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及参数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及参数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高质量心肺复苏五项技术标准:

1、按压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而不再是大约100次,即≥:100次/分钟。)

2、按压深度至少5cm。(而不再是4-5cm,即≥:5cm。)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应由技术方法辅助胸部回弹,非自主胸部回弹。)

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应保证现场急救,至少30分钟胸外按压不中断。)

5、避免过度通气。(应具备自动通气控制,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技术参数:

6、持续不间断按压。(单纯按压不通气供氧)

7、持续不间断按压,每分钟8—10次通气。(可以非同步通气供氧。)

8、30:2按压/ 通气。(自动按压30次,自动同步通气供氧2次。)

其他指导性技术指标和参数:

9、按压垂直:90o

10、按压/释放比:1:1(50%:50%)

11、按压时间:≥30分钟

2010年版心肺复苏

2010年版心肺复苏 1、发现患者,立即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安全后立即实施操作。 2、判断患者意识,分别在患者的两侧拍打,两侧贴耳呼唤患者,判断有无意识。无意识 立即判断呼吸。 3、判断呼吸,打开衣服,观察患者胸腹部有无起伏,观察时间为5到10秒钟,如无呼吸 立即指定专人呼救,带上除颤仪和复苏囊。说明没有呼吸和意识。 4、判断循环:以右手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5到10 秒,判断位置为患者喉结旁开2-3CM。注意协助患者取安全体位。立即将病人平卧安置于平整硬板床或地面上。 5、判断无颈动脉搏动后开始心脏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方法为双手掌根重 叠手指扣合,双臂垂直按压胸骨,深度5CM,频率100次/分。双手不能离开胸部。 6、打开呼吸道:首先清除口腔异物,假牙取出,打开气道:①右手小鱼际肌按住患者头 向下压,左手示中两指配合压于下颌角的拇指将患者下颌往上抬并打开嘴巴。②将肘部 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地面,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向上托起下颌,适用于怀疑有颈椎骨折者。 7、人工呼吸:口对口或用复苏囊吹气两次,同时观察胸部起伏情况,每次通气量为500-600 ML,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 8、人工呼吸后继续按压,完成5个循环后,观察患者瞳孔、面色、神志、呼吸、脉搏、 四肢等。 9、心肺复苏成功标准: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瞳孔由大缩小,皮肤黏膜、口 唇甲床恢复红润、四肢有抽动。意识恢复。 10、抢救成功者建立静脉通道转送住院部进一步治疗。做好交接班。 注:在有除颤仪的情况下可以先给予除颤,除颤后继续CPR,直到抢救成功。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 (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b继续CPR轮回: 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全面检查评估: 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否则开始ACLS: 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尽快气管插管: 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复苏球囊过渡: 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及早给予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反复除颤和用药: 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确定昏迷呼救: 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判断循环征象: 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 2015心肺复苏指南核心更改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更改 2015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流程由“检查反应→检查呼吸→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检查脉搏→CPR”更改为“检查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CPR”。CPR的顺序仍为“按压(Compression)→气道(Airway)→通气(Breathing)”。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BLS流程更改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快速高效地进行评估,尽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尽早开始胸外按压。这一流程的更改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这一更改可使胸外按压较2010指南版本提前5~10秒。另外,在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这一环节,强调施救者如条件允许,可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比如通过手机拨打求救电话,拨打电话时应尽量开启免提功能。在进行胸外按压前施救者应当知道是否已经确切地启动了应急反应系统,否则应再次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除颤和CPR的优先顺序 2015指南建议对于有目击者的成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CPR,并尽可能早地使用除颤器/AED,并且持续进行CPR至除颤器充电完毕或AED分析节律。 这一点与2010指南基本一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除颤之前先进行~3分钟的CPR和尽早除颤两种方案对结局有影响。 2010指南中提到,对于院外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在尝试除颤之前可考虑先进行~3分钟的CPR,而在院内有监护的患者发生室颤,应在3分钟内完成除颤。 3、关于胸外按压速率的更改 不论成人BLS还是ACLS,2015指南胸外按压速率更改为100~120次/分,而2010指南为至少100次/分。 初步数据表明,过快的按压速率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按压深度下降。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显示,过快的按压速率尤其是超过140次/分时,将导致明显的按压幅度不足。当按压速率在100~119次/分之间时,大约有35%按压深度不达标;在120~139次/分之间时,不达标率上升至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时,70%按压深度不达标。基于这些数据,2015指南给出了按压速率120次/分这一上限值。 4、关于胸外按压深度的更改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2010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2010年最新版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

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臵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基础生命支持部分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王映珍 美国心脏病学会于今年10月份公布了期待已久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指南基本相似,但仍有几个最主要变化,现将部分变化罗列如下: 一、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 《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的重要性。2005 年前后发表的相关研究表明:(1) 尽管在实施《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 各个急救系统(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基于以上几点问题,《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一)、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心肺复苏新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8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 P 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 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 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 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 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 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 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 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2019年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 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 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7.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 100 至 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9. 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 10. 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 )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9(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9(旧版): 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

2019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操作流程图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201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 CPR 2010 国际指南)(依说明: (1) CPR 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 1 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 CPR 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 A 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 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a0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 a1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3. a2 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c0 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 5. c1 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 6. c2 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 7. c3 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 8. a3 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9. a4 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 10. b0 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 b1 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 (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 12. d0 准备电击除颤: 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 13. d1 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 200J/360J、充电! 14. d2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 15. c/b 继续 CPR 轮回: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 开放气 道 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 上) 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 次) 检查循 环 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 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 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 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 率 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 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期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AED 不推荐使用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新建议7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新建议8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 颈动脉 股动脉 肱动脉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 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 100次/分 100次/分 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 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 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期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AED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不推荐使用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 次胸外按压后做2 次人工呼吸。 7.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 至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9. 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 厘米。 10. 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 )标注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9(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9(旧版): 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年版)

人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规范(2010年版) 【目的】 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现场对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电除颤,以维持和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判断意识并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或正常呼吸) 摇晃或拍肩并大声呼叫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观察自主呼吸,叹息样呼吸是无效呼吸。 2、呼救 单人急救时先呼救后抢救,两人或多人时,一人抢救,一人协助通知。 3、体位 去枕仰卧、肢体不扭曲,脊椎外伤时整体翻转(头、颈与身体同轴转动),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软床垫硬板)。解衣露胸、解开腰带。 4、判断循环 触摸同侧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轻触,靠近检查者一侧更容易判断,判断时间要小于l0秒,判断不清时按无脉搏对待。 5、胸外按压 (1)术者体位: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采用踏脚凳或跪式等体位。 定位方法: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沿肋骨缘向上滑到剑突与胸骨交界处,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定位手指上方(胸骨下1/2)定位手重叠在另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男性也可定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 (2)按压姿势:双臂绷直不得弯曲,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 (3)按压力量:胸骨下陷大于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或双人操作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2。气管插管后,按压和人工呼吸可不同步,此时人工呼吸频率8-10次/分,按压频率大于100次/min。如果自主循环恢复后,人工呼吸次数是10-12次/分。 6、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方法: (1)仰头举颏法,清除可见口鼻分泌物、异物、活动性义齿。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术者吸气后,口唇包裹病人口唇,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吹气后松开口鼻。(见图5) (2)口对鼻呼吸:用于口腔外伤,牙关紧闭者,开放气道,封闭口腔,口包鼻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3)球囊面罩呼吸: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每次气体量500-600 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7、检查: 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如仍无心跳呼吸,再重复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如此反复直到成功或终止心肺复苏。 8、电除颤: 心律分析证实为室速、室颤时,应在做完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电除颤一次,之后作5组CPR后再检查心律。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150或200J。电极位置为右侧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下区,左侧电极放置于左乳头侧腋中线处。电击时要提示在场的所有人员不要接触患者身体。 9、复苏成功后放置病人于复苏体位。要求:舒适、稳定、防误吸。建议侧卧位【注意事项】 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摇之不动),呼吸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2、心肺复苏有效指征:可触摸到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口唇面色变红润,散大的瞳孔变小,自主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恢复。 3、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心跳呼吸恢复; (2)心肺复苏已30分钟以上,仍无心跳呼吸,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复,深反射活动消失,心电图成直线。 4、新指南对除颤的建议:对有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建议先除颤再行CPR。对非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尤其是自呼救至赶到现场抢救时间超过4~5分钟者,除颤前,应先给患者做5个周期的按压和通气(或约2分钟)再除颤,随后立即做CPR(从胸外按压开始),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基本生命支持时,只做一次电除颤,能量:单相直流电360焦耳,双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150或

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 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 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 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 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 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术是指救护者在现场对呼吸、心跳骤停者及时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技术,为维持基础生命提供必要的氧气及充分的血液循环的紧急急救措施。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不学医的人们也应该学会,急救不存在简单与复杂,只要做了胸外按压,一定会为急救人员争取营救时间。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修改了操作程序。 大家比较熟悉的紧急状况下心肺复苏的程序是: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C 维持循环。这套理论延续了很多年。现今,此程序更改为:C 维持循环(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畅通呼吸道);B 人工呼吸(吹气)。请大家记住复苏程序由ABC变成CAB。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 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 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 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 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 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苏: 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 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 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