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其

临床意义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尿沉渣是尿液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这些成分可来自肾脏或尿道脱落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一、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方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浑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2.仪器法灵敏度、重复性较好,效率高,但目前尿沉渣分析仪特异性仍有待提高。

二、质量控制

(1)标本采集:一般宜用新鲜、随机中段尿。要避免污染。尽量不加防腐剂。(2)使用标准器材如一次性清洁干燥容器,标准尿离心管,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等。

(3)采用可靠尿沉渣质控物

三、尿红细胞检查

肾性血尿: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影响。

非肾性血尿:主要是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经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损伤,因而形态正常。

临床意义: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四、尿白细胞检查

尿白细胞>5/HPF,称镜下脓尿

临床意义:

肾盂肾炎时,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阳性;

膀胱炎时,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型;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时,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时,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尿单核细胞增多;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五、尿管型检查

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透明管型偶见,增多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

红细胞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小球性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

白细胞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颗粒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蜡样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脂肪管型正常尿中无。出现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六、尿结晶检查

生理性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结晶形尿酸盐、磷酸盐类结晶、尿酸铵结晶。

病理性结晶:

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黄疸患者、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

胱氨酸结晶:由蛋白分解而来,正常尿中少见,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胆固醇结晶:可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脓尿患者。含铁血黄素: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时,各组织中均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如沉积于肾脏时,即可在尿中见到。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 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 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 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 检查。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 的。但鉴于病人清晨一醒即留晨尿送检时已>2 h,与2 h内完成尿有形成分分析的要求不符,因此有的作者提出二次晨尿(即晨8时定时尿),这样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及时检查,不影响尿分析质量。送检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留取尿标本时间、实验室收到尿标本时间及完成检查时间以备核查。留取中段尿前应清洗外阴部和尿道口以防止尿液污染。 4为什么要强调尿的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查的整体化报告模式? 尿的理学检查、试带过筛、有形成分镜检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如尿颜色加深与试带颜色叠加时可导致结果错误,因此采用空白试垫加载于试条上在自动化测定时可排除尿颜色影响。化学定性试带在实践中存在多种问题,如:蛋白试带测清蛋白不能测微清蛋白;尿糖只能测定葡萄糖而不能查出其他还原糖;胆红素的偶氮方法不如湿化学的氧化法敏感;尿比密试带受pH干扰和影响;潜血试带不只对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酯酶试带对淋巴、单核、嗜酸细胞等难以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1、尿比重(SG)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2、尿酸碱度(pH)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为5.4-8.4,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3、尿白细胞酯酶(LEU)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4、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5、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6、尿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1克,尿糖定性为阴性。若尿糖呈阳性时则需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甲亢、静脉输高糖液体等造成的血糖所致;另一种血糖不高而出现尿糖,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所致。 7、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尿酮体阴性鉴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8、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9、尿胆红素(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红细胞(BL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隐血(BLD):尿隐血试验并不等于尿红细胞测定,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时,因过分敏感而缺乏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WBC镜检(白细胞镜检) RBC镜检(红细胞镜检)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细胞【镜检】) SG(尿比重) PH(尿酸碱度) LEU(白细胞【生化】) NIT(亚硝酸盐) PRO(尿蛋白) GLU(尿糖) KET(尿酮体) UBG(尿胆原) BIL(胆红素) ERY(尿红细胞【生化】)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改进方案探讨

A 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改进方案探讨 A 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作为尿液检测的初筛型仪器,为提高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准确性,需定期维护保养更换部件,升级内部程序,健全数据库模型。对日常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方法,如果能持续改进,可以更好地优化仪器性能,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故障;改进方案 尿液分析是利用顯微镜或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辅助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1]。笔者所在医院使用A VE-764B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来定量分析尿液有形成分。该仪器镜检运用影像分析技术原理,尿液标本不需离心直接先经低倍镜初筛,筛选定位后转高倍镜采集尿液中各有形成分的特征参数,经计算机比对、处理、分析,参照仪器已建立的各有形成分模型,分类识别各尿液有形成分并定量计数,同时检验人员结合干化学结果对采集的图像人工审核来纠正仪器误差。平时工作中发现些常见故障及改进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仪器蠕动泵和废液管容易堵塞 1.1 原因分析 尿液含有多种有形成分,含细胞、结晶、细菌、霉菌、黏液丝较多时容易产生沉淀,A VE-764B仅能在开关机时可对管道进行清洗浸泡,检测过程中不能清洗,大批量标本检测时结晶等沉淀物滞留管道无法排出,长期如此会导致管路堵塞。蠕动泵由于管道狭窄更易堵塞。随着使用期限延长废液管老化也溶液造成堵塞。 1.2 改进方法 在现有冲洗步骤的基础上,增加自动或者手动冲洗功能按钮,增加冲洗次数这样在可以随时对管道进彻底的清洗,可以有效减少前后尿液标本的交叉污染和干扰,预防管道堵塞对结果的影响。仪器蠕动泵和废液管每三个月需检查一次,否则容易堵塞造成结果误差。 2 流动计数池堵孔 2.1 原因分析 流动计数池堵孔表现为尿沉渣仪器前后标本图像相同,总是停留在同一界面,里面有冲洗不掉的物体。流动计数池通道两端的出入口直径较小,尿样大批量检测时其中部分尿液混浊、含有异物,易致计数池人口或出口部分或完全堵塞。加上计数池长时间的使用,本身老化,各种酸碱度的样本腐蚀,计数池易粘结堵

尿液分析地临床意义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1、尿比重(SG)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 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在机体缺水 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2、尿酸碱度(pH)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 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为5.4-8.4,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3、尿白细胞酯酶(LEU)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 结核等。 4、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5、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6、尿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 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 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

糖阳性。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1克,尿糖定性为阴性。若尿糖呈阳性时则需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甲亢、静脉输高糖液体等造成的血糖所致;另一种血糖不高而出现尿糖,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所致。 7、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 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尿酮体阴性鉴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8、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 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9、尿胆红素(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 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 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红细胞(BL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隐血(BLD)尿:隐血试验并不等于尿红细胞测定,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时,因过分敏感而缺乏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WBC镜检(白细胞镜检) RBC镜检(红细胞镜检) 鳞状上皮(鳞状上皮细胞【镜检】) SG(尿比重) PH(尿酸碱度) LEU(白细胞【生化】) NIT(亚硝酸盐) PRO(尿蛋白) GLU(尿糖) KET(尿酮体) UBG(尿胆原) BIL(胆红素) ERY(尿红细胞【生化】)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AVE-76系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2013

爱威(A VE-766)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医院名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医院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安东街 仪器名称:A VE-766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仪器所在:医学检验科 制造商: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型号规格:A VE-766 仪器编号:264# 检测者: 审核者: 检测时间:2013年8月 检测单位: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尿液有形成分(尿沉渣)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验证设备名称:爱威AVE-766型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验证时间: 2013年8月 验证实验负责人:杨宝珍 验证实验室参与人:沈小琴 厂家工程人员:杨大科 本方案根据NCCLS的相关文件,ISO15189,ISO17025要求制定。适用于爱威AVE76系列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试验项目的性能验证。本方案从准确度、灵敏度(漏检率)、携带污染率、精密度(重复性)、临床生物参考区间验证、可报告范围、线性验证七个方面(另附方法学比对实验)对各个试验项目进行评价。 实验准备: 1、由厂家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校准,保证仪器机械部分及各项检测部分正常、仪器焦距、光度适宜。 2、取已检测血细胞样本,在血细胞计数仪上进行不低于三次检测,取平均值后,作为标准血细胞样本。 一、检测单位 1、医院名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2、仪器型号:A VE-766 3、仪器编号:264# 4、安装日期:2013年7月23日 二、仪器工作环境检测 1、电压(AC220V±10%,50HZ):222V , 有良好的接地 2、温度(5-40℃):25℃ 3、相对湿度(≤80%):46 % 4、电磁干扰指数:良 5、震动指数:良 检测结论:正常 三、仪器校准前的保养与调试

EH-208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操作规程

EH-2080B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规程 目的:帮助仪器使用者,尽快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避免因非正规操作造成仪器的故障。 1. 开机前准备 操作者要进行检查试剂是否够用、废液桶是否已清空,管路有无弯折,连接是否可靠,主机的电源插头是否安全插入电源插座,确保系统准备就绪。 2. 试剂准备当试剂余量不足、耗尽、过期或与出现相关报警时,应及时更换新的试剂。操作如下: 2.1 更换清洗液A、B 2.1.1 取一桶新的试剂,打开试剂桶盖,将桶放在待更换的试剂桶旁边。2.1.2 逆时针方向旋开待更换的试剂桶盖,并小心的取下试剂桶盖组件。2.1.2 将试剂桶盖组件的导液管插入新的试剂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试剂桶盖。 2.1.4 将新试剂桶盖盖到旧试剂桶上,并妥善处理旧试剂桶。 2.2 更换保养液 2.2.1 取一瓶新的保养液,打开保养液瓶盖,将保养液放在待更换的保养液旁边。 2.2.2 逆时针方向旋开待更换的保养液瓶盖,并小心的取下保养液瓶 盖组件

2.2.3 将保养液瓶盖组件的导液管插入新的保养液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保养液瓶盖。 2.2.4 将新保养液瓶盖盖到旧试剂桶上,并妥善处理旧试剂桶。 2.3 更换废液桶 2.3.1 取一只空废液桶,打开桶盖,将桶放到待更换的废液桶旁边。 2.3.2 逆时针旋转旧废液桶的桶盖,小心的取下桶盖组件。 2.3.3 将旧废液桶的桶盖组件尽量垂直插入新的废液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废液桶盖。 2.3.4 将新废液桶盖盖到旧废液桶上,并妥善处理旧废液桶。 3. 开机与用户登录 3.1 将分析仪左侧的电源开关置于“ I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仪器进行自检。 3.2 启动计算机、显示器,启动完毕后进入操作系统后,双击 “EH-2080B/C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图标,运行已安装的配套软件,进入登录界面。 3.3 在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确定”按钮或键盘上的Enter 键,进入软件界面;这时仪器自动进入开机保养程序,开机保养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初始化自动焦距校准程序,初始化结束后,系统进入主界面。 4. 仪器自动调焦校准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意义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 (1)细胞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异形细胞(包括病毒包涵体、肿瘤细胞等)。(2)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血小板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纤维蛋白质丝管型、骨髓瘤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管型等。(3)结晶:除因代谢产生的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盐结晶外,还应包括异常氨基酸如酪氨酸、亮氨酸及胱氨酸结晶,及各种药物结晶(磺胺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滑膜液中焦磷酸盐、磷灰石、脂类等结晶。 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 近10年来,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离心、不离心直接检查法,它们都以定性为主。其他包括定量法、染色法、等。现分别叙述如下。 3.1传统的镜检法混浊的血性或脓性尿及体液,由于离心后红细胞、白(脓)细胞大量沉淀于管底不利于计数,因此可采取直接涂片镜检;而一般尿液及清晰的其他体液均要求离心。问题是离心条件必需标准化,否则结果无可比性。手工镜检的局限性还在于。(1)重复性差,检验人员主观性强;(2)步骤繁多,是劳动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1、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40000/h。 2、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3、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蜡样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5、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大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6、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属于非肾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7、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 8、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9、尿中白细胞数>5/HPF为镜下脓尿。 10、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最重要参考方法。(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1、鳞状上皮细胞的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 12、尿液中有2种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后者来自组织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 13、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14、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出现数量不等的

尿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检查: 1、尿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尿量减少 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尿量增多 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 [正常参考值] 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3、密度: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密度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二、尿沉渣检查: 1、尿沉渣检查: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0-3/HPF;白细胞:0-5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 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10-150mg/24h尿。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 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尿糖: 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科宝XS型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科宝XS型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完全根据美国NCCLS和中华检验医学会检验分会制定的尿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操作规程设计。取最少2ml样本,混匀后经吸样针准确吸取0.2ml注入有形成分计数池,通过2000转/分钟的10秒钟水平加速沉淀,之后送至自动变焦光学显微镜下,利用连续位点CCD高速图像摄影系统摄制尿有形成分的静止图像,针对每样本采集5、10、15、20幅(默认为15幅)不等的全景视野尿有形成分实物图,和内置标准图谱进行自动比对、确认、分类、储存,便于您随时调看复检。 特点: 1、采用金标准形态学,CCD高速摄像扫描,可提供1280*960像素的高清有形成分实物图 2、全自动精微离心,保证有形成分完整可辨 3、科宝独特设计的有形成分计数池,样本只进不出,安全环保,低成本。采用高清材质保证图像质量 4、图文并茂,综合报告干化学、理学、有形成分计数,并可随时调看复检 5、严格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检测项目: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白细胞团(WBCc);透明管型(HYA);病理管型(PAT);鳞状上皮细胞(EPI);非鳞状上皮细胞(NEC);细菌(BAC);酵母样菌(YEA);结晶(CRY);草酸钙单水化合物(CaOxm);草酸钙二水化合物(CaOxd);尿酸(URI);三联磷酸盐(TRI);黏液丝(MUC);精子(S PRM)等尿中有形成分。 技术参数: 检测方法:全自动离心CCD高速摄像扫描 检测技术:自动粒子识别分析技术 测试速度:有形成分100样本/小时 耗材:科宝有形成分计数池 显微镜:自动变焦光学显微镜 机内离心:2000转/分钟,离心10秒 科宝有形成分计数池:一次性加载600人份 内存容量:5000个检测结果(包括所有样本图片) 每样本图像数:5,10,15,20(默认15) 稀释率:1-10可设置 条形码识别类型:CODE39,CODE128,EAN-13,EAN-8,INTERLEAVED2/5 被识别条形码的最小高度:20mm 试管最小样本容量:2ml 样品位:无样品位限制,最小位100位 报告方式:XX个/ul国际通用定量单位 运行环境:温度15~30度,湿度20~80%RH 储存环境:仓库温度(-20)~(+80)度,仓库湿度20~80%RH 接口:标准RS232、USB、火线、网络接口等 其他功能:具有急诊插入功能,条码识别功能,能显示全景视野图,在机实时人工复检功能等 电源:100~250VAC,50~60Hz 尺寸(mm):600*650*600(长*宽*高) 重量:80Kg

尿液有形成分临床意义(新)

各种尿有形成分主要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 ?1、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引起正常红细胞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钠为三类原因: ?(1)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证、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火,肾盂肾脏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结核等等都是引起的血尿的常见原因。?(2)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历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DIC、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有血小板减少时; 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发生血尿。 ?(3)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偶尔见到红细胞。 2、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肾损害 分型:(1)均一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一致的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大于75%; (2)多形型尿中红细胞形态多样,如靶细胞形、花环状、面包圈样、伪足样、细胞大小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以及各种形态各异的影细胞和棘细胞所占的比例大于75%; (3)混合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型和多形型的比例各占50%左右; (4)无法分型为尿中的结晶多、视野模糊或尿中的红细胞太少不能计算百分比的一种类型。 二、白细胞:单核(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多核(中性,嗜酸性);死亡、活体 1、提示感染的性质 ?①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均可见到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 ?②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分泌物进入尿中,而见白细胞增多,常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 ?③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及单核细胞; ?④淋巴细胞除肾结核时可见到外,淋巴性白血病也可出现,肾盂肾炎时也偶见到;?⑤尿液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⑥尿中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可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扎致变态反应,在尿道炎等泌尿系其它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 ?2、吞噬细胞 ?呑噬细胞比白细胞大,为含吞噬物的中性粒细胞,可见于泌尿道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有白细胞增多 ?3、脓细胞 ?炎症时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其外形变得不规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过去有人认为区别尿中白细胞与脓细胞并无实际意义,而其数量多少由更为重要,但白细胞分类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4、闪光细胞(glitter cell)

犬猫尿液分析及临床意义

精心整理 犬、猫尿液分析及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犬20-40ml/kg/日,猫22-30ml/kg/日 1(1 (2(32(1 (2梗阻。沉淀。尿色的深浅常与食物、药物及尿量多少有关。 常见的颜色异常的尿液有以下几种—— 1、红色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尿液呈红色,医学上称为血尿。常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注意:当服用色素、药物等也会造成红色的尿液,需认真鉴别。 2、酱油或浓茶色 应等。 3 4 5 (三)气味 正常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若尿液在排出时即有氨臭味,这多患上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潴留。

若尿液呈苹果样气味,则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此外,进食某些食物,如蒜、葱后也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二、尿常规检查 (一)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二)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尿内胆红素检查是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检查。

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阴性:溶血性黄疸时为阴性反应。肝性和阻塞性黄疸合并严重肾损伤时,尿内胆红素则呈阴性反应。 (三)酮体 (五)蛋白质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等; 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或肾结核等; 其他疾病:如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等。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震荡、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

AVE-766(XP2008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A VE766(2008版SP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仪器名称: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仪器型号:A VE-766XP2008版SP1 生产厂家:长沙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检测原理:仪器软件系统,通过对CCD采集大量尿液标本中各种有形成分图象进行处理,分析,理解后对各种类型成分(如细胞,管行,结晶等)几百种专用特征参数(如大小,轴比, 形状,纹理,梯度,颜色,灰度等),提取大量数据进行运算统计,训练更新,建立模 型;应用时,CCD采集显微镜下目标图象后传入计算机,对其各种特征数据进行统计, 聚类,拟和,参照建立模型,自动识别出该图象所代表的实物。即自动显微镜镜检,计 算机自动识别分类计数,干式化学比色检测化学指标。 1、仪器设备检验项目 适用于尿液标本颜色,浊度等理学项目及所有尿液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上皮细胞、霉菌、滴虫等。 2、仪器设备试剂 A VE76系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专用试剂包(清洗液A、清洗液B、维护液),贮存于干燥2-35℃条件,防紫外线、防潮、避免阳光直射。 3、仪器设备对对标本的要求:按中华医学检验会标准化文件进行留取。 4、仪器设备性能参数 A 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仪器设备基本资料见附一;A 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指标见附二。 5、仪器设备环境要求,使用安全措施 5.1仪器设备环境要求 5.1.1空间安装要求 仪器应安装在一个稳固的桌子或工作台上。在仪器两侧及上方至少保留0.5米的空间,以方便维护和保养。距离墙壁至少保留0.2米,以方便热气的排放。废液管长度不可超过2米。 将A 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安放在通风良好,灰尘少的位置,避免在过热或过冷以及日光直射的环境中使用。 5.1.2运行条件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综述--4page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综述 检查尿沉渣中管型的数量与种类,对判定肾损害有重要价值。我们对管型形成机理、分类、检查技术、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采用标准方法,标准单位报告(以国际单位制L升或微升为单位)使用多种显微镜、自动分析法或不同鉴别染色技术有助对管型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不同部位损害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一、形成 管型(casts)为运曲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蛋白聚集体,由于常成长条圆柱体(cylinder)故在尿中又称圆柱体尿。1877年由Vigla及Rayer最先报道。多量出现常提示肾实质损害,因此对泌尿系病的诊断、鉴别、病程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一定意义。 管型的形成、演变有多种原因素:如透明管型是白蛋白、T-H糖蛋白等蛋白质在肾小管通过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而形成,细胞管型可因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在形成细胞管型后后演变成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后形成蜡样管型。 另外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脂肪管型后形成脂肪管型;细菌、念珠菌、结晶体均可与白蛋白、T-H糖蛋白结合形成管型。因此管型的形成与转化是多途径的,其机制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中发现在普通光镜下的颗粒管型

实际上可以是细菌管型、白色念球菌管型或血小板管型。 二、分类、命名及检查技术 传统的按基质及内涵物性质各异的Lippman分类法受到挑战,透明、颗粒、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蜡样、脂肪、细菌、真菌结晶等十多种管型的命名不够细(见表l),如红细胞管型有三种,除管型内见变形红细胞外中可因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称血颗粒称血液管型还有在红细胞与碎片颗粒同时存在的混合形式,而白细胞管型又应分成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Macrophage casts)等区别,通过相差显微镜还可鉴定出血小板管型,由纤维蛋白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丝管型(Fibrin thread casts)免疫球蛋白轻链沉淀而形成的骨髓瘤管型(Myeloma casts)还有用各种方法无法鉴定的未知管型(Unknown casts)按不同色素的存在如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肌红蛋白及胆红素、黑色素等管型。有的作者按管型形态的长、宽、体积、形状纡曲定名为长、短、宽、巨、麻花、裂纹、球形、镶嵌、复合等应与混合管型区别,鉴于检查管型的手段不断进步,采用不同种类的显微镜,如偏光看结晶及脂肪体(马尔他十字架影)相差看红细胞、血小板、透视或扫描电镜看细菌、真菌等,不同染色在鉴定、鉴别尿管型的作用被充分肯定,如巴氏染色鉴别细胞,Hansel's染色染嗜酸粒细胞,Naphy-AsD鉴别单核细胞苏丹Ⅲ或油红染色脂肪及管型,龙胆紫沙黄(Sternheimer-Malbin:SM)染闪光细胞等采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有助在不用离心沉淀的标本鉴别,免疫组化识别管型的细胞来源,用偏光、干涉、相差镜综合区别结晶堆积及管型,随着新

关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与进展的研究

关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与进展的研究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对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大的作用,在临床当中的检验应用非常多,几乎所有的泌尿系统等疾病都需要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从上世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设备出现后,临床应用自动化检验也在不断的推广,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临床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的应用和进展进行汇总探讨,包括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和自动化设备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为临床和检验专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的进程,意义较大。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与进展 尿液有形成分为泌尿道所有可见有形物质的统称,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包括了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共同构成尿液常规检查的全部内容,在临床检验应用的过程中,自动化设备可以起到有效的过筛作用,节省了大量的繁杂工作。然而在实际的使用期间,现阶段的自动化设备可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如现代化有形成分设备还不能完全的取代镜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本文通过对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了解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内容和作用,提升和推广自动化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 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技术始于1983年,美国国际遥控影像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高速摄影机式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这种仪器是将标本的粒子影像展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由检验人员加以鉴别。1990年,美国国际遥控影像系统有限公司与日本东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对原有的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改进,生产出影像流式细胞术的UA-10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仪,随之又生产了UA-20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仪。2000年推出了939UDX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后,于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论证建立新的IQ-200系统,并推出了小型的尿沉渣检测工作站[1]。 近年来Iris集团又推出第五代iRECELL2000全自动尿液流水线,由iQ200 ELLTE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和iChem VELOCITY尿干化学分析系统组成。2006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又推出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装置,该装置由检测主体和数据处理两部分组成,可选外部设备包括取样器单元、外装空气压力源,手持条形码阅读器和打印机[2]。 国内尿液有形成分全自动分析仪始于本世纪,2002年8月,长沙爱威公司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临床显微镜镜检,并已开发生产出A VE-76系列尿沉渣分析仪,尿液标本经自动进样系统混匀后充入流动计数池,得出有形成分结果,全过程实现了镜检过程全自动化。

实验九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实验九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实验原理 尿沉渣分析仪综合运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法,可定量检测非离心尿中的有形成分。一定量尿样,经稀释、加温和染色后,靠液压作用吸入鞘液流动池,尿中有形成分被鞘液包绕,以单个纵列的形式沿中心竖轴线依次通过流动池。该过程中,每个粒子通过时都产生电压脉冲,即电阻抗信号;被染色的粒子在氩激光束照射下发出散射光和荧光。将前向散射光、荧光和电阻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经微电脑分析处理,即可显示和输出有关颗粒的定性、定量结果。 电阻抗脉冲数与大小分别与总粒子数和体积成正比。前向散射光强度(, )反映细胞的横截面积,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反映细胞长度;荧光强度(, )反映染色的敏感性,荧光脉冲宽度(, )反映染色部分长度。综合分析上述参数差异,可进一步对不同粒子定性和定量。报告散点图()或频数直方图()和各相关检测项目的具体量化结果。 尿样的电导率是与渗透压密切相关的临床参数。尿样经稀释加温去除一些非晶型磷酸盐和尿酸盐结晶,使尿样电导率稳定。在进入流动池前,通过控制两极间的直流电可测量稀释尿样的电导率,根据这个电导率,检测电流会有所补偿使电压稳定。这样不仅可以测定电导率,而且可减小其对电阻抗信号的影响。 仪器组成 .液压系统鞘流液形成液体通道,尿有形成分在此中间穿过。这种流动原理可提高细胞计数的精密度,防止错误脉冲波的产生,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 .检测系统 ()光学检测系统:由氩激光光源()、激光反射系统、流动池、前向光收集器和前向光检测仪组成。收集器收集前向光送至图像检测器,细孔板移走无规则的偏斜光,二色过滤器把前向散射光从前向荧光中分离。前向散射光信号通过两极真空管转化为电信号,前向荧光通过光电倍增管转化。 ()电阻抗检测系统:电极位于流动池入口两端,电极间有恒定的直流电。当尿有形成分通过时,电阻发生变化,两极间的电压上升被记录下来,这种电压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还可得到尿样的电导率,通过传导性感受器接受电导率电信号,并将其放大传送到微处理器。 .电路系统波形处理器测量和处理电信号后,由微处理分析和存储。散射光和荧光的强度和脉冲波宽度,阻抗值在平面坐标上综合设计,画出散点图。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前向光强度和阻抗脉冲数量用直方图表示。 试剂器材 .试剂商品化试剂盒(含鞘液、稀释液、染料、质控品)。 .器材商品化尿沉渣分析仪 操作步骤 .开机按顺序打开激光装置、空气压缩机、主机的电源。仪器自检,按顺序检查微处理器、程序、温度气压测试、机械部分测试、稳定激光和本底测试。 .质控分析对质控程序进行设置包括质控方法、监测参数、靶值或极限值。质控品分析:在样本编号窗口选中[]键,输入编号。充分混匀质控品,将其试管放到吸样针中,按下启动开关,听到提示音移走试管,仪器自动分析,数据保存到质控文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