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

刘迎霜

摘要: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缘于欧元区分散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的二元矛盾;欧元区国家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结构模式;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从债权安全、国际贸易、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总体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在近期也不可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可以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得到启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谨慎开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

关键词:主权债务;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一体化

欧元区正经历着其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为严重的主权债务信用危机。所谓主权债务,是指主权国家以国家信誉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主权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祸起希腊,当年希腊为在2001年加入欧元区达到欧盟规定的财赤率,必须降低自身的外币债务,就于2000年和2001年,与高盛签定了一个交叉货币互换协议。这些交易减少了希腊当期的外币计价债务,使希腊2001年的财赤率达到足够加入欧元区的要求。然而希腊得到这一好处的代价是未来支付给高盛高于市价的回报。换句话说,希腊以未来更高的负债,换取了2001年较低的债务和赤字率。而这一切终于在2009年使希腊政府无力偿付这些债务,引发债务危机。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市场发现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以及意大利也存在类似债务问题,赤字与债务比例远高于欧元区设定的门槛。惠誉、穆迪、标准普尔全球三大评级公司先后几次下调了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等级,最终这些国家在2010年里经历了银行危机的迅速恶化,国家债券融资成本急速飙升,最终不得不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和欧洲央行(ECB)的救助,由于欧共体之间的联盟关系,欧盟各国央行之间互相持有其他同盟国的政府债券,导致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思考其成因,能为防范主权债务危机,发展我国经济带来很多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09&ZD030)的阶段性成果。刘迎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020电子信箱:cowys2001@https://www.360docs.net/doc/a77547831.html,。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事实上,这次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成为欧元区成立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财政入不敷出而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但是仔细研究其形成机理发现,本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是金融危机冲击、长期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缺陷等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欧元区不匹配的制度安排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调节经济周期波动的有力工具。欧元区自产生伊始就存在分散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的二元矛盾。加入欧元区后,成员国货币政策制定权统一上交欧洲中央银行,对国内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大大缩小,独立货币政策制定权丧失,成为成员国加入单一货币体系的主要成本。这种制度架构上的“先天不足”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当某些成员国遇到外部冲击时,它们难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①。比如,当希腊遇到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内不能通过货币扩张来削减政府债务。另一方面,欧洲央行只负责制定区内宽泛而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法影响成员国的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使成员国政府不再担心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欧元区成立后货币区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降低了成员国政府融资成本,国债利率下降;基于单一货币区内维护欧元稳定的考虑,财政收支良好的成员国本质上为其他面临债务危机国家提供了一种隐含担保,增强了资本市场对该国国债的信心,也为成员国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便利。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各成员国财政政策会产生财政扩张的内在动机,这是导致目前债务危机国家的债务率长期偏高的根本原因。加之欧元区各成员国多年来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限度的规定置之不理,致使各国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同时,欧元区央行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发行欧元并不会对危机国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成员国只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借债来调节经济。而欧元区内不论穷国富国,不论财政状况如何,欧洲央行都实行相同利率政策,使得经济实力不强,财政状况不佳的国家也享受到了极为低廉的借贷成本,这维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同时掩盖了其劳动生产率低下等结构性问题。例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后就不断借贷低廉的长短期国债,为其不断扩张的财政政策买单,同时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不能通过促使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主权债务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后造成物价飞涨、财政赤字扩大,最终超出国家的还款能力,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二)欧元区危机国不可持续的社会结构模式

本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一个特有因素是欧元区各国基本都设有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纷

①参见孙立坚:《欧盟制度是希腊危机的成因》,《中国对外贸易》2010年第4期。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纷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种过于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是造成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过高的重要原因。高社会福利制度使得政府承担了更多的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义务,从而使政府财政经常处于超支的状态。欧洲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的结构性低增长、高失业。当经济危机来临,财政收入相应下降时,财政支出则是刚性的,从而造成巨额财政赤字也就不可避免。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期,私人和政府部门会不断地借助负债来推动部门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而每次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次贷危机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必然是本次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外部诱因。换句话说,欧元区债务危机实质上是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国际金融危机留下的后遗症。2008年至2009年,欧盟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相关经济体的财政赤字急剧上涨,长期的公共债务和赤字占比超过了国际警戒线。2009年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赤字分别为14.3%、13.6%、11.2%及9.4%,远高于欧元区6.3%的平均水平,更超过欧元区设定门槛3%的水平,且他们的负债水平也都比较高,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分别达到82.9%、124.9%、66.3%、84.5%、116.7%,远超过60%的警戒线。国际社会对于其债务问题的担忧和国际评级机构对其信用评级的降低莫不源于此。

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无论是金融渠道还是贸易渠道,欧债危机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阻碍。尚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绝非短期问题。未来的潜在风险在于:首先,如果危机进一步传染,导致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德等欧洲核心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问题,那么债务风险的敞口会急剧扩大。如果出现政府债务违约,将使银行以及其他债权人蒙受损失而连锁性地违约,甚至破产。其次,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经济复苏会更加艰难。这将使银行对私人部门的风险敞口也大幅提高。而这两种风险的相互叠加,必然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挑战。对于我国而言,相对远离欧洲债务危机现场,中期内也不存在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因素,但债务问题本身及后续影响应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和警惕。

(一)欧债危机的挑战

(1)欧洲债务问题会对我国政府和金融市场产生一定范围内的冲击,例如欧元区主权债券的直接违约风险。

(2)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会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主权信用危机恶化的趋势将引起全球证券市场的震荡,从而波及我国市场。

(3)主权信用危机导致相关国家货币的汇率波动,从而产生汇率风险,影响我国正常的国际交易与结算活动。

(4)威胁我国的债权安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说明,长期依赖举债为其政府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融资的西方主权债务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且西方国家出于还债压力有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有通过通货膨胀稀释债务的倾向,这无疑给我国债权安全敲响了警钟。中国成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债权国,2008年又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目前,欧元资产和欧洲市场是继美元资产和美国市场之外,中国外汇储备的第二大投资渠道,欧元的持续贬值无疑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与投资中欧元资产的大幅缩水。

(5)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如扩散,将在长期内导致世界经济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间接风险,影响我国的对外出口和外部经济环境。

(二)欧债危机的机遇

由于我国政府和金融部门对欧债的直接涉入不深,本次危机对我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需下滑,出口受到抑制。尽管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冲击,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提供了机遇。

第一,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进口所需的国际大宗商品以及机械设备的人民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中国面临更有利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等量人民币能够买到更多商品,能进行更多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未来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空间,对降低银行坏账以及改善其他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是重大利好。需要指出的是,欧洲央行步美联储后尘,都采取了增加货币供给挽救经济的对策,这在未来势必会引发高通胀,并威胁到中国的贸易条件。中国需要加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才能有效应对国外通胀对贸易条件的负面影响。

第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各国在金融层面进行调整的同时,亦需对实体经济在产业层面上进行重大调整。从历史经验看,发生危机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依靠实体经济调整以及产业结构转型,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最终走出危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如果能对应地进行衔接或者加速调整,将获取很高的收益。以日本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面对美国为降低赤字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加速了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最终获益丰厚②。

第三,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所提出的内在要求,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成为新的趋势。在美欧先后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保持汇率稳定,客观上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仅如此,作为美国和欧洲债券的主要需求方之一,中国在为这些国家提供融资时可以考虑要求以人民币计价,加快本土的人民币官方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国债市场和市政债券市场,以及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并增强其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将加速新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过度依赖,美元是全球主要的结算

②曹理达周慧兰:“欧债危机与宏观政策取向”,《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月10日第004版。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货币、储备货币;(2)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缺少发言权,几乎都是由发达国家主导;(3)提倡资本自由流动,但是对跨境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危机过后,全球经济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我国应积极参与这个平衡的形成,使之对我国更为有利。例如,全球可能将形成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储备货币并立的格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我们的诉求最重要的是让国际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服务。我们现在还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案,但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要立足于中国的发展阶段,立足于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同时一定要强调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从这个视角来考虑设计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在调整过程中,中国需要找到其占优策略,从而在新格局中获取更多收益。

三、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很难完全解决,甚至还可能出现反复和波折,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危害还很可能进一步扩散。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总体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在近期也不可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得到启示:

(一)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在压缩财政赤字应对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元区及欧盟各国开始空前重视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并相继出台了促进出口的各项措施。可以预见,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和欧盟及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会有增无减,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将日益严峻,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也将难以为继。因此,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现实的压力和动力,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该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则是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同时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经济的实体层面和货币层面相统一的框架来积极应对流动性、资产价格的波动周期,减轻虚拟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严格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警示我们,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投资扩张和债务的持续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活动一直没间断过,在两次举债高峰即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借债一般都是通过地方进行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共建立了8221家公司来作为融资平台。2009年末,各地方政府融资余额7.38万亿元,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同时也累积了许多地方政府债务。如不能很好地管理各类债务风险,将会对当地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国同欧元区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很明显,如果消费大于储蓄,就会产生债

③程志云:《地方融资平台挤泡沫已经开始了》,《经济观察报》2010年5月7日。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务。他们更加相似的地方在于,欧元区同中国都是单一的货币市场,各国或各地方政府不能单独发行货币。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务同欧洲债务又有着区别,我国政府将高负债进行了投资,所以高负债相对的是高资本形成;而欧洲的高负债是将财富又转送给老百姓,是政府的公共职能,这种高负债对应的是高福利。我国的生产型与欧洲的消费型是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我国要想清理地方政府债务,需要有效合理地吸取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教训。

防范地方融资带来的债务风险,一方面,应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渠道。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体系使得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数额和渠道十分有限。为了满足当地的发展,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只能采用卖地作为收入,通过巨额的负债融资以解决财政需求。因此,应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多样财政收入渠道,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地增长。另一方面,应以立法形式对地方政府预算实现严格监管。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管体制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失调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定法律的形式能够对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质量和用途进行有效监管,减少巨额债务的风险。此外,定期对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也是落实监管地方政府债务的必要措施。

(三)谨慎开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告诉我们,共同货币区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外汇稳定、促进资金流动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财政政策受制于共同货币政策等问题。世界经济中心已明显向东转移至亚洲。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了亚洲经济,使亚洲认识到联合起来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必要性。欧盟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发行欧元的实践,曾经成为东亚各国走向以亚元为目标的亚洲货币联盟进程中的样本和借鉴。

然而,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其中有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也有经济落后的国家如缅甸、柬埔寨等国,而且,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缩小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走欧盟道路,建立起以亚元为核心的统一货币联盟,肯定也会出现像希腊、爱尔兰那样的主权债务危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其他成员国在法律上承担救助的义务如何确定?要不要建立问题国家退出机制?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与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如何协调?这正是引发欧元区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旦实施区域货币一体化而缺乏相应有效的财政政策协调,亚洲各国也必将面临欧洲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只有成员国在资本和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可能带来最大的福利增进。亚洲各国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与欧元区相对良好和趋同的经济基础条件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都决定了建立“亚元”货币体系的时机还远未成熟,中国作为有影响力的地区经济大国,应当谨慎开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下转第84页)

④陈剑平:《国际货币制度危机的法律根源和改革方案》,载吴弘主编:《金融法律评论》(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0页。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

走向贸易强国之路

第6期。张婧,(2009)“建立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首都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李淑玲)

(上接第8页)

[参考文献]

陈听雨,(2011)“IMF 警告:欧债危机将拖全球复苏后腿,”《中国证券报》,1月17日,第A08版。丁纯,(2010)“从希腊债务危机看后危机时代欧盟的经济社会状况,”《求是》第7期。

韩志国,(2010)“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光明日报》,5月25日,第010版。

宋馨,(2010)“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及其影响,”《中国财政》第9期。

谢世清,(2011)“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启示,”《上海金融》第4期。

——,(2009)《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中国金融出版社,3月版。

张晓晶、李成,(2010)“欧债危机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开放导报》8月。

(责任编辑蒋荣兵)

Analysis on Sovereignty Debt Crisis in Euro Zone

LIU Ying-shuang

Abstract :The euro zone sovereignty debt crisis was lead b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ispersive fiscal policy and unified currency policy,wicked soci-ety structure,and the attack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The euro zone sovereignty debt crisis is giving chance and challenge to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afe-ty of creditor ’s right,international trade,exchange rate reform,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etc..Although China will not have sovereignty debt crisis in the immediate future,we can get some enlightenment from euro zone sovereignty debt crisis,such as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regulating local government ’s financing action,and seriously pondering on 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

Keywords :Sovereignty debt;International trade;RMB internationalization;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

Influence of China-Australia FTA on Chinese Dairy Import

LI Hui-yan WEI Xiu-fen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hina-Australia FTA negotiation,China and Australia has negotiated fourteen rounds till February of 2010.Austral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airy import partners for China,especially since 2002,and China is a net dairy importer.So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ustralia FTA will have great impact on Chinese dairy impor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custom duty reducing on Chinese dairy import on the basis of gravity model,and analyses the trade diversion effect of China-Australia FTA.Moreover,this pa-per measures the sensitive items of various dairies,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industry of China.

Keywords :China-Australia FTA;Dairy;Gravity model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及三大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及三大启示(张昀;5月27日) 文章作者:张昀作者单位:央行上海总部文章出处:《上海证券报》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已经当前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经济及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有四大不利影响。 第一,影响欧元币值稳定。受希腊等国家面临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欧元汇率从2009年12月起一路下跌,至2010年4月27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报收一年来的最低点,较2009年12月初下跌了12.8%。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希腊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市场信心难以恢复,会进一步打压欧元汇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欧元已经被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拖入自诞生以来的最困难时期。 第二,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根据IMF最新预估,2010年,希腊、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四国实际GDP增长率为-2%、-0.4%、-1.5%和0.3%,是欧元区成员国中表现最差的几个国家。目前,尽管主权债务问题集中在希腊一国,但也存在继续扩散至其他欧元区国家的风险,标普公司在4月27日、28日接连降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更是助长了这种恐慌。 第三,延长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作为单一货币区,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给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制造了障碍,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复苏的步调不一致,使欧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时很难确定一份适合所有成员的时间表。而希腊和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暴露出来的债务问题,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也使欧洲央行可能不得不在更长的时间内把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 第四,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IMF在4月20日和21日先后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都表达了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短期内的主要风险是,如果不加控制,市场对希腊主权债券流动性和偿还能力的担忧,可能会演变成一次充分的主权债务危机,并形成某种蔓延之势。 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年底,全球政府的负债额将高达37万亿美元,到2011年则将突破4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并波及其他国家,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 尽管在希腊债务危机初期,由于危机救助机制的缺乏而使危机有加重趋势,但从最新公布的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和欧洲国家领导人的承诺等来看,危机可以限定在少数几个经济规模较小、影响较小的国家,并不会大规模蔓延而使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也不会导致欧元区的分崩离析,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万方数据

成员国处于景气的经济周期,各国都能遵守务约维持较好的赤字水 平和债务水平; 2.随着9.11美国的经济急剧减速,欧洲经济也开始转寒,2000年后为抑制经济滑坡和老龄化危机,欧元区乃至欧盟国家都纷纷违约,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来刺激经济复苏,处于欧元区经济核心地位的德国和法国的赤字率(如表1所示)也连续三年持高不下,最终通过德国、法国的政治博弈,违约惩罚暂缓。许多小国也纷纷“搭 便车”避开惩罚继续通过赤字来扩大支出,避开惩罚后各国更加主动通过债务和赤字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造成财务状况恶化。 表12002—2005年德国、法国赤字率 2002(%)2003(%)2004(%)2005(%)德国3.74.03.73.3 法国3.24.23.729 数据来源:裘元伦.欧元区财政状况恶化及前景分析.国际金融研究 长久以来政策搭配的极度失衡,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下,进一步加剧了成员国政府的激进式财政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比例急速上升,最后融资困难无法还债弥补赤字,酿成偿付危机。 (三)欧元区成员国资质:经济结构、财务状况差异大 1.加入欧元区时:标准放宽,导致成员国的财务状况有好有坏。虽然在对成员国的准入标准规定中做出了严格的比例控制,但妈约》中模糊词汇以及事实表明欧元区成员国中有极大部分国家在被批准加入欧元区时,并没有真正达到马约的趋同性标准,这里就包括当初粉饰自己的财务“挤”入欧元区,而最近已经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 2.加入欧元区后:标准松弛。惩罚机制没有落实,成员国牺牲主权利益大规模赤字,比加入前更甚,同时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在(_-)的分析中得知,欧元区各国的激进式财政扩张最终在经济滑坡中融资失败,导致资不抵债,偿付危机出现。说明欧元区成员国早已违背忪约》而迟迟未受惩罚,其赤字率和债务率早已严重超标,下面的两组数据分别是欧元区数据对比图3所示: 图3欧洲主要国家财政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欧盟执行委员会2009年秋季预测整理 作为欧元区国家,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他们的赤字率和债务率都已超出托马约》规定。而在对09年秋的比率预测中意大利的债务比率最高,希腊紧随其后。 3.债务危机来临时:重债国有违约风险,与同盟国和国际货币组织进行利益博弈。以取得政治经济援助;债务健康国隔岸观火,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拖延产生的时间成本加重了危机蔓延和损失,直接导致博弈双方将来的偿付成本更大。危机更严重。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一方面严重挫伤了欧盟国家的经济,使其从金融危机后复苏的速度放慢,同时也使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分析看出,欧元区相对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的描述而言,尚显稚嫩,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整个货币区仍缺乏一种有效的对称性政策搭配来平衡成员国内外经济均衡。但如今,并非仅有欧洲国家有主权债务问题,全球相当多的经济体都在此次主权债务危机中暴露出其自身的或多或少的财务问题,所以说,主权债务危机是一个帮助各个经济体重新认识自身政策制定、反省自身财务状况的好时机。 (一)对亚洲的启示 1.审慎选择货币联盟的形式。亚洲经济不同于欧洲、美洲区,亚洲的经济中,国家地位两极分化严重: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GDP主导整个亚洲GDP的三分之二,但从90年代开始其经济泡沫后一直未有回升的转机,且日本的右翼政治令亚洲乃至国际对其认可度下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人民币境外流通数量已经以千亿记,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币的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且国家“一国多币”、香港的国际自由港地位及其货币局制度使人民币境地尴尬t亚洲其他经济体规模较小,影响力甚微。因此,要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首先要解决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的极度失衡,或者将人民币与中国其他可兑换币种进行全方位统一、整合.为货币区域化或单一货币联盟打基础。 2.努力平衡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亚洲国家在产业结构、货币制度、收入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减少差异制造趋同性才有货币合作的可能,这就需要亚洲各国在进行高度的货币联盟前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高度互通经济,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为经济融合打下基础,才有可能实现货币一体。 (二)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乃至亚洲,离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都有一定距离,但是,关注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经验性的启示。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短期内将转移国际对人民币的升值的关注。 其次。作为从09年开始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要审慎对比经济结构,关注自身债务结构,尤其是“临时性负债”变坏张呆账的风险。 最后,欧洲财政扩张的过度对中国激进式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经验性警告。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相对宽松的、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这一方面奠定了其在国际的出口大国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众多投机性需求、过剩产能的创生孕育了温床,尽管中央赤字率、债务率一直低于国际警戒线,但地方财政的赤字率、债务占比是非常高的,这与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情况何其相似:尽管地方财政赤字可以由中央政府买单,但最终会反映在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上,最终很可能造成本币对内急速贬值,引发衰退。 参考文献 …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2)【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卜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1【3】张继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定——政治经济视角下的均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 【4】宋世方.国际经贸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1) 【5】李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金融危机模型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2009.7(上旬刊) 【6】周建平.欧洲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1) 吲王亚娟.希腊连遭降级酝酿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知识.2010.1 【8】姜波克,罗德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欧元、亚元问题.世界经济文汇.2002(1) f9】张锐.希腊主权债务阴霾或将危及欧元区生存.金融经济.20lO(3) 【10】朱芳.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南方金融.2003(7) 【11】曲谐.主权债务危机.从迪拜波及欧洲.沪港经济.2010(3) 【12】李迅雷,吕春燕.欧洲经济缓慢上升.主权债务不触发危机.-一2010年欧洲经济展望.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研究.2010.3(3)【13】李东荣.关于主权债务危机的若干思考.中国金融.2010(5) 【14】范庆华.如何保护债务重组的国际安排.世界知识.2002年(23) 【15】郭砚莉汤吉君.金融危机的一种存量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7(4) 【16】【美】MIuldeu.R_A.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汇率与最优货币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1) 【17】【美UohnNevmKeynes,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华夏出版社.2001.1(1) 【18lf日】Makot0Itoh[希】costasLapa、,i吼s.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2(1)f19】TorStenPelsona11dGIlidoTabelli血PolidcalEconorllics:ExplaimngeconoIllicpohcyM勰sachuset七sIns石nlteofTechnology2000【20J^JlenDrazen,Poh石calEconofnyilIMacroeconornics。PrincetonUniversityPre骆,2000 作者简介:张舒(1988一)。女,湖北十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Tjm∞FimI∞e 13万方数据

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分析

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分析 摘要: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2010年3月3日希腊公布48亿欧元紧缩方案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2010年4月26日德国表示,除非希腊出台更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否则不会“过早”援手。2010年5月4日欧债危机升级欧美股市全线大跌。2010年5月6日欧债危机引发恐慌,道指盘中暴跌近千点。2010年5月10日欧盟和IMF斥资7500亿欧元救助欧元区成员国。2010年5月20日“问题债券”恐酿欧洲银行危机,金融股频频失血。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违约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在希腊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他们面临着科技很难水平短期内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 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仍以希腊为例。作为欧元区中较弱的经济体,希腊政府有动力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未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时要考虑因此带来的通胀以及汇率的上涨对出口的影响、通胀以及出口下滑或将导致经济情况变差会严重削弱本国的信用状况,降低本国的融资能力。但是,在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后,这些约束条件就被大大弱化了,因为在希腊看来,通胀压力可以被其他欧元区国家摊薄,而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不存在汇率风险,出口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汇率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不断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 另外,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欧洲各国的差异化国情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僵硬的货币政策存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性缺乏磨合与一致性,监管也不够严格。欧元区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机器,摩擦力大,运行缓慢,吱嘎作响。 当然,对于希腊而言,主权债务危机还有重要的历史原因。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论文范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我国的金融经济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演变为研究背景,从各个角度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体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正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研究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危机波及全球经济。2009年,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已超过12%,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急剧恶化,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等国家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全球的资本和商品市场持续动荡。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主体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其由来已久的财政脆弱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全球主权债务的风险逐步累积,可能延缓甚至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系统性地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研究目的 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在这种危机背景下,系统性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有利于结合当前的金融形势提出完善对策。本文试图通过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提出我国对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各个层面对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演变历程、对我国的启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谢世清(2009)认为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大量举借外债,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税收锐减,经济结构脆弱,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1]。

国际债务危机分析

国际债务危机的比较研究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二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 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1982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最典型的代表是80年代,发生在拉美的债务危机,其最早起始于墨西哥。最初,墨西哥由于不能按照原计划偿付外债,进而向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寻求贷款援助,向有关的商业银行请求延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期限,并且要求对近期将要到期的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不久巴西也出现类似情况。债务危机爆发了。 实际上当墨西哥提出债务问题时,其它拉丁美洲国家,乃至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面临同样的偿债困难。此外,一些非洲国家、东亚国家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偿债问题。结果墨西哥的偿债危机充当了这种严重局面爆发的导火线。 债务危机的原因 (1)从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首先产生于它们债务负担的日益加重。 (2)偿债负担的加重还由于发展中国家难以用商品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3)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以及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 (4)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结构配置不合理,及其对引入外资应用不当 债务危机的处理: (1)强调国际调整,通过各种渠道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要求商业银行与债务国合作,为债务国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包括减免债务和债务清偿以及提供新的贷款;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减少债务或清偿债务”提供资金;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变这样一个规定,即当商业银行不承诺借款给债务国时,就拖延该组织对债务国提供贷款的做法。 (2)调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结构。 产生的影响:严重的债务危机无论对于债务国,还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债权银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国际金融组织的有关各方为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包括债务重新安排、债务资本化及证券化等。尽管众多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国际债务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债务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1989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已高达126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债务余额与当年出口额的比率高达18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这一比率更高达371%,发展中国家的偿债率为22%,而在债务形势严重的拉美国家,这一比率高达31%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341万亿美元。由于当代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愈来愈强,发展中国家的负债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消退,经济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之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愈演愈烈且呈蔓延趋势。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标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启示 发端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演变为欧盟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果的一种延续,因其产生和发展又带有欧洲的独有特征,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长期痼疾的一种现实表象。目前,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伐却蹒跚和艰难。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期内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危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国深思和警醒。 一、主权债务危机的基本概念 主权债务又称政府债务、公共债务,是指一个国家中央政府的债务。财务赤字则是单一财政年度政府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因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纳税人,故主权债务间接上是纳税人的债务。主权债务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是政府对本国投资者所欠的债务,外债是政府向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他国借来的债务。广义上的主权债务也包括政府未来的养老金支付以及尚未偿付的货物和服务支付〔1〕。主权债务根据债务到期前所经历的持续时间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短期债务是在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中期债务时介于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债务,长期债务是在十年以上的债务。主权债务清算标准是由国际清算银行规定,但主权债务违约则由一系列复杂的随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不同的法律所规定。〔1〕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政府失信、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风险,即主权债务违约风险非常高时就会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一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甚至会导致“国家破产”,这种破产与企业或部门因不能偿债而破产不同,政府不能停止提供给国民的社会公共服务,所以管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需要更加复杂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从国际来看,IMF可以应危机国的请求,向其提供暂时的流动性支持,但一般会附加严格的条件,譬如制定一个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紧缩货币政策等,这些措施有可能会引发危机国的社会动乱,而且向IMF求助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国家管理不善的屈辱。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危机国是不会向IMF求助的。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仔细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现,此次危机的产生是金融危机冲击、长期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缺陷等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美国次贷危机是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欧债危机起因过度举债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 政府失职与制度缺陷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地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冰岛总统近日指出,冰岛之所以能够从破产的深渊中快速反弹,就是因为政府和央行能够以自己的货币贬值,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这是任何欧元区国家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而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会加入欧元区。 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 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英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

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遇到债权债务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360docs.net/doc/a77547831.html, 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在了解了什么是国际债务危机后,或许更多人最想要知道的是关于如何去处理国际债务危机和国际债务危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赢了网就为您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国内投资规模会大幅缩减

1、为了还本付息的需要,债务国必须大幅度压缩进口以获得相当数量额的外贸盈余。因此,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所需的材料、技术和设备等的进口必然受到严重抑制,从而造成生产企业投资的萎缩,甚至正常的生产活动都难以维持。 2、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债务国的国际资信大大降低,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渠道受阻,不仅难以借到条件优惠的借款,甚至连条件苛刻的贷款也不易借到。同时,国际投资者也会视危机爆发国为高风险地,减少对该国的直接投资。外部资金流入的减少,使债务国无法筹措到充足的建设资金。 3、危机爆发后国内资金的持有者对国内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也会纷纷抽回国内投资,这不仅加重了国家的债务负担,也使国内投资资金减少,无法维持促进经济发展应有的投资规模。 二、通货膨胀会加剧 债务危机爆发后,流入债务国的资金大量减少,而为偿债流出的资金却越来越多。资金的流出,实际上就是货物的流出,因为债务国的偿债资金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和压缩进口来实现的。由于投资的缩减,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受到影响,产品难以同时满足国内需求与出口的需要。为还本付息,国家将出口置于国内需求之上。另一方面,进口商品中一些基本消费晶也大幅减少。当国内市场的货物供应量减少到不

能满足基本要求,以至发生供应危机时,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此外,在资金巨额净流出、头寸短缺的情况下,债务国政府往往还会采取扩大国内公债发行规模和提高银行储蓄利率等办法来筹措资金。但筹措到的资金相当大一部分是被政府用于从民间购买外币偿还外债,必然造成国内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多。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少用于投资,不具有保值更无增值的效应。这样,在公债到期偿还或储户提款时,国家银行实际并无能力偿还,于是不得不更多地发行利率更高、期限更短的新债券,并扩大货币发行量,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三、经济增长会减慢或停滞 为制止资金外流,控制通货膨胀,政府会大幅提高利率,使银根进一步收紧,而为偿债需兑换大量的外汇,又使得本币大幅贬值,企业的进口成本急剧升高。资金的缺乏及生产成本的上升,使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产、倒闭。投资下降,进口减少,虽然有助于消除经济缺口,但生产的下降势必影响出口的增长。出口若不能加速增长,就无法创造足够的外汇偿还外债,国家的债务负担也就难以减轻。这些都使国家经济增长放慢,甚至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倒退。例如,80年代拉丁美洲爆发债务危机后,其经济基本上在原地踏步。整个80年代,拉丁美洲国内生产总值累积增长12.4%,而人均增长-9.6%。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深受外债危机困挠的泰国、印度尼西亚与韩国的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值分为-5.5%、-14%与-2%。

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作者秦凤鸣王旭 打开本文图片集 摘要:长久以来,欧元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货币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欧盟统一大市场一直存在着由于成员国经济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称冲击。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重新审视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和不对称冲击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影响,为解读当前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野,并指出市场特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或转轨经济国家主权债务管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权债务市场;不对称冲击;金融市场一体化 Abstract:Eurozon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successful model for its monetary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ever since. However,there exists asymmetric shock within EU unified market because of ec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member countries.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occured this year in Eurozone indicates a need to rethink about Eurozone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from othe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Eurozone sovereign debt markets and asymmetric shock to Eurozone sovereign debt market,to provide a more full-scale view of sovereign debt crisis in Eurozone and gives some implications of sovereign debt management for emerging and transitional economies including China. Key Words:sovereign debt market,asymmetric shock,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0-0052-05 欧洲主权债务市场在使用统一货币后,出现了债券发行成本(收益率)和期限的收敛特征。这种收敛特征在此次由希腊开始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发散。这是由于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外生性与各成员国经济结构差异内生性之间的矛盾和不对称冲击效应所致。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及其不对称冲击的影响,对于新兴经济体强化财政纪律,优化主权债务结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元区统一政府债券市场的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的诞生和欧元区的建立,一直被认为是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过程中最具意义的探索和尝试。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成立,欧元区开始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的欧元区11国的政府债券发行也开始使用欧元计价。 政府债券市场既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又是一国金融体系构建中重要的一环。政府债券市场反映了主要的公开市场信息,尤其是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欧元的引入对于欧洲地区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政府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进,并伴随着基本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推广。 一个高度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市场主体交易金融工具或金融服务时面对一样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主权债务危机及其理论困境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主权债务危机及其理论困境 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久久没有得到解决的状况,显示出了欧洲国家在正在面临着一场艰难的博弈,理论界对于政府负债等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这也体现出宏观经济学在对政府行为假设研究和危机治理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解决。 一、主权债务危机发展的历史 债权与债务的关系最初来源于信用的发展,在市场主体中的个人、企业之间产生,后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出现,每个国家的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大着,如果政府的税收满足不了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需要,那么政府就要开始举债,接下来就会出现一连串的主权债务问题。当一国的政府对所欠的债务无力偿还时,就会出现主权债务危机,这和个人或者企业在无法偿还债务是出现的个人危机和企业破产是一样的道理。 国家主权债务的危机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研究显示,从1800年一直到现在,债务违约事件在世界上至少出现过250多次,在19世纪20年代和大萧条时期,全球有近一半的国家都出现过债务违约的情况。在二战后更是严重,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主权债务危机。 这次的主权债务危机,是由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一些以航运、旅游产业为主的国家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政府为了救助银行业的困境,相继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 二、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主权债务危机 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经济理论,以总量分析为主。宏观经济学中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调控手段。现代政府债务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大概已经超过了200年,但对于公债的作用和看法却一直饱受着争议。比如:威廉·配第以及梅隆、詹姆士·斯图亚特等人对公债持比较积极肯定的态度,而法朗斯·魁奈以及查尔斯·达芬南、大卫·谟等人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下一代人会因为公债而加重今后的负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国家破产。大卫·李嘉图通过“李嘉图等价”证明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能增加财富,后来巴罗也论证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但是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托宾等人却对李嘉图的这一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指明了李嘉图的定价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效用的。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府的干预思想又开始兴起了,一些经济学者提出了公债无害论的观点。英国的凯恩斯和德国的卡尔·迪策尔等人提出了公债是一种信用的高级形式的观点,他们认为大规模地发行公债可以体现出国家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1期经济热点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 刘迎霜 摘要: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缘于欧元区分散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的二元矛盾;欧元区国家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结构模式;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从债权安全、国际贸易、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总体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在近期也不可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可以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得到启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谨慎开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 关键词:主权债务;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一体化 欧元区正经历着其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为严重的主权债务信用危机。所谓主权债务,是指主权国家以国家信誉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主权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祸起希腊,当年希腊为在2001年加入欧元区达到欧盟规定的财赤率,必须降低自身的外币债务,就于2000年和2001年,与高盛签定了一个交叉货币互换协议。这些交易减少了希腊当期的外币计价债务,使希腊2001年的财赤率达到足够加入欧元区的要求。然而希腊得到这一好处的代价是未来支付给高盛高于市价的回报。换句话说,希腊以未来更高的负债,换取了2001年较低的债务和赤字率。而这一切终于在2009年使希腊政府无力偿付这些债务,引发债务危机。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市场发现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以及意大利也存在类似债务问题,赤字与债务比例远高于欧元区设定的门槛。惠誉、穆迪、标准普尔全球三大评级公司先后几次下调了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等级,最终这些国家在2010年里经历了银行危机的迅速恶化,国家债券融资成本急速飙升,最终不得不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和欧洲央行(ECB)的救助,由于欧共体之间的联盟关系,欧盟各国央行之间互相持有其他同盟国的政府债券,导致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思考其成因,能为防范主权债务危机,发展我国经济带来很多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09&ZD030)的阶段性成果。刘迎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020电子信箱:cowys2001@https://www.360docs.net/doc/a77547831.html,。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权债务危机

世界经济形势与主权债务危机

世界经济形势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

欧洲债务危机的描述与其解决办法

欧洲债务危机的描述与其解决办法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经济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之际,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10年2月初开始,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发酵,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震荡。 欧元出现大幅度下跌,而美元则节节攀升,美元指数从70多一直上冲到90以上,而欧元与美元的兑换 比例从1.45:1左右迅速贬到1.2:1。受此影响,全球股市从2月初以来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调整的压力,尤其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少权威人士认为在国际局势不明朗的背景下,中国应该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说,宏观刺激政策不宜过早退出。 笔者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并非都是坏事,处理得当将成为中国在未来崛起的重要契。中国应该采取的是紧缩而不是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局部的危机 欧洲的债务危机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截止2009年底,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12%以上,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根据欧盟的规定,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随着2010年4月份之后不 断有到期的债务需要偿还,希腊政府必须要从国际市场筹集大量资金,但因为其债务负担已经超过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将越来越高,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陷入了恶性循环。 当人们关注希腊的债务危机时,就不能不关注南欧的与希腊类似的一些国家,于是,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问题同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就在希腊的国债评级被调低不久,葡萄牙的国债评级也被调低,西班牙的国债也已经被列入观察的对象。 如果说欧洲债务问题仅仅限于南欧这些国家的话,那么问题不会很严重,因为它们都是小国,经济总量不大。而认真分析欧洲的总体情况后发现,英国、法国、德国等大国同样有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三个大国的债务负担都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德国的情况最好,政府负债已经占GDP的73%,财政赤字已 经达到GDP的3.4%,而法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了8%。 仔细考察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会发现,这些国家的债务大多数债权人都在欧洲,而且是交叉持有债权。如:希腊的债权人主要是法国和德国,分别有500亿欧元和300亿欧元。而葡萄牙的债权人主要是西班牙和 法国,分别有600亿欧元、300亿欧元、300亿欧元。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点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点如何 这些危机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市场动荡最终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甚至发展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此次危机在欧元区集中地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由于美国和欧元区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之间的高度关联性,金融危机也从公司层面逐渐演变为政府层面。“大到不能倒”的主体由公司变成了国家。 从历史角度来看,次贷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很多银行发行贷款证券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一个债务链,债务链已中断,便产生连锁效应,造成全球性的在、金融风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而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起源于欧洲银行业。为了救援深陷金融危机的欧洲银行业,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水平从2008年开始迅速上升。在金融危机中,众多欧洲银行出于避险的需要而大量买入当时最安全的资产 欧元国债,不论是德国国债还是希腊国债。当时安全的国债如今成为有毒的资产。主权债务违约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已经相互纠缠、密不可分。 不管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政府在解决危机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才爆发。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以及欧元区国家和美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所用的不同方法造成这一时间差。一方面,当美国次贷危机刚爆发时,美国财政部希望市场能通过自我修复来恢复正常。直到2008年下半年,雷曼兄弟倒闭造成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此时,美国政府才运用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美国发行大量的国债,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这些国债大部分是由美联储购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债务的货币化。另一方面,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流动性紧缩,同时由于市场恐慌,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欧洲银行业出现了大量与次贷相关的资产减计和损失。为防止 债务通缩机制 带来经济衰退,欧洲各个国家都对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了一揽子的担保、注资以及经济刺激计划。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1 引言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概述 纵观自2007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其第一阶段肇始于私营部门的次贷,标志性事件是雷曼兄弟的倒闭。现在的欧债问题则可以看作金融危机的第二阶段,即危机从市场与企业层面蔓延到政府层面,标志性事件就是希腊债务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持续了3年之久的国际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它似乎印证了“金融危机过后,必有财政危

机”的普遍规律,至少对于部分欧洲国家来说的确如此。总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从私营部门的金融危机推进到公共部门的财政危机。 2010年5月欧盟、欧元区和IMF等向希腊提供了第一笔11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但这笔贷款并没有让希腊从债务危机泥潭中走出来,从2011年5月起,希腊又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欧盟、欧元区和IMF等经多次磋商,于7月21日又决定向希腊提供第二笔1090亿欧元贷款救助。与其第一次救助方案相比,第二次救助方案增加了私人资金的自愿参与,主要由银行机构提供500亿欧元;贷款条件更显优惠,借款利率降至3.5%,还款期限从7年延长到15年,最长可达30年,从而平息了希腊政府出现债务违约的扰虑。但国际社会认为希腊存在着或隐伏着“选择性违约”或“技术性违约”,第二次救援方案并不一定是“终极救赎”,加上美国三家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数次下调主权债务信用等级,因此,全球市场担扰继希腊、爱尔兰、冰岛、葡萄牙之后,危机之火烧向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和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近20年来,意大利经济没有什么起色,年均经济增长仅为0.9%,低速经济增长造成财政税收萎缩,而福利开支却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猛增,截至2011年8月初,意大利债务规模己占GDP的128%,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6.26%,而西班牙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更高达6.46%。国债收益率攀升,导致借贷成本增加,使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欧洲金融市场充满紧张情绪2010年5月欧盟、欧元区和IMF等向希腊提供了第一笔11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但这笔贷款并没有让希腊从债务危机泥潭中走出来,从2011年5月起,希腊又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欧盟、欧元区和IMF等经多次磋商,于7月21日又决定向希腊提供第二笔1090亿欧元贷款救助。与其第一次。为安抚和稳定市场情绪,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将提前一年在2013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意政府于8月12日推出了两年内削减455亿欧元的开支计划。 2010年4月,希腊政府由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过高,导致其主权信用评级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为垃圾级别,引发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这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的冰岛和中东欧国家扩散至欧元区成员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及西班牙五国政府债台高垒,被称为身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欧债危机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复苏所面临的主要现实威胁。 3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