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重点(全)上课讲义

动物学重点(全)上课讲义
动物学重点(全)上课讲义

动物学重点

绪论

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

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

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

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

4、生殖

㈠、无性生殖

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

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

㈡、有性生殖

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5、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中体表能分泌出一些胶状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会把自己包住,形成特殊结构,称为包囊。

6、绿眼虫靠鞭毛的摆动进行螺旋状运动。

7、绿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草履虫为横分裂。

8、纵(二)分裂:分开方式固定,沿长轴方向分成两个。

9、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由原生动物引起)。

10、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引起痢疾。

11、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12、世代交替现象:有一个时期进行无性生殖,称无性世代;另一个时期进行有性生殖,称有性世代,这种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轮流交替,无性个体与有性个体有规律地连续生活着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现象。

13、裂体生殖与孢子生殖的比较

㈡、相同点

①均为复分裂;

②均可大量增生。

第二章海绵动物门

1、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如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而成体的口又是在胚孔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的。如棘皮、半索和所有的脊索动物。

3、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主轴,可以有许多的切面把身体纵分为两个相等对称的部分。

4、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海绵动物的细胞具有一定分化,但细胞排列一般较疏松,在细胞之间有些联系但又不是那么紧密协作,身体内、外表层的细胞接近于组织,但又不同于真正的组织,可以说是原始组织的萌芽。

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有三种类型: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和海绵动物都是双胚层动物。

2、两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纵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

3、海绵动物出现了细胞分化,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分化,扁形动物出现了器官分化。

4、内外体层细胞分化为六种:皮肌细胞、腺细胞、刺细胞、间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

5、领(鞭毛)细胞是海绵动物独有的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独有的细胞。

6、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

7、世代交替:水螅型和水母型的世代交替现象,水螅型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长大成熟后,又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第四章扁形动物门

1、两侧对称

概念:通过身体的中央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意义:使动物体明显表现出前后、左右、背腹的区分,在功能上也相应有了分化。

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①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动物体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

②促进了动物新陈代谢水平的提高;

③为动物从水生到陆生创造了条件。

3、皮肤肌肉囊:由表皮和其下的肌肉紧贴在一起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4、皮肤肌肉囊是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

5、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6、原管肾:体内为盲端,体外有开口,来源于外胚层。

7、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了专职的排泄系统,环节动物首次出现了专职的消化系统,软体动物首次出现了专职的呼吸系统。

8、梯状神经系统相对于网状神经系统相对集中。

9、猪带绦虫:误食“痘”——绦虫病,误食“虫卵”——囊虫病。

10、动物与动物的生态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共栖关系两种能独立生存的动物以一定关系生活在一起,使另一方或双方获利而无害,如偕老穴和绿毛龟。

②共生关系两种或一种动物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或一种生活于另一种体内,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如白蚁消化道内的披发虫。

③寄生关系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方获利,另一方受害。

11、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①体表角质化,无纤毛;

②无色素;

③有小钩、吸盘等;

④消化、排泄、神经、感官等退化;

⑤形态一般与寄生环境一致,如肠道寄生虫细长;

⑥生殖系统发达;

⑦厌氧呼吸:靠糖酵解产生能量;

⑧更换宿主。

第五章原体腔动物门

1、原体腔: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充满体腔液,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

2、完全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第六章环节动物门

1、同律分节

概念: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

意义:①使身体灵活性增加;

②使身体各部分进一步进化;

③为异律分节奠定基础。

2、什么是真体腔?真体腔是怎样形成的?

①真体腔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

②真体腔是被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包裹起来的空腔。

3、真、假体腔的比较

㈡、相同点

①都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

②都充满体腔液。

4、疣足:海产多毛类环节动物体壁向外突起形成的扁平叶状突起,每节一对,分为背叶和腹叶。

5、后肾管、原肾管的比较

6、原生动物——无神经,海绵动物——散在的星芒细胞,腔肠动物——网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梯形神经系统,环节动物——链状神经系统。

第七章软体动物门

1、动物界第一大门是节肢动物门,第二大门是软体动物门。

2、①软体动物的身体由头、足和内脏团构成。

②贝壳是由外套膜向外分泌形成的。

③软体动物除腹足纲(螺类)由于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使其内脏团不对称外,其他软体动物及腹足类的头、足均为左右对称。

3、外套膜:包在内脏团背面的肉膜,由身体背侧皮褶向下延伸而形成的。

4、内脏团是集中成团的内脏的总称,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

5、贝壳包括3层结构:角质层(壳皮)、棱柱层(壳层)、珍珠层(壳底),角质层和棱柱层只能增大而不能加厚,珍珠层既能增大也能增厚。

6、鳃的数目与心耳同数。

9、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子宫内发育为幼体产出,但营养来源于卵的本身。

10、腹足钢是软体动物门最大的一纲,也是整个动物界除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外种类最多的一纲,昆虫纲是最大的一纲。

11、头足纲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

12、我国四大海产:乌贼、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

2

、异律分节:在环节动物的同律分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愈合、特化而来的,各体节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理功能上大不相同,使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成头、胸和腹。有些种类的头部和胸部愈合成头胸部,也有的种类胸部和腹部愈合形成胸腹部。

3、异律分节的意义

①使身体各部的机能分化,器官集中;

②使动物的整体性加强,增强了运动灵活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4、外骨骼:身体外面的一层厚而坚硬的体壁,且有一定的韧性。

5、外骨骼与内骨骼的比较

6、口器的类型:咀嚼式-蝗虫,刺吸式-蚊,虹(吮)吸式-蝶、蛾,舔(舐)吸式-蝇,嚼吸式-蜜蜂。

7、足由基部至末端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爪)。行走足-蟑螂,跳跃足-蝗虫、蟋蟀,游泳足-龙虱,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攀缘足-虱,采粉足-蜜蜂,贴附足-家蝇。

8、膜翅-蜜蜂,覆翅(革翅)-蝗虫前翅,鞘翅-甲虫前翅,半鞘翅-蝽象前翅,鳞翅-蝶、蛾,“平衡棒”构造-家蝇等双翅目昆虫,寄生种类(如虱、蚤)两对翅均退化。

9、昆虫的发育方式分为有无变态(直接发育)和有变态(间接发育)。

有变态:幼虫和成虫相比,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①渐变态 从卵孵出的幼虫和成虫相比差别不大,生活习性(食物、环境)也一样,只是翅和生殖器官没有长成,须经几次蜕皮逐渐长大,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蝽象等。

②半变态 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差别都较大,卵→稚虫→成虫。如蜻蜓等。

渐变态和半变态统称为不完全变态。

③完全变态 幼虫与成虫比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完全不同,卵→幼虫→蛹→成虫。如蝶、蝇、蜂等。

10、多态现象:一般动物只有雌、雄两种成体形态,而有的昆虫有3种或3种以上的不同成体形态,叫做多态现象或多型现象,如蜜蜂、白蚁、蚂蚁及蚜虫等。

11、几个概念

①保护色:某些昆虫的颜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隐藏自己,逃避敌害,这是动物界很普遍的现象。

②警戒色:使身体变得十分醒目,颜色鲜艳,引起敌人的警觉,往往是一些有毒的动物。

③拟态:某些昆虫的形态及颜色酷似其生活的背景植物,如果它们不动很难被发现。

12、为什么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

①高度的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

②具有几丁质外骨骼;

③昆虫具有两对翅膀;

④开管式循环,血压低;

⑤呼吸器官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而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

⑥排泄器官有马氏管以及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

⑦神经系统向前集中,有不同程度的愈合,感官发达;

⑧繁殖能力强,周期短;

⑨外骨骼上有色素,可以形成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第十章棘皮动物门

1、次生性辐射对称:幼虫两侧对称,辐射对称是后来形成的,所以称为次生性辐射对称,大多为五辐射对称。

2、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连同外胚层的表皮突出成棘。

3、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所特有的结构,由发达的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

4、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半索、所有的脊索动物。

原口动物包括: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5、棘皮动物中胚层形成神经系统,这在动物界是唯一的一例。

第十一章半索动物门

1、半索动物主要特征如下:

①有鳃裂;

②出现神经管;

③有口索。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具有三大共同特征:

①脊索;

②背神经管;

③咽鳃裂。

2、脊索动物的一些次要特征:

①心脏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②尾部位于肛门的后方,构成脊索动物特有的肛后尾;

③骨骼系统属于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④闭管循环。

4、逆行变态: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失去某些主要结构,形体变得更加简单。

第十四章圆口纲

1、圆口纲的原始特征

①无上、下颌——圆口;

②无成对附肢;

③终身保留脊索;

④脑不发达;

⑤肌肉分化少;

⑥头骨不完整;

⑦骨骼不发达;

⑧听觉器官不发达。

2、圆口纲的特化特征

①具口漏斗;

②皮肤无鳞;

③单一鼻孔(单鼻类);

④具鳃囊;

⑤生殖腺单个,无导管。

第十五章鱼类

1、鱼类比圆口纲更加进步的特征

①具上、下颌;

②具成对的附肢;

③脊柱代替脊索;

④体表被鳞;

⑤鳃发达;

⑥脑和感官更为发达。

2、上、下颌出现的生物学意义

①主动捕食能力加强——咬合;

②有的有牙齿,食物范围广,分布广;

③防御、攻击加强;

④求偶、筑巢、育雏的工具。

3、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无颈部;

②身体梭形,体表被鳞片、富粘液(润滑);

③鳃呼吸;

④单循环;

⑤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胸鳍和腹鳍。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1.实验动物学绪论 2.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常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5.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 6.基因工程动物 7.“3Rs”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8.怎样才能作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以生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覆盖 面极广的边缘学科。 实验动物学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 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 概况:实验动物科学内容: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实验动物伦理:是人与实验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尊重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 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一种康乐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痛苦被减至最小。 五项基本福利: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

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实验动物伦理的几个环节:实验目的确定和必要性评估、实验设计遵循3Rs原则、实验操作过程避免或减轻动物疼痛及恐惧、日常饲养及护理、安乐死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clude: Clinical trial、Preclinical research AAALAC认证(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评估和认证协会)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SPF动物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史: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 培育出首个近交系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饲养无菌 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验动物科 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 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等专业的设立及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处开 3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共13页文档

浮游动物学重点 ——静影藤绒 绪论 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 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μm 病毒,细菌 Picoplankton超微型0.2-2μm 细菌,金藻 Nanoplankton微型2-20μ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 Microplankton小型20μ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 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 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 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 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 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但是,由于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上面讲的那两个方面。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6.赤潮Red tide 定义: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值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 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 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 动物。 3、【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 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 究的实验学科。 5、【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按照遗传特点分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2)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控要求——根据控制程度分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GF) (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的敏感性强、反应一致,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6、【AEIR】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设备) 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 7、【“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原则——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 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8、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卫协会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是实验动物学真正 形成的时期。 198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20XX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大大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

实验动物学 重点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与畜牧兽医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特点:A.综合性学科B.应用性强C. 发展迅速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特点:人工饲育、微生物控制、遗传背景清楚、应用要求、质量标准 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甚至观赏动物等。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标准化的动物。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实验动物遗传控制程度分类 远交(封闭)群动物(Outbreed stock, Close colony) 基因突变动物(mutant stock) 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嵌合体(Chimera)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s) 同源近交系(Cogenic inbred strains) 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 杂交群动物(Hybrids)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悉生动物(Gnotophoric animal) SPF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根据对饲养环境控制分类 Isolation system(隔离系统)animal; Barrier system(屏障系统)animal; Semi-barrier system (半屏障系统)animal; Open system(开放系统)animal. AEIR 动物(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近代实验动物学发展特点 1实验动物生产技术逐步完善 2实验动物品种增加 3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日趋完善 4充分利用现有动物资源 5开展实验动物附属设施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研究 6转基因(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 7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监测方法的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遗传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s)是应用遗传调控原理, 控制实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新的实验动物品系和多种实验动物模型, 以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目的.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种类、特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影响 实验动物生态学(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有利的环境条件; 实际上主要研究气候因素, 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 栖居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tion)是研究饲料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教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2.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Animal 实验动物 Equipment 仪器设备 Information 信息 Reagent 试剂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 1.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定义+特点=简答,分开是小题) 2.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 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一、实验动物、近交系动物、转基因动物、屏障环境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包括四个基本内涵: 1.遗传背景明确(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2.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控制(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的动物 4.应用范围明确 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动物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纯合性和同基因性 2.各品系均具有独特的特性 3.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4.可作为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5.具有标准实验材料特性 6. 遗传背景清楚 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外源性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的胚细胞中,并能稳定的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基因直接导入法等。 屏障环境: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

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二、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类 实验动物设施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总和。一个设施可以大到动物中心或生产繁殖机构,小至某一实验动物室。总体的原则是提供实验动物最适宜的环境,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为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按其功能分类 1.动物生产设施(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y)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繁殖、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2.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指用于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检定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特殊动物实验设施(Special 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指用于感染、毒理动物实验、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培养、重组DNA、转基因动物实验、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细胞实验和应用特殊化学物质等进行实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普通环境(Open System) 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是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的场所。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垫料要消毒,饲养室内要有防鼠、防昆虫等措施。 2.屏障环境(Barrier System) 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Isolation System) 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环境内。工作人员通过隔离器上组装的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医学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实验用动物:指所有以科研、实验、生产、文字教学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可包括有生命的和死亡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指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模型和相关的模型系统材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相似性(复制的模型尽可能近似与人类疾病);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 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物理诱发,化学诱发,生物诱发,复合方法,遗传工程方法。 动物模型的优点:避免了在人类进行试验所带来的风险;临床上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物随时复制出来;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可以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增加试验的可比性;可以简化试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疾病和疾病本质。

实验动物模型按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诱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阴性动物模型,孤立动物模型。 诱发性动物模型:人为地诱发动物形成类似人类疾病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来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的需要。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短时间内可诱导出大量疾病模型.缺点:诱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限定方式产生的,多数情况下与临床所见自然发生的疾病有一定差异,况且许多人类疾病目前还不能用人工诱发的方法复制,因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诱发型动物模型有肺水肿动物模型,烧伤动物模型,肝硬化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疾病模型,包括人工培育的突变系和近交系的各种疾病模型。优点: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其应用价值很高。缺点:这类模型的来源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 基因敲除动物: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剔除或用其他顺序相近的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地整合并可以表达和传与后代的一类动物。 动物实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弹性原则,平衡原则,最经济原则)。

医学实验动物学总结和习题

名词解释:※※※重点 1、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条件简称AEIR,是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2、※※※“3R”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其核心是对作为人的替身或“替难者”善待、减少痛苦、降低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3R”研究进一步开拓人们进行科研的思路,使研究手段更加完善。 替代:应用微生物、细胞、组织、离体器官等替代动物活体实验,亦可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甚至用化学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模拟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减少:选用恰当的实验动物进行规化的动物实验、通过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利用率,从而减少使用动物数量。 优化:使用新的有效的镇痛剂、麻醉剂或改进实验程序、优化实验操作,从而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LAS):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一门科 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4、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LA):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人们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培育的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动物品种(系)用于科学研究。 5、实验用动物: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 6、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7、※※※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 对象和相关材料。 8、※※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成度,实验动物分为 同基因型近交系和F1代 9、※※近交系(inbred strain):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 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C3H (500多种)。优点:增加基因纯合性,固定优良性状缺点:出现近交衰退特征:(1)基因纯合性(2)同基因性(3)长期遗传稳定性(4)表型一致性(5)遗传组成独特性(6)分布的广泛性(7)可识别性(8)繁殖力低,生活力弱 10、※※※突变系(mutant strain)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 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11、杂交群(hybrid colony) F1: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除具有近交系的优 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特征:(1)基因相同,杂合子(2)遗传性状稳定,表型一致(3)具有杂交优势 12、※※※封闭群(close colony)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小鼠、wister大鼠 特点:1)遗传组成有较高的杂合性(2)遗传特征较稳定(3)繁殖力和抗病力强 13、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

医学实验动物学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5) 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 ______ 。 (A) A .ICLAS B .CIOMS C . IUBS D .WHO 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是 ____ 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 2 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 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 D ) A . 1981年 B .1983 年 C . 1986年 D .1988 年 3.实验动物科学自 _____ 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 (C) A . 19 世纪 50 年代 B .19 世纪 70 年代 C .20世纪 50年代 D . 20世纪 70年代 4. __ 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 A .转基因动物 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C .免疫缺陷动物 D.近交系动物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制发的。 (B) A . 1993 年 12 月 B . 1997 年 12 月 C . 2000 年 12 月 D . 2004 年 12 月 第二章 医学实 验动物学标准( 16) 1. 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 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 ____ 对。 (C) A . 15 B . 20 C . 25 D . 30 2. 至少连续 20代 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 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 _____ 。 (A)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 。 (B) A . A(F87) B . NIH C . B6D2FI D . CXBl 4.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 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 ____ 。 (B)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5.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6.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 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 (A) 7. 除普 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于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B) A .普通级动物 B .清洁动物 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 .无菌动物 8. 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C.杂交群 D.重组系 ___ 。 (C) C.杂交群 D.重组系 A .普通级动物 B .清洁动物 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 .无菌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