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第一章基本的划分

1.凡人的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人的自身(人的个性,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潜在发展);身外之物(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名誉、地位、名声);

2.伟大的想象力,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意识,内在幸福不因为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区别;3.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思想上的乐趣,幸福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

4.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一切外在的好处,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悦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的好处是财富、地位不能代替的;

5.对我们的生活幸福而言,我们的自身个性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6.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自身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

7.短暂的、感官的乐趣,徒劳的以这类娱乐取代精神上的享受,生活愚不可及;

8.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审批最关键的;

9.无聊,源自精神贫乏和空虚,会徒劳地用外在财富补偿内在不足,渴望从外部得到一切,人自身内在的贫乏由此导致了外在财富的贫乏;

10.每个人都可以争取得到名誉,亦即清白的名声,社会地位只有服务国家政府的人才能染指,名誉是价值昂贵的金羊毛,人拥有的财产物品和名誉、声望互为影响促进。

第二章人的自身

1.一个人的自身个性永远伴随着他,他所体验的一切都沾上他的个性色彩,无论他经历何种事情,他首要感受到的是他自己;

2.我们能够要紧牙关忍受从外而至的灾祸,但我们自身所招致的不幸却更难忍受;因为运气会有变好的时候,但我们的自身构成却永远不会改变;

3.最直接我们的幸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高兴的心情直接就使我们获益,它才是我们幸福的现金;我们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快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能够增进愉快心情的莫过于健康,贡献最小的是金钱;愉快的心情就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花朵;

4.保持身体健康的手段无非就是避免一切纵欲放荡的行为、令人不快和剧烈的情绪动荡,以及长时间紧张的精神劳累;每天至少在户外进行两个小时的身体快速运动;勤洗冷水浴、饮食有节。

5.身体内部不停地运动需要得到某种外在运动的配合与支持,保持身体内外的协调;6.使我们快乐或者忧伤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和把握;

7.我们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赖于我们的健康,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声名,甚至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

8.美貌至关重要,通过留给别人印象的方式做到这点;

9.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死敌,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表现的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暴露出内在空虚,内在空虚是无聊的真正根源;

10.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返求于自身,愚蠢的人饱受无聊之苦;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11.智力的任务是理解、把握动因;

12.闲暇时人生的精华,但是闲暇带给人们的不是声色享受和胡闹,就是无聊和浑噩,闲暇

时每一个人生命存在开出的花朵,或是说果实,只有闲暇使人得以把握、支配自身;

13.打牌,这种社交聚会的价值,宣告了思想的破产,没有可以交换的思想,只能交换纸牌,试图赢取对方的金钱;

14、个人内在充足、丰富,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求于己。

15、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并获得幸福。—《旅行者》亚里士多德,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因为我们自身拥有能够保持得至为长久。

16、我们这个世界乏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于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们来说,无聊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此外,卑劣和恶毒普遍占据着通知的堤外,而愚蠢的嗓门叫喊得至为响亮,他们的话语也更有分量。命运是残酷的,人类又是可怜可叹的。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个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风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小屋。因此,能够拥有优越、丰富的个性,尤其是深邃的精神思想,无疑就是在这地球上得到的最大幸运,尽管命运的发展结果不一定至为辉煌灿烂。17、圣经《传道书》上说,智慧帮助一个人享受阳光。条件是拥有独立和闲暇,这种人会乐意以俭朴和节制换取上述二者,对职位、金钱、世人的赞许和垂青等诸如此类的指望终究不会把这种人诱入歧途,牺牲自己以迎合人们卑微的目的或者低下的趣味。

18、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和名声而部分或全部地奉献出自己的内在安宁、闲暇和独立——这是极度的愚蠢行为。

19、真理是,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20、只有情欲的疯狂火焰,才能可以活动一下那呆滞和死气沉沉的众生生活。但精神禀赋卓越的人过着思想丰富、生气勃勃和意味深长的生活。具有天赋的人比常人多一样的需求,那就是学习、观察、研究、默想和实践的需求。因此,就是对闲暇的需求。

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在个人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思想上的生活。他们的智力超出了意欲所需要的程度。

21、常人却寄希望于身外之物,寄望于从财产、地位、妻子、儿女、朋友、社会人群那里获取生活快乐;他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这些上面。这个人的重心在他的自身之外。

22、一个人自身的生命力才是身体力量和健康的源泉。那些精神思想力量并不那么突出、但却又超越了泛泛之辈的人,学习和练习某一门优美的艺术,或者进行其他的自然科学的学习(植物、矿物、物理、天文、历史等)从得到消遣和乐趣。这些人的重心是部分地存在于自身。

23、一个内在丰富的人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

24、圣经《旧约》,与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糟糕。越有智慧,就越烦恼。德语Philister,菲利斯特人,没有精神需求,乏味无聊,剩下虚荣心,他们有着一股可憎的自卑感,以及呆笨的、不为人知的嫉妒心,有时候变成私下的苦涩和愤怒,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要对卓越的精神思想给予恰如其分的尊崇和敬意。任何理念性的东西都无法带给他们愉快。他们为了逃避无聊,不断需要现实性的事物。

第三章人所拥有的财产

1、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

2、荷马《奥德赛》,凡夫俗子的情绪飘忽不定,就像神、人之父所赐予的日子。

3、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金钱具备了绝对的好处,它并不只是满足某一具体的需要,而是满足抽象中的普遍的多种需要。

4、我们应把现有的财富视为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并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或者不花天酒地就是对不起自己似的。

5、从事优美艺术的人的才能只能维持短暂的事件,他们的天赋才能有枯竭、耗尽的时候。然而掌握一种手艺,就是拿到了一个金饭碗。

6、出生于富有家庭的人把财富视为并不可少,警觉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就像保护生命,通常有条不紊、小心谨慎、勤俭节约。相比之下,出生于时代贫困之家的人把继承来的财富看做一种多余的东西,享受、挥霍。莎士比亚说,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

7、一个习惯于处理钱财的有钱女人,会小心翼翼地花钱,但一个结婚以后才首次获得支配金钱权利的女人,会在用钱的时候大胆妄为,她简直就是大肆挥霍。《约翰逊的一生》

8、要谨慎保存挣来的或者继承下来的财产。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足够的财产,能够享有真正的独立自足,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优越条件,这个人就能摆脱纠缠人生的匮乏和操劳,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9、无聊,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会把人引向奢侈挥霍,有次他就被剥夺了他那不配享受的优越条件。有钱人沦为贫困,就是由于有钱就挥霍殆尽,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从压迫他们的无聊那里谋求片刻的喘息。

10、如果目标是在公职服务中达到高位,必须赢得朋友、搞好关系和受到别人的青睐。根本上,一文不名地来到这个世界反而更好。因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反倒成为优势,因此获得别人的提携。因为每个人喜欢和寻找的就是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这在人与人的谈话里面已经如此,在国家公务事业方面情况就更是这样。只有一个穷鬼才会对自己绝对的、彻底的、全方位的劣势到达所需要的深信不疑的程度,才会认识清楚自己的无足轻重和毫无价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人才会接连不停地向人点头哈腰,只有他们的鞠躬才会深至九十度。只有这种人才能忍受一切,且一直报以微笑。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奉献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只有他们才会扯高嗓门,或者用醒目的黑体字,公开把拙劣的文字作品捧为巨著—那些作者不是高高在他们之上,就是极有势力;也只有这种人才会摇尾乞怜。如同一句话所说: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11、相比之下,从一开始就生活无忧的人,却大多难以管束,他们习惯于高视阔步,并不曾学会上述为人处世的艺术。或许他们具有某样能引以为傲的才能,但他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才能与平凡庸俗、溜须拍马根本无法匹敌。“在局促狭窄的屋子里,无从施展,要昂首挺胸已经非常困难。”

第四章人所展现的表象

1、人所展现的表象就是我们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通常被我们过分看重。“使一个渴求赞语的人闷闷不乐或者兴高采烈的话语,确实多么的无足轻重!”——贺拉斯

2、正确评估本身的价值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大有裨益。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收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别人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3、一个朴素的道理: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4、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人必胜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这些展示了人类的愚蠢已经达到多么厉害的程度。他们在别人头脑中的形象比起自己的本质存在更令他们牵肠挂肚,即虚荣。我们无论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我们受到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这方面忧虑。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我们忧心、烦恼、操劳、愤怒、恐惧都确实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我们的嫉妒和憎恨也大都出自同一根源。

5、要增进我们的幸福——它主要依赖我们平和与满足的心情——再没有比限制和减弱人的这种冲动更好的办法了。我们必须清楚:人们头脑里面的认识和见解,绝大部分都是虚假荒唐和黑白颠倒的。本身并不值得我们重视。当我们终于成功地摒弃了这一普遍的愚蠢想法,那我们内心的安宁和愉快就会令人置信地增加。我们的举止和态度会变得更加自信、踏实,更加真实和自然。我们不用活在别人的视线里,恢复真我,躲过许许多多真正的不幸,追求享受那些实在的好处。如希腊文所说:“高贵的也就是难以企及的。”

6、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让人沉默。

7、骄傲一般受到人们的抨击和诋毁,首要来自那些并没有什么值得自己骄傲的人。“跟奴隶开玩笑,奴隶就会对你不屑”(阿拉伯谚语)“你必须强迫自己接受应有的骄傲。”谦虚是美德,这一句话是愚人的一项聪明的发明。

8、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的自豪感。这暴露出这一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一个人的独特个性远远优于民族性,在一个人身上所显现的独特个性比起国民性更应受到多一千倍的重视。

9、地位的价值是世俗常规的,虚假不实的;它的作用是要得到别人虚假的尊敬,这完全是为芸芸众生而上演的一出闹喜剧。勋章就是汇票,它提取的是大众的看法;它的价值由汇票签发者的信誉而定。大众除了长有眼睛和耳朵以外,就再别无其他。他们尤其缺乏判断力,记忆力也不强。过滥和不加思考地颁发勋章,勋章也就由此失去其价值。

10、名誉就是外在的良心,而良心就是内在的名誉。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只要一个人不是彻底堕落,那么,他就会有名誉感和羞辱感,他就会珍视前者。

1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是你、我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就是履行承诺,最后就是男女两性间的关系。与这些关系相对应的就是公民名誉、政府官员的名誉、男性名誉和女性名誉。

12、公民名誉是非常严肃的,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对此掉以轻心。只要他破坏了诚和信,他就永远地失去了诚和信。

13、名誉的特征是否定的(主动,只要保有就行);声望则具有一定肯定的性质(被动,需要争取)。只有通过诋毁侮辱才有可能从外面对名誉实施攻击。对付这种攻击的唯一对策就是把这种诋毁予以公开,把诋毁者公之于众。

14、高龄所带来的衰弱要求人们给予老人更多的是照顾和体贴,而不是敬意。经验不过是对世事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已。

15、名誉的价值是间接的,只有当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决定性地影响了他们对我们的行为的时候,他人的看法才具备价值。

16、公职荣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一丝不苟地履行他的公务员职责。大众在判断社会地位的重要性问题上存在能力上的问题。公职荣誉要求担任公务职责的人,对其所担任的职务保持尊敬。他不可以对一切针对他个人或者他所担任职务的攻击听之任之。

17、女性荣誉:不能发生非婚关系。男性通过得之于自然地、优越的身体和思想力量,占有了人世间所有的好处。女性必须征服他们和俘虏他们;只有通过占有他们,女性才可以占有那些人世间的好处。只有遵守训诫,才能够强迫男性结婚——这是他们的一种投降;只有通过这样做,女性才能得到保障。

18、男性荣誉:由女性荣誉引出,婚姻等于交易,男人既然为这桩交易付出了一切,人们会确保他打到他进行这桩交易的目的,亦即他恩能独自占有这个女人。

19、骑士荣誉:取决于别人对他做了什么,取决于他人是否表示出他们的看法。

20、什么人喜欢中伤别人?这个中伤者可能只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恶棍,一个愚蠢到极点的饶舌者,一个百无聊赖的浪荡子,一个赌徒——一句话,一个不值得我们去理会和计较的人。如塞尼加所说:“一个人越可鄙、越可笑,他就越喜欢摇舌中伤。”看到别人有着明显的优势只会引起毫无价值的人的无声怨恨。歌德说:“你为什么要抱怨你的敌人?这些人能够成为

你的朋友吗?你的本性,就是对他们的一个永恒的指责。”

21、骑士精神:

第五章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泛论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作文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 句,作文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1、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

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6、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 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7、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间接地存在——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和支配。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说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哲学书我一直看的很少,因为觉得全是大白话,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初看,哇,好有道理,自己想想,又觉得貌似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在逻辑上的论述,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最后的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做判断。 最近马马虎虎地看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对叔本华并不了解,是看到了有推荐这本书的,正好想看书了,就决定看一看。 这本书内容很少,但是精炼,有深意。对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到没有直接去说,只是围绕着“人”来讲一些道理,讲到了人,幸福、不同层次的需要、别人眼中的人,人的一生幼青老阶段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作者的看法和人生建议。对“人”从里到外,从以前到现在,从内窥自身到外审整体,从财产、技术到精神、幸福都谈论到了。基于目前的阅历,我能得到的思考可能不多,但文中有两处内容,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这句话,咋一看其实就是一句白话,更像是一晚陈年鸡汤。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你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就是幸福的,

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我们或许会说,你总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相比,又怎么会感到幸福呢。这些话我也拿来去安慰过朋友,宽慰过自己,但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因为一段时间后,我又会陷入不自觉的比较、难过、不幸福的感觉中。叔本华的想法是说服了我。他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不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的幸福,那么感官麻痹后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事物去刺激感官。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会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感到非常兴奋,那么他对于其他人或者事所表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漠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东西。我并不觉得追求精神或者追求物质有不同或者高低之分,只是真正明白了内心深处了想法,才会明白怎样满足自己,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以前的我,总是希望事情尽善尽美,多听一些意见,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及计划,多尽量避开一些“坑”,甚至想过,我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避免掉这些。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万一我的孩子不愿意听我的,执意为之,我是要坚持,还是要放下。现在,我想我会放手,我会给孩子建议,让他明白任何事情是立体的,多面的,不是填空题而是多选题,但是最终判断在他,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以前很少看哲学书,主要是那些哲学咱看不懂。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贴近俺们的实际,前几个月看了他的几本书,有点感觉。这里简单记录一下读他的《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的一点感受: 1. 对待健康:叔本华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保持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和地位所不能替代大”。 那么看看哲学家给出的健康方法:避免一切纵欲放荡行为、烦心和剧烈的情绪动荡、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勤洗冷水澡;节制饮食等。看来跟门口乘凉的大叔大妈给出的建议一样啊,果不然贴近咱老百姓。 大叔的生活确实极有规律:早上7点到8点起床,洗完冷水澡后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埋头写作一直到中午,这段时间禁止任何人打扰。之后吹笛半个小时娱乐,午饭后阅读到4点,然后不管天阴下雨,铁定出门快速散步,身后跟着他的卷毛狗“小叔本华”。晚上准时去图书馆,之后去剧院或音乐会。晚上9到10点回家,躺在床上看古印度的《吠陀》几页后睡觉。当然他活了72岁,也不算很长寿。 即使哲学家们不说,我们也知道健康的重要,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所以需要时时提醒注意健康,建议爱坛也开设“健康养生”栏目,督促大家保健。 2. 对待物质财富:物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外,对于我们真正的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它还会打扰我们悠闲自由的生活。 大叔说:“我们看到很多人像蚂蚁似的辛勤劳作,从早到晚盘算着如何增加他们的财富。一旦脱离了那狭窄的挣钱领域,他们就一无所知。他们的精神空白一片,对挣钱以外的一切事情毫无感知”。 3. 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太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否则它会导致虚荣和奢侈。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愤怒和恐惧也与此相关。 “几乎所以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为什么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由于“人们头脑里面的见解和认识,绝大部分往往是黑白颠倒和虚假荒唐的,这些见解不值得我们重视”。只要抛弃对名誉的最求,我们的生活才会宁静,就像隐居的人一样,他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 4. 对待生活:大叔认为生活是痛苦的而非幸福的。“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幸福是带有否定意义的、暂时的,而只有痛苦才是肯定的、永恒的。 “我们不要把目光盯着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而是尽可能地注意逃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东西,不外乎就是一种没有痛苦的、宁静和可以让我们勉强活下来;我们必须限制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把握实现它们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哲学书我一直看的很少,因为觉得全是大白话,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初看,哇,好有道理,自己想想,又觉得貌似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在逻辑上的论述,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最后的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做判断。 最近马马虎虎地看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对叔本华并不了解,是看到了有推荐这本书的,正好想看书了,就决定看一看。 这本书内容很少,但是精炼,有深意。对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到没有直接去说,只是围绕着“人”来讲一些道理,讲到了人,幸福、不同层次的需要、别人眼中的人,人的一生幼青老阶段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作者的看法和人生建议。对“人”从里到外,从以前到现在,从内窥自身到外审整体,从财产、技术到精神、幸福都谈论到了。基于目前的阅历,我能得到的思考可能不多,但文中有两处内容,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这句话,咋一看其实就是一句白话,更像是一晚陈年

鸡汤。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你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就是幸福的,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我们或许会说,你总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相比,又怎么会感到幸福呢。这些话我也拿来去安慰过朋友,宽慰过自己,但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因为一段时间后,我又会陷入不自觉的比较、难过、不幸福的感觉中。叔本华的想法是说服了我。他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不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的幸福,那么感官麻痹后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事物去刺激感官。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会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感到非常兴奋,那么他对于其他人或者事所表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漠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东西。我并不觉得追求精神或者追求物质有不同或者高低之分,只是真正明白了内心深处了想法,才会明白怎样满足自己,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以前的我,总是希望事情尽善尽美,多听一些意见,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及计划,多尽量避开一些“坑”,甚至想过,我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避免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我们的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 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并不重要。 如果一个人是否具备价值只能取决于这个人在别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子,那这样的生存将是悲惨的。 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 我们喜爱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而要避免不很幸福的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因为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在很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到这些小事情的。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不在发生。在基础方面,我们幸福的建筑物与楼房建筑物正好相反,后者因其广大的基础而变得牢固。因此,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可能地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 现在的时间包含现实的内容,我们的存在唯独就在这一时间,因为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的和痛苦的短暂时光,也就是说,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致败坏现时。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 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 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 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 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 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 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 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 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 目一新的见解: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 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 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 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 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 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 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 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 不如避开痛苦。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他人,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当初一读叔本华的这本书,就喜欢得不得了。在给友人的信中自称,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给他所带来的愉悦是“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对于人的幸福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独处与思考是开发这种内在精神世界因而提高一个人自我品味的前提。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应该爱好独处,站在时代的最顶端。这样他才能看的更远,思考的更深。

以下是一位网友在读完《人生的智慧》以后所总结的6点个人感悟,或许对你的人生能有所启迪和醒悟: 1,穷人痛苦,富人无聊 叔本华认为,穷人痛苦,富人无聊,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所面对的两大问题。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死敌。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一个社会的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苦难就越深重。饥饿、疾病,甚至战争,都和贫困贴得很近,有些原本就是贫困的原因和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穷人脱离贫困而走向富裕,富人群体日益庞大,无聊的人群也开始逐渐增加。无聊的人会生出许多无聊的事,无事生非是人的本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所谓温饱思淫欲,正在变为一种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 吃饱了总得找点事做吧,不然太无聊了,于是乎女人就成了目标之玩物,毒品就成了精神麻醉之寄托。 2,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叔本华经典语录

叔本华经典语录 叔本华经典语录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对某些事理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言论的实录或摘录。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叔本华经典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叔本华经典语录1 1、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2、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4、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5、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6、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7、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8、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9、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10、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11、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12、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3、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4、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1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16、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17、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赏,一切美所给予的欢悦,艺术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却生活的烦恼。天才乐于孤独寂寞,一个人热衷于社交的程度恰正相当于他在理智上贫乏和庸俗的程度。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名段名句 1、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 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 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b5E2RGbCAP 3、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 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 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 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1EanqFDPw 4、“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 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 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 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DXDiTa9E3d 、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 串的 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RTCrpUDGiT
6、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 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 多人, 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叔本华 《人生的智 慧》 5PCzVD7HxA 7、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间接地存在——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行 为并没有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和支配。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 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 jLBHrnAILg 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 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xHAQX74J0X 8、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 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 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说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LDAYtRyKfE 9、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骗的大众在一起就类似这种情形:他的手表 指示的时间是正确的,但全城钟塔指示的都是错误的时间,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确的时 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所有人都听任错误钟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这个人的手表指示 了唯一正确的时间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Zzz6ZB2Ltk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没吃过中国料理的悲观鸵鸟大叔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关键词:幸福,悲观,外在,自身 正文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感触颇多,收获不少,现来谈谈我自己关于它的一些并不深刻的感受与看法。 首先,在书的序中,韦启昌先生写道:“虽然叔本华一向是曲高和寡,但在这部写得平易、浅显的生活智慧书出版之际”,都到这我心中不禁松了口气,看来这是一本比较好啃的书;然而开始阅读正文才发现,其实并不然。书中所想传达给人们的道理,主干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叔本华为了全面深刻地讲明他理论的正确性,所写出的语言和论述句句都充满了哲思与辨证。 一开篇,他便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的三分法: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然后基于他对于现实世界、外部世界的悲观主义,阐明,人的自身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快乐、能否幸福的最根本因素,而后两者都是飘渺如浮萍一般、无法以主观力量加以控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人

对外在事物的感受,即外在事物会让人高兴更多还是难过更多,根本上取决于此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人的健康,一旦失去,便与宁静愉快无缘;外在的金钱、娱乐、身份、地位总有失去的一天,但内心的充实与快乐却可以伴我们至死,等等。 因此,他的主张便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现世总是动荡漂浮的,人要追求自身的完善,要修炼自己内心世界的丰足和精神的敏感,才能在这并不乐观的世界寻得内心的解脱与安逸。 在我看来,他在书中所教导的,是适用于特定的时候,调整心态、安于孤独的哲学;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一下我从正方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适合读他的书的时候,是当我们处于低谷,对现实生活产生厌倦、失望,或者总是得不到自己所想、感到浮躁的时候。不妨摘录几句书中的话,“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双重生活,一种是他个人的生活,另一种则是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他们与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原因,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

浅谈《人生的智慧》

浅谈《人生的智慧》 对于叔本华,我以前一直是只知其人却不曾看过他的著作,而这学期因为老师上课时介绍过他,而我对他也很感兴趣,所以就买了他的《人生的智慧》来看。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叔本华对幸福,对生活,对自己,以及对周围的人的看法和那么多的建议,可能许多来自他自己的生活,有许多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或者说是不屑的评论,但当他把这许多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否定这是一部绝对优秀的作品。 叔本华被称为是“悲观主义哲学家”,而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他又有了新的看法,我觉得其实他并不悲观。客观地展现人性的本质又怎么是悲观呢?问题应该出在人自己身上,如果一个人对人性抱有不切实际的认识,而导致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只能是自己有问题。叔本华给我们展现了隐藏在万千表象下面人类的共性,个人认为一点儿也算不上悲观,至于每个人认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自己反省,那是我们不能够强求的。 这本书一共有六章,而叔本华在这短短的六章中叙述了人对待人生该有的态度以及如何在短暂的人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比如通过阅读第一章,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决定人命运根本差别在于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及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1而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自身:学识、道德、性格、健康等。只有内在丰富的人才会享受孤独,而内在贫瘠者才会去追求外在的东西:财产、名誉、娱乐、与他人的关系等。对于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然后听天由命。而在之后的章节中,叔本华用优雅的语言对以上观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无情的解剖人性,揭露人生的本质,击碎了读者们头脑中对于人生的天真无知的幻想,并向读者循循善诱为人处事之道。 可以说我当时一读第一章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因为他谈及的很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有共鸣的。叔本华说“一个具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一个乐观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2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同样一件事,看问题的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页

72句叔本华经典名句

72句叔本华经典名句 寄语: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而仁爱则表现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个级别,即看见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从而使自己去帮助每一个人。72句叔本华经典名句由收录,欢迎阅读。 1. 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2. 智慧之士比一般人更需要阅读观察学习沉思以及训练自己,总之,他需要不受打扰的闲暇。 3. 我们自己不先去思考某个对象就来阅读有关它的文字,会是危险的……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4. 无需与他人为伴,仅仅依靠自己是交好运的重要因素;因为,几乎我们遭受的全部不幸都源于与他人的交往,这种交往破坏了思想的平静,而在幸福的种种因素中,身体健康是首要的,其次便是思想的平静。 5. 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人生的智慧》 6.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7. 生活就是一个恶梦,当那极度恐惧瞬间迫使我们惊醒时,世界上的暗影便不复存在了。 8.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 9. 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10. 只有知道了书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11. 每一个正常的有机体在成熟期间,都渴望献身于生殖使命:例如一只刚刚射完精的雄蜘蛛被受孕的雌蜘蛛吃掉;黄蜂忙碌着为自己永远也见不到的后代搜集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 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必需的部分。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开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会好好享受独处的好处。 哲学家,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先行者,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拓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远远领先于他们的时代,不被当时所理解,但最终真理就是真理,即使过了几百年,也会被重新认定;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在当代就被大家赞扬的杰出人物,往往死后会被遗忘。因为天才就是引领人类的火把和旗帜,他们永远前行在大多数人的前面!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 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深深吸引。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本书,让我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

思修读书报告之《人生的智慧》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尼采的一生似在爬山,晚年终于达到个人哲学的巅峰,而叔本华则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在个人学术理论上便达到巅峰,接下来的一生他仍孜孜不倦不断完善,巅峰之后创造一个又一个高峰。在理论和思想上达到极高造诣甚难,不被巅峰的成就感束缚桎梏却更为难得,读这本书就像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智者跟你娓娓道来,他不高谈阔论那些哲理,只是简简单单聊聊人生。他的语言文字是那么淳朴又流畅,精确又优美。有时候你还会听得有点不耐烦,认为他重复太多;有时候你自己与他的想法不一致,可却阻挡不了讲到激情处滔滔不绝的他;有时候你觉得他说的与自己极其契合,可接下来他却给你泼了冷水,或明或暗在嘲讽。可无论怎样,读这本书,你只会觉得,这是个可爱的老头,你没法不喜欢他,他不是强迫任何人接受他的分享,但溢着的人格魅力让你又不得不认真听他所分享的人生的智慧。合上书,就像刚刚与大叔来了场酣畅淋漓的谈天,于我,最重要的心得可以用殷浩的那句;“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作总结。 在准备人生矛盾的专题时,我用这一整本书来回答我们组内矛盾集中体的那位少年的所有疑问。叔本华的一整本书都是在讲述人该如何与自我和解和相处,只有与自我周旋久了,做回改做的自我了,人生的所有矛盾与困境才能得到自己真正的解决。叔本华认为决定人自身命运有三要素,人的自我,人拥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在他人眼中的显现。读完书后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看待这三种要素,人的自我是精神意志,却直接作用于现实;人的身外之物是物质存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现实;人的表象即人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是精神意志,间接甚至不作用于现实。可事实经常是,我们关注那些物质的东西胜过精神,我们关注那些不直接作用于自身的东西胜过自大其身,就像书中写到:“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和名声而部分或全部奉献出自己的内在安宁、闲暇和独立——这是极度的愚蠢行为。” 人的一生可以拥有多高的精神欢愉从来不是物质可以给予的,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和挖掘、创造、体悟幸福快乐的能力,取决于人的自我有没有良好的智力、高贵的品质、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简而言之取决于人的纯粹自我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当我们自大其身时,对身外之物的需求就少了,由于非我那些不可控因素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就少了,我们就越发可以掌控自己,这会变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注重自我就意味着

叔本华人生哲学

读书笔记 一、叔本华及《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1788—1860)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 《叔本华人生哲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在这本书中,随处可以体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虽然说这本书并不是叔本华的著作之一,我认为这本书已经大体上能使人了解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此书有九州出版社与2010年11月份出版,正像出版社在前言中说的那样,这本书是“哲人咖啡厅”系列丛书之一,尽管它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地加了小标题,但这本书仍然是“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二、《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结构和内容 这本书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标题为“人生的智慧”。在这个部分中,凝结了叔本华为人处世所应有的准则和道德。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地位和财富等的不同,展示生命的不同的内容,但是无论人们的环境如何地不同,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生都是具有相同的性质“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的活到死而已”。尽管如此,人也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所具备的一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根本的和直接的影响因素。这些人格包括“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完美的体魄”,这是人自身的福祈,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所以人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区促进和保存这类使人幸福的特质,而不是外界的财富与地位。幸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身体健康,叔本华论述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是愉悦健康的精神,但是只有健康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愉快的,失掉健康就是失掉了快乐。 对于财富,叔本华认为它既不是自然又不是必要的需求。对于财富,不能用理性定义它的范围,但是要真正的认识到是否拥有财富跟幸福与否是没有关系

关于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关于读《人生的智慧》有感导读: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下面是下辈子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人生的智慧》有感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有人把叔本华归入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范畴,但他的悲观多来自于对世界更理性的审视,他用他的痛苦经历去凝结智慧。 他并没有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为巨商去贸易和赚钱,并没有延续家族的商业辉煌,然而让其父亲也没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遗产比经商所能创造力和影响程度更为巨大,绵延了几个世纪,成为了现代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创始人。一生未婚,无子无女。就像他自己所说”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的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种种滋味“。 多时候,在人群中,我们都不确信自己拥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因而会试图为自己添加各种标签,但当我们远离人群,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确信自我的存在,能够真正通过自我思考获取成长。这或许就是选择孤独的收获,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看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

之中。什么叫“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被满足的那一个刹那就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被设想出来,那时人就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之中。一旦这个人的第二个欲望产生出来,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忙于为实现他的第二个欲望而筹划。所以,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在追求快乐幸福的过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无聊,无聊的人归因于肤浅,而智者体验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并非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对于肤浅之人来说他们是对立着的两回事,中庸之人觉得两者关系式辩证的,而睿智之人认为他们是一码事。 【篇二:《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句 1、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 3、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4、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6、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7、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8、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9、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10、大致说来,一个人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曼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叔本华的评价中说的那样,“叔本华对人的潜意识和最内在心理的洞察是许多精神分析学者所不能及的”。希望透过他的作品,能找到让大多数心灵宁静和升华的捷径。 我在读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时对他的幸福观印象最深。叔本华把幸福观分为绝对和相对两个观点,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完全认同叔本华的绝对幸福观,即幸福是虚幻的,而痛苦才是具体存在的。但也不反对,主要是找不到反对的理由。相对观是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从理论上我赞同这个观点,但现在却没办法在认同的基础上去实践,换句话说,我还对他的观点存有一丝怀疑、一丝侥幸,这种认同还没到骨子里去,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沉淀,或许待自己真正读懂他的思想后我会认同,倘若这样,那便是最好的收获。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一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可分为荣誉、地位和名声。在这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第一项差别是大自然划分下来的,由此可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纯粹出自个人自己作出的判断和决心。同时,在他看来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浅显的说,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直接伴随他的意识而生活,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大。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 有人把叔本华归入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范畴,但他的悲观多来自于对世界更理性的审视,他用他的痛苦经历去凝结智慧。 他并没有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为巨商去贸易和赚钱,并没有延续家族的商业辉煌,然而让其父亲也没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遗产比经商所能创造力和影响程度更为巨大,绵延了几个世纪,成为了现代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创始人。一生未婚,无子无女。就像他自己所说”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的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种种滋味“。 多时候,在人群中,我们都不确信自己拥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因而会试图为自己添加各种标签,但当我们远离人群,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确信自我的存在,能够真正通过自我思考获取成长。这或许就是选择孤独的收获,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看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之中。什么叫“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被满足的那一个刹那就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被设想出来,那时人就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之中。一旦这个人的第二个欲望产生出来,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忙于为实现他的第二个欲望而筹划。所以,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在追求快乐幸福的过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无聊,无聊的人归因于肤浅,而智者体验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并非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对于肤浅之人来说他们是对立着的两回事,中庸之人觉得两者关系式辩证的,而睿智之人认为他们是一码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书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类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界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想运气至为重要。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3 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 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