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

昌宁县 百科名片
地处东经99°16′至100°12′、北纬20°14′至25°12′之间,东连凤庆县,西接隆阳区、施甸县,南与永德县隔河相望,北邻永平、漾濞、巍山县,省道214线云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保山114公里。
中文名称: 昌宁县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
人口: 33.5万人
著名景点: 明代孟波罗古战场遗址,西桂林区,茉莉花种植基地。
特产: 野巴子茶,泡核桃
知名产业: 旅游业


目录[隐藏]

县情概况
昌宁县的由来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地方特产野巴子茶
泡核桃
地域风景
旅游服务县情概况
昌宁县的由来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地方特产 野巴子茶
泡核桃
地域风景旅游服务



[编辑本段]县情概况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于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属保山市。处东经99°16′至100°12′、北纬20°14′至25°12′之间,东连凤庆县,西接隆阳区、施甸县,南与永德县隔河相望,北邻永平、漾濞、巍山县,省道214线云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保山114公里。全县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 40.4℃ ,极端最低气温—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保山市隆阳区西南。总人口3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田园镇,邮编:678100。代码:530524。区号:0875。拼音:Changning xian。 云南省昌宁县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山区农业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属保山地区,山区面积97.05%。全县绝大部分地区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东部及中部约70%的温凉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嫁接核桃。南部及西部20%的低热、温热河谷区适宜发展甘蔗、种植西瓜、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全县林地面积为总面积的71.4%。森林覆盖率为39.42%。境内居住着彝、傣、苗等2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
[编辑本段]昌宁县的由来
昌宁县两汉时期先后属益州郡和永昌郡。南北朝时属永昌府,隋唐时属南宁州总管府,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时属永昌府广邑州。元朝时分属大理路永昌府、顺宁府和镇康路湾甸州。明朝时分属顺宁府、永昌府。清朝时分属保山县和顺宁县。民国8年(1919),设顺宁县右甸分县。民国二十二

年(1933年)设立县治,由保山县、顺宁县(今凤庆)析置昌宁县。1950年1月25日和平解放,属保山专区。1956年裁保山地区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改隶德宏州。1963年恢复保山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恢复隶保山地区。2000年12月保山撤地设市,隶属保山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昌宁县辖4个镇、6个乡、3个民族乡:田园镇、漭水镇、柯街镇、卡斯镇、勐统镇、温泉乡、大田坝乡、鸡飞乡、翁堵乡、湾甸傣族乡、更戛乡、珠街彝族乡、苟街彝族苗族乡;湾甸农场、柯街华侨农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2000年,昌宁县辖2个镇、12个乡:右甸镇、达丙镇、珠街彝族乡、耇街彝族苗族乡、湾甸傣族乡、昌宁县漭水乡、大田坝乡、柯街乡、卡斯乡、鸡飞乡、翁堵乡、温泉乡、勐统乡、更戛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324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右甸镇 32779 达丙镇 24260 温泉乡 24604 漭水乡 28854 大田坝乡 21974 鸡飞乡 18942 翁堵乡 14320 柯街乡 30805 卡斯乡 37577 湾甸傣族乡 13720 更戛乡 23590 勐统乡 24028 珠街彝族乡 14779 苟街彝族苗族乡 23009。 2005年,昌宁县撤销达丙镇和右甸镇,合并设立田园镇,镇政府驻县城关庙社区。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昌宁县有5镇9乡,123个村。2006年末,总人口34280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142人,占昌宁县10.6%。境内世居民族有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回族、白族、傈僳族8种,人口35346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8.8%。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边远高寒山区和亚热河谷地带。有3个民族乡,17个民族村(原民族小乡),人口5645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581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5%。除世居的7种外,还有景颇、纳西、哈尼、阿昌、布依、京、藏、瑶、侗、壮、怒、满等18个人口较少的外来少数民族。 昌宁县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大都属少数民族群众信仰;还有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全县有佛教寺庙20个,清真寺2个,基督教简易教堂一个。截至2002年末,有神职人员35人。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锡、铜、铅、金、银、锑、汞、锌、石灰岩、大理昌宁县石、硅石、硫磺、硅藻土等。其中:硅石总储量1000万吨以上,品位高、品质好;硅藻土总储量2000万吨;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 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山货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已知的木本植物有615种,其它植物1000多种,有“核桃之乡”、“茶叶之乡”之称,是全国茶叶基地县之一。有兽类33种,鸟类114种。森林

覆盖率达45.2%,活立木总蓄量1147.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思茅松、杉木和各类杂木,经济林木核桃、板栗、梅子等,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市政设施不断完备。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县城已建设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昌宁县心。城区有110KV变电站1座,日7500吨供水能力已经形成,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城区9纵7横主街道骨架基本形成,已完成改造、新建的宝丰路、右甸路、文昌路、兴宁街街道宽畅,灯光设施、绿化建设配套,住宅、办公、市场、宾馆等建筑布局合理,已初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区、商贸区、文化区和游乐中心。随着迎宾广场、滨河公园、竹园生态区开工建设和个私经济园区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一个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已具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WTO,全县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展思想更大清晰,坚持以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为主线,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开发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山川秀美工程。向着把昌宁建设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交通便捷、信息灵通、设施完备、充满活力具有优美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的目标前进。
[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野巴子茶
系云南纯天然野生木本植物野巴子经精选加工之茶饮性饮品。本品气味清香益人,入口清纯、回味甘甜,野巴子茶适口性较好,汤色淡黄清澈。据《中国药典》记载及当地民间各族人民长期以本品当茶饮用结果证实:野巴子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除口臭、生津止渴、利尿益肾、减肥之功效。对喉痛、牙痛、口腔溃疡、感冒、痢疾、急慢性肠胃炎、老年人高血压引起的头昏症有明显疗效。不论男、女、老、少皆可饮用,且长年饮用无毒副作用,可多饮、浓饮、冷饮、空腹饮用,是居家、旅行理想的常备饮品。
泡核桃
泡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元末明初。全县13个乡镇都适宜种植泡核桃,境内泡核桃种植的活化石——仙岳核桃王,据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测算,树龄在700年以上,这三棵古朴苍老的核桃树,每棵每年还能结果2000个以上,它们是昌宁细香核桃最古老的代表。昌宁细香核桃下树早、皮薄、色泽鲜亮、肉质饱满而深受消费者欢迎。1991年,昌宁细香核桃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优质产品”;1998年,国家林业部将昌宁列为全国经济林名特优商品林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05年昌宁泡核桃种植面积

已达40.18万亩,居云南省第三位;产量达5108吨,居全省第二位,产品远销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香港等国内市场和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产值达7000多万元。泡核桃产业已成为昌宁最具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
[编辑本段]地域风景
昌宁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区景点比较多。这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自然偶塔”的鸡飞双塔,有世界上昌宁县最大的万亩人工秃杉林,有全国少有的千亩高山湿地,有上万亩红色杜鹃林三月染红8万亩原始森林的奇观,有十里黄色杜鹃林带成走廊。 以湾甸为中心,主要景点景观有:明代孟波罗古战场遗址、湾甸热带水果经济园林开发区、尼诺茶生产加工基地、西桂林区、茉莉花种植基地、土司遗址、独树成林、湾甸崩龙田凉泉公园、古榕树上鹭鸶会、龙洞、长山苗族风情、明山水库、立木山原始森林、热水温泉沐浴区和花桥石城观赏区、马棒山、蝙蝠洞、湾甸大河、帕旭佛寺。中部田园风光旅游区。以新田园城市为品牌,主要景区景点有县城滨河公园、龙潭寺、西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林场、烈士陵园、秧田洼水库度假区、河西水库、勐廷回族寨、世纪广场、迎宾广场、千亩生态竹园、清灵寺、千亩荷园、小桥温泉、大九甲溶洞群等。北部生态旅游区。以澜沧江大峡谷为中心,主要景区景点有岔河码头、马拉等观江雾点、上寨观江点、大田坝、耈街仙人洞和战国青铜文化遗址、天堂山原始森林、高山湿地、昌宁林海、阿干山马缨花杜鹃林、光山猴群、剑齿类古生物化石群、黑惠江珠街码头、小湾电站、栗木河口水产养殖示范区、古茶树群、茶马古道、望江楼等。
[编辑本段]旅游服务
1 、昌宁至保山隆阳 昌宁至保山隆阳路程93公里;距保山机场69公里;有班车直达。 2、 昌宁至昆明 昌宁至昆明路程591公里;有班车直达。 3、 昌宁至下关 昌宁至下关路程310公里,有班车直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