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

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动员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积极参与预防工作,行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现就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自治区党委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战略和具体战略选择,标志着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新时期确保我区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基础,作为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综治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我区预防工作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拓展服务范围,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和纪律教育,扎扎实实为

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青少年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条件日趋便利,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仍有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诱因存在,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仍很尖锐和复杂,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和竞争加剧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因素的滋生,青少年维权诉求日趋增长,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任重道远。与面临的挑战相比,预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一些地方对预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预防工作体系、队伍、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预防工作研究不足,工作理念、方式、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深化重点工作项目认识不足,培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品牌能力不足。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助工作仍很薄弱,群体数量及分布、特点等基本情况都还没有掌握清楚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各地各部门要从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预防工作体系,切实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落实预防工作责任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预防工作基础。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出发大力改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树立以青少年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关口前移、源头预防的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

科学统一,让各族青少年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要从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青少年问题贡献力量的目标出发,通过协调社会关系、掌握青少年利益诉求、开展深入细致的青少年工作,预防和建设青少年违法犯罪,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明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规律,抓住影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教育引导和预防工作,着力解决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努力消除危害强少年的社会不良因素,维护好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基本原则:坚持党政主导原则,有效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发挥组织协调职能,支持各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好预防工作。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广泛调动公民、家庭、学校和企业、社区以及社会团体、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发挥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作用,建立预防工作网络。坚持以关爱未成年人为本原则,立足保护,注重早期预防,即保护一般未成年人,又重视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坚持教育、服务、管理三结合原则,把教育、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以教育指导服务、管理,在服务、管理中体现教育,帮助青少年解疑释惑和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3.主要任务: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和纪律教育,使青少年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提高自觉守法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预防工作,努力消除危害青少年的社会不良因素,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坚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化重点工作项目,着力培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品牌。加大对预防工作的调查研究,完善工作机制建设,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增强责任意识,切实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注重预防工作关口前移,认真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要树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本在教育,关键在防范的思想,注重从青少年所思所需出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从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发齐心协力把青少年教育问题抓实抓好。要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信息社会条件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青少年不同阶段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狠抓养成教育、基本道德和文明修养,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宣传教育力度,探索生动活泼、易于被青少年接受的法制教育方式,通过编写符合

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读物,采用以案说法和网络、动漫等形式,提高法制教育的宣传效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预防犯罪侵害的教育纳入大学、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小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并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作为综合评定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设法制宣传园地,聘请法制辅导员,组织学生参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征文、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发挥好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

2.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各级公安、法院、检察院、文化、工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管理,加强对互联网及其营业场所等的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打击互联网、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不断净化网络环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五老”网吧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力争每个网吧都有“五老”志愿者监督。要坚持对文化市场的整治,持续净化出版物市场、荧屏视频等,加强青少年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介。各级教育、公安、工商、建设等部门等要继续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整治校园周边容易藏污纳垢的场所,确保校园周边安全。要依法

严厉查处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书刊、音像摊点,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坚决扫除学校周边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要推进“警校共建”,把学校纳入平安建设和社区警务战略总体规划,强化校园安全预防工作。

3.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切实把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纳入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同社区其他社会治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建立社区预防工作机构,确定社区青少年工作人员,定期召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净化青少年成长社区环境的工作。要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记录档案、青少年志愿服务档案,并以联系卡定期与青少年所在学校、单位沟通的方式,调动社区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社区、学校、单位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上的资源共享和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青少年的综合表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区青少年工作人员要经常性地开展走访调查,掌握社区内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建立全面、准确的管理档案,尤其对履行教育义务、监护职责存在问题家庭的青少年、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刑满释放和解教青少年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并根据其行为的变化定期更新,做到底数清、家庭情况清、心理特征清、目前状况清,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活动,并依托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与社区青少年面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服

务和帮助。要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平安社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中,倡导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

4.助推家庭教育的改进,充分发挥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作用。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各级妇联、教育、民政、司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文明程度,改进家庭教育。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讲座、咨询等活动,编写有关家庭教育读物,办好有关广播、电视栏目或节目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引导家长走出溺爱子女、纵容子女或粗暴教育等误区,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做好示范,当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进行家访等形式,确保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了解情况,延伸教育。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要坚持在杜绝家庭暴力,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尤其要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责成法定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防止单亲家庭子女无人监护,流散社会。

5.注重探索多种途径,不断丰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载体。要注重预防工作品牌建设,坚持长期开展,形成长效机制。要继续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推进预防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加强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全方位提升12355在信息收集、资源整合、权益维护、犯罪预防

等多方面功能。要继续推进“法律进校园”、青春红丝带”、“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等活动,并结合时代元素和青少年元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丰富预防工作载体。

四、着眼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加强针对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做好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流失,确保学龄儿童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构建学校、社区、教育管理、劳动培训等部门紧密衔接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初中毕业未升学青少年跟踪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要发展职业教育,让初中毕业未升学青少年能够在职业高中或中专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同时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其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要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信息管理网络,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联系管理机制,纳入基层综治工作平台体系,动员各种力量,分年龄段、分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2.做好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公安、司法行政和工商、城管等执法部门掌握大量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信息,要通过各级预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推动行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研究和推广法院、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帮教“问题青少年”的专业方法和工作经验,支持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及各类社区青少

年活动中心等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发挥基层单位在第一线接触、联系此类青少年的优势,并通过志愿者、“五老”发挥感情、友谊、信任等因素的作用,开展帮教和服务。要切实发挥工读学校在教育管理矫正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作用,确保对这部分青少年教育好、矫治好。

3.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牵头联合相关部门重点解决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回归、就学就业和职业培训等问题,促使他们重新回归稳定的社会系统或社会组织,并建立促使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稳定的社会系统或社会组织的救助管理机制。要完善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强化站内服务和管理,从维护受助人员权益出发,改善设施环境,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各级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组织要动员、组织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劝导、服务、教育、救助等工作,定期进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谈心、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积极推进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帮教活动。要把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纳入“希望工程”,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或个人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帮助。要探索开展社工干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教育培训,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和社会。

4.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和监护不力产生的各种问题开展帮扶。要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推动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与

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要创新留守未成年人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引进社会工作者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弥补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要高度重视提高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保障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最基本权益。

5.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民政、教育、司法、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切实掌握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心理动向,加大社会关爱和救助力度,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开展各类社会慈善活动,推动落实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共青团、青年志愿者、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组织开展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推动社区及时了解此类青少年的需要和困难,整合社会资源,保障他们基本的学习和生活。

五、进一步夯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基础

1.不断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建设。要完善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预防工作领导体系。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要建立由党委或政府一名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团委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并确保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落实具体工作。在乡镇、街道要依托综治维稳中心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信息动态监测机制,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定期排查摸底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促进预防青少年违

法犯罪工作在基层的整体活跃。

2.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预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需要。要确保自治区预防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60万元,地州市预防工作经费按所辖县市区数量,以每个县市区不低于1万元标准划拨(如吐鲁番地区辖两县一市,则每年预防工作经费划拨不低于3万元),县市区预防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划拨到预防领导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确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各地预防领导机构要加强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有关部门要把预防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整体规划,争取经费投入。

3.不断壮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队伍。自治区、地州市预防工作领导机构要建立预防工作专家和培训师资资源库,研究预防工作规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要实行预防机构各成员单位每年轮流选派1-2名干部到预防办挂职协助工作制度。各级综治委要组织协调政法各部门,选派优秀民警到中小学校任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协调政法部门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各级预防机构要加强社区共青团和妇联干部、民警、司法干部、综治中心干部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门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及志愿者在内的辅助工作队伍,鼓励扶持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区社团组织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建立培训机制,编制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纲,规范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内

容。

4.深入开展预防犯罪问题研究。要着眼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预防犯罪的对策研究。自治区预防办要切实协调自治区层面社科研究相关单位,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预防犯罪领域实践问题的研究,力争用符合本地实际的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工作,形成实务工作者可以充分选择和运用的工具。

浅谈青少年的犯罪及预防

浅谈青少年的犯罪及预防 ;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各界部门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犯罪成员;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然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国各地区和有关人士的重视。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方面作案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心理误区、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何谓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实施的确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依法应按受处罚的行为。①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很突出。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点:(一)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但又想不劳而获,也就从小偷小摸开始走向犯罪,再有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主人翁的种种作案手法,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持刀作案,以致犯下故意杀人或故意伤人等严重罪行。(二)犯罪年龄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在这些青少年罪犯中,大多数为辍学少年,由缺乏学校的管制,他们便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伙犯罪,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校违法犯罪也比较普遍,经常发生中小学生以大欺小、 ;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 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步一加强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制订本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末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按照“扩大宣传、夯实基础、健全网络、维护权益、预防犯罪”的工作方针,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监督与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措施和办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长 效机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社会化 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政统—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家庭、社会 广泛参与,一手抓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一手抓改善外部环境,消除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 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各部门和广大教师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 度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 贯彻县、乡预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有效推动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的落实。 2、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加强青 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把加强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列入创建文明校 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法制教育阅报刊、宣传栏等教育服务设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篇一:中联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中联科技园社区 XX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两法一条例,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努力消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制定本社区XX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 社区实际情况,成立以居委会主任、驻段民警、老干部和热心青少年成长的社区骨干参加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以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构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本社区特点的预防工作格局。 二、发挥社区主渠道作用,加强对未成人的法制教育积极发挥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行社区、社会、家庭三结合法制教育机制,坚持以系列的举案说法和法制讲座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一是通过举办讲座、看法制教育光盘、以案说法、主题班会、模拟少

年法庭等 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今年暑假期间,我们举办一次中小学生暑期普法学习班,宣讲《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二是采取评选进步生、吸纳不良行为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 三、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氛围 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室的作用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紧紧围绕未成年人的实际需要,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鼓励和支持社区未成年人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办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游泳、足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群体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素质。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内容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社区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中联科技园社区 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 篇二:社区XX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社区XX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努力消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切实维护

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 前不久,我校门前面的怡乐园门口,发生了一起集体群殴事件,当时我正好上完晚自习下班,我看到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正与社会青年打架,其中一名社会青年(说是青年也就是十八、九岁)已被打倒在地,十多名学生继续殴打这名倒地的青年,我大声制止不许再打了,但对我声嘶力竭的喊声,这些学生却置若罔闻,我尽力阻拦,却无法阻挡数十只拳脚的“狂轰烂炸”般的袭击,最后直到打人者有些累了,或者感到出完气了才作罢(被打者被人扶走)。事后听说是校内的一名学生受到几名校外的人欺负,正赶上放学学生听说后群起而攻之。这件事不禁让我思考,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都怎么了,有问题不知道采取正当的途径去解决,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作为处世的法则,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触犯法律,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1、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1犯罪数量增加。据调查,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最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1.2犯罪类型多样化。他们的罪名主要是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强奸罪,还有杀人、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20余种。其中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007年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

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马百全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问题,人民生命财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因此,本文试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教育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犯罪因素 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即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的主体对自己所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态度,也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行为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其次我们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发展是受人的心理发展的一种规律制约的,人的心理发展就是把人的生物特征和需要,不断的纳入到这一特性的社会关系的规律之中,生物学因素决定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而社会因素决定心理现象发生和变化的方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具体的说,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影响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不稳定性、冲动导致正常的文化、思想和道德的心理失调的结果。青少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情丰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青少年走向生活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犯罪目的确定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一定的犯罪动机作指导的,这种动机促使他内心的冲动或者偏激。青少年犯罪和成年人犯罪不同,成年人犯罪的动机是贪财、好色、仇恨、报复、嫉妒等等,而青少年除了这些以外,还与自身的特点有关系,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富于幻想,思维片面,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为偏激,使他们幼稚的心灵看不清楚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的社会,他们分不清楚社会的真善美及其丑恶,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意志薄弱、好奇冒险、盲目的讲哥们义气,喜欢模仿他们心中的偶像,接受社会的东西快。如果他们不及时得到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那么他们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走入歧途,从而走向犯罪。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 家庭因素。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政教处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力争不出现一例在校生违法犯罪现象,力争保持现有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定期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研究落实协调有关工作。小组成员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组长汇报工作。 (2)建立组织网络,做到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3)聘请校外辅导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校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做到长效管理。 (1)建立联络员制度,保证学校与派出所、社区、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能够有效沟通,形成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联络员每月要与派出所沟通一次在校生违法犯罪情况,协助派出所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并及时了解社区治安状况,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要积极与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联系,及时反映学生思想、行为动向,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对策。 (2)建立奖惩机制,对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优秀评选中优先考虑;对工作不力的给予批评教育,在各种评优中一票否决,造成后果的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3)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做到“帮教有对象,转化有计划,谈心有记录,转变有实效。”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日常性教育工作,要长期坚持,有始有终。学校要整合党团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及家长力量,把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做到实处。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使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同时渗透入青少年思想中,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也使千千万万的家庭陷入痛苦之中。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百分之三百,2002年同比上升百分之一百二十;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四倍,2002年同比上升一倍。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环境影响教育法则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呈现“疯狂性”和“突发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进化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向歧途,由于年轻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来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的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有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杀人。(二)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然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既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和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系统和思想道德建设 长效机制 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高度 重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刑事犯罪活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 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相伴而来,加之一些地方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在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时,一手硬一手软,使这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同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愚昧迷信活动蔓延,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出路是综合治理,虽早已成为共识,但是要使其成为整体性的、持续运行的社会工程,就必须使之系统工程化,建立全方位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紧一阵、松一阵”的随意性;克服“有的硬、有的软”的不平衡性,才能使预防青少年 犯罪综合治理工作持久、长效、有序 地运行,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 制如何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制度和系统的建立:

一、建立严密的系统工程责任制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的整体行动。从中央到地方和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应设有责任一致的专门组织。从全国到地方,应制定长远的规划,推行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宏观的统一性是在微观的多样性中实现的。而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措施,并建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形成其综合治理的责任制。严密的责任制是系统工程的主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的保证。为了不产生综合治理的“漏洞”,就要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责任制,把责任制落实到一切负有青少年教育的责任部门、单位、组织直到家庭。各有关部门应当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切实承担起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任务。 二、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的稳定组织机构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落实上不系统、不平衡,在一些地方不持久,没有形成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当进入21 世纪之际,我们迫切的任务是使这项工作提上战略地位,使这项全社会都已关注的事业走上系统工程化的道路。这就是要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到社会的一整套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治理组织系统,使整个综合治理有运行的实体。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策要落到实处,首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因为心情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

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一)盗窃犯罪。 从我县的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类型包括盗窃、抢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9.7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精品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7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预防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建设三支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未成年工作的领导,学校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下设办公室.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社区主任为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 同时大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党团员帮教队伍抓留守和问题儿童帮扶,校外法制辅导员队伍抓法制安全普及教育,班主任队伍抓预防措施落实. 2、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了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每学期初召开一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会议,邀请社区、家长代表,共同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达成共识,并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各项预防工作. 3、整治周边环境,打造一方净土.与社区、派出所联系,对学生校外活动情况实时监控,教育学生不进三厅一室. 与卫生、部门联系,对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门面房、书摊、游戏娱乐场所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整治,有效铲除引诱学生违法犯罪的土壤. 二、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不断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不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法制观.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两融两加强,使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的因素. 1、以行规教育为核心,融《规范》教育于活动中.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行规教育目标分解,从长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化大为小、化小为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有重点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政治组刘芳 摘要: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给社会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基础上,针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教育感化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时,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已刻不容缓。 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 青少年是最有朝气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群体,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当肯定,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重视和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他们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新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对青少年教育失当、管理失控,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目无法纪,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我们从新闻报道和下基层调研中,常看到、听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有的案件是触目惊心。如发生在云南省校园内的“马加爵案件”,是一起性质严重、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的报复杀人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后,新闻媒体又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披露。 二、青少年犯罪突出的原因 在一些地方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失误,对学生管理不严。有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品德和法制教育,有的虽然也开设了法制课,但缺乏师资和教材,多数采取上大课、念材料的办法,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感兴趣。有的学校对“问题学生”是指责、体罚的多,甚至动辄采取停课、罚款、开除的办法,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有的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老师很少与家长联系,很少过问学生在家的表现,致使一些顽皮学生逃学、旷课,甚至从家中骗钱到外面看录像、上网吧、搞赌博,家长、老师都不知道。有的学校团组织、少先队活动不正常,团结教育后进学生的工作未做好。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研究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研究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他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也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如骇人听闻的马家爵事件等。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到有效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深入调查和了解大中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看法,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作用等。分别在xx大学和xx大学附属中学中抽取了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x份,该问卷同时涵盖了高中一、二、三年级的高中生和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本科大学生。最后收取有效问卷x份,问卷回收率为x%。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本次调查还特别邀请了xx大学法学院的刑法学专家指导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形式和基本问题,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我们深入杭州市各基层法院、检察院以及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等。 犯罪预防是指对犯罪风险的参与、承认、评鉴以及为消除或减少而采取的措施总称,也称之为犯罪风险管理,它是在符合经济效益且能保证潜在被害人人身及社会地位安全的基础上,减少犯罪风险系统措施的总和。犯罪预防作为政府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寻求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干预犯罪发生的原因来降低未来发生的几率,进而控制犯罪的成长与减轻人们居高不下的被害焦虑。在世界各国俨然已成为犯罪控制的新典范。它不限于犯罪处罚,犯罪处罚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后,而犯罪之预防则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前,就像医疗卫生一样,犯罪也需要事先预防。“事先的预防绝对重于事后的治疗与处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要好。因为刑事立法最终目标是在于预防犯罪发生,而非仅仅是在犯罪发生后追诉处罚犯罪者,且大部分的政府理论也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破窗效应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历史上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著名的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社区环境较好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后来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在几小时后就被人盗走。以该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也没有及时修复,他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玻璃,而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无社会秩序的氛围下,客观上使得犯罪滋生、蔓延。”这证明同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暗示性和误导性。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他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成长速度急剧上升或发育趋于成熟、身高、体重、胸围增加;性激素分泌水平明显提高,第一、第二性征表现明显;生理发展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社交需求增加,对他人的认可与尊重的需求加强;有虚荣心,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易受暗示;好胜心强,易冲动,好感情用事。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2012年,在县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组和综治委多方指导下,我委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协调、监督、指导职能,协同有关部门以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为出发点,认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大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我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充分健全组织结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我县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一是将预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全县综治工作范畴,并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年终还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纳入全县综治考核之中,作为评定各单位、乡镇工作成绩依据之一。二是县综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交流各成员单位预防工作的情况,共同研究和解决突出问题。各成员单位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来抓,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报送材料形式制度化、常规化。成员单位之间经常沟通,联系密切,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三是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机构运作更加稳定成熟,职责和任务更加明确。四是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的组织人才优势,把一批热心青少年事业的社会人士发展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目前,全县以专业人员为主,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等各界人士共同组成,覆盖全县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各个领域的预防工作者队伍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社会治安的治理重在预防犯罪,而预防的关键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人们的头脑中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为此,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不断深化”学雷锋、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3月5日,**县”学习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志愿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犀城广场隆重举行。此后,**义工联合、人寿保险团支部、妇幼团支部在洣江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县人民法院进行了法律咨询、法制知识宣传便民活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及预防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各界部门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然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物欲横流,犯罪率居高不下。所以,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让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使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前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国各地区和有关人士的重视。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青少年群体不同于一般的群体,面对日益多发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如何才能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抑制青少年犯罪,这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事青少年犯罪。所谓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从理论上来说青少年犯罪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青少年犯罪则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社会的共同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却着实令人堪忧。首先,从犯罪形式来看,共同犯罪、合伙作案多。这是由于青少年年龄小、感情脆弱、依附性强,容易形成“小团体”,容易互相影响,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其次,从犯罪性质来看,严重犯罪多,手段残忍,后果严重。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往往存在偏差容易走向歧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这些人或严重伤害、行凶杀人,或暴力抢劫、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再次,从犯罪动机来看,突发性犯罪多,带有盲目性。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容易丧失理智,引发犯罪。考虑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预谋,突发性犯罪比较多。最后,从犯罪年龄来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犯罪的产生不仅要有引发犯罪的诱因,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青少年犯罪与

中联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中联科技园社区 2011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两法一条例,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努力消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制定本社区2011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 社区实际情况,成立以居委会主任、驻段民警、老干部和热心青少年成长的社区骨干参加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以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构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本社区特点的预防工作格局。 二、发挥社区主渠道作用,加强对未成人的法制教育积极发挥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行社区、社会、家庭三结合法制教育机制,坚持以系列的举案说法和法制讲座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一是通过举办讲座、看法制教育光盘、以案说法、主题班会、模拟少年法庭等

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今年暑假期间,我们举办一次中小学生暑期普法学习班,宣讲《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二是采取评选进步生、吸纳不良行为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 三、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氛围 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室的作用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紧紧围绕未成年人的实际需要,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鼓励和支持社区未成年人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办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游泳、足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群体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素质。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内容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社区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中联科技园社区 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

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 为深入落实我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项组工作汇报会精神,以深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围绕重点群体,深化重点项目,强化基层基础,加强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工作任务: a.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b.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 c.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d.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青少年犯罪针对群体: 重点在6----25周岁,有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经分析,有几种心理

在少年犯罪中比较常见: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1)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 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 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3)从犯罪年段年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有的少年 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较为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

浅析青少年犯罪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建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中,青少年人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干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严重影响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品德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刑事法学领域:(1)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开展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我国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学科内进行探讨。其中,犯罪学领域侧重于事前的社会预防和事中的治安预防;刑法学领域侧重于事后的刑罚预防。这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手段实现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规制,而犯罪预防内在手段的运用,即借助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2)冲破思辨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是一“综合病症”,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剖析。刑事法学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我国的学者长期以来惯于思辨式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考察。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实际态势、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为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我国青少年人有3亿多(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发生,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犯罪预防对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持续进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2、实践意义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青少年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出发,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作系统解读,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犯罪破坏社会和谐,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未来国民的素质,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非常。因此,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有针对性地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提出青少年个人预防措施和社会治理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立足于我国实际,更加突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现状 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保持高度重视。197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所写的《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这为青少年犯罪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国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为深入。尤其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其数量递增,而年龄递减,这一态势引起理论界的密切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经过学者们多年的努力,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成果显著,相继有多部著作出版和多篇文章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