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肥料学

土壤与肥料学
土壤与肥料学

1.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答:1)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N、P、S、C及微量元素等)2)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保肥、保水、缓冲)3)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5)促进植物生理活性6)减少农药和重金属污染

2. 论述土壤不同质地类型的农业生产特性

答: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砂粒大于30%,通气透水,养分少,不保水肥,易耕,温度变化快,暖性土,发小苗不发老苗2)黏质土壤主要特性:黏粒高于30%,通气透水不良,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升温慢,冷性土3)壤质土壤主要特性:粉粒大于30%,北方称为二合土,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3.河南第一大土类潮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哪些?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改良,发展农业生产?

答:第一点:成土过程潮土的主要的成土过程——母质的沉积过程;潮化过程;熟化过程;第二点:存在问题障碍因素:旱、涝、盐碱、瘠薄和风沙;第三点:利用改良针对以上的障碍因素,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即:第一发展灌溉,防止旱涝;第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沟渠、林、田、路、综合治理;第三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做到农林果牧结合;第四广开肥源,培肥地力。

4.为什么说耕层土壤中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体

答:团粒结构的构造入手:团粒内部为小孔隙,外部是通气孔隙,结构合理;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团粒结构协调土壤中水、气矛盾;团粒结构协调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5.土壤主要剖面的如何挖掘、观察、记载?

答:1)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完毕后,将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别放回土坑中压实填平。 2)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答: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与其他五个因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②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③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④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例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退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造成的。

7.土壤空气对土壤及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答:1)土壤空气影响根系发育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一般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9%~10%,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部分根系停止发育。2)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热量和氧气。在缺氧条件下会影响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实验证明,如果土壤通气不良,CO2的浓度达到17%时,便会抑制种子萌发。3)土壤空气影响养分状况土壤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提供速效养分;如果通气不良,好气

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释放。4)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率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中会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S、CH4等,使植物容易产生病害,特别是H2S含铁酶的抑制剂,降低了根细胞内的原生质活动,使根发霉腐烂。

8.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如何调节土壤热状况?

答:调节土温的途径归纳起来不外两方面:一是调节土壤热量的收支情况;二是调节土壤热特性。1)耕作施肥苗期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对于发苗发根都有很大作用;冬作物培土也可显著提高土温;冷土上热肥,热土上冷肥;2)灌溉排水这不仅是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的重要措施,也是调节土温的重要措施。日排夜灌,以提高上温,促进秧苗健壮生长,日灌夜排以降低土温等都是利用灌排调节土温;3)覆盖与遮阴覆盖是影响土温的有力手段,它不仅可改变土壤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而且可减少辐射和土壤水分蒸发速度,从而给土壤以很大影响;4)应用增温保墒剂这是利用工业副产品,如沥青渣油等制成的,这种增温剂喷射到土壤表面以后,可形成一层均匀的黄褐色的薄膜,从而增加土壤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减少土壤蒸发对热量的消耗,产生显著的增温效果。

简答

1.风化作用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形成成土母质。即风化作用大致经过4个阶段:1)碎屑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2)钙积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

风化作用经过几个阶段也可以这样答:碎屑阶段——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铁铝阶段

2 分析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

答:1)同晶置换产生的永久电荷;2)表面分子解离产生的可变电荷;3)断键;4)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

3.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答: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团粒结构协调土壤中水、气矛盾;团粒结构协调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4.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1). 离子电荷数量的影响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溶液中离子的电荷价越高,阳离子受胶体的吸附能力越大;2). 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对于同价离子而言,原子量越低,离子半径越小,单位面积上的电荷密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在增加,水化程度越高,在阳离子周围包被着相当厚度的水膜,增加了阳离子与胶粒表面的距离,减弱了胶粒与离子的引力,而离子半径大的,水化膜薄,易于胶粒接近,所以彼此的引力较大。所以一价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为Rb+>NH4+、K+、Na+>Li+;3). 离子浓度由于阳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所以能力较弱的离子,如果有较高的浓度,NH4+、K+等,也可将交换能力强的Ca2+、Mg2+离子从土壤中交换下来。所以根据这一原理,酸性土壤通过试用石灰,从而改良土壤酸性的目的。

5.影响交换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离子饱和度;2)互补离子效应;3)黏土矿物类型

6 土壤酸的形成(酸化过程)?

答:1)土壤中的氢离子来源(盐基物质淋失;无机酸水解,有机酸解离、酸雨、生物的呼吸作用);2)土壤中铝离子的活化

7.土壤碱性的形成机理是什么?

答:1)碳酸钙水解;2)碳酸钠水解;3)交换性钠水解

8.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1)气候因素;2)生物因素;3)母质影响

9.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答:1)盐基饱和度;2)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压;3)土壤水分含量;4)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10 .为什么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影响土壤酸碱度

答:1)土壤pH值随含水量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酸性土壤更明显;2)土壤淹水后(还原),酸性土pH升高(形成还原性碳酸铁锰呈碱性;酸性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转变为中性);碱性和微碱性土淹水后有机酸和碳酸综合作用使pH下降。

11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答:1)土壤通气性;2)微生物活动;3)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4)土壤pH值。

12 土壤热状况的调节?

答:1)耕作施肥;2)灌溉排水;3)覆盖与遮阴;4)应用增温保墒剂。

13 土壤生产性能包括哪些?

答:发棵性、宜种性、宜肥性和抗逆性。

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母质:A. 总的说来,母质一方面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另一方面它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B. 母质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C. 土壤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了土壤的机械组成。D. 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E. 母质的层次性,往往可长期保存在土壤剖面构造中,这是母质先天性的残迹。2)气候:A. 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B. 气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3)生物:生物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严格地说,母质中出现了生物后,才开始成土过程。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绿色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4)地形:地形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 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B. 地形对热量的再分配 C. 地形对母质的再分配类似于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5)时间:时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必要条件。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事物运动变化形式一样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土壤是在上述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产物,时间愈长,土壤性质和肥力的变化亦愈大。

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因为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集中累积的过程,所以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生物小循环以地质大循环为前提条件,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营养元素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但是,从土壤形成的角度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必备条件,没有生物小循环、养分元素和有机质不会积累,土壤肥力不会产生。因此,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求两个循环同时存在,在人类

合理地利用土地、改造土壤的条件下,如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以及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等,均为有意识地调节和促进生物小循环中的生物累积作用,控制地质大循环的地质淋溶作用,建立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植物和土壤间的物质交换,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高产肥沃土壤有什么特点?

答: 1)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

3)酸碱度适宜,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4)地面平整;5)土温稳定,耕性良好;6)作物产量高。(每条后边展开自由发挥)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课题题目: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学年度:2013——2014 班级:204班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 化学对土壤的影响

学校名称:…… 研究小组成员:…… 一.提出背景: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使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明确科学合理利用化肥与保护土壤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过程: (1)调查方法、过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咨询相关农业人士,查阅书籍。了解土地使用化肥后,土壤出现的情况。 (2)调查数据:据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测土壤试验研究表明,使用土壤化肥检测仪对我国23个省市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氮肥利用率大约为30%~35%、磷肥10%~20%、钾肥为35%~50%。 钾肥的作用:钾肥用于农业生产,它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氮、磷和其它营养元素,可促进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调节植物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发展根系,强壮枝干,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肥还可改善作物的质量,使作物增产,结合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氯化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对氯敏感的作物和盐碱土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氯离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硫酸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条施和穴施为好),可用作种肥和叶面喷施(浓度为2-3%)。 磷肥的作用是: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注意事项:过磷酸钙:能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2%。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二元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主要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氮肥的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注意事项:碳酸氢铵: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尿素: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氯化铵: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硝酸铵: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 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0.01毫米。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液态水的运动和气态水的运动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

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质地 3、土壤盐基饱和度 4、土壤碱化度 5、土壤容重 6、土壤粘结性 二、填空 1、根据产生的经济效果,又可将土壤肥力分为()和()。 2、腐殖质的组成有()()和()。 3、各分类制都把土粒分为四个基本的级别即()()()和()。 4、土壤胶体种类有()()和()。 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和() 三、选择 1、下列属于酸性反应的土类为()。 A 黑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红壤

2、剖面构型为A—C的土壤为()。 A 沼泽土 B 栗钙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四、简答 1、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土壤的酸碱度产生的原因? 3、土壤粘结性产生的实质? 4、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 五、论述 白浆土的低产原因与改良途径 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2、氨化作用 3、潜在性酸度 4、土壤结构 5、土壤粘着性

6、凋萎含水量 二、填空 1、黑土的亚类()()()和()。 2、土壤胶体的构造包括()()和()。 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有()()()()()和()。 4、水稻土的耕性分为()()()和()。 三、选择 1、碱土的诊断层为()。 A 淋溶层 B 柱状层 C 盐分聚积层 D 母质层 2、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3、盐碱土形成的自然植被为()。 A 森林草原 B 草甸 C 草甸草原 D 沼泽植被 四、简答 1、影响土壤膨胀与收缩性的因素? 2、土壤容重用途?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化肥地发展史

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批判了腐质营养学说,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为化肥工业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1843年,第一种化学肥料——过磷酸钙在英国诞生.1861年,德国首次开采钾盐矿。1907年,意大利生产了石灰氮。 在近一个半世纪中,全世界已生产和使用了数十种含有单一或两种以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化肥,为世界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使用化肥的历史始于1901年,台湾省从日本引进了肥田粉(硫酸铵即氮肥)用在甘蔗田里,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就世界范围讲,德国的“哈伯——博施”开发的合成氨工艺于1913年实现工业化后,氮肥工业进入了新的纪元。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合成氨绝大部分用来生产氮肥。氮肥在化肥领域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也最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50年-1970年,世界粮食增产近一倍,其中因扩大播种面积面增产的粮食占2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的粮食占78%。在提高的单产中,施用化肥的作用占40%-60%. (附) 中外施肥量比较 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施肥量每千克化肥产谷物量 (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 英国0.104 275.5 23.4 德国0.144 197.2 29.0 法国0.316 305.4 91.5 中国0.174 154.0 20.2 化肥增产效果

作物试验数增产率每kg有效元素增产kg数 (公顷) (%) 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 水稻 829 40.8 9.1—13.4 4.7—9.7 1.6-4.9 小麦 1260 56.6 9.1—13.4 4.7—9.7 1.6-4.9 玉米 629 46.1 9.1—13.4 4.7—9.7 1.6-4.9 皮棉 62 48.6 1.2 0.56 0.9 油菜 64 64.4 4.0 6.3 0.63 我国化肥生产量与消耗量(万吨) 年总量氮肥五氧化二磷氧化钾 N:P2o5:K2o 化肥生产量(有效成分) 1980 12321 9993 2308 20 1:0.23:0.002 1990 18799 14637 4116 46 1:0.28:0.003 2000 31857 23981 6630 1246 1:0.28:0.052 化肥消耗量(有效成分) 1980 12694 9425 2882 387 1:0.31:0.041 1990 25903 17480 6452 1971 1:0.37:0.113 2000 4140 25145 9729 6590 1:0.39:0.262 来源:氮肥工业协会 回眸1998年以来中国化肥产业改革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化肥工业一路辉煌的背后,飘扬着一面自主创新的大旗。从单质肥起步到硫酸钾复合肥在全国兴起,从

土壤与肥料复习题

土壤与肥料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团粒结构体:是指近似圆球形的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一般在0.25~10mm之间,车径小于0.25mm的为微团粒。 2. 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或永久萎蔫点。 3. 土壤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 4. 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方法。 5.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6. 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与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7. 土壤耕性: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8.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9.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10. 土壤缓冲容量:土壤溶液改变一个pH单位所需要的酸量或碱量,

一般用酸碱滴定方法来测定。 11. 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百分数形式)。 12. 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13. 绿肥:凡是直接翻压或割下堆沤作为肥料使用的鲜嫩作物都叫作绿肥。 14.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15. 被动吸收:当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部溶液的离子浓度时,外部溶液中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直至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16. 叶面肥:喷施于作物叶片上,能够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和材料。 17. 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18. 养分归还原理:土壤中的养分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作物每次收获,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通过轮作换茬不能完全补充,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即施肥,否则土壤肥力将下降。 19.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肥力下降,包括有效养分含量降低、

扬大农科土壤肥料学肥料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精品

平衡吸收:同种植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换言之,植物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植物按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现象称为平衡吸收。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肥料:凡能向植物提供其生长发育所 必需的化学物质的任何物质。有机肥: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 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肥料的统称。离子拮抗作用:指介 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吸收或运转的作用。基肥: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土壤耕作而施用的肥料,其着眼点为作物生长的全程,以有机肥料为主。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的过程中,溶液中的P/Ca不断 变化的现象。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叫做植物的营养期。植物不同 生育阶段从环境中吸收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都有不同要求的时期,叫做植物的阶段营养期。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营养元素。缺乏该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料。截获:根系生 长穿透土壤时,根组织与土壤溶液或土粒接触交换养分的过程。营养失调:作 物体内的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和出现生理障碍的现象。. 离子拮抗作用: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吸收或运转的作用。有益元素: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或刺激作用的一类矿质元素的总称。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场所。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应归还给土壤的论点。激发效应:施入氮肥使土壤氮矿化作用增强的现象。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肥料三要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最小养分律:植物的产量 或生长量受环境中最缺少养分的制约,并随之增减而增减。养分临界值: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下限。养分胁迫:土壤中养 分供应不足或过量而产生限制植物生长的现象。被动吸收:养分离子移入植 物根内是沿电化学势梯度扩散和道南平衡的结果。它不需直接供应生物代谢能量。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氮占所施氮肥中总氮量的百分率。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最为敏感的时期。矿质元素:植物体中 来源于土壤矿物的元素。交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结合生理效应 大于它们各自生理效应之和的现象。扩散:养分通过扩散作用而迁移到根表的 过程。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效能的时期。功能复合肥:加入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等物质的复混肥料。缓效钾:又称“非交换性钾”。被2:1型层状黏土矿物所固定的钾离子以及黑云母和部分水云母中的钾。反映土壤钾潜力的主要指标化肥:又称无机肥料,矿质肥料, 化学肥料。用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标明养分主要为无机盐形式的肥料。5. 枸溶性磷肥:又称“弱酸溶性磷肥”。养分标明量主要属弱酸溶性磷的磷肥。如钙镁磷肥,钢碴磷肥(托马斯磷肥)和脱氟磷肥等。碱解氮:用碱提取法(包 括碱性高锰酸钾法)所测得的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氮量。常用碱解扩散法和碱解蒸馏法两种。土壤速效钾:通常指土壤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的总和。植物营养诊断:以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根据,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缓释肥料:又称“长效肥料”。由化学或物理法制成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如脲甲醛、包膜氮肥等。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 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大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

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2土壤肥力: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第一章 4岩石矿物的风化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地质大循环:岩石矿物经分化作用释放的可溶性养分和黏粒等分化产物受风雨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我们把这种从岩石分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地质小循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养分,这种由分化释放的无机养分转化生物有机质再转化为无机养分。 7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第二章 8土壤的三相四物质: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土壤固相),土壤空气(土壤气相),土壤水(土壤液相)。 9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是土壤的骨骼。 10土粒的分类:石砾和砂粒,粉粒,黏粒。 石砾和砂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11土壤质地的分类方法: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国际制质地分类,美国制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的三大类:砂土,壤土,黏土。 12砂质土类特点: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成为热性土,可施用冷性有机肥料和半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宜种植生长期短及块茎块根的作物以及种植耐旱耐瘠的作物。 13黏质土类特征:土粒间孔隙小,透水性差,保水抗旱力强,早春升温阶段由于土温不易上升而被农民称冷性土,保肥力强,肥效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 14 土壤质地改良常用方法:1)大量施用有机肥;2)黏质土掺砂改良,砂质土掺黏改良;3)采用引洪漫淤或漫砂;4)根据不同质地采用耕作管理措施。 15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座椅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才,称为腐殖化过程。 16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性状:在C/N比为25是有机质转化最适C/N比;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um的土粒含量(%)含量越大,腐殖化系数越大。 2)土壤水热状况:在0~35℃范围内,有机质的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5℃

《土壤与肥料学》试地的题目111

《土壤与肥料学》试题(闭卷A卷) 一、填空题(本题每空0.5分,共12分) 年级姓名学号 丿为_____ 、_ 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m m。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 ___________ 、_ O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O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 ______________ 态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 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 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 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

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 _ ___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二、判断改错题(在正确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题后的 括号内打X,并写出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1分,共10分) 1、2:1型黏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 ( ) 2、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g、K等阳离子的吸收。 ( ) 3、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 ) 4、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 ( ) 5、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 那种养分元素。( ) 6、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合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医学微生物绪论

1.5 Introduction 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种类及其与机体的关系 (一)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类凭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仅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一类不具备细胞结构,只能在易感的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如病毒。 (二)与机体的关系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人类与自然环境接触密切,因此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无害,为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统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以及菌群内部的不同细菌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相对的微观生态平衡。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正常菌群对机体发挥着营养、免疫、生物拮抗、抑制肿瘤、促进生长和衰老等生理作用。但是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如细菌寄居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菌群失调等,正常菌群与机体间的生理平衡被打破,原来在正常时无致病性的微生物也可以致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例如,大肠埃希菌进入泌尿道或通过伤口进入腹腔、血液,就会引起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及败血症。当机体大量应用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常出现一些正常菌群引起的自身感染(如真菌感染),出现各种感染病症,有的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的抑制而发生菌群失调,未受抑制的或外来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引起机体的二重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此外,自然界中还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发生疾病,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例如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病,霍乱弧菌引起霍乱,肝炎病毒引起病毒性肝炎等。 二、病原微生物性疾病的现状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临沂大学2012级第二学期 土壤与肥料学-答案

《土壤肥料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2. 壤土黏土 3. 滞后现象 4. 发生学原则统一性原则 5. 腐殖化矿质化 6. 离子半径水化半径 7. 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8. 矿物态有机态 9. 马粪(尿)牛粪(尿)10. 夜潮冻后聚墒11. 人为因素 二、选择题( 1. B 2. D 3. B 4. D 5. C 6. A 7. C 8. D 9. B 10. 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四、名词解释 1.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使其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矿物,叫做次生矿物。 2.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3. 同晶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 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的作用过程。 5.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的自然土壤(包括空隙)的质量。 6. 复混肥料:是指在肥料养分标明量中至少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营养元素,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五、简答题 1. 改善耕性的措施有哪些?) 改善土壤耕性可从掌握耕作时土壤适宜含水量,改良土壤质地、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着手。 (1)掌握宜耕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土壤含水量在宜耕状态时进行土壤耕作,是既可减少耕作阻力,又可提高耕作质量的关键措施。不同土壤的宜耕期有很大差异。。 (2)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促进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与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黏质土的黏结性、黏着性和塑性及增强砂质土的黏结性,并使土壤疏松多孔,因而改善土壤耕性。 (3)改良土壤质地黏土掺沙,可减弱黏重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塑性和起浆性;砂土掺泥,可增强土壤的黏结性,并减弱土壤的淀浆板结性。 (4)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其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和塑性减弱,松紧适度,通气透水,耕性良好。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可显著改善土壤耕性。 2. 硫酸钾和氯化钾在土壤中是怎样转化的?对土壤有何影响?施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硫酸钾和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钾以离子形态存在。钾离子既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也能与土壤胶粒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主要与钙离子进行交换,在酸性土壤中主要与氢离子进行交换。 两者都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盐,长期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容易导致土壤酸化,并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 施用时两种肥料一般都作为基肥施用,由于硫酸钾价格较贵,氯化钾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忌氯作物上不要施用氯化钾。 3. 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性 (2)掺砂掺黏,客土调剂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4)引洪放淤,引洪漫砂 (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6)因土制宜,加强管理 4. 堆肥积制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答:堆肥积制的基本原理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堆肥的基本物质分解、腐熟成优质肥料的过程。将整个过程按其温度的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发热阶段。以中温好气性微生物为主。 (2)高温阶段。以好热性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和梭菌等为主。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