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生命

第一章 认识生命
第一章 认识生命

第一章认识生命

1.乔木:具有。例如:杨树、等。

2.灌木:没有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例如:牡丹、等。

3.动物体内有的,叫做脊椎动物。

4.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分组,②选择,③设计,④调查记录,⑤归类,⑥资料整理。

5.我们常说的微生物指:、、。

6.识图,写出下列生物名称。

A ,

B ,

C ,

D 。

7.生物圈的范围:圈的下层,圈的上层整个层,全部的圈。

8.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9.“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10.“春兰秋菊”,引起这一现象的因素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诗中影响鸭的因素是。

第二章生物的研究方法

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2.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3.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时,主要运用的是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法。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时,主要运用的是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法。

4.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湿度可以不同

5.下列实验操作中使用解剖器具分别是:

(1)切取边长1cm的正方形洋葱鳞片叶()

(2)挑取西瓜果肉()

(3)剪开蝗虫的体壁()

(4)夹住蚕豆叶下表皮的一角,将其撕下()

6.调换物镜要用的结构是()。光线暗时应该用()光圈和()面镜。如果在镜下看到物像,但不清晰应调整显微镜的()准焦螺旋。

7.看图回答:

由视野甲到视野乙的过程中,显微镜是如何操作的?

()。

第三章生物体的结构

1.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页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2.玻片标本根据制作方法分为()、()、()。

3.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然后缓慢放平,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

4.在染色过程中,一般用的试剂是(),染色之后可以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

5.填写下图

A()B()C()D()E()F()

(1)如图: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2)图中储存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

6.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运动、消化、摄食等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说明单细胞生物()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1.识别组织:

2.植物组织的形成是()的结果。

3.下列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A.西瓜

B.番茄果肉

C.洋葱叶

D.根尖

4.填图:

1.()

2.()

3.()

4.

()

5.()

6.()

(2中还有的结构)

5.导管的功能是()。

6.分生组织的细胞体积(),但细胞核(),细胞质()。

7.

(1)写出图中的结构名称:①()②

()③()④()

(2)①的主要功能是:

()。

②的主要功能是:()。

③的主要功能是:()。

④的主要功能是:()。

(3)根毛是成熟区的()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成熟区中心部位的某些细胞中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形成了道观,具有()的能力。

(4)若把此根放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根毛细胞(),若溶液浓度低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弄得,则根毛细胞()。

(5)根将水分从土壤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土壤溶液中的水分进入跟毛细胞的细胞壁、()、()渗入到()内,进一步渗到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最后进入(),再由()输送到茎和其他器官。

(6)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这是图中()和()(填序号)共同作用的结果。

8.将下列基本组织与其功能联系起来。

()()()()

A.支持、链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B.保护、吸收和分泌等功能。

C.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D.收缩、舒张

9.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第四章生物的营养

1.植物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是()、()、()、()。

2.植物叶子很小,枝叶很稀疏,那这株植物可能缺乏含()的无机盐。

3.在栽培下列各组植物时,应当多施磷肥的一组是()

A.菠菜、白菜

B.花生、番茄

C.马铃薯、莲藕

D.红萝卜、白萝卜

4.根毛细胞吸水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5.小明喜欢养花、他总希望花快点长,给花施大量的肥料,结果花出现了萎蔫的现象,后来他通过学习知道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根吸水与土壤中无机盐的浓度有关。下午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你帮助小明分析解决问题。

(1)根除了吸收水分外,还从土壤中吸

收溶解在水中的()。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

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

细胞液浓度。是图()(填“甲”或“乙”)

所示的现象。要想缓解施肥过多对植物的

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3)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称为(),这是根进行吸收功能的主要部位。

6.识图回答问题:

(1)叶片由(组织)、(组织和组织)和(组织和组织)构成。

(2)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围成⑥的结构的细胞是()细胞。

③和④合起来是()。

(3)气孔是()和()的门户。

(4)在陆地生活的植物,一般()的气孔比较多。

7.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暗处理的目的是()。

(2)在实验中要用()去除叶绿素。

(3)在实验中用()试剂检验淀粉。

是。

8.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是英国科学家()发现的。

9.用()检验氧气。

10.清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11.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柳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质并非来自()。进而推测出光合作用需要()。

12.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

1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1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产物是(),条件是(),场所是()。

1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能量。

16.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为其他生物提供()和(),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维持大气中()和()的平衡。

17.食物中有六大营养物质,其中水的作用是构成()的主要成分,无机盐中的()和()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铁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是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还是构成酶和某些激素的重要物质。

18.合理膳食的原则是:主副食搭配合理,粗细粮搭配合理,荤素搭配合理。如果一个人的午餐中只吃鱼,鸡,鸭,肉,那么他的餐饮中缺少()类食物。

19.看图回答问题

(1)填出各部分名称:

1.( )

2.( )

3.( )

4.( )

5.

()6.()

7.()8.()9.()

(2)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和()

两部分,图中属于1、4、6属于()。

(3)口腔内的()能分泌唾液,初步消化

()。

(4)图⑥所示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为(),对食

物中的()、()的消化起重要作用。(5)⑤分泌的消化液是(),能初步消化()。

(6)人体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吸收的物质有()、()()。(7)④分泌的消化液是()。不含消化酶。

(8)小肠是消化管中最()的器官,内的消化液有()、()、()。

(9)小肠的特点是内表面有许多环形(),其表面又有许多细小的突起是(),它的表面由()柱状的上皮细胞构成,内部分布有()和毛细淋巴管。

20.酵母菌,霉菌,蘑菇等营()生活。跳蚤、虱、蛔虫、病毒营()生活。(填“腐生”或“寄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单元综合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综合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 2 . 下面是四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由细胞构成B.乙类生物细胞中不具有DNA C.丁与植物相比,细胞内没有叶绿体D.甲和乙都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后代 3 . 每当秋末冬初,杨树、柳树等落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柏树等针叶林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A.落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针叶树与落叶树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落叶树与针叶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D.落叶树和针叶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4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 A.土壤B.水C.空气 5 . 下图表示四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的四个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6 . 小威同学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作出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实施计划 7 .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蛇的冬眠主要与下列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8 .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不同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同学们在进行“观察校园植物”的学习活动时,一般不会用到的方式是 A.看B.听C.嗅D.触摸 9 . 雷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鸟类121种,爬行类56种,还有植物1390种,雷公山形成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 A.环境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营养来源的多样性 10 . (2015秋?大同期末)生物的分类等级中,生物间亲缘关系最近,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种B.门C.科D.界 11 .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阳光②松树③空气④细菌⑤病毒⑥土壤⑦珊瑚虫 A.①②④⑦B.②④⑤⑦C.②④⑥⑦D.②③④⑦ 12 . 在设计“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设计的变量是 A.温度B.湿度C.食物D.光照 13 . 将完好的活菜豆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播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将是()

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施一公在演讲现场 昨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与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并未局限于生命医学,他从人类生命饱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三大挑战开始,讲述了

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来接受生命挑战。但最终,人对生命认知的极限问题将他的科学思索,由生物医学带向量子力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我们先看看人从哪而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游逛,寻找一个入口,找到合适位点以后,会分泌一些酶,然后钻进去。卵子很聪明,一般不会让第二个精子再有机会,所以一有精子进来,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进来后就被降解,然后精子的细胞核和卵子的细胞核结合,形成双倍体,受精卵开始发育,逐渐分裂为2个细胞、再分裂为4个细胞、8个细胞、16个细胞,此时受精卵还在子宫外面游逛,还没有着床。继续分裂下去,形成64个细胞、128 个细胞,这时它快要找到着床地点了。着床之后,继续发育。 你们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个礼拜,胎儿开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经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开始发育,通过细胞凋亡,开始形成手指头。到四五个月的时候,胎儿开始在母亲肚子里踢腾。出生之前,胎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快,各种神经突触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于一个受精卵。

生命开始之后,生命的历程很漫长,这里面有很多苦恼。我记得我看过一首打油诗是这样说的:0岁闪亮登场,10岁茁壮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拼命打闯,40岁基本定向,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科学如何应对生命挑战 我们生命的历程饱受挑战,有很多来自于疾病,其中三类疾病和人类有很大关系。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杀手,仅在中国每年就有303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32%。第二种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们身边的人常常被癌症夺去生命,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癌症,占28%。第三类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对人的困扰很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这类疾病的折磨。此外还有34%的人死于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传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 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去接受生命的挑战。 在古代,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说当代的屠呦呦为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就是看了古典药学得到灵感,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后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已经是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探索。1985年以后,由于戈尔茨坦和布朗发现了低密度脂肪颗粒的受体(LDL受体),开启

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临床0906班李贤梅学号:5204生命、健康、疾病、衰老和死亡时最基本的生物医学现象,具有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医学不仅要在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微观层面上,还应从家庭、社区、社会、生物界、地球、宇宙等宏观系统中,去揭示和把握上述基本现象的本质和互相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健康与疾病等问题的真谛。 通过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对生命健康与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医学化。不像以前简单的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就是平时肉眼可见的能吃会死的各种动物,忽略了微观世界里的各种生命和我们身边的植物。也不再肤浅的以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疾病,这个人就是一个健康者。知道原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患与病痛。而疾病是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命质量降低。 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价值认为人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主体,维系一个人的生命具有很高的价值。生命的精神价值既生命的心理学价值,强调生命的保持是某些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精神寄托。生命的人生价值即生命的道德价值,强调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已不能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的生命也应予善待。由此,我觉得人类全部医疗活动,包括人工流产、试管婴儿、克隆生命、安乐死等,都应从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的原则出发,才能完整体现人的生命价值。 虽然健康与疾病是相对而存在的,但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健康。从健康到疾病有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良好的健康在一端,疾病乃至死亡在另一端。两端之间存在既不健康也无疾病的中间状态,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疾病—健康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和机体状态、环境变化而处于变动之中。其实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完全的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形形色色的生物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生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⑵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⑵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⑵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⑶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⑴生物的多样性;⑵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建立生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本节是《生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分角色排演小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一次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并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分工、讨论和记录等工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样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示顺利。 6、为了使各组建立的生命档案册的规格、体例统一,应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教学过程

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标题: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施一公(清华大学教授) 内容概括:首先,施一公教授从对宇宙的认识出发,利用众多数据向大家展示了宇宙的神秘。“如果宇宙的历史同比缩短为一个月,那么太阳系只存在了十天,恐龙统治地球长达8小时,人类停留了1分钟。而人类文明史仅仅1秒钟。”他用假设引出人类对历史的影响,并在最后强调“但是,这一秒钟,已经引发世界巨变,其后果无法估量”。随后又通过郑和与容闳的故事、宇宙飞船V oyager1和温室效应三个例子引出了讲座主题“生命科学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次,施一公教授从宇宙的宏观美、细胞和蛋白的微观美以及分子和电子的超微观世界美三个方面,通过宇宙、蛋白结构和分子原子图片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艺术美。由人类所面临的“海水PH值持续降低”、“食品污染”等生存问题,指出要改善环境解决污染问题就必须依靠科技,尤其是生命科技。 施一公教授认为现代的生命科学是由传统生物学、现代生物学、药学和医学构成的,生命科学将从科学与艺术、制药和干细胞三个方面改造世界。最后他从结构生物学方面,详细介绍了结构转化原理在治愈艾滋病方面的巨大突破。 主观收获:这次报告让我对生命科学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白了生命科学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生命科学包括了很多的领域,它的历史悠久,发展意义重大,它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生物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将遭到破坏,生态平衡也因此遭到破坏。生命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地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对我们的影响也有好有坏,我们只有掌握好它的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才能造福人类。

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浅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热爱生命。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泡在糖水里长大的孩子与他人相处相容的观念比较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比较较弱,有的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从三楼跳下去;因为被家长逼着弹琴,用刀砍向自己的手,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凸显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生命教育的缺失。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使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几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更是懵懂无知。这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弛,与现今教育所推行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价值的理念完全相左。因此,及时开展生命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成长,进而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是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什么是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

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人类就要创造、就要超越,就要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 二、生命教育的提出及发展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英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死关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和价值。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港台地区也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如台湾地区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内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说,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 第一单元第一章基础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恐龙蛋化石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D。繁殖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D。实验器具好看 5.一场威力强大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泛。为掌握暴风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测量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 D。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7.取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8。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 C.装片D。通光孔 9。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0、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的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 D.以上三项都是 1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3、下列动物中生活于湖沼栖息地的一组是( ) A。鲸、鲨鱼B。丹顶鹤、扬子鳄C。骆驼、蜥蜴D。蚯蚓、老鼠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5、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16、小翠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若要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应选用()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大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 17、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目()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亮、多D。大、暗、少 18、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昱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20、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蘑菇长大B。蝌蚪长成青蛙 C。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D。种瓜得瓜 21.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B。略偏右C。略偏左D。以上三种都可以 22。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 A。左上方 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 23.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载玻片上画的是( ) A。↘ B.↖C、↙D、→ 2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

2021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测试题

2021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测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C.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算出全班同学平均值的目的是 A.有利于观察B.减少误差C.容易确定变量D.使鼠妇能自由运动 4.下列不是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B.一条河流 C.一片草原D.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 5.下列属于对照试验中一组对照的是() 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高温6.首次提出“生物学”名词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拉马克C.林奈D.哈维 7.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 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得出不同的结论 8.1665年,英国人()利用自制显微镜最先发现了细胞 A.孟德尔B.达尔文C.罗伯特·虎克D.巴斯德 9.下列有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B.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C.森林生态系统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是沼泽

10.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落叶、豌豆种子、杨树、鲨鱼 B.金鱼、钟乳石、水杉、人 C.鹦鹉、珊瑚、草履虫、狮子 D.苔藓、仙人掌、企鹅、变形虫 11.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B.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D.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12.柑橘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水分B.阳光C.温度D.土壤 13.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草原B.针叶林C.沼泽地D.热带雨林14.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B.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D.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15.下列有关科学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哈维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B.达尔文发现了血液循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林奈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16.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松鼠 17.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鱼儿离不开水 18.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C.岩石上的地衣分泌一种物质使岩石风化D.蚂蚁搬家 19.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疏松和肥沃,这一事例能表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

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我们与生命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 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 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您瞧,那鸥鸟鸣集与鱼翔浅底;您瞧,那林木葱茏与绿草茵茵;您再瞧虎豹的威猛雄烈与猿猴的捷敏灵性;而最具奥妙的则就是智慧、勇敢、富于创造、形体美丽的“人”。但就是透过这些千变万化的表象,生命就是什么?掌握生命的密码又就是什么?又就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问号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现在, 问题有了答案:基因。回答这个问题的正就是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回答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发生、发展规律,以及 各种生物之间与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 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就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自古以来, 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 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 海洋就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就是起源于海洋; 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 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 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1840 年, 英国的虎克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此后, 荷兰的列文胡克清晰地观察了活动的细胞, 证实了 细胞就是所有生命的的结构基础;1865 年奥地利的传教士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阐明了生物遗传最基本最经典的规律, 开创了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1953年,Wats on与Crick共同发现了DNA勺双螺旋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DNA 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前后, 生物学家们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其她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 开始了深入分子层面的研究。与其她学科的交融使得生物这一古老的学科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生命科学更使势不可挡,雄居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 目前, 生命科学已经 成为21 世纪当之无愧的带头学科。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生物学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 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 无论从这些还就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瞧, 生命科学都就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 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过去的哲学只关注人的社会或文化属性, 而忽视人的自然生命属性, 这就把人只瞧成就是社会或文化的存在, 没注意人因为有了自然生命存在而存在。生命科学启示我们, 投有自然生命就投有一切, 对人来说, 第一宝贵的就就是自己的自然生命,因此人应该认真思考, 人怎样活着才符合生命的本性, 才最有 意义与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又启示我们, 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 就是因为有自然生命的能量即生命力存在, 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 就活得最有意义与最有价值, 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与加强生命的力度, 使有限的

对生命及生命教育的理解

作业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它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同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随后的康德、赫尔巴特等哲学家对教育学的创立也都做出极大贡献。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提示教育规律。伴随时间推移和教育发展,现代教育学已远远不同于20世纪的教育学,其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已不仅仅局限于与学校教育问题,更扩展的宏观的教育规划、教育系统内部外部关系,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众多的问题领域。同时教育学已发生了细密分化,形成了教育科学群。根据教育学者瞿葆奎的观点,教育学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形成元教育学、教育学史;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则形成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生理学等众多教育科学分类。 另外,根据我国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的观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教育思想、教育现象及解释并呈现其蕴含的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思想及不同教育教育对象,对教育的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科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作业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之间的异同

作业三:有人认为没有学习教育学的人工作干得也很好,你怎样认识这样的观点,怎样纠正? 答: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即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大量教育经验,可以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但是,教育学有用之处便在于它能以理论为基础, 又超越于理论,学过教育学的人能就可以有一种教育学科的思维来反思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具体原因如下:(1)教育学不是只有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教条式的结论,学好教育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从教育学中能够学习到对教育问题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如师生关系紧张,在教育学的论著中会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师生关系,通过学习可以找到关系紧张的多方面的原因、应该通过怎样的形式加以改善。(2)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育工作者找到适宜的解决途径,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仅靠实践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在教育改革思想理论中获取信息。但是如果只是单纯从经验出发,思维是局限的而且容易犯形式主义错误。(3)学过教育学的人能既针对日常教育活动经常出现的问题, 和自身发展中的诸多困惑, 使教师感到这样的教育学是贴着自己的心坎言说的教育学, 也能针对教师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对应的内容。 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前提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理解新的理念,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当然,不否认和别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优秀,但是学习教育学会让这种优秀更加突出,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更加负责任。因为教育学不是也不能简单套用的。教育学理论不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的, 这种用只属于背诵和考试之用。教育学要求有转化, 要求教师调动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教育体验, 去吸收和内化教育学,这是一个将外在的教育学知识转化为教师内在取向的信念和认识, 又将内在信念和认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行为的过程。教育学要为教师提供转化的可能, 激发其转化的冲动, 赋予其转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学习教育学的过程就变成了享受升华的过程, 变成对透析和改造具体实践的积累和综合的过程, 变成自我智慧生成和提升的过程, 变成创造新实践新自我的过程。 因此,学习教育学是作为一名合格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的。那种认为没有学习教育学的人工作干得也很好的观点片面,没有实践调查的。 作业四:教育功能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或对社会需求的一种满足。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个体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的功能是指教育在控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职教师向个体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我国的教育在政治上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直接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C. 细菌 D. 霉菌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 竹和山石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 11.下列哪个是生物() A. 枯死的树 B. 桌椅板凳 C. 蚂蚱 D. 机器人 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 生长现象 B. 遗传现象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 牧童骑黄牛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C. 处处闻啼鸟 D.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 () 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体都能生长 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得意义[日期:2010041 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生命教育得意义 人最宝贵得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智慧、力量与一切美好情感得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专门得课程,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生命教育就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与全社会方方面面得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得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学校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得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得人来对待,尊重她们得人格与个性,保证她们有相对得人格自尊与自由。她们得任务不只就是“学习”,而应该就是“成长”。特别就是不要把她们作为我们自己得“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得得“工具”。应该让她们去追求自己得个性与自由,不要让她们成为学习得机器,给她们充足得时间与空间,让她们自由、快乐与幸福得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得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得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与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得目得,就是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得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得态度,增强对生活得信心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得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内在要求,也就是促进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课程,而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得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得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得丰富得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得关键,就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就是教师要具有强烈得生命教育意识与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得能力。 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需要,也就是学生健康成长得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与生命与关怀得教育,帮助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之间得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得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得意义与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得态度,学会欣赏与热爱自己得生命,进而学会对她人生命得尊重、关怀与欣赏,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化教育 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得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杨树B。家兔C。小麦 D.感冒病毒 2、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 A.相关信息 B.因果关系 C。相关联系 D。相关问题 4、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7、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用实验来检验假设 B。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 C。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 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8、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 A.10千米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 9、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 A.达尔文B。施莱登 C。巴斯德 D。施旺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11、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水分B。杂草C。蚜虫D。以上都是1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1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1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60分)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 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17、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1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19、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20、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

我对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基因工程的了解和认识

我对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基因工程的了解和认识 基因工程是一项很精密的尖端生物技术。可以把某一生物的基因转殖送入另一种细胞中,甚至可把细菌、动植物的基因互换。当某一基因进入另一种细胞,就会改变这个细胞的某种功能。基因工程对于人类的利弊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主要是这项技术创造出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重组基因。但它为医药界带来新希望,在农业上提高产量改良作物,也可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提供解决之道,甚至可用在犯罪案件的侦查。但它亦引起很大的忧虑与关切。当此科技由严谨的实验室转移至大规模医药应用或商业生产时,我们如何评估它的安全性?此项技术是否可能因为人为失控,反而危害人类健康并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 一.基因工程可用来筛检及治疗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乃是由于父或母带有错误的基因。基因筛检法可以快速诊断基因密码的错误;基因治疗法则是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这类疾病。产前基因筛检可以诊断胎儿是否带有遗传疾病,这种筛检法甚至可以诊断试管内受精的胚胎,早至只有两天大,尚在八个细胞阶段的试管胚胎。做法是将其中之一个细胞取出,抽取DNA,侦测其基因是否正常,再决定是否把此胚胎植入母亲的子宫发育。胎儿性别同时也可测知。但是广泛的基因筛检将会引起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如果有人接受基因筛检,发现在某个年龄将因某种病死亡,势必将会极度改变他的人生观。虽然基因筛检可帮助医生更早期更有效地治疗病人,但可能妨碍他的未来生活就业。譬如人寿保险公司将会要求客户提供家族健康数据,如心脏病、糖尿病、乳癌等,而针对高危险群家族成员设定较高的保费。保险公司可由基因筛检资料预知客户的预估寿命。这些人可能因而得不到保险的照顾,也可能使这些人被公司老板提早解聘。 二.基因工程配合生殖科技——全人类的震撼 基因筛检并不改变人的遗传组成,但基因治疗则会。科学家正努力改变遗传病人的错误基因,把好的基因送入其中以纠正错误。因为这是在操作生命的基本问题,必须格外小心。首先须划分医疗及非医疗的行为。医疗行为目的在治病,非医疗者如想提高孩子的身高、智慧等。选择胎儿性别也是非医疗行为,不能被接受,但是遇到某些性连遗传的疾病,选择胎儿的性别就是可被接受的医疗行为。另一项须区分的,就是体细胞或生殖细胞的基因操作。体细胞的基因操作只影响身体的体细胞,不影响后代。但卵子、精子等生殖细胞之基因操作,会直接影响后代,目前基因工程禁止直接用在生殖细胞上。 三.基因治疗法——遗传病人的福音 目前医学界正在临床试验多种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法。最早采用基因治疗的是一种先天免疫缺乏症,又称气泡男孩症,患病婴幼童因为腺脱胺基因有缺陷,骨髓不能制造正常白血球发挥免疫功能,必须生活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空气罩内。最新的治疗法是由病人骨髓分离出白血球的干细胞,把正常的酵素基因接在经过改造不具毒性的反录病毒,藉此病毒送入白血球干细胞,再将干细胞送回病人体内,则病人可产生健康的白血球获得免疫功能。这项临床试验,在美国的女病童证明很成功。 四.农林渔牧的应用——生态环保的顾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