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

随访(完整版)

正文

2020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委员会正式发布了《ESM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治和随访指南》[1](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

2020版指南是在2012版指南发布8年后的更新版,从流行病学、病理和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病变的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且每部分均附有总结性的推荐要点,整体内容较2012版指南有较大变化,本文将对2020版指南进行解读。

2020版指南由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领域多个专业的7位专家完成撰写,为GEP-NENs 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推荐建议,对每部分推荐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均进行了标注(如适用)(表1)[2]。

2020版指南的前言中指出,尽管标题为GEP-NENs指南,但其主要关注点是散发性小肠NENs(small intestinal NENs,SI-NENs)和胰腺NENs(pancreatic NENs,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的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根据美国国

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美国GEP-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年发病率估计为3.56/10万[3],欧洲发病率为(1.33~2.33)/10万[4],这些数据大多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区域的登记资料,且多为回顾性,之间存在差异。

大多数NENs为分化良好的NETs且为散发性的,男性略多于女性且预后较差。需注意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原发于胰腺的VHL(von Hippel-Lindau)、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和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相关性疾病,这些肿瘤多为多器官受累,MEN1和VHL与遗传相关的比率约为5%[5]。全基因组测序显示17%的散发性Pan-NETs携带包括DNA修复基因(如MUTYH、CHEK2、BRCA2)在内的胚系突变[6]。

推荐要点

·虽然大多数NENs是散发性的,但需注意有无遗传背景因素,特别是在Pan-NETs中。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或垂体肿瘤)患者,有NENs家族史或相关疾病史者,具有疑似遗传疾病特征者,以及年龄<40岁的胃泌素瘤患者均应考虑行基因检测(Ⅳ/A)。

2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

2020版指南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7年和2019年GEP-NENs的分类标准[7,8](表2)。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的特异性染色,可用于确定激素相关临床症状的来源,但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症状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无功能NENs(non-functioning NENs,NF-NENs)也可以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当Ki-67指数与核分裂象分级不一致时,应就高不就低。无法行SSTR功能显像检查时,可以进行免疫组化SSTR-2染色;DAXX/ATRX和p53/RB突变可用于区分NET G3和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表3)。

推荐要点

·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hromogranin A,CgA)和突触素(Syn)等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等的特异性染色,以及是否使用某些分子标志物进行诊断。

3 分期和风险评估

疾病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指标且应进行持续评估(Ⅲ/A),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ur Society,ENETS)提出的GEP-NETs的TNM分期已被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采用,

对于所有的NECs,需要应用腺癌的分期系统[9]。肿瘤的原发部位与预后有关,Pan-NETs或原发于结直肠的NETs的预后较SI-NETs差。

CT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检出肝、骨、脑等病灶方面均优于CT。对于CT 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是目前诊断Pan-NETs的最佳成像方法,灵敏度为86%(82%~93%),特异度为92%(86%~95%)[10],且可通过EUS进行胰腺病灶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术中超声有助于胰腺和肝脏病灶的检出和定位,对于诊断为MEN1的患者术中胰腺病灶切除前必须进行超声检查。

SSTR功能显像是NENs重要的检查手段,首次将64Cu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SA)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检查纳入指南,68Ga、64Cu、18F标记的SSA-PET-CT可以分辨出绝大多数的NET病灶,并可用于疾病分期、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疾病再分期(Ⅳ/A)[11]。无条件进行PET-CT检查时,可以采用SSTR闪烁成像(SSTR scintigraphy,SRS),但灵敏度降低(Ⅳ/B),SRS应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断层扫描。PET-CT对于淋巴结、骨、腹膜病变及原发部位不明肿瘤

的检出率更高。68Ga-DOTA-SSA-PET-CT检出NETs的灵敏度为92%(64%~100%),特异度为95%(83%~100%),检出Pan-NETs 和SI-NETs的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3%,对于骨转移则分别为97%~100%和92%~100%[12]。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更有利于评估NENs G3和Ki-67指数较高的G2,这类肿瘤通常有更高的葡萄糖代谢和更少的SSTR表达,在低级别NETs中则相反,若FDG-PET-CT 显示摄取阳性提示NETs预后较差[13]。对于所有G2级以上NENs患者同时行FDG-PET-CT和68Ga-DOTA-SSA (DOTATOC/DOTATATE/DOTANOC)PET-CT检查可能获得最佳的诊断和预后信息,但需考虑个体的经济承受能力(Ⅳ/C)。

推荐要点

·TNM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Ⅲ/A)。

·全身SSTR成像检查应作为肿瘤分期、术前评估和再分期的一部分(Ⅳ/A)。

·推荐使用68Ga/18F/64Cu SSTR-PET-CT,如果无条件,也可以使用SRS,但其灵敏度较低(Ⅳ/B)。

·SRS应包括SPECT横断面成像。

·对于肝转移病灶,MRI优于CT,对于肺部病灶建议行CT检查(Ⅲ/A)。

·FDG-PET在NENs中是可选检查,应个体化评估,平衡潜在优势和经济成本(Ⅳ/C)。

4 局部/局部进展期病变的处理

对于局部/局部进展期NET G1和G2,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在功能性NETs中,应在任何局部干预措施开始之前,对临床症状进行控制(Ⅳ/A)。

4.1 Pan-NETs

局部Pan-NETs的术前评估应注意肿瘤大小、是否存在非特异性症状、有无功能、病灶的具体部位和有无局部侵犯等(图1)。

肿瘤长径<2 cm无症状的无功能Pan-NETs(NF-Pan-NETs)可以选择观察等待而无需立即手术,但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和后续随访结果,所以2020版指南认为对这一策略应持谨慎态度。目前,对于偶然发现的肿瘤长径≤2 cm的Pan-NETs病灶,可以采用每年1次的高质量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伴随疾病较多且胰头部位病灶只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观察等待(Ⅳ/B)[14]。出现局部侵犯征象(如主胰管扩张和/或出现黄疸和/或怀疑淋巴结受累)的年轻患者,应行标准胰腺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但有局部剜除或胰腺部分切除指征者,可考虑行保留胰腺组织的手术方式,同样可以延长生存。此外,对于有功能的Pan-NETs,无论肿瘤大小,均应考虑手术切除。肿瘤长径>2 cm的Pan-NETs推荐标准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腺远端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切除术(Ⅳ/A)。局部剜除适用于肿瘤长径<2 cm有功能的Pan-NETs(如胰岛素瘤),以及部分经选择的有观察等待禁忌证的NF-Pan-NETs。

对于胰腺局部病灶较大和/或高级别Pan-NEC等有高危因素者,不建议直接手术切除(Ⅳ/A),可以考虑新辅助治疗,但缺乏相关证据。

4.2 SI-NETs

根治性切除手术可以降低SI-NETs引发肠道并发症(肠梗阻和局部缺血)的发生风险,并且可以改善预后,建议同时行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术(至少8个淋巴结)[15](Ⅳ/A)(图2)。

推荐要点

·局部或局部进展期G1和G2 NET,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在进行任何干预前,需要对功能活跃的肿瘤进行药物治疗(Ⅳ/A)。

·对于肿瘤长径≤2 cm的NF-Pan-NETs,建议采用等待观察策略,每年进行高质量影像学检查监测随访(Ⅳ/B)。

·Pan-NETs病灶>2 cm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因此,推荐行标准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腺远端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术(Ⅳ/A)。

·对于局部病灶较大和/或高级别Pan-NEC等有高危因素者,不建议直接手术(Ⅳ/A)。

·MEN1综合征中的NF-Pan-NETs通常比较稳定或生长缓慢,因此,当肿瘤长径≤2 cm时,可以考虑观察等待策略(Ⅳ/A)。

·当需要手术时,只要可行,建议采用微创方法(Ⅳ/B)。

·局限性SI-NETs行根治性切除时,推荐同时行肠系膜淋巴结清扫(Ⅳ/A)。

·局部进展期SI-NETs,建议行手术切除,因为大的肠系膜肿物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和/或局部/弥漫性肠缺血(Ⅴ/B)。

5 进展期/转移性病变的管理

5.1 转移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大部分GEP-NENs生物学行为相对比较惰性,手术在转移性疾病中也能发挥作用[16]。Ⅳ期GEP-NETs患者,如果转移病灶仅在或主要累及肝脏,仔细评估肿瘤分级、肝转移病灶分布和原发部位后,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已发生腹腔外转移以及高级别GEP-NENs,不建议直接手术[17](Ⅳ/B)。进展期或转移性NEC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Ⅳ/A),而NET G3可以考虑手术。GEP-NETs伴肝转移行根治性切除术(R0,R1)后5年生存率可达85%[16],当肝转移多发且不可切除时,姑息性切除的作用存在争议;在行姑息性手术前,原发部位和是否存在相关症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肠梗阻或肠缺血相关并发症,晚期SI-NETs可考虑行姑息性原发病灶切除(Ⅳ/C),但Ⅳ期患者小肠原发病灶切除能否提高生存率仍存在争议,预防性原发病灶切除可能不能延长生存期[18]。对于肿瘤负荷大的转移性有功能的SI-NTEs(如类癌综合征)或有功能的Pan-NETs[如胰岛素瘤和VIP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oma)],减瘤手术可以减轻相关症状(Ⅳ/B)。

但是,对于进展期GEP-NETs,无论是原发病灶切除还是减瘤手术,是否有潜在的生存获益仍存争议。

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肝移植可能是较好的选择,但需要遵循下述原则:无肝外转移,病理学证实分化好的NET(G1/G2,Ki-67指数<10%),原发病灶已切除,肝转移<50%肝脏体积,移植前至少6个月经治疗后病灶稳定,年龄<60岁(Ⅳ/B)。符合这些条件的患者,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69.0%~97.2%[19]。肝移植前必须经过有经验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慎重讨论,仔细评估其他可选治疗手段。

对于手术不能根治切除的肝转移,可以考虑肝动脉栓塞或局部消融治疗;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可以达到根治性手术的目的,并可以保留足够的肝功能。

5.2 辅助治疗

因为缺乏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数据,所以不推荐NET G1/G2行术后辅助治疗(Ⅳ/A)。但是,对于NEC,可以考虑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Ⅴ/C)。

5.3 药物治疗

系统性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相关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生长(Ⅰ/A)。

5.3.1 控制症状的治疗

SSA(长效奥曲肽或兰瑞肽)为功能性NETs的标准一线治疗,可以改善70%~80%的类癌综合征症状(潮红和腹泻)(Ⅰ/A),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短暂的胃肠道症状(腹泻、腹部不适、肠胃胀气和恶心等)。对于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继续加重的患者,可以增加SSA给药剂量或缩短用药间隔(可以每3周甚至每2周1次)[20](Ⅳ/C),但缺乏前瞻性研究证据。短效奥曲肽皮下注射可用于症状间歇性加重的补救治疗。常规治疗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长效帕瑞肽[21]。症状顽固时,可以采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联合SSA作为二线治疗(Ⅱ/B)[22](图3)。

口服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特罗司他乙酯是血清素合成限速酶,研究表明其可以减少肠蠕动[23],已被批准用于SSA治疗后仍有类癌综合征腹泻的患者(用法:250 mg,每天3次),并可与SSA联合使用(Ⅰ/A)。应该注意的是,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治疗期间或之后,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或类癌综合征的腹泻症状可能会发生恶化,需要密切关注(Ⅳ/A)。对于难治性类癌综合征,选择增加SSA剂量还是SSA联合其他治疗(如特罗司他乙酯、IFN-α、PRRT),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

对于转移性胰岛素瘤或疾病进展时的难治性类癌综合征,还可以选择依维莫司(everolimus)治疗,但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均未批准该适应证(Ⅳ/B)。其他控制症状的药物还包括:氯甲苯噻嗪用于转移性胰岛素瘤,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可以长期控制转移性胃泌素瘤的症状。SSAs是其他功能性Pan-NETs如VIP瘤、胰高糖素瘤等的标准治疗。对于SSA治疗无效的功能性Pan-NETs,PRRT是有效的控制症状的方法[24]。

5.3.2 抗增殖治疗

目前还缺乏对治疗选择的预测因素,如何选择治疗与肿瘤病理和临床特征、病变范围、生物学行为和SSA受体显像结果有关;此外,药物

的序贯使用还受其疗效、患者的伴随疾病和不同国家药物可及性的影响。治疗包括生物治疗(SSA、IFN-α)、靶向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舒尼替尼和化疗。这些治疗方案均无法治愈肿瘤,但疾病稳定的持续时间却不同,取决于不同的预后因素,包括肿瘤的分级、侵犯范围和进展程度等。

SSTR阳性,生长缓慢且Ki-67指数≤10%的晚期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GI)和Pan-NETs,推荐使用SSA控制肿瘤生长(Ⅰ/A),肿瘤负荷可能影响初始治疗选择。NET G1和/或肿瘤负荷小(肝转移病灶<10%肝体积以及无肝外转移),且疾病稳定者,可以考虑观察等待(Ⅳ/A)。IFN-α可考虑用于SSTR功能显像阴性,特别是中肠NETs患者(Ⅳ/B)。

推荐依维莫司用于化疗或未化疗过的进展期Pan-NETs G1/G2和明确进展的无功能GI或肺NETs(Ⅰ/A)。功能性Pan-NETs可以考虑SSA联合依维莫司治疗。类癌综合征患者应慎重使用依维莫司[25]。依维莫司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60%)、腹泻(~30%)、疲劳(~30%)、感染(20%~29%)、肺炎(12%~16%)和高血糖(10%~13%),约60%接受治疗的患者需要减量或中断治疗[26]。

推荐舒尼替尼用于进展期Pan-NETs的治疗(Ⅰ/A),由于缺乏数据,舒尼替尼在Pan-NECs中目前没有适应证。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59%)、恶心(45%)、虚弱(34%)、呕吐(34%)和疲劳(32%),其他包括高血压(26%)、淋巴细胞减少(26%)和头发颜色改变(29%)。

2020版指南中提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TKI药物索凡替尼(surufatinib)治疗非胰腺来源NETs中国患者的Ⅲ期研究(SANET-ep)结果[27],希望该药物能够最终纳入指南推荐中。

5.4 全身化疗

推荐化疗用于进展期Pan-NETs和任一部位的进展期NEN G3(Ⅱ/A),研究结果表明分化好的非胰腺来源消化道NETs的化疗效果不佳,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好的G1/G2 GI-NETs 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11.5%(5.8%~17.2%)[28],因此,对这类肿瘤不推荐化疗(Ⅱ/C)。但肿瘤快速进展,Ki-67指数为15%~20%的G2 NET可能从化疗中获益,但需个体化考虑(图4)。

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化疗一直是晚期G1/G2 Pan-NETs的一线推荐(Ⅱ/A),但国内没有STZ。可以采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EM)单药或TEM联合卡培他滨(CAPTEM)作为晚期Pan-NETs的治疗(Ⅱ/B),但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或启动子甲基化能否预测TEM 的疗效存在争议[29,30]。

转移性高级别小细胞或大细胞NEC,无论原发部位,推荐顺铂/依托泊苷或卡铂/依托泊苷方案进行一线化疗(Ⅲ/A),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二线治疗没有明确方案,TEM单药或CAPTEM和/或贝伐珠单抗,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等方案可以考虑(Ⅳ/B)。NET G3(通常Ki-67指数<55%)采用顺铂为基础方案的ORR 明显低于分化差的NEC,所以不推荐用于NET G3(Ⅳ/C),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TEM、靶向药物、PRRT(针对经筛选的患者)等治疗方案(图4)。

5.5 PRRT

PRRT用于SSTR功能显像显示为SSTR高表达的进展期NETs(需要所有病灶均为SSTR阳性)[30],与钇-90(90Y)标记的SSA相比,177Lu 越来越受到青睐,因为其肾毒性更低,且有可能进行闪烁造影和剂量测定。177Lu-DOTATATE推荐用于中肠NETs和Pan-NETs的治疗(Ⅰ/A)。NET G3患者可考虑PRRT治疗(Ⅳ/C),但需谨慎选择患者。177Lu-DOTATATE治疗的安全性较好,但仍有3%~4%的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髓毒性,如白血病或骨髓增生不良,30%的患者发生1/2级长期的肾损伤。

推荐要点

·Ⅳ期GEP-NETs患者,若主要表现为肝转移,经仔细评估肿瘤分级、肝转移病灶分布和原发部位后,可选择手术治疗(Ⅳ/B)。

·如果已有腹腔外转移和高级别GEP-NENs,不建议进行直接手术(Ⅳ/B)。

·进展期NEC是选择直接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Ⅳ/A)。

·姑息性原发灶切除可以预防进展期SI-NETs与肠梗阻或肠缺血相关的并发症(Ⅳ/C);对于Ⅳ期患者,原发病灶切除能否提高生存率仍存争议。

·为减轻转移性功能性SI-NETs患者的症状,可以进行减瘤手术(Ⅳ/B)。

·因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相关症状无法有效控制的晚期Pan-NETs,可以考虑减瘤手术(Ⅳ/B),但一般不建议用于Ki-67>10%的患者(Ⅳ/B)。

·肝移植对于某些不可切除的经仔细选择的肝转移患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Ⅳ/B)。

·对于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针对肝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可以作为肝转移切除手术的替代疗法(Ⅴ/C)。

·NET G1/G2根治术后无辅助治疗指征(Ⅳ/A),NEC 可以考虑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Ⅴ/C)。

·血管栓塞治疗和局部消融治疗是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也可以结合其他全身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肝转移的转移程度、血管强化情况、肝受累区域的定位以及术者的能力等(Ⅴ/C)。·功能性NETs应在SSA治疗后行局部治疗,以进一步改善对激素症状的控制,防止并发症(如血清素分泌导致的类癌危象)(Ⅳ/A)。·对于仅限于肝脏的NF-NETs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局部治疗作为全身治疗的替代方案(Ⅳ/B)。

·应采用全身治疗来控制肿瘤相关症状和肿瘤的生长(Ⅰ/A)。·SSA是类癌综合征和一些罕见功能性Pan-NETs(如VIP瘤、胰高糖素瘤)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Ⅰ/A)。

·对于类癌综合征相关的难治性腹泻患者,推荐特罗司他乙酯作为SSA的补充治疗(Ⅰ/A)。

·对于难治性类癌综合征,增加SSA剂量可以改善症状(Ⅳ/C),也可以使用IFN-α,但耐受性较差(Ⅱ/B)。

·在进展性疾病中,PRRT可能对类癌综合征的腹泻控制有明显疗效(Ⅱ/B)。

·PRRT治疗后可能会很快出现因激素分泌导致的危象,需要密切关注并予以合适的治疗(Ⅳ/C)。

·抗增殖治疗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征、肿瘤的范围、生物学行为以及SSA功能显像结果。

·对于Ki-67指数<2%、肿瘤负荷较低且疾病稳定的患者,可采用观察等待策略(Ⅳ/A),特别是长期预后良好的SI-NETs。

·对于晚期、生长缓慢、Ki-67指数不超过10%的SSTR阳性的GI 和Pan-NETs,推荐SSAs作为一线治疗(Ⅰ/A);SSTR阳性通常作为用药指征,但并不能预测疗效。

·对于治疗后进展或SSTR功能显像阴性的NETs,可以考虑IFN-α作为抗增殖治疗,特别是对可选治疗较少的中肠NETs(Ⅳ/B)。·推荐依维莫司用于无论是否既往接受过化疗的Pan-NET G1/G2患者,以及进展期无功能GI和肺NETs(Ⅰ/A)。

·对于小肠NETs,建议在PRRT治疗后使用依维莫司(Ⅴ/A),治疗顺序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也缺乏明确的疗效预测因子。

·不推荐以抗增殖为目的的SSA联合依维莫司治疗(Ⅱ/D)。·进展期Pan-NETs也可以采用舒尼替尼治疗(Ⅰ/A)。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胃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6-24T16:58:35.7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隋心[导读]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隋心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69-01 患者,女,40岁。因腹痛、黑便、头昏3天,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位于上腹正中,呈阵发性,无放射痛,与进食及体位无关,排柏油样大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50g-100g,伴有恶心,头昏,乏力,活动后明显, 4小时前患者上班途中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查体:重度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胃镜示胃窦见一0.8×0.8cm球形血痂,表面见新鲜出血,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隆起糜烂,幽门口黏膜充血水肿,镜下胃窦溃疡性质待定,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大网膜与胃壁,肝脏多处粘连,胃窦部可扪及一个约2cm×2cm大小质硬区域,切除远端胃大部后剖视标本见胃窦前壁一个2cm×2cm大小溃疡,表面破溃,无活动性出血,胃腔内无血凝块。患者术后病理经免疫组化及远程会诊:胃部肿瘤位于粘膜下细胞圆形,形态规则,部分细胞呈长圆形,呈实性团样、索样、片状排列,血管丰富,侵犯深肌层,近浆膜层,考虑为胃神经内分泌癌。(如图1、2) 讨论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一类能够将胺的前体摄取.通过脱羧作用,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1]。原发于胃的内分泌肿瘤十分罕见,占整个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 2%~6% 。在所有胃癌中,内分泌肿瘤仅占 0.1% ~ 0. 9%。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3种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类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多数学者认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胃内分泌细胞增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类癌(高分化)一不典型类癌(中间分化)一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 胃的肿瘤大多能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被发现。B超、CT及MRI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影像学不易鉴别,确诊最终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神经内分泌癌辅助诊断方法:免疫组化是最常用的方法,较常用的有QrA、Syn及NSE等,而CgA和Syn则有很高的特异性。铬粒素A(CgA)水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特异性指标,临床最为常用。血清CgA的敏感性与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大小有关。在正常人或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CgA也有轻度升高,但水平较低。研究表明60%-80%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血清CgA水平高于正常,而CgA恰恰是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分泌颗粒所释放的代表其分泌特征的物质。本患者免疫组化:CgA(+),Syn(+)。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全身化疗,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2]。 总之,手术是治疗胃神经内分泌癌达治愈目的的惟一手段,但对已有转移者效果较差,放射治疗仅适用于控制脑转移或控制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全身化疗一般不作为常规和优选治疗方案,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生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过量的自分泌激素或神经分泌所致临床症状;目前,靶向药物治疗是研究的新方向,但对胃神经内分泌癌疗效的提高,有待于人们对神经内分泌癌生物学行为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新的靶向药物的发现和多中心、多学科的联合试验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0-843 [2]王白石,刘洪一,贾宝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0,54(34):115-116作者单位:264400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概述:1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不仅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胃肠道、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DNES)(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细胞、细胞、VIP;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EC肠嗜铬细胞()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D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C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APUD如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APUD素),因此也被称为,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1%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生存期长的特点。NEC除外)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2、分类:(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 . 例如胃肠道类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WDH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A综合征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胰腺内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属于无功能性的。分泌肿瘤中45%-60%(类级神经内分泌瘤,1(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级,包括大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3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 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4), Ki-67<3%个∕10 HPF,,核分裂象为织级别,即低级别(G11 )和3%~20%Ki-67 为G2中级别(,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HPF,Ki-6720%20 高级别(G3,核分裂象>个∕10 、临床表现:3)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1(起的相应症状:)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1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3-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文章目录*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1.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2.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3. 神经内分泌肿瘤如何护理*二、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怎样引起的*三、神经内分泌肿瘤吃什么好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可分为生物治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生物治疗主要为α干扰素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分泌相关激素的有功能的NET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在无功能NET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探讨阶段。目前最新的一种酪氨酸激酶血管生成抑制剂(mTOR抑制剂)已在国外上市,应用于NET的治疗。 化疗的主要适应证为不能手术的中低增殖度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且生物治疗失败。化疗方案目前有以下几种:链脲霉素+多柔比星± 5氟尿嘧啶、顺铂+依托泊苷、达卡巴嗪,其他还有替莫唑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肽类受体核素放射治疗(PRRT)首先要通过国家的许可,治疗前要明确肿瘤具有生长抑素受体。其禁忌证包括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肌酐清除率小于40 ml/min、血红蛋白小于8 g/dl,白细胞小于2×109/L、血小板小于75×109/L。由于目前尚无PRRT治疗指南,不同地区和临床机构采用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可进行手术切除。预后:经血道或淋巴管转移的多发性皮肤 转移癌,提示病程已晚期,生存期3~12个月。 2、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其发生率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将类癌分为前肠(肺、支气管及直到空肠的上部胃肠道)、中肠(回肠和阑尾)和后肠 (直肠)。胰腺是常见的累及部位;内分泌系统的很多肿瘤同样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 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像胃癌、肝癌那么多见,但是,也并不像我们原先想像的那么少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病理诊断共识的建立,病理诊断水平大大提高,被确诊的患 者人数也越来越多,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一般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完 全不同的,所以病理科医生的正确诊断对临床医生的治疗非常重要。 3、神经内分泌肿瘤如何护理适当的挑选听一些音乐,能够放松患者的心情,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治疗。还要多给患者精 神安慰,鼓舞患者,让其获得精神上的欢愉。 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多种多样,这样能够确保营养的全面吸收,不至于发生营养缺乏的情况。饮食丰厚多样、清淡且富有营养,以肉粥、鱼粥、蛋粥、苡米粥、百合粥、枸杞粥等各种粥类、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1、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

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 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 (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和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 NENs)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其次为肺。NENs包括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urs,NETs)以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s,NECs)。该指南主要关注点为散发性小肠NENs (smallintestinal NENs, SI-NENs) 和胰腺NENs (pancreaticNENs, 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胃肠胰(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肿瘤的增殖活性、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 , SSTR) 的表达水平、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负荷均为临床治疗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 2020版指南采用了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GEP-NENs的分类标准(表1)。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gA)和突触素(Syn) 等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 的特异性染色。 分期和风险评估 TNM(tumour, node and metastasis) 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CT及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而对于CT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内镜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5T16:20:05.7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杨志惠[导读]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此肿瘤可分析肽类激素、血管活性肽及神经胺等特性,可发在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 杨志惠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615000 【摘要】:目的:浅谈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例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至2014年收治的43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并选用免疫组化检测方式,对比不同种类的发病年龄、肿瘤部位、临床表现以及病例特性。采取电子通讯、上门调查或定期复诊等方式进行患者预后随访,借此分析预后。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可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G1)、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2)、神经内分泌癌(NEC)以及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四类;肿瘤位置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不同种类内分泌肿瘤病理特征均有所差异。四种胃肠道内分泌肿瘤中存活率分别为100%、94%、80%、25%。结论:不同种类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性及预后均有所不同,其中G1和G2为早期病变,患者术后效果较好,NEC和MANEC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高,患者预后不良。 【关键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例、预后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以下简称NENS,为一种来源于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肽能神经远的异质性肿瘤[1]。此肿瘤可分析肽类激素、血管活性肽及神经胺等特性,可发在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其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常见。为此在2010年(WHO)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提出新型分类方式。在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就针对我院2012至2014年收治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特征及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至2014年收治的43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资料整理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及预后分析。所有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在38~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2.4)岁。具有手术切除病理资料者37例,具有内镜资料者18例。 1.2 方法 对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肿瘤标本取样,取样完成后使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然后进行取材,在石蜡包埋后制片,4mm连续切片后用HE染色,最终用光镜,镜下观察并记录。本次研究中所取标本均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嗜铬素A抗体(CgA)、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抗突触素抗体(SYN)免疫组化染色,但部分标本经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降钙素抗体(CT)免疫组化进行染色[2]。 1.3 统计学方法及随访方式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并采用电子通讯、上门调查或定期复诊等方式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病理特征及分型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可分为4类:其中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1:12例;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2:17例; 神经内分泌癌(NEC):10例; 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4例。病理位置有前肠24例、中肠13例、后肠6例。不同种类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表现具有不同,详见表1。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1、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就是一大类疾病得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得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与肺、胃肠道、胰腺得外分泌系统、胆管与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得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得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得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得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与中胚层得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得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与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得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得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得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得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就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得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

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得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与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得激素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得。 (3)肿瘤得分化程度与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 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与Ki-67指数得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与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得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得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得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得腹泻,腹泻并不一定与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与腹泻三联征。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1、概述: 神经内分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 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 2、分类: (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

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3)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 ~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 3、临床表现: (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 1)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类癌相关心脏,如肺动脉狭窄、等;其它症状如皮肤、糙皮病等,偶见皮炎、和腹泻三联征。 2)常表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歇性腹泻,常为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 3)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表现是神经性低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它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4)胰高血糖素瘤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游走性伴有以及血小板减少,大约半数患者可有中度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及等表现。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 随访(完整版) 正文 2020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委员会正式发布了《ESM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治和随访指南》[1](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 2020版指南是在2012版指南发布8年后的更新版,从流行病学、病理和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病变的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且每部分均附有总结性的推荐要点,整体内容较2012版指南有较大变化,本文将对2020版指南进行解读。 2020版指南由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领域多个专业的7位专家完成撰写,为GEP-NENs 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推荐建议,对每部分推荐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均进行了标注(如适用)(表1)[2]。

2020版指南的前言中指出,尽管标题为GEP-NENs指南,但其主要关注点是散发性小肠NENs(small intestinal NENs,SI-NENs)和胰腺NENs(pancreatic NENs,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的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根据美国国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要点

? 标准与规范?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7.01.003 通信作者: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100142;E-mail: lindm2@yahoo.com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neuroendocrinetumors)是具有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分子病理等特征的一组肿瘤,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个肿瘤亚型和特发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一种癌前病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肺肿瘤的15%~20%。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除了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从原来的大细胞癌亚型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亚型以外,各类型的诊断标准与1999版、2004版的国际分类没有大的变化。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不尽相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瘤命名原则、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治疗等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鉴于目前国内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诊治现状,为规范我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2016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专家共识研讨会”。与会专家以病理专家为主,协同临床治疗领域专家一起,结合最新版WHO肺癌分类,针对其中4种肿瘤类型,讨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原则及研究进展,包括目前国际分类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困惑,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撰写此共识以满足临床病理规范诊治需求。 一、命名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首次被报道于1926年,由Barnard[1] 描述为“纵隔燕麦样肉瘤”,实为肺“燕麦 细胞癌”。1937年,Hamperl[2] 发现所谓“支气管腺瘤”与已经报道的胃肠类癌相似,故此同样命名为“类癌”,并将此两类肿瘤列入1967年首版WHO肺 癌分类中[3] 。小细胞癌从最初的淋巴细胞样(燕麦细胞型)、多角型或梭型、其他型(包含非小细胞癌成分)3个亚型到1982年WHO版的燕麦细胞型、中 间型、复合型[4] ,直到1999版分类仅保留小细胞癌 和复合型亚型,并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逐步 完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种类名称即:类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二、分类及特点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4个肿瘤类型中,小细胞癌(smallcelllungcaricinoma)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cellneuroendocrinecarcinoma,LCNEC)属于高级别肿瘤,典型类癌(typicalcarcinoid)与不典型 类癌(atypicalcarcinoid)属于低-中级别肿瘤[5-7] 。4种肿瘤类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是在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前提下,结合肿瘤坏死及核分裂指数 (核分裂象数/2mm2 ),并且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标志物辅助证实。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显微镜目镜的 不同型号,2mm2 可能对应着不同的高倍视野的数量。 1.典型类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与吸烟无关,常发生于肺门部,少部分位于外周,大体边界清楚。镜下形态具有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即血窦丰富的肿瘤组织排列成梁状、索状或缎带状、腺样、或实性细胞巢,周围型常表现为梭形细胞形态;细胞大小通常一致,染色质均匀或稍粗糙,核仁小或不明显,个别情况下可出现核大、浓染的异型细胞。诊断依据主要是<2个核分裂象/2mm2 ,没有坏死形成。 2.不典型类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与吸烟史有轻度相关性,常位于外周,大体边界清楚。镜下形态与典型类癌相似,或异型性稍明显。诊断依据为2~10个核分裂象/2mm2 ,或出现点状坏死,偶尔出现局灶片状坏死,不应出现大片弥漫坏死区域。当每2mm2 核分裂象数介于交界值2或10个时,需计数3 个2mm2 的核分裂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3.小细胞癌:患者与吸烟密切相关,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以肺门部多见,大体边界不清,广泛浸润,灰白质地细腻,可见出血坏死区。肿瘤细胞较小,一般小于3个静止期淋巴细胞,胞质少,密集拥挤排列成巢、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结构特征不显著。细胞核染色质丰富细腻,核仁不明显或呈现小的核仁,核 万方数据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新进 展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年总第188期 ..I综述与讲座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北京医院消化内科(100730)蒋楹张燕军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少见,文献报道发病率约占 消化系统肿瘤的0.4~1.8%,国外报道年发病率约为1,2~3/10万. 近年来,随着各类激素的纯化,免疫组化和临床影像诊断进展, 确诊病例逐渐增多.相对于消化系统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进展缓慢,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1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 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胺前体摄取与脱羧酶(amine precursoruptakedecar~syhseAPUD)细胞,是一种含有神经内分 泌颗粒,以分泌特异性激素和多肽为特征的特殊肿瘤.组织病理 学方面表现为类器官样的生长模式,瘤细胞具有嗜银性.免疫组 化检查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cenohseNSE), 突触素(synaptophysi璐Syn),铬粒素(Chromo~inCga)这些物质 广泛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中.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激 素,但以一种占主导地位,决定肿瘤的临床表现. 2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20oo年肿瘤国际组织分 类,将消化系统内分泌癌分为四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类 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一恶性类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一小 细胞癌;混合外分泌癌一内分泌癌.2008年进行修订,根据预后 分为:预后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一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 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一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神经内分 泌癌,内分泌外分泌混合型癌.临床上通常根据肿瘤分泌的主要

超声内镜在诊断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作用

超声内镜在诊断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作用▲ 张湘莲覃山羽* 姜海行唐国都黄杰安陈志敏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宁市 5300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诊断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价值。方法对确诊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EUS表现,并与传统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比较,了解其诊断价值。结果共1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43.8%)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在胰腺:肿瘤位于胰腺头部2例,胰腺体部2例,胰腺尾部2例,胰腺头部-体部交界处1例;EUS特点: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回声肿块,其内部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在肿块周边发现晕环样改变(不连续的高回声边缘)。6例(37.5%)发生在直肠(平均距肛门5.5 cm),EUS特点:起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回声均匀的低回声肿块。2例(12.5%)发生胃部,EUS特点: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的等或低回声病变。1例(6.2%)发生在左肾上腺,EUS 特点:内见分隔带的无回声影,壁厚,回声较高。所有患者最终均经病理确诊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有7例经手术后得到确诊,3例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得到确诊,2例经EUS-FNA得到确诊,2例经EMR得到确诊,术前EUS诊断正确率为93.7%。结论 EUS可用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定位、诊断和指导消化道类癌的内镜下治疗,并通过EUS-FNA提取病理组织进行细胞学诊断,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是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13(008)002 【总页数】5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去年,不少报道宣称“苹果教主”乔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事实上,从美国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乔布斯所患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只是恰好位于胰腺的胰岛细胞上,并非通常所谓的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绞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其他病变造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就像身披了一件隐形外衣,让人琢磨不透。 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其发生率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将类癌分为前肠(肺、支气管及直到空肠的上部胃肠道)、中肠(回肠和阑尾)和后肠(直肠)。胰腺是常见的累及部位;内分泌系统的很多肿瘤同样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 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像胃癌、肝癌那么多见,但是,也并不像我们原先想像的那么少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病理诊断共识的建立,病理诊断水平大大提高,被确诊的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一般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病理科医生的正确诊断对临床医生的治疗非常重要。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少见,许多内科医生对此病不太熟悉。加之既往临床上描述和命名的不同,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混淆。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它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单一的某一种肿瘤,而是一大类肿瘤

的总称。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前肠(胸腺、食道、肺、胃、胰腺、十二指肠)、中肠(回肠、阑尾、盲肠、升结肠)和后肠(远端大肠和直肠),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两大类——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国外流行病学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0.5-1例/10万左右。在国外其患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结直肠肿瘤。在过去30年间,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提高约5倍,这固然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但实际发病率也的确在增加。 大部分患者前来就医的时候,肿瘤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正是由于在诊断、以及对肿瘤生长的控制不力,再加上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症状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使得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管理的多学科协同探讨成为一种必然。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绞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其他疾病变造成的。钟捷教授指出,患者起初都会因为腹泻、腹痛等原因到医院就诊,医生往往诊断为功能性腹泻;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症状更加严重了,胃肠病医生或其他专家会要求做一些影像学的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因。这时候就会查出现原发病变或者肝转移等情况。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时已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