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选手演讲稿汇总

我是演说家选手演讲稿汇总

一、我是演说家熊浩参赛演讲稿:

①倾听的力量

②万世师表

③真心英雄

④家国天下

⑤为时代发声

二、我是演说家马丁参赛演讲稿:

①男人的责任

②我们这一代

③父与子的战争

三、我是演说家许吉如参赛演讲稿:

①国强则少年强

②黑土麦田实干兴邦

③为时代发声

④偶像的真实

四、我是演说家尚书参赛演讲稿:

①将抗癌进行到底

②医德

③医学不是万能的

五、我是演说家董仲蠡参赛演讲稿:

①教育的意义

②互联网+教育

③年轻人的担当

六、我是演说家王磊参赛演讲稿:

①为时代发声——代沟

②中国汉字

③中国味道

④历史的声音

七、我是演说家游斯彬参赛演讲稿:

①数学之美1

②数学之美2

八、我是演说家梁植参赛演讲稿:

①致敬邓稼先

②笨向未来

③制造兴邦

④语言的力量

一、我是演说家熊浩参赛演讲稿:

倾听的力量

我们在一个沟通的时代,我们的舆论环境氛围,包括我们正在录制的这档节目《我是演说家》,都在鼓励人们说话。孟京辉导演在他著名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当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他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十分但却只能表达一分,倒不如啊你爱一个人一分,但却能够表达十分。”“说话之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频词汇,也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我们都想具备的特殊技能。

我在大学当中教授冲突解决,我帮助法院、医院、律所、企业解决各种各样问题、不同类型纠纷。冲突见的多了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很多本可以管控良好的冲突、很多本可以处理妥当的矛盾之所以最后爆发,其实是因为一些极为琐碎的原因,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好爱讲,但我们不愿意听。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William·Ury(威廉·尤里)在他的代表作《Getting To Yes (谈判力)》中举过这样一个具有隐喻意味的故事。他说,我们设想一下我们是两个孩子的父母亲,有一天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你推开门发现两个孩子正在争抢一只橘子,你会怎么做?作为法律人,让我们把这个故事的细节勾勒得更加精准细腻。首先,第一你只有一只橘子,你不能从后面拿出一堆橘子说“没关系爸爸是种橘子的”,这不行,因为这个冲突的本质是资源的有限橘子的唯一。如果你有很多橘子本质上就没有这个冲突,也就无所谓冲突的解决。第二,两个孩子当然都是亲生的。在这个前提下你会怎么办?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直觉快速的有一个答案。我大概会听到这样的几种:第一种,哥哥应该让弟弟,因为所谓长幼有序。但另外一些人会说,弟弟应该让哥哥,因为孔融让梨。我打赌在座的各位你们的第一反应最快直觉是从中间剖开一人一半,这是一个看上去多像正确答案的答案。我们看看教授怎么说,Ury说,哥哥拿走他的一半,吃掉橘肉扔掉橘皮很正常。弟弟恰好相反,弟弟的做法是扔掉橘肉而留下橘皮。为什么?因为他需要烤蛋糕。大家知道,陈皮其实是西点烘焙当中一种常见的香料。各位,刚才我所讲的如果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电影,我们回转、放映、定格,我们回到你分橘子前的那一瞬间,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一点点感觉,那就是你大概少做了一个动作,你让一半的资源被浪费。因为本来哥哥可以拿到一整只橘肉,而弟弟可以获得一整片橘皮。那个你漏掉的动作就是听。

我们每个人都会听,但是要把听放到判断、了解、认知之前,这是一种需要特别学习的修行。我们通常说我们是在一个沟通的时代The age of communication,但是以我浅白的观察,不是的,我们是在一个“吧啦吧啦”言说的时代。我们大多人说话,我们不大有听。美国的数据,它说现在美国的年轻人每天要利用互联网向外发出一百条以上的资讯,我们随时随刻要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我们每分每秒都想发表我们的言说,但他们跟父母的互动在减少,更少的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当我们这个时代单一的强调说、鼓励说,我不是说有错,我是说如果这个当中没有实现听与说的平衡,过分地只强调说,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偏执。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当我说话的时候,就像此际,我其实是在强调我的既有认知,而各位在听的时候,是在张开你的耳朵试图聆听不一样的经验。更何况大家如果留意中国的互联网生态,我们一语不合、我们恶语相向。因为越激

烈的言辞才能显示立场,越过分的声音才能引发围观。只强调说而忽略听,我们可能越来越极端而失去真相。美国有一个有趣的访谈节目,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主持人访谈一群小孩子。有一次主持人问小孩子一个问题,说:“大家将来想做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举手说:“我想开飞机,我想做飞行员。”主持人说:“嗯,史密斯,那我问你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开着飞机,飞到大洋之上没汽油了,你会怎么办。”孩子说:“我…我会让我所有的乘客都系好安全带,而我自己背好降落伞包,赶紧跳下去,我…”他还想说,他没说下去,因为他的言辞已经被大人们的笑声打断了。大人们自以为是的认为,你看,人性当中的恶连天真都包不住。主持人没有,主持人仍然听,他好奇,他好奇说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当孩子发现他被聆听鼓励,孩子才有可能继续说。他说:“我要从飞机上跳下去,我要找到汽油然后赶紧飞回来,拯救所有的乘客。”没有人再笑了。我们的自以为是,让我们差点误会这个孩子。我们以为我们发现了恶,殊不知那是被太阳淬炼过的童真的至善、善良。

当我们在强调听的价值观,我们是在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声音、观念、阅历、体验,都可以平等地被表达;当我们在强调听的观念,我们是在说,你的话我有雅量、我有耐心、我有责任让你讲完;当我们在强调听的观念,我们绝不是只是讲沟通当中的微小技术,我们是在让大家回忆那些在人类历史上最闪光的价值观,它们是平等、宽容以及对自以为是地节制。

我来到演说家这个舞台,我没有特别动人和夸张的故事,我只想给你传达一些重要但微小的观念,并呼吁大家和我一起来恢复听的习惯、一起来养育听的品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才有可能平和、开朗、通透,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发现,那个橘子背后孩子真实的诉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真的,我们占据在一个叫“沟通”的大时代。

谢谢各位。

万世师表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孔庙,跟着人群走过那个叫“学海”的小池塘,跨过“礼学门”的牌坊,进入大成殿。只见正前面,站着一个合手而立的夫子,他的前面有龛台,龛台上有牌位,牌位上有一行小字,我透过人群仔细看,那上头的字是——万世师表。我长大了我明白,这四个字对中华民族无比隆重,它用来专门修饰那些我们这个文明的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

坦率说,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现实,我们所占据的这个现实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导师”这个词恐怕也受其污染了吧。什么人都敢称“导师”,教人唱歌、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教人创业,所有人都称“导师”。我不是说这样的称呼错了,我是说,有一点不甘。你会不会有时候有点迟疑,这世上除了那些教人成功的人,还会不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人,他以他的生命质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字的生命光华。如果有,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

我大学时代到安徽支教,从上海出发,火车转汽车然后步行,最终到达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的一所小学。第二天一早我们和太阳一起起身,来到学校当中推开教室的门,发现孩子的眼睛被阳光照得无比澈亮。我们拿半截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语文、数学、英语。下课的时候,我们这帮大孩子和山里的娃一起在

红旗下嬉戏,那个声音放肆的要命,传出好远好远,引来那些村里面的孩子家长都好奇的往里望。

我拿到“导师”的这个题目,进入我头脑的便是那大别山深处的朗朗书声、便是孩子们的眼睛、便是求知的精神,以及在那个小小的校园当中的白墙上一句让我难以忘怀的话,它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我们问校长这是谁说的,校长说:“我们安徽老乡,陶行知。”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陶行知1917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

1917年,一个成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回国了,他那个时候,并没有梦想着享受成功,而是要重新定义何为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1917年,先生目之所及之中华,全是满目疮痍,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陶行知说:“这病根,乃在教育。”中国那时候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受接受教育。

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知,本可以转身成为人上之人;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间,而他却把目光死死盯住中国的最底层社会。陶行知振聋发聩地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有八九住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农村如果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

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

陶行知脱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推展平民教育。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400个现大洋。那个时候,若在北京,要想买整一套四合院,不过花费他三个月的薪水。而这一切,陶行知统统不要了。

他移居到南京郊区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中国普通村落。他住到牛棚当中,他和来老乡们相识,他渐渐有一个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

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是的,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祖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

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1946年的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一年,他55岁。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所写下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世师表!

先生说,我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说,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往我把西方贵族的方向渐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

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

我们回头看我们当代的社会,导师这个名词,多少开始变得日渐廉价了。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渐渐地,我们忘记人格。在今天,导师这个名词变得愈发功利了,我们更多的、我们更多的把师生之谊看成一种雇员与雇主的经济关系。我们称导师为“老板”,渐渐地,我们忘记了“先生”。

我们今天讨论陶行知,我们今天演说陶行知,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那儿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子热爱。

2014年,我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初为人师。想必经时光之洗练,我也会成为学生们的导师,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少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你会问,你会问在今天全是发财的师傅、全是教人营生的导师,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质量,让“导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让“导师”这两个字有那种灿烂的光华。

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因为就在不远处,因为就在不久前,真有这样的人,他就站在这里,他用他的一生温润过中华。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真心英雄

在我小时候,家里面有一只被中国女排全体队员签过名的排球,大部分的时间里这支球只是非常非常安安静静地蜷缩在角落,浑身布满灰尘。我小时候不喜欢运动。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个字,叫“宅”。如果有,我就是“宅”。所以爸爸妈妈鼓励我出去打排球,跟着一群人傻傻的列队,然后对这一大面墙不断的练习传球、垫球、跳起来拦网,就这样的一个长期的练习造就了我也就是刚刚入门的水平。

爸妈送我那只球,他们的目标是给我一些鼓励,让我能够延续这项运动的热爱。但最后啊,坦率说我也没有能够成为一个排球高手,但总觉得有一些非常微小的种子早早地就埋到心上。

这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崛起,其中一个特别嘹亮的声响发生在三十五年前。那时的中国人电视机还没有特别普及,所以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就看着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屏幕,把它看做窗,努力向外面去透望。那个熟悉而清脆的声音从电视机的音箱里传出来。他说:“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里我们是在日本大阪体育场,向您直播的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由中国女子排球队对阵日本女子排球队的冠亚军实况。”

比赛开始,中国队奋勇向前,第一局、第二局先拿下两城,但从第三局开始,因为现场全是主场的日本观众,那种山呼海啸般的鼓励让让日本队获得了动力,第三局、第四局日本队居然打平。根据当年世界杯的赛制,在此时如果计算小分的积分,中国队其实已然是世界冠军。

第五局决胜局开始,双方不断的纠结、不断的净胜,比分定格到15比14

这个最终的赛点,日本队领先一分。中国队的主教练袁伟民现实把姑娘们叫到身边,他说:“你们想清楚一件事,我们是要带着那个有遗憾的胜利走,还是收获一场不朽的成功。”

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一夜中华民族千里夜奔、万众欢腾,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被凝聚,然后灌注到我们的血液中去,让我们精神昂扬,让我们斗志奋发。很遗憾,女排夺冠的那第一夜我还没有出生,所以不得见那时灿烂北京的风华。

这一晃,时光便三十五年。

我不知道今年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8月21日的上午,早早地就起床把一切都安排妥当,然后守候在电视剧前,等候着那场千里之外的对决。

我打开电视,开始用我的遥控器找来找去,电视机里没有中央一套也没有中央五套,而以北京远郊的wifi水平,根本没有办法支撑起一场畅快淋漓的在线直播,万不得已我拿出手机刷文字直播。我看到塞尔维亚队率先发力,第一局1比0领先,第二局开局她们凭借短平快再次得分,中国队迅速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逐渐逐渐比分开始追平,出现拉锯。

我想我们一样,在那时,赛场的比分交替就是我们人心的纠结。我们紧紧的握着手,试图这样想象,自己有一个小小的生命能量竟从我们的躯体当中腾空而出,然后凝聚成一个伟大的念想,跨过重洋,就正好落在那个排球场去。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们被某种复苏的能量重重打到心上。等我回过头再看新闻的回放,我只看到赛场当中姑娘的欢呼、那种喜悦的笑容以及久违了的那种振奋人心和泪流满面。

我们,有多长时间没有被激动刺激到流泪了。

是的,我现在在说的,就是中国女排,它在里约的夜空当中为中华民族所留下的那一道永恒的光亮。

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不少时候了。你在媒体当中、你在报端之上仍然会看到女排姑娘们的歌颂与表彰。但我想有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新去细细思考和回答,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力量如此真实的触动了我们。

有人说,那个力量叫个体的强,因为每一个姑娘的奋斗让她们的生命在赛场上开花;有人说,这个力量叫做群体的光,只有我们手拉着手,相濡以沫,在最后我们才可以把责任变成一种使命的担当;还有人说,是郎平,她的坚韧、她的睿智、她的执着。当画面在变化,我每一次看到郎平的背影,她像极了我们严厉的师长,而画面发生转移,看到她眼角的泪痕时,她像极了我们伟大的母亲。

在里约,这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竞赛中,各种灿烂的光华聚集到一处。它在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不管之前有多少坎坷,不管你有多少绕不过去的坎儿、跨不过的弯儿,只要到最后你坚持下去,最终沉淀下的一定是每一个成熟的灵魂脸上最自信的笑。

我有一只排球,曾经的中国女排每一位队员都在这个球上签过名,在大多数的时候,它无非安安静静的蜷缩在家里的一角,浑身都沾满灰尘。

我想说,你我像极了那只排球。在现实生活中,背负着庸庸碌碌,然后我们被凡尘所滋扰、我们所平庸、所困倦,于是我们跌倒尘土当中。我们觉得不应该再坚持了,没有办法继续了,我们觉得暮色沉沉,双眸不再炯炯。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束光从天上照了下来,它如此碰巧的照在你的身上,这个光与你的耳朵相连,与你的双目相接,最终如此结实的碰到你心上。这是一份拯救。它在说,你千万不要随随便便选择平庸。

当奥运女排结束的时候,我拿起我的那只排球,我把它再一次的擦拭干净,这次我分外地用心,但我不想把它再放回墙角了,我想用一颗虔诚的心把它放回

到身上。

这是我们的中国女排,在媒体的渲染当中,她们已成神奇。但是对于平凡的每一个人,我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它无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面的那点亮,它可以呵护你、温暖你、保护你。我想代表所有最平凡的中国生命,向这群姑娘们说一声谢谢,是你们在中国,我们好感激,在中国有你们在。

女排很高,但女排不远,它不是遥遥不可及的山峰,它是那个让每一个普通人而获得慰藉的力量,它是守护、温暖,照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英雄。

家国天下

89年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有一个小女孩儿出生在湖南的湘江边的一处人家。因为是女儿身,所以教育对她来讲变成是奢望,但亲友们不舍这个孩子的资质合力供她上学,就这样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走,最后念完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难得的女大学生。

1949年国民党飞机降落在长沙,为了争取科技人才,劝说她说跟我们一起到台北,她拒绝了,她留在这片土地。建国之后,1950年她跟队北上成为第一批跟苏联专家共同工作的中国工程师,而在11年之后,她又举家南迁到大西南,再次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

这之后的故事,并没有顺遂完美。她在工厂里工作,然后退休,然后国企改制,然后工资就这样成月成月地发不出来,她的晚年也颇为艰辛。

在她生命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她有时会抱怨,但抱怨完又快速的平静。我一直记得她的眼睛,那种饱含沧桑却又有一种不一样的光亮。后来我明白,这个是那一代人的眼睛。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把自己深深嵌入在这个国家成长的年轮里。

这个人是我的外婆。对她而言,爱国就是怨着、爱着、守着、望着,就是无论我遭受怎么样的不如意和辛酸,我绝不撒手远离。对他们来说,也许那种情感我们这一代人不一定能理解,但她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便已经如血液一般成为她最真切的本能。

115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收到一笔一万两千美金的捐款。捐款人有这样一个要求,我要捐助一所汉学系。这个要求让校方颇为为难,因为专门设立这样的一个中国的研究机构,需要多少人不知道,需要多少钱不知道,怎样发展不知道,如何规划不知道。不仅校方不知道,这个捐款人本身对此也知之甚少,他只是坚持,我要捐一个汉学系。捐款人没有念过书,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不了解子曰诗云,他不会知道兰亭隽永。可对他而言,他的愿望就这样朴实地扎在心里头,他要在北美让中国文化落地生根。

1901年6月28日,他把他毕生的积蓄捐给哥伦比亚大学,于是在这所著名学府里设立了美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中国语言、文化、哲学和法律教育的科系,并以他的名字冠名了一位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他在那封写给大学的信中写到,仅此奉上一万两千美金的捐款,以支持贵校中国学研究的基金。他在签名处写上这样几个字“A Chineseperson”,一个中国人。

这个人叫丁龙,广东劳工,终生未娶。他的一辈子便是生活在美国贵族的家中,他一世为仆。这样一个人,被当做“猪仔”卖到美国,然后生命颠沛流离,可在心中有一个顽强的愿望。那就是,尽管自己过着那种苦行僧般的生活,但是却要让每一个积累下来的铜板最后完成让中国的文化能够在此处落地,让国家的

文化根不断、脉不绝,让圣贤的教诲能够在美利坚传扬出去。他大概不知道,在今天如果富人做这等事,我们说他是慈善,可若穷人做这等事,他便是圣贤。对于丁龙,爱国就是让中国的文化能够四海飘香,能够光华永世。

在五十年代,有一个老人半做调侃地说:“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主要是因为,在农村晚上没有电。”有人批评他说:“你自己家里面七个子女,是不是你家里头也没有电。”他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他敏锐地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速实在是太快了,这个速度达到千分之二十到千分之三十。他是第一个提出“控制人口政策”的学者,并把这个观念转化成某种政策主张。但怎耐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他的批评如潮水一般涌来,因为那个时候这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判断是“人多就是力量”。

一位夫子,他站在这边,所有人都站在对面。他却说,我虽已近八十,我自知寡不敌众,但面此状况也应当单枪匹马走出去,绝不向那种以力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的批判屈服。在他写的一篇《北大之精神》的文章中他说,所谓北大精神便是那种奉献牺牲的精神,便是贡献国家和社会不计个人之利害勇往直前。这个人叫马寅初,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经济学泰斗。对他而言,爱国就是坚守良知的批评,就是哪怕所有人站在那边,我凭良心,我站在这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爱国,对于我们每一个国民来说,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深刻情感,它自然在召唤,它神圣去皈依。它有时如小雨淅淅,有时如长河浩荡,它所滋育的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但对于国家,这份感情需要国家倍加珍惜。我们说国民对国家只能全情付出,而国家对国民也应该有万般珍惜。这个社会的秩序应该仁义、道德应该公平,那些最闪亮的价值观应该被一次又一次的提起。因为只有这样,国民才会觉得对这个国家的爱可以永恒而卓远。

我们今天说到何谓爱国,爱国也许是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不管遭遇怎么样的波折,他都永不放弃。可国家对他,也不能放弃。

我们今天说何谓爱国,爱国是把自己心中的小小种子,对华夏文化的那种眷念铺央开来,让它散发世界。而国家要记住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在历史中随便被淡忘。

何是爱国。爱国是有的人坚持自己的良心,采取批判的立场,而国家要珍视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国事情怀,要报以的是最大的宽容和开放的胸襟。

各位,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我们和这块土地的生命关乎;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模糊的语词,它需要的是吾国与吾民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彼此成全。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灿烂的那种爱国感情一定是来自这两种伟大力量的交织,那便是——我们深深的爱着我们的祖国,而我们的祖国也深深的爱着我们。

为时代发声

我们今天已经听了很多特别严肃的演讲了,让我用一个颇为轻松的对话开始好吗?你们大概每个人都有手机,你还记得最近的在你手机里头那个最热络、最欢呼、最引发关注的那个新闻标题或者是热门词是什么吗?

大概是、大概是有的艺人离婚或结婚,或者“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吧,先挣一个亿”。那再那个之前呢?再那个之前是“友谊的小船哪,说翻就翻”,是“我只想安安静静做一个美男子”,是“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再之前,再之

前是“No Zuo No Die”,是“且行且珍惜”,是“宝宝心里慌宝宝不哭”。再之前呢,再之前,大概是“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了。

大家笑了,但是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当我们给大家回放这些舆论的关键词的时候,有很多其实你已经忘记。你只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它们曾经居然这么流行。

我们在一个信息每天迎面扑来的时代,所谓繁花似锦,所谓热火烹油。我们每一天就这样进去、出来、进去、出来,我们赶集似得往前走,生怕错过一点点什么,我们显得不那么时尚。而作为结果,当我们沉下心回头去看,我们发现什么东西我们都不记得。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在说,大家别刷朋友圈了,你以为那是真实的世界吗?不,那是一个小小的、固化的圈子把你给围拢逐住。我们在里面说什么?说的是日常的饮食、说的是旅游的照片,渐渐地、渐渐地,我们的关心逐渐逐渐从自己内心灵魂的成长挪到外面的那些琐碎去,然后相互点点赞、相互发发言。“好行小慧”,我不是说这样错了,我是说,如果你所有的生命格局都是奠定在这样的琐碎之内,“难矣哉”、要有自我的成长和灵魂的抱负,这便不大可能。

我们进去、出来、进去、出来,我们赶集似得生怕任何一个落下,我们一直就这么赶路,有的时候竟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刷微信、刷微博,如果每一条资讯是一百个字,如果你每天能够读一百条,这并不算多,这意味着你一个月的时间你可以积累三十万字的阅读量。这是什么概念,各位,老子的《道德经》五千个字,卡夫卡的《变形记》三万个字,那些最晦涩的比如像黑格尔的《小逻辑》三十万字。你拼命地阅读,拼命让自己的肢体展开去接受各样的咨询,但最后一想,竟然什么都没留下。

我们在这种碎片的时代中获得信息,它影响的绝不仅仅只是资讯的营养,而是你内心的那种定力。你每天都看,但我问你,在座的各位,当你展开一本厚厚的书,放松自己的身心想要读的时候,你还有那种耐心吗?你每天都接受各种各样的资讯,天南地北浑涌而来,你似乎什么都知道,但是有一个真正关乎你成长和决定的大问题若是放在你的面前,你能真正的回答吗?

我们说,为时代发声。但我想说,“为时代发声”是有前提和基础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奔涌而上地去参加一些狂欢而没有自我的定力、灵魂的成熟和独立的声音,这怎么会是为时代发声?这不过是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盲从。

我们说,为时代发声,绝不仅仅是那些对伟大的歌咏、对成功的铭记、对不朽的惦念。其中恐怕还得有一些人,他不是那么讨巧的,要指着你的鼻子,包括我自己,告诉大家说,我们都病了。这个时代让我们蜷缩在这种碎片化的尘埃当中,我们都病了。我们必须要重新捡拾起阅读的习惯,我们必须要恢复起那种求学的兴致,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成熟、健朗,最后精神成人。

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给不是手机而是自己的心一点时间。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如此喧嚣的时代,真的还有别的时代声音比这个忠告更重要吗?

二、我是演说家马丁参赛演讲稿:

男人的责任

我家里有四个人,我妈、老婆、女儿还有我,所谓的阴盛阳衰就是我们家这种情况,男女比例严重失调,1:3,不对,是1:4,我们家还有一只可爱的狗狗,它也是女的。

作为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人,我被爱和关心包围着。特别是我的女儿马琪朵,她就是上天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她不仅是我的贴心小棉袄,而且还是我的老师。为什么叫她老师呢?有一次我开着车带全家人出门玩,在北京啊,车太多了,一点一点的往前挪。等着吧,可是后面有辆车没耐心,滴滴滴滴,一直摁喇叭,真把我摁烦了,我就说:都在这堵着呢,你摁什么摁,摁你大爷!我老婆说,宝宝在车上呢,注意措词啊。哦,对不起,对不起。

过了一会儿那车又来劲了,滴……滴……,这回改成了长按。我实在是受不了,我一边回头一边说,怎么还摁啊,这谁啊这是?我的女儿坐在后排悠悠地说,还是你大爷。马琪朵老师超凡的学习能力给我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我从此以后开车就情绪好了很多。女儿治好了我的路怒症,为了她,我每天都要平安的出门,安全的回家。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除了爱和关心之外,还有一个感觉,累。这个累不是说的那种养家糊口那种辛苦,是指回到家以后要处理各种关系还有危机。我的爱人生完马琪朵,在那一个月里面,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从一个非常贤良的妻子变成了一个蛮不讲理的泼妇。我问她,我说老婆你怎么了?你哪不高兴了?她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喊大叫还摔东西,主要是冲我。她说我不想坐月子了,我不想喂孩子了,我不想在家呆着了,我不想这样,我受够了,都怪你,惹不起我只能躲远点。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书房里打魔兽,消停消停。我老婆突然进来说,老公你干嘛呢?怎么不陪我啊?哎,你还玩游戏!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她突然把手里端着的一碗那个鲫鱼汤连汤带碗啪就摔到我电脑上了。我当时也急了,我,你有病吧?你能不胡闹,那么多妈妈都坐过月子,你怎么这样?你是不是不想过了?我老婆说,我就是不想过了,离婚!离就离!我转身就出了门。

说实话,我和我太太从恋爱到结婚一直感情都很好,很少红脸,更别提离婚了。但是这次我真受不了,我把东西收拾了收拾,准备搬出去住一阵子,正准备走的时候,收到了一条微信,是我太太发的。我一点开一看,是一条科普的文章,那上面说,一个孕妇在她生孩子之前,她那个孕酮指数是150到200。当她孩子出生以后,当那个胎盘脱离母体以后,这个数值会迅速的降到10到20。而这种激素水平的降低会极大的影响一个女人的情绪。我看完我就傻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紧接着我又看到了一条微信,还是她发的。她说,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就一天就行。

现场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大家可能还没生过孩子对吧?我问一下啊,在坐月子期间,对一个新生宝宝的喂养,需要几个小时就喂一次?几个小时?两个小时。白天还好,晚上我太太喂奶,我就醒着,喂完了以后,她睡我也睡,睡了不到一个小时把你叫醒了,又要喂了。而且不光喂奶,还得换尿布,她要哭了你还得哄她,哄完了以后40分钟过去了,然后你再睡,你睡20分钟又要醒了,又要喂。不到一整天我就快崩溃了,我心中充满了愧疚。

我们男人没机会生孩子,我们没机会去体会那种生孩子是最大顶级的十级疼痛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坐月子,陪月子。我们真正体验过了,你才会知道,什么叫设身处地,什么叫感同身受,什么叫将心比心。

有人可能说我还挺妇女之友的,其实不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小时候的我或年轻时候的我,是个混小子,根本不负责任,上学的时候经常旷课,有的时候还酗酒。我十八岁那年,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原因很简单,数学成绩太差,考了38号,满分是150。于是我复读了,第二年又落榜了,这会数学考了36了,比头一年少了两分,我真的不想再读了。可能复读过的人才知道那种感受,那种黑暗的复读班的日子,我一天都不想再过了。但是我妈跟我说,你再试一次,最后一次行吗?我说好,于是我开始了噩梦般的第二次复读。

人在碰到的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怎么办?各位,挑战它,战胜它,不,第一时间人都会跑,这是人之常情,我就跑。我没事就逃课,成天成天不去,然后跟朋友在一块,喝酒麻痹自己,仿佛这样日子就过的好受了一点。有一天我喝醉了,回家就吐了,等我醒过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已经是半夜了,我发现我妈就守在我床边,她在哭,我也哭了。我借着酒劲我跟她说,妈,我真的不想高考,我受够了,我找个工作行不行?

我妈说不行,你不能自暴自弃,你必须战胜自己,你必须战胜数学,不然你一辈子都会倒在困难下面。我急了,我冲我妈吼,我说你别逼我了行不行?你别再逼我了,你再逼我,我就去死,我死给你看。我妈愣住了,噗通的一声在我面前跪下了,她对着我,把她的头重重的磕在地板上,咚,咚,咚,一下、两下、三下。她一边嗑一边对我说,儿子你要救救你自己,妈妈求求你,你救救你自己。那一刻到现在都刻在我脑子里,我怎么能这样,那是我妈呀,那是最爱我的人。我当时就抱住她,我紧紧的抱住她,我说妈,我错了,你别这样,我受不起。

第二天一早,我去学校请了一个长假,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我把从小学,从初一到高中的数学课本全都翻了出来。我从初一开始做,一道题一道题的做,我把每个知识点必须做会了才能过得去。我把那些课本反反复复做了三遍,每当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我做不出来的时候,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那个声音,咚,咚,咚,就砸在我的胸口,那就是我的妈妈头碰在地上的声音,那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儿子最极致的爱和鞭策。

这件事情我对谁都没说过,我太太也不知道,但是很多年以后,我问我妈,我说你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当时的我怎么那么浑呢?我妈笑了笑,她说,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知道什么叫责任感,当爸妈的天生就有这个责任感,就算再难,也要教会自己的孩子什么叫负责。

我也问过自己,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家长在孩子陷入迷途时的无私守护;责任是你的家庭和你的爱人面临困难时的勇敢担当;责任还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面临危难时的挺身而出。责任可以很小,责任也可以很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就是一种责任,但是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人,他如果不愿意对他的小家负责,他也就无法对大家负责,他根本不可能对国家负责。

有人说,责任是一种负担,是,你嫌弃它时,你害怕它时,它就是一种负担,但是如果你把它扛在肩上,它就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成为护佑你的盔甲,成为你灵魂的追求。

让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成为一个勇于担责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也应该勇敢的去找一个对你负责的好爱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这个美丽而安定的国家里,收获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份美满的爱情和一个幸福的人生。谢谢大家。

我们这一代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这一代》,我想在场的这么多朋友,肯定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我是一个九零后。

做人还是要诚实点,我是一个有着90后活力,80后思维,60后成熟度的70后。

70后很让人惊诧吗?我看出来了,你们都比我年轻。那我问问你们:

‘’80后的标签是什么?“

“拼搏努力。”

”没错,80后如果不拼搏不努力,他们一个人,就养活不了六个老人,辛苦的80后。”

“90后的标签是什么?”

“吐糟,加班,长得帅,叛逆。”

“90后是一边吐槽一边加班,现在也很辛苦。”

“那么60后呢?”

“领导“

“60后现在是领导,我们为60后的前辈鼓掌,谢谢大家的掌声。”

“70后呢?”

“......”

我们70后连标签都不配有吗?

好吧,刚才的三秒钟寂静,其实我认为也是个正确的答案,沉默。

沉默是70后的标签,我们70后是沉默的一代。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言多必失,所以要谨言慎行。能不说就不说,能说也不说,打死你,我也不说。

我们沉默久了成了习惯,当博客和微博兴起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家都在说,那我们70后也说一说吧,但是话都被你们80后和90后说了,70后变得无话可说。

今天我特别感谢能够站在这,一个熟悉又亲切的舞台。

因为此时此刻,我可以代表我们70后,好好的说一说。

先从童年说起,我们70后的童年,是整齐划一的童年。

70后相对80后90后,更别说00后,条件比较匮乏,小的时候没什么玩具,我小时候家里最宝贵的,最值钱的,就是一个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但是它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

有一天这个电视机里,突然播出了一期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叫《潮——来自台湾的歌声》,这样一期节目,介绍的是音乐。

我看了那期节目激动坏了。天呐!这个人叫罗大佑,这个人叫齐秦,这个是小虎队,小虎队唱的歌真好听啊,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歌曲。

这个时候,我英明神武的爸爸,拿出了我们家第二值钱的一个宝贝,四喇叭的录音机,放在了电视前,摁下了录音键,把电视里面播出的一部分录到了那盘卡带上面。

那是我人生中拥有的第一盘流行音乐卡带,我一遍又一遍地听,听得都快听坏了。

而且从那以后,在一段时间里面,我成了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小朋友。如果跟我的关系不好,或者长的不好看的同学,我根本就不借给他,它就是我的宝贝。

这就是我们70后童年的宝贝。

那个时候虽然物质很匮乏,但是我们70后心里都知道,珍惜这两个字怎么写。

后来我们上了中学,70后的中学时代,是追求进步的时代。

我们也喜欢琼瑶,喜欢金庸,喜欢香港电影,喜欢小虎队。

但是我们更喜欢的,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辩手,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建同学那慷慨激昂的总结陈词到现在还回响在我耳边,

他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那个时候信息很匮乏,没有微博没有微信,但是我们的时间是完整的,我们的阅读是专注的,我们的信念是整体向上的。

度过了童年,度过了中学,就要上大学要工作了,我不得不说,70后是充满艰辛的。我们是沉默且饱受挫折的一代。

我们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等我们交了费上了大学,小学不要钱了;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靠分的;等我们能挣钱了,房子要靠买;

我们不会炒股的时候,中国股市里傻子都能挣钱,等我们杀进股市一看,自己成了傻子;我们没有毕业的时候,工作国家还能分配,等我们将近毕业了,工作要自己找。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进步的重大转折点,全让我们70后赶上了。

刚才我说了这么多,我最想表达的是:我们70后是沉默且永不服输的一代。

工作不包分配了,那我们就自己找。我们开始漂泊在各大城市里面。朋友们,“北漂”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就是说的我们70后。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一年多,还和六个大学同学住在北京的半地下室里面,地下室很多年轻朋友都住过。

它的特点是:冬不暖,夏很潮。半夜如果你渴了,你不用起床去倒水,你只要伸出舌头,舔一舔墙,夏天的时候,墙上永远挂着反潮的水珠,解渴。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以后留在北京,当了房地产销售。他是个男的,没什么专业知识,长的也不行,所以基本没什么业绩,卖不出去。他能连续半年吃方便面。

终于有一天他受不了了,把行囊打包整理好,冲着我们怒吼了一句:“老子不干了,我要回家”。

但他走的头一天晚上,我们一帮人,住地下室的,请他吃大排档,给他送行,他一句话都不说,闷头使劲地吃肉。

这个时候,旁边露天的卡拉OK,放了一首歌,是黑豹的《无地自容》,这哥们儿一听,眼泪就流了下来,但是他还是什么都没说。他沉默,他边哭边吃,边哭边喝。

第二天一早,我们睡醒了,他把已经打包好了行李全部都拆散了,站在我们面前,又怒吼了一句:“老子不走了,我就不信这个邪”。

算起来十多年,将近二十年过去,他买房买车娶妻生子,把根牢牢的扎在了北京这座城市。

作为一个成功的70后,他每次听到《无地自容》这首歌的时候,依然会泪流满面。

就是这首歌:人潮人海中70后很沉默,因为我们背负的很多;人潮人海中70后很沉默,但是我们没有忘记前进的步伐。

这是我给大家描述的,我们70后的童年、中学和大学,以及工作。

肯定有人说:你们70后老了,所以才会这么怀旧。

我最烦听到这句话,你才老了呢!

我们没有老,我们只是年轻的不很明显而已。

我们肯定不是老腊肉,立群老师是,但是我们肯定也不是小鲜肉,我们70后是回锅肉,外焦里嫩,下饭管饱。

我不认为70后身上没有标签,虽然好像不那么明显。但是我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美国有一个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作者,他叫托马斯弗里德曼。

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中国为什么现在正在赶上并超越美国,原因不仅仅是中国有货币和劳动力,是因为中国和美国一样,有自由市场、有教育、有投资、有技术。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崛起的当中,有一批70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70后。

这批人在他眼中,堪比美国二战之后最伟大的一批美国人,因为他们身上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比别人更努力的工作,对孩子拥有最高的期望,推迟享受,投资未来。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七零后身上最闪光的标签:努力工作,重视家庭,推迟享受,投资未来。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汹涌澎湃的大时代。

50后60后在指点江山;90后00后在快乐喧闹;而我们70后,我们在追寻着前辈的步伐,同时拉紧后辈的纤绳,绳子勒的肩膀很疼,但我们不会放手。

没错,我们四十岁了。

四十不惑,70后很累,对待工作我们不再敢挑三拣四,因为我们知道,脚踏实地是什么;

四十不惑,70后很抠,对待金钱我们不再敢透支消费,因为我们知道有备无患是什么;

四十不惑,70后很紧迫,对待时间我们不再敢随意挥霍,因为我们知道被时代淘汰会是什么;

四十不惑,70后很淡然,面对纷争,我们不再轻易动怒。但是如果国家、民族、荣誉、领土遭受挑战的时候,我们七零后一样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我们知道爱国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70后。

70后是辽宁舰上平均年龄三十九岁的军中脊梁;

70后,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文化走出去的坚实臂膀;

70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占据百分之八十的中坚力量!

这也是我们七零后。

今天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召开一个70后表彰大会。

那显得太娇情,我清醒的知道,我们这一代,跟我们更加遭受苦难,更强调共性的上一代相比,跟我们生活条件更优越,更强调个性的下一代相比,我们70后没有那么多特殊之处。

但是我想说,在我们这个民族,在用一两百年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和描绘和追逐,我们的梦想的时候,我们全中国的人,其实是一代人。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因为我们能够生存在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的时代。我们要感激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要感谢这个绚烂的舞台,我钟爱的舞台。此时此刻我们不再沉默;此时此刻我们傲立潮头;此时此刻我们意气风发,我们七零后,依然是国之青年!我们依然可以大声的对世界说:未来正为我们而来!

父与子的战争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父亲。我爸出生在浙江的农村,50年代的时候他就考上了大学,他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主旋律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学好了数理化,从此走遍天下,建设四个现代化,遇见什么都不怕。我爸40岁的时候我出生了,我在我妈肚子里就开始琢磨,将来的日子一定差不了。他中年得子,他一定会溺爱我的,对不对?非常幸运的是,父亲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记得小时候他经

常慈爱的把我叫到他的身边。马丁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吗?你站好了!你瞧你那吊儿郎当的样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成天油嘴滑舌,数学还没有我当年一半的成绩好。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呢?你哪里像我呀?

大家都听出来了,我父亲对我的评价很高,他觉得我是一个吃不得苦扛不起事,没有继承他任何优点的小混蛋。我对他的评价也不低,我觉得他是一个守旧抠门,完全没有任何生活情趣的老顽固。老顽固和小混蛋碰到一块了,必然就会撞出很多父子宫斗戏。说实话,当时我和我爸爸的战争环境是很残酷的,我什么体力财力智力各方面都不占优势,我只能游击战,逮机会偷袭他一下。我总结出来了,我爸最大的软肋是什么,从来不会夸别人。有一年过春节,我妈做了一桌子的菜,特别的丰盛,我和我姐闷头使劲吃,特高兴。我爸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放嘴里了,然而他说出一句最能烘托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氛围的过春节的评语,怎么这么咸呀!你打死卖盐的了是吗?不要钱呀!我妈的脸“匡”的拉到这儿。我一看机会来了,反击他。我也夹了一块放嘴里,不咸呀,一点都不咸,很好吃啊,姐你说是不是?我姐说嗯。我妈的脸又回来了。气氛刚有缓和,我爸不依不饶,把矛头指向了我,你这么小的年龄就学会了趋炎附势,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他连用了三个成语:你不是说肉不咸吗?行,这盘你都吃了,全归你,不许吃米饭,不许喝水。我就吃呀,反抗他是要付出惨痛代价。我妈说“大过年的干嘛跟孩子这样?”“你别管,我管儿子呢!从小我就告诉你,要守原则,要讲道理,要实事求是,不然长大一定没有出息。”

我爸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家庭不是法庭,不能只讲道理只讲原则。家之所以温暖,亲人之所以成为亲人,是因为我们之间可以多讲情少讲理。当然我爸也不都是缺点,优点也有很多。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如果有一百句评价一个事情的评语,他特别能够精准地找到最难听的那句送给我。我爸说,等会等会,我看看。拿过卷子,笑眯眯地转头,对我说了一句所有的家长都可能在那个时候说的话,你们猜是什么,有猜得着的吗?(鲁豫)“第一名是谁呀?”就是这著名的这一句:第一名是谁呀?当时我就石化了,一盆冰水浇脑袋上。行,较劲是吧。第二年我考了全年级第一,啪把卷子摔他面前,我心想看这回你还能说什么。我爸拿起卷子,唉,这道题我给你讲过吧,你怎么又错了?我愣了,然后我爸对着我说出了他这辈子唯一会的一句人生格言:人最大的愚蠢之处就在于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大家脑补一下当时我热血上涌那个样子。我就站在那里,直勾勾地站在那也看着他反击:爸,我觉得人生最大的愚蠢就在于他明明想夸他的孩子,但是他不会夸!

中国式的父亲最大的问题,我觉得不在于打骂,最大三个字在于不认同。我爸对我深深的不认同,从小带给我深深的挫败感,这种失败感会转化为深深的逆反。你不是想让我学理科吗?我偏不!你不是想让我像你一样成为一个工程师吗?我偏不!你不是想让我凭技术走遍天下吗?我偏不!我大学学的文科,我毕业以后工作先当了教师,后来做互联网,现在成了一个主持人,这三种职业都不是我爸想让我干的!我靠说话我也可以走遍天下。说实话,跟爸爸对抗的滋味并不好受。我很纠结,我究竟该怎么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他老了,我们父子之间权力的天平开始倾斜。家里的越来越多的事我说了算,他小时候习惯性地否定我,现在我也习惯性地否定他。有什么家里的大事要商量,我爸说我觉得吧。你别觉得,听我的。每次这种时候,我内心都会有一种报复的快感,这种感觉特别爽。

三、我是演说家许吉如参赛演讲稿:

国强则少年强

我想请现场的男生去设想或者是回忆一个场景,你的女朋友呢板着脸站在一边,突然就很委屈的哭出来了,你问她什么都不开口的。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这个时候你心里很慌张,你想不对呀,怎么回事呢?上个月看中的包我买了呀,昨天的朋友圈我点赞了呀,前天前女友发过来的短信我删掉了的呀。这个时候她大小姐终于开口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安全感了。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崩溃的,这是她第101次跟你提出安全感的概念。鼓掌的那个哥们,可能你女朋友跟你提了200次。这个时候男生会很沉默对吧,然后你妹子看你不理她就很慌啊,她就跑到知乎这样的地方去提问。她发了个帖子叫:跟男朋友说没有安全感,男朋友不理我了,姐妹们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这种帖子底下一般评论也不会太多的,但是通常会有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司机说一句废话,而这句废话被你的妹子视为真理。老司机就说:妹子,安全感不是男朋友给的,安全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呵。这个老司机说的其实没有错,生活中的安全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好好工作,会有物质上的安全感,好好学习,才能有期末考试的安全感,不作死你就不会死,那是爱情的安全感。安全感的本质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学院组织同学去各个国家实地调研,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却是国际强国,所以我对它充满了兴趣。有两个细节奠定了我对于这个国家的看法。第一个细节发生在机场。当时我去托运行行李,大家都知道你托运行李一般就是5分钟到10分钟的时间,不会有人问你太多问题,对不对?但是那一天,以色列的安检人员对我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盘问,你叫什么,姓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念过什么学校,做过什么工作,去过哪些国家有过什么梦想,写过什么论文,爱过谁国,全部都要问。我觉得很被冒犯,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游客,你为什么要把我当做恐怖分子?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以色列同学跟我解释,他说这其实是我们以色列航空多年的常态,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受到国际上各种恐怖势力的袭击,阿拉伯世界至今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的但是最笨的方法骈排查危险。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第二个细节发生在机舱内,当飞机下降在特拉维夫这座城市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很纳闷,因为整趟行程是非常的安全的,没有任何的气流颠簸,换言之,它是一次常规到不能再常规的安全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鼓掌有意义吗?我的以色列同学又跟我解释,他说,每一趟航班无论是国际航班还是国内航班只要安全着陆,我们就一定会鼓掌!因为我们对于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种族屠杀,我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他的话让我意识到到不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他的国民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安全感其实不影响你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催人奋进,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他自己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国民他自己的心里,会让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们开头所说它很多时候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在美国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之后就要回到中国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说我很羡慕你呀,我的国家长年在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难民与国民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是否一定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别的国家,寄托在一纸非常冰冷的移民法案,还是说你可以轻飘飘的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

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因为在一个别国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可以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的做一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的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经学在在课堂上被我们老师安排,去向大家解释这个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释我们刚刚出台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冲突。其实我的语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观点可能也很平凡,但是这样的我能在课堂上永远有一丝话语权,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所以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的选择他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因为他是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的回到自己的家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很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的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行各业……在为你和我更强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但即便不懈努力如他们,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在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中国固然强,但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的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说,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黑土麦田实干兴邦

马丁老师跟我们所有人说,要找一个对你负责任的爱人,因为这样会激发出你内心最大的责任感。我们都同意,我们都渴望拥有像马丁老师那样美满的家庭。但是此刻,我可能要问一个让大家直面现实的的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大家都有男朋友了吗?有人说没有的,你也说没有,我与你们都同在,在寻找美满家庭的路上,我们都还要努力。但是有的时候,我觉得有没有男朋友也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叫无论此刻我是不是你的女朋友,或者我是不是谁的女朋友,我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男神,这句俗话是我说的。

8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男神,他叫秦玥飞,高中毕业之后,就直接被耶鲁大学的本科录取了。在那个年代,从中国直接被常青藤本科录取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在那个意义上,他是我们身边一群女生心里的男神。他个子很高留长头发,很摇滚,但是整个人话不多,很安静又显得很文艺,然后你知道女生面对这种男神嘛,就是会想说他毕业之后去干嘛,未来会怎么样?

2014年,我又见到了我的男神,也见到了他的工作。他剪短了头发,耳朵后面别着一根香烟,然后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蹲在地上。他在湖南省,在衡阳市横山县的贺家村,他是贺家村的村主任助理和团委**,也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村官。这个时候他在贺家村已经做了3年的村官,那他做的都是些什么事呢?有老人过来跟他说,说小秦啊,这个家里的屋顶漏雨,小秦帮着解决一下好不好?有人热水器坏了,小秦会修吗?还有老人就说,小秦你有女朋友吗?我儿子今年3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小秦能不能帮着找一个?

这些事情玥飞处理不了,但他真的会去做。他去捣鼓热水器,他去研究国家确实没有专门的资金去修补漏雨的房子,但是有危房安置的政策,那么这个老人的房子年岁已久算危房,给他写报告。他还去其他几个村子问,你们村里有没有那个找男朋友的姑娘,要结婚的,我们村里有男的,我们那个配一配。

我跟他说,我说师兄啊,你是来做公共服务的,你做村官,可是你现在每天就是些家长里短,那怎么服务啊?你怎么给这个村带来改变?他立刻纠正我,他说吉如你错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改变。因为改变往往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可是你我,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定义,说中国的农村应该什么样,百姓应该怎样生活。村民有村民自己生活的逻辑,这套逻辑我认可,我接受。

三年下来,玥飞为贺家村筹款80万余元,他修成了路,建成了水渠,还办起了信息化教学。可是村官的任期就是三年,他要离开这个村子了,玥飞就在想,他说我走了之后,这个村子怎么办?可能这些孩子因为信息化教学,这个英语成绩提高了20分,化学多考了30分,但是两三年后,他们是不是还是要走上去建筑工地搬砖的道路?他意识到不能总去要钱,财富应该被创造,他想到了农民要创业。

从2013年开始,他筹备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每年从国内和海外的高校选拔一批毕业生,作为村官带领和帮助农民创业,这个平台的名字叫黑土麦田。今年,就在前几天,第一批选**的村官,已经前往湖南、江西、广东、山东,四个省份的15个贫困村。他们的目标是用两年时间,帮助这15个贫困村里的每个人获得3140元的年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