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中国当代景观的创新

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中国当代景观的创新
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中国当代景观的创新

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中国当代景观的创新

发布于:2011-09-09 17:22:03 来源:奥雅园林设计评论:0 点击:285

题目/ Title:

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与中国当代景观的创新

--从艺术形式的两极来重新理解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及现代主义景观在中国的实

作者:

李宝章董事首席设计师

奥雅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试图用桑德罗布寇拉(Sandro Bocola)把现代艺术的表达方法分成“写实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理论来解释园林艺术。作者通过这两对处于两极人类认知与表达世界和自我的最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为起点,从一个一线景观从业者的角度对现代主义景观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并用现代语境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怎样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方法与创作方法来弥补现代主义景观的理论与手法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指导当代中国景观的规划设计实践。作者在最后一章展示了四个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思想与手法的规划与设计案例。

Summa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writer and artist Mr. Sandro Bocola’s theory that all modern art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pairs of polarizing approaches, namely “Realistic Approach” and “Symbolist Approach” as well as “Structural Approach” and “Romantic Approach” in his book Timelines –The Art of Modernism 1870-2000. 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employed by major landscape art styles with main reflections upon the Modernis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West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contemporary practitioners in China, while still have to work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rnis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n and must draw inspirations from the design philosophies of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t to compensate the shortcomings of Modernism Landscape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rticle ends by showcasing four of the firm’s projects and discussing how L&A Group applies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se projects.

关键词:

桑德罗布寇拉,四种对艺术态度及表达手法,景观设计,现代主义景观,中国传统景观

Key Words:

Sandro Bocola, The Four Artistic Attitudes, Landscape Design, The Modernism Landscape, the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t

正文:

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与艺术表达的两极

1、桑德罗布寇拉定义的四种对艺术的态度及表达手法

在2001年出版的《现代艺术的时间表--从1870到2000》一书中[1],布寇拉先生认为:艺术,同科学与宗教一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一个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时,他会遇到以下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真实?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的?什么是我们主观意义上的真实?及真实的存在背后有意义吗?

对这四个问题的解答有四种方式:即写实主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它们的解释如下:

1)、写实(现实)主义的方法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与感知,并理智地把感知到的事物客观地再现出来(如印象派与波普艺术的作品)。

2)、结构主义的方法通过遵循形式美法则,把相关联的事物组织成为一个视觉的整体;它注重通过对审美对象组织结构的把握来再现物体视觉的真实(如立体主义、结构主义与极少主义的艺术作品)。

3)、浪漫主义的方法更关注审美者的情感因素与主观意念,这是一种“物我合一”认识方式(如高更与梵高的作品)。

4)、表现(理想)主义的方法思考人生的本意,并寻求透过现实来解释生存意义(如地景艺术作品)。

其中,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即表达现实还是阐述表象后面的意义是人类用理性的态度认知并表达的世界两极;结构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人类用感性的态度认识并表达的世界两极,不管是把事物看成一个有结构组织的审美的整体还是“物我两忘”尽兴地挥洒自己情感的对象。

作者同意桑德罗布寇拉的另一个观点,即所有的艺术与人造物品(Man-made Objects)都可能是几种认识与表达世界的方法的混合,而以其中一种为主导。比如说,即使像飞机这样具有高度结构性的极端工业化的产品,也同样会给人一种特殊机械精美的审美感觉。相反,在另外一极,像中国山水画这样具有高度诗意的艺术也绝对离不开理性的章法与构图;其实,优秀的中国山水画都有极其精准严格的构图规则。

只不过,因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家们向来认为“神”比“形”更为重要,而往往将结构隐藏于表象之下,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意境来突出表达作者的意念。

2、园林艺术归类

风景园林,我们可以说,是一门人类通过对自然界与自身的认知,并以物质的手段来满足实用需求与情感的表达艺术。我们同样可以用以上的思维框架来理解它:即有史以来所有的园林作品与园林艺术风格都可以用“写实主义”与“结构主义”,“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这两对对立的两极进行分析。

下面作者按照个人的认识与理解,对历史上及现代的一些主要园林形式进行分类:

作者需要对这种分类进行以下解释:

1)这是作者按照个人的知识与理解进行的一个主观分类。

2)这是建立在一种园林艺术总体风格的方向与设计思想判断的基础上的分类,作者理解在不同种园林风格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例。

3)作者本文的要义是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的传承及现代主义景观在中国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只要能够在原则上说明现代主义景观园林与中国江南明清私家园林代表了“理性园林艺术”与“感性园林艺术”的两极也就达到了本节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与目的。

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是以注重人文与自然为主调的,现世的、诗意的、高度人情化与人性化的“浪漫主义”园林;西方现代主义景观园林则是以注重理性、以人工手段为主调的、高度理念化、几何化与功能化的“结构主义”园林;而西方古典规则园,英式自然园,中国皇家园林与日本园林则在这两者之间。

二、一个中国当代景观从业者对现代主义景观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现代主义景观(Modernism Landscape)是在二战以后随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盛而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一门景观设计的思潮与实践。如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价值观与设计表现方法一样,现代主义景观强调景观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具有功能化、工业化、与标准化的特点,并在表达手法上强调国际风格与简洁的艺术手法。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主义景观对现代社会与风景园林行业的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首先,现代主义景观在那个历史时期让园林设计走出了只是为社会的上层少数人服务的象牙塔中的艺术,让景观为全社会,尤其是广大的平民劳动者服务;而且坚持把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公众产品,注重景观的公众性并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第二,现代主义景观突破了传统的行业限制,将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范围从花园、公园扩大到区域、城市等更大的范围;并将景观规划设计的类型推广到到从区域生态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大型市政设施的景观规划,工业区的景观规划,到生态恢复等更多的专业类型。

第三,现代主义景观尤其强调景观的科学性,及注重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与区域规划,社会学,行为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尤其是生态科学的结合。

第四,现代主义景观在艺术语言上更多的向现代艺术学习,并在现代艺术中(如抽象艺术、概念艺术、大地艺术等)吸取营养,增强了园林的时代感并拓宽了园林艺术的表达方式。

因而,作者认为现代主义景观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尽管它是从欧美等西方国家起源的,它仍然是人类社会、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共同财富。也正是因为它具有以上所说的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社会性与现代性的普遍特点,使现代主义景观的理论与实践的主体仍然是当代世界上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景观规划设计行业从业者的无可替代的主流思潮。

当然,现代主义景观的理论与实践,像现代主义建筑一样并不完美。现代主义景观理论的最大不足是从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生长出来的、建立在“使用功能”基础上的设计理论;并像现代主义建筑一样,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遭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其中,遭到攻击的重点集中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对地域自然特点与文化传承的忽视,对理性的关注有余而对感性的关注不足等缺点。

下文是作者作为一个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一线的从业者,结合对过去十几年里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当代景观发展的实践观察,对现代主义景观理论与实践的不足提出的批判性的反思。

首先,现代主义景观最重大的缺陷在于缺乏对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尊重;国际化设计风格与工业化设计语言脱离了与地域自然和文化的联系,使现代主义的景观缺乏地域的变化。从芝加哥到伦敦,从深圳到长春,再从昆明到石家庄,千佛一面的现代景观不能不说是现代主义景观实践最大的硬伤。

第二、过分强调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理性主义的设计感,对人们更长期与更丰富的情感要求缺乏考虑是现代主义景观的又一缺陷。大量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现代景观(无论是花园或公园)都采用了“简洁”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更特别的空间创意。尽管这些公园在第一次参观时会给人具有更多的新鲜感与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随着参观次数与时间跨度的增加,这种新鲜感与冲击力会不断减少。由于设计手法与价值观过于单一,现代景观很少能够给使用者带来像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北京颐和园与苏州私家园林一样的“永恒”(Timeless)的体验。其中,对景观中自然的季节变化思考不足不能不说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纵观历史,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的古典园林的理论与设计语言都相对独立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设计语言,这就使景观与建筑之间形成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主角(即Interdependent)的关系。而现代主义景观几乎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衍生品出现的,从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充当或者甘当现代建筑的配角。不管是景观从属于建筑或者建筑从属于景观都会使整体环境减色而不是增色。实际上在北美及中国的行业实践中,景观师在大部分情况下依然是建筑师的配角,虽然随着景观建筑师的努力这种趋势在发生着变化。

第四、景观与建筑及城市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情况下城市与景观与建筑都是一个人规划设计的(如元朝与明朝的北京城、拿破仑三世时期的巴黎)。现代的体制造成城市与建筑与景观的分离,造成如城市中的公园布局不合理,及大型公园中缺乏服务设施,城市道路与景观的分离无疑都不利于城市整体环境打造。

第五、现代主义景观反对装饰、缺乏细部与景观园林从来是一种“奢侈品”的定位相冲突。作者认为,城市景观园林(包括公园与花园)一直就是发达社会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以后的“奢侈品”,即所谓“盛世造园”。因而,将都市景观也作为必需品来做,一味地追求低造价与低维护成本,有悖于人们建造城市景观园林的本意。当然,作者也并不认为我们在园林设计中不应该考虑造价与维护成本等设计因素。

所幸的是现代景观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主要是欧美的景观从业者围绕着现代主义景观的以上不足而针对其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主要的突破口是引入浪漫主义的设计思想与表达手法。美国纽约Teardrops公园[2]不失为其代表性作品。

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师来说,更有幸者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作为园林艺术两极中另一极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研究来弥补现代主义园林的不足,从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更好地丰富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社会的现代主义景观。

三、对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特点的总结

作者认为中西方文化的最大区别也可以用西方更趋向于理性的“结构主义”的思维与表达,而中国文化趋向于感性的“浪漫主义”的思维与表达。因而,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有着一套独立的“浪漫主义”创作语言与营造方法。并且,这些思维与方法的精华对今天中国现代主义景观实践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首先,自然诗意的居住一直是中国人的居住理想。无论是老庄自然之道的产生,还是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传统造园的自然精神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种尊重自然的观念在高度城市化与环境人工化的当今景观设计中仍然极其可贵。

第二、中国的文化包括:哲学、文学与艺术都具有鲜明的自然性。中华民族是对自然理解得最透彻的民族之一。中国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水观,他们为自然界的物化山水赋予灵魂。山水与神明,与祖先,与人的精神和意志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人们游目骋怀的空间,更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对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不仅是构建园林空间骨架,更是在为整个园林的氛围定下基调。唯有源于自然的景观才能让人长久品位,而不觉厌倦。这正是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第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居住形式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Chinese way of life)。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大部分的亭台楼阁应该理解为有功能需求的建筑,而其他的都是主要是以山、水、及植物为主的自然元素。人工与自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从来都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和谐互补的元素。在统一的立意与充满诗意的主旨下,互为因借,相互补充。园林不是单纯的视觉游赏空间,而是生活的容器,是具有诗意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同时满足苛刻的功能要求与丰富的情感需要是中国传统造园的另一个特点。中国私家园林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系统的意境与情感策划的园林(Emotional Programming),在一个不大的江南园林里,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想给人以怎样的意境与联想都经过精心的策划,这就是为什么江南私家园林可以这样无与伦比的精彩的另外一个原因。

第五、空间与空间的序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体。在江南明清私家园林中有效的空间组织是景观整体性的唯一保证。其中,空间序列(动观)比空间重要,空间比景观重要,虽然景观(静观)也很重要。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极其鲜明的空间特征,综合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创造出回环曲折,“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序列。在重点部位则精心安排视点,组织视线,无论动观静赏都有别样风景。

第六、对“有”与“无”的进一步理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是园林创作的主体;而意境,也就是环境气氛是由空间形成的,空间是由体积形成的,空间的成功在于比例。老子云:延埴以为器,当其无以有器之用。由有形的物体围合而成的无形的空间才是园林中真正供人使用的部分。好的空间是细致推敲而来的,尺度合宜,比例得当,然后有细部精彩,画龙点睛,此方空间美之要决。

第七、意境与诗意。园林是情趣与情感的寄托,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追求。园林是造园者心中天地的缩影,是寄托人生理想,抒发高洁志趣的途径。没有意境,园林也就失去了灵魂,成为了物质的堆砌,唯有寄诗意于山水,才能使园林获得超越时空的长久的生命力。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放松身心,使人重回自然,重回简单,本真的诗意空间。

第八、在园林中只用自然元素与有生命的材料。只有有生命材料可以与生命共鸣,从而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其中,四季植物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周期;花鸟虫鱼代表天真与生命;水代表了是生命之源,永恒的迷与园林的灵魂;山石代表着大自然的机理,是无声的歌,是园林中唯一一个与建筑相协调的元素,是花园的笔触。当然,山水是园林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元素。有机地运用山石与水体不仅是美学的需要,也是生态的需要。山水不仅是园林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第九、总体艺术(即Total Art,从德文中的Gesamtkunstwerk来)。总体艺术就是尽量多地使用所有相关的设计元素与相关的艺术形式,并使所有的设计元素协调一致,共同为一个主体服务,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中国园林无可争议的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总体艺术:我们还很少能够看到其他园林能把哲学,文学,历史,民俗,建筑艺术,书法绘画,雕刻,家具制作,叠石理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元素与艺术形式统一在一个园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艺术形式中,能够称之为总体艺术的为数不多,其中包括歌剧,京剧,中国园林与电影艺术。

第十、创新与传承。虽然由于地理与文化原因,中国传统园林一脉相承地发展了近千年。但是,中国园林作为一个总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不断地发展,并根据各个地域的特殊人文地理条件进行调整。其中,近现代的传统岭南园林更是具有“兼收并蓄、世俗务实、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特点。

四、奥雅公司在借鉴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方面的现代主义景观的设计实践

作者本人与奥雅公司在过去十年的设计实践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景观的不断学习与理解,进而在公司的规划设计项目中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将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与现代景观的设计实践相结合。以下是我们一些作品的实例及其背后的受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启发的主要设计思想。(以下实例都可以在奥雅公司官方网站上找到,网址:)。

实例一、漳州碧湖片区的规划及碧湖市民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

在本案中,我们一直坚持将城市,建筑,公园进行一体化的思考。为了将公园与城市进行更好地融合,并且考虑到中国人使用的习惯与中国大型园林的传统在公园中重要的位置规划布置了七组重要的服务建筑。

实例二、深圳中信“红树湾”居住区景观设计

在本案中,我们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的借鉴与分析,探讨用现代园林的手法重新打造一个适应现代岭南生活,具有诗意的现代岭南园林。这种尝试取得了市场与业界的认可。

实例三、北京泰禾通州“运河上的院子”中式别墅区景观设计

在本案中,我们以打造园林意境为出发点,提出了“静街,深巷,馨院,花溪与自然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个成功的现代中式景观案例。

实例四、深圳中信“岸芷汀兰”居住区景观设计

在本案中,我们借鉴中国画山水长卷的手法,为这个不大的园林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山水长卷。

最后我们应该强调向中国传统园林学习,贵在学其思维方法,而非简单的形式抄袭。对祖先智慧的深刻理解首先建立在对“道法自然”这条法则的理解与尊重之上,进而回归景观最朴实的本真模样。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与自然相融合,适合现代中国人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富有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之道。

中国旅游景观美学 (1)

中国旅游景观美学 题目中国古代园林中水之审美 姓名江传韵 学号094120283 院、系外语学院 专业旅游英语

中国园林中水之审美 摘要: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风格的园林。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深受佛教接近自然的影响,注重假山、池水、楼台亭阁的象征意义,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园林美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特别是园林中的“水”,以小,流动的水流表现幽深、空灵的审美意趣,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自然意趣;想象与联想;宗教情结;人格化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以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中国园林三种风格最为著名。中国园林的建造历史悠久,“掇山理水”是园林艺术中必不可少、极富魅力的。古人把水称作是园林中的“血液”。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帮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笪重光《画筌》亦云:“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水流则灵”。这些话虽然是画论,同样也适用于造园。计成在园冶·相地中说:“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可见水之重要性。 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无园不水”之“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只有脉源贯通,才能全园生动。园林中的水景有:湖海、池沼、溪涧、井泉、渊潭、瀑布等。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主要内容,大规模的模山范水活动至秦始皇、汉武帝时达到了高潮。《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书·郊祀志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日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秦始皇、汉武帝因迷信神仙方术向往海上仙山而创建的“一池三山”的

中国园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xx园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并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距离,展望中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是值得探讨的。 园林业是以建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的从业人员及相关物资的集合。而就园林业的起源看,园林业起源于逐渐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开来的花卉和苗圃业,经过绿地和庭院建设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养护管理及其它服务在内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1]。中国的园林业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WTO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园林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1、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 1.1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统计,在建设部现有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26项。我国园林行业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法规文件,共368项,其中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条例4项;国务院令8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规定类43项、资质标准类11项、技术标准类15项;各省、区、市颁发的法规和标准272项。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步建立并巩固、推广,在规范生产、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法规和标准建立实施,为在

中国园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园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并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距离,展望中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是值得探讨的。 园林业是以建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的从业人员及相关物资的集合。而就园林业的起源看,园林业起源于逐渐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开来的花卉和苗圃业,经过绿地和庭院建设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养护管理及其它服务在内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1]。中国的园林业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WTO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园林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1、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 1.1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

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统计,在建设部现有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26项。我国园林行业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法规文件,共368项,其中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条例4项;国务院令8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规定类43项、资质标准类11项、技术标准类15项;各省、区、市颁发的法规和标准272项。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步建立并巩固、推广,在规范生产、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法规和标准建立实施,为在推动我国园林整个行业系统高度协调统一,使我国园林行业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有总体的量化指标,如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并提出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设想。至2006年末,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绿化覆盖率34.38%,建成区绿地率30.27%,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6.01%和3.38平方米。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个,命名了国家园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继承探析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继承探析 发表时间:2019-07-19T12:48:43.3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李雯艳陈琴[导读] 摘要:当今时代,我国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风格多样,但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在进行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时进行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摘要:当今时代,我国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风格多样,但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在进行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时进行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 关键词: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传统文化;继承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思想的沉淀与精髓,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在实际的景观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进而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要求。 1 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以及发展过程当中保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它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又逐渐推陈出新,最终形成可以被接受和认可的形式。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历朝历代发展的文明结晶,它以多种方式留存,给予了后代子孙继续前行的动力,传统文化滋养了在历史的长河中辗转更替的中华儿女们。 说起传统文化,不胜枚举。从儒家精神到佛家思想,从书画戏剧到丝绸唐装,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深深影响着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不但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受到了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有的国家还有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中国热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流行,这说明,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跨越种族限制,到达每一个人的心里的。 我们在自豪于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余,也应该放眼世界,其实很多国家都开始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自己国家的文化相结合,形成特色文化。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借鉴或者吸取别人身上的有点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吸收养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长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劳动人民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也包含着优秀的建筑文化,当今时代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塑造中国特有的审美观。 景观建筑设计对人们的心理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很多设计师仿照其他国家的风格,这将会对人们的审美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在当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可以在人们心中塑造中国特有的审美观。 2.2 有利于设计中国特色的景观建筑。 人们生活中的景观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倾向,通过在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可以将传统文化更加合理的融入到中国当代的景观建筑中,设计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建筑。 2.3 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建筑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可以使人们身处于传统文化景观建筑中,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3 传统文化的种类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洗礼,经受了千锤百炼才以它最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传统文化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些非物质传统文化濒临失传,所以现今,能够在景观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很好的一个传承。 3.1 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传统文化 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传统文化就是说传统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能够被人们所观摩或者学习的。比如剪纸、古诗词、青花瓷等等,这些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为地或者通过某种形式遗传下来,现在的人能够看到它们的存在,能够供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些实物,这种类型的文化是难能可贵的。 3.2 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传统文化 既然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一种实体,那么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传统文化就是以意识形态存在的。比如说川剧当中的变脸、戏剧等,这些艺术形式是更加需要传承与发扬的,非物质形式的存在也加剧了它们的脆弱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它们的存在变得越来越艰难,人们渐渐开始忽略这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对于它们的继承更是鲜少有人在做,这也是令我们所痛心的地方。 4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丰富而灿烂,在当今社会,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只有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再盲目的仿照古代建筑,将传统文化与当前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营造出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建筑,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4.1 建筑空间环境的营造 在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经常运用到分景和障景、借景和收景以及缩景和仿景等方法,在进行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现代的景观建筑设计理念与传统的造园方法相结合,共同营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韵味的景观建筑空间环境,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景观建筑设计效果。 4.2 我国文字的应用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论艺术的继承与革新郭爱琴摘要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示的升华,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摒弃“要反传统”、“艺术发展断裂论”等错误观点,立足本上,融汇中西,继往开来,使艺术健康的发展。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传统艺术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然而,目前关于美术革新问题的讨论中,却有人主张“要反传统”,片面地追求新潮时髦,宣扬脱离传统、脱离时代的“自我表现”等等。甚至提出“艺术发展断裂论”。结果使得有些年轻人连写实的基本功训练也要抛弃。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把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以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继承与创新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符号)。“新天地”项目是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路、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会址”对面的南地块,设计为不高的现代建筑,其间点缀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与“会址”相协调。而“会址”所在的北地块,则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对建筑内部则作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从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的好评很多,已有较大的影响。据说销售与经济效益亦见好。其实,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大都市里,传统的里弄生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中,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难解难分。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如果缺乏传统文化的修养,或对传统文化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就难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 要全面剖析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里,我仅想采用简单化的方法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给了些什么。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来说: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这对书法艺术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所以绝对离不开汉字。汉字基本上不象形,但因其特殊的笔画和结构,比其他文字更有艺术的可塑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加工成艺术形象。汉字在其历史发展中又有篆、隶、正、草等字体变化,这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象之丰富多彩。汉字本身既是汉民族的重大文化创造,又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形象中早已积存并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国人的感情色彩乃至心态投影。故而中国人看到汉字往往能引发一定的联想和微妙的情思活动。所以,写字一定要把字写准确,不能写成错字、别字。例如福、芙、伏、符是同音字,富、复、付、副也是同音字;这些字出现在书法艺术作品中都不能混用或写错;如果写得不准确,就会削弱乃至破坏相应的联想与情感效应,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之,汉字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硬件”,书法家和习作者应万分珍视汉字,特别注意于准确的运用。 “硬件”的第二项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不仅给书法家以思想和艺术的滋养,提高其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而且还提供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使书法家得到启示,吸取形象,并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大量的诗词作品和警语格言,还往往与书法艺术互为载体,从而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艺术上相得益彰。 “硬件”的第三项是传统文化中种种特有的器物,如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碑版铭志、匾对条幅等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空间,在书法的发展与流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硬件”的第四项就是纸、墨、笔、砚“文房四宝”。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借助了这些创造物,才能创作出大有艺术特殊性的书法作品 说了“硬件”再说“软件”。这是指思想方面的滋养与影响。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思想影响太丰富复杂了,只能说说主要的。 我历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个最主要的思想,我称之为“四大思想支柱”:一是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这四个思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深刻的渗透与指导作用。 第一,“阴阳”思想及其展布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的深入渗透,派生了书法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竟成为精深的艺术。 第二,“天人相应”思想的渗透,使书法艺术追求“得天趣,通自然”,以“天真罄露”、“不落斧凿痕迹”为极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追求也往往是书法家在美学理想和创作实践上进入精深层次的表现。 第三,“中庸之道”决不是“折半以取中”,它是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处理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要“不足”,也不要“太过”,以达到既不稚嫩,也无“火气”的精练与和谐。

(完整版)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风景园林进行分析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等几个术语的缘起、演变和优缺点,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式风景园林;未来景观;发展趋势 1 中国风景园林概述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要素:地形地貌;水体;建筑布局;园路是植物种植园林景观路,如同园林般具有景观效果的道路。然而,要建设园林景观路并不简单,除道路需在城市重点路段这一条件外,道路的沿线还必须要有绿化景观,绿化特色且绿化率达到40%才能成为园林景观路。对于现代人来说,“景观”似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住在城里,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走出城外,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又或者与历史有点渊源的,是文化景观;可闻鸟语花香的,是生态景观。景观似乎很重要,因为处处都在“造景”;景观似乎又很不重要,因为即使到如今,景观设计也仍常被称为“配景”设计,一个“配”字,道出了它在建筑设计中的附庸地位。 2 对中国风景园林的认识 对于景观,百度百科中有如下定义: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斯蒂芬·巴克尔认为“景观和空间是生活演进的舞台”。是“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成功的核心因素”。提供场所予人们聚集、互动、联结及参与塑造此社会群体的实质。如果说斯蒂芬对景观的解读带着空间的元素的话,那庞伟对景观的解读更多地带着时间和人文的色彩。“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真正改变景观的,不是我们的设计技巧,不是我们所谓的想象力,还是文化本身。人类的景观史实际上是一个权力史。古代留下来的称为文明遗迹的东西,比如西方的教堂、来源:花木网站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18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东方园林论述》。 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步了解,英国造园家开始对规则式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无变化。从而,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随之发展。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作者:佚名 时间:2008-8-4 浏览量: 中国有悠久的园林景观营造传统,从构思精巧的苏州园林到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成就。然而,如同所有建筑设计一样,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必须时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中国古老的景观艺术似乎并没有跟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欧洲古典园林景观、欧洲新古典主义景观、英国乡村风情景观等等风格各异的西式园林景观。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景观设计师的作品轮番上演。使人不禁发问: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呢? 国内的一种批评声音时时出现:“现在国内的景观规划设计过于追求西式风格,放弃了中国的优秀传统”。对此,同济大学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学科教授刘滨谊认为,对于追求西式

风格的景观设计并不能一概而论。 刘滨谊向记者指出:“在我们担心丧失自身传统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自身的传统是什么,尤其要分清哪些是能够古为今用的优秀传统。换句话问,什么才是中国自己的现代景观风格形式?”刘滨谊进一步指出,国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 与欧洲设计师注重实用性、关注生态价值的探讨不同,国内的设计师更加迫切的希望是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目前国内大致存在两种意见。一种理解认为:“中国自己的东西就是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以及体现在近现代建设中的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其形式通常以亭台、楼阁、假山、小桥、曲径、池水、松竹梅菊等符号化了的景观元素为特征。 另一种理解则认为:现代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引入现代的元素、构成材料以及现代艺术形式,同时又要保持“中国精神”。但是,刘滨谊认为,做到这一点很难,至少他至今还少

中国园林景观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园林景观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和行 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近十年来,政府对园林绿化的投入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速度极快,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 17.90%跃升至2016年的57.35%,但是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城镇化率仍 有较大差距,未来我国城镇化率有较大可能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世界城镇化趋势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大型城市的规模增长放缓,而居民对城市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质量提升、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等多重需求将逐步释放,共同作用于风景园林市场的扩大。 2006-2016 年我国城镇化率情况(%)

鉴于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投入金额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下滑影响,2015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亦有所降低,但仍达到 2,075 亿元。 2005-2015 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 二、风景园林行业四大细分领域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涉及市政公共园林、休闲度假园林、生态湿地和地产景观园林四大领域。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市场容量与四大领域的投资建设规模紧密相关,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为四大领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扩宽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市场前景。 (1)市政公共园林市场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①城镇化支撑市政公共园林市场继续扩容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给风景园林行业带来了契机,近年来,政府在园林和绿化方面的投资金额从2005 年的 411 亿元增长到2015 年的 2,07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57%。城市建设逐步向精致化、园林化迈进,市政公共园林的建设需求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②旧城区的改造将提升存量需求 我国未来市政公共园林的市场不仅来自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新增市场容量,也同样来自于现有城市化水平下存量市场的再升级。在我国城市中存在大量旧城区、城中村等居住环境较差、利用率较低的区域,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为了改善市容市貌,盘活中心城市的存量土地,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拆迁成为许多城市的建设重点。过去片面地追求经济高增长,单纯追求城市建筑建设的行为导致城市公共绿地用地紧张、绿化面积少,这不符合现代人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因此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大对现有城区绿地的投资力度。 ③园林建设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园林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发达的城市园林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足感,而且有利于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县区将园林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不断加大对园林建设的投入。2015 年,全国城市绿地面积已达 266.96 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 13.35 平方米。 2005-2015 年我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

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

一、单项选择 1.自然旅游资源一般指() A.山地、海景、文化艺术 B.江河、历史文化古迹、动物 C.河流、瀑布、植物 D.湖泊、泉、民族民俗 2.中国探险、登山旅游山地是() A.四姑娘山、衡山、贡嘎山 B.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公格尔峰 C.慕士塔格峰、华山、四姑娘山 D.乔戈里峰、华山、博格达峰 3.中国的花岗岩名山风景区有() A.武夷山、三清山、九华山 B.泰山、齐云山、崂山 C.华山、衡山、黄山 D.千山、雁荡山、齐云山 4.下列一组景观中,属于“黄山四绝”的是 A.巧石、奇松、温泉、瀑布 B.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C.瀑布、云海、温泉、奇峰 D.碧水、奇峰的、温泉、云海 5.下列一组高峰中,属于黄山主峰的是() A.玉泉顶、大汉阳峰 B.天都峰、大塔山 C.玉京峰、祝融峰 D.莲花峰、光明顶 6.武陵源景区属()岩石组成的山地 A.花岗岩 B.火山岩 C.石英砂岩 D.大理石岩 E.岩溶山地 7.我国风景名山中,属于流纹岩山体的是() A.长白山 B.衡山 C.三清山 D.雁荡山 E.九寨沟 8.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称的风景名山是指() A.黄山 B.桂林山水 C.武陵源 D.庐山 E.三清山 9.长白山位于() A.黑龙江 B.辽宁 C.内蒙古 D.吉林 E.新疆 10.长白山天池属于()湖泊 A.构造湖 B.堰塞湖 C.火口湖 D.河成湖 E.冰川湖 11喀纳斯湖位于() A.西藏 B.黑龙江 C.新疆 D.青海 E.内蒙古 12.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长支流是() A.鸭绿江 B.辽河 C.松花江 D.海河 E.南溪江 13.钱塘江流经()

中国当代景观美学解析

中国当代景观美学解读—— 以多义景观设计师王向荣之景观美学观念分析为例 【摘要】本文以北京多义规划事务所主持设计师、设计总监王向荣的思想理论与建成项目为例分析总结了其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景观美学思想,包括其所倡导的地域性自然、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并阐述由王向荣先生代表的景观美学思想在社会引起的广泛意义及作者对中国当代景观美学的观察与思考。 【关键词】地域性自然生态之美社会价值 【正文】 1.综述 要谈论中国当代景观美学,首先需知道景观美学的基本内容。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研究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①。本文中对中国当代景观美学的观察与思考主要以人工景观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为对象。 当代中国的景观环境审美正处于一个不稳定、多方向的时代。一方面,不断进行的全球化使当今中国景观设计师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尤其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设计师越来越多,更使得当今设计师的思想表现出更多元的特点,并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景观设计虽然在向前发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缺少理论支撑、缺少评论、缺少好作品、缺少广泛的认知度。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景观设计师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对景观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进行探索和追求。王向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园林绿化专业,后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赴德国深造。其德国留学回国后的10年是中国风景园林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风景园林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王向荣之景观美学观念分析 王向荣先生对世界现代风景园林理论、地域性景观、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风景园林与生态、风景园林与艺术和风景园林教育等领域均有自己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其2000年创办的规划事务所之名“多义”正诠释了他所追求的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满足功能的,具有多重含义、多重表现力和多重感染力的景观。王向荣先生的有关景观美学方面的价值观和思考,主要体现在地域性自然、生态之美与社会价值三方面,对传 ①引用自史蒂文·C·布拉萨《景观美学》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犹如一只常开不败的鲜花怒放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然而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衔接传统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 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王朝,共计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时期的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的发展。从开始的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的出现至篆体、隶体、楷体等书体.在数百种杂体中筛选淘汰逐步定型。 从秦始皇统一大业后,丞相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的秦篆到魏晋时代的篆、隶、真、行、草诸书体日渐完善。在这段时期内更是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再看唐代书法家将草书之狂放不羁、篆书之圆润瑞丽.行书之风骨清婉推向极致和宋四家苏、黄、米、蔡,行草、楷皆备。在之后的元、明、清时期,中国书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当时的书法代表人物有赵孟颛、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唐寅、朱耷等等。 二、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创新是最好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书法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值得所有关心书法的人欣慰的事情。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庞大的参与者及受众,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当代书法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正在弱化、变异,书法创作外在形式的张扬与内在文化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应怀有一种忧患意识,保持传统,坚守文化,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繁荣书法艺术,首先要正确对待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古人将书法的技巧创造得几乎尽善尽美,今天的书法艺术远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高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实现书法创新,继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继承为创新找到根据、把握方向,创新为继承展示成果、注入活力。一方面,我们要研究经典,继承传统。书法要继承传统技法,坚持书法本源,克服美术化倾向,提升书法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合理创新。所谓合理,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打着创新旗号,任意丑化汉字。所以我们要确立书法艺术标准,净化书法创作环境,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抓好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结合汉语教育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识、读、写能力,培养对书法的兴趣,涵养学生文史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以孔子学院为载体,从普及汉语入手,吸引世界各国更多的人学习书法。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同时,也要以书法为纽带,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两岸书法的交流,增强民众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每当我拿起《玄秘塔碑》的时候,我既感受到自己对书法的喜爱,也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中国书法这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常开不败的鲜花,一定有它更美丽夺目的一天。 参考文献: ·由“狂飙突进”到“重温经典" ——改革开放 3 O年中国书法发展回顾与思考 刘宗超(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 7 1 0 0 2 ) ·论传统书法艺术演变王学俊(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书法思维,传承中华文明----黄循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