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练习题

生物性污染练习题
生物性污染练习题

?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中以寄生虫污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 )

? 2. 微生物中使食品产生不良气味和味觉的酶为细胞外酶。( )

? 3. 食品腐败变质时,首先是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其次是食品成分分解,最后受到微生物污染。( )

? 4. 低温储存食品可起到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

? 5. 巴氏杀菌法优点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风味和特性。( )

? 6. 盐腌制法的原理是提高渗透压,其浓度在8~10%可杀死微生物。( ) ?7. 酸发酵法是利用乳酸杆菌和醋酸杆菌等发酵产酸,防止食物腐败。( ) ?8. 食物中检出大肠菌群表明食物已经受到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 )

?9. 黄曲霉毒素不属于肝脏毒。( )

?10. 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以去毒为主。( )

?11.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

?12. 生物富集是指化学物质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降低。( )

?13. 当食品pH为4.5以下时,致病菌和绝大部分的腐败菌都可以被抑制杀死。( )

?14. 只有黄曲霉菌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

?15. 食品污染的污染源是外来的。( )

?16. 食物中毒属传染性或亚急性疾病。( )

?17. 食物中毒患者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

?18.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五种临床表现中不包括类伤寒型。( )

?19. 彻底加热也不能杀死肉毒梭菌。( )

?20. 有毒食品是含有毒性物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

?21. 中毒原因的调查中一般以发生中毒的个人为起点。( )

?22. 中毒患者个案调查一般在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后期进行。( ) ?23. 食品的菌落总数是判断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

?24. 食品的菌落总数与食品的腐败产物没有关系。( )

?25. 食品腐败中蛋白质分解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的。( )

?26. 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法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中包括流行病学调查。( ) ?27. 食物中毒临床诊断中,潜伏期对判断中毒类型是主要的线索和依据。

( )

?28.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 ?29. 蜡样芽孢杆菌在酸性、无氧环境下可很好地生长。( )

?30. 蜡样芽孢杆菌更易污染谷物食物。( )

?31. 霉菌可在各种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如果人食用了霉变食品。即可因霉变在人体内产生大量毒素而中毒。( )

?32. 带绦虫、蛔虫、姜片虫和旋毛虫都可致腹泻。( )

?33. 人的消化液在一定程度上可杀死姜片虫幼虫。( )

?34. 冷冻食品应贯彻慢冻慢解和快冻快解的原则。( )

?35. 食品在物理、化学和有害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失去原有的色、香、味,形而腐烂变质。( )

? 1. 哪种环境因素与食品腐败变质无关( )。A.温度B.湿度C.氧气D.红外线

? 2. 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与食品腐败变质程度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A.细菌脱羧酶B.过氧化值C.挥发性碱基总氮D.羧基化合物? 3. 食品腐败可引起( )。A.溶剂残留B.渗透压提高C.食物中毒D.发烧

? 4. 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地区是( )。

?A.高温区B.低温区C.高温高湿区D.高温干燥区? 5.下列能使食品腐败变质的是( )。

?A.辐照B.脱水与干燥C.常温储存D.低温储存

? 6. 花生最易受到( )污染而出现食品卫生学问题。

?A.大肠杆菌B.肠道致病菌C.霉菌D.酵母菌

?7. 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 )。A.鼻疽B.猪瘟C.麻风病D.结核病

?8. 下列不属于食品中毒具有的特点是( )。

?A.爆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B.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C.发病与食物有关D.具有传染性

?9. 下列属于非细菌食物中毒的是( )

?A.毒蕈中毒B.沙门氏菌C.葡萄菌中毒D.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10. 不属于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内容的是( )。

?A.食物中毒的调查B.有毒植物的调查C.中毒原因调查D.中毒患者各案调查

?11. 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

?A.潜伏期短B.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C.很多人同时发病D.患者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12. 中国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

?A.毒蕈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细菌性食物中毒D.物理性食物中毒

?13. 中国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 )。

?A.肉制品B.鱼制品C.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D.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14. 主要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食物中毒有( )。

?A.肉毒梭菌食物中毒B.沙门氏菌食物中毒C.大肠杆菌中毒

?D.毒蕈中毒E.河豚鱼中毒

?15.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A.沿海地区最常见食物中毒B.海产品已引起中毒C.在冬季易出现D.腹泻严重E.具有神经系统的损害

?16.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

?A.一般病程短B.全年皆可发病,尤以7~9月高发段C.病死率较高D.是常见的一类食物中毒E.引起中毒的食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

?17. 属于食源性疾病的有( )。

?A.食物中毒B.旋毛虫病C.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D.营养不良E.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18. 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

?A.食品清洁状态指标B.食品曾受温血动物粪便污染C.预测致病菌污染可能性D.预测食品耐保藏性E.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19. 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 )。

?A.伤寒和副伤寒型B.败血症型C.肠炎型D.神经型

?20.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 食物中毒。

?A.蜡样芽胞杆菌B.葡萄球菌C肉毒梭菌D.沙门氏菌

?21. 葡萄球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 )。

?A.细胞毒素B.肠毒素C.凝固酶D.脂酶

?22. 适宜蜡样芽胞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为( )。

? A. 35℃ B. pH=10 C.氧气D.高浓度二氧化碳

?23. 属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症状的有( )。

?A.便秘或腹泻B.视力模糊C.语言不清D.抬头困难

?24.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致腹泻是由于( )。

?A.产生肠毒素,引起小肠液和电解质过度分泌,超过肠粘膜重吸收能力?B.破坏肠组织细胞,造成肠炎或溃疡C.破坏肠刷状缘,使肠绒毛萎缩,上皮细胞功能损害D.引起溶血

?25. 适宜黄曲霉菌生长的食物有( )。

? A.小麦B.玉米C.花生D.火腿

?26. 囊尾蚴是( )的幼虫。

? A.牛肉绦虫B.猪肉绦虫C.旋毛虫D.蛔虫

?27. 人体受( )侵害后可获得保护性免疫力。

?A.带绦虫B.蛔虫C.旋毛虫D.肝吸虫

?28. 肝吸虫从虫卵至成虫的寄生宿主依次为( )。

? A.淡水鱼、虾B.哺乳动物C.淡水蟹D.淡水螺

?29. 传播痢疾杆菌的生物有( )。

?A.家畜B.植物C.动物D.病人及带菌者

?30. 可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为( )。

?A.甲型B.乙型C.丙型D.丁型E戊型。

?31.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部位是( ) A.神经B.肝脏C.肾脏D.膀胱

?32. 哪种有害金属元素中毒可引起骨痛病( )。A.汞B.铅C.砷D.镉

?33. 哪种牲畜传染病一般不传染人( )。A.猪瘟B.猪丹毒C.炭疽D.结核

?34. 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

?A.伤寒B.甲型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35.肉毒中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 )。

?A.剧烈呕吐B.黄绿色水样便C.紫疳D.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36.黄曲霉毒素污染最重的食品是( )。

?A.奶类B.畜禽肉类C.粮油及制品D.水产品

?37.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典型的症状是( )。

?A.剧烈呕吐B.腹痛、腹泻C.发热D.神经系统症状?38.下列哪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牲畜肉经后熟后可食用( )。

?A.猪瘟B.猪水疱病C.口蹄疫D.结核

?39.河豚毒素的毒作用部位为( )。

?A.消化系统B.神经系统C.血液系统D.生殖系统

?40.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

?A.奶类B.畜禽肉类C.海产品D.粮豆类

?41. 下列哪种方法可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

?A.加碱B.加酸C.加热D.紫外线照射

?42. 河豚毒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是( )。

?A.鱼肉和血液B.鱼头和鱼尾C.肝脏和卵巢D.鱼鳃和眼睛

?43.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是( )。

?A.食品的水分B.微生物C.食品的营养成分D.环境温度

?44.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为( )。

?A.人与人之间可直接传染B.潜伏期短C.中毒病人有相似的食物史

?D.中毒病人有相似的临床症状E.中毒由动物性食品所引起

?45.阿托品可缓解下列哪种中毒的症状( )。

?A.有机磷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肉毒中毒

?D.河豚鱼中毒E.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

?46.为保证食品质量对冷冻工艺要求( )。

?A.快速冷冻B.快速解冻C.缓慢冷冻D.缓慢解冻E.冷冻食品挂冰

?47.与食品卫生关系密切的霉菌主要是( )。

?A.曲霉属B.根霉属C.青霉属D.镰刀菌属E.木霉属?48.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为( )。

?A.人与人之间可直接传染B.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C.有明显的地区性D.有明显的季节性E.中毒由动物性食品所引起

?49.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株主要是( )。

?A.赭曲霉B.黄曲霉C.构巢曲霉D.烟曲霉E.寄生曲霉

?50.毒蕈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哪几型( )。

?A.胃肠炎型B.败血症型C.溶血性D.神经、精神型E.脏器损害型

?51. 耐热性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肉毒梭菌C.沙门氏菌D.链球菌?52. 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

?A.金黄色葡萄球B.链球菌 C.变形杆菌D.副溶血性弧菌

?53. 下列病原引起的食物中毒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除了(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C.副溶血性弧菌D.变形杆菌E.肉毒梭菌

?54. 以下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显的季节性B.发病急,病死率低C.发病与进食有关

?D.无传染性E.病愈所需时间长

?55. 中毒表现为全身皮肤青紫现象的是以下的( )。

?A.毒蕈食物中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C.沙门氏菌食物中毒D.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56. 食品一般卫生指标是( )。

?A.细菌总数B.大肠杆菌C.致病菌D.霉菌E.以上都不是

?57. 腌渍保藏的原理是( )。

?A.降低食品的水分活性B.杀菌C.不改变渗透压D.不破坏营养素

?58.冷却保藏是( )。A.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B.常用温度是4~8℃?C.可长期保存食物D.不宜保藏蔬菜

?59. 高压灭菌法主要用于哪类食品( )。

? A.奶类 B.酒类 C.果汁 D.肉类罐头 E.酱油

?60.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中引起发热的主要因素是( )。

? A.细菌鞭毛 B.细菌内毒素 C.细菌芽孢 D.细菌外毒素 E.腺苷酸环化酶

?61. 能产生“神奈川现象”的细菌是( )。

? A. 沙门氏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副溶血弧菌

? D. 细菌外毒素肉毒梭菌E. 变形杆菌

?62.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主要食品卫生学意义是( )。

? A. 预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B. 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C.

预测食品营养价值降低的程度D. 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E. 估计食物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63. 某村一家8人,吃了自制的豆酱后,l、2天内相继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之后出现视力模糊、复视、咀嚼、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头下垂等症状,但神志清楚,该食物中毒的病原可能是( )。

? A. 沙门氏菌B.河豚毒素C.肉毒毒素D.葡萄球菌肠毒素E.副溶血性弧菌

?64. 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的动物是( )。A.兔B.大白鼠C.雏鸭D.猪E.

小鼠

65. 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病变器官是( )。

? A.骨骼B.肾脏C.卵巢D.肝脏E.神经系统

?66. 对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见,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B.食物中毒一年均可发生,但以第二、第三季度为高发季节 C.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占多数

? D.在植物性食物中毒中,谷与谷制品占首位E.食物中毒无明显地区性

?67. 下列哪种细菌属嗜盐性细菌( )。A. 副溶血性毒素B.致病性大肠杆

菌 C.变形杆菌 D.肉毒梭茵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8. 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

? A.潜伏期短B.很多人同时发病C.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D.发病场所集中? E.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69. 引起肉毒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

? A.肉制品B.鱼制品C.自制发酵食品D.豆制品E.罐头食品

?70. 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和流行方面的类似之处是( )。

A. 中毒食品以奶和奶制品多见

B.都有过敏反应

C.潜伏期短者为l~2个

小时 D.病因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凝集价上升 E.体温正常

?71. 确诊食物中毒的依据是( )。

? A.多数人集体突然发病B.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C.所吃的食物中检验出有毒有害物质 D. 流行病学特点,并尽可能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有毒有害物质 E.流行病学特点,或尽可能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有毒有害物质

?72.()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不包括下面哪一细菌?

? A.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肉毒梭菌

?73.()关于葡萄球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列成葡萄串状、抵抗力弱 B.具有耐盐性质,可产生色素? C.导致中毒食品可为奶制品 D.其肠毒素为一种蛋白质

?7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菌落总数是指被检食品中

? A.单位重量(g)、体积(ml)内所含的细菌数B.单位重量(g)内所含的细菌数

? C.单位重量(100g)、体积(100ml)内所含的细菌数D.单位体积(ml)内所含的细菌数

?75.()当食品水分活性下降到哪个数值时,任何致病菌都无法生长及产毒素。食品的腐败变质才得以显著减慢,甚至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变质

? A.0.9 B.0.65 C.0.75 D.0.8

?76.()食品经冻结并维持在哪个℃以下贮藏,几乎可以阻止所有微生物的生长和比较有效的抑制酶的活性

? A.-5 B.-10 C.-18 D.-12

?77.()牛乳中检出的黄曲霉毒素,应主要属于

? A.黄曲霉毒素B1 B.黄曲霉毒素M1 C.黄曲霉毒素G1 D.黄曲霉毒素B2

?78.()下面哪种病毒不会通过人类肠道传播?

? A.甲肝病毒 B.狂犬病毒 C.诺瓦克病毒 D.轮状病毒?79.()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应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食品pH值 B.食品中病毒 C.食品营养成分 D.食品温度?80.()有关真菌生长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多不需要氧气 B.适合在pH大于6的条件下生长

? C.不喜欢潮湿的环境条件 D.在25~3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3、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教学目的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2.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教学重点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2)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 我国防治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环境环境污染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污染的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的防努力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治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生物净化 微生物的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净化作用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注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中国21世纪议程》 二、措施:生物净化 (一)概念: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转化,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的过程 (二)途径 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 1.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阻滞、吸附大气中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病原菌 分解土壤中的农药 2.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其需氧呼吸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

【同类题库】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自然状态下的池塘一般具有自净化能力,其净化过程包括(A) ①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②进入水体中的无机盐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利 用③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④物理沉降⑤化学分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下列对生物净化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既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根据调查,城市生态系统中闹市区空气里细菌比绿化区多七倍以上,因此,为了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各居民委员会加快了绿化小区的建设。其原理是有些植物能分泌(A)A.抗生素 B.抗体 C.粘液 D.杀菌剂 .下面哪项措施最可能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C) A.不施化肥 B.不施有机肥C.害虫生物防治 D.气候人式控制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体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D.A+C .水在自然界的净化功能:一是水的自动净化功能,该过程是将有机污染物(通常是)自发地转变为简单的有机物,但条件是水中必须含有一定的O2才能完成转化过程;另一种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该过程是由水中的分解者(细菌)来完成的。 (1)若一湖泊具有自动净化功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 (2)若该湖泊同时具有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请问,在这净化过程中分解者的代谢类型最有可能是:;(3)试比较上述两种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1)C6H12O6+6O2→6CO2+5H2O(2)分解者(细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污染物来进行的,因此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3)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的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是在分解者的体内进行,该化学转化过程必须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科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容器内,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的原因是。B组敌草隆分解50%的原因是。(2)实验结论是。[(1)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分解“敌草隆”能力下降;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草隆”能力较高(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草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第4章 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课程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并能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 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知识点1识别生物性污染 [知识梳理] 1.生物入侵 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2.生物性污染的种类 (1)动物污染:主要是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2)植物污染:主要是杂草、某些树种和藻类等。 (3)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3.生物性污染的特点 (1)预测难; (2)潜伏期长; (3)破坏性大。

[思维激活]外来物种入侵有什么危害? 提示: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可能会造成本地的濒危物种被淘汰而破坏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活学活用] 1.下列关于生物防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防治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很高,应用技术简单 B.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也有副作用 C.生物防治可以全部代替农药 D.治理生物性污染,生物防治是唯一途径 解析生物防治要充分遵循生态学原理,应用技术复杂,稍有不慎,引进的天敌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产生巨大的副作用。生物防治不能全部替代农药,生物性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生物防治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答案 B 2.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 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②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生物入侵后往往由于被入侵地区气候等环境因素适宜,又无天敌,入侵物种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从而破环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B 误区警示(1)外来物种并不—定会造成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2)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不可随意引入其天敌。 [归纳总结]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复习题 一、填空 1.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成( 、( 和( 三大类。 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寄生虫、昆虫及( 的污染。 3.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 ;(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及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4.在常见的食品细菌中,( 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5.霉菌产毒的条件主要包括( 、( 、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6.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是都有(和香豆素,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发生( 。 7.动物实验表明,赭曲霉毒素A中毒的靶器官为( 和( 。 9.玉米赤霉烯酮可表现出( 毒性作用。猪为敏感动物。该毒素主要污染(,其次是小麦、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 10.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尤其是细菌更占优势。 11.脂肪分解的早期主要是脂肪的( 上升,其后由于形成各种脂酸而使(升高。 12.常见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化学保藏、(、高温保藏、干燥保藏和( 。 13.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14.食品冷冻过程的原则是( 和( 。 15.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16.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相对致病性细菌和(。 18.镉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 和消化系统。 19.食品中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式和价态有关,有机砷的毒性(无机砷,三价砷的毒性(五价砷。 20.按其分子结构,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成(和(二大类。 21.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过程,尤其是( 含量丰富的食品更易产生。 22.食品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主要来自于(的污染,尤其是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23.物理性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24.急冻是指食品的温度在( 30、分钟内迅速降至大约(-20℃的过程。 25.通常将含水量在( 0.00 以下或a w值在(~0.60之间的食品称为干燥食品。 26. 聚苯乙烯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及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等杂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27.多环芳烃(PAH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 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其中( 系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 二、单选题 1、(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最密切关系。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预防与控制

化妆品成份复杂,含有的许多营养物质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化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进厂,经过多道工序制成产品,各种各样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污染。分析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原料 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原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油质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原料、香精香料、染料、颜料等,在这些原材料中,天然的动植物成份及其提取物如明胶和骨胶原多肽水解物、胎盘提取液、水貂油、羊毛脂、人参、当归、芦荟及其提取液等,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次被微生物污染可能性大的原料还有增稠剂、粉体、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等,相对而言,油脂、高级脂肪酸、醇类、香料、酸、碱等原料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生产流程中有加热工序的产品,如加热至85~90℃,保持20~30min,可杀灭绝大部分细菌(芽孢菌属除外),对于在加工过程不能加热的原料,如已确知其含菌量较大,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气体灭菌、辐照灭菌或过滤除菌)事先处理。已检验合格的原料在贮存时应遵循以下要求:所有原料离地存放;原料仓库经常清洁和消毒;仓库尽可能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液体原料的贮罐要有盖;各批原料按日期顺序使用,减少贮存时间;当原料贮存期较长时,应先检验微生物指标后再使用。 (二)水 水在整个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极其重要,一般化妆品配方中水的比例大约为30%~70%,工艺生产中水的用量更大。普通的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Ca2+、Mg2+、Fe3+、Mn2+、Na+等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不宜用于制造化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水质纯化技术推陈出新,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离子交换、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技术的单独或组合应用,可以得到符合化妆品配制及生产用水要求的纯水或超纯水。 必须指出,经过离子交换或反渗透等方法处理的纯水或超纯水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必须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杀菌、煮沸灭菌、化学消毒剂消毒等。 (三)管道与设备 化妆品生产设备包括乳化罐、贮罐、管道、阀门、接头、流量计、过滤器、泵和灌装机等,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种类繁多,设备为多种产品共用,如果采用通用的化工生产设备,在设计时没有从清洁卫生方面考虑,拆卸较麻烦,难以完全清洗消毒,设备和管道上滋生了微生物,产品流经时会不断被污染。 要杀灭生产设备及管道中的微生物,首先必须将设备和管道清洗干净,彻底去除粘附的污垢,以免污垢成为微生物的保护伞,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可分别采用浸泡、喷雾、局部清洗、高压冲洗和内部循环清洗等一种或几种清洗方法,对于设备和管线上较难清除的沉积物和粘附污物,则需要浸泡、溶解、加热并结合机械作用才能去除,特别是处于死角的残渣,需要拆卸后才可清除干净,而这些残渣正是滋生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容易积存残渣的地方包括阀门、出口和入口、过滤器、灌装机的活塞和泵等。 设备和管道清洗后必须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采用蒸汽消毒时,被消毒的设备必须是耐热的,消毒的效果与接触时间有关,敞口容器消毒一般需要30min,如果是耐压容器,使用高压消毒,接触时间可适当缩短至5~15min。蒸汽消毒的优点是效果好,消毒后不需冲洗,缺点是能源消耗较大,要有锅炉。同一类型的消毒方法还有热水消毒,用90℃的热水进行循环,对管路消毒较合适。化学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是一种冷消毒,不需加热。常用于化妆品管道与设备的化学消毒剂有乙醇、二氧

第一章 环境污染化学 简介

环境污染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是环境化学的组成部分,又称污染化学。它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在地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环境污染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扩散、分布、循环、形态、反应、归宿等各个环节。它的研究目的是为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监测和控制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污染化学范畴 环境污染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范畴还没有公认的明确界限。一般可分为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生态污染化学等部分,分别研究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不同领域中的污染化学问题。 环境物质历来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后,人们开始研究污染物质。 起初,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调查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状况,着重于探求处理和控制技术。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环境对污染物的作用、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效应、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等,都会对环境保护产生全局性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环境污

染研究面向自然环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这就推动了环境污染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污染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污染物,例如硫氧化物、氮氧 环境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物、烟尘、挥发性烃、耗氧有机物、氮磷营养素、重金属、农药、多环芳烃、卤代烃、多氯联苯、放射性物质等。 自然环境中有许多非污染性天然物质,如无机盐类、金属氧化物、粘土矿物、腐殖质等,以及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照、辐射)、气象、水文、地质、地理条件等,还可能有污染性的天然物质,这是污染物存在的环境背景。这种环境背景或者与污染物直接作用,或者给污染物以间接影响。 因此,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实际应是由污染物及其环境背景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自然环境是一个开放性体系,时刻有能量流和物质流传送所受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变化,所以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复杂的。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迁移和转化。迁移包括来源、扩散、分布、循环等环节,转化则包括形态、反应、归宿等环节。表面看来,迁移好像只是变换空间位置的物理运动,而实际上它同污染物的转化交织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包含着复杂的化学内容,同时,生物对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所起的作用,也都同化学反应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扩散迁移时,可被氧化成为三氧化硫,再遇到氨或金属氧化物时就会形成硫酸盐颗粒物。它随降水落到地面,受径流冲刷进入水体,成为沉积物。硫酸盐处于水底缺氧条件下,作为受氢体经硫酸盐还原菌作用,可以还原为硫化氢,再次进入大气。 尽管这只是硫在环境中循环途径之一,但每一步骤都往往包含有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反应。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氧化包含着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激发态,进行自由基反应,并存在非均相的界面吸附和催化过程。 污染物的循环 环境中污染物的循环常归纳为各种元素的循环。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 学号:M130110244 姓名:吴利红 班级:2013级3班专业:水生生物学 摘要: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各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危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健康生活。如何防止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其危害和影响,是当今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特点及成因,产生的主要危害,并详细介绍了防止策略。 关键字:大气污染;现状;成因;危害;防止 前言 大气污染由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类构成,但往往能够真正引起危害的是人为污染物,它的主要来源是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和燃料的燃烧。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20%以上的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排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流量迅猛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我国城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 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 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无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从无菌药品生产的哥哥环节分析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以及其防治措施,从而防止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关键词: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来源;防止措施。 目录 一、微生物概述 1.微生物的特点 2.细菌的特殊结构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1.无菌药品污染的概念 2.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三、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的途径和防止措施 1.人员 2 .厂房与设施 3.设备 4.物料 5.工艺 6.其他 7.企业文化 一、微生物概述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分为七大类。按照大小和高低等级依次是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其中,立克次体,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这四类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比较少见,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这三类引起的人类疾病比较多,所以无菌药品的生产中对这三类微生物药格外注意。 1.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

4.易变异,适应强; 5.分布广,种类多。也正是微生物的这些特点使得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防治工作显得格外困难和复杂。 2.细菌的特殊结构:大多数细菌除了具有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含物等外,还有一些细菌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孢,鞭毛,菌毛等。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想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形成一层较厚的膜(约0.2um)称为荚膜。荚膜中更含有大量的水分,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干燥。细菌的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具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胞所吞噬,故能在机体内产生繁殖,引起感染。 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的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对细菌生长不利时,细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之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中央或末端,称为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孢。芽孢外面有数层厚而致密的膜,可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对于高温、干燥、光线、化学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体强没有形成芽孢的细菌,在70摄氏度以上就会逐渐死亡,而芽孢能抵抗100摄氏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因此,杀死腰包要比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困难得多,有些芽孢可以存活多年而不丧失其活力,当遇到合适条件时又可生长繁殖,因此灭菌的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概念:无菌药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是微生物污染,所以我们这里只研究微生物引起的污染。即指的是无菌药品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无菌药品中微生物或者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超标而引起的污染。 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已经知道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所以土壤、水中、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均广泛存在,甚至在高山、海洋等都有它们的存在。当然,不同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 那么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呢?通常认为造成无菌药品污

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辅导教案 1.根据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常见的生物性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_是病原体污染的一种主要形式,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计划地__________,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快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预防该种传染病的流行。 3.预防超敏反应的首要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变应原的类型与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________变应原,要做好相应的呼吸道保护措施;针对________变应原,则要注意“病从口入”;针对________变应原,则要减少接触或使用会引发过敏的物质;针对________变应原,要避免变应原进入体内。 4.生物由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传播到另外的地方,损坏入侵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并影响当地的农、林、牧与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入侵。 5.外物种的入侵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 参考答案 1.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病原体污染变应原污染生物入侵 2.传染病的流行控制传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3.远离致病的变应原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注入性 4.原生地自然或人为途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 5.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带入自然入侵 1.什么是科赫原则? 答案:科赫原则是确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四条标准。具体如下:(1)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没有;(2)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这种病原体能够在实验室培养和繁殖;(3)把从实验室中分离出的病原体再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可以使该动物得与人同样症状的疾病;(4)从患病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证明这种病原体还能够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 2.超敏反应有什么特点?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与一

第二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二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复习题 一、填空 1.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成( )、( )和( )三大类。 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寄生虫、昆虫及( )的污染。 3.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 );(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及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4.在常见的食品细菌中,( )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5.霉菌产毒的条件主要包括( )、( )、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6.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是都有()和香豆素,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发生( )。 7.动物实验表明,赭曲霉毒素A中毒的靶器官为( )和( )。 9.玉米赤霉烯酮可表现出( )毒性作用。猪为敏感动物。该毒素主要污染(),其次是小麦、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 10.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尤其是细菌更占优势。 11.脂肪分解的早期主要是脂肪的( )上升,其后由于形成各种脂酸而使()升高。 12.常见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化学保藏、()、高温保藏、干燥保藏和( )。 13.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14.食品冷冻过程的原则是( )和( )。

15.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16.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相对致病性细菌和()。 18.镉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 )和消化系统。 19.食品中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式和价态有关,有机砷的毒性()无机砷,三价砷的毒性()五价砷。 20.按其分子结构,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成()和()二大类。 21.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过程,尤其是( )含量丰富的食品更易产生。 22.食品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主要来自于()的污染,尤其是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23.物理性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24.急冻是指食品的温度在( 30、 )分钟内迅速降至大约(-20℃ )的过程。 25.通常将含水量在( 0.00 )以下或a w值在(~0.60)之间的食品称为干燥食品。 26. 聚苯乙烯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及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等杂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27.多环芳烃(PAH)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 )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其中( )系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 二、单选题 1、()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最密切关系。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C pH D 温度 E 渗透压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由于长期少量摄入。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几方面? 影响食品的感官 急性食物中毒 对机体的慢性中毒 致畸作用 致突变5、食品杂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①食品在生产时的污染; ②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③品运输过程的污染; ④意外污染; ⑤食品的掺杂掺假。

土壤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的方法

土壤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的方法 土壤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土壤生物污染大肠菌群病原菌寄生蠕虫生物防治 一、土壤生物污染的现状 土壤在自然界中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土壤作为重要的发生器、储存器、转换器、缓冲器和调控器,其环境质量好坏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嘚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生物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引起土壤质量下降,不仅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还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土壤生物污染分布最广的是由肠道致病性原虫和蠕虫类所造成的污染,全世界有一半以上人口受到一种或几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尤其是热带地区最严重,欧洲和北美较温暖地区的寄生虫发病率也很高。据调查,上海市郊蔬菜的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3.7%,最高可达12800个/克,寄生虫卵检出率为11.9%,近三成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染。用作肥料的人畜粪便更是惊人,细菌含量竟高达108~109个/克,八十年代末,江都县土壤的蠕虫卵总阳性率高达72%,在有些土样中还检测出了致病菌,虽含量不高,但其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相对于土壤污染的生物指标来说,土壤生物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土壤生物污染的来源 正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需求量巨大,人们的传统观念就认为生活污水含有不可多得的养分,而人畜粪便更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再说大家都觉得农作物还可以净化污水。因此,污水灌溉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结论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粮食和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可生物污染却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关键词:土壤污染病原微生物生物防治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变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土壤一旦遭受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还能通过食物链和饮水间接危及人体健康。因此,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作为重要的发生器、储存器、转换器、缓冲器和调控器,其环境质量好坏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引起土壤质量下降,不仅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还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土壤污染的来源 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盐等)、有机农药(如杀虫剂、除莠剂等)、有机废弃物(如生物可降解或难降解的有机废物等)、化肥、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放射性物质、寄生虫、病原菌和病。人们的传统观念就认为生活污水含有不可多得的养分,而人畜粪便更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再说大家都觉得农作物还可以净化污水。另外,许多农民都习惯把病死的禽畜埋起来,这些病毒尸体也是土壤中致病菌的一大来源,容易引起土壤生物污染并扩大疾病的传播。 3、土壤污染的危害机理 当我们有味地吃着丰富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们的生长环

大气污染及治理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大气质量的优劣,对人体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人类又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大气环境,使其质量恶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因此,大气污染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和控制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大气污染概述 一、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 覆盖于地球表面随地球引力而旋转的空气层叫大气圈。它的厚度一般认为有1400km,超出这一高度就成为空气极其稀薄的宇宙空间了。由于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质量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极不均匀,其质量的50%集中在离地球表面5~6km以下,99%集中在30km以下,且离地球表面愈近密度愈大。 (一)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大气的成分、密度、温度等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将大气层分成5个层次。 1.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随纬度和季节而不同,低纬度为16~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8~9km。对流层相对于整个大气圈来说是很薄的,但它的质量却占整个大气圈的3/4,并几乎占去了全部的水汽。其特点是: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 (2)在该层中有大规模的垂直对流和水平对流运动,湍流混合强烈,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3)该层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发生在这里,特别是近地面1~2km范围内。 2.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至50~55km左右为平流层,其特点是: (1)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这是因为臭氧层强烈吸收紫外线的结果。 (2)该层无垂直对流运动,多为平流运动,因此气流平稳。 (3)该层空气干燥、清洁、尘埃少,无天气变化,大气透明度好,是超音速飞机理想的飞行场所。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微生物污染一方面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另一方面对使用者本身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据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可将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分为三类:1直接致病微生物,包括致病性细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和病毒、产毒霉菌和霉菌毒素。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并造成危害;2相对致病微生物,即通常条件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致病力的微生物;3非致病性微生物,包括非致病菌、不产毒霉菌及常见酵母,它们对人体本身无害,却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卫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食用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污染的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即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成第一次污染。如畜禽在生活期间,其消化道、上呼吸道和体表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当受到沙

门氏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畜禽的某些器官和组织内也会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外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与在空气或水等环境中生长迥然不同,因为食品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可在食品中迅速生长繁殖。食品的基本特性,食品的营养成分、水分、pH值、渗透压;食品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体、湿度等均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以水作为溶剂或介质。食品中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因为这部分水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一些可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盐等结合的,所以微生物无法利用结合水。游离水是指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或基本没有中作用的水,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能利用的水是游离水,因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故通常使用A w来表示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 A w是指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即在一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P0的比值,即:

(完整版)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训练题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检测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空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能否进行细胞分裂 C.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D.能否产生生殖细胞 2.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轻污染、缓解能源紧张,所使用的燃料乙醇是以非粮作物木薯为原料生产的。在农业生产中木薯的繁殖方式是() A.有性生殖 B.扦插 C.种子繁殖 D.嫁接 3.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的是() A.椒草的叶能长成新植株 B.向日葵通过种植繁殖后代 C.越级可用枝条扦插繁殖 D.苹果可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4.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果树,同有性生殖相比,其优点是() A.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B.后代每年可提前结果 C.后代保持亲本性状 D.增加后代变异 5. 鸭梨味道香甜,但适应性差;野生梨味酸,但适应性强。将鸭梨的枝条嫁接到野生梨的砧木上,该枝条成活后所结果实的味道() A.与鸭梨一样香甜 B.与野生梨一样酸 C.介于鸭梨和野生梨之间 D.既不同于鸭梨也不同于野生梨 6.某果园的苹果树大都产量较低、果实品质欠佳。若要尽快更新为优质苹果树,你认为最快捷的做法是() A.利用种子繁殖 B.全部换栽 C.进行果枝扦插 D.进行果枝嫁接 7.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试管婴儿 B.蚕蛾的卵孵出幼虫 C.鸡卵孵出小鸡 D.嫁接的板栗 8.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A.蝌蚪发育成蛙 B.蝇的幼虫发育成蝇 C.雏鸡发育成大公鸡 D.孑孓(蚊子幼虫)发育成蚊子 9.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与土豆的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A.黄豆发芽 B.扦插的月季发芽 C.西瓜种子发芽 D.牵牛花种子发芽 10.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4.1《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选择题 1、澳大利亚草原上的野兔经常泛滥成灾,采取下列哪项措施会既减轻灾害,又符合生态学原理() A、人工捕杀 B、使用化学药品毒杀 C、适量引进病毒等病原体 D、大量引进狼、狐等肉食动物 2、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在当地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缺乏天敌 B、食物丰富 C、气候适宜 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 3、下列描述不属于环境污染类型的是( ) A、生物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 C、物理性污染 D、水域性污染 4、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不会发生的是()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5、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6、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物种,如澳大利亚引入了欧洲的一种野兔,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的是() A、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 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绝对没有什么影响 7、下列不属于生物性污染的是() A、动物污染 B、植物污染 C、微生物污染 D、有机磷污染 8、下列不属于生物性污染特点是()

A、预测性难 B、范围广 C、潜伏期长 D、破坏性大 9、水华是很多水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现象,下列关于水华叙述正确的是() A、水华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 B、微生物大部分是动物 C、石油泄漏可以导致水华 D、水华危害不大,可以不用担心 10、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下列叙述关于生物入侵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脱离原产地失去和当地物种之间的制约关系 B、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特点 C、生物入侵后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美国白蛾可以直接引入天敌灭绝 二、非选择题 1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水葫芦、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急剧增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各界的关注。请根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1)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 和。 (2)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是。 12、赤潮和水华类生物性污染:避免水体,尽量减少的产生;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时进行处理。生物入侵类生物性污染:主要采取的措施。引进外来物种时一定要慎重。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控制致病的、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13、水葫芦的危害:疯狂蔓延使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的边缘。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 请回答:(1)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类的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地,对迁入地区的和生态系统的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 (2)生物性污染:。例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包括、 、 (3)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是,能逐步新的环境,不断增殖并占据,从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