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路由和数据包转发介绍

第1章 路由和数据包转发介绍
第1章 路由和数据包转发介绍

第1章路由和数据包转发介绍

1.哪两项说法正确描述了路由器的组件?(选择两项。)

(A)RAM 永久存储着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配置文件。

(B)ROM 含有硬件模块所执行的诊断程序。

(C)NVRAM 存储着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IOS 的备份副本。

(D)重新启动时闪存中的内容不会丢失。

(E)ROM 包含最新而且最完整的IOS 版本。

(F)闪存包含用于标识IOS 位置的启动系统命令。

2.图中的哪些接口可用于租用线路W AN 连接?(选择两项。)

(A)1

(B)2

(C)3

(D)4

(E)5

(F)6

3.如果路由器在启动时无法找到有效的配置文件,将发生什么情况?(A)启动过程将重置。

(B)路由器将提示用户进行响应,以进入设置模式。

(C)启动过程将停止,直到获得有效的配置文件。

(D)路由器将根据上次的有效配置生成默认配置文件。

(E)路由器将监控本地流量,以确定路由协议配置要求。

4.以下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器启动时的顺序?

(A)加载bootstrap、加载IOS、应用配置

(B)加载bootstrap、应用配置、加载IOS

(C)加载IOS、加载bootstrap、应用配置、检查硬件

(D)检查硬件、应用配置、加载bootstrap、加载IOS

5.加载配置文件时的默认顺序是怎样的?

(A)NVRAM、FLASH、ROM

(B)FLASH、TFTP、CONSOLE

(C)NVRAM、TFTP、CONSOLE

(D)FLASH、TFTP、ROM

6.在启动过程中,路由器可以从哪些位置加载Cisco IOS?(选择两项。)

(A)RAM

(B)TFTP 服务器

(C)NVRAM

(D)设置例程

(E)闪存

(F)终端

7.下列哪些是路由器的功能?(选择三项。)

(A)分组交换

(B)网段扩展

(C)广播域分段

(D)根据逻辑编址选择最佳路径

(E)根据物理编址选择最佳路径

8.当路由器收到从一个网络发往另一个网络的数据包时,它会执行哪三个过程?(选择三项。)

(A)通过解开第2 层帧报头来解封第 3 层数据包

(B)通过IP 报头中的目的MAC 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地址

(C)解封第3 层数据包时将第2 层帧报头保持原样

(D)通过IP 报头中的目的IP 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地址

(E)将第3 层数据包封装成新的第2 层帧,并将该帧从送出接口转发出去

(F)将第 3 层数据包封装成特殊的第 1 层帧,并将该帧转发到送出接口

9.网络管理员需要通过路由器的FastEthernet 端口直接连接两台路由器。应使用哪种电缆?

(A)直通电缆

(B)全反电缆

(C)交叉电缆

(D)串行电缆

10.请参见图示。从路由器的运行配置输出可得出什么结论?

(A)口令经过加密。

(B)当前配置已保存到NVRAM。

(C)显示的配置将会是路由器下次重新启动时用到的配置。

(D)显示的命令决定了路由器的当前运行情况。

11.关于负载均衡特征的描述,哪两条是正确的?(选择两项。)

(A)负载均衡是指路由器将相同的数据包发送到不同目的网络。

(B)负载均衡是指通过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发送相同数量的数据包。

(C)负载均衡可让路由器通过多条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同一的目的网络。

(D)EIGRP 支持不等价负载均衡。

(E)如果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径具有不同度量,则路由器不支持负载均衡。12.请参见图示。从图中的路由表输出可得出什么结论?(选择两项。)

(A)此路由器只有两个接口。

(B)路由器接口尚未进入工作状态。

(C)此路由器配置为将数据包转发到远程网络。

(D)此路由器的FastEthernet0/0 接口和Serial0/0/0 接口配置了IP 地址和no shutdown 命令。

(E)路由器收到的目的地址为198.18.9.1 的IP 数据包后,将从Serial0/0/0 接口转发出去。

13.您需要配置图中所示的串行连接,必须在Sydney 路由器上发出以下哪条配置命令才能与Melbourne 站点建立连接?(选择三项)

(A)Sydney(config-if)# ip address 201.100.53.2 255.255.255.0

(B)Sydney(config-if)# no shutdown

(C)Sydney(config-if)# ip address 201.100.53.1 255.255.255.224

(D)Sydney(config-if)# clock rate 56000

(E)Sydney(config-if)# ip host Melbourne 201.100.53.2

14.口令可用于限制对Cisco IOS 所有或部分内容的访问。请选择可以用口令保护的模式和接口。(选择三项。)

(A)VTY 接口

(B)控制台接口

(C)以太网接口

(D)加密执行模式

(E)特权执行模式

(F)路由器配置模式

15.输入以下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R1(config)# 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 password check123

R1(config-line)# login

(A)确保在进入用户执行模式之前输入口令

(B)设置通过Telnet 连接该路由器时使用的口令

(C)要求在保存配置前输入check123

(D)创建本地用户帐户以便登录路由器或交换机

16.请参见图示。网络管理员已经为路由器连接到直连网络的接口配置了如图所示的IP 地址。从路由器ping 相连网络上的主机或路由器接口之间相互ping 都会遭到失败。此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目的网络不存在。

(B)路由器接口的IP 地址必须配置为网络地址而非主机地址。

(C)必须使用no shutdown 命令启用接口。

(D)每个接口都必须使用clock rate 命令配置。

17.网络管理员刚把新配置输入Router1。要将配置更改保存到NVRAM,应该执行哪一条命令?

(A)Router1# copy running-config flash

(B)Router1(config)# copy running-config flash

(C)Router1#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D)Router1(config)#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E)Router1#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F)Router1(config)#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18.请参见图示。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中都有到达如图所示每个网络的路由。这些路由器上没有配置默认路由。以下关于数据包在该网络中转发方式的结论中,哪两项是正确的?(选择两项。)

(A)如果RouterC 接收到发往10.5.1.1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Fa0/0 转发出去。

(B)如果RouterA 接收到发往192.168.3.146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1 转发出去。

(C)如果RouterB 接收到发往10.5.27.15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1 转发出去。

(D)如果RouterB 接收到发往172.20.255.1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0 转发出去。

(E)如果RouterC 接收到发往192.16.5.101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1 转发出去。

19.路由器从相连的以太网接口收到消息后,会更改哪项报头地址,再将消息从另一个接口发送出去?

(A)仅第2 层源地址

(B)仅第2 层目的地址

(C)仅第3 层源地址

(D)仅第3 层目的地址

(E)第2 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F)第 3 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20.请参见图示。主机A ping 主机B。当R4 收到对以太网接口的ping 时,哪两块报头信息包括在内?(选择两项。)

(A)源IP 地址:192.168.10.129

(B)源IP 地址:BBBB.3333.5677

(C)源MAC 地址:5555.AAAA.6666

(D)目的IP 地址:192.168.10.33

(E)目的IP 地址:192.168.10.134

(F)目的MAC 地址:9999.DADC.1234

21.请参见图示。在主机2 连接到LAN 上的交换机后,主机2 无法与主机1 通信。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A)主机2 的子网掩码不正确。

(B)主机1 和主机 2 位于不同的网络中。

(C)交换机需要IP 地址,但尚未配置。

(D)路由器LAN 接口和主机1 位于不同网络中。

(E)主机1 的IP 地址与路由器的LAN 接口位于不同的网络中。

答案:

1.BD

2.AD

3.B

4.A

5.C

6.BE

7.ACD

8.ADE

9.C 10.D

11.CD 12.DE 13.ABD 14.ABE 15.B 16.C 17.C 18.BC 19.E 20.EF 21.B

数据包转发过程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过程详解 (2010-05-22 20:59:09) 转载 标签: 分类:学习交流 路由器 数据包转发 it 主机PC1向主机PC2发个数据包,中间经过B路由器,请问源地址和源MAC是怎么变化的? 答:就假设拓扑图是这个样子吧:PC1-----(B1-B2) -------PC2 B1和B2是路由器B上的两个接口, PC1和PC2是PC,由主机PC1向主机PC2发送数据包,那么在主机PC1形成的数据包的目的IP就是PC2的IP,源IP就是主机PC1的IP地址,目标MAC地址就是B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就是PC1的MAC地址。 转发过程:假如是第一次通信PC1没有PC2的ARP映射表 PC1在本网段广播一个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FFFF)帧格式为: 段的路由。此时路由器给PC1回复一个应答数据包,告诉PC1自己的MAC地址就是PC1要通信的PC2主机的MAC地址。而此时PC1建立ARP映射表,将该MAC地址(即路由器的B1接口)与PC2的IP地址建立映射关系。实际上是路由器对其进行了“欺骗”。 其应答数据帧格式为: 对于路由器B同样建立了自己的ARP映射表:将PC1的MAC地址与PC1的IP地址映射。

数据包在流出B2接口的时候其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PC2所在的网段各主机将自己的IP地址与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比对。若符合则将自己的MAC地址替换上广播MAC地址,并回复该数据帧: 的对应关系调出来。将PC1的MAC地址覆盖路由器B2接口的MAC地址。另一方面路由器更新ARP映射表,将PC2的MAC地址与PC2的IP地址映射。 此时流出路由器B1接口的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地址建立对应关系。 此后每次通信时由于PC1要与PC2通信时。由于PC1已经建立了到PC2IP地址的ARP映射,所以下次要通信时直接从本地ARP调用。 简单说一下,网络设备间(包括设备之间和计算机之间)如果要相互通信的话必需经过以下这几个步骤: (以TCP/IP协议通信为例) 1、发送端的应用程序向外发出一个数据包。 2、系统判断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否在同一个网段之内。 3、如果判断出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与这台设备是同一个网段的,那么系统就直接把这个数据包封装成帧,这个数据帧里面就包括了这台设备的网卡MAC地址,然后这个帧就直接通过二层设备(也就是大家说的不带路由的交换机/HUB之类的~^-^)发送给本网段内的目标地址。

实验四--SnifferPro数据包捕获与协议分析上课讲义

实验四-- S n i f f e r P r o数据包捕获与协议分析

精品文档 实验四 SnifferPro数据包捕获与协议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Sniffer的工作原理。 2.掌握SnifferPro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在交换以太网环境下侦测、记录、分析数据包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被称为“帧”或“包”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方式传输的。以数据链路层的“帧”为例,“帧”由多个部分组成,不同的部分对应不同的信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以太网帧的前12个字节存放的是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这些数据告诉网络该帧的来源和去处,其余部分存放实际用户数据、高层协议的报头如TCP/IP的报头或IPX报头等等。帧的类型与格式根据通信双方的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协议来确定,由网络驱动程序按照一定规则生成,然后通过网络接口卡发送到网络中,通过网络传送到它们的目的主机。目的主机按照同样的通信协议执行相应的接收过程。接收端机器的网络接口卡一旦捕获到这些帧,会告诉操作系统有新的帧到达,然后对其进行校验及存储等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网络接口卡读入一帧并进行检查,如果帧中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物理地址一致或者是广播地址,网络接口卡通过产生一个硬件中断引起操作系统注意,然后将帧中所包含的数据传送给系统进一步处理,否则就将这个帧丢弃。 如果网络中某个网络接口卡被设置成“混杂”状态,网络中的数据帧无论是广播数据帧还是发向某一指定地址的数据帧,该网络接口卡将接收所有在网络中传输的帧,这就形成了监听。如果某一台主机被设置成这种监听(Snfffing)模式,它就成了一个Sniffer。一般来说,以太网和无线网被监听的可能性比较高,因为它们是一个广播型的网络,当然无线网弥散在空中的无线电信号能更轻易地截获。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要求:本实验在虚拟机中安装SnifferPro4.7版本,要求虚拟机开启FTP、Web、Telnet等服务,即虚拟机充当服务器,物理机充当工作站。物理机通过Ping命令、FTP访问及网页访问等操作实验网络数据帧的传递。 内容: 1.监测网络中计算机的连接状况 2.监测网络中数据的协议分布 3.监测分析网络中传输的ICMP数据 4.监测分析网络中传输的HTTP数据 5.监测分析网络中传输的FTP数据 四、实验步骤 介绍最基本的网络数据帧的捕获和解码,详细功能。 1.Sniffer Pro 4.7的安装与启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防火墙的数据包拦截方式小结

防火墙的数据包拦截方式小结 网络防火墙都是基于数据包的拦截技术之上的。在Windows下,数据包的拦截方式有很多种,其原理和实现方式也千差万别。总的来说,可分为“用户级”和“内核级”数据包拦截两大类。 用户级下的数据包拦截方式有: * Winsock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 (LSP)。 * Win2K 包过滤接口(Win2K Packet Filtering Interface)。 * 替换Winsock动态链接库 (Winsock Replacem ent DLL)。 内核级下的数据包拦截方式有: * TDI过滤驱动程序 (TDI-Filter Driver)。 * NDIS中间层驱动程序 (NDIS Intermediate Driver)。 * Win2K Filter-Hook Driver。 * Win2K Firewall-Hook Driver。 * NDIS-Hook Driver。 在这么多种方式面前,我们该如何决定采用哪一种作为自己项目的实现技术?这需要对每一种方式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清楚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技术方案的盲目选用往往会带来一些技术风险。以自己为例,我需要在截包的同时得到当前进程文件名,也就是说,需向用户报告当前是哪个应用程序要访问网络。在选用Win2K Filter-Hook Driver这一方案之后(很多小型开源项 目都采用这一方案),便开始编码。但之后发现Win2K Filter-Hook Driver的截包上下文处于内 核进程中,即IRQL >= DISPATCH_LEVEL,根本无法知道当前应用程序的名字。相比之下,TDI-Filter Driver和NDIS-Hook Driver则可以得知这些信息。其中TDI-Filter Driver 比NDIS-Hook Driver更能准确地获知当前应用程序文件名,后者的接收数据包和少数发送数据 包的场景仍然处于内核进程中。 下面列出了各种截包方式的特点: * Winsock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 (LSP) 该方式也称为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截包技术。SPI是由Winsock2提供的一个 接口,它需要用户机上安装有Winsock 2.0。Winsock2 SPI工作在API之下的Driver 之上, 可以截获所有基于Socket的网络数据包。 优点: * 以DLL形式存在,编程方便,调试简单。 * 数据封包比较完整,未做切片,便于做内容过滤。 缺点:

传输系统中的时钟同步技术

传输系统中的时钟同步技术同步模块是每个系统的心脏,它为系统中的其他每个模块馈送正确的时钟信号。因此需要对同步模块的设计和实现给予特别关注。本文对影响系统设计的时钟特性进行了考察,并对信号恶化的原因进行了评估。本文还分析了同步恶化的影响,并对标准化组织为确保传输质量和各种传输设备的互操作性而制定的标准要求进行了探讨。摘要:网络同步和时钟产生是高速传输系统设计的重要方面。为了通过降低发射和接收错误来提高网络效率,必须使系统的各个阶段都要使用的时钟的质量保持特定的等级。网络标准定义同步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标准接口上的预期性能,以保证传输质量和传输设备的无缝集成。有大量的同步问题,系统设计人员在建立系统体系结构时必须十分清楚。本文论述了时钟恶化的各种来源,如抖动和漂移。本文还讨论了传输系统中时钟恶化的原因和影响,并分析了标准要求,提出了各种实现技巧。基本概念:抖动和漂移抖动的一般定义可以是“一个事件对其理想出现的短暂偏离”。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抖动被定义为数字信号的重要时刻在时间上偏离其理想位置的短暂变动。重要时刻可以是一个周期为 T1 的位流的最佳采样时刻。虽然希望各个位在 T 的整数倍位置出现,但实际上会有所不同。这种脉冲位置调制被认为是一种抖动。这也被称为数字信号的相位噪声。在下图中,实际信号边沿在理想信号边沿附近作周期性移动,演示了周期性抖动的概念。图 1.抖动示意抖动,不同于相位噪声,它以单位间隔 (UI) 为单位来表示。一个单位间隔相当于一个信号周期 (T),等于 360 度。假设事件为 E,第 n 次出现表示为 tE[n] 。则瞬时抖动可以表示为:一组包括 N 个抖动测量的峰到峰抖动值使用最小和最大瞬时抖动测量计算如下:漂移是低频抖动。两者之间的典型划分点为 10 Hz。抖动和漂移所导致的影响会显现在传输系统的不同但特定的区域。抖动类型根据产生原因,抖动可分成两种主要类型:随机抖动和确定性抖动。随机抖动,正如其名,是不可预测的,由随机的噪声影响如热噪声等引起。随机抖动通常发生在数字信号的边沿转换期间,造成随机的区间交叉。毫无疑问,随机抖动具有高斯概率密度函数 (PDF),由其均值 (μ) 和均方根值 (rms) (σ) 决定。由于高斯函数的尾在均值的两侧无限延伸,瞬时抖动和峰到峰抖动可以是无限值。因此随机抖动通常采用其均方根值来表示和测量。图 2.以高斯概率密度函数表示的随机抖动对抖动余量来讲,峰到峰抖动比均方根抖动更为有用,因此需要把随机抖动的均方根值转换成峰到峰值。为将均方根抖动转换成峰到峰抖动,定义了随机抖动高斯函数的任意极限 (arbitrary limit)。误码率 (BER) 是这种转换中的一个有用参数,其假设高斯函数中的瞬时抖动一旦落在其强制极限之外即出现误码。通过下面两个公式,就可以得到均方根抖动到峰到峰抖动的换算。 3[!--empirenews.page--] 由公式可得到下表,表中峰到峰抖动对应不同的 BER 值。确定性抖动是有界的,因此可以预测,且具有确定的幅度极限。考虑集成电路 (IC) 系统,有大量的工艺、器件和系统级因素将会影响确定性抖动。占空比失真 (DCD) 和脉冲宽度失真(PWD) 会造成数字信号的失真,使过零区间偏离理想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这些失真通常是由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时序不同而造成。如果非平衡系统中存在地电位漂移、差分输入之间存在电压偏移、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出现变化等,也可能造成这种失真。图 3,总抖动的双模表示数据相关抖动 (DDJ) 和符号间干扰 (ISI) 致使信号具有不同的过零区间电平,导致每种唯一的位型出现不同的信号转换。这也称为模式相关抖动 (PDJ)。信号路径的低频截止点和高频带宽将影响 DDJ。当信号路径的带宽可与信号的带宽进行比较时,位就会延伸到相邻位时间内,造成符号间干扰 (ISI)。低频截止点会使低频器件的信号出现失真,而系统的高频带宽限制将使高频器件性能下降。7 正弦抖动以正弦模式调制信号边沿。这可能是由于供给整个系统的电源或者甚至系统中的其他振荡造成。接地反弹和其他电源变动也可能造成正弦抖动。正弦抖动广泛用于抖动环境的测试和仿真。不相关抖动可能由电源噪声或串扰和其他电磁干扰造成。考虑抖动对数字信号的影响时,需要将整个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抖动考虑在内。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抖动的总计结果将产生另外一种概率分布

内核协议栈数据包转发完全解析

内核协议栈数据包转发 目录 1 NAPI流程与非NAPI 1.1NAPI驱动流程 1.2非NAPI流程 1.3NAPI和非NAPI的区别 2内核接受数据 2.1数据接收过程 2.2 采取DMA技术实现 3 e100采用NAPI接收数据过程 3.1 e100_open 启动e100网卡 3.2 e100_rx_alloc_list 建立环形缓冲区 3.3 e100_rx_alloc_skb 分配skb缓存 3.4 e100_poll 轮询函数 3.5 e100_rx_clean 数据包的接收和传输 3.6 e100_rx_indicate 4 队列层 4.1、软中断与下半部 4.2、队列层 5采用非NAPI接收数据过程 5.1netif_rx 5.2轮询与中断调用netif_rx_schedule不同点 5.3 netif_rx_schedule 5.4 net_rx_action 5.5 process_backlog 6数据包进入网络层 6.1 netif_receive_skb(): 6.2 ip_rcv(): 6.3 ip_rcv_finish(): 6.4 dst_input(): 6.5本地流程ip_local_deliver: 6.6转发流程ip_forward(): 1 NAPI流程与非NAPI 1.1NAPI驱动流程: 中断发生 -->确定中断原因是数据接收完毕(中断原因也可能是发送完毕,DMA完毕,甚至是中断通道上的其他设备中断) -->通过netif_rx_schedule将驱动自己的napi结构加入softnet_data的poll_list 链表,禁用网卡中断,并发出软中断NET_RX_SOFTIRQ -->中断返回时触发软中断调用相应的函数net_rx_action,从softnet_data的poll_list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是实现网络互连,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单元的重要网络设备。路由器主要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路由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因此,当路由器接收到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时,首先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查询路由表,决定转发路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地址),然后从ARP缓存中调出下一跳地址的MAC地址,将路由器自己的MAC 地址作为源MAC,下一跳地址的MAC作为目的MAC,封装成帧头,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也开始减数,最后将数据发送至转发端口,按顺序等待,传送到输出链路上去。在这个过程中,路由器被认为了执行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路由功能与交换功能。 路由功能 路由功能是指路由器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或其他方法来学习和维护网络拓扑结构,建立,查询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表里则保存着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时所需的关键信息,包含了目的地址、目的地址的掩码、下一跳地址、转发端口、路由信息来源、路由优先级、度量值(metric)等。 路由信息可通过多种协议的学习而来,其来源方式可分为直连路由、静态路由、缺省路由和动态路由。一个路由器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路由协议,每个路由协议都会根据自己的选路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但是由于选路算法不同,不同的路由协议对某一个特定的目的网络可能选择的最佳路径不同。此时路由器根据路由优先级(决定了来自不同路由来源的路由信息的优先权)选择将具有最高路由优先级(数值最小)的路由协议计算出的最佳路径放置在路由表中,作为到达这个目的网络的转发路径。(优先级顺序: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OSPF>RIP)) 而对于一个特定的路由协议,可以发现到达目的网络的所有路径,根据选路

sniffer数据包捕获

实训报告 一、sniffer的功能认知; 1. 实时网络流量监控分析 Sniffer Portable LAN能够对局域网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对每个链路上的网络流量根据用户习惯,可以提供以表格或图形(条形图、饼状图和矩阵图等)方式显示的统计分析结果,内容包括: ·网络总体流量实时监控统计:如当前和平均网络利用率、总的和当前的帧数、字节数、总网络节点数和激活的网络节点数、当前和总的平均帧长等。 ·协议使用和分布统计:如协议类型、协议数量、协议的网络利用率、协议的字节数以及每种协议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帧的数量等。Sniffer包含通用的TCP和UDP网络应用协议如HTTP, Telnet, SNMP, FTP等。同时,Sniffer 也具有特有的灵活性允许增加自定义的应用。一旦应用协议加入Sniffer,针对应用的所有的监控、报警和报告便自动生效;

·包尺寸分布统计:如某一帧长的帧所占百分比,某一帧长的帧数等。 ·错误信息统计:如错误的CRC校验数、发生的碰撞数、错误帧数等; ·主机流量实时监控统计:如进出每个网络节点的总字节数和数据包数、前x个最忙的网络 节点等;

话节点对等;

·Sniffer还提供历史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使用户看到网络中一段时间内的流量运行状况,帮助用户更好的进行流量分析和监控。

2.应用响应时间监控和分析 Sniffer 在监控网络流量和性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在网络应用的运行状况和性能管理,应用响应时间(ART)功能是Sniffer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对应用响应时间的实时监控,也提供对于应用响应时间的长期监控和分析能力。 首先ART监控功能提供了整体的应用性能响应时间,让用户以多种方式把握当前网络通讯中的各类应用响应时间的对比情况,如客户机/服务器响应时间、服务器响应时间,最 快响应时间、最慢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和90%的请求的响应时间等。

基于NDIS中间层的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及实现

??,? ? 摘要:?z??)Tit4om????????fi???z?,?????z??a?f,??a) NQt3 ?????fi?????b ?? ?) Tit4om? 2000/×g ???????????fi???b 关键词:NQt3?????;???;??fi? N¤twork data pa×k¤ts int¤rפption t¤×hnology and impl¤m¤nt bas¤d on NDIS int¤rm¤diat¤lay¤r Ptt ¢it,lAO Bit (tt?titrt¤ ot T¤·htotogy at4 lomgrt¤? 3·i¤t·¤,Gri ?hor Ttiv¤??ity,Gri yatg 330023,P.R.lhita) Abstract:Thi? gag¤?ataty?i? th¤ may ot th¤mit4om? gtatto?m rt4¤?va?i o r? ga·L¤t titt¤?4to·Litg..A4ogtiot itt¤?·¤gtitg m¤tho4 ot th¤t¤tmo?L 4ata ga·Lag¤4a?¤4 ot th¤NQt3itt¤?m¤4iat¤ t¤v¤t. Th¤t thi?ga g¤?4i?·r??¤? th¤Q¤?igt at4 imgt¤m¤ttatiiot ot a gtatto?m t¤tm o?L 4ata ga·Lag¤ot itt¤?·¤gtiot at4 g?o·¤??itg. ot Tit4om? 2000/×g rt4¤?. Key words:NQt3itt¤?m¤4iat¤4?iv¤?;ga·L¤t titt¤?itg;t¤tmo?L4ata ga·L¤t? 1 ??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 Internet/Intranet 技术日益深入的应用,以及许多新的网络服务的出现,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密不可分,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网络安全。一旦网络安全问题发生,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为了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人们通常在Internet 与局域网之间引入防火墙。 由于 Windows 2000/ X P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使得在 Windows 2000/ X P 下保障网络安全通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W indows 平台下的网络安全产品基本上是基于W indows 操作系统下网络封包的拦截技术的实现。在网络封包拦截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数据包的过滤与处理。数据包过滤[1] 是指在网络层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 , 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 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 , 根据数据包源地址、目的地址 , 所使用的端口号,协议状态等对数据进行过滤。本文采取在 NDIS 中间层拦截和过滤数据包,因为在此层,无论是网卡接收并上传的数据封包,还是上层要下送至网卡发送的数据封包,无一例外地要经过这里。所以,它能够截获所有的网络数据包。在此基础上 , 可以根据帧头和报头分析协议类型,进而可以拒绝截获到任意类型的网络数据包。 2Windows ???#‰?¢???$ 拦截W i n d o w s 下的网络封包可以在多个层面进行,在不同层面所拦截的网络封包结构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用户态(u s e r-m o d e)和内核态(kernel -mode)。 2.1 用户态下(user -mode) 的网络数据包拦截 在用户态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拦截数据: (1)Winsock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LSP); (2)Windows 2000 包过滤接口 (3) 替换系统自带的 Winsock 动态连接库 2.1.1 Winsock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 也称之windows socket 2 SPI) Windows Socket 2 是一个接口,它可以用于发现和使用任意数量的底层传输协议所提供的通信能力。Winsock 2 不仅提供了一个供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Windows Socket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 P I),还包含了由传输服务提供者和名字解析服务提供者实现的Winsock 服务提供者接口 (SPI) 和ws2_32.dll。Winsock 2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服务提供者接口建立在 Windows 开放系统架构(windows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WOSA) 之上,是Winsock 系统组件提供的面向系统底层的编程接口。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截获所有的基于Socket 的网络通信。 其优点包括:(1) 工作在应用层,以D L L 的形式存在,编程、调试方便;(2) 兼容性好,适合各种 Windows 平 a??t:???????t(2003tB0KK43‘)

网络数据包的拦截技术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数据包的检测及过滤 Network Packet Inspection And Filtering Research 学生姓名林煦东 学号0845050513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05 指导教师金振坤 2012年5月

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没有任何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行为,也没有侵犯任何其他人或组织的科研成果及专利。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本毕业设计(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 ____年___月___日

摘要 随着信息化发展,要求通信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信息连接能力、数据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由于网络数据的脆弱性等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网络接口信息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此外,网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计算机网络的设计、维护难度日益增加,安全问题正威胁着每一个网络用户,对网络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并及时处理网络数据包已成为大多IT人员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网络数据包的过滤和检测现在也有很多的实现方法,存在着很多开源的软件供我们参考,但是其中的某些细节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在效果和效率上都有一些问题,分析上也不是很方便。所以尝试选择了这个课题。 本课题是使用Visual C++6.0研发平台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主线程负责寻找和选择网络接口、设置分析过滤器、分析检测数据包。子线程负责打开选择的接口并将其设为混杂模式、检测数据包并将其保存在文件中。本设计实现的这个系统可以监听局域网内流经所有主机的数据包,并分析了每个包的协议、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IP地址、数据包长度和包内的数据。既可以管理和维护网络健康运行,还可以检测网络入侵,甚至可以学习网络协议知识。 关键词:网络接口信息;数据包过滤;数据包检测

网络基础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

网络基础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接收方接收数据与发送方不一致的问题。为保证发送方所传递的信息能够被接收端正确无误的接收,在数据通信中,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工作必须控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即发送方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送数据,接收端也必须以相同的速率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数据。 1.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 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如图3-26所示。 图3-26 异步传输字符格式 异步传输字符格式中的起始位和结束位是用来实现字符的同步,字符之间的间距(时间)是任意的,但发送一个字符时,发送每一位占用的时间长度是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事先商定,并且保持各位都恒定不变,从而实现同步。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起始位和结束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实现同步传输的方法由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两种。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结束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1.外同步法 外同步法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单独的时钟线路,发送端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向接收端发出一个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按照这一同步时钟脉冲的频率和时序,来锁定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端同步。这种方法在短距离传输中比较有效,而在长距离传输时,同步信号将会因失真而失效。 2.自同步法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 详细解答如下 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 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 (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形成的帧为: 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得知数据是要

数据包捕获与解析

数据包捕获与解析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董耀杰 学号:1030430330 指导教师:江珊珊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 摘要本课程设计通过Ethereal捕捉实时网络数据包,并根据网络协议分析流程对数据包在TCP/IP各层协议中进行实际解包分析,让网络研究人员对数据包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感性的层面,为网络协议分析提供技术手段。最后根据Ethereal的工作原理,用Visual C++编写一个简单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软件。 关键词协议分析;Ethereal;数据包;Visual C++ 1引言 本课程设计通过技术手段捕获数据包并加以分析,追踪数据包在TCP/IP各层的封装过程,对于网络协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Ethereal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图形用户接口的抓包软件,是一个可以用来监视所有在网络上被传送的包,并分析其内容的程序。它通常被用来检查网络工作情况,或是用来发现网络程序的bugs。通过ethereal对TCP、UDP、SMTP、telnet和FTP等常用协议进行分析,非常有助于网络故障修复、分析以及软件和协议开发。,它以开源、免费、操作界面友好等优点广为世界各地网络研究人员使用为网络协议分析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1.1课程设计的内容 (1)掌握数据包捕获和数据包分析的相关知识; (2)掌握Ethreal软件的安装、启动,并熟悉用它进行局域网数据捕获和分析的功能; (3)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软件。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结果。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3)学会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文献的能力。 (4)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现代通信网中的同步技术

现代通信网中的同步技术 同步是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也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 在模拟通信网中,载波传输系统两端机间的载波频率需要同步,即收发终端机的载波频率应该相等或基本相等,并保持稳定,以保证接收端正确的复原信号。 数字通信的特点是将时间上连续的信号通过抽样、量化及编码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再将各路信号的传送时间安排在不同时间间隙内。为了分清首尾和划分段落,还要在规定数目的时隙间加入识别码组,即帧同步码,形成按一定时间规律排列的比特流,如PCM信息码。在通信网内PCM信息码的生成、复用、传送、交换及译码等处理过程中,各有关设备都需要相同速率的时标(Time Scale)去识别和处理信号,如果时标不能对准信号的最佳判决瞬间,则有可能出现误码,也就是数字设备要协调,且准确无误地运行就需要各时标具有相同的速率,即时钟同步。此外数字网的同步还包括帧同步。这是因为在数字通信中,对比特流的处理是以帧来划分段落的,在实现多路时分复用或进入数字交换机进行时隙交换时,都需要经过帧调整器,使比特流的帧达到同步,也就是帧同步。 数字网中的同步技术有以下几种: (1) 接收同步:在点与点之间进行数字传输时,收端为了正确地再生所传递的信号,必须产生一个时间上与发端信号同步的、位于最佳取样判决位置的脉冲序列。因此,必须从接收信码中提取时钟信息,使其与接收信码在相位上同步。这种为了满足点对点通信的需要所提出的相位同步要求广泛用于数字传输之中。 (2) 复用同步:在数字信道上,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通常采用时分多路复用的方式,将多个支路数字信号合路后在群路上传输,这称为数字复用。进行合路的这些支路信号,来自不同的地点,可能具有不同的相位,通常还可能具有不同的速率。为了使这些支路信号在群路信道上正确地进行合路,要求它们在群路信道上能同步运行。这种复用同步是线路上传输所必需的。 复用包括同步复用、准同步复用和非同步复用三种技术。同步复用将各支路信息依次插入群路时隙中,实现简单,传输效率高,已广泛应用于数字话路复用设备和SDH设备中。准同步复用采用码速调整技术,首先将支路速率进行调整。因此能将在一定频率容差范围内的各个支路信号复用成一个高速数字流,而不再像同步复用那样要求各支路信号之间的频率和相位严格同步,传输效率也较高,广泛应用于PDH数字群复用中。非同步复用采用多个二进制数码传送一个二进制数字信息的方法(如高速取样法、跳变沿编码法等),因此各复用支路信号之间的频率和相位都不必同步。但信道的传输效率较低,一般只用在低速数据信号复用中。 (3) 交换同步:在一个由模拟传输和数字交换构成的混合网中,网内不存在交换同步问题。只有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构成的综合数字网内,为了使到达网内各交换节点的全部数字流都能实现有效的交换,必须使到达交换节点的所有数字流的帧定位信号同步,这种数字交换中需要的同步称为交换同步。由于交换同步涉及到网中到达各交换节点的全部数字流,因此又称为网同步。本书重点讨论的就是网同步的基本概念及网同步技术。 不同的同步技术对节点时钟的控制将采用不同的方法。 (1) 单向控制:对同步的控制仅在传输链路的一个方向上进行,或者说仅对链路的一侧有效。强制同步都是单向控制的。主从同步是网中指定一个主时钟节点,所有其他从时钟节点都受主时钟节点的控制;时间基准分配是从节点都接受时间基准的同步控制;外部基准是利用通信网外的基准时钟来控制网中所有的节点。 (2) 双向控制:网同步的控制在传输链路的两个方向上都使用,也就是链路两侧都

数据仓库技术及实施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电脑知识与技术 1引言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各种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处理可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OLTP)和分析型处理(统计分析)。操作型处理也叫事务处理,是指对数据库联机的日常操作,通常是对一个或一组纪录的查询和修改,主要为企业的特定应用服务的,注重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分析型处理则用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经常要访问大量的历史数据。而传统数据库系统利于应用的日常事务处理工作,而难于实现对数据分析处理要求,更无法满足数据处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专门为业务的统计分析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它是一个联机的系统,专门为分析统计和决策支持应用服务的,通过它可以满足决策支持和联机分析应用所要求的一切。这个数据中心就叫做数据仓库。 2数据仓库概念及发展 2.1什么是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数据仓库最根本的特点是物理地存放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并不是最新的、专有的,而是来源于其它数据库的。数据仓库的建立并不是要取代数据库,它要建立在一个较全面和完善的信息应用的基础上,用于支持高层决策分析,而事务处理数据库在企业的信息环境中承担的是日常操作性的任务。 2.2相关基本概念 2.2.1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相当于数据库系统 中的数据字典,指明了数据仓库中信息的内容和位置,刻画了数据的抽取和转换规则,存储了与数据仓库主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而且整个数据仓库的运行都是基于元数据的,如修改跟踪数据、抽取调度数据、同步捕获历史数据等。 2.2.2OLAP(联机分析处理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数据仓库用于存储和管理面向决策主题的数据,OLAP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分析,并将其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OLAP的一个 重要特点是多维数据分析,这与数据仓库的多维数据组织正好形 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OLAP技术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是对多维数据的切片和切块、钻取、旋转等,它便于使用者从不同角度提取有关数据,其基本思想是:企业的决策者应能灵活地操纵企业的数据,以多维的形式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来观察企业的状态、了解企业的变化。对OLAP进行分类,按照存储方式的不同,可将 OLAP分成ROLAP、MOLAP和HOLAP;ROLAP没有大小限制;现 有的关系数据库的技术可以沿用;可以通过SQL实现详细数据与概要数据的储存;现有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对OLAP做了很多优 化,包括并行存储、并行查询、并行数据管理、基于成本的查询优化、位图索引、SQl的OLAP扩展等大大提高了ROALP的速度;可以针对SMP或MPP的结构进行查询优化。 一般比MDD响应 速度慢;只读、不支持有关预算的读写操作;SQL无法完成部分计算,主要是无法完成多行的计算,无法完成维之间的计算。 MOLAP性能好、 响应速度快;专为OLAP所设计;支持高性能的决策支持计算;复杂的跨维计算;多用户的读写操作;行级的计算。增加系统复杂度,增加系统培训与维护费用;受操作系统平台中文件大小的限制,难以达到TB级;需要进行预计算,可能导致数据爆炸;无法支持维的动态变化;缺乏数据模型和数据访问的标准。 HOLAP综合了ROLAP和MOLAP的优点。它将常用的数据存储为MOLAP,不常用或临时的数据存储为ROLAP,这样就兼顾 了ROLAP的伸缩性和MOLAP的灵活、纯粹的特点。 收稿日期:2006-03-24 作者简介:赵方(1979-),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树人大学助教,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数据库应用、信息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 数据仓库技术及实施 赵 方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介绍了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针对数据仓库建立对创建数据仓库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实现数据抽取、数据仓库的存储和管理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抽取;数据存储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6)17-0032-02 ResearchofDataWarehouseTechnology ZHAOFang (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310015,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internalcharacteristicsofDataWarehouseareintroduced.AnalyzedtheprocedureofintegratedDataWarehouseandbuildingthedatawarehouse,DataExtract,DataWarehouseStorageandhowtomanagetheDataWarehouse. Keywords:DataWarehouse;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DataExtractTransformLoad;DataStorage 32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分析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为了掌握掌握IP和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数据传输格式,熟悉网络层的协议。我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用两台PC互ping并查看其IP报文,之后在两台PC上设置IPSEC互ping并查看其报文。最终分析两者的报文了解协议及工作原理。 一、用两台PC组建对等网: 将PC1与PC2连接并分别配置10.176.5.119和10.176.5.120的地址。如图1-1所示。 图1-1 二、两PC互ping: IP数据报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我所抓获的报文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 请求包 图1-4 回应包 分析抓获的IP报文: (1)版本:IPV4 (2)首部长度:20字节 (3)服务:当前无不同服务代码,传输忽略CE位,当前网络不拥塞

(4)报文总长度:60字节 (5)标识该字段标记当前分片为第1367分片 (6)三段标志分别指明该报文无保留、可以分段,当前报文为最后一段 (7)片偏移:指当前分片在原数据报(分片前的数据报)中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 的偏移量,即在原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 (8)生存时间:表明当前报文还能生存64 (9)上层协议:1代表ICMP (10)首部校验和:用于检验IP报文头部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出错 (11)报文发送方IP:10.176.5.120 (12)报文接收方IP:10.176.5.119 (13)之后为所携带的ICMP协议的信息:类型0指本报文为回复应答,数据部分 则指出该报文携带了32字节的数据信息,通过抓获可看到内容为:abcdefghijklmnopqrstuvwabcdefghi 三、IPSec协议配置: 1、新建一个本地安全策略。如图1-5。 图1-5 2、添加IP安全规则。如图1-6.

基于Windows构架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的个人防火墙设计与实现

基于Windows构架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的个人防火墙设计与实现 文章介绍了一款基于Windows构架采取应用层进行网络数据的拦截的Winsock 2 SPI编程技术,适用于个人的防火墙。该防火墙具有小巧方便,操作简洁,功能齐备,完全满足个人防火墙要求。 标签:Windows构架;防火墙;网络封包拦截技术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防火墙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介绍防火墙的发展、防火墙种类及Windows构架下个人防火墙技术,提出了基于Windows构架网络数据包拦截的个人防火墙设计。 1 防火墙介绍 1.1 防火墙的发展 防火墙是实现内外网络的隔离,以保护内网免受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而造成损害。防火墙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静态包过滤防火墙。采用包过滤技术,网络访问和数据过滤完全依赖于路由器,且过滤规则完全由路由器提供。这类防火墙处理快速,但过滤规则简单不能够拦截到较低层的数据,但实现了数据包过滤[1]。 第二个阶段:防火墙用户化,提供给用户可实现数据过滤功能的套件。相比第一代防火墙,它是工作在电路层的防火墙,仍采用包过滤技术。用户需要做系统的配置,对用户提出较高的要求[2]。 第三个阶段:应用层防火墙,采用纯软件的方式实现,安全性大有提高。它提供了很好的操作界面,不需要用户进行复杂的系统配置,因此这类防火墙深受用户喜欢[3]。 第四个阶段:具有安全操作系统的防火墙,防火墙本身就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尽管它的核心技术仍然是数据包过滤技术,但是它采用自适应的代理技术,使防火墙有一定的自我适应能力,在安全性上较前面各阶段的防火墙有了进一层的突破[4]。 防火墙的四个发展阶段从本质上讲就是静态包过滤和动态包过滤两个主要阶段。 1.2 防火墙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