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专题五 建设生态文明

2016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五建设生态文明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巴黎气候大会(巴黎协定的签定)

设问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地球水人类共同的家园。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2)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名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协调行动,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自身发展。

(4)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只有世界各国真诚协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保护地球家园。

2.中国政府的上述举措说明了什么?(中国承诺说明了什么?)

(1)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事务义务,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

(4)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3.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有信心和决心实现减排承诺。实现减排承诺,我国必须怎么做?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决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2)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

(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依法整顿,严惩破换环境的行为。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是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4.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命题角度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汪洋出席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材料二:“绿色化”和“五个坚持”

设问

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以“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为主题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④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①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环境压力;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引导公民践行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④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⑤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为什么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①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计划;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③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④这是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⑤这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

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荒漠化方面应该怎样做?(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开发新能源。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

(4)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治理荒漠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5)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

(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应对荒漠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5.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你认为国家、企业、公民分别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⑤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2)企业:①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②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③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⑤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3)公民: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6“绿色化”和“五个坚持”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唤起广大人民对环境关注的热情;②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有利于唤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④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⑤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7.为了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普及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

(3)公民: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8.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4)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命题角度三节能减排践行低碳

材料一: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

材料二:低碳日:节能有道节俭有德

设问

1.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需要我们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为什么要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

(1)空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让“阅兵蓝”保持下去,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将“阅兵蓝”变成常态化的“北京蓝”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为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4)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要让“阅兵蓝”成为天空常态,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制定和完善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治理雾霾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加大对燃油车辆、垃圾处理等的规范管理;加强植被保护。

(2)社会:加大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处罚和整改力度。

(3)公民: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学会垃圾分类处理、不焚烧秸秆、绿色出行等。

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正式施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②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③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决心;④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⑤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

6.政府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

(1)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供法律保障。

(4)注重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科技支撑。

(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6)加强宣传教育,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7.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1)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

(2)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

(3)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监督力度不强。

(4)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8.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该怎么做?

(1)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3)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4)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5)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9.为什么要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什么要倡导“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③是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的要求;④是缓解我国资源不足,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0.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青少年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命题角度四落实责任法律监督

材料一:2015年上半年环保“按日计罚”涉罚金逾2.3亿元

材料二:落实环保“终身责任制”

材料三:公民发现环保部门不履职可向监察机关举报

设问1.2015年上半年环保涉罚金逾2.3亿表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依法治理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我国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利益;⑤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2.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有利于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⑤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落实环保责任终身制体现了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和政府树立领导干部人人负责乃至终身负责的责任意识,必须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4.针对国务院落实的环保“终身追责制”这一规定,公民应该怎么做?

(1)积极拥护和宣传国家的这一规定。

(2)积极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监督举报政府在落实环保方面的不作为行为,采用不同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有何重大意义?

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7.《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此项权利?

(1)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2)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8.我国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1)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

(2)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

(3)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监督力度不强。

(4)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9.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

(2)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

(3)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4)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

10.政府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4)注重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科技支撑。

(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6)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