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

胃癌是肿瘤的一种,其恶性肿瘤称为胃癌。胃癌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我国农村胃癌占据肿瘤中的首位,城市位居第二,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化学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或者亚硝酸盐等),饮食和环境因素(长期食用鱼、肉类熏制品、饮食过热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癌变),遗传因素等等。

胃癌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早期胃癌分为三期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腹腔镜下局部切除、D1根治术等方法。进展期胃癌分为息肉型、溃疡型、侵润型,晚期胃癌可以通过根治性切除手术、淋巴结扩大清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胃癌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的根治,只能通过预防和防治为主。胃癌预防的关键问题在于日常生活的注意和早期的发现。日常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很大。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1禁止食霉变或腐烂变质的食物。2禁止高盐饮食3禁止食过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4禁止吸烟酗酒5手术以后的病人忌进牛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以防发生倾倒综合征。6少吃或不吃熏烤的食品及过度腌制

的蔬菜。7忌食辛香走窜的食品,如香菜、孜然、胡椒、辣椒、葱、芥末、蒜等。8肥腻生痰食品。如肥肉、肥鸡、肥鸭、各种甜食(含糖量较高的)、奶油、奶酪等。9中医传统认为的“发”物:如羊肉、无鳞鱼、猪头肉、动物内脏、虾蟹等海产品、公鸡、狗肉、蚕蛹等。10忌吸烟和喝酒,烟酒只能使疾病进展得更快,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冬天是养胃保胃的好时节,有胃炎的人,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也许胃癌离你越来越近了。日本医学专家对30岁-40岁年龄组的人进行了多年的饮食状况研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另一个防治就是早期的发现,普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一个重要措施,凡年龄在40岁以上。有较长时间胃病史者,或近几个月出现明显胃部症状者,都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对长期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或大于2cm的胃息肉的患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作胃镜检查。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2岁,上腹部隐痛2年,经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近半年来腹部疼痛加剧,经常呕吐,食欲差,近半月症状加重,且出现低热而入院。体检:消瘦,体温 38℃,脉搏 80次/min,血压13.3/10.7kPa(100/80mmHg),两侧颈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大,脐下两指。X线检查:双侧肺叶可见许多直径1-3cm大的致密阴影,边界较清楚。B超:肝内有数个直径2cm左右的结节,边界较清楚。入院后经治疗数日不见好转,半小时前排出黑色大便,呕吐大量鲜血,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双侧肺表面、切面可见数个直径1-3㎝大小灰白色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胃小弯侧有一4㎝×4㎝×5㎝肿块,质硬,沿胃壁浸润生长,中央有溃疡、出血。胃周围淋巴结、颈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灰白色。肝大,表面、切面可见数个直径2㎝大小灰白色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腹膜表面较粗糙,可见数个直径0.5㎝—1㎝大小灰白色结节。镜检:胃小弯侧的肿块是由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呈腺管样排列的肿瘤细胞组成,已浸润至胃壁浆膜层,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大小不一,染色质分布不均,核分裂象多见。胃周围、颈部、左锁骨上淋巴结的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与胃部肿块相同的组织。肺部、肝部肿块及腹膜上结节的镜下结构也与胃部肿块结构相同。

讨论题:

(1)本病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直接死亡原因是什么?。

(2)肺部、肝部肿块及腹膜上的结节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1)病理诊断是:胃癌伴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及种植转移。

直接原因是:胃癌导致胃部大血管破裂,死亡。

(2)肺部、肝部肿块及腹膜上的结节是:肺转移性胃癌,肝转移性胃癌,腹膜转移性胃癌,是胃癌导致的转移性瘤。

肺部、肝部肿块及腹膜上的结节形成:肺、肝部肿块是经血道转移来的,腹膜上的结节是胃癌种植性播散到腹膜上引起的。

胃癌的病理学及分子学发病机制

胃癌得病理学及分子学发病机制 Author Pelayo Correa, MD Section Editor Richard M Goldberg, MD Deputy Editor Diane MF Savarese, MD 翻译 李达, 副主任医师 Disclosures:Pelayo Correa, MD Nothing to disclose、Richard M Goldberg,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Sanofi [Colon cancer (Afibercept)]; Bayer [Colon cancer (Regorafinib)]; Medimmune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agent)]; Merck [Colon cancer (PD-1 inhibitor MK-3475)]; Kanghong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drug)]; Biothera [Colon cancer (Data Safety Monitoring mittee Chair for a phase III trial)]; Baxter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drug)]; Taiho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drug)]; Lilly [Colon cancer (Ramicurimab)]、Diane MF Savarese, MD Nothing to disclose、 公开性原则: 李达, 副主任医师没有透露。 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得声明。之间得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得多级审评来解决。所有得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得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得相关得标准。 利益矛盾得解决方案 我们得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得证据与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5-12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4-11-03、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 该主题有一个新得英文版本。 引言—在少数几种以感染性因子为重要病因得恶性肿瘤中,胃腺癌就是其中之一[1]: ●1994年,主要基于流行病学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下属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确认为胃腺癌得一种主要病因[2]。如果不进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导致终生得慢性活动性胃炎,而这就是发生肠型与弥漫型胃腺癌得一个危险因素[3]。 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得癌前病变就是肠型胃癌得一个特征,而不就是弥漫型胃癌得特征。弥漫型胃癌得发病更可能存在原发性遗传学病因,幽门螺杆菌参与发病得情况可能仅限于某些散发病例[4]。 幽门螺杆菌感染得结局因人而异,只有少数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胃癌(估计发病率约为每年每1,0000例感染者中3例)。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每年得新发胃癌病例约为100万例。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外力(主要就是环境因素),还可能包括细菌菌株得差异对幽门螺杆菌致病作用得调节,可影响感染向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疾病得进展。(参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恶性肿瘤得关系”) ●全球约有2%-16%得胃腺癌中检测到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其中在近端胃癌及中间部胃癌中EB病毒得检出率更高[5-8]。在胃癌中存在几个EBV相关基因(包括EBER-1、EBER2、EBNA1、LMP2A、BARF0与BARF1)得表达。然而,与幽门螺杆菌不同,这些基因在胃癌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可

2020幽门螺杆与胃癌知识科普(完整版)

2020幽门螺杆与胃癌知识科普(完整版)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一级致癌因子,目前证明至少有70多种疾病与其相关;它主要定植于胃粘膜,因此与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相关MALT淋巴瘤等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被它感染后,有部分人并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一旦它酿成大祸,比如造成消化性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癌的时候,才被人所重视; 由于抗生素耐药、中国式共餐的原因,对它的剿灭,目前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完全清除,也很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专家们称之为藏在胃里的幽灵! 本文简单讲述: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坏处、治疗的好处、以及如何治疗和检查。 狡猾的潜伏者 至少在6000年前,人类的胃里已经有它潜伏了。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逐渐认识了它: 1982年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1985年Marshall吞服细菌证明其致病性; 1994年美国将消化性溃疡列为首个根除指征;

1994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第1类致癌原; 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015年幽门螺杆菌胃炎被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主要寄生在胃内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是唯一能在胃酸里存活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菌体光滑,呈s形,有4-6条鞭毛。 由于它的螺旋状结构,狡猾地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不与胃酸直接接触。 由于有胃粘液层的保护,胃酸也对它无可奈何。

它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可直接激发免疫反应,从而造成胃黏膜炎症。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影响胃酸分泌。若使胃酸分泌增加,则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而使胃酸分泌减少,则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导致萎缩/肠化生、乃至不典型增生的发生,而这些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可怕的幽灵“菌团” 无数研究已经确切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引起多达70多种疾病,最为常见的就是与胃相关的疾病:

胃癌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胃癌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16T11:54:58.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刘娜 [导读] 胃癌病理分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胃癌治疗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治疗率。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病理教研组;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病理分型。方法:收集医院对胃癌病理的治疗数据资料和历史上主要胃癌病理分型研究病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对比。结果:胃癌病理分型主要有两大类,大体形态分型和组织学分型,不同的胃癌类型,其形态和组织还有生物学行为都是各异的,所以现如今的胃癌病理分析系统繁多。讨论:胃癌的病理分型主要有Borman分型、WHO分型和Lauren分型,分型的细致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对胃癌的治疗。 【关键词】胃癌;病理分型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39-02 胃癌病理分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胃癌治疗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治疗率。为了更好的分析胃癌病理分型研究的历史进展,现收集世界胃癌病理分型的标志性事件、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世界各国关于胃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病例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研究标准,所有病例获取均经过相关人员同意。其中有男35例,女33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7.1±11.3)岁,其中腺癌患者病例20例,鳞癌患者病例23例,溃疡性肿瘤患者病例25例,这些患者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2.6±0.3)年。 1.2方法 对以上胃癌病例进行系统对比、研究,并以黏膜内癌为例对胃癌病理分型进行研究。不同类型的胃癌其形态和组织还有生物学行为都是各异的,故进行不同的病理系统分析。对所选取的病例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地理、年龄和性别上的区分,方便我们进行对比研究。 2、结果 通过对各种胃癌病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胃癌病理的分型各路研究人员的看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日本胃肠道内镜协会(1962)对早期胃癌,即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癌按大体形态作了以下的分类:Ⅰ型-隆起型;Ⅱ型-浅表型(轻微隆起,平坦或浅凹型);Ⅲ型-凹陷型。胃肠道上皮增生分为五型,分别是:Ⅰ型指无肿瘤细胞和异型增生,以及正常上皮的炎性反应、再生、肥大、萎缩、异型性等;Ⅱ型指可疑的异型增生;Ⅲ型无浸润的低度异型增生;Ⅳ型无浸润的重度异型增生,又分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可疑的浸润性癌;Ⅴ型浸润癌,又分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由于在黏膜内癌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分歧,2000年底时,世界卫生组织又修改了Viena分型法,将原来Ⅴ型中的黏膜内癌划分为Ⅳ型,这种分型更加明朗的区分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算是解决了黏膜内癌的定义问题,有利于指导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内镜医生和临床医生的相互探讨,使关于胃癌的治疗技术向前发展。 胃癌在Lauren分型中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性和不确定性胃癌。肠型胃癌中,肿瘤内的腺体结构可以辨认。弥漫型胃癌由黏附力差的细胞弥漫性地浸润胃壁构成,可见少量腺体或无腺体形成。肠型和弥漫型癌比例大致相同的肿瘤称做混合性癌。病变如果未分化而不能明确地分入以上类型的话,应放入不确定性胃癌。有些报告显示弥漫型胃癌较肠型胃癌预后更差。Lauren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在1965年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这就是后来被称为Lauren分型的开始。这种分型不仅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而且还能体现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特征。肠型胃癌一般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可见刷状缘、炎症细胞浸润和肠上皮化生,结构类似肠癌,以膨胀式生长,肠型胃癌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常见于老年人群和男性,有较好的预后,常被认为继发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弥漫性胃癌癌细胞则呈弥漫性生长,缺乏细胞连接,一般不形成腺管,分化较差,与肠型胃癌比较,弥漫型胃癌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常见于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1] 3、讨论 对于胃癌病理分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Borman分型 1923年,病理学家Bormann提出了一种胃癌大体形态分型方法,以这位德国人的名字命名为Borman分型。这种分型主要根据癌瘤在黏膜面的形态特征和在胃壁内的浸润方式进行分类,分胃癌为四类:Ⅰ型(息肉或肿块型)胃癌:癌灶主要向胃腔内生长,病变较局限,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Ⅱ型(无浸润溃疡型)胃癌:癌灶中央凹陷、边缘隆起,与正常胃界限清楚,临床最为常见。Ⅲ型(浸润溃疡型)胃癌:癌灶中央凹陷、边缘隆起,与正常胃界限不清楚。Ⅳ型(弥漫浸润型)胃癌:癌组织沿胃壁浸润生长,胃壁僵硬、胃腔缩窄呈革袋状(又称“皮革胃”),恶性程度最高,转移较早。[2] (2)日本胃癌分型 日本有一个胃癌研究协会,成立于1961年,它刚成立的时候制定了《胃癌外科病理处理规约》作为胃癌诊断、处理、分类、治疗等的全国统一标准。但就像所有事物一样,它要经过发展变化才能趋向完美,所以这个规约经过了几次修改。在最新的也是比较科学的1999年修订的第13版胃癌规约中,日本胃癌研究会将胃癌分成一般型和特殊型。一般型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和黏液腺癌。特殊类型有鳞腺癌、鳞癌、类癌和其他不能分类的癌。 WHO分型日本内镜协会把早期胃癌分为3型,Ⅰ型(隆起型):癌明显地隆起周围正常黏膜,其隆起高度相当于胃黏膜厚度2倍以上,呈息肉样隆起,表面有白色或污秽状渗出物覆盖;Ⅱ型(浅表型):表面变化不显著,根据表面黏膜凹凸情况又分3个亚型;Ⅱa型(浅表隆起型):表面有轻度隆起,癌区黏膜隆起的厚度不到黏膜层的两倍;Ⅱb型(浅表平坦型):与周围正常黏膜高低一致,无凹凸,其主要改变是胃黏膜发红或色泽变淡,黏膜变色的区域分布不整齐;Ⅱc型(浅表凹陷型):表面轻度凹陷,或浅表性糜烂,糜烂底部发红或附着薄苔,病灶边缘不规则。 (3)Lauren分型 Lauren分型中将胃癌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性和不确定性胃癌。肠型胃癌中,肿瘤内的腺体结构可以辨认。弥漫型胃癌由黏附力差的细胞弥漫性地浸润胃壁构成,可见少量腺体或无腺体形成。肠型和弥漫型癌比例大致相同的肿瘤称做混合性癌。病变如果未分化而不能

病理学讨论——肝转移性胃癌

病理学讨论 1、⑴病理诊断:肝转移性胃癌 ⑵诊断依据: 1)病史 剑突下为器官胃所在处,精确地说为贲门所在处。剑突下疼痛三余年,疼痛无规律,提示胃部有病变。 2)病人主诉症状 近三月经常呕吐,并解黑色柏油样大便,提示上消化道有病变,可能是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胃溃疡。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亦是胃部病变而影响食欲导致营养不良、乏力。 3)体征和实验检查结果 a)血性腹水:死者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为血性,图片中见恶性肿瘤细胞。血性腹水以恶性肿瘤为主,尤其为消化系统肿瘤。死者血性腹水可因多种因素所致。 首先,胃癌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肿瘤细胞脱落侵犯脏层或壁层腹膜形成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由此提示死者很可能患有胃癌。 其次,可能是死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加上门静脉高压可导致腹水。肝癌引发血性腹水多是由于肝癌结节破裂或腹膜被肿瘤侵犯并有糜烂,或肝血管内有癌栓阻塞所致。 另外,当肿瘤细胞种植到腹膜时,也可产生血性腹水。 b)黑色柏油样大便: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个4厘米×3.5厘米大小溃疡肿块,提示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使血管收到侵蚀、破裂而出血。而血液本来是红色,当它进入消化道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为硫化铁,使大便呈柏油样黑色(血量一般达六十毫升以上时才能呈黑便),因此会解柏油样大便。 c)死者面容:同时死者呈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消瘦,是由于长期解柏油样大便,血液流失而致血虚。 d)咖啡色液体:入院第五天反复呕吐咖啡色液体,为胃癌并发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咖啡色的形成是由于有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而使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而致出血;也可能是由于肝癌所致出血,血液在胃的酸性环境及胃内的酶作用下被氧化、消化形成咖啡色。 由以上几项可初步断定死者患有慢性胃癌。

2019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胃癌科普知识

胃癌科普知识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恶性瘤的第2位,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首位。全国年死亡率男性为 20.93 / 10 万人口,女性 10.16 / 10 万人口,男女之比为 2.5 ~ 3比1。胃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在 40 ~ 69岁之间。由于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如出现症状后不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均在一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仍在20% ~ 30%。 胃癌的发病原因 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清楚,可能有关的因素有: 1.遗传因素:胃癌有家庭集聚性已为一些研究所表明,主要与血缘关系(如父母和兄弟姐妹)有关,其次才是共同生活史。 2.胃部疾患:胃部某些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有学者认为此类疾病有可能是癌前病变。 3.饮食习惯:胃癌高发区居民多吃烟熏的肉干、咸鱼、鱼露和蟹浆等高盐食物,已证实高盐对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喜吃热烫饮食、进快食,三餐不定时和喜吃熏腌饮食等都有可能引起胃粘膜的损伤,而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4.亚硝胺类化合物:由于亚硝胺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性,动物实验已证明可诱发胃癌,而该化合物的前身——二级胺及亚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并且可以在适宜的酸度(如胃内的酸性环境)或细菌的作用下合成亚硝酸类化合物,所以亚硝酸类很可能是人类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新鲜蔬菜如果放置几天,亚硝酸盐含量会急剧上升;蔬菜做熟后含亚硝酸盐不多,但隔夜后其含量就会明显升高,特别是大白菜,所以最好不要总吃剩菜;另外买的腊肉等熟肉食里面亚硝酸盐含量也较高。 胃癌的常见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一些不适,但即使晚期病人,症状也多种多样,酷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如:上腹痛或饱胀不适,消瘦,食欲减退及呕吐、呕血或黑便最常见,部分病例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而以腹部肿块或转移灶的病状为首发症状。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胃癌的危险 1.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特别是中年以上患者。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比较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比较 发表时间:2017-11-02T14:56:06.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作者:彭波 [导读] 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判断诊断胃癌的准确性。 蓬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100 摘要:目的: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判断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情况,比较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差异。结果:外科病理诊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诊断,外科病理对胃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胃镜活检诊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活检对分化型癌细胞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未分化型癌细胞的诊断准确率。结论: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率与临床价值仍不能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相比,但将两者结合,则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检查确诊胃癌患者病情。 关键词:胃镜活检;外科病理;胃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endoscopic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by endoscopic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Results: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doscopic biopsy diagnosis,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of gastroscope biopsy is higher than 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of type of gastric cancer,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agnosis of gastroscope biopsy in differentiation of cancer cells with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undifferentiated cancer cells.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accuracy and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can 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b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be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heck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endoscopic biopsy; Surgical Pathology; gastric cancer; 随着生活环境及习惯的改变,胃癌开始成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由于其恶性肿瘤性质,导致致死率较高,但并非无控制可能性,临床一直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控制胃癌病情发展的前提[1]。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是胃癌诊断的两种常用方式,胃镜活检相对外科病理具有更加直观的诊断效果,但由于该手段仍存在一些缺陷,从而导致了胃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外科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分歧。本文旨在研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准确性及差异点,故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情况。患者男女比例为46:34,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为(45.67±11.2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5±1.25)年。以上患者均出现胃癌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消瘦、上腹隐痛及呕吐等现象,发病部位包括胃主体、胃角、胃底及贲门部位。 1.2 方法 1.2.1 胃镜活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不同的活检部位。对隆起型病变,应祛除隆起部分后活检顶端组织细胞;对黏膜下病变,应提取并活检黏膜下凹陷部位组织细胞;对凹陷型病变,应提取并活检溃疡部分组织细胞。 1.2.2外科病理所有患者术后接受外科病理切片检查,根据患者病灶大小决定取材方式,病灶<1cm的患者,进行选样取材,而病灶>1cm的患者则进行全部取材。取材完毕后,用10%福尔马林溶液保存材料状态,并用石蜡将材料包埋,进行正确切片处理,染色时选用苏木精-伊红,完成后交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师与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分析并判定病变类型、分化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的结果,如确诊、疑诊及未确诊等,还应包括对胃癌的分型诊断情况,分化程度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外科病理诊断,以外科病理诊断为基础,比较胃镜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情况,经外科病理确诊的80例胃癌患者中,胃镜活检确诊61例,确诊率为76.25%;疑诊11例,疑诊率为13.75%,未确诊8例,未确诊率为10.0%,详情见表1。 2.2 癌症分型诊断情况比较 经外科病理诊断,80例患者中Ⅰ型胃癌患者43例,Ⅱ型胃癌患者20例,Ⅲ型胃癌患者11例,Ⅳ型胃癌患者6例;而胃镜活检诊断,Ⅰ型胃癌患者43例,Ⅱ型胃癌患者15例,Ⅲ型胃癌患者6例,Ⅳ型胃癌患者2例,其中对Ⅰ型胃癌的诊断,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为100%,但

胃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现状

胃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现状 摘要:目的对胃癌病理的诊断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的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所采取的方法针对国内以及国外所采用的胃癌病理的诊断的标准和临床治疗的 方式进行总结,将其进行对比的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胃癌早期的病理诊断 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对组织病理学进行的分析我国所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 织提出来的国际的分类方法;对胃癌的分期,在我国采用的是UICC制定的TNM 法。在治疗上,要根据胃癌分期的不同而采取不相同的手术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结论胃癌的病理分型以及分 期都是非常复杂的,并且直接就能够决定所采取手术的方式以及预后。针对治疗 胃癌所采取的方式必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及辅助的治 疗方法,并且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案、新的技术,这将会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个 非常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胃癌;病理诊断;临床治疗 胃癌作为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近几年的发展, 该病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发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本篇文章将从病理的诊断、 分期、治疗、预后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临床的治疗起到一定的 帮助: 1.病理的诊断、分期、分型 1.1胃癌早期病理诊断的相关标准 在日本胃癌研究会将对胃活检病理的诊断分为了5级:I级是正常的胃粘膜 同时不伴异型增生,是属于良性的病变;II级是伴异型增生,属于良性的病变; III级是在良恶性之间发生的病变;IV级为可疑癌;V级就是癌。在西方的国家将 胃活检的病理诊断分为4个等级,I级为正常的黏膜;II级是反应性的改变;III级是属于异型增生,这又可以分为轻、中、重度;第4级就是属于腺癌。这两者的 主要分歧就是在于日本的学者认为癌是由细胞的形态所决定,不管是否具有基质 浸润,均被诊断为癌,所以,异型增生如果已经是重度的也被确诊为癌;但是西 方的国家就将其两者区分,认为重度的异型增生属于是癌前的病变,这只是属于 一个过渡期。 1.2胃癌组织病理学分型 在日本胃癌研究会将其胃癌的组织学病理分为3型,也就是一般型、特殊型、类癌。一般型的包括乳头状癌、低分化腺癌、中或者是高分化型管状腺癌、印戒 细胞癌、黏液腺癌;特殊型的包括鳞癌、腺鳞癌;类癌包括为分化的癌以及其他。在西方的国家多数是采用芬兰Lauren 分类,也就是将胃癌分为肠型以及弥漫型。 1.3胃癌的分期 胃癌的分期也具有着两个系统,一个是由日本胃癌协会所制定,另一个是由 国际的抗癌联盟所制定。这两个系统都是依据原发肿瘤的范围、淋巴进行转移的 情况以及远处进行转移的范围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但是,JGCA分期法所强调的就是淋巴结转移进行解剖的部位,而UICC强调的数目进行的转移。当前,在我国 通常采用的都是1987年UICC所制定的TNM的分期法。原发肿瘤浸润胃壁的最 深处将由T代表:肿瘤侵及粘膜或者是粘膜的下层、侵及肌层或者是浆膜下、将 浆层膜穿透侵及邻近的结构或者是器官,分为是T1、T2、T3 和 T4;局部的淋巴 结进行转移用N表示: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分别为(1~6)个、 (7~15)个和>15 个分别为 N0、N1、N2 和 N3;肿瘤远处进行转移的情况用M

胃癌病理学及分子学发病机制

胃癌的病理学及分子学发病机制 Author Pelayo Correa, MD Section Editor Richard M Goldberg, MD Deputy Editor Diane MF Savarese, MD 翻译 李达, 副主任医师 Disclosures:Pelayo Correa, MD Nothing to disclose.Richard M Goldberg,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Sanofi [Colon cancer (Afibercept)]; Bayer [Colon cancer (Regorafinib)]; Medimmune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agent)]; Merck [Colon cancer (PD-1 inhibitor MK-3475)]; Kanghong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drug)]; Biothera [Colon cancer (Data Safety Monitoring Committee Chair for a phase III trial)]; Baxter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drug)]; Taiho [Colon cancer (Experimental drug)]; Lilly [Colon cancer (Ramicurimab)].Diane MF Savarese, MD Nothing to disclose. 公开性原则:李达, 副主任医师没有透露。 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 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2015-12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2014-11-03.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 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引言—在少数几种以感染性因子为重要病因的恶性肿瘤中,胃腺癌是其中之一[1]: ●1994年,主要基于流行病学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确认为胃腺癌的一种主要病因[2]。如果不进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导致终生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而这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3]。 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是肠型胃癌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弥漫型胃癌的特征。弥漫型胃癌的发病更可能存在原发性遗传学病因,幽门螺杆菌参与发病的情况可能仅限于某些散发病例[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局因人而异,只有少数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胃癌(估计发病率约为每年每1,0000例感染者中3例)。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每年的新发胃癌病例约为100万例。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外力(主要是环境因素),还可能包括细菌菌株的差异对幽门螺杆菌致病作用的调节,可影响感染向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疾病的进展。(参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全球约有2%-16%的胃腺癌中检测到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其中在近端胃癌及中间部胃癌中EB病毒的检出率更高[5-8]。在胃癌中存在几个EBV相关基因(包括EBER-1、

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诊断依据 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为了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就得进行详细的胃癌诊断,胃癌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中年和老年多见,41~60岁之间占2/3。 2.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可见胃脘饱胀疼痛,餐后加重,食纳乏味,体重减轻,咽下困难,胃疼无间歇性,不为食物或制酸药缓解,甚者出现胃脘剧烈性钻痛而放射至背部。亦可见恶心、呕吐、吐血、黑便、面色无华。如癌肿转移,可见黄疸、腹泻、骨痛、咳嗽、喘促、腹水等相应脏器受累的表现。 3.体征:中晚期可于胃脘部触及质地坚硬,呈结节状的肿块,有压痛,可移动,左锁骨上核肿大、质硬、推之不移,或有腹水征。 4. 内镜检查(胃镜):目前胃镜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最重要工具。临床上所使用的内镜主要有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三种。胃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征对于胃癌内镜下主要观察病变的基本形态:隆起、糜烂、凹陷或溃疡;表面色泽加深或变浅;粘膜面粗糙不光滑;有蒂或亚蒂;污苔附丽与否;病变边界是否清楚及周围粘膜皱襞性状态情况。和正常粘膜对比的方法来区分辨别病灶。胃镜检查特别适用于:①怀疑胃部良性或恶性肿瘤者; ②短期内动态观察胃的溃疡性病变,以鉴别良性或恶性;③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癌找原发灶。胃镜能够直接观察胃粘膜变化,通过胃镜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镜下应估计癌的大小,小于1cm者称小胃癌,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而且对胃的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肠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活检确诊后予以积极治疗,确保了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5. X线钡餐检查:钡剂造影是胃肠道肿瘤检查的首选和主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人、儿童、脊柱严重畸形者,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以及恐胃镜者,胃肠钡餐X线检查应是除胃镜外的首选。但也有些病变是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例如早期胃癌等。因此,X线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对可疑病灶反复检查,严密随访,X线检查阴性不能排除病变的存在。钡剂造影推进了“胃肠动力学”的发展,胃肠动力学是研究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以及在钡剂造影中所发生的系列技术变化,它是发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优势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早期肿瘤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6. B型超声检查:1.正常胃壁结构破坏:癌肿沿胃壁浸润生长,常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层次模糊不清,粘膜面粗糙、不光整,①如隆起型胃癌,肿瘤由胃壁间突入腔内,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样,图像酷似“戒指样”改变。②溃疡型胃癌、因病变区表面有污浊或出血点,故回声较强,而且癌瘤常达肌层形成大而浅的盘状溃疡,其边缘有一圈堤状隆起,中间凹陷,常见回声失落现象,酷似“火山口”或“弹坑样”图像改变。③浸润型,因癌肿浸润生长累及胃壁各层,使胃壁局限或弥漫型性增厚,界线不清。2.胃形态异常,胃动力学发生变化:因上述原因肿瘤侵犯胃壁造成胃壁不规则增厚,致使胃腔狭窄变形。而且因癌肿生长,胃壁僵硬,蠕动减低或消失导致胃排空缓慢,胃液潴留。3.胃癌的转移表现:胃癌转移分直接扩散、血行、淋巴转移及种植方式转移。直接蔓延主要因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常常波

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 胃癌是肿瘤的一种,其恶性肿瘤称为胃癌。胃癌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我国农村胃癌占据肿瘤中的首位,城市位居第二,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化学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或者亚硝酸盐等),饮食和环境因素(长期食用鱼、肉类熏制品、饮食过热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癌变),遗传因素等等。 胃癌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早期胃癌分为三期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腹腔镜下局部切除、D1根治术等方法。进展期胃癌分为息肉型、溃疡型、侵润型,晚期胃癌可以通过根治性切除手术、淋巴结扩大清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胃癌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的根治,只能通过预防和防治为主。胃癌预防的关键问题在于日常生活的注意和早期的发现。日常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很大。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1禁止食霉变或腐烂变质的食物。2禁止高盐饮食3禁止食过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4禁止吸烟酗酒5手术以后的病人忌进牛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以防发生倾倒综合征。6少吃或不吃熏烤的食品及过度腌制

的蔬菜。7忌食辛香走窜的食品,如香菜、孜然、胡椒、辣椒、葱、芥末、蒜等。8肥腻生痰食品。如肥肉、肥鸡、肥鸭、各种甜食(含糖量较高的)、奶油、奶酪等。9中医传统认为的“发”物:如羊肉、无鳞鱼、猪头肉、动物内脏、虾蟹等海产品、公鸡、狗肉、蚕蛹等。10忌吸烟和喝酒,烟酒只能使疾病进展得更快,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冬天是养胃保胃的好时节,有胃炎的人,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也许胃癌离你越来越近了。日本医学专家对30岁-40岁年龄组的人进行了多年的饮食状况研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另一个防治就是早期的发现,普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一个重要措施,凡年龄在40岁以上。有较长时间胃病史者,或近几个月出现明显胃部症状者,都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对长期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或大于2cm的胃息肉的患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作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有益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组对105例早期胃癌患者,综合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 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胃痛史,大体分型以H型(表浅型)占大多数,病理分类中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恶性 程度低,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病理来提高早期诊断率,病理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早期胃癌病理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男多于女,病死率高,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40%而早期胃癌的5 年生存率常大于90%但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症状时多已处于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组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管淋巴结是否有转移。EGC 治疗效果良好,但若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会受到影响。本研究分析了10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1—2005年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102例 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经手术与病检证实为早期胃癌,其中部分患者(25%)术前胃镜检查及活检误诊为胃炎等,因疗效欠佳或不能排除胃癌而行手术治疗。105例早期胃癌中,男73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 2.3 : 1;年龄20-86岁,平均57.5岁腹痛(90.1%),消化道出血(32.1%), 恶心及呕吐(20.3%),消瘦(13.1%),贫血(21.9%),其中贲门早期胃癌进食有部分患者梗阻感。 1.2 方法 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切除标本用4%畐尔马林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片厚4mm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诊断依据参照日本田坂早期胃癌标准:癌组织浸润达。黏膜及黏膜下层,包括有否淋巴结转移。肉眼分型标准采用日本内镜学会[1]提出分型方案分 为I型(隆起型)、H型(表浅型)、皿型(凹陷型),并按照WH(食管和胃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肿瘤分成以下几类: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2结果 2.1 肿瘤部位 胃镜下病灶累及部位:贲门17例,胃体31例,胃角12例,胃窦

癌症基础知识

一、癌症的概述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国中医学博大精深,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认识。癌症在中国中医学属于:“症瘕”、“积聚”、“噎膈”等“证”的范畴,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东汉的张仲景对肿瘤与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区别进一步发展了《难经》的论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不但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和症状,如“症瘕”、“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病证,而且还论述了病因、病机,同时记载了“缝亦有法”的外科手术方法。 二、癌症的病因 人体可通过免疫系统抑制来消灭癌细胞,但是当人体内防癌能力减弱或被抑制,癌细胞就会继续增殖下去,形成临床可见的癌症。 国内外医学界已经证实,人类80%~90%以上的癌症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环境的不良侵害会受到人体防护系统的缓冲或抵抗,其作用能被消除或减弱。当致癌因素过强或累积效应过大,而人体存在免疫功能不足或身体修复功能有缺欠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癌症。 当前环境污染日趋加剧,人类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人体细胞的稳定性只能是相对的,人体细胞基因的改变是必然的和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癌症无法克服和人们对癌症无能为力。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数量不一的部分癌变细胞,但是只有极少的癌变细胞能够发展成癌症,大部分癌变细胞或被机体及时清除,或没有自主分裂能力而长期潜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癌症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癌症的病因已有空前的了解,职业性肿瘤已经基本能够预防,某些普通人群的癌症也已能预防和治愈。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肿瘤、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能够导致细胞癌变的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通常情况下它们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癌症基因才会“作恶”,导致癌变的发生。“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对于癌症患者,不少人都会关注他一直以来的营养状况、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年龄的大小、生活环境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很精确。是否得病不仅跟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系,还跟每个人的基因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