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二章第八节诺卡菌属40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诺卡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诺卡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1概述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的、能形成气中菌丝、有孢子的革兰阳性菌。包括9个种,其中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皮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新星诺卡菌等6个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2. 标本类型 痰液、脑脊液、穿刺液、脓液、血液等标本。 3 鉴定 3.1 态与染色: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称为菌丝或菌丝体。培养早期,菌体裂解为较多的球菌或杆菌状,分枝状菌丝较小;培养后期,可见丰富菌丝体形成。在脓液、痰和脑脊液等临床标本中,为纤细的分枝状菌丝。抗酸染色弱阳性。 3.2 培养特性:注意寻找标本中的颗粒接种培养,在不含抗生素的沙氏培养基(SDA)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2℃或35℃均可缓慢生长,需5~7天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褶,呈颗粒状、黄色或深橙色,表面无白色菌丝。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时间延长可出现橙色。 3.3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甘露醇、肌醇、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嘌呤,不水解淀粉,不液化明胶。 鉴别要点:3.4

3.4.1 本菌特征: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抗酸染色弱阳性;生长缓慢,菌落较小;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嘌呤。 3.4.2 与分枝杆菌的鉴别:星形诺卡菌革兰染色性强,抗酸染色性弱,盐酸乙醇易脱色,菌体呈丝状;分枝杆菌抗酸性强,不易脱色,革兰染色弱。 3.4.3 与红球菌属的鉴别:星形诺卡菌对青霉素耐药,红球菌则敏感。 3.4.4 与棒状杆菌的鉴别:星形诺卡菌菌体呈丝状,而棒状杆菌属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3.4.5 与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属的鉴别三者镜下形态相似,但星性诺卡菌抗酸染色弱阳性,分枝杆菌属强阳性,放线菌属为阴性。 3.5 操作步骤 3.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3.5.2 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SDA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仪器法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质量控制5.

诺卡菌病,诺卡菌病的症状,诺卡菌病治疗【专业知识】

诺卡菌病,诺卡菌病的症状,诺卡菌病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奴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又称奴卡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疾病。奴卡菌属于放线菌。奴卡菌通过感染皮肤和内脏,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诺卡菌属共百余种,广布于土壤,大多为需氧菌。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不呈内源性感染。对人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 )、豚鼠诺卡菌(N.caviae)和巴西诺卡菌(N.brasiliensis )。以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多见。后者致病力强,可引起暴发流行。在我国最常见的为星形诺苄菌。本菌属的共同特征是菌丝纤细,直径0.3~0.2μm,多弯曲如树根状,一般生长到10多小时开始形成隔膜,并断裂成长度不等的杆状、杈状细丝。革兰染色阳性,胞壁IX型,糖类A型,并含LCN-A类脂和诺卡菌酸,DNA中GC含量为60~70mol%。星形诺卡菌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 二、发病机制 病原菌多经外伤进入皮肤或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然后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或经血液循环播散至脑、肾或其他器官。病原菌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中性粒细胞通过溶菌酶和其他阳离子蛋白的作用抑制诺卡菌。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也能制和杀灭本菌。因此当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削弱时容易引发本病。此外诺卡菌对吞噬细胞呼吸爆发产物有抵抗力,说明吞噬细胞呼吸爆发与诺卡菌病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 症状体征 一、症状奴卡菌侵犯皮肤和内脏,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1.皮肤感染皮肤受创后引起病原菌侵入而发病,亦可由肺部病变发展而来。臂部可出现链状排列的皮下结节群,呈孢子丝菌病样奴卡菌病。也可表现为脓肿及慢性瘘管或疣状损害类似皮肤结核,

放线菌与诺卡菌

放线菌与诺卡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述微生物中哪种不是原核细胞型 A.钩端螺旋体 B.沙眼衣原体 C.衣氏放线菌 D.肺炎支原体 E.白色念珠菌 2.下述哪不是依色列放线菌的特性 A.在组织病灶中可出现硫磺样颗粒 B.可导致口腔内感染 C. 属于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 D.抗生素治疗有效 E.机体对放线菌的免疫主要靠细胞免疫 3.衣氏放线菌感染的最常见部位是 A.肠道 B.中枢神经系统 C.面颈部软组织 D.胸膜 E.泌尿道 4.放线菌在机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是 A.硫磺样颗粒 B.细菌L型 C.荷包蛋样菌落 D.黑色菌落 E.绒毛样菌落 5.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能产生粘性很强的物质,种物质是 A. 6-去氧太洛糖 B.荚膜 C.普通菌毛 D.顶端结构 E.鞭毛 6.放线菌生长时,对气体的要求是 A.专性需氧 B.专性厌氧 C.需加30%C02 D.微需氧或厌氧 E.兼性厌氧 7.诺卡菌属引起的感染多为 A.内源性感染 B.蚊虫叮咬感染 C.动物的咬伤 D.外源性感染 E.接触感染 8.诺卡菌广泛存在于 A .口腔 B.土壤 C.皮肤 D.肠道 E.水 9.分离放线菌应使用 A.沙保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 D.BCYE培养基 E.S-S琼脂 10.下述对放线菌正确的描述为 A.多数可致人类疾病 B.多以分裂方式繁殖、有菌丝 C.形成菌丝及孢子的真核生物 D.必须在活的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 E.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1.放线菌感染的病变部位可见 A.异染颗粒 B.质粒 C.硫磺样颗粒 D.内含颗粒 E.营养颗粒 12.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好发部位为颈部和颜面部的病原体是 A.衣原体 B.真菌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13.关于放线菌错误的是

诺卡菌属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诺卡菌属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诺卡菌属细胞壁含分枝菌酸,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需氧性放线菌。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不呈内源性感染。分为星形诺卡菌、短链诺卡菌、鼻疽诺卡菌、肉色诺卡菌、巴西诺卡菌、越橘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苦味诺卡菌等9种。对人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 )、豚鼠诺卡菌(N.caviae)和巴西诺卡菌N.brasiliensis )。引起人类疾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的为星形诺苄菌。奴卡菌病多为外源性感染,可因吸入肺部或侵入创口引起化脓感染。如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肺结核的症状如咳嗽,发热,寒战,胸痛,衰弱,纳差和体重减轻,但这些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并且与肺结核或化脓性肺炎相似。胸腔积液也可发生。约1/3病例可发生转移性脑脓肿,通常可有严重头痛和局灶性神经系统异常。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样改变,在感染的组织内及脓汁内也有类似“硫磺样颗粒”,呈淡黄色、红色或黑色,称色素颗粒。巴西诺卡菌可因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腿部,称为足分枝菌病。 奴卡菌感染常可发生在一些进行性疾病或免疫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晚期尤其是柯兴综合症、糖尿病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及广谱抗生素患者。但约一半病人并无预先存在的疾病。本病已被认为是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其他诺卡菌有时也可引起局部或偶也可是全身性的感染。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奴卡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有细长的菌丝,菌丝末端不膨大。色素小颗粒压碎染色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抗酸染色为弱阳性,在盐酸酒精种较长时间可完全脱色,这可与结核杆菌相区别。本菌属为专性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中可缓慢生长,需5~7天可见菌落大小不等,表面有皱褶,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如橙红、粉红、黄、黄绿、紫以及其他颜色。在培养的早期菌体裂解为较多的球菌或杆菌状,分枝状菌丝较少。菌丝直径为1μm或更小。若培养时间较长,则菌丝易断裂,可见有丰富菌丝体形成。星形诺卡菌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常在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下部液体澄清。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1、涂片镜检根据脓、痰涂片和压片检查,可见有革兰阳性和部分抗酸性分枝菌丝若见散在的抗酸性杆菌,应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区别。 2、分离培养:标本接种分离可用沙保培养基或脑心浸液琼脂平板置37℃培养。因星形诺卡菌在45℃时生长,故温度可有初步鉴别意义。培养24—48h后有小菌落缓慢出现,淡黄色粗颗粒样,边缘陷入培养基中,表面干燥,白色或淡黄色。时间延长则菌落皱折、堆叠如皮革样,表面有天鹅绒样气中菌丝体。需注意,诺卡菌入侵肺部后由于巨噬细胞等免疫因素的

奴卡菌属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

奴卡菌属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 一、什么是奴卡菌? 奴卡菌病系由奴卡氏菌属引起的局限性或播散性、恶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化脓性(偶或为肉芽肿性)疾病。原发感染在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肺部症状,有时也可经血源播散而成为系统性感染,多见于20岁-60岁男性。 病原和流行病学本病可由星形奴卡氏菌、巴西奴卡菌或豚鼠奴卡菌引起,病菌为需氧菌,存在于土壤。带菌的灰尘、土壤或食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然后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或经血循环散播至脑、肾或其他器官。男女老幼普遍易感,不受地区影响。本病的发生和传播途径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从皮肤侵入者,常有局限性,可表现为足菌肿型或皮肤脓肿型,很少呈血源性扩散。如通过呼吸道入侵,则首先引起肺部感染,只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特别继发于白血病、淋巴瘤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往往引起血源性播散。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奴卡菌特别是星形奴卡氏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二、宜选药物 磺胺哒嗪对本病具有特效,但每日剂量需达6~10g,以期使血浓度≥20mg/100mL,并需应用3~6月以上,有时可并用磺胺增效剂。急性期尚可加用链霉素,每日~2g,脑部感染者可加用环丝氨酸,每6h 250mg。鉴于二者均可透入中枢神经系统,不必加用鞘内治疗。对脑脓疡、脓胸等尚可辅以外科切开排脓,同时应用上述诸抗菌药物。 三、病因分析 本病主要是由星形奴卡菌所引起,但巴西奴卡菌、巴拉圭奴卡菌、

白乐杰奴卡菌、马杜拉奴卡菌等也可致病。它们均属于裂殖菌纲、放线菌目、放线菌科。在组织内和培养中的形态均表现为很长的菌丝。 四、检查手段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真菌检查,尤其是找到颗粒,即可确诊。但其肺部感染需与各期肺结核鉴别。如波及胸膜、胸壁时又需与放线菌病区别。当奴卡菌病的症状不典型时,也应与其它肺真菌病、细菌性脑脓肿、肺癌、肉瘤或晚期梅毒等相鉴别。星形奴卡菌感染者,常可发生于一些其它进行性消耗病及免疫功能障碍的晚期,其中尤易并发于肺泡蛋白沉积症、Cushings综合征、糖尿病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中。

第14章分枝杆菌属

第14章分枝杆菌属 [各型试题] 一、名词解释 BCG acid—fast bacilli OT(old tuberculin) 结核菌素试验传染性免疫麻风细胞 二、填空题 1、结核分枝杆菌常用染色,呈色。 2、对人有致病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和。 3、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常用培养基,形成菌落的时间需 4、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抵抗力较强。 5、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较敏感,在液体中加热0C min即可被杀死。 6、结核分枝杆菌成分中可引起机体发生超敏反应的是和。 7、卡介苗是用菌制备而成的疫苗。 8、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和。 9、最常见的结核病为。预防结核病可接种。 10、抗结核免疫属于免疫,亦称免疫。 11、结核菌素试验所用的试剂有和两种。 12、结核分枝杆菌侵人机体的途径有、、等。 13、麻风分枝杆菌主要是通过与传播。 14、从麻风的临床病理表现分为型麻风和型麻风。 三、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酸染色,呈红色 B、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 D、耐酸碱,在6%H2S04或4%NaOH中可存活3Omin E、耐煮沸。1OO0C5min才死亡 2、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氏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3、结核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后呈红色是因为 A、所用的碳酸浓度过高,不易被脱色 B、结核分枝杆菌含脂质较多,盐酸酒精不易使之脱色 C、脱色所用盐酸酒精PH过低,不易使结核分枝杆菌脱色 D、美蓝不能用于染细菌 E、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糖多,不易被酒精脱色 4、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殊培养基主要应含有 A、足量的小分子蛋白 B、供给合成脂类的成分 C、大量无机碳源 D、表面活性物质协助营养物质进人菌体 E、微量元素 5、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索状因子 B、磷脂 C、分枝菌酸 D、腊质 E、硫酸脑育脂 6、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干燥有关的是 A、胞壁致密 B、壁中脂质多 C、有芽胞 D、含耐热酶 E、以上都不是 7、结核分枝杆菌侵人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泌尿道 E、节肢动物叮咬 8、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无关的是 A、磷脂 B、硫酸脑背脂 C、索状因子 D、腊质 E、内毒素 9、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10、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11、常用的卡介苗接种方法是 A、皮内注射 B、皮上划痕 C、口服 D、皮下注射 E、肌肉注射 12、结核分枝杆菌的哪种变异用于制备疫苗

第九章弧菌属螺杆菌属和弯曲菌属

第九章弧菌属、螺杆菌属与弯曲菌属 第一节霍乱弧菌 弧菌属(Vibrio)细菌是一类菌体成弧形的短小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尤以水中含量最多。根据国际通用分类方法,可将弧菌属分为56个种,其中至少12个种可感染人类,又以霍乱弧菌感染最为严重。 霍乱我国法定甲类传染性疾病,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其病原体。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生7次大流行,前6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最后一次由El-Tor生物型引起。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从患者体内新分离出的细菌形态典型,呈弧形或逗点状,大小约 (0.5~0.8)μm×(1.5~3) μm。多次传代培养后,细菌多呈杆状。G-。菌体无芽胞、有菌毛,个别菌株有荚膜,菌体一端有着生单鞭毛(图9-1)。悬滴法观察液体样本时可见呈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菌体。 图9-1霍乱弧菌 (二)培养特性 霍乱弧菌兼性厌氧,无严格营养要求,但在含氧条件下生长更好。对温度要求不高,18~37℃均可生长,因此可在野外环境下长期生存。该菌耐碱不耐酸,在pH9左右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而其他细菌不易生长,故多以碱性蛋白胨水富集增菌提高初次分离效率。霍乱弧菌与其他致病性弧菌的区别在于其可以无盐环境中生长。 触酶(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阳性,产酸不产气。可代谢多种糖类,如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不利用阿拉伯糖;可还原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后可形成圆形、透明或半透明的无色扁平菌落。在TCBS (thiosulfate-citrate-bile-sucrose)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培养基呈暗绿色。(三)抗原构造与分型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练习题第16章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及检验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练习题第16章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及检验

2017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一、A1 1、关于幽门螺杆菌染色正确的是 A、革兰染色着色不匀 B、常用吉姆萨染色 C、革兰阴性 D、芽孢染色阳性 E、荚膜染色阳性 2、弯曲菌属培养特性为 A、需要95%CO 2 B、专性厌氧 C、专性需氧 D、厌氧 E、微需氧 3、弯曲菌属显微镜观察显示 A、长丝状 B、蝌蚪形 C、棒形 D、菌体细长呈S形 E、长杆状

4、弯曲菌属属于 A、菌体呈Z形或字母状 B、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不高 D、流星样动力 E、无动力 5、弯曲菌属的细菌特点是 A、海鸥展翅型 B、分支结构 C、具有芽孢 D、革兰染色阳性 E、墨汁染色阳性 6、弯曲菌生化反应的特点是 A、生化反应活泼 B、发酵糖类 C、液化明胶分解尿素 D、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均阳性 E、氧化酶试验阳性 7、下列哪种病原菌,粪便标本应进行直接检查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杆菌

C、结肠炎耶氏菌 D、沙门菌 E、弯曲菌 8、弯曲菌属中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有 A、空肠弯曲菌 B、大肠弯曲菌 C、胎儿弯曲菌 D、黏膜弯曲菌 E、猪肠弯曲菌 9、下列哪种细菌不是厌氧菌 A、产黑素类杆菌 B、肉毒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空肠弯曲菌 10、胎儿弯曲菌是 A、革兰阳性弯曲杆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革兰阴性弯曲杆菌 D、革兰阴性小球菌 E、革兰阴性芽胞杆菌

11、培养弯曲菌属常用的培养基是 A、血平皿 B、伊红美蓝 C、营养琼脂 D、Skirrow E、庆大培养基 12、脲酶活性最强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幽门螺杆菌 D、布鲁菌 E、流感嗜血杆菌 13、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为 A、棒状杆菌 B、幽门螺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耶尔森菌 E、空肠弯曲菌 14、对幽门螺杆菌性状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微需氧菌 B、37℃、25℃、42℃均生长

第十八章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

第十八章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 一、名词解释 1.抗酸杆菌2.索状因子3.旧结核菌素4.传染性免疫5.卡介苗(BCG) 6.硫磺样颗粒 二、填空题 l、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将其分为三类①——、②——、③——。 2、结核分枝杆菌常用——染色,呈——色。 3、对人有致病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和——。 4、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常用——培养基,形成菌落需——时间。 5、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抵抗力较强。 6、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较敏感,在液体中加热——℃——min即可被杀死。 7、卡介苗是用——制备而成的——疫苗。 8、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和——。 9、结核杆菌可发生——、——、——、——和——等变异。 10、结核杆菌感染分——和——。 11、结核杆菌生长——,一般需——周形成肉眼可见菌落。 12、结核病的治疗原则①——和——;②——、——。 13、麻风杆菌主要侵犯——和——,少数病例可累及——和——。 14、麻风分——和——两个型及——和——两大类,其传染性最强的是——型。 15、结核菌素试验常规取OT——个单位注射于前臂屈侧皮内——小时观察结果,如局部出现红肿结大于——mm者为阳性。 16、调查人群对结核有无免疫力,可用——试验,其原理是——,阴性结果一般说明机体——,无免疫力者应接种——。 17、放线菌属中的主要致病菌是。 18、放线菌为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的细长分枝状菌。 19、放线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属于——型微生物,后者属于——型微生物。 20、衣氏放线菌存在于正常人的——,属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属——感染。 2l、诊断放线菌病的简便方法是在病变部位取脓汁查找——,其压片在显微镜下呈状。—— 22、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被称为——。 三、最佳选择题 1、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 A.大肠埃希菌B.A群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 D.结核分枝杆菌E.脑膜炎奈氏球菌 2、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 ) A.变形杆菌B.葡萄球菌C.肉毒梭菌D.结核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 3、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蜡脂D C.分枝菌酸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4、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 A.绿脓杆菌B.炭疽杆菌C布氏杆菌D.白喉棒状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 5、卡介苗是( )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发生了抗原变异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测试题

第14章分枝杆菌属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卡介苗(BCG) 2.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3.结核菌素试验 二、填空题 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和 . 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培养基 ,形成菌落的时间需 . 3.结核杆菌常用染色 ,呈色. 4.结核杆菌对干燥、和抵抗力较强 ,但对、、较敏感 . 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 .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 .最常见的结核病为 .抗结核免疫为 ,属于 . 7.结核菌素有和两种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 ;预防结核病可接种 . 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 ,在液体中加热℃ min即可杀死 . 9.卡介苗是用菌制备而成的疫苗. 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和 . 三、单选题 1.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2.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布氏杆菌; C.肉毒梭菌; D.结核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3.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疱肉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 E.亚碲酸钾培养基 4.细胞壁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衣氏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5.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索状因子; B.磷脂; C.分枝菌酸; D.蜡脂D; E.硫酸脑苷脂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 ,不可能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泌尿道; E.节肢动物的叮咬 7.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炭疽杆菌; C.结核杆菌; D.绿脓假单胞杆菌; E.布氏杆菌 8.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9.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 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10.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严重结核病人 ,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 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C+D 11.有关结核菌素试验 ,下述错误的是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 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 ,硬结的直径为标准; 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E.12—18小时观察结果 12.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 ,下述情况可能错误的是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 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 C.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 D.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 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13.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结核杆菌 14.下列各细菌细胞壁中含脂量最多的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15.关于结合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专性需氧; B.抗酸染色呈红色; 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 D.耐酸碱; E.耐煮沸,100℃,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16章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及检验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及检验 一、弯曲菌属 是一类微需氧,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包括5个种和5个亚种。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前者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细长、螺旋形或海鸥展翅状、S形的弯曲杆菌。陈旧培养物可呈球形或长丝状。一端或两端具有单鞭毛,运动活泼。一端单鞭毛多见于胎儿亚种,两端单鞭毛多见于空肠弯曲菌,无芽胞,无荚膜。 2.培养特性微需氧菌,初次分离时需在含5%O2、85%N2、10%CO2气体环境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02环境中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随菌种而异。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在43℃生长,25℃不生长;胎儿弯曲菌在25℃生长,而43℃不生长;简明弯曲菌在25℃和43℃均不生长。但各种菌在37℃皆可生长。生长温度的差异可用于菌种鉴别。 营养要求高,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空肠弯曲菌初次分离时可形成两种菌落:一种为扁平、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的菌落;另一种为圆形、凸起、半透明、针尖状、有光泽、单个细小菌落。两种菌落均不溶血。 3.生化反应本属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和甲基红试验均阴性。氧化酶均为阳性,大多数弯曲菌能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为阳性,空肠弯曲菌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有菌体(O)抗原、热不稳定抗原和鞭毛(H)抗原。根据O抗原可将空肠弯曲菌分为42个血清型。 5.抵抗力抵抗力较弱,56℃5分钟即被杀死。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3小时。 (二)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2.检验方法及鉴定 (1)直接涂片 1)悬滴标本检查:取新鲜粪便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少许混合后,上覆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投镖式或螺旋状运动的细菌。 2)革兰染色检查:为革兰阴性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小杆菌。 (2)分离培养:粪便和肛拭子标本直接接种于改良弯曲菌琼脂平板如改良的Skirrow血琼脂平板和Campy-BAP平板;血液或脑脊液标本接种肉汤增菌后,转种弯曲菌分离培养基,置43℃、37℃,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24~72h,观察菌落特征。 (3)鉴定 1)属的鉴定特征:革兰阴性细小弯曲杆菌,单鞭毛、运动活泼,微需氧,在弯曲菌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两种类型菌落。不分解葡萄糖。弯曲菌属的鉴定要点为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菌体弯曲或呈S形。最常用的鉴定试验有生长温度(25℃、37℃、43℃)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奴卡菌属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

奴卡菌属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 奴卡菌病 【别名】 Nocardiosis 【概述】 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属中的某些菌种引起的疾病,好发于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亦可血源播散于全身各器官,局部感染则可表现为奴卡菌足菌肿。 奴卡菌为专性需氧菌,该菌存在于土壤中,人类通过外源性感染,引起局限性或播散性,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奴卡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治疗概述】 1、达巴万星第 1 周 1000 mg,第 2 周 500 mg 静脉注射 1 周 1 次,双倍剂量 >30 min 2 周 2、奥利万星1200 mg 静脉注射 1 次>3 h 1 次 3、泰地唑利200 mg 静脉注射/口服 1 天 1 次>60 min 6 天 4、特拉万星10 mg/kg 静脉注射 1 天 1 次>60 min 7-14 天 5、头孢洛林600 mg 静脉注射 1 天 2 次>60 min 5-14 天 6、利奈唑胺600 mg 静脉注射/口服 1 天 2 次>30-120 min 10-14 天(治疗抗万古霉素肠球菌为 14-28 天) 7、达托霉素500 mg 静脉注射 1 天 1 次>30 min 7-14 天

8、万古霉素15-20 mg/kg 静脉注射 1 天 1-2 次>60 min 7-14 天 长效药 1、达巴万星 达巴万星是一类半合成脂糖肽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胞壁合成达到杀菌目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0.03-0.12 μg/mL,对 MRSA 有杀菌作用,半衰期长达 8.5 天,给药周期一般为 1 周 1 次。 2、奥利万星 奥利万星是一类万古霉素的脂糖肽类抗生素衍生物,对万古霉素耐受的革兰氏阳性菌可产生浓度依赖性抗菌活性,药理作用为抑制细菌胞壁合成和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稳定性,最低抑菌浓度与达巴万星相近,且对 MRSA 有杀菌作用。 奥利万星以药物原形态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对于高龄、肾功能不全以及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可不考虑剂量调整。药物半衰期约 393 h,给药周期一般为 1 周 1 次。 短效药 1、泰地唑利 泰地唑利是第二代恶唑烷酮类药物,药理机制与利奈唑胺相近,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对于利奈唑胺耐药菌株、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有明

第十三章 白喉杆菌

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是放线菌(分枝杆菌属、诺卡氏菌属、棒状杆菌属)中细胞壁含短链分枝菌酸(碳原子数不同)的菌属,G+,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的杆菌,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棒状杆菌种类较多(16种),包括致病的白喉杆菌,条件致病的有假白喉棒状杆菌、结膜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痤疮杆菌和阴道棒状杆菌等。 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C. diphtheriae) 俗称白喉杆菌,是引起白喉的病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细长稍弯,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常呈L、 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G+;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 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 兰色或深兰色颗粒,此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 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是本菌储存的养料,是本菌形态特 征之一。衰老的细菌此颗粒因被消耗而不明显,革兰染色不定。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 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板上过夜,菌落1~3mm, 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在含有0.03%~0.04%亚碲酸钾血清培养基 上生长繁殖时,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为本属 其他棒状杆菌共同特点。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 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选择培养基。 根据在此培养基上白喉杆菌落的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杆菌区分为重型、中间型和轻型三型,三型均可致病,病情轻重与类型无明显关系,但其分布常随地区和年份有所不同,有流行病学意义。 (三)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煮沸1分钟或60℃经10分钟可杀死,5%石炭酸中经1分钟死亡,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大多数无芽胞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 对青霉素和常用广谱抗生素比较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