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概念

链表概念
链表概念

链表

一.C语言链表

1.链表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数据结构;它是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的一种结构.

2.建立简单的静态链表

建立一个如图所示的简单链表,它由3个学生数据的结点组成,要求输出各结点中的数据。

3.C语言实现动态链表

所谓建立动态链表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个链表,即一个一个地开辟结点和输入各结点数据,并建立起前后相链的关系。链表的建立一般是指先建立一个空链表,而后一个个地将元素插在队尾。

4.链表与数组的比较

5.链表销毁

实现链表的清空,其关键判断是,结构体的pnext指针是否指向null。

根据这个原理就很容易写出代码了,如下图

二.静态数组和动态数组的优缺点

1、链表和数组的区别:

数组:内存中按照顺序存放;寻址容易;大小固定;删除时需要很多移动;静态数组无法增加,动态数组需要很多移动。

链表:内存中按照指针链式存放;寻址需要循环;大小可变;查找时需要很多移动;删除,插入非常便捷

2、静态和动态数组的优缺点

3、静态数组。

1)一旦分配内存就固定了长度,不可以再增加了。

2)外部的内存可以访问,但是外部内存可能被使用,也可能没有被使用。

3)没有使用的清空下,越界偶尔会成功,还是会被回收利用。

4)已经使用,越界比如失败

5)静态数组的删除:其原理是删除要删除的元素后,其后面的每一个都需要向前移动一个

6)静态数组不可以增加,

4.动态数组的优点:可以增加元素,动态数组的创建,其在需要的地方新分配内存,动态数组的查询和静态数组相同

5.动态数组的删除,原理跟静态数组相同,不同点是记得要释放内存。

6.动态数组的增加,这是与静态数组最大的不同。

(1)插入到尾部

(2)插入到中间情况:

7.总结动态数组的特点:

三.实现链表排序以及删除所有节点

1. 链表删除所有节点

删除几乎可以看成是结点插入的逆操作,将到换一个顺序即可:

如果删除的是第1个数据结点,即从到,则应使head指针指向E1,同时释放掉Einsert 申请的动态内存。

如果删除的是中间结点,即从到,则只需让E2->next指向Einsert->next,同时,释放掉Einsert占据的动态内存。

如果删除的尾结点,即从到,只需让E1->next为NULL,同时释放掉Einsert占据的动

态内存。

2.实现链表的清空,

四.链表排序讲解

我们按照输入的要求实现不同的排序,当输入>时,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当输入<时实现从小到大排序。

由于链表不能随便访问的特性,决定了链表的排序适合冒泡排序法,不适合选择排序等从大到小排序其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C语言单链表基本函数

一.无空间限制带头结点单链表结构体 1.宏定义: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OK 1 #define TRUE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 2.结构体: 2. 无空间限制单链表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Linklist; 3.基本函数: int Initlist_Linklist_1(Linklist L) /*初始化单链表:1.先决条件:定义一个全局尾指针变量;2.函数作用:初始化链表。*/ { L->next=NULL; tail=L; printf("单链表现初始化了!\n"); return OK; } int Initlist_Linklist_2(Linklist L) /*初始化单链表:1.先决条件:初始化结构体数据即L->next=NULL(一次)或执行一次Initlist_Linklist_1,定义一个全局尾指针变量;2.函数作用:删除已有链表,并初始化单链表*/ { Node *p,*q; if(p=L->next) { while(p) {

q=p->next; free(p); p=q; } } L->next=NULL; tail=L; printf("单链表现初始化了!\n"); return OK; } int Increase_Linklist(Linklist L) /*尾接法增加数据:1.先决条件:先按初始化函数初始化,定义一个全局尾指针变量; 2.函数作用:为单链表L增加数据,以标识符“0”结束*/ { int panduan; ElemType e; Node *p; printf("输入0结束增加数据!\n"); do { printf("请输入数据:"); scanf("%d",&e);//因ElemType不同而不同,特别是字符类型 getchar(); if(e==0)//因ElemType不同而不同,特别是字符类型 { printf("再次输入0表示结束增加数据,输入非零将把0增加到数据中.\n"); printf("请输入:"); scanf("%d",&panduan); getchar(); if(panduan==0) { printf("正常结束增加数据!\n"); return OK; } } p=(Node *)malloc(sizeof(Node)); if(p==NULL) { printf("申请空间失败,请稍后再试!\n"); return OVERFLOW; } tail->next=p; tail=p;

数据结构 链表类定义代码上课讲义

数据结构链表类定义 代码

链表类定义:将该类保存在文件LinkList.h中。 //链表类定义:将该类保存在文件LinkList.h中。 template struct Node { T data; Node *next; //此处也可以省略 }; template class LinkList { public: LinkList( ) { first=new Node; first->next=NULL; } //建立只有头结点的空链表 LinkList(T a[ ], int n); //建立有n个元素的单链表 ~LinkList( ); //析构函数 int Length( ); //求单链表的长度 T Get(int i); //取单链表中第i个结点的元素值 int Locate(T x); //求单链表中值为x的元素序号 void Insert(int i, T x); //在单链表中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值为x的结点 T Delete(int i); //在单链表中删除第i个结点 void PrintList( ); //遍历单链表,按序号依次输出各元素private: Node *first; //单链表的头指针 };

template LinkList:: ~LinkList( ) { Node * p=first; //工作指针p初始化 while (p) //释放单链表的每一个结点的存储空间 { Node * q=p; //暂存被释放结点 p=p->next; //工作指针p指向被释放结点的下一个结点,使单链表不断开 delete q; } } template T LinkList::Get(int i) { Node *p; int j; p=first->next; j=1; //或p=first; j=0; while (p && jnext; //工作指针p后移 j++; } if (!p) throw "位置"; else return p->data; } template void LinkList::Insert(int i, T x) { Node *p; int j; p=first ; j=0; //工作指针p初始化 while (p && jnext; //工作指针p后移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链表的操作特点,即指针是逻辑关系的映像。 2、掌握动态产生单链表的方法。 3、熟练掌握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特点,即指针赋值的先后次序。 4、熟练掌握单链表的取元素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定义单链表类型并动态创建单链表 2、实现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下元素的插入操作 3、实现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下元素的删除操作 4、实现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下取元素操作 三、实验环境 TC或VC++或Java 四、实验步骤 1、单链表的存储定义 2、从键盘上依次输入21、18、30、75、42、56,逆序创建单链表,并输出单链表中的各元素值。 3、分别在单链表的第3个位置和第9个位置插入67和10,给出插入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并输出单链表中的各元素值。 4、删除单链表中的第6个数据元素和第8个数据元素,给出删除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并输出单链表中的各元素值。 5、取单链表中的第5个数据元素和第7个数据元素 五、问题讨论 1、单链表具有什么优缺点? 2、单链表的定义与顺序表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3、逆序创建单链表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单链表中取元素、插入和删除操作在开始不判断给定位置i的合法性? 5、如何改进单链表的定义,使其可以在操作前判断判断给定位置i的合法性? 六、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和具体要求 3、完成情况和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程序清单 5、所输入的数据及相应的运行结果 6、问题回答 7、实验心得 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LinkList InitList(LinkList L) { LinkList node = NULL; node = (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if(!node) { return ERROR; }

线性表类型定义

线性表 顺序表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 const maxsize=顺序表的容量: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ast; }sqlist; sqlist L; 基本运算的实现 1.插入 void insert_sqlist(sqlist L,datatype x,int i) 2.删除 void delete_sqlist(sqlist L,int i); 3.定位 int locate_sqlist(sqlist L,datatype X) 4.求表长 5.读表元 单链表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 typedef struct node *pointer;

struct node {datatype data; pointer next; }; typedef pointer lklist; 基本运算的实现 1.初始化 lklist initiate_lklist() 2.求表长 int length_lklist(lklist head) 3.按序号查找 pointer find_lklist(lklist head,int i) 4.定位 int locate_lklist(lklist head,datatype x) 5.删除 void delete_lklist(lklist head,int i) 6.插入 void insert_lklist(lklist head,datatype x,int i) 7.建表 lklist create_lklist1() 8.清除重复结点

void purge_lklist(lklist head) 双链表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typedef struct dnode *dpointer; struct dnode {datatype data; dpointer prior,next; } typedef dpointer dlklist; 串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const maxlen=串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C语言链表专题复习

链表专题复习 数组作为存放同类数据的集合,给我们在程序设计时带来很多的方便,增加了灵活性。但数组也同样存在一些弊病。如数组的大小在定义时要事先规定,不能在程序中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在程序设计中针对不同问题有时需要3 0个元素大小的数组,有时需要5 0个数组元素的大小,难于统一。我们只能够根据可能的最大需求来定义数组,常常会造成一定存储空间的浪费。 我们希望构造动态的数组,随时可以调整数组的大小,以满足不同问题的需要。链表就是我们需要的动态数组。它是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数据存储就向系统要求申请存储空间,决不构成对存储区的浪费。 链表是一种复杂的数据结构,其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链表分成三种: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下面只介绍单向链表。 7.4.1 单链表 图7 - 3是单链表的结构。 单链表有一个头节点h e a d,指向链表在内存的首地址。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的数据类型为结构体类型,节点有两个成员:整型成员(实际需要保存的数据)和指向下一个结构体类型节点的指针即下一个节点的地址(事实上,此单链表是用于存放整型数据的动态数组)。链表按此结构对各节点的访问需从链表的头找起,后续节点的地址由当前节点给出。无论在表中访问那一个节点,都需要从链表的头开始,顺序向后查找。链表的尾节点由于无后续节点,其指针域为空,写作为N U L L。 图7 - 3还给出这样一层含义,链表中的各节点在内存的存储地址不是连续的,其各节点的地址是在需要时向系统申请分配的,系统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既可以连续分配地址,也可以跳跃式分配地址。 看一下链表节点的数据结构定义: struct node { int num; struct node *p; } ; 在链表节点的定义中,除一个整型的成员外,成员p是指向与节点类型完全相同的指针。 在链表节点的数据结构中,非常特殊的一点就是结构体内的指针域的数据类型使用了未定义成功的数据类型。这是在C中唯一规定可以先使用后定义的数据结构。 ?单链表的创建过程有以下几步: 1 ) 定义链表的数据结构。 2 ) 创建一个空表。 3 ) 利用m a l l o c ( )函数向系统申请分配一个节点。

数控代码大全

G代码内容 G00 快速定位 G01 直线插补 G02 圆弧插补 G03 圆弧插补 G04 暂停 G05 G06 G07 G08 G09 G10 G11 G12 G13 刀架选择:刀架A G14 刀架选择:刀架B G15 G16 G17 刀具半径补偿:X-Y平面G18 刀具半径补偿:Z-X平面G19 刀具半径补偿:Y-Z平面G20 原始位置指令

G21 ATC原始位置指令 G22 扭距跳过指令 G23 G24 ATC原始位置移动指令(不带直线插补) G25 节点位置移动指令(不带直线插补) G26 G27 G28 扭距极限指令取消 G29 扭距极限指令 G30 跳步循环 G31 固定螺纹车削循环:轴向 G32 固定螺纹车削循环:端面 G33 固定螺纹车削循环 G34 变螺距螺纹车削循环:增加螺距 G35 变螺距螺纹车削循环:减少螺距 G36 动力刀具轴-进给轴同步进给 (正转) G37 动力刀具轴-进给轴同步进给 (反转) G38 G39 G40 刀尖圆狐半径补偿: 取消 G41 刀尖圆狐半径补偿: 左 G42 刀尖圆狐半径补偿: 右

G43 G44 G45 G46 G47 G48 G49 G50 零点位移,主轴最高转速指令G51 G52 六角刀架转位位置误差补偿G53 G54 G55 G56 G57 G58 G59 G60 G61 G62 镜像指令 G63 G64 到位控制关

G65 到位控制开 G66 G67 G68 G69 G70 G71 复合固定螺纹车削循环: 轴向 G72 复合固定螺纹车削循环: 径向 G73 轴向铣槽复合固定循环 G74 径向铣槽复合固定循环 G75 自动倒角 G76 自动倒圆角 G77 攻丝复合固定循环 G78 反向螺纹攻丝循环 G79 G80 形状定义结束 (LAP) G81 轴向形状定义开始 (LAP) G82 径向形状定义开始 (LAP) G83 坯材形状定义开始 (LAP) G84 棒料车削循环中改变切削条件 (LAP) G85 调用棒料粗车循环 (LAP) G86 调用重复粗车循环 (LAP)

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

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如下: ADT List { 数据对象:D={ a i | a i∈ElemSet, i =1, 2, ……, n, n≥0} 数据关系:R1 = { < a i-1 , a i > | a i-1 , a i ∈D, i =2, ……, n } 基本操作: InitList (&L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 Destory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线性表L。 Clear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L重置为空表。 ListEmpty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L 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ListLength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GetElem (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ocateElem ( L,e, compar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compare()是判定函数。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1个与e满足关系compare() 的数据元素的位序。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 回值0。 PriorElem ( L, cur_e, &pre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数据元素且不是第1个, 则用pre_e返回它的前驱,否则操作失败。 NextElem ( L, cur_e, &next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数据元素且不是最后一个, 则用next_e返回它的后继,否则操作失败。 ListInsert (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 L的长度加1。 ListDelete(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且非空,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数据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单链表的定义与操作

单链表的定义和操作 实验报告

单链表的定义和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单链表的定义和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 2.定义单链表的结点类型; 3.熟悉对单链表的具体函数定义和一些基本操作; 4.通过对单链表的定义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 实验内容 编制一个演示单链表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的程序。 问题描述 用数据结构相关知识,实现单链表的定义和操作。该程序包括单链表结构类型以及对单链表操作的具体的函数定义(包括:初始化单链表、清空单链表、检查单链表是否为空、遍历单链表、求单链表的长度、从单链表表中查找元素、从单链表表中查找与给定元素值相同的元素在链表中的位置、向单链表中插入元素、从单链表中删除元素、用尾插法建立单链表)。 问题分析 该实验是基于C语言和数据结构知识基础的对单链表的基本操作的检验,无需设计复杂的算法,程序语句也相对简单。因此,我直接按要求定义了对单链表操作的具体函数,并于主函数中实现对应的功能调用,其中,功能选择靠switch语句实现。 实验步骤 1.需求分析 本演示程序用VC++编写,完成单链表的生成,任意位置的插入、删除,以及确定某一元素在单链表中的位置等操作。 ①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插入元素时需要输入插入的位置和元素的值;删除元素时输入删除元素的位置;查找操作时需要输入元素的值。在所有输入中,元素的值都是整数。 ②输出的形式:在所有三种操作中都显示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后单链表的内容。其中删除操作后显示删除的元素的值,查找操作后显示要查找元素的位置。

③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完成单链表的生成(通过插入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④测试数据:插入操作中依次输入0,1,2,3,4,5,6,7,8,9生成一个单链表 2.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功能,需要定义单链表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LinkList { 数据对象:D={ai|ai∈IntegerSet,i=0,1,2,…,n,n≥0} 数据关系:R={|ai,ai+1 ∈D} 基本操作: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nt i,DataType x)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元素x插入到单链表l的i位置 Void ListDel(LinkList l,DataType x)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单链表L中值为x的元素删除 int ListGet(LinkList L,DataType x) 初始条件:单链表l依存在 操作结果:单链表l中查找是否元素x,若存在,返回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2)本程序包含7个函数: ①主函数main() ②清空单链表函数LinkedListClear() ③检查单链表是否为空函数LinkedListEmpty() ④遍历单链表函数LinkedListTraverse() ⑤求单链表的长度函数LinkedListLength()⑥从单链表表中查找元素函数LinkedListGet()⑦查找与给定元素的位置函数LinkedListLocate()⑧插入元素函数LinkedListInsert()⑨删除元素函数LinkedListDel()⑩用尾插法建立单链表函数LinkedListCreat( ) 函数说明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ALSE 0 //逻辑值 #define TRUE 1 //逻辑值 typedef int DataType; struct Node //链表的结点类型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 typedef struct Node* PNode; //指向结点指针 typedef struct Node* LinkList;//指向链表指针 //创建空单链表:带头结点的空链表 LinkList LinkListInit() {

单链表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技巧

单链表的定义及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意义 (1)理解线性表中带头结点单链表的定义和逻辑图表示方法。 (2)熟练掌握单链表的插入,删除和查询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3)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设计出合理的表示数据的链表结构,并设计相关算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说明1:本次实验中的链表结构均为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说明2: 学生在上机实验时,需要自己设计出所涉及到的函数,同时设计多组输入数据并编写主程序分别调用这些函数,调试程序并对相应的输出作出分析;修改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并验证输出的结果,加深对有关算法的理解。 具体要求: 建立单链表,完成链表(带表头结点)的基本操作:建立链表、插入、删除、查找、输出;其它基本操作还有销毁链表、将链表置为空表、求链表的长度、获取某位置结点的内容、搜索结点。 三、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 数据结构、C语言语法函数、结构体类型指针、单链表(建表、初始化链表、求表长、插入、删除、查询算法)等。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所输入的数据及相应的运行结果,运行结果要有提示信息,运行结果采用截图方式给出。)

五、总结与体会 (调试程序的心得与体会,若实验课上未完成调试,要认真找出错误并分析原因等。) 调试程序时,出现了许多错误。如:结构体类型指针出错,忽略了释放存储空间,对头插法建表、尾插法建表不熟悉等。另外还有一些语法上的错误。由于对所学知识点概念模糊,试验课上未能完成此次上机作业。后来经过查阅教材,浏览网页等方式,才完成试验。这次试验出现错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课本知识点理解不深刻以及编写代码时的粗心。以后要都去练习、实践,以完善自己的不足。 六、程序清单(包含注释) //单链表

数据结构(C语言)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名称:实验一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线性表两类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 实验内容 从键盘读入若干个整数,建一个整数单链表,并完成下列操作: (1)打印该链表; (2)在链表中插入一个结点,结点的数据域从键盘读入,打印该链表; (3)在链表中删除一个结点,被删结点的位置从键盘读入,打印该链表; (4)在链表中做查找:从键盘读入要查找的整数,将该整数在链表中的位置打印出来,若要查找的整数不在链表中,返回一个信息。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单链表存储结构定义为: struct Node; typedef struct Node * pnode; struct Node { int info; pnode link; }; typedef struct Node * LinkList; (二)总体设计 程序由主函数、创建单链表函数、链表长度函数、链表打印函数、插入正整数函数、删除函数、查询函数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int main(void) //主函数 { printf("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实验:\n"); struct list *pnode; pnode = creat(); //创建 print(pnode); //输出 insert(pnode); //插入 print(pnode); //输出 _delete(pnode); //删除 print(pnode); //输出 _located(pnode); //查找 print(pnode); //输出 return 0 ; }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Function1: struct list *creat()//创建链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单链表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链表操作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单链表操作 针对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编写实现以下操作的算法函数。

实现要求: ⑴单链表建立函数create:先输入数据到一维数组A[M]中,然后根据一维 数组A[M]建立一个单循环链表,使链表中个元素的次序与A[M]中各元素的次序相同,要求该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为O(m); ⑵定位查找函数Locate:在所建立的单循环链表中查找并返回值为key的 第1个元素的结点指针;若找不到,则返回NULL; ⑶求出该链表中值最大和次大的元素值,要求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 最大和次大的元素值通过指针变量带回,函数不需要返回值; ⑷将链表中所有值比key(值key通过形参传入)小的结点作为值为key的结 点前驱,所有值比key大的结点作为值为key的结点后继,并尽量保持原有结点之间的顺序,要求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 ⑸设计一个菜单,具有上述处理要求和退出系统功能。 ⒈本人完成的工作: 一、定义结构体:LNode 二、编写以下函数: (1)建立单循环链表 (2)建立定位查找函数 (3)求出链表中最大和次大值 (4)将链表中的值和输入的Key比较,小的作为key前驱结点,大的作为key 的后继结点 三、设计具有上述处理要求和退出系统菜单 ⒉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单链表 数据结构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的结构体 { Data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 //结点的类型 ⒊所设计的函数 (1)Create(void) LNode *Create(void) //建立单循环链表,链表头结点head作为返回值{ int i,j,n,A[M]; //建立数组A【M】 LNode *head,*p,*move; head=(LNode*)malloc(sizeof(LNode)); //创建空单循环链表head->next=head; move=head; printf("请输入数组元素的个数:"); //输入数组 scanf("%d",&n); printf("请输入数组:"); for(i=0;idata=A[j]; p->next=move->next; move->next=p; move=move->next; } return head; //返回头指针

代码

M代码 说明 M00 程序停 M01 选择停止 M02 程序结束(复位) M03 主轴正转(CW) M04 主轴反转(CCW) M05 主轴停 M06 换刀 M08 切削液开 M09 切削液关 M10 卡紧 M11 松开 M32 润滑开 M33 润滑关 M98 子程序调用 M99 子程序结束 GSK928MA G代码 G代码 解释 G00 定位(快速移动) G1 直线切削 G02 顺时针切圆弧 G03 逆时针切圆弧 G04 延时等待 G17 XY面赋值 G18 XZ 面赋值 G19 YZ 面赋值 G28 机床返回原点 G29 从参考点返回 *G40 取消刀具直径偏移 G41 刀具直径左偏移 G42 刀具直径右偏移 *G43 刀具长度+ 方向偏移 *G44 刀具长度- 方向偏移 G49 取消刀具长度偏移 *G53 机床坐标系选择 G54 工件坐标系1选择 G55 工件坐标系2选择 G56 工件坐标系3选择 G57 工件坐标系4选择 G58 工件坐标系5选择 G59 工件坐标系6选择 G73 高速深孔钻削循环 G74 左螺旋切削循环 G80 取消固定循环 G81 钻孔循环(点钻) G82 钻孔循环(镗阶梯孔) G83 深孔钻削循环 G84 右旋攻牙循环 G85 镗孔循环 G86 钻孔循环 G89 镗孔循环 *G90 使用绝对值命令 G91 使用增量值命令 G92 设置浮动坐标系 *G98 固定循环返回起始点 *G99 返回固定循环R点 G10 G11 圆凹槽内粗铣 G12 G13 全圆内精铣 G14 G15 外圆精铣 G22 系统参数运算(模态) G23 判参数值跳转 G27 机械零点检测 G28 经中间点快速定位到程序 G31 快速返回R基准面 G34 G35 矩形凹槽内精铣 G38 G39 矩形外精铣 GSK928MA M指令 M指令 解释 M0 程序停止。完成程序段其它指令后,停止主轴,关冷却液,指向下一程序段, 并停止做进一步处理,等待按RUN(运行)键,才继续运行该程序段。 M2 程序结束,停止。停主轴,关冷却液,消除G93坐标偏置和刀具偏置返回到起始程 序段(不运行)。执行M2后,系统将切换到基准工件坐标系。 M3 主轴正转 M4 主轴反转 M5 停止主轴 M8 开冷却泵 M9 关冷却泵 M12 暂停: 等待按“运行”键才继续运行(按急停键则停止) M30 程序结束,消除刀具偏置,返回起始程序段(不运行). 执行M30后,系统将切换到 基准工件坐标系。 M32 润滑开; M33 润滑关; M98 调用子程序 M99 子程序结束返回 三菱E60 铣床G代码 G代码 组别 解释 ※G00 01 位置定位(快速进给) *G01 直线补间 G02 顺时针切圆弧(CW) G03 逆时针切圆弧(CCW) G04 00 暂停 G05 高速加工模式 G09 正确停止检查 G10 程式参数输入/补正输入 G11 程式参数输入取消 G12 圆切削CW G13 圆切削CCW *G17 02 平面选择X-Y ※G18 平面选择Z-X G19 平面选择Y-Z ※G20 06 英制指令 G21 公制指令 G27 00 参考原点检查 G28 参考原点复归 G29 开始点复归 G30 第2~4参考原点复归 G31 跳跃机能 G33 01 螺纹切削 G37 00 自动工具长测定 G38 刀具径补正向量指定 G39 刀具径补正转角圆弧补正 *G40 07 刀具径补正取消 G41 刀具径补正左 G42 刀具径补正右 G43 08 刀具长补正量(+) G44 刀具长补正量(-) *G49 工具长补正量取消 G52 00 局部坐标系设定 G53 机械坐标系选择 *G54 12 工件坐标系1选择 G代码 组别 解释 G55 12 工件坐标系2选择 G56 工件坐标系3选择 G57 工件坐标系4选择 G58 工件坐标系5选择 G59 工件坐标系6选择 G60 00 单方向位置定位 G61 13 工确停止检查模式 G62 自动转角进给率调整 G63 攻牙模式 *G64 切削模式 G73 09 固定循环(步进循环) G74 固定循环(反向攻牙) G76 固定循环(精镗孔) *G80 固定循环取消 G81 固定循环(钻孔/铅孔) G82 固定循环(钻孔/计数式镗孔) G83 固定循环(深钻孔) G84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 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特征 . 掌握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顺序表的基本运算 .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 理解循环链表和双链表的特点和基本运算 . 加深对顺序存储数据结构的理解和链式存储数据结构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 (一)基本实验内容(顺序表): 建立顺序表,完成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逆转、输出、销毁, 置空表、求表长、 查找元素、判线性表是否为空; 1.问题描述:利用顺序表,设计一组输入数据(假定为一组整数),能够对顺序表进行如下操作: . 创建一个新的顺序表,实现动态空间分配的初始化; . 根据顺序表结点的位置插入一个新结点(位置插入),也可以根据给定的值进行插入(值插入),形成有序 顺序表; . 根据顺序表结点的位置删除一个结点(位置删除),也可以根据给定的值删除对应的第一个结点,或者删 除指定值的所有结点(值删除); . 利用最少的空间实现顺序表元素的逆转; . 实现顺序表的各个元素的输出; . 彻底销毁顺序线性表,回收所分配的空间; . 对顺序线性表的所有元素删除,置为空表; . 返回其数据元素个数; . 按序号查找,根据顺序表的特点,可以随机存取,直接可以定位于第i 个结点,查找该元素的值,对 查找结果进行返回; . 按值查找,根据给定数据元素的值,只能顺序比较,查找该元素的位置,对查找结果进行返回; . 判断顺序表中是否有元素存在,对判断结果进行返回; . 编写主程序,实现对各不同的算法调用。 2.实现要求: 对顺序表的各项操作一定要编写成为C(C++)语言函数,组合成模块化的形式,每个算法的实现要 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进行评价; . “初始化算法”的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顺序线性表。对顺序表的空间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动态分配、回收和增加存储空间; . “位置插入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给定的元素位置为i,且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在L 中第i 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L 的长度加1; . “位置删除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1≤i≤ListLength(L) ; 操作结果:删除L 的第i 个数据元素,并用e 返回其值,L 的长度减1 ; . “逆转算法”的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依次对L 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交换,为了使用最少的额外空间,对顺序 表的元素进行交换;

单链表操作实验报告

线性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以及这种特性在计算机内的两种存储结构。 2. 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其C语言实现。 3. 掌握线性表的链式村粗结构——单链表的定义及其C语言实现。 4. 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即顺序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5. 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二、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程序。 2. 上机运行本程序。 ) 3.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4. 按照对顺序表和单链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三、实验内容 请编写C程序,利用链式存储方式来实现线性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查找等操作。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键盘输入的数据建立一个单链表,并输出该单链表;然后根据屏幕菜单的选择,可以进行数据的插入或删除,并在插入或删除数据后,再输出单链表;然后在屏幕菜单中选择0,即可结束程序的运行。 四、解题思路 本实验要求分别写出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第i(从1开始计数)个位置之后插入元素、创建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顺序输出单链表的内容等的算法。 五、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 LNode *L; LNode *creat_L(); void out_L(LNode *L); void insert_L(LNode *L,int i,ElemType e); ElemType delete_L(LNode *L,int i); int locat_L(LNode *L,ElemType e); $

数据结构 链表类定义代码

链表类定义:将该类保存在文件LinkList.h中。 //链表类定义:将该类保存在文件LinkList.h中。 template struct Node { T data; Node *next; //此处也可以省略 }; template class LinkList { public: LinkList( ) { first=new Node; first->next=NULL; } //建立只有头结点的空链表 LinkList(T a[ ], int n); //建立有n个元素的单链表 ~LinkList( ); //析构函数 int Length( ); //求单链表的长度 T Get(int i); //取单链表中第i个结点的元素值 int Locate(T x); //求单链表中值为x的元素序号 void Insert(int i, T x); //在单链表中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值为x的结点 T Delete(int i); //在单链表中删除第i个结点 void PrintList( ); //遍历单链表,按序号依次输出各元素 private: Node *first; //单链表的头指针 }; template LinkList:: ~LinkList( ) { Node * p=first; //工作指针p初始化 while (p) //释放单链表的每一个结点的存储空间 { Node * q=p; //暂存被释放结点 p=p->next; //工作指针p指向被释放结点的下一个结点,使单链表不断开 delete q; } } template T LinkList::Get(int i) {

单链表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学生姓名陈瑶 学号1041303005 系、专业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成娅辉 2011年06月29 日

目录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课程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设计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开发语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分析和设计............................................................................................... - 4 - 3.1 模块设计 ......................................................................................... - 4 - 3.3 主要模块的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具体代码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程序运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课程设计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C语言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用C语言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表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可以借助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维数组来表示,一维数组的下标与元素在线性表中的序号相对应。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可用C语言定义如下: #define MAXSIZE /*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 SeqList; 说明: (1)结点类型定义中ElemType数据类型是为了描述的统一而自定的,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来具体定义顺序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如int、char、float或是一种struct结构类型。 (2)从数组中起始下标为0处开始存放线性表中第一个元素。因此需要注意区分元素的序号和该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据元素a1在线性表中的序号为1,其对应的elem数组的

下标为0;ai在线性表中的序号为i,其对应的elem数组的下标为i-1。 利用定义的顺序表的数据类型SeqList就可以定义变量了。变量L的定义与使用方法有两种: (1)通过变量定义语句:SeqList L将L定义为SeqList类型的变量,可通过L.elem[i-1]来访问顺序表中序号为i的元素a i;通过https://www.360docs.net/doc/a81797713.html,st 可得到顺序表中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而https://www.360docs.net/doc/a81797713.html,st+1就是顺序表的长度。 (2)通过指针变量定义语句:SeqList *L将L定义为指向SeqList类型的指针变量,使用时,可通过L->elem[i-1]来访问顺序表中序号为i的元素a i,通过L->last+1可得到顺序表的长度。 typedef为C语言的关键字,作用是为一种数据类型定义一个新名字。这里的数据类型包括内部数据类型(int,char等)和自定义的数据类型(struct等)。

各类标准代号的含义

本文总结各类GB、GJB、JJ、DB等国家标准及ISO、ANSI、BS等国际标准代号含义,供大家参考。一国家标准类 1.GB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称国标(Guóbiāo,GB,按汉语拼音发音),是包括语编码系统的国家标准码,都能由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或称国际电工协会,IEC)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员机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强制标准冠以“GB”。推荐标准冠以“GB/T”。 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2.GJB国家军用标准 1996年发布的国家军用系列标准(GJB/Z9001-9004-96),贯彻了《条例》“一次成功,系统管理,预防为主,实行法治”的主导思想,体现了现代质量观念,适应了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需要,并积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际通用准则。经过实践证明,上述编制军用系列标准的原则是正确的,在修订军用系列标准的过程中继续贯彻了上述原则。 1、标准定义 2001年发布的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A-2001)仍采用“A+B”的结构模式。是以等同采用GB/T19001-2000为基础,增加军用产品的特殊要求编制的,从而包含了GB/T19001-2001的全部内容和特点,包括贯彻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增强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采用“过程方法”结构等。2、标准要求 为了适应当前军用产品的特殊需要,在增加特殊要求方面,GJB9001A-2001的内容突出了以下重点:兼顾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突出了设计和开发;兼顾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突出了硬件和软件;兼顾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突出了关键过程;兼顾相关方,突出了顾客。 “标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每一次修订都需要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的需求。国防建设面临新的形势,急需尽快研制高质量的武器装备。因此,GJB9001A-2001在兼顾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同时,突出了对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控制要求。在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中要求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在设计和开发中要求“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应编制预先规划的产品改进计划”,“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等。 3.GBJ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4.GBN国家内部标准 ChinaGBN(China Golden Bridge Network)也称做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它是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建立金桥工程的业务网,支持金关、金税、金卡等“金”字头工程的应用。目前该网络已初步形成了全国骨干网、省网、城域网3层网络结构,其中骨干网和城域网已初具规模,覆盖城市超过100个。 l993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兴建“金桥”、“金卡”、“金关”工程,简称“三金”工程。“金桥”工程是以卫星综合数字网为基础,以光纤、微波、无线移动等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是一个连接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与各省市、大中型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