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省水利厅: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报省水利厅: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报省水利厅: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某省某市某某灌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某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

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是2008年某省的四个试点项目之一,自2008年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在投标中标后,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建设,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于2008年11月底,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于2009年5月初,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各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常开展工作,渠系工程管护良好,水价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试点项目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某某灌区位于某市中部矮浅丘陵区和中北部平原区,是烟台市唯一的一个大型灌区。某某灌区始建于1959年,1960年基本完成西干渠骨干工程,1964年开始进行灌区配套建设,至1967年,完成西灌区配套并开发东灌区。灌区包括石良、东江、兰高、北马等11个镇区街,291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万人,灌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农民人均纯收入6941元。

某某灌区功能齐全,特点明显,区内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库和某省重点灌溉试验站,黄水河流域系统工程更是创造了“上游修水库,中游层层拦补、下游建地下水库”的流域治理模式,被某省政府誉为“沿海小流域治理的示范工程”,在某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灌区本身所具备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滨海丘陵区的实际情况,运行40余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效益。灌区承担着全市93%的粮食生产任务,

连续多年为某市赢得“全国无公害小麦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国果菜十强县”和“全国无公害水果出口示范县”等称号,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试点项目区位于某某灌区的兰高片(1.8万亩)、北马片(0.9万亩),控制灌溉面积共计2.7万亩,涉及2个镇、46个村、1.03万户、3.02万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9.2毫米,区内灌溉以自流为主,以提水为辅,2007年、2008两年,年平均总产量粮食为1.6万吨,果树为2.9万吨,年平均总产值为5612万元,粮食亩均生产成本约为344元/亩—371元/亩。

近年来,全市生态用水量已达1.39亿立方米以上,试点区内地下水匮乏现状也得到了明显改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和改善,为整个灌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程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前,试点项目所属的某某灌区总土地面积52.8万亩,耕地面积34.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2.2万亩,其中库灌区面积19.7万亩,地下水库补源灌区面积12.5万亩。试点项目区灌溉面积2.7万亩,已有输水渠道总长度为147公里,各类闸门、量水设施及其它建筑物等3千余座。2007年、2008两年实际灌溉面积为1.8万亩,年平均灌水3次,平均每轮次灌溉周期为15天左右。

某某灌区有东西两条干渠,总长80.23公里,支渠23条,总长62.45公里。共有斗渠656条,总长度416.04公里;斗渠以下渠道3278条,总长度645.53公里。由于某某灌区支渠及以上渠系建筑物均为国家所有,干渠由某某水库管理局

管理,支渠由当地乡镇政府管理。项目实施前,斗渠及以下的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也没有及时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的被动状态。斗渠及以下渠道大部分为土渠,衬砌率较低,初步统计,斗、农渠以下末级渠系衬砌率仅为5%左右,灌溉用水量大,渗漏严重,加之末级渠系没有计量设施,管理手段滞后,用水多少与水费不对应,用水分摊计量不准、不公的问题十分突出,无法实现按方收费,造成水费过高,农民对水价误解,用水纠纷不断,水费收缴成为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灌区的用水和谐和社会稳定,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环境极不适应,必须进行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用水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试点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某某灌区自流及提水供给;人畜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多数是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地下水源井供给;工业生产用水多数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供水。项目实施前,试点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年均农业用水816.45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约为302.4立方米/亩。

在用水管理方面,要通过防淤、清淤、防冲、防渗、除草、培修加固等工作,使渠道保持水流畅通;避免渠道冲刷、坍塌以影响渠道输水;防止大量渗漏,降低水的利用系数;避免渠道倒堤决口,确保安全输水、配水。合理控制灌溉用水,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水费收缴制度,以水费养工程,形成末级渠系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模式,为灌

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积累经验。

(四)水价改革、水费计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试点项目实施以前,某某灌区没有实行终端水价,近年来,一直按0.09元/立方米的国有水价标准收取水费。1998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0.18元/立方米,测算依据为《某省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规程》。1999年根据某省物价局鲁价工发[1999]9号文批复,经某市政府批准,自流灌溉每立方米供水价格为0.09元,提水灌溉(扬程15米以上)每立方米0.045元。

水费收取按照“库水预分、按亩配水、按方计费、预售水票,凭票供水、节约归己、超用累进加价”的原则,具体管理采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形式。具体情况如下:灌区管理局负责干渠的供水管理,送水到支渠进水口,进水口设量水设施(量水堰),按0.09元/立方米量水收费。干渠放水前,由村队、镇区预购水票,计划供水;受益镇区农技站负责支渠的供水配水、工程维修、水费征收。水管单位对受益乡镇实行水费提成补助的办法,解决支渠灌溉管理经费支出,提成比例按渠道长短、所处位置12%-14%不等。各镇灌溉通常是以村为单位,从支渠上游到下游逐村组织灌溉,支渠渠系损失水量下摊;斗渠以下供水由村委或村管水员管理,负责斗渠及田间工程维修、本村的供水配水、水费征收。斗渠进口小部分有量水设施,多数没有或损坏,斗渠以下无量水设施。村队级灌溉用水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经济条件好

的村队,水费及管水人员工资由村委负担。多数村队按实灌面积或用水量均摊水费,通常做法是流量计时,按灌溉时间量算,每亩收取水费20元以上。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有将放水人员工资及田间渠系损耗折加,水费高达到30元/亩,通常是按水次结算,按亩预收水费,多退少补,也有转为下水预交或转为下水补充。

某某灌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骨干工程得以彻底改造,干渠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5提高到现在的0.92,效果十分明显。而末级渠系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改造、配套,加上缺乏正常地维修和养护,老化失修严重,“跑、冒、滴、漏”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农民的用水费用;渠系建筑物的不完善,造成了末级渠系灌溉保证率低,导致灌溉用水量及农业水费收入也随之减少;同时,传统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田间用水量增加,也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力度,指导鼓励农民进行田间灌溉技术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损失,从而减少农民用水负担,提高用水积极性。

二、试点项目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目标:一是建立末级渠系改造奖补机制,建设完好水利工程设施。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完好的工程体系是基础;二是建立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机制,规范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保障;三是推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灌区工程良性运行。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推行农民用水自治是核

心。

任务: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培育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自治组织12个,承担末级渠系的维修、使用和管理职责;二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激励和引导,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147.3公里,建设完善灌溉设施;三是积极推进以终端水价制度为核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灌区良性发展机制。

三、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申报与批复

2008年3月,编制上报了《某省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为项目的申请作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参与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公开竞标,通过竞标答辩,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列入了全省四个中标试点项目县之一;2008年4月底,编制上报了《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总投资为1220万元。

(二)项目组织管理

2008年年初,根据水利部农业水价改革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方案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某市立即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申报、组织与实施;在项目实施前期,按照《某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某市实际情况,市政府以龙政办发〔2008〕30号文出台了《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

点项目实施意见》,内容涵盖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项目组织实施及时间安排、保障配套措施四个部分,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08年9月,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分别优选了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之后,某市水务局作为项目法人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对工程的建设与监理等相关细节进行了规定,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试点项目于20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220.65万元,工程完工后及时与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

(三)项目资金落实及使用管理情况

在工程建设初期,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中标单位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等方式筹集600余万元作为工程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为主,受益用水户投工投劳为附,中央、省及地方筹资比例为2:1:1。其中:省及以上补助资金915万元由市财政局控制管理,并按合同采取报帐制形式兑付。项目完成后,烟台银基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经审计认为: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管理使用规范,整体运行良好,无挤占、挪用和违规支付现象,确保了资金安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四、项目建设及完成情况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是一项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物价、民政、农民减负、水利等部门,水管单位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个人等多个利益

群体的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上下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批复的实施方案,从农民用水户规范化、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个方面认真组织建设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宣传、组织学习、参观培训等方式,引导试点项目区农民组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13个,共涉及46个村,控制面积2.7万亩,累计登记会员1.1万个。其中兰高片成立协会7个,涉及村庄32个,控制面积1.8万亩,登记会员0.7万个,北马片成立协会5个,涉及村庄14个,控制面积0.9万亩,登记会员0.4万个。2008年3月底前,所有协会全部按照行业要求,在某市民政局进行了登记注册,并通过《今日龙口》等媒体刊物进行了社会公示;在协会组建过程中,分别在项目区北马片及兰高片对项目镇业务骨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协会负责人、用水户代表等60余人进行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第三个层次的培训。会上发放了自编材料《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基础知识问答》96套,每套16页,1.12万字。之后,又由各参会用水户负责人及用水户代表负责对其辖区内所有用水户进行了培训,最大限度的调动了用水户的积极性,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充分认识了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助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是用水会协会规范化运行的保障,规范运行是确保

用水户协会发挥效益的根本。在以某市水务局为主的相关科局的指导下,协助制定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水费征收等各项规章制度,最终经各协会用水户民主讨论、表决通过。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协会均能够按要求,按程序进行自主管理,明确了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使协会的运行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个用水户协会制定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等协会负责2—3人,用水户入会实行申请制,由专人负责进行灌溉面积测算及登记造册工作,并向会员发放农民用水户会员证,严格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各协会的健康有序地运行;目前,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办公场所多采取租赁及购置旧房形式,划分为办公、值班、储藏仪器设备等功能分区,室外挂着“某市***用水户协会”的牌子。协会全部购置了微机、测量水等仪器及桌椅、档案柜等各类办公用品;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某市人民政府授权某市水务局对各协会辖区内的渠系工程进行了移交,并对各协会颁发了“某某灌区末级渠系使用权证书”,要求各协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政策对辖区内工程进行自主使用和管理;各协会均已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由某市水务局、某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的钛金牌。

用水户是灌区的直接受益者, 灌区工程特别是末级渠系工程经营状况的好坏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成立用水户协会, 负责末级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运行和水费征收, 适应末级渠系的特点,解决了末级渠系涉及面广、管理难的问题, 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极大提高了工程使用效

率, 实现了最大化的节水效益、长期化的工程运行。

(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

对某某灌区西干渠一支渠、二支渠、十一支渠、十二支渠、十三支渠及超斗灌溉范围内的斗农渠进行工程节水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渠道防渗、渠系建筑物建设和配套完善量、测水设施建设。工程于2008年10月3日开工,同年11月20日建成。完成总投资1220.65万元,建设各类输水渠道总长度为147.278km。其中输水渠道长度为83.315 km;排水渠道长63.963 km。建渠系配套建筑物2928座。其中过路机耕涵342座,农桥341座,分水口1662处,进水闸75座,渠式分水、节制闸508座。量水设施1139座(处、套),其中无喉段量水槽163座、长喉道量水槽46座、三角堰和梯形堰共57座、标准断面量水670处。建设跌水量水设施46处,安装管道量水器157套。项目已于2009年5月初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达到了优良标准。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贯彻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从规划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到检查验收和交付使用,都是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工程质量放到第一位。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为达到合理、可行的规划效果,2008年3月,以省水科院为依托,编制申报了《某省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保证了规划设计的专业性、科学性;由于试点项目区工程分布跨度大、范围广、规划改造的斗农渠数量多、种植作物及地块环境复杂。为把这一工程规划好、设计好,在工程实施前期,某市专门组织38名工程技术人员分成9个工程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试点

项目区内斗、农渠等末级渠系及各类渠系建设物进行了详细的勘测与复核,进一步细化了渠道位置、灌溉面积、断面形式及各有关参数,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实施方案,保证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实用性;在工程实施前期,某市政府出台了《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意见》,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于协会组建时间较短,又缺乏工程建设专业人员,某市水务局接受委托,代表各协会进行项目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活动,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工期与质量要求;2008年9月5日及9月10日,按照《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意见》的要求,某市以公开招标方式在某市政府采购网上分别发布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公告,通过层层筛选,分别确定了某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及烟台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为中标单位,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与监理。之后,于2008年10月2日某市水务局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该工程施工承包协议书、施工承包合同以及监理承包协议书、监理承包合同。保证了工程实施的程序化、专业化要求;成立了由市水务局和镇政府、灌区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协调指导组,主要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现场指挥、统筹全局的关键作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工程施工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细则进行,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

按照“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建设与管理。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抽调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配备专职质检员,严格实行“三检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检查中间产品质量,认真履行工序验收手续;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理,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技术措施,攻克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质量负责实行终身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分兵把守,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系统网络,为项目能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单元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内容进行检测、评定,不合格者令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对施工中的中间产品严格把关,其中渠墙防渗衬砌石料严格按设计标准购进加工,对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砌筑做到错缝、密实、稳固、平整、美观。砼工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砼原材料、配合比、模板表面质量以及砼浇筑尺寸与位置等进行严格控制。对砼预制构件强度和外观质量不满足要求的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对质量不合格、没有出厂合格证、没有监测部门的检测证书的材料也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通过各种措施的有效控制,有力保障了工程质量,划分的单元及分部工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中间产品全部合格,施工中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施工质量检测资料完整齐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以推广应用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节水灌溉新技术为目标,在总结过去渠系节水改造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狠抓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为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可操作性,我市特聘请了省水科院专家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经过多方研究,因地制宜地在试点项目区内主要采用五种渠道防渗形式:即浆砌石矩形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矩形结构防渗、预制混凝土板梯形结构防渗、预制混凝土U型槽结构防渗、预制砼和PVC自压管道输水以及扬水站提水管道灌溉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形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末级渠系的水利用系数及节水改造的科技含量。

(三)农业终端水价改革

某市某某灌区农业现行水价标准为自流灌区0.09元/立方米、提水灌区0.045元/立方米,此水价是执行某省物价局和某省水利厅鲁价工发〔1999〕9号文要求,并经某市政府批准实施,此标准低于供水成本,只占供水成本和费用的50%左右。2008年11月,在某市水务局、物价局、灌区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组织试点项目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对末级渠系水价进行了成本核算和价格测算。之后,灌区管理局以龙王水管字[2008]6号《关于制定某市某某灌区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的请示报告》向某市物价局提出了申请,2008年12月,某市物价局以龙价发[2008]26号《关于确定某市某某灌区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的通知》,对农业终端水价进行了批复,确定了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自流灌区为0.128元/立方米、提

水灌区为0.163元/立方米。

为保障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某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改革规划,明确改革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要求,制订和完善了水费征收、水价管理等规章制度。根据改造完成后的工程状况,考虑到试点区内农民的承受能力及适应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划2009年到2011年三年内,逐步提高国有水利工程农业水价,从而提高终端水价,确保水价改革工作分步实施到位。并以此次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为促进全灌区乃至全市的农业水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五、项目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测水量水的合理布置、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机制和合理农业水价的实施,在工程、管理以及水价杠杆的调节措施下,灌区农田灌水及时、灌溉均匀度和灌溉保证率均得以提高,据初步测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15以上。根据某某灌区灌溉试验重点站灌溉试验成果和试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工程运行经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可极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和果品亩均增产10%以上,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则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95.34万元;试点项目区末级衬砌渠道断面较原土渠减小,特别是渠道改造成管道后,减少了耕地占用面积,经计算项目区可节地270亩,产值为66.71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其节地效益值为33.36万元;由于灌

溉用水量减少,灌溉先进化程度提高,灌溉用工量普遍降低。根据已建工程运行分析,项目建成后,较原地面灌溉亩年灌溉用工量可节省0.3个,据此计算出项目区年可节省工0.81万个,按当地农民工资50元/工日计算,年省工效益可达40.5万元;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渠道渗漏损失降低,田间实行窄、短畦灌溉和多种农艺节水措施后,田间水利用率提高,改造后自流明渠灌溉定额为230m3/亩,管灌灌溉定额200 m3/亩,自流灌区节水率26.6%,提水和自压管道灌区节水率可达28.5%,试点项目区年节水222.45万m3。因此,试点项目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灌区内建立终端水价制度,建立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和征收稽查制度,杜绝水费收缴过程中搭车收费和截留挪用现象,使灌区水费可以实收到位,为国家骨干工程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水价改革后,达到了节水效果,减少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灌溉现代化程度,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社会化体系建设、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自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项目完成后,明晰了末级渠系改造、管护主体,推行水费计收方式改革和终端水价制,通过水价杠杆调节,规范了用水秩序,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化解灌溉水事纠纷,消除了灌区农民对水管单位和政府的水费误解,保障了农村的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试点项目区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通过灌区渠、沟、田、林、路综合治理,田间采取节水措施,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增加了环境用水量,加大了河流、水库的水面面积,加快了回补地下水的速度,使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的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持了当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也相对增大生态环境用水量,植树造林,环境绿化,增加灌区植被覆盖率,保持河流不断流,水面不缩小,回补超采的地下水,修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

总之,通过试点项目的建设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协会的正常运行与管理,进一步理顺了灌溉秩序,农民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六、改革中的经验

试点项目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与运行,使灌溉管理容入了用水户自己做主用水的民主管理体制,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经济独立核算,同灌区供水管理单位形成供求关系,实现了水资源的市场化。通过终端水价的制定与执行,使试点项目区的农民用水户明白少用水少缴费,多用水多缴费,用水量同用水户切身利益相关。用水协会主动同供水单位协商用水,严格贯彻“量水到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原则,彻底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费用水习惯。观念的改变,促进农业节水,同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也理顺了灌溉管理体制。通过试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户的节水意识和管护

意识,使农民用水户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与其中,而且保障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减少水费支出,为农业水价改革在整个灌区内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经验。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某市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工程管护、测量水设施的使用等技术培训工作尚未及时跟上,致使部分协会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量测水的一些基本常识,业务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终端水价制定运行时间较短,水费计量与征收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改善。

2、对项目运行管理的建议。一是要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加大对协会的监督指导力度;二是要加强对用水户协会的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逐步提高协会干部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协会更好的开展工作;三是要对水费计量与征收方面进行探索改善,进一步规范用水节水,并逐步提高国有水利工程农业终端水价,使终端水价的水费标准逐步接近或达到供水成本;四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监测与评价,对项目建设、运行、影响和效果等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调查、统计和测定;五是及时对试点项目区内的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汇集先进经验,为下一步全灌区的水价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相关附件

某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四日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保障。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有调查显示,几乎

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发布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

浅谈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浅谈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要:农业发展情况与国家经济之间有直接关系,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党 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明晰农业水权,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 励机制,深化工程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促进工程 长期良性运行。 关键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因素及对策 引言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有效缓解水资 源短缺的必然选择。自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按照“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有序推进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义 为推进江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选取了江城县重点县2017年建设项目、2018年江城县高地片区山区小水网、和平村开发区山区小水网建设项目、江城县三国 庄园紫鹃园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作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为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保障生产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水利 工程水价目前仍低于供水成本,水管单位生存面临困难,农田水利设施难以正常 运行。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需求调节等 方面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 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对推动我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促 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因素 一是群众意识观念转变困难。在大多数群众意识中,长期以来农业用水都是 不出钱,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直接的就是一个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意识观念转 变较为困难,所以加大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困难程度;二是产业结构的多 样性。江城县的产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茶叶、橡胶、咖啡、甘蔗、水稻,但 受限于江城县实际地形等原因,产业不集中、无规模等因素导致改革较为困难; 三是江城县降雨历时较长。江城县降雨较多,历时较长,主要产业中除水稻需水 量较大外,其余产业由降雨即可基本满足需水,故群众需水迫切程度不高,由此 加大了改革工作的困难程度;四是水利工程配套设施较少。江城县已建水利工程 相关配套计量设施较少,导致了改革工作的实施困难;五是县级财政困难,相应 的奖补机制难于兑现。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对策 3.1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规定测算农业供水成本水价,综合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与支付意愿、水资 源稀缺程度等因素,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推行终端水价与分类水价。 3.1.1计算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 工程主要为田间水利工程,故此改革不考虑骨干水利工程相关费用。田间水 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配水员劳务费用、维修养护费用、折旧费等。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等于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除以灌溉供水量。 3.1.2测算终端供水成本水价 农户终端供水成本水价=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

[工作汇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全国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XX省确定我市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按照国务院、省、市出台的意见、实施方案要求,我市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作了大量的改革推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农业及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就是要在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具体目标为:一是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具备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二是农村基层用水组织规范组建、长效运转,农业水费计收基本到位;三是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四是建立起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五是基本建成计量设施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按照省、市要求,我市要先期探索、总结经验,到2020年完成8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改革任务。 二、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后,于20XX年11月24日全市印发了,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发改、督查、农工办、财政、水利、农业、物价、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印发了,由具体人员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制定政策、出台文件及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市水利局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咨询、调研等,为全面推开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20XX年,因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各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 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先后参加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会和泰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会、辅导会,组织相关人员到沂源县、博兴县考察学习了两县的经验做法;组织全市水利站长进行了培训,对改革的意义、要求、步骤、措施进行了讲解。在山东水利网、泰安日报、泰安水利网、XX政务网等媒体,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群众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三是编制改革方案。通过招投标确定了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方案编制和技术指导单位,市水利局配合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市内中型灌区、泵站灌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 (试行) 根据中发〔2017〕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为落实省级人民政府改革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对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二、评价内容与指标 按照《意见》明确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评价内容分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将根据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工作评价着重对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共设置6项细化评价指标;任务评价围绕改革实施范围及夯实改革基础、水价形成机制和奖补机制等改革重点任务进行评价,共设置14项细化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指标详见附表。 三、评价方法与程序 (一)评价方法。评价工作采取自评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1—

(二)评价程序。评价采取以下步骤: 1.各省自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照本办法设置的评价指标,总结评价期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打分,于次年1月15日前将自评结果和评价依据(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以下简称“四部门”) 2.初步评议。四部门结合日常督导检查情况,对自评结果进行初步评议。 3.抽查评价。四部门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抽查省份,并组成工作组进行实地评价。 4.综合评定。四部门对初评结果和抽查评价结果进行审议,对照评价指标打分并确定等级。 5.发文公布。评价结果于次年3月底前由四部门联合发文公布。 (三)评价等次确定。本评价采用标准分制(标准分=实际得分÷各省最高分×100),满分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90分以下为良好,60分以上80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四、评价结果应用 (一)本评价结果逐步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二)本评价结果作为中央安排资金绩效因素,与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 —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汇报 **市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以灌区良性运行为目的,积极实施产权制度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灌区运行模式。 一、基本情况 被称为“微型湖北”的**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山区、丘陵、平原兼有。最高海拔为,最低海拔为,相对高差为。耕地面积66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小麦、豆类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之间,径流深374mm,径流系数。由于**市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多样,各个干旱时段的地区分布不同,轻重不一,极易出现伏秋连旱,干旱灾害十分频繁,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 在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实施前,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管理废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主要表现在:末级渠系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灌溉面积缩小,效益衰减严重;水量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维护成本费用高,农民水费负担重。 针对这种情况,**市大力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把深化水价改革作为促进节

约用水的重要举措。2016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成效十分显著。 二、改革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末级渠系建设完善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项目所在地政府极为重视末级渠道建设改造,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的末级渠系建设指挥部,各镇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为末级渠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末端灌溉渠系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对由农业用水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过流能力/s的支渠以下的末端渠道节水改造项目,按推广U型渠改造方式,分U30、U50、U70和U70以上4种规格,每米分别补助10元、15元、20元和25元的材料费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投入末级渠系建设的积极性。 2、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把项目区范围内的小水库、堰塘、引水渠、斗毛渠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将工程按照协会的《章程》分段承包给用水小组及用水户,让农民觉得是自己的产权,爱护渠道工程跟爱护自己的房屋产权一样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产权明晰后,农民投资维修、改

2019年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而近年来,中央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入乡镇对农村信 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 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 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 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 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

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 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 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 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当阳市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以灌区良性运行为目的,积极实施产权制度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灌区运行模式。 一、基本情况 被称为“微型湖北”的当阳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山区、丘陵、平原兼有。最高海拔为,最低海拔为,相对高差为。耕地面积66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小麦、豆类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之间,径流深374mm,径流系数。由

于当阳市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多样,各个干旱时段的地区分布不同,轻重不一,极易出现伏秋连旱,干旱灾害十分频繁,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 在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实施前,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管理废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主要表现在:末级渠系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灌溉面积缩小,效益衰减严重;水量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维护成本费用高,农民水费负担重。 针对这种情况,当阳市大力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把深化水价改革作为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举措。2012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成效十分显著。 二、改革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末级渠系建设完善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项目所在地政府极为重视末级渠道建设改造,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的末级

渠系建设指挥部,各镇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为末级渠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末端灌溉渠系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对由农业用水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过流能力/s 的支渠以下的末端渠道节水改造项目,按推广U型渠改造方式,分U30、U50、U70和U70以上4种规格,每米分别补助10元、15元、20元和25元的材料费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投入末级渠系建设的积极性。 2、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坚决贯彻落实当阳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把项目区范围内的小水库、堰塘、引水渠、斗毛渠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将工程按照协会的《章程》分段承包给用水小组及用水户,让农民觉得是自己的产权,爱护渠道工程跟爱护自己的房屋产权一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8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综合施策、两手发力、供需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根据《X省定价目录》规定的价格管理权限,农业水价实行分级管理。中型灌区农业水价按照“国有骨干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收费标准”的终端水价模式制定。中型灌区国有骨干工程农业水价实行政府定价,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农

业水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具备条件的可实行协商定价。小型水利设施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供水价格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原则上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确有困难的地区要适当提高价格水平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紧缺、用户承受能力强的地区,农业水价可提高到完全成本。加强成本监审,每3-5年进行一次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根据监审结果适时调整农业水价。农业水价调整方案,由县物价部门按规定程序确定。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终端末级渠系用水环节实行分类水价。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等,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用水类型,科学确定粮油作物供水与经济作物供水比价。农业灌溉要优先使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地下水超采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地下水用水成本高于当地地表水,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和生态改善。 3.逐步推行分档分时水价。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按照省级行业用水标准和用水户近三年实际用水情况,合理确定灌溉用

2017年度水利发展资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广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的成功经验,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用水计量,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主体。积极发展农村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 综合改革的意见》,目的是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省改革目标是在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水价制定要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制度安排要最大程度惠及广大农户,让农民在高效用水前提下用的起水,在积极参与改革中共享改革成果。我省各地市按计划部署实施改革任务,依据山东省制定的整体推进计划制定了市级的总体推进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市改革任务的推进和实施。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绩效目标 山东省制定了省级总体实施方案,计划用十年时间,即从2016年至2025年完成山东省境内8208万亩农业灌溉面积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并将改革任务分解到了17个地市。同时要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用3—5年时间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二)年度绩效目标 根据省水利厅的安排,2017年度12月底前我省使用省级补助资金的16个市(不含青岛),计划完成改革面积235万亩。各市及所属县区在分配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计划当年完成改革面积297.03万亩。 三、评价基本情况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本调研组经过实地考察、咨询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办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别脚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咨询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并且,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咨询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所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定挑选,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要紧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信息化尽管还没有一具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具别断进展的阶段。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经过信息络把农业生产、治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密切地连接起来,成为一具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治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治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尽管目前还别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觉,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要紧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进展动力,信息和技术问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别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日子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治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进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浮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要紧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进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进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基本上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关于如此一具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算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络铺设事情,电脑普及事情,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事情,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络信息等事情,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为扎实推进我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制定我区20xx度工作计划(泉洛发改[xx]78号),同时,按照《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下达20xx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的通知》(闽发改价格[xx]802号)文件下达的改革建设任务1500亩,并将计划改革面积增加500亩。 (二)真抓实干,成效显现 根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切实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闽发改商价〔2019〕420号)文件精神及我区20xx度工作计划,对列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积极启动改革。9月18日召开了洛江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2025)审查会议,按目前水利统计年报我区耕地灌溉面积约3.33万亩,改革总计划覆盖面积约3.00万亩,占耕地灌溉面积的90.1%。共涉及四个乡镇,其中河市镇0.64万亩,马甲镇1.2万亩,罗溪镇0.85万亩,虹山乡0.31万亩,总体方案编制投入13.8万元,已通过市水利局审查。截止20xx12月,我区已完成改革任务1500亩,并新增了罗溪500亩,结合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罗溪镇钟山片区同步实施,总投资约11.5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三角堰12个,超声波流量计5台以及管线附属设施,目前已完成完工xx亩。 (三)合理测算,制定水价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落实奖补资金,完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基础,完善农业水权分配制度,健全改革体制机制,按《洛江区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将工作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各责任单位建立相应改革台账,建立监督检查和绩效,并将有关数据录入水价改革信息系统。目前我区农业用水价格参照《泉州市物价局关于农业用水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泉价[xx]64号)执行。 二、下年度工作计划 在历年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和总结试点成果,逐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0年我区计划实施面积xx亩,选择条件较好的罗溪镇,涉及广桥村、洪四村等7个行政村,项目结合我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同步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完成审查,发挥典型示范,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工作,完善工作制度,着眼长远,努力构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长效机制,并做好20xx农业水价综合工作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一、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在xx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x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xx年4月27日,县人民政府批转了《x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相继于5月21日批转了《xx县灌区管理暂行办法(试行)》、《xx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有力途径。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6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综合施策、供需统筹、因地制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护主体明确。农业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根据《X省定价目录》规定的价格管理权限,农业水价实行分级管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区物价部门按管理

权限和规定程序确定。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供水价格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原则上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加强成本监审,每3-5年进行一次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根据监审结果适时调整农业水价。小型水利设施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具体方式由区水务部门结合各镇(街道)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用水环节上实行分类水价。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等,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农业灌溉要优先使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地下水超采区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和生态改善。 3.逐步推行分档分时水价。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按照省级行业用水标准和用水户近三年实际用水情况,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促进节约用水。鼓励各镇(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实行两部制水价、昼夜分时水价、丰枯季节水价。 (二)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4.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制定具体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办法,建立与节约用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对国有骨干工程供水价格与运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XXX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在XX委、XX 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X不断加强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突出“三电一厅”信息服务(电脑上网、电话热线、电视节目、信息服务厅)。对加快我X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我X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将XXX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巩固X农业信息中心建设 按照建立“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指导思想,围绕“市级抓提升,县级抓巩固,乡镇抓延伸,村级抓典型”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巩固了区级信农业信息平台建设。2006年底,为了使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更稳定,多方努力,克服资金张困难,为信息中心配置一台高标准的联想电脑,保证了我X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积极引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了XXX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达到了市里要求的“六个一标准”。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有一条电话线,有一至二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有一套组织(队伍)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加强对乡级信息服务站的技术指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奠定基础。 三、坚持多策并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依托“三电一厅”平台,坚持多策并举,土洋结合,群众接受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群众需要什么信息,就提供什么

信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服务模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信息意识强,获得信息快,利用息效果好。鼓励“20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信息网站,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XX公司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采用了ERP管理系统,实现销售、生产、物流、质量、库存、财务和成本管理,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XXX及周边地区果农万余户,户均增收400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农业信息传播的快捷途径。大力推广“专业协会+网络信息+农村会员=发家致富”的模式,取得良好实效。XXX协会充分发挥信息灵、购销渠道广、善经营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协会已发展会员310户,带动发展养猪户3000多户,建成百头以上养猪塑膜大棚60个,饲养生猪1.23万头,其中已出栏销售7000余头,户均新增收入2300多元。 (三)种养大户带动。XXX大户XXX网上查信息,网上卖生猪,通过网络把生猪销售到漯河双汇集团,每头生猪的价格比以前要高出30—50元,每年多收入几万元。2006年底,XXX喂养出栏的150头生猪,每头实现利润400元左右,纯收入5万元。目前存栏的160头生猪,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也可创利润6万余元。同时,根据网络上提供的饲养技术,XXX在猪场内配备了最流行的“电器”:自采饮水器、高压清洗机、名牌换气扇、紫外线消毒灯和火焰消毒灯。另外,群众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随时可以到他家的电脑上进行查询。如今,在他的帮助下,该村新建养殖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2号)、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X〕1143号)和《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58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 政办字〔X〕200号)精神,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区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XX精神和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战略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明晰水权、定额管理为前提,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综合施策 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水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等其他相关改革的紧密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 (二)坚持两手发力 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三)坚持多方联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面广,要坚持区政府主导,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农牧业局、国土资源局等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改革。 (四)坚持供需统筹 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也要突出用水需求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高效转变。 (五)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水源情况、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关于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农业信息化调研组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概括为:基础设施较好,发展速度较快,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已有10多个镇(街道)建立了自己的综合信息网站,农村信息服务员队伍达100多人。ADSL宽带网络通达所有的镇(街道)和行政村,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77部/百户,农民拥有计算机4000多台,上网率80%以上。使用过“1608888”声讯台的农户已超过1000人次。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的重要途径,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自2006年4月天长被滁州市政府确定为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建设试点市以来,我市以“新农村网、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村和三电合一声讯系统建设”为重点,积极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电信部门为了配合全市实施农业信息化工作,先后投资了近1500万元,在全市各镇街道铺设了专用光纤,安装了上网专用设备,在重点村铺设了宽带,形成了3公里范围内农户可以实现宽带上网,为全市农业信息化打下了基础。二是积极加强各类网站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天长市新农村网,主要面向农村提供农业技术、计生、医保、养老保险、土地、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招工、劳动力需求、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和科普、气象、交通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领域信息服务。网站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万条以上,网站点击率稳步攀升。三是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专家声讯系统,

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18号)和省水利厅等五部门《关于贯彻落实〈x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x水农〔x〕4号)精神,推进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扣“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目标要求,以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前提,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建立健全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为核心,完善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和维修养护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减排,着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x年全市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总体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基本建立农业用水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

制,逐步形成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先进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持续高效运行,农业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三)实施步骤。 1. 开展试点阶段。x年,x县在x年改革试点基础上全面完成改革任务;x市在x年改革试点基础上完成改革任务的60%;其余县(市、区)编制完成全县改革实施方案,选取1—2个区域开展试点区改革。 2. 全面推进阶段。x年,全市全面推开改革,探索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业水价改革方式,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x县、x 市、x城区、x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争取完成改革任务。 3. 改革巩固阶段。x年,全市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完善修订水价机制、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巩固改革成果,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 合理制定农业水价。各县(市、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状况、农业用水户承受能力,精准补贴机制等因素,明确农业水价成本核定、价格制定原则和方法。参照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定额,开展农业灌溉实际成本调查,分别组织测算大中型灌区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农业供水成本、大中型灌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3189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浛洸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浛洸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党在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xx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