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5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I型或较密实的II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成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1.2本方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

2、仪具与材料

2.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当最大称量在3kg以下时,感量不大于0.1g;最大称量3kg以上时,感量不大于0.5g;最大称量10kg以上时,感量5g,应有测量水中重的挂钩。

2.2网篮

2.3溢流水箱:如图1所示,使用洁净水,有水位溢流装置,保持试件和网篮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

2.4试件悬吊装置:天平下方悬吊网篮及试件的装置,吊线应采用不吸水的细尼龙线绳,并有足够的长度。对轮碾成型机成型的板块状试件可用铁丝悬挂。

2.5秒表。

2.6毛巾。

2.7电风扇或烘箱。

3、方法与步骤

3.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3.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3.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min—5min,称取水中质量(mw)。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本规程T0707的蜡封法测定。

3.4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3.5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它试验时,也可用60℃±5℃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

4、计算

4.1计算试件的吸水率,取1位小数。

试件的吸水率即试件吸水体积占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的百分率,按式(1)计算。

Sa=100*(mf-ma)/(mf-mw)

式中:Sa——试件的吸水率,%;

ma——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g;

mw——试件的水中质量,g;

mf——试件的表干质量,g。

4.2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取3位小数。

当试件的吸水率符合Sa<2%要求时,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按式(2)及式(3)计算,当吸水率Sa>2%要求时,应改用蜡封法测定。

γf=ma/(mf-mw)

ρf=ρw*ma/(mf-mw)

式中:γf ——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ρf ——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

ρw ——常温水的密度,≈1g/cm3。

4.3试件的空隙率按式(4)计算,取1位小数。

VV=(1-γf/γt)*100

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

γt——按本规程T0711或Y0712测定的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当实测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按式(5)或(6)

计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γ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用表干法测定,当试件吸水率Sa>2%时,

由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当按规定容许采用水中

重法测定时,也可

用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4.4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或理论最大密度,取3位小数。

4.4.1当已知试件的油石比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可按式(5)计算。

γt=(100+Pa)/(P1/γ1+ P2/γ2… P3/γ3+ P4/γ4)

式中:γt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

Pa ——油石比,%;

γa——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P1…Pn——各种矿料占矿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γ1…γn——各种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对粗集料,宜采用与沥青混合料同一种相

对密度,即混合料采用表干法、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

度时,粗集料也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当混合料采用水中重法测定的

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时,粗集料也采用表观相对密;对细集料(砂、石

屑)和矿粉均采用表观相对密度。矿料的相对密度按《公路工程集料

试验规程》(JTJ058)规定的方法测定。

4.4.2当已知试件的沥青含量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式

(6)计算。

γt=100/(P`1/γ1+ P`2/γ2… P`3/γ3+ P`4/γ4)

式中:P`1—P`n——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Pb——沥青含量,%。

4.4.3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按式(7)计算。

ρt=γt*ρw

式中:ρt——理论最大密度,g/cm3。

4.4.4旧路面钻取芯样试样的混合料缺乏材料密度及配合比时,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采用本规程T 0711、T0712方法实测求得。

4.5试件中沥青的体积百分率可按式(8)或(9)计算,取1位小数。

VA=Pb*γ`f/γ a

VA=100*Pa*γf/[(100+ Pa)* γa]

式中:V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率,%。

4.6试件中的矿料间隙率,可按式(10)或式(11)计算,式(10)适用于空隙率

按计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情况;式(11)适用于空隙率按实测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情况,取1位小数。

VMA=VA+VV (10)

VMA=100*(1-γf*Ps/γsb) (11)

式中:VM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Ps——沥青混合料中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I,%;

γsb——全部矿料对水的平均相对密度,按式(12)计算。

γsb=100/(P1/γ1+ P2/γ2… + Pn/γn) (12)

4.7试件的沥青饱和度按式(13)计算,取1位小数。

VFA=VA/(VA+VV)*100

式中:VF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

4.8试件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可按式(14)计算,取1位小

数。

VCA mix=(1-γf/γca*Pca)*100

(

14)

式中:VCA mix——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之外的体积(通常指小于4.75mm的粗

细集料、矿粉、沥青及空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Pca——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由Pca——Ps×PA4.75计算,PA4.75为

矿料级配中4.75mm筛余量,即100减去4.75mm通过率之差),%;

γca ——矿料中所有粗集料颗粒部分对水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按式(15)

计算。

γca =(P1c+P2c+…+Pnc)/(P1c/γ1c+ P2c/γ2c+ …Pnc/γnc

式中:P ic…P nc——各种粗集料在矿料配合比中的比例,%;

——相应的各种粗集料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5、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测定密度的方法。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其特点是模量高、抗剪切能力强。那么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呢 沥青混凝土密度 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单位:t/m3 路面名称干密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 水泥砂 水泥砂砾 水泥碎石 水泥石屑 水泥石渣 水泥碎石土 水泥砂砾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 石灰砂砾 石灰碎石 石灰砂砾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

施工工艺要求 一.一般要求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二.准备工作 1.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机械需配套且有备用的,并保持状态完好。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黏度,气候条件,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三.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站)进行。应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设施,并配备试验室,以保证质量合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合量等参数。 我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逐渐步入推广阶段。虽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仍待观察,但是将其作为基层或中面层来解决流动性车辙是有效的。因此各地交通部门和市政道路公司纷纷开始和设计部门合作将其作为中下面层进行推广。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讲解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2.引用标准 2.1 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2 判定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送样规则 3.1 沥青试验送样 进行沥青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并在盛样器上(不得在盖上)标出识别标记,如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3.2 沥青混合料试验送样 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下表。 常用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样品数量

平行试验应加倍取样。在现场取样直接装入试模成型时,也可等量取样。 取样材料用于仲裁试验时,取样数量除应满足本取样方法规定外,还应多取一份备用样,保留到仲裁结束。 取样后当场试验时,可将必要的项目一并记录在试验记录报告上。此时,试验报告必须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混合料温度、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栏目。 取样后转送试验室试验或存放后用于其它项目试验时应附有样品标签,样品标签应记载下列事项: 1、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及拌和机型号。 2、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摊铺层次、沥青品种、标号、矿料种类、取样时混合料温度及取样位置或用以摊铺的路段桩号等。 3、试样数量及试样单位。 4、取样人、取样日期。 5、取样目的或用途。 4.检测目的 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5.沥青试验 T001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完整版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其特点是模量高、抗剪切能力强。那么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呢? 沥青混凝土密度 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单位:t/m3 路面名称干密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1.75 水泥砂2.05 水泥砂砾2.2 水泥碎石2.1 水泥石屑2.08 水泥石渣2.1 水泥碎石土2.15 水泥砂砾土2.2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1.68 石灰砂砾2.1 石灰碎石2.05 石灰砂砾土2.15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2.1 施工工艺要求 一.一般要求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二.准备工作 1.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机械需配套且有备用的,并保持状态完好。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黏度,气候条件,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三.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站)进行。应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设施,并配备试验室,以保证质量合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合量等参数。 我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逐渐步入推广阶段。虽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仍待观察,但是将其作为基层或中面层来解决流动性车辙是有效的。因此各地交通部门和市政道路公司纷纷开始和设计部门合作将其作为中下面层进行推广。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术语 2.1.1沥青的密度 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 3计。 2.1.2沥青的相对密度 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针人度 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 0.1mm 计。 2.1.4针人度指数 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1.5延度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1.6软化点(环球法)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C 计。 2.1.7沥青的溶解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蒸发损失 沥青试样在163C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闪点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C计。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2.1.10弗拉斯脆点 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C计。 2.1.11沥青的组分分析 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沥青的黏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 3计。 2.1.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 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 3计。 2.1.16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7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收水分的内部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的干质量,又称视密度,由水中重法测定(仅适用于吸水率小于0.5%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以g/cm 3计。 2.1.18沥青混合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9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闭口孔

市政桥梁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

市政桥梁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

市政桥梁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 序号类别检验项目采用标准检测频率取样方法 1 土工颗粒分析、界限含水量、 击实试验、室内CBR试 验 JTG 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 每5000m3或土质发生变化时取具有代表性的扰动土 2 细集料(水 泥砼用) 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 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验批,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得超过400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坚 固性 每一料源检验1次 含水量混凝土开盘前必做 3 细集料(沥 青砼用) 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 砂当量或亚甲兰值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 JTG E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验批,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得超过400 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坚固性、棱角性每一料源检验1次 4 粗集料(水 泥砼用) 筛分、含泥量、针片状含 量、压碎值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每批次进场检验1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不得超过400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15份组成一组试样。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坚 固性、碱活性 每一料源检验1次 含水量混凝土开盘前必做 5 粗集料(沥 青混合料 用) 筛分、含泥量、针片状含 量、压碎值、表观密度、 吸水率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每批次进场检验1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不得超过400 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15份组成一组试样。 粘附性、磨耗损失、坚固 性、软石含量、磨光值(表 面层) 每一料源检验1次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其特点是模量高、抗剪切能力强。那么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呢沥青混凝土密度 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单位:t/m3 路面名称干密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 水泥砂 水泥砂砾 水泥碎石 水泥石屑 水泥石渣 水泥碎石土 水泥砂砾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 石灰砂砾 石灰碎石 石灰砂砾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 施工工艺要求 一.一般要求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二.准备工作 1.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机械需配套且有备用的,并保持状态完好。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黏度,气候条件,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三.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站)进行。应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设施,并配备试验室,以保证质量合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合量等参数。

我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逐渐步入推广阶段。虽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仍待观察,但是将其作为基层或中面层来解决流动性车辙是有效的。因此各地交通部门和市政道路公司纷纷开始和设计部门合作将其作为中下面层进行推广。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流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 术语 2.1.1 沥青的密度 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3计。 2.1.2 沥青的相对密度 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 针人度 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0.1mm计。 2.1.4 针人度指数 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1.5 延度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1.6 软化点(环球法)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计。 2.1.7 沥青的溶解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 蒸发损失 沥青试样在163℃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 闪点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计。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

杯(简称TOC)。 2.1.10 弗拉斯脆点 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计。 2.1.11沥青的组分分析 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 沥青的黏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3计。 2.1.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 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3计。 2.1.16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7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收水分的内部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的干质量,又称视密度,由水中重法测定(仅适用于吸水率小于0.5%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以g/cm3计。 2.1.18沥青混合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9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闭口孔隙、能吸收水分的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的干质量,以g/cm3计。 2.1.20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 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2.36

-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

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 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mm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mm)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

沥青混凝土密度

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单位:t/m3 路面名称干密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1.75 水泥砂2.05 水泥砂砾2.2 水泥碎石2.1 水泥石屑2.08 水泥石渣2.1 水泥碎石土2.15 水泥砂砾土2.2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1.68 石灰砂砾2.1 石灰碎石2.05 石灰砂砾土2.15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2.1 石灰土砂砾2.15 石灰土碎石2.1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粉煤灰1.17 石灰粉煤灰土1.45 石灰粉煤灰砂1.65 石灰粉煤灰砂砾1.95 石灰粉煤灰碎石1.92

石灰粉煤灰矿渣1.65 石灰粉煤灰煤矸石1.7 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1.28 石灰煤渣土1.48 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碎石1.8 石灰煤渣砂砾1.8 石灰煤渣矿渣1.6 石灰煤渣碎石土1.8 水泥石灰稳定砂砾2.1 碎(砾)石2.1 土1.7 土砂1.94 粒料改善砂、粘土1.9 砾石2.1 嵌锁级配型基、面层级配碎石2.2 级配砾石2.2 嵌锁级配型基、面层填隙碎石1.98 泥结碎(砾)石2.15 磨耗层砂土1.9 级配砂砾2.2 煤渣1.6 沥青碎石粗粒式2.28

细粒式2.26 沥青混凝土粗粒式2.37 中粒式2.36 细粒式2.35 砂粒式2.35 摘自交公路发[1992]65号《公路工程预算定额》附录一。 2.各种路面材料松方干密度如下:单位:t/m3 材料名称干密度 粉煤灰0.75 煤渣0.8 土1.15 矿渣1.4 煤矸石1.4 砂1.43 碎石1.45 石屑1.45 碎石土1.5 石渣1.5 砾石1.55 砂砾1.6 砂砾土1.6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目录

(弯曲梁流变仪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值。测量的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1OOOMPa。 1.2本方法适用干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 1.3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4mm或小于0.08mm时,试验结果无效。 二、仪具与材料 2.1弯曲梁流变仪试验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2.2加载系统:能向试件施加35mN ±5mN 的接触荷载,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 2.2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2.2.1加载框:由一套试件支架、加载轴、荷载传感器、荷载调零装置、加载装置及位移测量传感器等组成。示意图如图T0627-1所示。 保持在980mN ±50mN 以内。技术要求如下: 1)加载系统要求:试验荷载的升压时间应不少于5s 。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5 ~5s 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 ±5mN 增加到初始试验荷载980mN ±50mN ,此时试验荷载应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50mN 之内,之后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10mN 。 2)加载轴:带有半径为6.3mm ±1.3mm 球形接触点。 3)荷载传感器:用来测量初始接触荷载和试验荷载。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00N ,分辨率不小于2.5mN 。 4)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LVDT ):量程不小于6mm ,分辨率不小于2.5μm 。 5)试件支架:接触半径为3.0mm 士0.3mm 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的支架。 2.2.3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36℃,精确至士O.1℃。 2.2.4恒温浴:在-36~0℃范围能将浴内各点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0.1℃。 2.1 带有试件支架的加载框。 2.1 将试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并提供浮力以抵消试件重力的恒温2.1 计算机控制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元件。 2.1 试样梁模具。 2.1检量和校正系统的梁。 图T0627-1弯曲梁流变仪示意图 1-温度传感器;2-沥青试件;3-控制与数据采集;4-位移传感器; 5-加载轴;6-空气轴承;7-荷载传感器;8-水槽;9-试件支架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沥青混合料考试试卷

沥青混合料考试试卷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1题 一般情况下,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 ℃ ℃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 此题得分: 批注: 第2题 用灌砂法测定压实,采用量砂应洁净,量砂粒径为()mm。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 此题得分: 批注: 第3题 量砂松方密度标定时,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用灌砂筒在标定罐上灌砂,测定()。标定应进行三次。A.装满标定罐后的剩余砂质量B.装满圆锥体后的剩余砂质量C.装满标定罐和圆锥体后的剩余砂质量D.装满标定罐和圆锥体内的砂质量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4题 当被测层粗糙度较大时,应()。A.更换被测层位置B.整平被测层表面C.在挖坑前测定填充表面空隙所需的量砂质量D.在挖坑前测定填充孔隙所需的量砂质量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5题 该光盘引用规程中的两种干密度计算方法有无实质性区别()。A.有B.无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6题 通常沥青用量超过最佳用量的,就会使沥青路面的抗滑性明显降低。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7题 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A.增加B.出现峰值C.减小D.保持不变答案:C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8题 离心分离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中.应考虑露入抽提液中矿粉的含量,如果忽略该部分矿粉质量,则测得结果较实际值( ).A.大B.小C.相同答案:A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9题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批注: 第10题 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 )的验证性指标。A.耐久性B.低温抗裂性C.高温稳定性D.抗滑性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对比分析新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相对原规程的主要变化: 1、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新 规程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 1.5kg修改为 4.0kg。新规规定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 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 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2、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 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 换算公式。 3、针入度试验方法中取消了手动针入度仪,取消了原规程中的保 温时间下限,规定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 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 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 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 2.5h(特殊盛样皿)。4、沥青延度试验规定了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大于150cm,仪器应 有自动控温、控速系统。原规程中“浇筑完试件后在室温冷却 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0.1℃的恒温水槽中,保 持30min后取出,再刮平”,修改为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再刮平。(没有必要将试件放入水中保温,因为从水槽中取出来 有水,再用热刮刀刮平,会发生沥青乱溅,容易烫伤人) 5、软化点试验规定了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

温度计根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 6、沥青溶解度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删除了水 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 7、老化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结果处理有所改 变: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准 确至三位小数。 8、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适用范围删除了煤沥青,增加了聚合物改 性沥青 9、沥青灰分含量试验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灰分 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试验。高温炉温度要求由 原规程的950℃修改为900±10℃。重复煅烧,达到恒重的标准 由原规程中的连续称量差数不大于0.6mg修改为差数不大于 0.3mg。 10、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本试验与原规程几无差别,但目前 山东高速公路及一级路为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大 多数采用在矿粉中加入生、熟石灰粉等措施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因此可将50g熟石灰粉放在容器中,加洁净水搅拌,将碎石放 入溶液中浸泡5s,拿出晾干,然后再按规程所述进行粘附性试 验 11、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对试验所采用的盛样管本次修订去掉 了玻璃试管,统一为铝管。盛样管尺寸对试验结构存在影响, 当盛样管几何尺寸改变后,各种改性沥青的上下软化点差值会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 量瓶法试验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 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 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4、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m0/ (m0+ m1- 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按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 a*ρ T 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与压实度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检测方法与标准探讨 1 现行路面压实度检测方法简介 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是从成型的面层中钻取芯样,按JTJ052-9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方法测定芯样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以沥青拌和厂取样试验的马歇尔试件密度为准。路面中取出芯样密度测定方法应与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测定方法相同。这样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计算的压实度称为马歇尔密度的压实度,我国规范对压实度要求规定为96%。 在沪宁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与评估报告中引用了美国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检验沥青路面面层压实度是用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标准进行计算,芯样密度仍按上述方法从路面面层中钻取实测,压实度要求标准为92%。最大理论密度是取松散沥青混合料用真空法测定 (T0711-93),将混合料试样浸入水中,在真空度为97.3kPa下持续15±2min,解除负压后测定其最大理论密度。这样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的压实度称为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 2 两种不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研究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理论,对于同一种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上述两种压实度应存在相关关系。现将沪宁高速公路一些标段路面的下面层(AC-25Ⅱ型沥青混合料)、中面层(AC-25Ⅰ型沥青混合料)和上面层(AC-16B型沥青混合料)两种压实度检测结果按下式线性关系作回归分析: Y=A+BX 式中Y-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 X-马歇尔密度的压实度,%; A、B-回归系数。 分析结果列于表1。 3 分析和建议 对比分析表1所列检测结果,可得出如下结果: (1)两种不同的压实度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已接近于1。 (2)按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合格标准为96%。当马歇尔密度的压实度X=96时,其对应的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Y值:上面层各标段的算术平均值为91.71,中面层平均值为92.34,下面层平均值为91.15。由此可见,我国规范按马歇尔密度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6%与美国Superpave法按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要求到92%的标准是一致的。 两种不同压实度的检测结果和相关关系表1 路段苏州A 苏州A 苏州A 苏州B 常州D 镇江E 镇江F 镇江F 南京G 镇江F 南京G 结构层位上面层上面层上面层上面层上面层上面层上面层中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下面层 测点数 7 10 5 10 6 6 6 19 7 18 14 马歇尔试件密度 (gcm3) 2.603 2.593 2.590 2.444 2.572 2.512 2.497 2.446 2.462 2.424 2.443 最大理论密度 (gcm3) 2.715 2.709 2.715 2.561 2.699 2.638 2.626 2.545 2.554 2.554 2.572 A 2.151 16.211 4.800 5.424 18.276 4.512 1.043 2.481 -1.050 0.674 0.666 B 0.936 0.791 0.904 0.899 0.765 0.906 0.940 0.935 0.974 0.942 0.943 r 0.995 0.952 0.999 0.993 0.951 1.000 0.999 0.986 1.000 0.999 0.991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溶解度试验操作及计算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溶解度试验操作及计算 (1)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干燥至恒温(一般为15min ),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min ,称其质量(m 1),准确至0.1mg 。 (2)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 2)的质量,准确至0.1mg 。 (3)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 (m 3),准确至0.1mg 。 (4)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mL ,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5min 。 (5)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直至全部溶液滤完。用少量溶剂分次清洗锥形烧瓶,并将全部不溶物移至坩埚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6)取出古氏坩埚,置通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少20min ;同时,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7)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瓶等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 ±5min 后,分别称其质量(m 4、m 5),直至连续称量 的差不大于0.3mg 为止。 (8)沥青试样的可溶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1232514b ??? ????--+--=m m m m m m S 式中:S b —沥青试样的溶解度,%; m 1—古氏坩埚与玻璃纤维滤纸合计质量,g ; m 2—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g ; m 3—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 m 4—古氏坩埚、玻璃纤维滤纸与不溶物合计质量,g ; m 5—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计质量,g 。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其特点是模量高、抗剪切能力强。那么沥青混凝土密度是多少呢 沥青混凝土密度 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单位:t/m3 路面名称干密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 水泥砂 水泥砂砾 水泥碎石 水泥石屑 水泥石渣 水泥碎石土 水泥砂砾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 石灰砂砾 石灰碎石 石灰砂砾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

施工工艺要求 一.一般要求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二.准备工作 1.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机械需配套且有备用的,并保持状态完好。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黏度,气候条件,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三.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站)进行。应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设施,并配备试验室,以保证质量合

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合量等参数。 我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逐渐步入推广阶段。虽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仍待观察,但是将其作为基层或中面层来解决流动性车辙是有效的。因此各地交通部门和市政道路公司纷纷开始和设计部门合作将其作为中下面层进行推广。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 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 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 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 4.1干筛法试验步骤 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

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 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4.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环筛面。 4.2.5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 的颗粒全部倒出。 4.2.6 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筛部分。 4.2.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