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瘟病、斑点病、根腐病、炭疽病以及姜螟、小地老虎、异形眼蕈蚊、蓟马等,而姜瘟病和姜螟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2种病虫害。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瘟病、斑点病、根腐病、炭疽病以及姜螟、小地老虎、异形眼蕈蚊、蓟马等,而姜瘟病和姜螟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2种病虫害。

一、姜瘟病。该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制约生姜生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几年在我县连年重发,据笔者调查统计,该病平均发病株率为19.3%,严重地块高达49.6%,个别田块甚至绝收,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4万吨以上。

一、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生姜茎叶和根茎,地上茎部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只残留纤维。绝大多数叶片先失水向叶背卷曲,叶片下垂,维管束变成褐色,后植株青枯而死;但植株直立不倒伏。少数严重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见有乳白色菌脓从维管束中溢出,拔除病株时从根茎处腐烂且散发臭味。根部被害时也呈淡黄褐色,最终全部腐烂。

二、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中可存活2年以上,带菌种姜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此病土也是姜瘟病的重要侵染来源。在我县生姜一般5月底6月初就开始发病,6月中旬田间调

查时可见零星发病中心,6月底至7月上中旬为该病多发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高,雨水多,为病菌的扩展侵入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遇高温多雨年份,往往短期内就造成该病大流行,危害严重。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该病的发病盛期,此时田间可见成片的黄褐色病株,严重田块可全部死亡。

三、防治方法: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多,发病期长,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药剂,因而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结合物理防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农业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种姜,并实行4年以上轮作,结合精细管理,施净肥、浇净水,可以切断土壤传菌的途径,把该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

2、物理防治。对已发病的田块,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当地农民一般把发病中心及其周围的土壤和病株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并在四周1米范围内用生石灰撒施消毒,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传播和蔓延。

3、药剂防治。可选用一些杀细菌的药剂,如72%农用链霉素粉剂2000倍液或80%杀菌先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每丛生姜每次浇灌根250克药液,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可以连喷3-4次。

二、姜螟。姜螟又名钻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从生姜出苗至收获前均能造成危害,一般年份该虫在生姜田的危害株率为2-5%,如不注意防治可达到10%以上的危害率。

一、发生规律:姜螟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幼虫孵出2-3天即可

从距地面1-5厘米高处叶鞘与茎杆缝隙或心叶处侵入,且侵入处有明显的钻蛀孔洞。幼虫钻入后即向上钻蛀取食,造成茎杆空心,使水分营养运输受阻,被害叶片成薄膜状,且残留有粪便,叶片上有不规则的食孔,茎和叶鞘常被咬成环痕。苗期受害后上部叶片枯黄凋萎或造成茎杆折断而下部叶片一般仍表现正常,所以田间调查时可以清楚看见上枯下青的植株即为姜螟危害。这时找出虫口,剥掉茎杆,一般可见到正在取食的幼虫。幼虫体长约1-3厘米,3龄前幼虫呈乳白色,老熟时呈淡黄色或褐色。

二、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由于该虫钻蛀为害,一般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老龄幼虫抗性较强,提倡用人工捕捉的方法,一般早晨发现田间有刚被钻蛀危害的植株,找出虫口,剥开茎杆即可发现幼虫。

2、药剂防治。该幼虫在2龄前抗药性最强,所以应提倡治早治小,适时进行喷药防治。宜选用的药剂有15%杜邦安打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20%一网打进乳油2000-2500倍液,对田间植株喷雾,亦可用上述药剂注入虫口防治。

生姜病虫害防治

大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物。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又以山东莱芜、安丘为重。 在大姜种植中,姜瘟病、茎基腐病、姜炭疽病、白星病、姜螟发生面最广、为害最重。 姜瘟病又称青枯病或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大姜的根、茎、叶均能发生。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位及根茎上侵染危害。发病初,叶片卷缩,下垂而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色,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浸状黄褐色,继而根茎变软腐烂,有白色发臭的粘液,最后地上部凋萎枯死,并易从茎秆基部折断倒伏。姜瘟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从栽培上应尽可能的控制该病发生及蔓延,同时可用广美(50%氯溴异氰尿酸SP)800倍液对姜种进行消毒,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带出大田并用1%漂白粉对姜穴进行处理,对健康植株可喷施药剂进行防控。可选用广美(50%氯溴异氰尿酸SP)或速补(20%叶枯唑WP)或大良(52%代森锌·王铜WP)与上格全能(0.5%氨基寡糖素AS)800倍每7-10天灌根一次,连续2-3次。 茎基腐病又称烂脖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地上茎染病,先从茎基叶鞘处褪色。逐渐向上发展至褐色茎基部缢缩变细,植株矮小不长,一碰就倒,地下茎表皮呈水渍状病斑,表皮变软,严重时整个块茎变软,但不腐烂发臭,挤压无白色菌脓流出。在夏季特别是盛夏,遭遇长期阴雨且过后碰到高温暴晒天气有利于该病的侵染传播,可采用小矾(72%甲霜·锰锌WP)600倍与爱慕(70%甲基硫菌灵WG)800倍或广美(50%氯溴异氰尿酸SP)600倍与妙回田(3%甲霜·噁霉灵AS)1000倍或上格大良(52%代森锌·王铜WP)600倍与纯品甲托(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每7-10天灌根一次,连续灌2-3次。 白星病为真菌病害,高温高湿,植株郁闭湿度大时易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呈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顾名白星病。应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注意氮磷钾的配比施用,发病初期可选择头等功(30%己唑醇SC)3000倍与爱慕(70%甲基硫菌灵WG)800倍或倾城(40%腈菌唑WG)4000倍与爱慕(70%甲基硫菌灵WG)800倍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防治。 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叶尖与叶缘先出现病斑。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状褐斑,整个病斑连成病块,使叶片变褐杆枯,潮湿时,病面出现小黑点,连续重茬,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均有利于该病发生,可选用倾城(40%腈菌唑WG)3000倍与爱慕(70%甲基硫菌灵WG)800倍或显粹(30%苯醚甲环唑SC)3000倍与爱慕(70%甲基硫菌灵WG)800倍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该病。 姜螟是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其食性杂,幼虫咬食嫩茎并钻到茎中危害,故又叫钻心虫,生姜植株被姜螟咬断后,造成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得姜苗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姜螟一年可发生2-4代,6月初开始一直到大姜收获,7-8月份发生量大,危害最为严重,可选用天剑(5%甲维盐WG)3000倍或调克(1.8%阿维菌素EC)1500倍以及稳打(20%丁醚脲·虫螨腈SC)1500倍与刀郎(24.3%甲维·丙溴磷EC)1500倍混用防治姜螟均能取得优异的防治效果。

大姜姜瘟病和茎基腐病的区别

大姜姜瘟病和茎基腐病的区别 大姜上的病害有很多,其中以茎基腐病和姜瘟的危害较为严重,且防治较难,对大姜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两者发病时都表现出叶片发黄,茎杆腐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区分他们从而达到对症治疗呢? 一、从病征上来区别: 1、看叶片 姜茎基腐病发病时,姜的分支都有可能叶子发黄,姜瘟病是从主芽开始底叶发黄。发病后期叶片都发黄,可观察茎杆和姜块以及倒伏情况等来进行区别。 2、倒伏情况 茎基腐病的倒伏情况严重而姜瘟病较轻。 3、看姜块 茎基腐病的姜块腐烂一般从外部开始向内部腐烂,而姜瘟病的腐烂姜块前期外部看起来正常,切开来看内部已经腐烂且伴随乳白色液体。 4、闻气味 茎基腐病和姜瘟的腐烂姜块都会产生臭味,茎基腐病的腐烂姜块臭味较轻,而姜瘟病的姜块腐烂部位伴随着恶臭。

5、看茎杆 茎基腐病的发病植株茎杆出现水渍状病斑,用手轻轻晃动就会出现断开的现象,而姜瘟病的植株茎杆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不会出现轻易折断倒伏。 茎基腐病图片如下:

姜瘟病图片如下:

二、从病原菌上进行区别 大姜茎基腐病俗称烂脖子,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的情况发生较为严重,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中和染病姜块中或土壤中越冬。该病主

要危害茎杆,使水分养分运输受阻,茎杆由上到下干枯死亡,造成死棵现象。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染性,主要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病菌在病株残体中和染病姜块中或土壤中越冬。该病主要危害大姜的根茎部位,茎杆受害初呈暗紫色,之后变成黄褐色,组织腐烂坏死;姜块发病成腐烂状有乳白色液体流出且伴随恶臭味,造成叶片发黄、萎焉 ,植株死棵现象。 三、大姜茎基腐病与姜瘟病的应对措施 栽种前对姜种进行防病处理,及时巡视田间生长情况,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做好田间的通风透光,合理密植。在施肥上注意不要偏施复合肥,增施有机菌肥,调酸压盐,培育出壮苗,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能力。追肥使用高养菌肥建议出苗后使用韩源道贝拉米水冲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对于发病地块将残叶、残株清理出地块,适当轮作避免重茬。以预防和减轻大姜茎基腐病、姜瘟病的发生以减少损失。

大姜病虫害防治

芽出重。别的上变伏。 年初行期,切物地放单水,壤缺,或 严重郁闭洼地 至不

菌除大,意氮化铜 白色不能续 泡 后,。山死本 幼虫皮、被害 传至

叶枯病〔病原菌学名〕Mycosphaerella zingiberi Shirai et Hara. 〔寄主作物〕姜。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致病菌为姜球腔菌。扁球形,黑色。子囊圆柱形或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双胞,无色,椭圆形。无性态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内含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座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喜高高温季节遇连续阴雨或重雾多露天气,就利于发病和病情发展。此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病害加重。连作病原菌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 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ller et Bisby 〔寄主作物〕姜、辣椒、茄子、番茄等。 〔病害诊断〕为害叶片。多先自叶尖,叶缘出现病斑,后向下、向内扩展。病斑初时为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近圆形规则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小黑点。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合成斑褐干枯。如叶鞘先感病,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为绿色。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前者分生孢子盘具周生刚毛,分生形,微弯或一端稍细,单胞,无色;后者分生孢子盘刚毛丰富,分生孢子镰刀形,单胞,无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在南方,分生孢子终年存在,在田间寄主作物上只要遇到合适寄主便可侵染,无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遇适宜条件极易暴发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温25~28℃,要求90%以上相对湿度。分生孢子扩散传播需叶面有水滴存在,雨滴崩溅对分生孢子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五味子 干姜辛热,长于“去脏腑沉寒痼冷”和“发诸经之寒气”(《珍珠囊》)。主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咳喘。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而“宁嗽定喘”(《本草备要》),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三者为伍,各司其职,又相须相制。“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陈修园语)。干姜、细辛相须为用,外散风寒,内化痰饮;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可防干姜、细辛耗散肺气。三药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喘咳自平。(周祯祥:细辛配伍药对) 细辛配伍干姜、五味子细辛散寒解表而温肺化饮;干姜温中散寒, 亦温肺化饮.二者相伍, 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可治疗外有表寒, 内有痰饮之证.五味子敛肺气平喘咳而生津, 反佐细辛、干姜, 可防其发散太过而伤气耗津.于散寓敛, 祛邪而不伤正.三者伍用, 有散寒化饮、敛肺止咳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寒留饮之喘咳气急、痰白清稀、苔白滑者. 药对名称: 干姜、细辛 性味: 干姜:辛、热。细辛:辛、温。 归经: 干姜:归脾、胃、肺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咳嗽,痰喘,胸痹。 作用分类: 温里药 配伍机制: 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干姜:6-15g。细辛:3-12g。 临床应用: 干姜: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细辛: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药对出处: 干姜配细辛,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药对名称: 五味子、细辛 性味: 五味子:酸、温。细辛:辛、温。 归经: 五味子:归肺、肾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五味子:敛肺止咳,固表敛汗,涩精止泻,生津止渴。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1.感冒风寒,咳吐白沫,或寒饮咳喘诸症。2.素有宿饮,复感风寒之咳嗽喘急、痰多稀薄者。 作用分类: 祛痰止咳药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为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②轮作换茬,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并要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进行遮阴。 ③姜种消毒,用600倍氟派酸+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浸种。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浇灌600 倍氟派酸药液或500倍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药液或500倍23% 络铵铜药液,每穴200毫升以上,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⑤注意预防,用2000倍世高水分散粒剂液,或用6000倍20% 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液,分别掺加600 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每10~15 天喷洒1 次,每次每667 平方米用药液75 千克,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可达98% 以上。 生姜斑点病如何防治 生姜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黄白色、长圆形或梭形,易破裂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似星星点点,故又称白星病。斑点病是由叶点霉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传播,田间湿度大、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 ②注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避免偏施和过量使用氮肥。生长前期进行遮阴。 ③发病初期喷洒1000倍百菌清+1000倍70% 甲基硫菌灵,或25% 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 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5000倍液,以上药液需掺加600倍天达2116 地下根茎专用型,提高药效和生姜植株的抗病性能。 生姜炭疽病怎样防治 生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斑面有时显云纹,潮湿时有小褐点产生。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合成大斑块,叶片变褐干枯。 生姜炭疽病病菌可为害多种姜科和茄科作物,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

2020版药典干姜

干姜 Gan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9.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含量测定】挥发油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6-姜辣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6-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姜辣素(C17H26O4)不得少于0.60%。 饮片 【炮制】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干姜水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水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水是一种用生姜制作而成的饮品。而干姜是有着一定的要用价值的,比如说赶脚可以温肺化痰、温经止血,对于肺功能不好以及月经期间有痛经问题的人而言,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饮品。当然,干姜配上一些其他的中药,比如说高良姜、白术、甘草、半夏、五味子等,都是有着特殊的功效的。 一、采收炮制 采集后干燥,去泥沙、粗皮,扬净即成原药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干姜。 取净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内部棕黄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即为炮姜。炮姜经过火炮,温经止血功效加强。 二、功效 温中散寒,温肺化痰,回阳通脉,温经止血。主治肤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咳,亡阳厥逆,虚寒性出血,寒湿痹痛。 三、应用 1、干姜配高良姜:两药皆有稳重祛寒的作用,干姜祛寒力较强,长于温脾祛寒;高良姜止痛作用较大,偏重于温胃止痛。两药相须而用,使温脾散寒止痛之功得到加强,用于胃寒腹痛、呕吐泄泻。 2、干姜配白术:干姜温脾胃以散寒,白术健脾燥湿,两药合用,温补并行,共奏温中健脾,散寒除湿之功,用于脾胃虚寒所

致的食少腹泻,若以炮姜易干姜,用于脾不统血的便血、崩漏。 3、干姜配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干姜辛热助阳,甘草补中缓急而止痛,两者合用辛甘化阳,既能复中焦阳气,又能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呕吐涎沫之证,如甘草干姜汤。 4、干姜配半夏: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和胃降逆,两药合用能散寒降逆,用于寒饮呕吐。如半夏干姜散。 5、干姜配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开合并用,化痰止咳,用于寒饮内伏,肺气不降之咳喘。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 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 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 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 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 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 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 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1] 。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 一般在6 月中下旬至7 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 月上旬至9 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 个高峰期,10 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 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 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C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C ,15 C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 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 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

于生姜的生长, 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 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 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 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 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3综合防治 3.1 正确选地, 合理轮作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 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2] 。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 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 500?2 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 冬季要实行深翻冻, 以减少病虫害。 3.2 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 单独采收、储藏,10 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 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 作为留种地。 3.3 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 要用无污染的井水, 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 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 以浇灌为好; 施肥需经腐熟, 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

大姜病虫害防治

大姜病虫害防治 1、姜瘟: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根及根茎部病害,也叫腐败病、软腐病。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我国南北各姜产区均有发生,是姜产区的主要病害,尤以连作地更为严重。病发初期,先出现根部腐烂,以后便逐渐蔓延到根茎,使根茎亦腐烂;上部叶片开始凋萎,最后根和根茎部大部分或全部腐烂,发出特别的臭味。植株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危害。发病初叶片卷缩,下垂而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浸状黄褐色,继而根茎变软腐烂,有白色发臭的粘液。最后地上部凋萎枯死,并易从茎秆基部折断倒伏。 发病规律: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株的肥料上越冬,通过病姜、土壤及肥料进行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的来源。病菌侵染时多从近地表处的伤口及植株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菌液可借助水流传播,流行期长,危害严重。一般7月份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10月份停止发生。防治方法:生姜腐烂病虽然防治较为困难,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切断传播途径,轮作换茬切断土壤传菌途径;尤其是对于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种植生姜的前茬地应是新茬或粮食作物地块,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发生过青枯病的不易种植生姜;生姜收获前,可在无病姜田选种,在姜窖

内单放单贮,翌年下地前再进行严格挑选,清除种姜带病隐患;姜田应选地势较高、能灌能排的土地,整地时地面要平,以防排水不畅、田间积水,引发病害,采用软管灌溉施肥。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粉。田间积水、土壤缺肥或偏施氮肥过多,均易引起发病。用目前理想的广谱性杀菌剂噻菌酮500倍在种植时浸姜和消毒土壤;在开始发病时每7-10天灌根,或连续喷雾3-5次。 2、姜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厘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又名白星病。引起生姜斑点病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以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高湿、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均利于该病发生。防治方法:避免连作,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不要在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不要偏施氮肥。发病初,叶面喷施噻菌酮或甲基硫菌灵,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姜炭疽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尖及叶缘先出现病斑。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状褐斑,病斑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成病块,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病面现出小黑点。借雨水溅射或昆虫活动传播。病菌除危害生姜外,尚可侵染多种姜科或茄科作物。病菌在田间寄主作物

区分生姜、老姜和干姜,药用有不同

生姜 -生姜就是鲜姜,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 性味:辛、微温 功效: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老姜 -老姜俗称姜母,生姜留下来做种用的,皮厚肉坚,味道辛辣,可以说是老生姜。 1、老姜一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去姜。 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 2、老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3、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 干姜 -干姜是生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晒干或微火烘干。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与配伍】https://www.360docs.net/doc/a811349325.html,/2367104884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大生姜姜瘟病防治用什么药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1349325.html, 大生姜姜瘟病防治用什么药 姜瘟病是生姜容易感染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给生姜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时到能够导致减产60%-80%,甚至绝收。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增加,姜瘟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防治姜瘟病成为生姜种植的重点工作之一。那么,姜瘟病用什么药呢?姜瘟病如何防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姜瘟病的相关知识: 姜瘟病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1349325.html, 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品萃冲施型:5公斤兑水稀释5000斤。冲施或灌根。 主要功效:激活作物免疫力、解除土壤毒素、生根、壮苗、补充微量元素。

大姜腐霉根腐病与姜瘟病症状区别与

大xx腐霉根腐病与xx瘟病症状区别与 防治大姜的死棵问题时刻困扰着广大的姜农朋友们,特别是大姜老种植区,严重者甚至绝产。 这几年造成大姜死棵的主要病害是:腐霉根腐病和姜瘟病。这两种病害病原菌分别属于真菌和细菌,防治药剂截然不同,如果对发病症状区别不清,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在此,专家将以上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区别 大姜腐霉根腐病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的茎叶先从下部叶片的尖端及叶缘褪绿变黄,后扩展到整个叶片,且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至整株黄化凋萎后枯死。大姜茎基部出现水浸腐烂状,刨根检查地下块茎褐变,根系不发达,有的发软变腐烂,一碰即脱落,植株生长衰弱,叶片变黄,直至枯死。 土壤湿度大时,茎基部出现白色霉层,植株容易倒伏,姜农又称“烂脖子”。 而姜瘟病是全株症状,只要植株受病菌侵害后,不论茎叶或根茎均表现症状。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为害,发病初叶片萎缩,下垂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色,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渍状黄褐色,似开水烫过一样,横切或纵剖病茎基部或根茎部,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俗称“黑眼圈”,用手挤压,可见污白色菌脓从维管束溢出,这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姜块与茎秆交界处水渍状腐蚀,散出臭味,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散发臭味。 二、发病规律 两种病害都属于土传病害,连续重茬地块容易发生。土壤板结,高温阴雨天气多也能造成以上两种病害的大发生。每年的5月中旬开始发病,雨季进入发病高峰期。由于今年春季温度较低,大姜生长较慢,并且多数菜农还没有将大姜的小拱棚撤掉,所以现在发病相对较轻,但是随着大姜入小培期,以及小

拱棚棚膜撤掉,雨水能直接淋到植株的根茎部,这就容易被病菌所侵染。同时因为大姜的腐霉根腐病随水流传播,所以防治困难。 三、防治方法 1、重在预防。大姜进入三股叉时期时,也就是进入小培期,要及时灌根预防。可以选择:甲霜灵+DT+甲壳素灌根综合防治腐霉根腐病和姜瘟病。 其中治疗腐霉根腐病的药剂主要有:甲霜灵、乙磷铝等。姜瘟病主要治疗药剂:喹啉酮、松脂酸铜、DT、可杀得3000等药剂。其中要以灌根治疗为主,叶面喷雾效果不佳。 2、换茬时要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强植株抗性,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3、土壤处理。有条件的可以用氰氨化钙进行焖棚处理,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友情提示:防治大姜土传病害最好要综合防治,因为腐霉根腐病与姜瘟病经常混发。

生姜姜瘟病及茎基腐病的治疗方法

生姜姜瘟病及茎基腐病防治方案 一、病害说明 生姜茎基腐病(又叫“烂脖子病”)是由真菌危害,主要为害茎基部,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无臭味,危害季节集中在生长前期。 生姜姜瘟病是由细菌危害,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姜瘟病原菌潜伏期长,发病条件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是因使用带菌种姜或种姜被土壤中病菌侵染开始至在生姜膨大期后逐渐致害。 二、防治现状及用药分析 上述病害多发生于连续种植多年的重茬地块,具有发病迅速、猛烈、致害严重、抗药性强、防治成本高、难度大等特点,制定方案时应选择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新型生物制剂,早防早治、综合管理。 近年来很多生姜种植区,采取“熏地”方法防治姜瘟病及线虫,采用的药剂一般是高度剧毒药剂,连续使用多年的用药量越来越多,抗药性越来越强,需要逐渐增加药剂用量才能取得一定效果,致使病害防治系数增大。换用新的防治方案时需要特别考虑药剂品类(不易选用产生抗药性的制剂)、药剂浓度、用药次数、用药时机及综合管理措施如需要配合使用生物菌肥(以菌治菌)、生物有机肥(增加有机质,提高免疫力)等。 三、使用产品说明 《奥力克—姜瘟净》、《奥力克—青枯立克》:中药制剂,主治姜瘟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等,双向传导能力强,内含杀菌成份(绿原酸、生物碱等)及营养复壮成份(氨基酸、多糖等),能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

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株体免疫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三、总体防治思路及作用机理: 1、土壤消毒:利用当地土壤消毒杀菌药剂,消灭存留在土壤里的病菌。 2、揭膜后喷施叶片及茎基部: 茎基腐病高发前期,及时喷雾2遍,除了叶片喷雾外,应重点喷施茎基部。一是杀灭真菌类病原菌防治茎基腐病害;二是修复伤口,调理生长,提高免疫力;三是药液传至根部,杀灭细菌类的病原菌兼防姜瘟病的发生。 3、膨大期高浓度喷雾: 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易于被病菌侵染形成病害,通过喷雾药液传导杀死病菌,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姜块形成保护,并修复姜块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 喷施中药后叶片大、厚、舒展、油绿,光合作用强有明显的复壮作用,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兼防其他叶部病害。 4、重点区域灌根: 对往年发病区域、低洼区域及下水头区域应列为重点防治区域,增加喷雾次

干姜与生姜的区别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干燥品。 姜,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不仅可作药用,也是我们一日三餐常用的调味剂。我们能从菜市场买到的鲜姜,就是生姜。把生姜晒干或烘干,就成了干姜。 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大约能长到半米高。姜喜欢生长在不冷不热,不旱不涝的地方,在土层深厚,沙质土壤中长得最好。姜喜欢的生长环境比较温和,所以姜的药性相对还算比较柔和,没有太多霸气。 姜的茎从地下根茎上长出来,笔直向上,仿佛带着一股冲劲。姜的叶子没有叶柄,直接包着茎长出来。它的叶子交叉互生,整齐地排列在茎的两侧,叶子是狭长的披针形,斜向上直直地就伸出来了,就像两排利剑刺向天空,透着一股向外升达的生楞之势。姜的茎叶颜色都是比较深的绿色,茎叶结合得很紧密,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所以姜的植株看上去就像一个人憋足了劲准备往外冲的架势。 我们药用的部分是姜的根茎,姜的根茎在地下分支较多,指状分支并排在一起向上长,就像一只胖胖的大手向上伸展着。每一块分支都长得就像小孩胖胖的胳膊腿一样,圆滚滚的,很饱满,一块连着一块,分支多的生姜有的一块能长到几斤重。 新鲜的姜,颜色是鲜黄色的,看着非常干净明丽。它的表皮是膜质的,很光滑,看起来有明显的光泽。切开之后,里面也是淡黄色的,可以看到姜的内皮层,有很明显的环形纹,黄色稍深一些,就好比姜自身穿了一件厚厚的环形外套,把自己给紧紧地约束在里面了,而在这个环形纹里面,长满了平行分布的姜丝,贯穿整个姜的内部。姜丝体现了姜的通达之气,环形纹则把这股通达之气约束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完整的鲜姜,闻不到什么明显的气味,咬一口在嘴里尝一尝,会有一股非常辛辣的姜味,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尽管很辣,但辣味相对比较厚道一些,既使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像辣椒大蒜那样,引起胃中的明显不适。 新鲜的姜通体内外都是淡黄色,黄色属土;姜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土气其臭为香;姜长得圆滚滚的,没有什么棱角,就像肉一样,外形很中庸,也符合土气中庸的

姜瘟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姜瘟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植物保护(药) 2008级苏克跃 20080625 摘要:本文概述了大田作物生姜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现状以及现阶段主要的防治措施。论述了生姜姜瘟病菌的流行规律。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概述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为农业生姜生产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 关键字:姜瘟病化学防治农业防治 前言: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及东南弧热带地区,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生姜经济效益好,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我国生姜制品的年出口量在1000吨左右,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生姜的营养丰富,是很好的调味品,根茎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油。其中根茎中所含的挥发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龙脑、枸橼醛、芳樟醇、桉油精、姜辣素,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内服本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生姜在生产中常发生姜腐烂病、姜斑点病和姜炭疽病,而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青枯病,此病原菌寄主广泛,可侵染44个科300多种植物,主要寄主有番茄、茄、马铃薯、花生、甘薯、姜、桑、油橄榄、木麻黄等植物。病原菌主要侵染姜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被害根部呈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被害地下的肉质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留残存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浊状液,散发臭味: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片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枯死。具统计,我国主要栽姜区常年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而损失10%~30%,重病田损失高达70%以上。腐烂的生姜中还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因此姜瘟病严重影响着我国生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现在生产上还没有理想的方法防治此病害。 1.病原菌的研究 1.1病原菌的确立 早在1981年任欣正等发现我国的姜瘟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瘟病、斑点病、根腐病、炭疽病以及姜螟、小地老虎、异形眼蕈蚊、蓟马等,而姜瘟病和姜螟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2种病虫害。 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瘟病、斑点病、根腐病、炭疽病以及姜螟、小地老虎、异形眼蕈蚊、蓟马等,而姜瘟病和姜螟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2种病虫害。 一、姜瘟病。该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制约生姜生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几年在我县连年重发,据笔者调查统计,该病平均发病株率为19.3%,严重地块高达49.6%,个别田块甚至绝收,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4万吨以上。 一、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生姜茎叶和根茎,地上茎部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只残留纤维。绝大多数叶片先失水向叶背卷曲,叶片下垂,维管束变成褐色,后植株青枯而死;但植株直立不倒伏。少数严重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见有乳白色菌脓从维管束中溢出,拔除病株时从根茎处腐烂且散发臭味。根部被害时也呈淡黄褐色,最终全部腐烂。 二、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中可存活2年以上,带菌种姜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此病土也是姜瘟病的重要侵染来源。在我县生姜一般5月底6月初就开始发病,6月中旬田间调

查时可见零星发病中心,6月底至7月上中旬为该病多发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高,雨水多,为病菌的扩展侵入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遇高温多雨年份,往往短期内就造成该病大流行,危害严重。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该病的发病盛期,此时田间可见成片的黄褐色病株,严重田块可全部死亡。 三、防治方法: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多,发病期长,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药剂,因而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结合物理防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农业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种姜,并实行4年以上轮作,结合精细管理,施净肥、浇净水,可以切断土壤传菌的途径,把该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 2、物理防治。对已发病的田块,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当地农民一般把发病中心及其周围的土壤和病株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并在四周1米范围内用生石灰撒施消毒,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传播和蔓延。 3、药剂防治。可选用一些杀细菌的药剂,如72%农用链霉素粉剂2000倍液或80%杀菌先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每丛生姜每次浇灌根250克药液,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可以连喷3-4次。 二、姜螟。姜螟又名钻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从生姜出苗至收获前均能造成危害,一般年份该虫在生姜田的危害株率为2-5%,如不注意防治可达到10%以上的危害率。 一、发生规律:姜螟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幼虫孵出2-3天即可

大姜知识

1、改传统沟播为起垄种植。根据大姜根短而浅、既怕涝又怕早的特点,改传统沟播为起垄种植,控制垄距65~70厘米、墩距20~25厘米,每亩4000~5000墩较好。通过起垄,大大增加了活土层,使土壤较疏松、灌水不板结、排涝很畅通,姜块生长在水、肥、气、热都比较协调的土层中,非常有利于姜块膨大、姜球粗短。仅此项措施就可使大姜产量比传统沟播增产30%以上。 2、改瘦地种植为肥土培育。根据大姜是根茎形成产量、喜欢松肥活土的特点,种植中必须增加施肥量,加深活土层。因此,在播种前要对地块进行深耕整平,耕前每库施有机肥500公斤以上,起垄施豆饼、复合肥各50公斤。此后还要及时追促苗、攻棵、攻块肥100公斤以上,才能满足大姜生长发育需要,以大幅度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3、改小块姜种为大块姜种。大姜是无性繁殖,苗期生长主要依赖“姜母”供给营养。种植时选用大块、肥胖姜种,是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试验证明,大姜随着姜种重量的增加而增产,150克重的姜种比100克重的姜种可增产15%以上。与此同时,姜种胖瘦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同重150克的姜种,胖的比瘦的增产近20%。增产道理很简单,“母大子胖”,幼苗粗而壮,分枝多而快,光合面积大。因此,姜种最好选择皮色发亮、肥胖块大,块重100克以上的作种,切忌用小块瘦姜作种。 4、改粗放种植为精心管理。大姜要夺取高产,调剂好“水、肥、气、热”至关重要。一要保水。苗期勤喷保苗水,炎夏勤喷降温水,后期喷好膨大水;二要追肥。除对田块施足底肥外,还要根据其不同生长期,及时追施催苗肥、攻棵肥和攻块肥;三要通气。做到勤锄地、浅培土,以利土壤疏松通气,促进成长;四要控热。在炎夏季节不但要采取蔗荫措施,还要勤浇降温水,以免高温烧芽。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上,要特别注意选用抑太保、农用链霉素和菊酯类等低毒低残留类农药,以确保大姜健康生长。 大姜种植技术分享 一、姜种 首先,我们要明确,选姜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为下一步催芽做准备,姜种选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催芽的质量。这是因为姜芽的生长需要姜种来提供最初的营养,若姜种瘦弱,不肥大,或者姜种带病,势必会降低芽势,从而影响到整个大姜生产。因此,记者建议,姜农朋友所选的姜种,一定要个大,块粗,没有病虫为害迹象。此外,姜种的色泽要艳丽,姜块为圆粗头,淘汰瘦弱、细头的姜种。 其次,所选姜种要能代表本品种特性。以往不少姜农朋友所选的姜种中掺杂了不少其它别的品种,结果种植后,长势差异很明显,产量受到了影响。在这里,建议姜农朋友,每年要注意剔除这些掺杂弱势品种,选择长势好、产量高的优势品种。比如说面姜品种,它的增产潜力非常大,假若大家选择面姜品种,将来通过加强管理,在大家的现有产量基础上,增产5000斤/亩是非常有可能的。 最后,建议大家在稳定株数的基础上,增加播种量,一亩地至少要保证800斤的播种量。播种量大,说明单个姜种的重量大,个大、块粗,姜种自身的营养水平高,日后出芽出苗有保障。某些姜农一亩地才播到400—500斤,在出芽出苗不齐的情况下,才意识到姜种选的有问题,几乎都是些瘦弱的小姜种。 姜种选好后,下一步该干什么呢?也许第一年种姜的姜农摸不着,会迫不及待地去催芽,如果这么做,只会导致降低催芽质量。那该怎么做才对呢?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处理姜种的技术。

纤维素酶-超声辅助提取姜辣素的4艺优化

纤维素酶- 超声辅助提取姜辣素的4艺优化徐丽萍,徐艳阳*,韩许天格,伍海运,毕宏达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摘要:为了获得一种得率较高的姜辣素提取方法,以生姜为原料,姜辣素提取率为指标,应用纤维素酶与 超声结合法从生姜中提取姜辣素。首先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 功率等因素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 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61min,酶解 pH5. 9,超声温度49℃。通过3次验证试验,实际测得姜辣素的提取率为4.7701%,与理论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0587%, 为生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生姜;姜辣素;纤维素酶;超声波;提取;响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TS20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 issn.1000-9973.2016.01.002文章编号:1000-9973(2016)01-0003-07OptimizationonExtractionProcessofGingerol inFreshGingerbyCellulaseandUltrasound XULi-ping,XUYan-yang*,HANXu-tian-ge,WUHai-yun,BIHong -da(CollegeofBiologyandAgriculturalEngineering,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 Abstract:Inordertoobtainhighergingerolyieldfromfreshginger,acombinationtechniqueofcellulaseandultrasoundisappliedtoextractgingerolinginger.Firstly,theeffectsofenzymolysis temperature,enzymolysistime,pHvalue,ultrasonictime,ultrasonictemperatureandultrasonic powerongingerolextractionyieldareevaluated.Basedonthesinglefactortest,Box -Behnkenexperimentaldesignisusedtooptimizetheextractionconditionsandcorrespondingregressionmodelis establishedbyresponsesurfacemethod.Theresultsshowthattheoptimumextractionconditionsare asfollows:theenzymolysistemperatureof47℃,enzymolysistimeof61min,pHvalueof5.9,and ultrasonictemperatureof49℃.Undertheseconditions,thegingerolextractionyieldis4. 7701%,therelativeerrorbetweendeterminedandpredictedvalueis-0.0587%,theresultscan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gingerproducts. Keywords:ginger;gingerol;cellulase;ultrasound;extraction;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生姜是姜科姜属植物的块根茎, 在我国很早就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资源。在营养方面,生姜含有蛋白 收稿日期:2015-09-14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4B45127);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044)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138) 作者简介:徐艳阳(1972-),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3—第41卷第1期2016年1月 中国调味品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