器材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生体验了跨越的技术动作,有助于学克服跨越障碍的心理。目 3、在跨越式跳高的学习中,体验跳跃障碍的技术动作。标 4、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的能力。 场地:篮球场一个教场地、器材 1、棍棒练习器材:跳高架一个,皮筋4条 学 2、跨越式跳高内重点:跨越式过竿 3、身体协调性练习重点、难点容难点:充分蹬伸关节,动作协调 教时强学生学习学间达成目标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度顺 (分练习方法 练习队形序 ) 1.精神集开集中学生上课的注1.师生问好中始 1、检查人数弱意力,培养学生良2 2.教师介绍本课内2.集队做部 2、安排见习好的纪律作风容到快、静、分齐 1、充分挖掘学生的1、慢跑成散点1、教师指挥得当,1、学生自 出创造能力与创新练习队形。语言生动形象; 发的学习弱

体育锻炼的好处一(室内课教案)

体育锻炼的好处一(室内课教案)★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与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和将来参加祖国的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学要点 1、人的机体组成。 2、体育锻炼对人体主要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应全面地发展身体,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经常进得体育锻炼,不仅促进人体形态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人体机能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体育锻炼对机体主要系统的发展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一)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系统包括三部分:骨、骨连结和骨胳肌。 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血流量增大,使肌体内血液供应良好,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增强,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也就变得更加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另外,由于肌肉结构的变化,酶的活性增强,以及神经调节的改进,导致机能的提高,表现为肌肉收缩力量大、速度快、弹性好、耐力强。 2、体育锻炼可促进骨质增强,提高骨的性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新陈代谢得到改善,骨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 表现在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根据拉力和压力不同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增大等等。 体育锻炼,不仅可使骨的直径增大,而且可使少年骨长径生长速度加快,对身高的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的身高要高一些,这在许多科学实践中得到证实。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柔韧性,从而加固关节。由于有目的地进行各关节活动,使柔韧性提高,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得到改善,从而扩大了关节运动的幅度。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提高了关节的柔韧性,减少各种外伤和关节方面的疾病。 (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循环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织机构,它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它的作用是使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给各组织、细胞,同时,把组

水平三体育教案

水平三体育教案 水平三体育课教案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材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教 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任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务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容 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间 力量 次数 一、课堂常规准二、准备部分备1、队列、慢跑 部2、徒手操、伸展运动分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 队 2、学生听口令练 习、模仿

5 弱 1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重点:动作协调、蹬跳基有力。难点:助跑、踏跳、腾空、落地本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重点:注意力集中。部难点:动令予令要分清。 分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1、学生听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1、学生听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2 中弱 1 1 1 1 30 中 一、放松活动束二、总结部三、下课

结分 1、教师组织领做 1、学生模仿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2、学生听,提问 3、组织:四列横队 水平三体育课教案 教一、跳跃:蹲踞式跳远材二、技巧:肩肘倒立 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任 2、发展手臂力量,提高手腕、手指的灵活性。务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容准备部分 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力间量 次数一、课堂常规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5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2、学生听口令练习、 弱 1 3、教师指挥,口令模仿 4、组织:四列横队 3 0 中 1 1 1 基本部分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体育教案水平三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体育教案水平三 第 1 课时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基本体操初升的太阳。 学习内容:初升的太阳:第1、2、3节 学习步骤: 一、自主游戏、体验常规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提出游戏要求,巡视学生游戏,提示安全。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自主结合,选择已学过的游戏安全地进行活动。 组织:六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练,掌握基本体操 重点:准备操、伸展运动、胸部运动的完整动作。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动作力量的体现。 教师活动:1、完整示范准备操、伸展运动、胸部运动动作。 2、组织学生分解动作模仿练习。 3、提示学生合作学练。 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教师示范,了解完整动作。 2、听口令随示范模仿分解动作,着重转动时的上下肢配 合。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动作复习,相互帮助,巩固动 作概念。 4、观看伸展运动示范后,认真模仿分解动作。 5、两人一组分散练习,巩固动作。 6、听口令进行二节操的完整练习。 7、观看胸部运动示范后,认真模仿分解动作练习。 8、自主结伴分散练习,巩固动作。 9、听音乐随示范进行练习,体验音乐节奏。 组织:六列横队、在规定场地内分散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说学学,身心放松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放松 学生活动:向你最好的伙伴说说三节操的名称,说说学后的感觉。 听音乐,按教师要求柔韧放松。 组织:散坐在草地上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 课后小结:本课所学的三节操学生跟示范能做得比较好了,但自己做还不熟练,因为所教内容比较多,分组练习的时间比较少,不过学生兴趣很浓,特别是六(3)班第一次按这样的分组进行学习,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有二组学习的气氛很好。 小学体育教案 第 2 课时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基本体操初升的太阳。 学习内容:初升的太阳:第4、5、6节

【精品教案】三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整理)

【精品教案】三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整理)三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 本计划使用次第三节 教学 内容 1、运动后会得到惊喜的礼物(一) 2、游戏:拍纸牌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运动后会使我们变得身体好,更强壮~ 2、锻炼手掌力量,提高手掌的击打爆发力。 3、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我的设计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提出本课要求 1、教师进入教室 Glass is begin ! Good morning(aftrernoon) everyone ! 与教师亲切的问好: Good morning(aftrernoon) Miss liu ! 2、在教室里按自己的座位坐端正。 小朋友们,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会使我们的身体更结实、更强壮,也会使我们长得更快,如果你还没有体会到,就请马上试一试。 睡觉是最好的自然休息方法。睡觉时,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休息,在休息时能消除一天的疲劳,有利于身体和大脑积蓄能量和物质,也有益于身体的

生长发育。可是有些小朋友睡不着,这样下去会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一定也很着急吧,那么就参加运动试一试,运动后身体就会产生疲劳,疲劳后就容易睡着了。睡一觉后,小朋友们会发现自己似乎又长高了,更强壮了,学习也更集中精力了。 运动时我们出了许多汗,消耗了许多能量,身体为了得到能量,就提高了消化物质的能力,加快了血液运输的速度,于是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地被消化掉了,所以,小朋友运动后经常会感到饿和渴。运动后,由于自己有了食欲,平时厌食的坏毛病也没了,见到什么都想吃,不挑食了,吃得也多了,爸爸和妈妈也高兴了。如果早知道运动能改变厌食和偏食的坏毛病,我一定会多多参加体育运动。快快,我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小朋友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促进体内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促进全身的血液流动,使、身体得到更多的营养,于是肌肉中的蛋白质增加了,肌纤维变粗了,同时,也提高了骨骼的生长能力。可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会使我们的肌肉变粗,骨长长,所以,运动后,我们会更有力量长得更高。小朋友可能还会说,运动后有食欲了,睡觉香了,你想我们能没有力量吗,能不长得快吗,看来你很聪明,你说得很正确。 4、运动后更灵巧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提高神经的调节能力,使大脑指挥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提高,小朋友们的反映更快,动作更协调。小朋友,经常参加运动你就会发现,你跳绳比以前跳得多了、 三、游戏: 拍纸牌 用具:在平滑的桌面上画起点线,准备纸片、跑表。将游戏者编号,按号进行 比赛。裁判员1人,负责计时和裁决是否犯规。 1、方法:游戏者将纸片放在桌上起点线后,听到“开始”的口令后,用手掌在纸片后快速拍桌,让气流推动纸片前

水平三体育课教案

健康教育教案 第1课保护声带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声带”是人体重要的发音器官以及它是如何发声的。 2、认识声带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声带? 教学重点:认识=声带所处人体的位置及声带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坚持长期不懈的保护好自己的声带 课前准备:一幅放大的声带结构图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新一学期的健康教育课开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我们平时唱歌、讲话、读书所发出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怎样发出的?为什么发出的声音有高有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2、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喉部,当你说话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不说话,你的手还有感觉吗?大家试一试以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3、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进行纠正。 4、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喉部里面为什么会震动?为什么有震动就能发声? 人的喉部就是喉头,喉头有个疙瘩叫喉结,它是由软骨构成的,在它

里面,平铺着两片薄膜,叫声带,俗称嗓子 5、提问:有声带就能发出声音了吗?光有声带还不能发声,因为声带里面还有肌肉,平时不说时肌肉是放松的,声带也是放松的,两条声带间的空隙大,就好象是开着的大门一样,有谁知道哪幅图是开着“大门”的? 6、人们在讲话、唱歌时,喉头的肌肉收缩,拉紧两条声带,中间只留下一条窄窄的缝,就好象是开着的小门一样,有谁知道哪幅图是开着“小门”的? 现在我们再看插图,当气体从小门从出时,这时声带会怎样? 7、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些人由于种种的原因了声带松弛,缝隙增大,气体冲上去但振动不大,所以发出的声音低沉、沙哑,当然才唱歌也就不好了。同学们想一想拥有有一幅好嗓子呢? 8、从现在起为了嗓子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讨论,教师一旁辅导) 三、布置作业: 1、你应该怎样保护嗓子? 板书设计: 1.保护声带 “嗓子”怎样发声:肌肉收缩缝振动气 流强弱 怎样保护“嗓子”:不要。。。不要。。。。

小学水平三体育教案课程

小学水平三体育教案课 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体 育 课 教 案 第一周 第1课 体 育 课 教 案 第一周 第2课 教 材 一、 理论课 任 务 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2、进一步强调秋冬季体育课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如何锻炼身体。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力量 次数 准备部分 一、 课堂常规 (略) 二、 宣布本课内 容 三、 点名 1、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2、 点名 1、学生听 5 弱 1 基 本 部 分 一、 体育锻炼对 身体的作用 1、提高运动系统的 功能 2、能够促进呼吸和 循环系统功能 3、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怎样科学锻炼身体 1、教师讲解、回答问题。 2、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并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多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1、学生听,并可以提问 30 弱 弱 1 1 1 结 束 部 分 1、总结 2、下课 1、教师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2、师生再见 1、学生听 2、师生再见 2 弱 1 教 材 一、 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 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 务 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强度 次数 准备部分 一、 课堂常规(略) 二、 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2、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7 弱 1 基 本 部 分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有力。 难点:助跑、踏跳、 腾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重点:注意力集中。 难点:动令予令要分清。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 误动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1、 学生听 2、 学生练习 3、 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20 10 3 中 中 弱 1 1 1 1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小学三年级体育健康室内课教案(水平二)

游戏中要注意安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好动,因为天性好动;同时小学生也无畏,因为他们无知。游戏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如何让他们在游戏中注意安全,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1、学生自由分成六个组,并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组名、组标、口号。 2、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先用画面告知学生不正当游戏造成的结果,引导学生去思维、去猜测、去讨论造成结果的原因,最后通过小博士的结论让学生明白游戏时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3、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课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游戏时的安全观念的培养,游戏时具体的安全内容掌握。 五、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同学们,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发扬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使五星红旗多次在奥运赛场升起,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到自豪吗?但在他们获得金牌的背后,你们有谁知道他们流过多少痛苦的泪水?(列举运动员受伤的经历)…… 2、情境导入:同学们,为了给你们赛前热热身,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名称叫“击鼓传笔”(去掉了笔筒的红色彩笔),音乐响各组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传递,音乐停,有笔的同学将成为我们今天上课的幸运儿,并获得一次上台的机会,帮老师打开多媒体平台,看看我们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同学们,游戏结束了,我想请你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有没有红笔印,请有红笔印的同学站起来。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游戏也给我们很深的启示,那就是今天我们传递的幸好是笔,如果是小刀或尖锐物品的话,那我们的小手上不是笔印,而是鲜血。而你们几位也不是幸运儿,而是伤员。因此,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游戏中要注意安全》(出示多媒体课件一)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分别请六个幸运者上台为同学们点击画面,看看屏幕上究竟会出现什么(学生分别点击课件二~七)? (2)教师:同学们看屏幕,小组依次讨论六幅画面,代表发言。 (3)教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请教一下小博士,听他是怎样解释的(出示课件八) (4)教师:同学们,除了以上这些外,我们做游戏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5)教师:同学们,万一发生以上这些事故,我们该怎么办呢?举手发言。 (6)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能否向他那样学会自救? (7)教师:至此,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快结束了,下面请小博士给我们总结一下(出示课件九)

小学水平三体育教案设计

水平三体育教案第一周第1课 教 材 一、理论课 任务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2、进一步强调秋冬季体育课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如何锻炼身体。 容课的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略) 二、宣布本课容 三、点名 1、教师宣布本课容 2、点名 1、学生听 5 弱 1 基本部分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 作用 1、提高运动系统的功 能 2、能够促进呼吸和循 环系统功能 3、能促进神经系统的 功能 二、怎样科学锻炼身体 1、教师讲解、回答问题。 2、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 学生,并用鼓励的语言 让学生多提问,激发学 生的思维 1、学生听,并可 以提问 30 弱 弱 1 1 1 结束部分1、总结 2、下课 1、教师指出本课优点与 缺点 2、师生再见 1、学生听 2、师生再见 2 弱 1

第一周第2课 教材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务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容课的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强 度 次 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容,任 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 队 2、学生听口令练 习、模仿 7 弱 1 基本部分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 有力。 难点:助跑、踏跳、腾 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 转法 重点:注意力集中。 难点:动令予令要分 清。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20 10 3 中 中 弱 1 1 1 1 结束部分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