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部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式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交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与编程。

4. 地理信息系用的应用:(1)在资源管理方面,将各种来源的数据和信息有机的汇集在一起,用户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显示、统计、制图以及提供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享,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土地资源潜力的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等。(2)在区域规划方面,GIS能为规划人员提供功能强大的工具,通常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经济、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因素,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通常用于预测将来的道路等级、线路和构造的设等。(3)在国土监测方面,GIS方法同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监测和淹没损失估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环境质量的评估研究。(4

在辅助决策方面,GIS利用拥有的数据库和互联网传输技术,已经实现了电子商贸的革命,满足企业决策的多维性的需求。利用GIS迅速有效管理空间数据,确定商业中心位置和潜在市场的分布。

5.地理实体的特征:(1)属性特征,用于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征。(2)空间特征:用于描

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3)时间特征,用于描述事物或现象或时

间的变化。

6.矢量数据结构概念:是通过坐标值来精确地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的。

7. 栅格数据结构概念: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的分布的数据结构,其阵

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8. 拓扑: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关系不变的性质。主要拓扑关系:关联性、邻接性、连通性

9.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10.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四种核心技术:分类、概括、聚集、联合。

11.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1)需求分析,包括调查用户需求、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编制

用户需求说说明书。(2)结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3)物理设计,包括确

定记录存储格式,选择文件存储结构,决定存储路径,分配存储空间。(4)数据层设计,

一般按照数据的专业内容和类型进行的。

12.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GIS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包括地图、遥感影

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13. 空间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平面坐标系、高程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

基准)。

16. 空间数据的输入误差:(1)几何数据的不完整或重复;(2)几何数据的位置不正确;(3)

比例尺不正确;(4)变形;(5)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有误;(6)属性数据错误。

17. 检查GIS数据质量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

备性、现势性。

18.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

19.互操作:在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尽管他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基于的模型不同,但是他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协助,已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这些实体包括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的环境等。

20.空间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编辑、自动拓扑、坐标变换、数据压缩、结构转换、

数据内插。

21. 内插:在已观测点的区域内估算未观测点的数据的过程。

22.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表示方法:拟合法、等值线、

格网DEM、不规则三角网DEM(TIN).

23. TIN就是离散数据点构建三角网,应尽可能的使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锐角。

24. 地表单元的坡度就是其法向n与Z轴的夹角;坡向是地表单元的法向量在OXY平面上的

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通视分析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

形分析。

25. 叠置分析: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进行叠置,产生新的特征的分析方法。

26.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光度的多变形。

27. 网络分析:网络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

间上的运动。

28.空间信息是指地理空间的信息,可视化是将符号或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技术,

它的过程是一种转换,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为人们视觉

感知。

29. 空间信息基本特征:(1)属性特征,是指质量和数据特征;(2)时间特征,地理空间是

一个时间变化的空间,任何空间信息均各自具有长短不一的生命周期;(3)空间特征,

是区别地理信息与其他一般信息的根本标志。

30.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

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

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1.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地图、多媒体地学信息、三维仿真地图、虚拟现实。

程的地图也正迅速地发展起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3. GIS发展热点:(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的结合;(2)GIS与GPS、RS的进一步集成;

(3)真三维GIS和时空GIS:(4)GIS应用模型的发展:(5)Internet 与GIS的结合;

(6)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7)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34.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评价过程:(1)系统调查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4)系统运行维护。

遥感部分

1.狭义遥感: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

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

现代化技术系统。

2. 遥感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

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3)

按工作原理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4)按遥感资料获取的方式分:成像遥感与非成

像遥感;(5)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3. 遥感的应用领域:林业、农业、水文与海洋、国土资源、气象、测绘、城市、考古、地

理信息系统。

4.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一次排列制成的图像。

5. 电磁波谱的特征:(1)电磁波是横波;(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3)电磁波具有波粒

二象性;(4)波动性;(5)粒子性。

6.电磁辐射源:(1)自然辐射源:太阳辐射、地球的电磁辐射;(2)人工辐射源:微波辐

射源、激光辐射源。

7.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汇成的曲线,地物电磁波光谱

特性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8.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1)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

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辐射能量转变为分子的内能,从而引起这些波

段太阳辐射强度的衰弱,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因此在太阳辐射到

达地面时,形成了电磁波的某些缺失带;(2)大气的散射作用,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散射作用的结果是降低了遥

感数据的质量,使影响模糊,从而影响判读。(3)折射和反射作用,电磁波穿过大气层

时还会出现传播方向的改变,即发生折射。大气的折射率与大气密度有关,密度越大,

折射率越大,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折射率也越小。电磁波传播过程中,若通过两

种介质的交界面,还会出现反射现象,反射现象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而

且每个波段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削弱了电磁波到达地面的强度。

9. 散射:辐射在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

10.散射分类:(1)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的多时;(2)米氏散射:微粒的

直径与辐射光的波长差不多时;(3)非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那个大得

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11. 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是选择

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2.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的原因: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

使整个天空蔚蓝。

13.朝霞和夕阳偏橘红色的原因: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

时要厚得多,在传播过程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

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透过大气最多。加

上剩下的极少绿光,最后合成橘红色,故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

14.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

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15.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16.传感器定义:是记录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能量的物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17. 传感器的组成: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18. 传感器的类型:(1)成像传感器:①被动式传感器:a.光学摄影

类型:匡幅摄影,全景

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b.光电成像类型:光学扫描仪,TV摄影机,电荷耦合器件CCD;

c.成像光谱仪:面阵成像光谱仪,线阵成像光谱仪。②主动式传感器。

(2)非成像方式传感器。

19.传感器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

20. 航空摄影的种类:(1)按相片倾斜角分:垂直摄影、倾斜摄影;(2)按摄影的实施方式

分:单片摄影、航线摄影、面积摄影;(3)按感光材料分:全色黑白摄影、黑白红外摄

影、彩色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21. 航空相片属于中心投影: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到一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

系。

22.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1)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构成比例尺和投影距离

无关;中心投影,随投影距离(航高)变化,比例尺取决于航高(物距)和焦距(相距)。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垂直投影,投影面总是水平的;中心投影,投影面倾斜,则

相片个部分的比例尺不一样。(3)地形起伏的影响:地形起伏对垂直投影没有影响,对

中心投影有影响。

23.航空相片比例尺:航空相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

24. 像点位移规律:(1)投影差大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离像主点愈远,

投影差愈大。像片中心部分投影差小,像主点是唯一不因高差而产生投影差的点;(2)

投影差大小与高差成正比,高差愈大,投影差也愈大。高差为正时,投影差为正;高差

为负时,投影差为负;(3)投影差与航高成反比,即航高愈高,投影差愈小。

25.像对的立体观察条件:(1)必须是由不同的摄影站对统一地区所摄影的两张像片;(2)

两张像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超过16%;(3)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

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4)像片所安放的位置,必须能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相

应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26. 航空像片判读标志:

(1)形状:目标地在遥感图像呈现的外部轮廓;

(2)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3)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

(4)阴影:是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根据阴影的大小、形状可

判读物体的性质和高度;

(5)颜色: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6)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7)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8)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9)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27.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方法:直接判定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

28.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步骤:准备工作、室内判读、野外验证和补判、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

与制图。

29. 数字图像: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使用的图像。

30. 数字图像直方图:以每个像元为统计单元,表示图像中各亮度值或亮度值区间像元出现

频率的分布图。作用:可以直观地了解图像的亮度值分布范围、峰值位置、均值以及亮

度值分布的离散程度等。

31. 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

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

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征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模式或判别函数,

并依此模式或判别函数,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处理分类,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达到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

32. 遥感图像的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

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

的方法。

33.象元:亦称像元或像元点,是组成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指将地面信息离散化而形成

的格网单元。

34. 光电传感器类型:对射型、扩散反射型、回归反射型、距离设定型、限定反射型。

35. 卫星图像的判读步骤:“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1)“先图

外后图内”指卫星图像判读时,首先要了解影像图框外提取的各种信息,再对影像进行

判读。(2)“先整体后局部”指判读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作整体的观察,了解各

种地理环境的要素在空间上的联系,综合分析目标地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鉴于多光谱

扫描影像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波段的扫描图。

36. 遥感研究内容: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内容,包括对电磁场、力场、

机械波等的探测。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系统介绍了海洋渔业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的关系、发展和特点。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业务化运行的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的研制技术方法和功能特点。 关键词:RS GIS 1 引言 正当人们提出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亦是海洋世纪的时候,“数字地球”展现了它非同小可的前景。为此, 1999年5月14日,由国家科技部主持召开了我国开展“数字地球”工作的专家研讨会。对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专家的高见,笔者颇受鼓舞和启发。无疑,我国将来的“数字海洋”当为“数字中国”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数字海洋”战略的提出,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作为对蕴涵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发、分析、显示和应用的通用技术以及处理时空问题的有力工具,愈来愈被海洋领域的专家所关注.海洋信息系统研究理论和技术得以发展。 同时,为了满足渔业部门渔业生产指挥和管理需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国家836海洋领域95期间设立专题项目‘海洋渔业遥感信息服务系统技术和示范试验’,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业务化运行的海洋渔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服务系统。 2 海洋渔业遥感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发展和特点 2.1 海洋渔业遥感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1)RS信息在GIS中的运用 GIS的建立,首先问题是收集信息。RS技术具有宏观性、高分辨率、多波谱、多相时、动态性,及时性的特点。它的数字影像处理又是基于图像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所获取的大量图形图像信息数据为GIS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将RS信息应用于GIS,可以大大降低GIS中数据获取的成本,加快数据更新的步伐。 (2)GIS对RS的有效支持 GIS是RS的合理“延伸”,GIS引入到RS图像处理和RS应用分析中,大大提高了RS 图像的可识别性。例如,在RS图像的分类处理中,将GIS的地形信息与陆地卫星图像处理结合起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RS数据的自动分类精度及应用价值。 其中,GIS对RS支持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支持、功能支持。 2.2 海洋渔业遥感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遥感技术理论阐述基础之上,讲述该技术在地质、土地、海洋、农林、城市等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讲述的其技术体系,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遥感的物理基础、认识并能判读航空航天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和评价农业及森 林旅游资源的基本技能。总学时70。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从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入手,介绍遥感影像的产生、特点、认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数据库建立、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掌握遥感影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2、能认识、判读、处理和应用遥感资料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5、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三、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图编绘学》、《测量学》、《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数据库原理》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应用到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及数据库原理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GIS遥感图像的基本处理教程

实验一遥感图像的基本处理 一、实验要求 1.学会使用Erdas软件打开不同格式的图像

2.认识遥感图 以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为底图, 识别操场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所住宿舍、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教学楼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雷达站位置大小颜色 水塔、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 煤堆位置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园广场间接

农田形状大小颜色 东陵陵园,位置形状大小颜色阴影在Erdas中调整遥感图像波段。 在工具栏上点击raster选择band combinations,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对波段进行编辑,然后点击OK 3.学会使用Erdas软件的import/export文件导入功能 导出 在总的工具栏上点击第二个按钮import,在对话框中选择Export,选择

好输出文件类型,找到要输入的文件,并且新建要输出的文件名和确定存储位置,即可点击OK键输出文件 导入 勾选INport,选择输入文件类型,找到输入文件,新建输出文件名称及储存位置,即可点击OK 实验材料:2002年Landsat ETM+ 30m辽宁省沈阳市图像。 4.为图像添加aoi图层,并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切 分别对Quickbird和Landsat ETM+影像进行处理,高分辨率影像要求裁切出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低分辨率影像要求裁切出沈阳市及周边郊区,aoi比要求实验区稍大,以方便进行后期处理。高分辨率影像适于纵向输出,低分辨率影像适于横向输出。 添加AOI图层

在工具栏点击AOI选项下的tools,选择一个工具对图片中想要创建图层的位置进行框选。 对框选的区域进行保存,存为AOI文件 裁剪

外文翻译---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规模度量

外文资料与中文翻译 Metrics of scale i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Michael F Goodchild (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ABSTRACT: The term scale has many meanings, some of which survive the transition from analog to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information better than others. Specifically, the primary metric of scale in traditional cartography, the representative fraction, has no well-defined meaning for digital data. Spatial extent and spatial resolution are both meaningful for digital data, and their ratio, symbolized as US, is dimensionless. US appears confined in practice to a narrow rang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observation ar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arth, a vision for an integra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shown that despite the very large data volumes potentially involved, Digital Earth is nevertheless technically feasible with today?s technology. KEYWORDS: Scal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Remote Sensing, Spatial Resolution INTRODUCTION: Scale is a heavily overloaded term in English, with abundant definitions attributable to many different and often independent roots, such that meaning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context. Its meanings in “the scales of justice” or “scales over ones eyes” have little connection to each other, or to its meaning in a discuss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But meaning is often ambiguous even in that latter context. For example, scale to a cartographer most likely relates to the representative fraction, or the scaling ratio between the real world and a map representation on a flat, two-dimensional surface such as paper, whereas scale to an environmental scientist likely relates either to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doc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我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考生必须熟练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适应硕士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考试对象为参加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各50% (四)题型比例: 选择题20分 判断题10分 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30分 分析论述题20分 三、考察要点与要求: (一)遥感 1、遥感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2、遥感的物理基础 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了解影响地物光谱特性的因素。 3、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了解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及其主要应用范围;熟悉遥感图像的特征。 4、遥感信息提取 掌握光学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了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与辐射畸变因素,掌握遥感图像校正与增强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理解多源信息复合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掌握

遥感图像的分类过程及主要方法。 5、遥感的应用 对遥感在植被、水体、土壤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及3S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实际经验。 (二)地理信息系统 1、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掌握地理空间的概念,理解地球空间参考、空间坐标转换、空间尺度类型、地理格网的建立方法。 3、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理解地理空间的概念与空间抽象的层次、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空间关系、主要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掌握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其表示方法、矢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表示形式。 4、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掌握空间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与步骤、了解数据重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的压缩方法以及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与控制。 5、基本空间分析 掌握空间分析的概念、内涵、步骤。掌握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掌握DEM的建立方法与流程,掌握数字地形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7、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 掌握空间插值的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空间插值的主要方法和应用。 8、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了解“3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的概念。 9、了解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前景、发展现状和时政要闻。 四、参考书目: 《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张加龙 实习时间:12.24-12.26 实习内容:昆明市盘龙江下游区 域遥感影像矢量化分析与制图 姓名:张培 学号: 20110455079 专业:林学 提交时间:2013.12.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RS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 2.能使用软件进行图像的矢量化、建库、空间分析、制图等操作。 3.熟悉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4.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进行遥感图像的矢量化。 二、实习内容 根据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把卫星影像图进行棚格数据的矢量化,并制成地图谈谈对该区林业建设的看法。 三、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启动ArcCatalog,在E盘新建文件夹下新建个人数据库,要素集以kunming命名,在个人数据库下面以西安WGS1984坐标系为标准,分别新建要点线面的要素类:DLTB、XZDW、point。如图:

线、面的要素类的建立同上面的步骤一样,但是需要更改一下要素类型,线的改成线要素,面的改成面要素就完成了。 (2)卫星图片的矢量化 以卫星影像图当做背景,矢量化图层并建立地类图班数据库,土地分类可参考老师所给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表为标准。先打开Arcmap,添加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和kunming下面的点线面三个要素。将上述新建的几个要素导入其中,打开“编辑器”,新建立多边形,通过目视判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要素类别。同一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把该影像图分为上下两块,每个人分别对自己的地域进行描图。当图描好以后,开始进行图形的合并,合并出来的图形有重叠的部分,和空隙的部分。我们应用拓扑关系查找出相应的重叠区、空隙区得位置,一个一个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再对图像上面渲染,选择适合的颜色把各个用地区分开来,下表就是老师给的图地分类标准,编辑属性主要的步骤是:根据目视判读,新建各地类的多边形,画出多边形后,打开其 属性表,并根据给的标准在属性表中编辑信息。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海洋学院2002级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B卷 考试日期:2005年1月19日时间:13:30-15:30 地点: 南楼112 要点: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看理解程度;2、重要的是要点与思路。 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 1、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定义指的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GIS:不仅与属性,而且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系统,因此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空间分析功能。 2、大气窗口及其主要光谱段。 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和,为近、中红外波段。 ,为中红外波段。

8-14μm,为远红外波段。 ,为微波波段。 3、节点、顶点;线段、弧。 答: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称为节点,线的中间点称为顶点。 节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弧,它具有方向性,顶点之间的曲线称为线段。 4、元数据 答: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地理元数据是关于地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相关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介、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6分) 1、简述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关系。 它们呈现三角关系,具体的讲,GIS与RS的关系是RS是GIS的数据源,GIS是RS数据抽象和管理的手段;GIS与GPS的关系是GPS是GIS数据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GPS可以使GIS中的数据定位更精确,G反过来GIS又使GPS的定位更精确和全面;GPS与RS的关系是,GPS指导RS的影像数据的定位,纠正RS影像数据的变形和误差,RS通过影像全局性地确定GPS的定位情况。 2、GIS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功能。 根据图的基本框架,GIS的基本功能: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分类与格局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遥感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 遥感,遥远的感知,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光谱扫描仪或红外扫描仪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光谱或温度特征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或图像处理分析地表特征。 2、遥感技术的优点 1)避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干扰。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是生态学家目前获取大尺度上(尤其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各种生态和物理信息的主要手段。 3)提供了大面积重复观测的可能,为资料的快速获取与更新、为多时段的对比研究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基础,是大尺度格局动态的唯一监测手段。 4)大大拓宽了人类观测地球的光谱分辨能力。 5)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料,可以有效地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所必需的多尺度上的资料。 6)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空间数据,这也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所必需的数据形式。 7)现代遥感技术直接提供数字化空间信息,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景观生态学资料的收集、贮存,以及处理和分析过程,并且使遥感、GIS和计算机模型的密切配合成为必然。 3、遥感数据的基本特征 ?遥感数据一般可分为航空像片数据和数字遥感数据。 ?航空像片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反映在像片的比例尺和胶片的灵敏程度上; ?数字遥感数据对地物记录的详细程度主要反映在空间分辨率上。 二、遥感图象处理及其在景观分类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经历的阶段 航空摄影阶段:始于19世纪后期。 从航空摄影向航天摄影过渡的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标志着航天遥感的开始。 航天摄影阶段:以各种遥感卫星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为标志。

遥感与gis区别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念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1、摄影测量及其发展 摄影测量的基本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和解译,它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影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其内容涉及被摄影物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2、遥感及其发展 遥感是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征性的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其他规划决策等领域,摄影测量是遥感的前身。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在距离地物几千米、几万米甚至更高的飞机、飞船、卫星上,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平台,后者主要是指利用轻型飞机、汽艇、气球和无人机等作为承载平台。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在遥感技术中除了使用可见光的框幅式黑白摄影机外,还使用彩色摄影、彩虹外摄影、全景摄影、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面阵摄影机以及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手段,它们以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能为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大量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辨的影像信息。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遥感技术的兴起,促使摄影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由于测制地形图对摄影成果有着特

南师大GIS考研遥感GIS历年试题和笔记

南师大GIS考研遥感+GIS试题 1998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gis 一、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函数 2、GPS 3、四*数编码 4、信息系统 5、OpenGIS 二、简答题(4X 10) 1、空间指标和空间关系量测的主要内容 2、矢量多边形面积的快速算法(要求附框图) 3、DEM、DTM 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 4、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2X 20)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特点与发展趋势2、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与输入方法 南京师大1999 年GIS 遥感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 1 、亮度温度2、米氏散射 3、航空像片投影差 4、滤波增强处理 二、问答题(每题15 分) 1 、目前遥感技术常用哪些电磁波的波段?请说明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及主要特性。 2、什么叫发射率?按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可将地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3、以陆地卫星TM 图像的波段为例,说明怎样进行真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图像有什么特殊用途? 4、影响植被在遥感图像上的光谱特征和主要因素有哪些?从绿色植被的典型反射光谱曲线上可看出哪些特点? 三、综合题(20 分) 1998 年7——8 月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江西鄱阳湖滨一带发生大面积淹没。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洪涝灾情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及灾后损失评估显得十分重要。请说明怎样利用遥 感技术:1)、进行洪涝灾情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2)、进行灾后损失评估。 (要求从技术路线、方法及所用遥感资料等方面作出说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20 分) 1 、地理信息科学2、数字地球 3 、数字地形模型 4、Web 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5、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 二、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20 分)。 三、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相应的应用(20 分)。 四、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模式(20 分)。 五、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热点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20 分)。 南京师大2000 年 遥感学 一、名词解释(共40 分) 1 、传感器2、电磁波3、瑞利散射4、黑体辐射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海洋学院2002级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B卷 考试日期:2005年1月19日时间:13:30-15:30 地点: 南楼112 要点: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看理解程度;2、重要的是要点与思路。 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 1、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定义指的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GIS:不仅与属性,而且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系统,因此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空间分析功能。 2、大气窗口及其主要光谱段。 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和,为近、中红外波段。 ,为中红外波段。 8-14μm,为远红外波段。 ,为微波波段。 3、节点、顶点;线段、弧。 答: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称为节点,线的中间点称为顶点。 节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弧,它具有方向性,顶点之间的曲线称为线段。 4、元数据 答: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地理元数据是关于地理相关

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相关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介、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6分) 1、简述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关系。 它们呈现三角关系,具体的讲,GIS与RS的关系是RS是GIS的数据源,GIS是RS数据抽象和管理的手段;GIS与GPS的关系是GPS是GIS数据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GPS可以使GIS中的数据定位更精确,G反过来GIS又使GPS的定位更精确和全面;GPS与RS的关系是,GPS指导RS的影像数据的定位,纠正RS影像数据的变形和误差,RS通过影像全局性地确定GPS的定位情况。 2、GIS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功能。 根据图的基本框架,GIS的基本功能: 数据输入与编辑功能,GIS建库功能;基本查询;空间分析,数据输出和可视化,数据转换,投影等功能. 3、画图并写出GIS中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作简要说明。 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梯形法, 见上图,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s=1/2Σ(x i+1-x i )(y i+1 +y i ) 具体图见教材p117 (x i+1-x i )项有正有负,但对这个多边形一周循环计算后多边形以外部分正好抵消。 4、GIS数据输入的几种方法简述。 大致分三种:数字化,矢量化与数据转换。(回答时适当的具体展开一下。) 三问答题(每题15分) 1、试论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及在地质中的应用。 分为5部分,分别为: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与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与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在地质中的应用:分为岩性识别;地质构造识别;构造运动的分析三大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及rs遥感学习教材(最全)

Remote Sensin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RS & GIS )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讲稿)

第一章GIS 概述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一、GIS产生的背景: 地理学——地图绘制(手工、计算机)——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 CGIS(1963年) 二、GIS的发展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 空间技术的发展 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的特点 1.全球地面无缝覆盖,全天候定位。2.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3.观测时间短。4.提供三维坐标。5.使用简便。 GPS系统:美国于1978-1993年发射,共24颗卫星。其中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GPS卫星向用户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调制波,它含有:载波(L1和L2)、测距码(C/A码和P码)和数据码(导航电文)。C/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民用)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军用) GLONASS系统: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并于1993年启用由24颗卫星组成。目前在轨14颗卫星;预计于2010年左右使卫星数量达到“满员”状态。民用信号定位精度:30米。 “伽利略”系统:30颗卫星组成欧空局和欧盟合作于1999年启动。2005年12月28日,首颗试验卫星Glove-A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底前全部发射入轨。民用信号精度:1米。 “北斗”系统: “北斗1代”:2000-2003年发射3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2颗工作卫星、1颗备用卫星)。 北斗2代:“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定位精度为10米。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的特点: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地面影像和地表专题数据 ?SRTM计划——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2000年)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覆盖范围在北纬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10天内,有99.968%被一次覆盖,94.59%两次,49.25%三次,24.1%四次。 DEM高程数据间隔为1弧秒,约30米,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相当于1∶5万地形图 SRTM由三部分组成:主雷达天线、桅杆、机外雷达天线(Outboard radar antenna) 现代GIS的相关技术: 地理学、遥感技术、测量学、数学和统计学、制图技术、计算机科学、专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 §1.2 GIS的相关概念 1、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如数字、文字、符号、

同济大学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A与答案

同济大学试卷统一命题纸(A卷)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12109701 课名: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期终考试(√)、补考()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本概念(每题2分,共20分) 1. 遥感 2. 大气窗口 3. 波谱分辨率 4. 瞬时视场角 5. 雷达 6. 地理信息系统 7. 地图投影 8. 元数据 9. 空间分析10. 数字地形模型(DTM)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因为微波波长比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其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米氏散射,因而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2. 进行像对的立体观察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对应像点的连线相垂直。 3. 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 4. 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影像上能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元、像解率和视场角。 5. 山区河流的热红外像片在白天呈现浅白色调,夜晚呈现暗灰色调。 6. 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于美国。 7. GIS数据输入设备主要包括扫描仪、绘图仪、数字化仪和键盘等。 8. 新一代集成化的GIS,要求能够统一管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称为四库合一。 9. 线性四叉树编码每个结点存储6个量,而常规四叉树编码每个结点只存储3个量。 10. 在GIS数据采集过程中,若数字化原图图纸发生变形,则需进行投影转换。 三、简答题(8个小题中任选5个,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遥感技术可应用在哪些领域? 2. 简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主要思路。 3.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主要解译标志有哪些? 4.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并画出示意图。 6. 简述GIS进行地图投影的必要性。 7. 画图并写出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作简要说明。 8. 简述判断点、面之间包含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 四、论述题(1,2题中任选1题,3,4题中任选1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像点位移?如何计算位移量?(画出示意图) 2. 论述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目的及主要方法,说明其中一种增强处理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论述G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步骤。 4. 如下图所示8×8图像,请分别写出游程长度编码数据和四叉树编码数据。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差别

一、名称。几个系统的英文简写要清楚~全球定位系统为GPS,地理信息系统为GIS,遥感技术为RS 遥感技术,即RS,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已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它为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概言之,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数越多,译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在汽车定位时,只需要在汽车上装一台比32开书本略小的“车载终端”就可以了。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GPS技术的优势: 1.可直接按坐标确定样地的位置。 2.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找明显地形地物为引点的难题。 3.克服了地形图本身有误差、传统的罗盘仪引线测量引起误差以及其它因素造成样地定位不准的问题。 4.定位精度高于罗盘仪引线定位,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和工作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遥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及仿真虚拟等现代高科技的高度综合和升华,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林业资源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来源广、结构复杂和获取成本高等特点,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数字林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用途。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趋势分析、模式问题、模拟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广泛。如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 理。城市抗震防灾、城市环境管理、流行病的防治等。 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侧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即“遥远的感知”。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 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 三、工作原理及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空 间部分在距地面20200千米的留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不断的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器;他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的高程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应用的系统。通常收集现有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差别

一、名称。几个系统的英文简写要清楚?全球定位系统为GPS地理信息系统为GIS,遥感技术为RS 遥感技术,即RS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已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它为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概言之,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 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数越多,译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在汽车定位时,只需要在汽车上装一台比32开书本略小的“车载终端”就可以了。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GPS技术的优势: 1. 可直接按坐标确定样地的位置。 2. 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找明显地形地物为引点的难题。 3. 克服了地形图本身有误差、传统的罗盘仪引线测量引起误差以及其它因素造成样地定位不准的问题。 4. 定位精度高于罗盘仪引线定位,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和工作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地理信息系 统,即GIS,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 学科,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遥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及仿真虚拟等现代高科技的高度综合和升华,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林业资源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来源广、结构复杂和获取成本高等特点,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数字林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用途。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趋势分析、模式问题、模拟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广泛。如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抗震防灾、 城市环境管理、流行病的防治等。 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侧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即“遥远的感知”。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 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 三、工作原理及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空 间部分在距地面20200千米的留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不断的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器;他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的高程的系 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应用的系统。通常收集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