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氯化物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氯化物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氯化物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与用具 (2)

5、试药与试液 (2)

6、操作程序 (2)

7、注意事项 (3)

8、记录

9、结果与判定 (3)

10、附录 (3)

11、更改信息 (3)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

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氯化物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C和二部附录Ⅷ A“氯化物检查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

“氯化物检查法”。

202

3 简介

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的氯化物的限量。

反应式:Cl-+Ag+→AgCl↓

4 仪器及用具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试验。

5 试药与试液

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钠0.165g,置1000ml容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在6个月内适用。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6 操作程序

6.1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6.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6.3比浊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

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6.4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与对照溶液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7 注意事项

7.1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应同时操作,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

7.2应注意按操作顺序进行,先制成40ml的水溶液,再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以免在较大浓度的氯化物下局部产生浑浊,影响比浊。

7.3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时置黑色台面上,自上而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必要时,可变换供试管与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7.4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在加入硝酸银试液后,应立即充分摇匀,以防止局部过浓而影响产生的浑浊;并应在暗处放置5分钟,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7.5供试溶液如不澄清,可预先用硝酸(1→100)(或50℃以上)洗净滤纸中的氯化物,再滤过供试溶液,使其澄清。

7.6纳氏比色管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应用毛刷刷洗,以免划出条痕损伤比色管。

7.7光线直接照射下引起氯化银分解,干扰比浊。

8 记录

实验时的室温、取样量、标准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9 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管的浑浊浅于对照管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的浑浊浓于对照管,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10 附录

附件一标准氯化钠贮备液配制记录

11 更改信息

标准氯化钠贮备液配制记录TP-0801附件一

.

最新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应设置①功能区:透析治疗室(设立普通治疗区和/或隔离治疗区)和治疗准备室;②辅助功能区:水处理间、清洁库房、污物间、洁具间以及接诊室/区、患者更衣室等;③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有条件可在功能区设置专用手术室/操作室,使用集中供液系统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配液间,开展透析器复用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透析器复用间和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 布局和流程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洁污分区明确、标识清晰、流程合理。其中,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为清洁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为污染区域,不同洁净度区域内的功能用房遵循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 二、人员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肾脏病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配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至少配备6名执业护士。不足10台透析机的,每台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应至少配备1名工程师/技师。 (四)医师、护士和工程师/技师都应具有3个月及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医疗和护理组负责人必须具备肾脏病学和透析专业知识,具备1年以上血液透析工作经历。 (五)应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应经规范化培训后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床(椅)间距不少于1.0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及其安全装置、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 (二)透析治疗区内,根据规模及布局应设置1个或多个能够观察覆盖全部患者的医护工作站。 (三)水处理间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4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3年版)一、血液透析管路透析器预冲操作规程 (一)目的 1.正确操作血液透析机器。 2.正确安装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 3.使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充满生理盐水并进行预冲和排气。 4.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5.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 (二)准备 1.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帽子。 2.机器:有电源、水源,透析液供给接头清洁完好。 3.环境:空气清洁、环境整洁,尽可能避免人员走动。 4.物品:治疗车上层:基础治疗盘物品、生理盐水500ml,生理盐水500ml+ 肝素20mg。 治疗车下层:输液网套、干燥清洁废水桶。 碳酸氢盐A、B透析液桶 (三)评估 1.血液透析机器电源、水源正常。 2.A、B透析液集中供液或A、B透析液桶配制正确,连接到位。 3.一次性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耗材需标签清晰、无失效、无破损、无潮湿。(四)标准操作程序(以东丽TR8000为例)(备注) 按STOP键

↓ 按STAND-Y按键,机器开始进行自我测试,机器面板显示STAND-BY1 ↓ 将A、B透析液管路连接于集中供液A、B接头或插入A、B透析液桶内 ↓ 打开外包装袋,关闭动脉夹,动脉端预冲短管针头连接于生理盐水500ml上,安装血液透析血路管道,以自然引流或按priming键安装动脉端泵管于血泵内 ↓ 打开动脉夹,打开血泵,以Qb=100ml/min流量预冲动脉管路,排尽空气,关闭血泵 ↓ 连接透析器及静脉端管路,透析器动脉端向下,静脉端朝上,确认静脉除气壶已经放入空气探测器内 ↓ 静脉管路末端连接一次性废液袋,悬挂于输液架上 ↓ 打开血泵,以Qb=100ml/min的流量预冲全部血路管和透析器,排尽空气,液体收集进入废液袋中 ↓ 静脉管路必须放进空气检测器和管路夹中,调节静脉除气液面水平距离顶端1cm,连接静脉压感应器于工作状态 ↓ 按机器自动预冲键,并以肝素盐水500ml,Qb=100ml/min的流量预冲,预冲结束自动关闭血泵 ↓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释放度检查法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装置 (2) 5、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 6、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 7、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6) 8、更改信息 (6) 颁发部门:

分发清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释放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释放度测定法”。 2010年版P 276 3 简介 释放度测定法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 仪器装置 4.1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4.2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4.2.1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和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4.2.2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5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5.1测定法 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按照各品种项的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5.2结果判定 5.2.1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 (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超出规定范围.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5.2.2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1)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超出规定范围20%;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4)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 (5)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4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6)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7)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20%。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药店新版GSP认证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药店新版 G S P认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依法经营,做好店堂内药品陈列及检查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二、引用标准及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三、操作规程 (一)药品陈列 1、质量管理员按照药品剂型、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要求字迹清晰、放置准确;药品陈列于销售区域柜台或货架上,摆放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2、药品分类要求: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外用药设置外用药品专柜;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不得陈列,按有关要求专人负责;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按规定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保证存放温度符合要求;中药饮片柜斗谱书写正名正字;装斗前认真复核,防止错斗、串斗;定期清斗,防止饮片生虫、发霉、变质;不同批号的饮片装斗前必须清斗并填写清斗记录;非药品在专区陈列,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二)陈列药品检查方法

1、药品养护员依据陈列药品的流动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对陈列药品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填写“陈列药品检查记录”。 2、药品养护:药品养护员在质量养护检查中,依据陈列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抽样的药品依照“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要点”,按照药品剂型逐一检查,检查合格的药品填写好“陈列药品检查记录”可继续上架销售;质量有问题或有疑问的品种要立即下柜停止销售,并详细记录,同时上报质量管理员进行复查。 3、中药饮片养护:中药饮片要按其特性分类存放,药斗要做到一货一斗,不得错斗、串斗;新进饮片装斗前要填写“清斗记录”,按要求真实、准确记录相关项目;养护员每月检查药斗内饮片质量,防止发生生虫、霉变、走油、结串、串药等现象;夏防季节,对易变质饮片要每天检查;如有变化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并如实填写“中药饮片检查记录”。 4、药品效期管理:药品养护员根据每月对陈列药品的检查,填报“近效期药品催售表”;一式三份,质量负责人、养护员各一份,柜组一份,质量负责人督促营业员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进行销售;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商品进行核查,在“近效期药品催销表”上如实记录已售、退货结论。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22凝胶剂

凝胶剂 凝胶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 U)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及体腔。 凝胶剂应均匀、细腻,在常温时保持胶状,不干涸或液化;除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无菌”或“微生物限度”;混悬型凝胶剂还应检查“粒度”。 “装量”检查法 1 简述 1.1 凝胶剂系多剂量包装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装量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 1.2 本项检查目的在于控制标示装量为500g(ml)或500g(ml)以下凝胶剂的最低装量。 2 仪器与用具 2.1 天平感量0.1g(适用装量大于50g)或0.01g(适用装量小于或等于50g)。 2.2 注射器(包括注射针头)规格50ml以下,预经标化(容量包括注射针头)。 2.3 量筒(量入型)50~500ml,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 3.1 重量法(适用于标示装量以重量计者) 3.1.1 取供试品5个(标示装量为50g以上者3个),除去外盖和标签,容器外壁用适宜的方法清洁并干燥,分别精密称定重量。 3.1.2 除去内容物,容器内壁用适宜的溶剂洗净并干燥,再分别精密称定空容器的重量,求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3.2 容量法(适用于标示装量以容量计者) 3.2.1 取标示装量为50ml或50ml以下的供试品5个,摇匀,小心开启容器,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抽尽,排除空气;或取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供试品3个,摇匀,小心开启容器,将内容物分别倾入相应体积的干燥量筒中,并将容器倒置15min,尽量倾净。 3.2.2 读取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并求其平均装量(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3.3 复试在上述结果中,按5.3项下附表的规定,如其平均装量符合规定,但仅有一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不符合规定,应另取供试品,照3.1或3.2项下方法进行复试。 4 注意事项 采用容量法检查时,所用注射器或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刻度值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或不超过标示装量的2倍。 内容物应摇匀、抽尽或尽量倾净,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 5 记录与计算 5.1 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的个数及标示装量。 5.2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或每个容器的装量,并求出平均装量。如经复试,应记录复试的全部数据。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4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3 年版)一、血液透析管路透析器预冲操作规程 (一)目的 1.正确操作血液透析机器。 2.正确安装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 3.使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充满生理盐水并进行预冲和排气。 4.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5.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 (二)准备 1.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帽子。 2.机器:有电源、水源,透析液供给接头清洁完好。 3.环境:空气清洁、环境整洁,尽可能避免人员走动。 4.物品:治疗车上层:基础治疗盘物品、生理盐水500ml ,生理盐水 500ml+ 肝素20mg 。 治疗车下层:输液网套、干燥清洁废水桶。 碳酸氢盐A、B 透析液桶 (三)评估 1.血液透析机器电源、水源正常。 2.A、B 透析液集中供液或A、B 透析液桶配制正确,连接到位。 3.一次性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耗材需标签清晰、无失效、无破损、无潮湿。(四)标准操作程序(以东丽TR8000 为例)(备注) 按STOP 键 ↓

按STAND-Y 按键,机器开始进行自我测试,机器面板显示STAND-BY1 ↓ 将A、B 透析液管路连接于集中供液A、B 接头或插入A、B 透析液桶内 ↓ 打开外包装袋,关闭动脉夹,动脉端预冲短管针头连接于生理盐水500ml 上,安装血液透析血路管道,以自然引流或按priming 键安装动脉端泵管于血泵内 ↓ 打开动脉夹,打开血泵,以Qb=100ml/min 流量预冲动脉管路,排尽空气,关闭血泵 ↓ 连接透析器及静脉端管路,透析器动脉端向下,静脉端朝上,确认静脉除气壶已经放入空气探测器内 ↓ 静脉管路末端连接一次性废液袋,悬挂于输液架上 ↓ 打开血泵,以Qb=100ml/min 的流量预冲全部血路管和透析器,排尽空气,液体收集进入废液袋中 ↓ 静脉管路必须放进空气检测器和管路夹中,调节静脉除气液面水平距离顶端 1cm,连接静脉压感应器于工作状态 ↓ 按机器自动预冲键,并以肝素盐水500ml ,Qb=100ml/min 的流量预冲,预冲结束自动关闭血泵 当STAND-BY 灯光闪烁时,STAND-BY1OK,透析器连接旁路快速接头,按STAND-BY 按键,进入STAND-BY2,进行透析器膜外冲洗【若需要采样时,请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滴定液 1.0 简述 1. 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标准溶液,具有 准确的浓度(取4 位有效数字)。 1. 2 滴定液的浓度以“mol/L”表示,其基本单元应符合药典规定。 1. 3 滴定液的浓度值与其名义值之比,称为“_F”值,常用于容量分析 中的计算。 1 . 4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 1 0年版二部附录X V F“滴定 液”的配制与标定。 2 .0仪器与用具 2 . 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感量)应为O . l m g或小于O.lmg;毫克组砝码 需经校正,并列有校正表备用。 2.2 10、2 5和5 0 m l滴定管应附有该滴定管的校正曲线或校正值。2.3 10、15、2 0和2 5 m l移液管其真实容量应经校准,并附有校正值。 2.4 2 5 0 m l和1 0 0 0 m l量瓶应符合国家A 级标准,或附有校正值。 3.0 试药与试液 3 . 1 均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X V F“滴定液”项下的规定取用。 3 . 2 基准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与领用。 4.0 配制 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 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 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 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 ?5 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过程中应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透析单元物品表面细菌数当小于(b ) A、每立方米50cfu B、每立方米500cfu C、每立方米100cfu D、每立方米10cfu 2、血液净化中心医生资质标准是(c) A、长期血管通路的建立手术必须由三级医院并且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操作 B、由具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的护士负责 C、由肾脏病专业的主治医或主治医以上的人员负责 D、必须是肾病专业本科毕业 3、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B、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表面时都应戴手套,同时离开透析单元时还应脱下手套 C、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D、接触患者的黏膜、破损皮肤以及伤口前不必强调洗手 4、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个人保护的做法,错误的是(b ) A、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 B、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不必洗手 C、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D、处理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和护目镜

5、(a )台透析机以上应至少配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一名 A、20 B、50 C、10 D、5 6、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c) A、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 B、乙肝患者、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C、乙肝患者可复用同类患者的透析器/血滤器 D、透析器/血滤器复用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7、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的检查是(c) A、艾滋病感染检查 B、梅毒检查 C、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D、HAV-DNA 8、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 A、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 B、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消毒 C、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D、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需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9、血液净化中心每个护士最多同时负责(c )台透析机的操作以及观察

澄清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澄清度检查法的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 范围:澄清度检查法的检验 1.简述 澄清度是检查药品溶液的浑浊程度,即浊度。药品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可引致光散射和光吸收的现象,致使溶液微显浑浊;所以澄清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澄清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X B)是用规定级号的浊度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比较,以判定药品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2.仪器与用具 2.1 比浊用玻璃管内径 15~ 16mm,平底,具塞,以无色硬质中性玻璃制成,要求供试管与标准管的内径、标线刻度(距管底为40mm)一致。 2.2 伞棚灯用澄明度检查装置(见注射剂标准操作规程中的澄明度检查法项下),照度为1000 lx。 3.试药与试液 3.1 硫酸肼和乌洛托品均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3.2 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硫酸肼1.0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必要时可在40℃的水浴中温热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6小时;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乌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避光静置24小时,即得。本液置冷处避光保存,可在两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3.3 浊度标准原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0ml,置1000ml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置1cm吸收池中,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 A) 在550nm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在0.12~0.15范围内。本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用前摇匀。 3.4 浊度标准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下表配制,即得。本液应临用时制备,使用前充分摇匀。 4.操作方法 4.1除另有规定外,将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浊度标准液,分别置于配对的比浊用玻璃管中,液面高度为40mm,在浊度标准液制备5分钟后,同置黑色背景上,在漫射光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或置于伞棚灯下,照度为 1000 LX,从水平方向观察比较,用以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4.2在进行比较时,如供试品溶液管的浊度接近标准管时,应将比浊管交换位置后再行观察。 5.注意事项 5.1制备澄清度检查用的浊度标准贮备液、原液和标准液,均应用澄清的水(可用0.45μm孔径滤膜或G5垂熔玻璃漏斗滤过而得)。 5.2浊度标准贮备液、浊度标准原液、浊度标准液,均应按规定制备、使用,否则影响结果。 5.3温度对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影响显著,因此规定两液混合时的反应温度应保持在25±1℃。 5.4 用于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水,均应为注射用水或新沸放冷的澄清水。 5.5 供试品溶液配制后,应在5分钟内进行检视。

最新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由本院药学部、医务部、护理部联合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的分类,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由医务处、护理 部及药剂科共同制定《本院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和《高危药品滴速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2、定期半年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 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3、医院信息系统药品信息备注栏中注明“高危”。 4、药库、各调剂部门、病区小药柜对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 混合存放。高危药品存放架应设置专用标识(“高危药品”)提醒医务工作人员注意。 5、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药剂人员在调配高危药品 时,要严格审查处方,对不合格的处方,拒绝调配。调配和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发药时做到单独发放。护士领药时单独摆放。 6、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7、医生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 加签字。 8、护理人员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高危药品在使用时,护 士严格执行给药的三查八对原则。 9、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 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10、定期排查医院内使用药品中与高危药品的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清单,并采取相 应的防范措施。 11、追踪检查:对全院所有科室的病房小药柜、抢救车中的高危药品药每月一次按批号进 行检查。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练习题★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血液透析室应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合理安排护士,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操作和观察的患者不应超过多少名血透患者() A.4名B.5名C.6名D.7名 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几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5小时 3.血透患者至少多长时间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多长时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 ) A.每年,每年B.每3个月,每年C.每3个月,每6个月D.每6个月,每年 4.血液透析中心(室)空气菌落数和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分别为( ) A.≤4cfu/5rain·直径9cm平皿;≤10cfu/cm。B.≤4cfu/15min.直径9cm平皿;~10cfu/cm。C.~4cfu/5min。直径9cm平皿;≤5cfu/cm。D.≤4cfu/15min·直径9cm平皿;≤15cfu/cm。 5.关于手卫生时机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操作前或操作结束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B.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C.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护理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D.脱手套后无须进行手卫生 6.透析室内地面、周围环境物体表面常规采用有效浓度为多少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 ) A.500mg/LB.1000mg/LC.2000mg/L D .5000mg/L 7.血液透析用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05)的要求,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 A .200cfu/mL B 100 cfu/mL C.50 cfu/mL D 10 cfu/mL 8.下列哪项不是透析器或血滤器的复用次数的取决依据( ) A.透析器或血滤器的TCV B.透析器或血滤器的膜材质C.膜的完整性试验D.外观检查 9.复用处理后的透析器应贮存在专用的贮存柜中,保存温度为( ) A.4℃B.10℃C.20℃D.28℃ 10.复用透析器使用前应检测消毒剂残余浓度,下列指标错误的是( ) A.甲醛

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2010年版

“装量差异”检查法 1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 囊剂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1.2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空胶囊容积、粉末的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 等原因,可引起胶囊剂内容物装量的差异。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粒装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仪器与用具 2.1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装量0.30g以下的胶囊剂)或 感量1mg(适用于平均装量0.30g或0.30g以上的胶囊剂)。 2.2扁形称量瓶。 2.3小毛刷。 2.4剪刀或刀片。 2.5弯头或平头手术镊。 3操作方法 3.1硬胶囊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每粒重量 后,取开囊帽,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用小毛刷或其他适宜用具将囊壳(包括囊体和囊帽)内外拭净,并依次精密称定每一囊壳重量,即可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3.2 软胶囊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每粒重量 后,依次放置于固定位置;分别用剪刀或刀片划破囊壳,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用乙醚等易挥发性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

溶剂自然挥尽,再依次精密称定每一囊壳重量,即可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4 注意事项 4.1 每粒胶囊的两次称量中,应注意编号顺序以及囊体和囊帽的对号,不得混淆。 4.2 洗涤软胶囊壳应用与水不混溶又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其中以乙醚最好。挥散溶剂时,应在通风处使自然挥散,不得加热或长时间置干燥处,以免囊壳失水。 4.3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胶囊数。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已取出的胶囊,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5 记录与计算 5.1 依次记录每粒胶囊极其自身囊壳的称量数据。 5.2 根据每粒胶囊重量与囊壳重量之差求算每粒内容物重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3 每粒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20,得每粒平均装量(?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4 按下表规定的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X装量差异限度)。

血液净化室医生岗位职责

血液净化室医生岗位职责 血液净化室副主任医生、科主任职责 1.每周须对血透患者查房至少2次。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及血液净化等治疗上的问题,并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2. 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负责指导并有计划培训血透医师提高有关血透方面及肾内方面国内外新知识与技术。 3.负责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院内会诊,对危急、疑难、特殊病人参与积极处置。 4.接到下级医生对病人抢救或特殊情况处理要及时到达现场并参与处理。 5.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6.定期讨论本科室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7.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8.领导本科室人员,完成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会诊工作。应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指导诊疗活动,规范诊疗行为。 9.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严防并及时

处理医疗差错。 10.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1.督查及管理血透室医疗及院感质量,确保水处理系统、透析机等设备的定期消毒、检测、维护;定期对反渗水、透析液、物品空气及工作人员手卫生等检测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登记。 12.对科内所有患者进行治疗管理,根据病情及传染病情况安排患者分区透析。并定期分析月小结,针对问题制定阶段性治疗措施、确保治疗质量。 血液净化治疗中心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室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认真按时参与查房,特别是危急、疑难、新的、特殊病人,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告知,按照诊疗常规参与处置、抢救。 3.负责并指导住院医师认真执行操作常规,对出现的难度操作问题进行亲自处理并指导。 4.负责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会诊,协助组织会诊、收住入院,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5.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工作,主持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72费休氏水分测定法[1]

费休氏水分测定法 1 简述 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是利用碘在吡啶和甲醇溶液中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定量的水参加反应的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本法可适用任何可溶解于费休氏试液但不与费休氏试液起化学反应的药品的水分测定,故对遇热易破坏的样品仍能用本法测定。 基本反应为: SO I2+SO2+H2O→2HI+- 3 SO生成氢碘酸吡上述反应是可逆的,但有吡啶存在时,无水吡啶能定量地吸收HI和- 3 啶和亚硫酸吡啶。 C5H5N·I2+C5H5N·SO2+C5H5N+H2O→2C5H5N·HI+C5H5N·SO3亚硫酸吡啶亦不稳定,能与水发生副反应,消耗一部分水,因而干扰测定。 C5H5N·SO3+H2O→C5H5NHSO4H 加入无水甲醇可使亚硫酸吡啶转变成稳定的甲基硫酸氢吡啶,避免了上述副反应的发生。 C5H5N·SO3+CH3OH→C5H5NHSO4CH3 滴定的总反应为: C5H5N.I2+C5H5N.SO2+C5H5N+CH3OH +H2O→2C5H5N.HI+C5H5NHSO4CH3 (1) 由上式可知,吡啶与甲醇不仅作为溶剂,而且参与滴定反应,此外,吡啶还可以与二氧化硫结合降低其蒸气压,使其在溶液中保持比较稳定的浓度。 1.1 容量滴定法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啶和甲醇溶液中能与水起定量反应的原理;由滴定溶液颜色变化(由淡黄色变为红棕色)或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利用纯水首先标定出每1ml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再根据样品与费休氏试液的反应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1.2 库仑滴定法与容量滴定法相同,库仑滴定法也是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啶(有些型号仪器改用无臭味的有机胺代替吡啶)和甲醇溶液中能与水起定量反应的原理来进行测定的。 与容量滴定法不同,在库仑滴定法中,碘是由含碘化物的电解液在电解池阳极电解发生碘。 2I-→I2+2e- (2) 只要滴定池中存在水,发生的碘就会按反应(1)进行反应。当所有的水都反应完毕,阳极电解液中会剩余少许过量的碘。此时,双铂电极就能检测出过量的碘,并停止产生碘,根据法拉第定理,产生碘的数量与流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在反应(1)中,碘和水以1:1反应。1mol水(18.0g)对应于2×96487(C),也就是说,每毫克水会消耗掉10.72C的电量,当电源固定时,根据电解至终点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水分含量,本法尤其适合于药品中微量水分(0.0001%~0.1%)的测定,并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而且含水量是根据电解电流和电解时间计算,只须加入供试品前,先将电解液通电流电解至碘刚生成少许,停止电解,再加入供试品继续电解即可,不需用标准水标定滴定液。 用库仑滴定法测完水分的操作,见各仪器的操作规程。以下仅介绍容量滴定法的操作规程。 2 仪器与用具 2.1 实验条件与要求:由于费休氏试液吸水性强,因此在配制、标定及滴定中所用仪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年版98异常毒性检查法word精品文档4页

异常毒性检查法 1 简述 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C异常毒性检查法。 1.2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毒性反应。 1.3 异常毒性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供试品如不合格表明药品中含有超过正常产品毒性的毒性杂质,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2 实验材料和用具 2.1 天平精度0.01mg或0.5mg,供试品、试剂称量用;精度0.1g,小鼠称量用。 2.2 实验用具小鼠固定装置(包括小鼠固定器、支架)、注射器(1ml 以下,精度 0.01ml)、高压蒸汽灭菌器、秒表、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和小烧杯。 2.3 试剂 75%乙醇、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规定的溶剂。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除另有规定外,用氯化钠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 3.1 原料药 3.1.1 精密称取适量,置适宜容器中。

3.1.2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搅拌使溶解。 3.2 注射液 3.2.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瓶塞。 3.2.2 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置适宜容器中。 3.2.3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混匀。 3.3 粉针剂 3.3.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小瓶瓶塞。 3.3.2 加入一定量规定的溶媒配成所需浓度,混匀。 除另有规定,如上述供试品不能完全溶解,应在使用时摇匀。 4 实验动物实验用的动物应从具备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单位购进,供试用的小鼠应同一来源同品系,雌者无孕,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做过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5 用具的灭菌试验用玻璃容器、注射器、针头等与供试品及动物接触的用具,一般情况下应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湿热灭菌30min。 6 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上述小鼠5只,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给药途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给药途径分以下几种。 6.1 静脉注射 6.1.1 捏住小鼠将其提起放入固定器内,固定,使鼠尾暴露在外。 6.1.2 扭转鼠尾,使静脉向上,取75%乙醇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使其扩张并消毒。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片剂 片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 A)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也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包括肠溶衣片和结肠定位肠溶衣片)等。 对片剂的质量要求除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此外,阴道片应检查“融变时限”,阴道泡腾片应检查“发泡量”,分散片应检查“分散均匀性”,口腔贴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等局部用片剂应检查“微生物限度’’。非包衣片,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 “重量差异”检查法 1 简述 1.1 本法适用于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1.2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 仪器与用具 2.1 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以下的片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 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 2.2 扁形称量瓶。 2.3弯头或平头手术镊。 3 操作方法 3.1 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两次称量值之差即为20片供试品的总重量,除以20,得平均片重(m)。 3.2 从已称定总重量的20片供试品中,依次用镊子取出1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得各片重量。 4 注意事项 4.1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药片数。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已取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4.2 遇有检出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宜另器保存,供必要时的复核用。 4.3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4.4 薄膜衣片在包衣后也应检查重量差异。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版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一、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1简述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也是用于评价生产企业的药用原料、辅料、设备、器具、工艺流程、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均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这是活菌计数的方法之一。以在琼脂平板上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成一个独立可见的菌落为计数依据。该法测定结果只反映在该规定条件下所生长的细菌(为一群嗜中温、需氧和兼性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数。一个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均可由一个或多个菌细胞生长繁殖而成。因此供试品中所测得的菌落数,实际为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y,cfu)。 2设备、仪器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洁净实验室,每个洁净实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舱,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洁净实验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最好在40%~60%。操作间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10Pa,操作间与缓冲间也应保持相对正压,不低于5Pa。 操作间和净化工作台采用沉降菌数测定(Ⅱ法)检测其洁净度,分别应达到10000级和100级。在每次操作前、后用0.1%苯扎溴铵溶液擦拭操作台,然后启动层流净化装置。 吸管、培养皿洗净后用牛皮纸包扎,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烘干备用。 3培养基制备: 采用干燥培养基,按说明配制,在2h内灭菌,避免细菌繁殖。灭菌后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防止被污染,在3周内用毕。制备好的培养基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水分散失及染菌。采用微波炉加热熔化琼脂培养基,已熔化的培养基应8h内一次用完,剩余培养基不宜再用。 4供试品抽样、检验量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其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5倍量(以备复试或留样观察)。所有剂型的检验量均需取自2个以上包装单位,固体制剂检验量为10g。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完整版)2019版药品检验操作规范--硫酸盐检查法

硫酸盐检查法(2019版) 1 简述 1.1本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02)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 1.2本法的原理为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 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 2 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50ml 3 试药与试剂 标准硫酸钾溶液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ug的SO4)。 4 操作方法 4.1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4.2 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4.3 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 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别置

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5 记录与计算 记录实验室的室温、取样量、标准硫酸钾溶液的溶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6 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管所产生的浑浊不浓于对照管产生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所产生的浑浊浓于对照管产生的浑浊,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7 注意事项 7.1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在加入25%氯化钡溶液后,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浊度。 7.2 供试品溶液如需过滤,应预先用盐酸酸化的水洗净滤纸中可能带来的硫酸盐,再滤过供试品溶液,使其澄清。 7.3 25%氯化钡溶液存放时间过久,如有沉淀析出,即不能使用,应予重配。 7.4 环境温度会影响产生的浊度,温度低于10℃时产生浑浊慢、少且不稳定,测定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 7.5 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置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必要时,可变换供试品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7.6 纳氏比色管应选择玻璃外表面无划痕、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