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预测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总结

矿井突水预测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总结
矿井突水预测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总结

矿井突水预测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总结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矿井突水征兆和突水水源的识别方法,并总结了近年来矿井突水推测的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

关键词:矿井突水突水征兆突水推测监测

我国经济连续高速进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离不开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强有力支撑,而地下开采方式是目前我国获得多种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和扩大,矿井突水问题日益严峻,专门是近几年,矿井突水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缺失,严峻阻碍和制约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采动条件下矿井突水推测预报理论及监测技术研究,关于采动岩体突水推测与防治、开采方法的改进、安全度的评判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 矿井突水征兆

从开拓工作面开始,进展到突水的期间内,在工作面及其邻近往往会显现一些征兆。

a. 承压水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①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梁断柱现象;②底软膨胀、底膨张裂。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在采掘面围岩内显现裂缝,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会伴有“底爆”响声;③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④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b.冲积层水突水征兆:①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步增大,认真观看可发觉水中有少量细砂;②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显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③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阻碍至地表,导致地表显现塌陷坑。

c.老窑水突水征兆:①煤层发潮、色暗无光;②煤层“挂汗”;③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④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征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

突水危险;⑤老窑水一样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

2 矿井水源的识别

采掘过程中发觉突水征兆,及时警告并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以减缓或防止突水事故发生。矿井突水后,如何查清水源,达到有针对性的治理,则是矿井显现突水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水源识别要紧有以下方法:

2.1 地质、水文地质分析法

熟悉把握井田或采区内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断层位置、性质、落差、两盘含水层错动情形;断裂构造的组合特点、含水层数目、厚度、含水类型、水压大小、富水性、裂隙或岩溶发育程度;矿层与直截了当或间接充水含水层的距离、隔水层厚度、强度、稳固性;老窑边界、旧钻孔位置及封孔质量;地表水是否与矿坑水有联系。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初步确定井田内突水的类型和位置。

2.2 突水点位置和突水形状分析法

在采矿过程中,由于煤层底板或断层应力场发生了变化,承压水的入侵高度沿断层带或破断的底板向上进展产生递进导升现象,以致造成突水。因此,突水过程具有岩体应力、渗透性变化、水压升高、涌水量增大等一系列前兆。这些前兆是突水推测、预报的依据,通过传感器对应力、水压的变化幅度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来反演突水区域,进而运算突水点的位置。突水形状是指水从突水点流出依旧冒出;是一阵大一阵小,依旧缓慢增大;是上翻出水、喷射,依旧缓流水,以此判定水压的相对大小,同时也反映出动水量大小。

2.3 突水携出物分析法

不管是地表水或井下承压含水层中的水,溃入采掘工作面时,一样都能携出突破点邻近围岩物质;可通过观看和分析这方面的资料来确定突水位置。

2.4 地下水动态分析法

井巷突水前,地下水运动处于相对动平稳态,在疏放流场中,其流向、水力坡度、水质、水温都相对稳固。突水后,势必打破原平稳状态,在水位、水质、水量等方面应有所反映。通过动态分析法,能够分析判定突水水源。

2.5 水化学法

水化学法是研究地下水自身组分的变化,从微观上判别和认识不同水源间差异和联系的一种方法。要判别井下突水水源,必须第一搞清不同水源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特点,并把握其形成特点的自然规律。地下水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含水层的沉积期、地层岩性、建筑和地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阻碍,使储存在不同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要紧化学成分有所不同。

近年来,由于运算技术和运算机技术得到迅速进展,一些定量、半定量的方法差不多应用到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中,如模糊综合评判法、人工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等等。每种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不同情形,如何从方法上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准确判别及推测。

3 矿井突水推测

3.1 突水系数法

我国学者早在1964年就开始了底板突水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采纳突水系数作为推测、预报底板突水与否的标准。突水系数确实是单位隔水层所能承担的极限

水压值,表达式为

式中,p ——作用于底板的水压,MPa;

M ——底板厚度,m。

用突水系数评判底板稳固性的关键在于确定临界突水系数Ts,可定义为每米隔水层厚度所能承担的最大水压。若T < Ts说明底板稳固,突水可能性小;反之,T > Ts则说明底板不稳固,发生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

3.2阻水系数法

阻水系数法是通过现场底板钻孔水压致裂法底板岩石的平均阻水能力,运算公式为

Z = P /R,

式中, Z为阻水系数; R 为裂缝扩展半径, 一样取R= 40~50; P为岩体破裂压力, P = 3σ2- σ1 +σT -P0;σ2、σ1 为底板岩层最大、最小主应力;σT为岩

体抗拉强度; 为岩体孔隙压力。

利用阻水系数法推测底板突水性的原则是:

a.岩石破裂压力大于水压,则不产生突水;

b.若岩石破裂压力小于水压,则用水压与有效隔水层总阻力能力Z总( Z总= Z h )相比,假如有效隔水层总阻力能力大于水压,则可不能发生突水,否则,有突水可能性。

3.3 矿井直流电法

3.3.1 原理

直流电法勘探是以煤、岩层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人工向地下供入稳固电流,观测大地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确定岩、矿体物性(如贫、富水区域)的分布规律或地质构造的特点。

3.3.2 工作方法及特点

直流电法灵活,依照不同探测目的,能够采纳多种工作装置形式。井下探测通常应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三极测深装置和三点三极超前探装置。直流电法具有理论成熟、仪器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用于探测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体范畴、划分顶底板岩层贫富水区域、确定工作面回采时的易突水地段、评判工作面回采时的水害安全性等。

3.4 “地质-电法-测温”多参数综合超前探测技术

综合超前探测技术是结合地质信息分析、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红外测温的综合超前探测法.它依照同一地质构造(源)引起的地层形变场(定性)、电磁场(定量)、地温场(定性)等多种参数变化趋势同步、灵敏性不同的特点,利用“同源异场”聚焦的作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提高探测准确度,为“非接触式”井下综合超前探测法,或称“地电热”综合超前探测技术.

a. 该技术综合了地层形变场、电磁场、地温场的优点,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具有“同源异场”的聚焦作用,多参数变化趋势同步、灵敏性不同之特点,属“非接触式”综合探测法,比目前国内外常规单一探测技术优越得多,能幸免因钻探等“直截了当接触式”探测法突然遇到或揭露高压富水地段而大量突水的可能性,又减小了物探说明的多解性. 该技术应用方便、成本低,能准确推测边界大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位置及其导水、含水性,能有效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b.该方法适用于一样(煤)矿带水压掘进(或开采)巷道正前方0~150m的灾难

性地质构造(如老窑采空积水区、导水断层、导(突)水陷落柱、潜在导水断裂发育带、煤层突变带等)的超前探测预报,及类似(高水压、高风险)边界大断层邻近的掘进超前推测预报,可进行近距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超前探测.

c.在应用该“同源异场”预报理论预报时,要注意:①选择有效的、灵敏度较高的、有一定超前量的推测指标;②确定各种“场”的预报临界值;专门临界值的确定需要许多差不多资料,并按照一定规律进一步调整;③进行各场之间相关的同步性、趋势性、灵敏性分析;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各参数相互印证、综合判定;

⑤以煤层为要紧研究对象.煤层在煤矿中揭露最多,具有可塑性与流淌性,含最活

跃的指标参数.

3.5 核磁共振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NMR方法受地质因素阻碍小。例如,用电阻率法和电磁测深法卡尼亚视电阻率在某一范畴内无法区分裂隙中泥质充填物和自由水,而NMR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他们的界线。可能给煤矿坑道造成突水灾难的水,必须有一定的量,必须在坑道邻近不远的范畴内,必须有一定的破裂带、裂隙、断层、岩溶陷落柱、疏松带、废弃坑道等地质或人为构造。这些差不多上能够用核磁共振测水方法准确地探测清晰的。按照目前的核磁共振测水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是天线在坑道中的布设方法;二是所测到的富水构造的方位确定问题。换言之,在地面能够任意大小地铺设的天线,而在空间受到限制的坑道内需要研究如何设计与铺设天线才能测到NMR信号。

核磁共振找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独的直截了当找水技术,能够清晰地探测到150m范畴内含水构造的含水量、导水条件(渗透率)。将此技术用于煤矿突水推测,将会极大地提高推测的速度与准确性。

3.6 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底板突水推测

煤矿突水的阻碍因素要紧有四个: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KT)、水压(WP)、隔水层厚度(T)和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DF)。设突水水量为Q,则煤矿突水模型能够表示为:

Q=f(KT,WP,T,DF)

实际研究中,需要依照一系列的Q一(尺T,WP,T,DF)样本数据序列,推

算出映射函数f的具体形式。本次要紧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和学习功能,以简单函数的多次叠代,实现对映射函数f的逐次靠近,最终得到中意的推测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经历、自学习、自适应性等特点,因此,应用于在煤矿底板突水等地质灾难推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能够获得显著的推测成效。同时,研究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如有时模型滞留于区域极小值邻近而使学习效率降低等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3.7 利用物探信息推测煤矿水害

利用地面三维地震、地面瞬变电磁法等物探手段,查明采区内断层的分布、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及分布、隔水层的厚度及分布、含水层的厚度及分布,为顶底板突水推测提供准确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以补偿常规手段所猎取资料的不足,并为非量化因素的量化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依照钻孔测井数据(声速、密度、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等),求取岩石物性参数。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形,确定导水裂隙带的分布范畴。

研究煤矿顶底板突水的机理和阻碍因素;研究有关的非量化因素的合理化手段,并建立有针对性的矿井突水推测模型,确定合适的参数及分类阈值,以提高突水推测的精度。建立比较确切的推测与评判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突发性水害应变计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简单模拟图如图1。

利用地面三维地震、地面瞬变电磁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等物探手段,查明采区内断层的分布、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及分布、隔水层的厚度及分布、含水层的厚度及分布,为顶底板突水推测提供准确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利用GIS作为平

台,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源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推测模型,对煤矿水害进行推测。它的研究成果为煤矿水害预报提供了新的手段,对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8 遥感技术推测矿区突水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遥感图像对矿区构造解译,专门是对矿区外围的区域构造解译是常规地质和物探手段无法比拟的。而这些区域断裂构造往往操纵着与突水有直截了当关系的强径流带。强径流带内岩溶发育,含水性强,对矿井突水起决定性作用。如焦作矿区的凤凰岭断层强径流带内岩溶发育,含水性强,对矿井突水起决定性作用。如焦作矿区的朱村断层强径流带、方庄断层强径流带等均属此类构造。同时突水点空间分布又与这些主干断层有着紧密的关系,突水点一样分布规律如下。

①两条主干断裂的复合部位及其锐角一侧形成富水区。

②主干断层旁侧的入字型小构造。

③断裂密集带。

④主干断裂的横张结构面形成的岩溶水的脉状溶水带。

⑤断层消逝端。

因此,利用遥感数据解译区域断裂构造,进而查找井下要紧涌水补给通道是能够实现的。另外,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多源信息进行复合处理,可对富水矿区的突水灾难进行推测。

3.9 应用GIS进行突水推测

将阻碍底板突水的5种要紧因素、10种数据的专题文件输入运算机,进行复合处理,初步构造出突水的数学模型,再通过拟合校正,建立突水模式。通过多种模型的运算与反复拟合,最终选定拟合程度最好的突水模式为:

式中n——突水指数;

F——断层密度,条/km2;

H——水头压力,MPa;

M——底板阻水能力MPa;

a、b——权重系数,分别为0.8和0.2;

c——修正系数,水压为0时取0,否则取1。

依照上述突水模式运算结果与实际突水资料的拟合程度,确定杨村井田17煤分区阈值如下:

安全区n<1.5

可能突水区1.5

突水危险区n>3

3.10 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矿水害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TEM,属于感应类电

磁探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勘探深度大,穿透高阻层能力强,随机干扰小,能够在远区观测,也可在近区进行观测,选择不同时刻窗进行观测,能够获得不同深度的地质信息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领域,已成为煤矿水害探测最为有效的方法,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当探测地下地质体时,向地面敷设的发送回线中通以一定的稳固电流,从而在回线中间及周围一定区域便产生稳固磁场(称一次场或鼓舞场)。若一次电流突然断开,则一次磁场随之消逝,使处于该磁场中的良导地质体内部由于磁通量Φ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ε= dΦ/d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在良导地质体中产生二次涡流场,二次涡流又因焦耳热消耗而不断衰减。其二次场也随之衰减。由于感应二次场的衰变规律与地下地质体导电性有关,导电性越好,二次场衰减越慢,导电性越差,二次场衰减越快。因此通过研究瞬变场随时刻的变化规律,就可达到探测地下各种地质体的分布情形

3.11 突水概率指数方法

突水概率指数是指应用赋权的方法,将阻碍底板突水的各种因素在底板突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定量化,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求得的总体量化指数即为突水概率指数。突水概率指数法是一种结合现场实际来推测采场底板突水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考虑了多种因素对突水的综合阻碍,而且能够反映研究区的突水规律。通过运算机程序化后,其现场可操作性十分方便。施龙青教授运用突水概率指数法,以肥城煤田为例,阐述了该方法在推测煤矿底板突水中的应用

3.12 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推测

在承压水上开采煤层后, 底板岩层的原始应力状态被破坏, 致使应力重新分布, 从而导致底板岩层失稳破坏形成导水裂隙, 其结果往往造成底板承压水通过采动裂隙突然涌入开采作业空间, 形成底板突水。整个过程具有非连续突变特点,属于突变理论研究的范畴。因此,采纳突变理论的方法对煤层底板突水问题进行研究,是符合其本质特点的,并有助于寻求底板突水危险性推测的新途径。

图1上部为煤层底板突水系统状态突变流形(平稳曲面),下部为uov平面,其中u,v表示操纵煤层底板突水的两类差不多因素:底板导水裂隙进展因素和突水阻抗因素。平稳曲面由上、中、下三叶构成,其中上、下两叶是稳固的,中叶是不稳固

的。下叶代表煤层底板非突水状态,上叶代表煤层底板突水状态。底板处于稳固状态时静态的承压水(下叶)和底板岩层失稳破裂产生突水通道后处于动态的承压水(上叶)是煤层底板突水系统所处的两个平稳位置,突水过程则是系统状态变量x由下叶跃迁到上叶的过程。

3.13 “下三带”法

对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岩层突水机理研究说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岩层由上到下形成底板导水破坏带、有效隔水层爱护带和承压水导升带,称为“下三带”。底板导水破坏带是指由于采动矿压的作用,底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导水性发生明显改变的层带;有效隔水层爱护带是保持采前岩层的连续性及其阻抗水性能的岩层;承压水导升带是指含水层中的承压水沿隔水底板中的裂隙

或断裂带上升的高度。设煤层隔水底板总厚度为h,底板导水破坏带、有效隔水层爱护带与承压水导原始高带的厚度依次为h1、h2和h3,则

当h > h1 +h3时,则爱护层存在,当h < h1 +h3时,则爱护层不存在。明显,当h

h1 +h3时,是否会发生底板突水则取决于有效隔水层爱护带的厚度及其阻抗水能力;若有效

等于阻水系爱护层阻水水压Z 总大于实际水压,则安全,反之则不安全。Z

数Z 乘以有效爱护层厚度h 2,即:

3.14 三维数值模拟推测

采动岩体导水裂隙仅在一定高度范畴内发育已被现有研究结果证明。然而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在顶底板岩层破坏运动过程中,导水裂隙在工作面推进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动态进展分布规律,原有传统体会公式仍旧难以描述。然而通过FLAC3D 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利用软件中的固流耦合功能,能够形象的描述底板承压水上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随着煤层开采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发育过程,并可据此进行底板突水推测。

3.15 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为了监测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等)在采动阻碍下的动力学活动和失稳过程,以及对其造成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实时推测预报,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突水危险监测的工程实践。采纳全局寻优定位技术,充分考虑内、外场震源定位的不同阻碍因素,结合速度结构、检波器一致性等校正技术,实现微震震源的高稳固、高精度定位;优化布置微震监测台网,对大断层、陷落柱等隐伏构造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定位结果的三维展现和分析,得到地质构造的活化规律、底板破裂深度、顶板破裂高度、合理煤柱尺寸等实测参数,实现对突水危险性的推测预报。工程实践证明,微震监测能够准确诊断出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活化的强度、烈度以及相关的时空参数,是实现突水预警预报的强有力的地球物理监测手段。建立基于定位结果的岩体空间破裂场的定量描述模型、实现定位结果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技术,从防治水、矿山压力等多学科角度动身实现突水监测

的超前预警预报,是突水监测预警的重要的进展方向。

3.16 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置法底板突水推测方法

煤层底板突水是多因素综合阻碍的结果, 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用传统的方法差不多不可能专门好地解决所面临问题. 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置法是随着运

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进展起来的, 是多源地学信息(地理信息、地质信息、遥感信息等) 进行综合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该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 平台的支持下, 对多种地学信息进行叠置复合后, 通过空间分析功能得到能够供决策的新信息. 通过收集矿区的开拓图、水文地质图、地质报告和已有的突水资料等, 分析找出要紧突水因素, 进行采集与量化, 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 把阻碍煤层底板突水的多种因素通过处理、加工, 形成可供量化的信息源, 进行信息复合叠置, 从而构建底板突水推测模型, 作出推测预报, 推测流程如图1所示.

3.17 模糊物元分析方法

运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可拓学中的可拓集合变换和相关系数分析法,给出顶板涌水评判的物元模型,并结合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模糊物元分析,依照模型编制顶板涌水等级评判的软件。用可拓性方法进行对矿井涌水等级评判

的研究,以不相容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转化规律及解决方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判方法,幸免了以往安全评判方法的单一定性方法或单一定量方法的局限性。应用可拓学方法评判矿井涌水等级,确实是把矿井涌水等级转换成更容易定量描述的“替代物”来进行定量评判,以得到更准确的评判结果,因而为矿井涌水等级的评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评判过程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阻碍,因而评判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3.18 三图- 双推测法

“三图- 双推测法”, 是指顶板直截了当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图、顶板冒落安全性分区图、顶板涌(突) 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及回采工作面整体和分段工程涌水量推测、顶板直截了当充水含水层采前预疏放方案推测. 其中涌(突) 水条件综合分区图由富水性和冒落安全性分区图复合叠加而成. “三图一双推测法”从对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定性综合分析,,到回采工作面工程涌突水量和采前预疏放量的定量模拟推测,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煤层回采导致的顶板涌突水灾难发生的全然缘故,确实是煤层回采形成的顶板导水裂隙带沟通了上覆直截了当充水含水层,同时含水层在回采工作面冒落范畴对应的部位富水性较强因此顶板涌突水条件分析不外乎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煤层回采顶板冒落安全性分析和顶板直截了当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析。运用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依照多个水文地质物理场的不同特点,相互对比验证,互相补偿不足,对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

3.19 岩一水应力关系法

现场矿压观测与底板岩体变形规律的研究说明,底板突水是矿压和底板承压水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岩层呈压缩状态;而在煤壁边缘和采空区内部,底板岩体由于卸压而处于膨胀状态。底板岩体在由压缩向膨胀的转化过程中,将不可幸免地产生剪切和张拉破坏。岩一水应力关系法从物理和应力概念动身,认为造成底板突水需具备两个条件:①存在导水破裂带。不管是地质构造作用依旧采掘引起的岩体破坏,只要使底板隔水层破坏至一定深度,且与下部导升高度相通或波及到下部含水层,就具备了突水的必要条件。现在底板岩层由于强度下降,底板渗流强度增加,但未必一定产生突水;②水压与应力关系。当承压水压力大于或等于水平最小主应力时,才会具备突水的充分

条件,现在,底板水在水压力的驱动下,能够突破底板岩层裂隙带水平方向应力的约束,穿越岩体破裂带构成突水。岩一水应力关系法建立的突水临界指数为:

式中Pw一作用于底板上的承压水压力,MPa

σ2一水平最小主应力,MPa

当指数I>1时,底板发生突水。

3.20 基于Fuzzy逻辑和物元分析的矿井突水推测

将阻碍突水的要紧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沿矿井走向的深度落差(T),采面走向长度(L),隔水层厚度(H),水压(Pr),采面面积(S)。依照原始资料,将上述5个因素分成两组:第一组是落差(T)和水压(Pr);第二组是采面走向长度(L),隔水层厚度(H),采面面积(S)。对第一组算出突水的可能性,用k1(x)表示。对第二组算出不突水的可能性,用k2(x)表示。总突水可能性用k(x)表示,k(x)与k1(x)、k2(x)有如下的关系:k(x)= k1(x)-k2(x)。运用Fuzzy逻辑和物元分析法可分别求出k1(x)、k2(x) 及k(x)

3.21隧道超前地震预报技术在煤矿水害预报中的应用

TSP技术要紧利用岩体波速的变化对探测成果进行解译。用于预警预报煤矿水害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a. 煤矿地下岩层的赋存状态。一样情形下,隧道所处的位置在山区、距离地表的深度较浅,在地质运动中山脉形成时各岩层会产生不连续、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裂,在其形成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又受到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阻碍使其构造变得更加复杂;而煤矿开采深度一样较大,地下岩层可不能受到如隧道岩层那样的不良阻碍,其总体赋存状态优于隧道的地质情形。因此,从岩层的赋存状态角度看,利用TSP技术预报煤矿井下地质灾难是可行的。

b. 突水水源。煤矿井下发生突水的水源要紧包括:老窑(空)水、含水层水、溶洞水和地表水等。TSP技术用于探测地下水源的可行性从理论上是能够实现的,并已在隧道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完全能够应用于煤矿地下水源的探测。

c. 突水通道。造成煤矿井下突水的通道包括断层、陷落柱、浅部废弃的井巷和溶洞等。TSP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差不多成功地对断层、溶洞等地质体进行了预报;在探测煤矿井下断层中也有成功应用的报道。因此,该技术也能够用来探测煤矿井下断层等各种可能造成煤矿突水的通道。

3.22 红外探测技术在煤巷突水预报中的应用

岩层或煤层由于分子振动和晶格振动,每时每刻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场具有能量、动量、方向等特性,不同的地质体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场。而红外热像仪的作用确实是沿巷道探测红外辐射场的变化,即通过热像仪显示出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确定隐伏目标是否存在及其性质。当地质体中含地下水,那么地下水场源产生的红外场会对地质体场源所产生红外场产生阻碍,使其场强发生变化。地质体所形成的红外场场强变化可用红外线探测仪探测。依照围岩红外场强的变化来预报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隐状含水体。

3 结论

本文详细阐述了矿井突水征兆和突水水源的识别方法,并总结了近年来矿突水推测的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通过对突水推测方法的分析,认为采纳多种方法联合推测技术将是突水推测预报研究的进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李长洪,赵宇.矿井突水推测研究现状及进展趋势[J].中国矿业,2018,18(11):88~90

2. 张长文,付斌,徐毅.矿并突水问题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4,23(5):65~66

3. 韩德品.“地质-电法-测温”多参数综合超前探测技术[J].煤炭学报,2018,34(11):1449~1506

4,王应吉,孙淑琴,李伟,王泽恒.核磁共振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7,66~69

5.王延福靳德武曾艳京.矿井煤层底板突水推测新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4:33~37

6. 王怀洪,强孟东.利用物探信息推测煤矿水害的方法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06,4:50~51

7. 康高峰,雷学武,万余庆,王成福,阎永忠.遥感技术在煤矿区地质灾难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0,12(2):23~25

8. 王玉芹.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分析与推测分区[J].煤炭科技,2000,2:16~17

9. 许崇宝,孙立新,张心彬.利用多源信息方法推测煤矿水害[J].华北地震科学,2018,26(8):26~29

10. 李兴春,李兴高.红外探测技术在煤巷突水预报中的应用[J].红外技术,2007,29(2):118~120

11. 黄忆龙.红外线探水法在隧道超前探水预报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7,29(4):126~127

12. 刘志新.矿井瞬变电磁场分布规律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7

13. 梁爽.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矿水害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8

14.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160~163

15.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推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26(2):216~218

16. 王凯,位爱竹,陈彦飞,俞启香.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推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11~14

17. 刘志新,岳建华,刘仰光.矿井物探技术在突水推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1):9~14

18.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推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19. 黄河,李冲.承压水体上底板突水推测方法与防治措施[J].金属矿山,2018,6:126~129

20. 姜福兴,叶根喜,王存文,张党育,关永强.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27(9):1932~1937

21. 吴波,黄健良,王硕.矿井突水缘故及几种地球物理推测方法分析[J].高校理科研究,81~83

22. 张和生, 薛光武, 石秀伟, 刘鸿福, 胡耀青.基于地学信息复合叠置分析对煤层底板突水的推测[J].煤炭学报,2018,34(8):1100~1104

23. 尹会永,魏久传,刘同彬,郭建斌.基于多源信息复合的煤层底板突水评判[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8,27(2):6~9

24. 武强,黄晓玲,董东林,殷作如,李建民,洪益清,张厚军.评判煤层顶板涌(突) 水条件的“三图- 双推测法”[J].煤炭学报,2000,25(1):60~65

25. 刘志军.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

26. 俞海玲.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矿井顶板涌水推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

27. 李贵炳,黄坤福.隧道超前地震预报技术在煤矿水害预报中的应用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36(6):88~90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

矿井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 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口尝时发涩;若水甜且清,则是“流砂”水或断层水。

矿井突水的预测方法和识别

矿井突水的预测方法和识别 [摘要]本文阐述了矿井突水征兆和突水水源的识别方法, 并总结了近年来矿井突水预测的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 [关键词] 突水征兆预测识别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ine water inrush signs and water inrush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mine water inrush prediction theory method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KEY WORDS:】Water bursting omen Forecast Distinguish 1.引言当巷道底板下有间接充水层时,便会在地下水压 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破坏底板隔水层,形成人工裂隙通道,导 致下部高压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突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国 家安全战略离不开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强有力支撑,而地下开采方式是 目前我国获得多种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开采深度、 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和扩大,矿井突水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矿井突水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 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采动条件 下矿井突水预测预报理论及监测技术研究,对于采动岩体突水预测与 防治、开采方法的改进、安全度的评价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2.矿井突水征兆

从开拓工作面开始,发展到突水的期间内,在工作面及其附近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 a. 承压水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①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梁断柱现象;②底软膨胀、底膨张裂。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在采掘面围岩内出现裂缝,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会伴有“底爆”响声;③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④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b.冲积层水突水征兆:①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②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③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c.老窑水突水征兆:①煤层发潮、色暗无光;②煤层“挂汗”; ③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④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征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⑤老窑水一般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 3.矿井水源的识别 采掘过程中发现突水征兆,及时告诫并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以减缓或防止突水事故发生。矿井突水后,如何查清水源,达到有针对性的治理,则是矿井出现突水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水源识别主要有以下方法: 3.1 地质、水文地质分析法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概述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概述 收稿日期:2010-03-05;修订日期:2010-08-0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209401)资助;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7A025)资助。作者简介:李燕(1984-),女,黑龙江逊克人,中国矿业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E-mail :liyanxw@https://www.360docs.net/doc/a810959321.html, 。 李 燕,徐志敏,刘勇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矿井突水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阻碍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一旦发生突水,及时准确地查明突水水源是解决和进一步预防突水灾害的前提,因此选择合适的判别方法是快速高效判别突水水源的关键,本文对近些年来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各种方法进行探讨,概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其适用条件,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关键词:突水水源;判别方法;水化学;防治水中图分类号:TD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25(2010)11-0087-03 Summary on Methods of Distinguishing Sources of Mine Water-invasion LI Yan,XU Zhi-min,LIU Yo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 Abstract:Mine water bursting causes serious economic loss and casualties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to a great extent.Once water bursted,timely and accurately discriminating the sources of mine water bursting is the precondition of solving and preventing water inrush disaster,so,how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ethod is the key to fast and high efficient discriminating the sources of water -invasion.This paper sketches the principle,application statu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for various methods of identifying sources of water-rush,which can provide the decision to adop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water inrush and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Key words:source of mine water bursting;method of discrimination;hydrochemistry;water control 0前言 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过程最具威胁的灾害之一,人员伤 亡大,经济损失列于煤矿三大事故的榜首。一旦矿井发生突水,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突水成因,查找突水水源,是解决和进一步预防突水灾害的关键问题[1]。 判别矿井突水水源,要充分考虑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结合相应的水位、水温、水化学资料予以综合分析判断。其中,水化学数据是地下水最本质的特征,用水质资料判别水源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的特点。依据水化学数据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方法,从以往的简单水质类型对比分析、特征组分判别、同位素分析法等,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多元统计学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GIS 、M M H 支持向量机法、可拓识别法等)多种方法相互补充验证,水源判别方法理论日趋成熟。本文主要对上述方法做适当的分析和简述。 1水位、水温判别法 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水位和水温可以作为初步 判断突水水源的依据。目前的用于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 “QLT ”法即为水质、水位和水温的简称。 受低温梯度的影响,不同含水层的水温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可以依据突水点的水温与突水危险的含水层水温对比,来初步预测矿井突水水源。袁文华[2]等人在任楼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中采用了此方法,结果表明依靠含水层水温来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方法是可行的。 当矿井发生突水时,相应含水层的水量变化必然导致水位发生变化,如河南某矿综采工作面突然发生突水事故,根据水位监测资料发现煤层下伏四灰水位急剧下降,下部奥灰含水层水位保持不变,因此可初步判断此次突水水源是四灰含水层,且奥灰含水层没有补给四灰含水层。说明两者没有发生水力联系。 2简易水化学分析 2.1突水水源特点 矿井突水水源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地下水体和老空水。大气降水一般为矿化度较小、硬度较低的软水。地表水一般均带泥沙悬浮物而有浑浊度。此外,大气 第29卷第11期2010年11期 煤 炭技术 Coal Technology Vol.29,No.11November,2010

矿井突水预测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总结

矿井突水预测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总结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矿井突水征兆和突水水源的识别方法,并总结了近年来矿井突水推测的理论方法及监测技术。 关键词:矿井突水突水征兆突水推测监测 我国经济连续高速进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离不开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强有力支撑,而地下开采方式是目前我国获得多种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和扩大,矿井突水问题日益严峻,专门是近几年,矿井突水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缺失,严峻阻碍和制约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采动条件下矿井突水推测预报理论及监测技术研究,关于采动岩体突水推测与防治、开采方法的改进、安全度的评判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 矿井突水征兆 从开拓工作面开始,进展到突水的期间内,在工作面及其邻近往往会显现一些征兆。 a. 承压水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①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梁断柱现象;②底软膨胀、底膨张裂。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在采掘面围岩内显现裂缝,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会伴有“底爆”响声;③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④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b.冲积层水突水征兆:①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步增大,认真观看可发觉水中有少量细砂;②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显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③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阻碍至地表,导致地表显现塌陷坑。 c.老窑水突水征兆:①煤层发潮、色暗无光;②煤层“挂汗”;③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④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征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