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材料要求

(1)土料

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2)石灰

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消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如有积水、淤泥应晾干;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2)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用3:7或2:8(石灰:土,体积比)。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闭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

(3)铺灰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表4—1,夯实机具可根据工程大小和现场机具条件用人力或机械夯打或碾压,遍数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由试夯(或碾压)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表4-1

(4)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mm;对作辅助防渗层的灰土,应将地下水位以下结构包围,并处理好接缝,同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虚土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mm 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5)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人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

夯实后的灰土30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在基槽(坑)内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6)冬期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温,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料面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

3.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如灰土的土料、石灰以及配合比、灰土拌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等。

(3)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灰土地基的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入。为土在施工时实际达到的干密度ρd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ρdmax。之比,即:

(4-1)

灰土应逐层用贯人仪检验,以达到控制(设计要求)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人度为合格,或用环刀取样检测灰土的干密度,除以试验的最大干密度求得。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

(4)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4—2所示。

4.2 砂和砂石地基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系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

分层夯(压)实,作为

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

砂和砂石地基具有应用范围广泛;不用水泥、石材;由于砂颗粒大,可防止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地基不受冻结的影响;能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陷;用机械或人工都可使地基密实,施工工艺简单,可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特点。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

1.材料要求

(1)砂

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mm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

(2)砂石

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mm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

2.构造要求

垫层的构造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1)垫层的厚度

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与附加压力(设计值)之

和不大

于软弱

土层经

深度修

正后的

地基承

载力特

征值(图4-1),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图4-1 垫层内应力的分布

1-基础;2-砂垫层;3-回填土

p z + p cz ≤f az

式中 P Z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可根据基础不

同形式分别按以下简化式计算:

条形基础 p z =

矩形基础

p z =

b ——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 l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 p ——基层底面压力(kPa );

p c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 z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按表4-3采用;; p cz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

f az ——经深度修正后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kPa )。

压力扩散角θ(°)

表4-3

b (p-p

c ) b+2ztg θ

bl (p-p c )

(b+2ztg θ)(c+2ztg θ)

注:1注:1.当z/b<0.25时,除灰土仍取θ=30°外,其余材料均取θ=0°;

2.当0.25

按公式(4—2)确定垫层厚度时,需要用试算法,即预先估计一个厚度,再按式(4-2)

2)校核,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增加垫层厚度,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垫层的厚度一般为0.5~2.5m,不宜大于3.Om,否则费工费料,施工比较困难,也不够经济,小于0.5m则作用不明显。

(2)垫层的宽度

垫层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计算:

bˊ≥b+2ztgθ

式中bˊ——垫层底面宽度;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按表7—3采用;当

z/b<0.25时,仍按表中z/b=0.25取值.

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经验的要求放坡。大面积整片垫层的底面宽度,常按自然倾斜角控制(图4-2)适当加宽。

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4选用,并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

各种垫层的承载力

表4-4

重锤土或灰土0.93~0.95 150~200 注1.压实系数小的垫层,承载力取低值,反之取高值;

2.重锤夯实土的承载力取低值,灰土取高值;

3.压实系数λc为土的控制干密度p d与最大干密度pdmax

的比

值;

土的

最大

干密

度宜

采用

击实

试验

确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0~2.2t/m3。

3.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开注意充分捣实。

(3)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

(4)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取挤淤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人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做垫层。

垫层和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表4-5

(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历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选用参见表4-5。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

(6)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目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

(7)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

(8)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4.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石拌合均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砂及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4)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4-6所示

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4-6

4.3粉煤灰地基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工业废料,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用它作为处理软弱土层的换填材料,已在许多地区得到应用。它具有承载能力和变形模量较大,可利用废料,施工方便、快速,质量易于控制,技术可行,经济效果显著等优点。可用于作各种软弱土层换填地基的处理,以及作大面积地坪的垫层等。

1.粉煤灰垫层的特性

根据化学分析,粉煤灰中含有大量SiO2、Al2O3、Fe2O3(表4-7),有类似火山灰的特性,有一定活性,在压实功能作用下能产生一定的自硬强度。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表4-7

注:1.编号1为国内百多个电厂粉煤灰化学成分的平均值;

2.编号2为上海地区粉煤灰化学成分平均值;

3.编号3为宝钢电厂粉煤灰化学成分。

粉煤灰垫层具有遇水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其经验数值是:对压实系数λc>0.90~0.95的浸水垫层,其容许承载力可采用120~200kPa,可满足软弱下卧层的强度与地基变形要求;当λc>0.90时,可抗地震液化。

2.粉煤灰质量要求

用一般电厂Ⅲ级以上粉煤灰,含SiO2、Al2O3、Fe2O3总量尽量选用高的,颗粒粒径宜0.001~2.0mm,烧失量宜低于12%,含SO3宜小于0.4%,以免对地下金属管道等产生一定的腐蚀性。粉煤灰中严禁混入植物、生活垃圾及其他有机杂质。粉煤灰进场,其含水量应控制在±2%范围内。

3.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铺设前,应清除地基土垃圾,排除表面积水,平整场地,并用8t压路机预压两遍,使密实。

(2)垫层应分层铺设与碾压,铺设厚度用机械夯为200~300mm,夯完后厚度为150~200mm;用压路机为

300~400mm,压实后为250mm左右。对小面积基坑、槽垫层,可用人工分层摊铺,用平板振动器或蛙式打夯机进行振(夯)实,每次振(夯)板应重叠1/2~1/3板,往复压实,由两侧或四侧向中间进行,夯实不少于3遍。大面积垫层应采用推土机摊铺,先用推土机预压三遍,然后用8t压路机碾压,施工时压轮重叠1/2~1/3轮宽,往复碾压,一般碾压4~6遍。

(3)粉煤灰铺设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含水量过大时,需推铺晾干后再碾压。粉煤灰铺设后,应于当天压完;如压实时含水量过小,呈现松散状态,则应洒水湿润再压实,洒水的水质不得含有油质,pH值应为6~9。

(4)夯实或碾压时,如出现“橡皮土”现象,应暂停止压实,可采取将垫层开槽、翻松、晾晒或换灰等办法处理。

(5)每层铺完经检测合格后,应及时铺筑上层,以防干燥、松散、起尘、污染环境,并应严禁车辆在其上行驶;全部粉煤灰垫层铺设完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浇筑混凝土垫层,以防日晒、雨淋破坏。

(6)冬期施工,最低气温不得低于0℃,以免粉煤灰含水冻胀。

4.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粉煤灰材料,并对基槽清底状况、地质量条件予以检验。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铺筑厚度、碾压遍数、施工含水量控制、搭接区碾压程度、压实系数等。

(3)施工结束后,应对地基的压实系数进行检查,并做载荷试验。载荷试验(平板载荷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少于3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一点。

(4)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如表4-8所示。

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4-8

CFG桩地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CFG 桩地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粘性土、粉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场地的地基处理。 2 引用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J22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T93—95) 3 术语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掺适量水拌和形成高粘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 法。 褥垫层——在桩顶和建筑物基础垫层之间铺设的一层粒状散体材料,用于调整建筑物在桩和桩间土上的荷载分配。 4 材料要求 4.1骨料宜用坚硬卵石或新鲜机碎石,粒径宜为15伽?30伽。 4.2石屑宜用新鲜机碎石,粒径宜为2伽?10伽。 4.3 砂宜选用中砂或粗砂。 4.4 粉煤灰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等的规定。 4.5 水泥宜采用P.O 32.5 水泥。 4.6 褥垫层材料可为级配砂石、碎石、粗砂或中砂。级配砂石和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 mm。 5 施工准备 5.1 作业条件 5.1.1 基坑开挖至预留土层标高,场地通水、通电。 5.1.2 具有拟建物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1.3 具有拟建物的坐标控制点和场地的高程控制点。 5.1.4 具有CFG 桩的设计布桩图,图中标注桩位、编号、设计说明以及施工说明。 5.1.5 具有拟建物场地内地下构筑物、高压电缆、通讯电缆和上下水管线等障碍物的调查资料。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 第一节机械土方开挖 第二节土方回填 第三节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 第四节轻型井点降水 第五节深井井点降水 第六节锚杆及土钉墙 第七节钢及混凝土支撑系统 第八节地下连续墙 第九节灰土工程 第十节砂和砂石垫层 第十一节重锤夯实 第十二节深层搅拌桩施工 第十三节喷粉桩施工 第十四节钻孔灌注桩施工 第十五节筏板基础施工 第十六节箱形基础施工

第一节机械土方开挖 (ZM68-QJB-001) 一、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挖土工程常用机具设备有: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以及配套自卸汽车等。主要工具有:十字镐、铁锹、大锤、钢纤、钢撬棍、手推车等。 二、作业条件 1.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地上高压、照明、通讯线路,电杆、树木、旧有建筑物。 向建设单位了解地下给排水、煤气、供热管道,电缆、沟渠、基础、坟墓等资料。做好搬迁、改建、改线或防护加固措施。 2.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深基坑开挖还应提出支护、边坡保护和降水方案。 3.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场地平整进行方格网桩的布置和标高测设,计算挖填土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4.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设施,或疏通原有排水系统,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002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必要时设置截水沟、排洪沟或截洪坝,阻止山坡雨水流入开挖的基坑。 5.完成必需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及机械进出和.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 6.机械设备运进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控制要点 1.严格按设计边坡开挖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1)锤击沉桩法 锤击沉桩法也称打入桩,是利用桩锤下落产生的冲击能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 到预定深度或达到持力层。 1)施工程序: 2)打桩时,应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内。将桩锤和桩帽压在桩顶,经水 平和垂直度校正后,开始沉桩。 3)开始沉桩时应短距轻击。 4)正式打桩时宜用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5)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 考;端承桩则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6)施工时,应注意做好施工记录。 (2)静力压桩法 静力压桩的施工一般采取分段压入,逐段接长的方法。 例题:采用锤击沉桩法打预制桩时,若为摩擦桩,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方法为 ()。 A、以控制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B、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标高为参考 C、只控制其贯入度 D、只控制其标高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山东省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_secret

6.10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 6.10.4 一般规定 1. 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的深度为5~15m。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或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2. 对重要工程或在缺乏经验的地区,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试验。如土性基本相同,试验可在一处进行,如土性差异明显,应在不同地段分别进行试验。 6.10.5 施工准备 6.10.5.1 技术准备 1.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建筑物基础设计图及夯实水泥土桩设计图;在设计图上进行桩位编号。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及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等的调查资料。 2. 现场取土检验,确定原位土的土质及含水量是否适宜于土或灰土挤密桩。 3.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以确定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干密度等要求。 4.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方案。 5. 对工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6.10.5.2 材料准备 1. 因地制宜,选择夯填用土料,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 2.用作灰土的消石灰应过筛,粒径不宜大于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和含有过多的水分。 6.10.5.3 主要机具 1. 成孔机具:振动或锤击沉管灌注桩机,冲击钻机。 2. 夯填机具:夯实机。 6.10.5.4 作业条件 1. 回填土和消石灰满足要求; 2. 开挖基槽时,应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预留覆盖土层,其厚度宜符合下列要求: (1)沉管(振动、锤击)成孔,宜为0.50~0.70m; (2)冲击成孔,宜为1.20~1.50m 。 3. 成孔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含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Q=υρd(w op-w)k (1.10.5.4) 式中Q——计算加水量(m3); υ——拟加固土的总体积(m3); ρd——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t/ m3); w op——土的最优含水量(%),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得; w——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含水量(%); k——损耗系数,可取1.05~1.10。 应于地基处理前4~6d,将用于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浸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中。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降水、地基及桩基工 程专业分包招标文件》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综合保 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5.15; 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3)《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基处理说明》; 4)《曹妃甸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2016-SZ1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9)《建筑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T 145-201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 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2)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 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4)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在地基处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 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指导思想 本企业立足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精心组织:我公司将组织最强最精干的人员、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环境符合业主要求。 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详]

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土坡和路堤、地基及挡土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复合地基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 织造型机织(含编织) 针织 土工织物针刺 非织造型热粘 土胶粘 工土工膜有材质、厚薄之分 合复合土工膜 成土工复合材复合土工织物 材复合防排水材料——排水带、排水管、排、防水材料等料 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带、土工网 土工特种材料土工模袋、三维网垫、聚苯乙烯等 2.1.2 土工合成材料要求: 2.1.2.1 机织土工织物:机织(亦称有纺)土工织物按织法分为平纹、斜纹和缎纹三种。要求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1.2.2 非织造土工织物:由于纤维粘合法不同,非织造(无纺)土工织物分热融粘合、化学粘合和机械粘合三种。要求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1.2.3 针织土工织物:它是由一系列单丝或纱线圈相互连锁形成的平面织物。要求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1.2.4 土工网与土工格栅:土工网是由两组平行的压制条带或细丝按一定角度交叉(一般为60-90°),并在交点处靠热粘结而成的平面制品。 2.1.2.5 土工膜:土工膜是以聚氯乙烯、聚乙烯、氯化聚乙烯或异丁橡胶等为原料制成的透水性极低的膜或薄片。 2.1.2.6 组合材料:土工组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工织物、土工膜或其它材料粘合而成的产品。 2.1.2.7 土工膜袋:土工模袋是由两层针织土工织物以特定方式联系起来的分格制品。 2.1.2.8 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取样送检。 2.2 主要工机具 压路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平碾、羊足碾、振动碾、蛙式或柴油打夯机等。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章建筑地基 第1节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由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强筋复合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及稳定性,减少沉降;可用于地基加强层、岸坡防冲层、防渗层、反滤层等。 2.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①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按规定取样送检。 ②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 b 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c 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 d 水力学指标: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 e 耐久性能:抗老化性能、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 ③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5%、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砾砂、中砂或粉质粘土等材料。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保证建筑稳定并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 (2)技术准备 ○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地基各土层的工程特性、了解地下水和地基土对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无腐蚀性。 ○2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检查→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检查→压载稳定→表面保护→回填→验收 (2)施工操作工艺 ①场地平整和基层处理: a 平整施工场地,清除树根、草根及障碍物,平整压实基层土,做到基层局部高差不大于50mm。凹坑可用含泥量小于5%,厚度为30mm的中粗砂垫层铺平压实,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 b 路基表面应留4%~5%坡度,排水沟应留2%~3%坡度以利排水。 ②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 a 将无损伤破坏检查后合格的土工合成材料按主要受力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端部应先铺填,中间后铺填,端部必须仔细锚固。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材料表面应没有皱折且紧贴下层。然后随铺随及时压住,避免被风吹掀起。 b 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端头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c 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缝合、胶合、钉合等方法连接。当加筋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第一层铺垫厚度应在500mm以下,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采用搭接时应有足够的宽(长)度,一般为0.3-0.9米,在坚固和水平的地基一般为0.3米,在软弱和不平的地基则需0.9米。在搭接处尽量避免受力,以防移动。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用搭接法。采用缝合方法时,应用尼龙或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针距7~8mm,两道缝线间距一般为10~25mm。采用胶结方法时,应用热粘接或胶粘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范围及设计参数 (2) 四、施工技术及材料要求 (5) 五、施工方案 (7) 5.1、强夯法施工流程及要点 (7) 1、施工工艺 (7) 2、施工方法 (8) 3、施工要点 (9) 5.2、强夯置换施工流程与要点 (11) 1、施工工艺 (11) 2、施工步骤 (11) 3、施工要点 (13) 六、质量保证措施 (13) 6.1、技术措施 (13) 6.2、检测措施 (15) 七、安全保证措施 (16) 八、环境保护措施 (18) 8.1噪声污染控制 (18) 8.2施工环境控制措施 (19) 九、文明施工措施 (19) 附图1 强夯置换深度分布图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龙泉山脉以东,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距离资阳市约25公里,距离简阳市约15公里,近期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020万㎡,远期规划总占地面积达到4830万㎡,规划6条跑道。 本标段范围:A(4260~2760),B(7331~8146)。施工面积约92万平方米,主要的工作内容: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其中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有:3000KN.M强夯置换31200.75㎡,;填挖交界:3000KN.M点夯70605㎡,填筑压实工法:1200KN.M满夯地基605133㎡。 二、编制依据 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工程全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3、《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2002) 4、《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00)

地基与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 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 3.1地层岩性2 3.2水文地质条件3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3 4.1施工前准备工作3 4.2人材机准备情况4 4.2.1材料准备4 4.2.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4 4.2.3劳动力配备表5 4.3施工组织准备5 4.3.1项目管理机构5 4.3.2进度计划5 4.4施工临时用水用电5 第五章施工工艺及措施5 5.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措施5 5.1.1工艺原理5 5.1.2工艺流程6 5.1.3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0

5.2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及措施11 5.2.1测量放线11 5.2.2土方开挖11 5.2.3桩头破除、检测及砼垫层施工12 5.2.4钢筋工程12 5.2.5模板工程13 5.2.6地脚螺栓预埋工程14 5.2.7砼工程18 5.2.8土方回填19 5.3砌体基础施工工艺及措施19 5.3.1工艺流程19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 6.1保证项目20 6.1.1桩基工程20 6.1.2混凝土基础22 6.1.3砌体基础25 6.2允许偏差项目25 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7 第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28第九章雨季施工措施29 9.1雨季工程措施29 9.2施工场地措施30 9.3机电设备及材料防护30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本施工方案的编制目的是为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提供完整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地基与基础施工与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1.2 编制依据 1.2.1 工程结构施工图纸相关要求; 1.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子分部工程包括:桩基、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等。 (1)桩基均为钻孔灌注桩;桩径500mm,有效桩长10m,共计90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笼采用桩身通长配筋,桩顶留490mm锚固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钢筋笼主筋下部3m主筋为3根Φ14(螺纹钢)、上部为6根Φ14(螺纹钢)。沿长度每2m做一道Φ12(螺纹钢)的加强筋,钢筋笼箍筋采用ф6100(200/300)。本工程桩基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350KN。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

常用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常用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目录 第一章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4. 1.1 锤击预应力管桩................................................................ 4. . 1 、适用范围 ......................................................... 4. .. 2 、工艺流程 ......................................................... 4. .. 3 、施工工艺 ......................................................... 5. .. 1.2 静压预应力管桩................................................................ 1. .1 1 、适用范围 ........................................................ 1.. 1.

2 、工艺流程 ........................................................ 1.. 3. 3 、施工工艺 ........................................................ 1.. 4. 1.3 质量控制要点............................................................... 1.. 8. 1.4 质量标准............................................................... 2.. 1. 1.5 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2.. 6 第二章钻(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 3 1.1 适用范围............................................................... 3.. 3. 1.2 工艺流程............................................................... 3.. 3. 1.3 施工工艺............................................................... 3.. 4. 1.4 质量控制要点............................................................... 4.. 2. 1.5 质量标准............................................................... 4.. 4.

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复合地基施工工艺 标准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编制人: 日期:

目录 第一篇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标准 第二篇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第三篇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标准 第四篇砂桩砂井施工工艺标准 第五篇 CFG桩地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六篇注浆地基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第七篇喷粉桩施工工艺标准 第八篇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标准 第九篇高压旋喷注浆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第一篇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使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加固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

12%~25%、厚5~15m的新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工程。 2 材料准备 2.1 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2.2 石灰: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它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3 施工机具 3.1 成孔设备 0.6t或1.2t柴油打桩机或自制锤击式打桩机或冲击钻机或洛阳铲。 3.2 夯实设备 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或偏心轮类杆式夯式机。 3.3 主要工具 铁锹、量斗、水桶、胶管、喷壶、铁筛、铁(木)夯、手推车等。 4 工艺流程 4.1 作业条件 4.1.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应齐全。4.1.2 建筑场地地面上所有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旧基础等均已全部拆除或搬迁。沉管振动对临近建筑物及厂房内仪器设备有影响时,已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4.1.3 施工场地已进行平整,对桩机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预压处理,周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模板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 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 , 改进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1.3.2 强夯法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 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 将地基土夯实 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 ——承载力特征值; Es ——压缩模量; Eo ——变形模量; H ——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 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 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 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 施工质量受控措施, 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 制定针对性强, 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 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 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1.4.1.4 强夯试验 a) 强夯处理地基大面积施工前, 宜先进行强夯试验( 试夯) , 经过试夯确定强夯机具、夯锤( 重量及锤底静压力) 及夯锤落距单点总夯击能( 或夯击数) 、夯点间距及每遍夯击间歇时间、夯击遍数、有效加固深度、夯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 值、压缩模量Es 值或变形模量Eo

地基基础施工工艺

01基土扦探工程 一、 若有异常情况,要写在备注栏内。施工准备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1、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是60°尖锥形状, 钎长1.8~2.1m;穿心锤(重10kg)。 2、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3、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长、宽均符合 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确定钎探点位置及顺序编号,按照钎 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钎探点的布置依据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 求时,应按规范规定执行,也可参照表l-l执行。 表1-1 3、按钎探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扦上每30cm预先划好横线。 二、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检查孔深)→灌砂 (二)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1.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就位打钎:将触探扦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 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扦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 定时,一般按表“钎探点排列方式”执行,并做地基钎探记录。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 出。拔出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 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棒捣实一次。

桩基施工规范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粒径为0.5~ 3.2cm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 2.1.6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7 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2.1.8 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 2.2 作业条件: 2.2.1 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

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 2.2.2 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2.3 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2.2.4 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 2.2.5 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 2.2.6 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 2.2.7 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低以下0.5m左右。 2.2.8 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3.1 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 1范围 本工程适用于,回旋钻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本交底规定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17.3.1灌注桩 先用机械成孔,然后再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基础桩。 17.3.2泥浆护壁 用机械进行灌注桩成孔时,为防止塌孔,在孔内用相对密度大于1的泥浆进行护壁的一种成孔施工工艺。 17.3.3沉渣厚度 在灌注混凝土前由于沉淀或其他原因造成孔底标高上抬,以及钻孔后孔底标高所形成的高度差值叫沉渣厚度。 17.3.4充盈系数 实际混凝土灌注量与桩体混凝土理论量之比值。 17.4施工准备 17.4.1技术准备 认真熟悉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场区内地下障碍物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房屋、精密仪器、车间等调查资料。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组织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规程,增强职工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 5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完成调研工作。 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17.4.2物资准备 钢筋、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经质量检验合格。 混凝土拌合所需原材料全部进场,并至少具备1个工作班用量的储备。 钢筋笼加工所需原材料已全部进场,并具备成批加工能力,并在开钻前加工成一定数量成品。 预拌混凝土完成工厂化材料准备。 配置泥浆用的黏土或膨润土已进场,泥浆池和排浆槽已挖好。 外加剂:采购定货工作完成,并完成掺量实验工作。 17.4.3施工设施准备 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回旋钻、、卷扬机、砂石泵、泥浆泵、泥浆搅拌机等 工具用具 主要工具用具: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储料斗、水箱、铁锹、扳手、管钳、切割机、电焊机、弯曲机等。 监测装置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测绳、坍落度测试仪、泥浆测试装置等。 17.4.4作业条件准备

地基及基础之地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工程 2-1 灰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编制依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及要求 3.1.1 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灰土地基场地平面图及设计要求等技术资料。 3.1.2 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1.3 对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3.1.4 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3.2 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 土:采用粉质黏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不宜使用块状黏土和砂质粉土,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3.2.2 石灰:宜采用新鲜的消石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3.3 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平碾、振动碾、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作业条件: 3.4. 3.4.1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3.4.2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3.4.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3.4.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3.4.5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3.4.6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