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

究报告

2019年10月

目录

一、数字孪生城市发展概况 (1)

(一)理念引领,各地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1)

(二)产业响应,各类企业抢抓商机激活ICT 产业链 (2)

(三)资本助力,数字孪生城市板块崛起倍受市场关注 (4)

(四)场景先行,数字孪生部分应用先行先试初显成效 (4)

二、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与核心平台 (8)

(一)三横两纵总体架构 (8)

(二)泛在感知与智能设施管理平台 (11)

(三)城市大数据平台 (13)

(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16)

(五)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 (18)

三、数字孪生城市关键技术要素 (21)

(一)新型测绘:快速采集地理信息 (21)

(二)标识感知:实时“读写”真实城市 (27)

(三)协同计算:高效处理海量数据 (33)

(四)全要素表达:精准“描绘”城市前世今生 (36)

(五)模拟仿真:在数字世界推演城市运行态势 (44)

(六)深度学习:推动城市自我学习智慧成长 (48)

四、数字孪生城市典型应用场景 (53)

(一)城市规划仿真:形成全局最优决策 (53)

(二)城市建设管理:项目进度可视化管控 (55)

(三)城市常态管理:“一盘棋”综合治理 (59)

(四)交通信号仿真:最大化道路通行效能 (62)

(五)应急演练仿真: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实战 (67)

(六)公共安全防范:让“雪亮”更“明亮” (70)

(七)公共服务升级:感同身受的体验 (72)

五、数字孪生城市未来发展展望 (74)

(一)有望全面激活智慧城市产业 (74)

(二)有望重塑城市治理结构和规则 (75)

(三)数字孪生城市的推进实施建议 (76)

前言

数字孪生城市理念自提出以来不断升温,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当前,各地对数字孪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数字孪生城市究竟如何建设,各方仍是感到非常困惑,技术方案和实施路径亟待规范和明晰。本报告通过对数字孪生城市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技术之间的集成关系、所包含的核心平台以及平台之间的协同性,以及体现数字孪生特色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剖析,力图对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方案进行通用化提炼抽取,并对国内外相关产业和服务供给进行梳理,从而为各地建设实施数字孪生城市提供帮助和引导。

从关键技术看,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数字孪生城市技术要素更复杂,不仅覆盖新型测绘、地理信息、语义建模、模拟仿真、智能控制、深度学习、协同计算、虚拟现实等多技术门类,而且对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赋予新的要求,多技术集成创新需求更加旺盛。其中,新型测绘技术可快速采集地理信息进行城市建模,标识感知技术实现实时“读写”真实物理城市,协同计算技术高效处理城市海量运行数据,全要素数字表达技术精准“描绘” 城市前世今生,模拟仿真技术助力在数字空间刻画和推演城市运行态势,深度学习技术使得城市具备自我学习智慧生长能力。

从核心平台看,数字孪生城市在传统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的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基础上,增加了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该平台不仅具有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成为在数字空间刻画城市细节、呈现城市体征、推演未来趋势的综合信息载体。此外,在数字孪生理念加持下,传统的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和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的深

度和广度全面拓展,功能、数据量和实时性大大增强,如与数字孪生相关的场景服务、仿真推演、深度学习等能力将着重体现。

从应用场景看,数字孪生城市的全局视野、精准映射、模拟仿真、虚实交互、智能干预等典型特性正加速推动城市治理和各行业领域应用创新发展。尤其在城市治理领域,将形成若干全域视角的超级应用,如城市规划的空间分析和效果仿真,城市建设项目的交互设计与模拟施工,城市常态运行监测下的城市特征画像,依托城市发展时空轨迹推演未来的演进趋势,洞察城市发展规律支撑政府精准施策,城市交通流量和信号仿真使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化,城市应急方案的仿真演练使应急预案更贴近实战等。在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孪生模拟仿真和三维交互式体验,将重新定义教育、医疗等服务内涵和服务手段。同时,基于个体在数字空间的孪生体,城市将开启个性化服务新时代。

从未来发展看,随着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和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生活场景将发生深刻改变,超级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同时,技术加速集成创新将打破智慧城市现有产业格局,促使产业重新洗牌,新的独角兽可能出现。此外,技术的变革将倒逼管理模式的变革,正如生产力进步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化,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将推动现有城市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重塑调整。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最近国内城市规划界不停的在出现新名词,出现新概念,出现新思潮,发起新运动,各地都在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或许你也听到过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城市全域物联网规划等等,那么你了解多少呢,本文为你解惑一二: 1.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优点在于通俗,易于宣传,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义,因为“智慧”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词汇,自会以自己的理解想象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只能是公众视角,不是信息工程学的精确定义。 智慧城市是宏观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望,着眼于城市发展整体的总效果。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社会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信息化,社会要求城市具有整体发展的智慧。 2.什么是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智能技术充分应用的城市。 智能技术也是信息技术,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智能技术强调的是软件资源,强调自动处理系统的贡献,智能技术有望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热点。 信息化普及与计算机的性价比密切相关,IT昂贵时代许多人围着一台计算机转,IT廉价时代一人一台计算机,在IT超廉价时代将会有许多计算机围着人服务,智能服务的特点是对事不对人,展现为自动化服务。 在一对一信息服务的时代,应用的中心是个人化的信息服务,主要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供人使用,在多对一IT智能服务时代,信息系统是代替人自动处理事

务,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都是自动化系统,系统经常在人无所察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 程序是人处理事务方法的逻辑表述,这些程序在特定系统上运行形成了自动处理事务智能,理论上可以用居民日平均利用的程序条数反映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城市的智能 化程度越高,居民的生活工作越方便也越有效率。 3.什么是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信息实现充分计算机化的城市。 数字城市概念是在上世纪末提出的,其推动力来自空间地理系统技术的成熟。 今天数字城市概念已不再局限地理系统,而成为能够提供完善信息服务的城市,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网络服务和包罗万象信息内容服务。 数字城市强调直接面向人的信息服务,用户端设备是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附属于人的终端,系统提供信息供人使用。数字城市代表了以人为直接目标的信息服务理念。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规划首先要完善数字城市建设,信息化基础好的地区适宜增加城市智能系统工程建设。 4.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智能建设将成为信息化的新热点。IBM的智慧城市概念实际是智能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中国特色的概念,其中国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内并未对智能项目建设给予更多关注。国外“SmartCity”侧重于智能项目建设,侧重于按行业设计,中国的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信息化建设更有效益的城市”,国内信息化发展与发达国家差一个周期;在观念上、技术上、经验上对建设城市智能系统缺乏足够的准备。

2017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试题(答对36题)

2017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试题单选题:共 15题,每题 2分,合计 30分 1 标记 我们国家现在处于应用和技术双引领的地位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优势和应用规模优势。() 正确 错误 2 标记 ()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3 标记 网络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正确 错误 4 标记 IT和DT时代的最大区别,()为我们建了好多信息系统。DT时代 IT时代 5 标记

阿里巴巴这么一家优秀的企业不能在国内上市,非得要去美国上市的原因是() 国内的上市政策不适应 美国市场更适合阿里巴巴企业 不想在国内上市 6 标记 智慧城市思想加速了信息惠民的公共服务。 正确 错误 7 标记 大数据的四个维度是数量,多样性,速度,准确性。 对 错 8 标记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中广泛的业务协同建立基础是?() 数据交换 简化流程 数据共享 互连互通网络 9 标记

下列有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处现状,表述错误的是?()城市建设目标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缺乏依据 存在盲目投资建设的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尚处于成熟阶段 10 标记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其目的是为了以泛在的信息服务为基础,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正确 错误 11 标记 旧州镇主要依托丰富的屯堡文化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 对 错 12 标记 云栖小镇的政策支持: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在全国首创政府企业“1+1”的政策扶持机制。 正确 错误

数字城市之三维建模的内容及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数字城市之三维建模的内容及方法 作者:田庆, 李芬, 祈晴晴 作者单位:田庆,李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100012 河北中色测绘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201),祈晴晴(河北中色测绘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201) 刊名: 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 年,卷(期):2011(16) 参考文献(4条) 1.朱庆.林珲数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城市环境中的三维城市模型初探 2004 2.胡鹏.黄杏元花一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2007 3.穆利娜三维GIS浅析[期刊论文]-测绘标准化 2008 4.韩东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内容与方式探[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0(34)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罗增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体系构建[期刊论文]-河南科技:上半月2011(9) 2.董明洲.Dong Mingzhou"数字城市"建设初探[期刊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16(3) 3.王映辉.周明全.Feng Demin.冯德民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及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27(1) 4.赵琪华城市通--数字城市[会议论文]-2000 5.承继成信息化城市与智能化城镇——数字城市[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2000,2(3) 6.丁恺.Ding Kai"数字城市"框架结构建设的初探[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20) 7.刘祖文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期刊论文]-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17(3) 8.段学军.顾朝林.甄峰.于涛方"数字城市"的概念、框架与应用[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01(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814288020.html,/Periodical_zgkjzh201116101.aspx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来源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环境、交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态,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比如高速公路的ETC通道,驾车上下高速路,根本不用在收费站前排队,也没有收费员,连车都不用停,经过路口的时候通过智能系统就自动缴了费,这就是“智慧城市”的成功应用案例——“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的实现,离不开两项IT技术的支撑:云计算和物联网。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智慧城市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十分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 “云计算”概念由Google提出,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将其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被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 李德仁院士曾形象的将“智慧城市”描述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数字地球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我们正在迈入智慧时代。数字地球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而我们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地球。当今世界,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博空间的一个子集。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城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6T16:33:38.4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梁莉 [导读]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 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甘肃省 741000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一些应急措施的应用发挥良好作用。三维数字城市的建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政府的实际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为有效节约城市资源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建模技术 1引言 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则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点。三维GIS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地处理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工具在城市规划、国土监测、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三维GIS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三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提出了三维城市模型的概念。通过对三维GIS中三维城市模型理论及相关的技术方法的探讨,对今后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1.1数字城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主要是通过对空间信息的应用,构筑一个虚拟的平台,其中,关于一些社会资源、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文以及经济方面的信息和内容,能够通过数字形式进行有效获取,从而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众多的服务。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实现城市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良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数字化的城市,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效力。 1.2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在实现数字地球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城市建设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正向三维数字城市方向快速发展。自“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以来,在国际国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节点,是数字地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地图的数字化和大比例尺地图测绘、计算机化,它有自身的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对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字城市的建成将为城市各行各业提供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空间信息平台,有力促进各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作用。 2三维技术构建及建模方法 数字城市需要一个逼真的模拟,实时动态的环境中,考虑到硬件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数字城市建模和模拟的动画要求建模方法有一个显着不同的数字城市建模模型分割和纹理映射技术。目前众多世界城市虚拟场景结构在以下方面:基于模型和BR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在3DSMAX中验证。多边形模式是第一次使用的建模技术,用一个小平面来模拟表面,从而形成各种形状的三维对象的一个小的平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但在实践中更多的使用三角形或矩形。多边形建模的,直接创建基本几何体,根据要求修改调整对象的形状,或使用放样面片建模,组合对象创建的虚拟现实工程,多边形建模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但它产生一个光滑的表面,因此适于构建规则形状的对象,如大多数的人造物体的多边形建模技术是困难的,同时可根据要求,只可通过调整的参数建立的虚拟现实系统该模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辨率的模型的虚拟场景的实时显示的需要和适应。 目前实现三维建模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StudioMax)等工具人机交互式三维建模;二是直接利用GIS的二维数据和高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但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规则对象的建模;三是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对物体快速建模。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根据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自动构建三维模型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3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3.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出现,使三维数据大批量地快速获取已成为可能。这种建模方法主要的原理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遥感影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立相应的交会模型,进而得到实际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且建立数字地表模型,再通过相应的纹理映射关系,实现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该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目标建筑物的几何空间与高程数据的快速构建,并且精度高、快速成像。因此,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在三维建模领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较早,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已经非常成熟。使用该技术,能够创建立体环境,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高度、形状信息的快速与准确获取。然后结合外业纹理采集与正射影响屋顶信息能够进行精细三维模型的构建。然而该技术对建筑物纹理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侧面纹理无法被有效获取,因此,同新时期我国的精细化城市三维建模的要求不符。 3.3机载/车载激光扫描技术 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构建而成的模型在细节方面可以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能够形成较高的精度,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外业就能够完成建模。然而,在应用该技术提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算法过程,可供操作的软硬件短缺,在构建三维模型的时候,应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应用,如果三维场景模型范围较大,那么在后期传输、存储数据以及浏览的时候,难度较高。 3.4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在对近景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使用倾斜摄影技术时,能够有效及时地获取到较为丰富的空间影像情况,还能够将其分级别地进行应用,这对于三维建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较为明显突出的作用。倾斜摄影技术主要是通过倾斜的角度进行成像的,因而,相较于传统的直观角度,这种技术能够让用户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对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实际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正射影像的不足之处。该技术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建筑物进行观察,同时也能够对贴图纹理进行批量提取,拥有较快的建模速度,也能够更加真实的对地物周边环境进行反映,同时仅需要应用少量的数据就能够完成建模。该技术已经成

三维智慧城市建设

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应用案例三维智慧城市建设 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背景 为了建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对某城区城区建筑部件进行倾斜摄影,建立城市三维立体模型。城区测量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复杂场景,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及专业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的数据成果直观反映地物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为真实效果和测绘级精度提供保证。通过倾斜摄影建模,实现城市三维漫游、显示与管理,使城市管理更加直观方便。 我公司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根据业主要求与项目技术服务要求,成立了项目组,配备了软硬件设备,承担该市城区约10平方公里5cm 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倾斜影像图和建筑三维模型。编写了技术实施方案与项目实施计划,承担该城区约10平方公里5cm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倾斜影像图和建筑三维模型。 2.主要软硬件设备

5 Smart 3D软件4套 6 航天远景软件2套 7 计算机、办公软件等若干 8 Photoscan数据处理软件2套 9 OSketch 4套 图1-1 图1-2,中海达OS-M8八旋翼无人机 3.作业依据 a)《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 b)《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c)《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d)《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e)《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f)《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g)《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8); h)《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i)《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j)《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k)《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90); l)《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 3004-2010); m)《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n)《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倾斜影像图》(CH/T 9008.3-2010); o)《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 p)《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q)《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r)《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s)《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t)《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16176-1996); u)《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v)《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5G时代下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研究

5G时代下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研 究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双时代背景下,探讨CIM的特征与实质,以及在5G 时代CIM平台的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提出基于CIM的智慧校园 总体建设模式,旨在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的服务能力,构建符合高校园区特色的 平台化系统整合。 关键词:CIM,智慧校园,物联网,5G 一、研究背景 高校园区的日常工作和数据管理涉及高校各部门管理系统,以及众多外部管 理部门。以往的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采用各自采购专业智能化系统、建设独立系 统的模式,因重复采集、交叉维护造成数据条目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差,跨系统、 跨部门数据流通与工作流程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影响信息化效益的发挥。 此外,高校园区现有和正在建设的平台多种多样,专题数据量也十分庞大, 如何集成这些平台和数据,丰富三维空间数据的属性内容,增强三维平台的功能 集合活跃度,扩展应用领域,满足校园日常运营管理和应急保障服务需求,新型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二、CIM及应用 CIM是对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和提升(耿丹,2017)。CIM既可以存储城市规模的海量信息,又可以作为云平台提供协同工作与数据调阅功能;同时和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还能提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集成性管理系统(ESRI,2019)。 CIM的构成是以GIS作为所有数据的承载,作为所有数据融合的功能性平台,同时,还会加入新的内涵;BIM数据,就是城市单体、城市细胞的数据。 由BIM到CIM,扩展成为智慧城市的底板,包含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 下管线、地址、水体和地表等7类基础数据资源,共同构成城市公共治理的物质 底板。 2013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引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进程。截至2017年3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均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从数字模型的角度分析,目前BIM软件通 用由Building SMART联盟提出的IFC标准,其几何表达方式有三种:边界几何 (B-Rep,Boundary Representation),扫描体(Swept Solid)和构造实体(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CSG)。同时IFC存储了建筑物及其所有构件的多 种语义信息,如所有者信息,模型修改历史记录,以及建筑构件的成本和施工时 间表等内容。 2017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以数字孪生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的创新理念。有学者提出:城市信息模型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用3D可视化 的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决策与管理,类似于从DOS时代升级至Windows时代,城 市实现管理透明化和决策科学化。 三、5G时代下CIM技术趋势 5G带来的高速率、大容量、低延迟,实现互动性、实时性、场景化更强的三 维直播/视频/通话应用,已经拉开了三维通讯社交的序幕。技术演进与需求升级 驱动了数字孪生城市这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思路。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相互关系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相互关系 简单的说,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可以认为是智慧城市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城市,即城市的数字化阶段,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转换;第二阶段是无线城市,即城市的网络化阶段,实现了城市的信息共享;第三个阶段进入智慧城市,即城市的智能化阶段,依托于前两个阶段最终实现了智慧应用的展现,详细说明如下: 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概念 数字城市概念是在上世纪末提出的,是指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 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联系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传

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各相关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智慧城市,最终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务。 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区别 (1)采用技术有所不同 数字城市采用了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相关技术。智慧城市在原有技术之上,融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 (2)依托网络有所不同 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3)参与建设力量有所不同 数字城市致力于政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最终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4)协同效果有所差异 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

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

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已被大数据所包围,城市数字化已成为当代城市的发展标志,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已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三维数字城市开始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数字城市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为研究点,探讨了数字城市中的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建模方式。以期为今后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维建模;数字城市;建模方式 1 数字城市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城市建设呈现繁荣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接近700个大中型城市约30000个小城镇已全面开展“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将城市的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计算机的存贮,为访问该网络的用户提供城市虚拟场景,便于用户获取所需的相关城市信息。同时,还能为城市的各种决策工作提供指导,例如城市规划、警务平台、智能交通等,可以说数字城市的服务范围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2 三维建模技术概述 2.1 三维建模方式 (1)利用三维软件手工建模 3DMAX,Maya 及AutoCAD等建模软件主要利用球体、立方体等基本几何图形通过组合、拉伸、旋转等几何变换构建几何场景,在进行软件三维建模时,几何模型的设计与表达是虚拟场景造型的核心内容。除了这些,三维软件建模还包括物理建模、模型切分、行为建模等。 (2)利用仪器设备自动建模 自动建模的含义就是通过扫描、摄像、拍照等方式获取建模所需素材,并对影像进行拼接、变换、匹配、合成等处理以建立实物模型的建模方式。 而三维扫描仪是一种能将现实世界的立体彩色信息快速以点阵的形式转化为数字信号,是当前对实物进行三维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三维扫描仪具有测量精确度高的优势,但由于售价较高,作业速度较慢,采集信息较为单一,并且对于复杂形状的实物扫描效果不佳,不能实现完整的自动建模。 (3)交互模式

5G时代的数字孪生发展报告

数字孪生,复制同一个你 5G 时代的数字孪生发展报告 摘要: ●数字孪生是一种多维动态的数字映射,可大幅提高效能。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 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对现实体的复制(映射),从而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以数字化方式为物理对象创建虚拟模型,进而模拟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搭建和整合制造流程的虚拟生产系统,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到制造执行的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将产品创新能力、制造效率和有效性水平提升到全新高度。 ●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庞大,彰显独特价值。数字孪生应用非常丰富。将数字孪生应用于 生产流程则能够事半功倍,提前预见问题并帮助解决;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管理上,会让城市更安全,包括街道、社区、娱乐、商业,甚至是电力线、变电站、污水系统、供水排水系统等,都会有数字孪生体,从而更轻松便捷地监控管理城市的每个地方;将数字孪生技术用在大脑研究上,还可以帮助治疗脑部疾病患者。在数字时代的未来,数字孪生将完全改变我们发现、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在未来世界大有可为。 ●数字孪生,5G 应用落地强风口。数字孪生是5G 赋能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数字孪 生作为5G 衍生应用,加速了物联网的成型和物联网设备数字化,这与5G 三大场景之一的万物互联需求强耦合。此外,数字孪生还是5G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助燃剂,5G 时代数字孪生不可或缺。

目录 1.揭秘数字孪生,不仅仅是复制 (3) 1.1.数字孪生,数字形式的双胞胎 (3) 1.2.数字孪生下,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互 (3) 1.3.数字孪生技术优势明显 (4) 1.3.1.使生产更便捷,创新速度更快,生产周期更短 (4) 1.3.2.更全面的测量、分析和预测能力 (5) 1.3.3.数字孪生帮助经验数字化 (6) 2.数字纽带为数字孪生体提供访问、整合和转换能力 (6) 3.信息物理系统为数字孪生保驾护航 (8) 3.1.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 4.0 的核心 (8) 3.2.数字孪生是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 (9) 4.数字孪生,5G 应用落地强风口 (9) 5.数字孪生其他应用场景丰富 (11) 5.1.数字孪生帮助制造业效能大幅提升 (11) 5.1.1.预见设计质量和制造过程 (11) 5.1.2.推进设计和制造高效协同 (11) 5.1.3.确保设计和制造准确执行 (11) 5.1.4.数字孪生助力数字孪生车间示例 (12) 5.2.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畅想 (13) 6.小结:不可或缺的数字孪生 (15)

由CIM到城市地下空间的数字孪生研究

由CIM到城市地下空间的 数字孪生研究

一BIM→CIM目 录 CONTENTS 二CIM→数字孪生 三城市空间数字孪生→地下空间数字孪生 四地下空间数字孪生的发展和应用

01 BIM相关概念 B I M是建筑信息模型(B u i l d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建筑项目的实体与功能特性进行表达,通过多维仿真的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将项目相关各种信息集成形成工程数据模型的方法。

02 BIM发展阶段 国内BIM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 1998年-2005年的“概念导入期”,到 2006 年-2010年“理论研究 与初步应用阶段”,再到 2011 年至今的“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概念导入期主要是 IFC 标准研究和 BIM 概念产生;理论研究与初步应用阶段主要是针对 BIM 技术、标准及软件研究,并且 BIM 技术在大型项目中开始试用;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表现为 BIM 开始大规模运用于工程实施中,政策大力支持 BIM发展,BIM 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围绕“BIM+”的深度应用越来越多。

BIM技术应用 03u 设计阶段: 方案比选;布局优化;环境模拟;能耗分析u 投标阶段: 模型创建;方案展示;施工模拟;提量计价 大型设备运输路径模拟 复杂节点模拟 土方开挖模拟 管线综合 碰撞检查&设计错误检查建筑模型u 施工阶段:三维场布;模架设计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方案展示;进度管控模型算量;阶段核算u 运维阶段:运维模型创建;设备设施运行监控;隐蔽工程管理;应急管理

2020-2021年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研究报告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 研究报告 (2020年)

前言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设备、终端、软件、服务、应用等实体都需要唯一的数字身份,方能实现实体标识、相互识别。数字身份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数字空间治理的前提,只有准确识别实体,才能对实体的行为和信誉进行持续评估和管理。数字证书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字身份凭证,具有应用灵活、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互联网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以5G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物联网、数字孪生不断普及,无论是联网设备之间交互,还是连接这些设备和人的协作体系,都迫切需要基于数字身份和认证体系构建数字世界的安全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传统数字证书体系难以适用于新的实体身份认证场景,面临证书颁发流程长、证书配置效率低、状态管理实时性差、跨CA机构证书互信复杂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多方共识、数据防篡改等特性,可在设备商、运营商、服务商、用户以及其他可信机构之间建立信任,构建安全的分布式身份认证体系,为万物互联数字世界中的软硬件提供身份标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数字身份治理体系。 本研究报告将聚焦以数字证书作为凭证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分析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身份认证应用方案,并介绍其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场景。 参与本研究报告撰写的主要专家包括: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何申、粟栗、阎军智、杨波、王珂、杭小勇、刘福文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庞伟伟,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潘妍、李卫、李磊、余宇周等,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岵、李健、刘飞宇、韩璇等,在此表示感谢。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现代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和国民?- 济持续发展的载体,创造和集聚着国家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我国?-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带动作用。“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以二进制形式在计算机中的再现和反映,是以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的建设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收集、整合、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的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探讨了三维数字城市工程建设中的模型建造的精度和标准问题。 三维城市模型(3DCM )是对真实城市的三维数字化表现,它突破传统平面地图的限制,通过对地形、地物的数字化三维模拟,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类似的虚拟城市环境,通过对三维虚拟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可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提升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前,三维“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已?- 十分广泛,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旨在搭建武汉市三维数字模型数据库,并建立三维数据的更新与维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成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审批、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空间信息平台。 一、三维城市模型制作精度三维城市模型是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的基础和载体。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直接影响可视化表现效果,模型制作越精细,场景表现效果越逼真。但是,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不仅会严重影响系统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模型建造成本,延缓了模型生产进度,因此,确定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是项目初期就要考虑的问题。 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应满足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因此,模型的建造应立足于应用;同时考虑到后期功能扩充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应留有升级的余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的模型建设确立了以下原则: 1、根据系统需求划分不同的LOD 模型三维城市模型应分为多个级别进行建造,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简化程 度和不同的应用领域。 一般来说,为保证三维浏览效果,通常对重要地物采用较高精度,普通地物则对应简单模型;同时,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也需要对地物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如:宏观分析与统计(天际线分析)只需要表现地物轮廓和高度,而微观分析(如:日照分析)则需要对窗台、阳台进行建模,精度较高。总的来说,三维模型LOD 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使最终成果能为各个应用领域服务。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将城市模型参照建筑划分为 4 个精度级别,即体块、基础、标准、精细。4 个级别的模型分别对应的主要功能依次为: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虚拟漫游、辅助规划设计与审批、建构筑物精细管理等。 2、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LOD 模型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精度来建造,因此下一步工作是要将各级LOD 模型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划分为同一级别精度的区域,又依据区域条件的差别,在精度上做一些细微的区分。在实际工作中,将基础模型扩充为基础模型和高精度基础模型,将标准模型扩充为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和标志性建筑、风景名胜与保护建筑采用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进行建造,新建小区采用标准模型建造,一般地区采用高精度基础模型建造,低矮房屋和城中村等采用体块和基础模型表示,待建地区则采用体块模型表示。 3、不同LOD 模型的三角面片数应有明显的区别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与关系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与关系 导读: 国内城市规划界不停的在出现新名词,出现新概念,出现新思潮,发起新运动,各地都在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或许你也听到过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等。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那么你了解多少呢?本文为你解惑: 一、定义 1、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优点在于通俗,易于宣传,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义,因为“智慧”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词汇,自会以自己的理解想象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只能是公众视角,不是信息工程学的精确定义。 智慧城市是宏观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望,着眼于城市发展整体的总效果。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社会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信息化,社会要求城市具有整体发展的智慧。 2、什么是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智能技术充分应用的城市。 智能技术也是信息技术,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智能技术强调的是软件资源,强调自动处理系统的贡献,智能技术有望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热点。(微信公众号: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qwb_2014) 信息化普及与计算机的性价比密切相关,IT昂贵时代许多人围着一台计算机转,IT廉价时代一人一台计算机,在IT超廉价时代将会有许多计算机围着人服务,智能服务的特点是对事不对人,展现为自动化服务。 在一对一信息服务的时代,应用的中心是个人化的信息服务,主要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供人使用,在多对一IT智能服务时代,信息系统是代替人自动处理事务,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都是自动化系统,系统经常在人无所察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 程序是人处理事务方法的逻辑表述,这些程序在特定系统上运行形成了自动处理事务智能,理论上可以用居民日平均利用的程序条数反映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城市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居民的生活工作越方便也越有效率。

6G在数字孪生和智能泛在中应用

6G在数字孪生和智能泛在中应用 一、引言 移动通信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从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1G)到万物互联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移动通信不仅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社会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加速提升的新引擎。5G已经步入商用部署的快车道,通信技术将进一步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带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培育出新的需求并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6G)方向演进和发展。 6G 正在成为未来大国科技战略竞争的下一个焦点,各国积极部署6G研发。芬兰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启动6G大型研究计划,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已为6G研究开放太赫兹频谱,而我国则在2018年3月宣布已经开始着手研究6G。 5G向6G的发展必将经历5G演进(即B5G)和6G两个阶段。目前,B5G和6G的定义和技术需求还处于探索阶段,业界并未得到统一的定义。预计未来几年,世界各国将在6G 技术路线和发展愿景上逐渐达成共识。作为面向2030的移动通信系统,6G将进一步融合未来垂直行业衍生出全新业务,并通过全新架构、全新能力,打造6G全新生态,推动社会走向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数字孪生”世界,真正实现通过“数字

孪生”与“智能泛在” 实现重塑世界的美好愿景。 二、数字孪生、智能泛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受其启发,中国移动将其演化到通信需求层面[1],提出一种层次化的通信需求模型,分为五个等级:必要通信、普遍通信、信息消费、感官外延、解放自我,如图1 所示。该模型中,通信需求和通信系统构成了螺旋上升的循环关系:需求的出现刺激了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发展,而通信系统的完善将通信需求推向更高的层次,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类智能化的终极追求。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之比较与发展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之比较与发展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愈发深入,“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成为出现概率越来越高的名词,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本文将为您一一阐述。 一、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定义不同 “数字城市”的概念早于“智慧城市”出现,它的定义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在IBM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以后出现的,是智慧地球概念的理解与延伸。在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城市”,概念描述非常专业。简明扼要的解释,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拥有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相互感知的能力和高水平的信息利用能力。各大公司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如华为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IBM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

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时代”)对智慧城市的定义: 概括来说,智慧城市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能力、全面感知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实现城市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为重要内容的,以城市资源的全面物联、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应用资源的持续创新、系统资源的渐进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涉及数字城管、数字执法、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由若干多个独立存在的电子信息子系统组成的,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分析的、可感知可控制的、可组装可拆卸的大规模综合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 二、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建设目的和意义不同 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定位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实现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目的是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