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硬笔书法欣赏(一)

启功-硬笔书法欣赏(一)
启功-硬笔书法欣赏(一)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 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老前辈,学问、书法如何如何,我不敢当。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受了祖父的熏陶。因为常看到他老人家拿着笔,花鸟虫鱼,草草几笔而成,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贾拜贾义民先生力师。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后来又介绍我认识吴镜汀先生,跟吴先生学。学了一段,挺有长进。慢慢就有人求画来了。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清你的老师题写。”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的不解之缘。后来承恩师陈垣先生的提携,在辅仁大学教国文,研究诗词、韵律、文法。抗战胜利后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古文书和文物,也在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兼过教授。解放后又参加过《红楼梦》程乙本注释,《清史稿》标点,这些都是对我一生很有意义的经历。因为学海无涯,每一个工作都促使我去学习、研究,这样我也就在文史、文物、书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敢说有多少成就,一辈子都在学倒是真的、学 问方面是这样,书法方面也是这样。 记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里入手的?能不能请您在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启功: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一首诗,收在了前几年出的《论书绝句》里,第四首、诗是这样写的:“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诗后边我作了说明:我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俯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我的字像英煦斋。当时我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字难看。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我学书的打筑基功夫。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功夫最深,学得也最苦。要说学习的经验,我觉得要做到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偶尔给人用楷字写对联,人见了就说我的书法是学乾隆时的成亲王的,实际上成亲王的帖我一次也没有临过。 记者:清代书法家梁山舟与张芑堂沦书,曰“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看次之,多写又次之”。晚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又加以“二要”:“一要品高,二要学富。”您觉得一个人要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道路?这“三要”、“二

硬笔书法楷书结构.

楷书结构原则——平正 平正的含义 是指字端正、不偏不欹,它是汉字楷体构字的重要法则。清代书法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书宜平正,不宜侧欹。”就是指这一原则而言的。字体的平正不是给人以安稳感,更重要的是可以理正行气、协调章法,使每一篇字犹如严整肃穆的军士方阵。 平正的要领 平正又可分为重心平稳、横平竖垂。 (一)重心平稳 重心原是指地球对物体各部分的作用力,它的合力叫重力。重力集中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汉字的笔画本无重量。但是,人们往往把对各种物体的接触所形成的重量知识移情于汉字的笔画形质上。汉字的中心往往处在字的无形中竖线上。只有在中竖线上左右平衡地安排笔画,才能求得左右稳定。 1、点落竖中线 凡是字的中间有点画,应把字写在竖中线上,其它笔画以点为中心匀称安排。 2、横分竖中线 在上中下有横的字,横要在中竖线上平均安排长度。 3、竖与竖中线重合。 中间有竖的字,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其他笔画的结构单位均衡安排。 4、口排竖中线

中部有口“口”“日”的字要把“口”“日”安排在竖中线上,并且在竖中线上所占空间匀称,其他笔画做合理安排。 5、相交竖中线 撇、捺画在竖中线上交叉。 (二)横平竖垂 1、横平 汉字从整体上看横比竖多。我们在写横画时一定要根据结构需要,准确的安排每一个横画的位置,精确的测定其长短比例,并保持它们的平行距离和左低右高的势态。 (1)单横 在一个字中,如果横画只出现一次,这一横画往往在字里充当主笔。要把它写成长横,以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2)双横 双横上下相叠,必须要一短一长,间距保持平行。如果长短一致,则会失去主次和美感。 (3)三横 三横上中下相叠,宜两短一长,中间一横也可稍短或稍长,但不可与长横挣位。三横的间距相等,以体现结字均衡的原则。

启功书法对联书法欣赏

启功书法对联书法欣赏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故宫博物院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成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后,慕名求字者自然不少,启功则不论尊卑,凡有所请,便欣然从命,不忍拂意。先生作书,不择砚墨,宣纸下垫几张旧报纸,口占诗句,握管直书,珠玑满纸,章法天成。盛名之下的启功很累,但启老先生却始终保持着宽容大度、豁达幽默的处世态度。

画:李可染字:启功《岩竞秀万壑争流》成交价:725 万 “坚”、“净”二字正是启功先生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启功先生写的一副对联:“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这恐怕是对“坚”、“净”二字最好的注解。启功先生刚正不阿,不亏操守,高尚的品德为人称颂;他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坚”、“净”二字来概括

他的性格、操守、志趣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图文:网络编辑:永恒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禁闭?谁能开启尘封的闸门?爱因斯坦三论解析与认识论四法(智者必读) 大自然的奥秘:心态与人体能量级别的关系【梦幻城堡瑰丽建筑】美伦美奂神圣之旅! 山野幽居空山赏雪[分享书香音乐十首]【十大著名思想实验】让你的思想爆发! 美文欣赏:寻找人生中高贵的心灵经典名著--领袖必读《奥义书》[欧洲风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拆字喻做人】--很经典的说如何教育孩子?看“诺贝尔导师”居里夫人给女儿的信

好看的草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好看的草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草书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这种字体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它的书写形式非常的随性,有独特的字体表现力。草书的书法作品,现如今受到了许多人的欣赏与学习。下面是整理的好看的草书书法作品图片。 好看的草书书法作品李志敏引碑入草作品的大气磅礴之势,得益于魏碑方笔和圆笔的浑然妙用。同时以狂草神韵境界为精神内核与之互通互融,亦方亦圆,方圆兼备,流畅中不失劲正之气。他将碑的墨法引到大草之中,厚涩之间现朴拙,酣畅之中出力道,形成浓枯对比更为强烈、线条点画更具张力、视觉感官更具冲击力的墨风特色。他注重“用笔贵约,约而能真”,在“化线为点”的探索中将“点”的运用推向极致,打破以传统点线互补为布局的固定模式。 任何一种书体和书风从开始萌芽到发展成熟,都需要历经岁月的多重砥砺和洗礼。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启功先生更是对李志敏先生的书法造诣大为赞赏,他说:“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

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 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 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北京人,满族。姓爱新觉罗,字元伯,别署元白、少文、长庆。 室名简晴堂、坚净居。康熙帝十一代孙,曾祖、祖父皆入翰林,后家道中落。幼年丧父,失学而不堕其志,用功于书法、文辞、绘画等项,刻苦自励,投师问道。 中学期间,课余从苏州学者戴姜福学习经史辞章,从贾尔鲁、吴熙曾习画,后经傅增湘引荐,受业于陈垣门下。中学未毕业,二十一岁受聘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国文教席,从此走上教育岗位。 曾任辅仁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建国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先后兼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3年6月,出任文化部文物局新成立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历时八年,对国内现存古代书画逐一整理、鉴定、编目,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厥功至伟。 第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书法初学欧阳询、颜

真卿、赵孟頫,六岁临《九成宫醴泉铭》,十一岁学《多宝塔碑》,二十岁后习《胆巴碑》,所书楷字端凝、坚重、娟秀兼而有之。 后转师董其昌、米元章诸名家墨迹,于智永千文用功最久。于书艺认为碑刻经过刀刻与自然毁损,多失原貌,而直师墨迹可得书家笔墨真谛,即便是读碑亦应从刀锋揣摸笔锋,所谓“失笔不失刀”。 还主张写字应以结构为重,用笔、姿态副之。 其书法结字精严,笔画清朗,揖让有度,风神俊爽,从容不迫中透出一种淡淡的王者气象。早年作画甚夥,作品多山水,水墨浅绛,清气满纸,大幅尤见功力。 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和《启功从稿》(三卷本)、《启功韵语》、《说八股》、《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论书札记》、《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主编有:《书法概论》、《中国法贴全集》(共十八卷)等。出版有:《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书法选》、《启功草书千字文》、《启功书画作品集》、《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三帖集》等。 书法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展览,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及举办个展、联展。其作品为世所重,享有盛誉。传略载入多种著名辞书。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

启功论书绝句百句

启功论书绝句百句 自序 以诗论艺,始于少陵六绝句。殆亦自知未必尽适众口,故标曰戏为,以示不求人之强同也。不佞功自幼耽于习书,曾步趋前贤论述,而每苦枘凿难符。一旦奋然自念,古人人也,我亦人也,谁不吃饭屙矢,岂其人一作古,其书其法便迥异于后世人人哉。又有清书家论书,每从石刻立说,岂必经斧斤毡蠟,始能传棐几练裙之妙乎。此积疑之初释也。又见古之得书名者,并不尽根于艺能,官大者奴仆视众人,名高者生徒视侪辈。其势其地既优,其迹其声易播。后之观者,遂动色相嗟,以为其秘不可窥,其妙不可及。此积疑之再释也。于是忍俊不禁,拈为韵语,非圣无法,唐突名流。又苦二十八言,未能尽抒胸臆,乃附以自注。有时手挥目送,注已离题,赏音合观,每见会心一笑。此一笑也,何啻心印长传,机锋一喝。其为书为诗,此时俱属第二义矣。友人见约,为之手录百首,云将附印于注本之后而未果,转为赵翔先生聘之以去。竟蒙珍重影印,加以精装,薄海流传,不佞朽骨为之增寿矣。盖昔人尝谓,刊人著述,其功德不减掩骼埋胔。今捧斯冊,诵昔人深痛之言,喜慰之极,不觉涕泪之盈襟也。 启功时年第八十岁 一 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二 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三 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四 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轮且不传。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五 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六 蝯翁睥睨慎翁狂,黑女文公费品量。翰墨有缘吾自幸,居然妙迹见高昌。 七 砚臼磨穿笔作堆,千文真面海东回。分明流水空山境,无数林花烂漫开。八烂漫生疏两未妨,神全原不在矜庄。龙跳虎卧温泉铭,妙有三分不妥当。九 宋元响拓汝南志,枣石翻身孔庙堂。曾向蒙庄闻傥论,古人已与不传亡。 十 书楼片石万千题,物论悠悠总未齐。照眼残编来陇右,九原何处起覃溪。十一 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十二 笔姿京卞尽清妍,蹑晋踪唐傲宋贤。一念云泥判德艺,遂教坡谷以人传。十三 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奇。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戏到乌丝。十四 草写千文正写经,温夫逸老各专城。宋贤一例标新尚,此是先唐旧典型。十五 朴质一漓成侧媚,吴兴赝迹日纷沦。明珠美玉千金价,自有流光悦妇人。十六

启功与张海的书法

启功与张海的书法 启功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存在技法单调、境界狭隘等不足。当今“启功体”泛滥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问题,如启功书法的简单易学,大众书法审美鉴赏能力的退化,现代文明的审美感官化以及当今学术批评态度等。表明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能力的退化,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为迫切。 1、启功的书法艺术 蔡永胜先生在2006年《书屋》著述长文《启功先生的书法得与失》,他一方面指出启功书法的优点,如“启功先生是从传统书法走出来的人,对书法下过工夫并且懂得传统书法艺术之技法的精妙所在”; “干净利落、周正端庄、雅俗共赏”等,这些正面评价基本上代表了学界观点。启功书法继承传统,形成自己一定的独特风格,其特点是结构严谨,笔法精到,线条的干净,风格的清朗等,由此可见启功书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该文用更多笔墨指出启功书法的不足,“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却在于表达心灵的自由,而心灵的自由却不是美观二字所能笼络的”;“表现在技法的程式化的简单,简单而不是如东晋人的有内涵的简约,所以模仿就变得十分容易”;“其个性或特点的简单就是钢笔字化,钢笔的表现力浅,或曰没有表现力,结构均衡,线条单调”;“启功先生书法就远不能达到或接近中国书法的高境界。他的书法的特点或个性太狭隘了”;“没有了苍茫、浑厚、萧散可言”等。蔡先生指出启功书法技法的程式化、“美观”、“单调”和境界的狭隘、风格的单一等不足,笔者基本赞同。“美观”好看在古代美学中囿于视觉的愉悦,远不是书法的高境界;物无常形,字无常势,有法而无法,才是书法至境。古代名家结字多变,随心所欲不逾矩。 启体用笔的程式化,使得书法简单机械,不是自由性灵的表达,因此显得“浅显”。从境界气象论之,启功书法没有达到古代书法大家的水准,虽然他书法中一些文人气获得一些人的尊重,但中国书法的境界内涵远远不止于此。启功书法整齐好看,但笔法不“古”,多法度少意趣。用笔限于单调的“流”、“丽”、“妍”、“滑”,而不知道书法用笔取“涩势”的重要性,得书法之“妍”少得书法之“质”。启功书法上下连接是“做”出来的,字之轴心直线而贯,近似算子,他的章法也有致命的弱点,未通“行气”之理,这一点难为一般人察觉。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因为他是写字,而不是作为自由性灵感情的表达的层面对待书法艺术。陈振濂指出“真正的'书法’,是包含着作者抒情、泄意,在形式中融入有个性的审美意念的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它的基点是审美而不是实用性;它的表现形态是包含着情、意、境、趣等丰富内容的凝练抽象形式的确立,而不是整齐、均匀、划一等一般美的实用工具式的格局”。由此观启功书法,其实用性盖过艺术性。 启功书法的取法路径决定其书法水准。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周籀、汉隶,发展到三国魏晋就到达极高的水准,后世名家很难绕过钟繇、魏晋二王书法,“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比如米芾、苏东坡、赵孟頫、王铎、傅山、朱耷,实践证明从魏晋书法中汲取营养,才能取得书法较高成就。清代碑学曾欲以北碑取代二王帖学,历史证明难以走通,耐人寻味。二王书法成为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后世难以逾越。启功书法师承来自唐代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虽然用笔“笔笔中锋”,参悟篆籀笔法,肥瘦结合,但点划撇捺千篇一律,结体呈单调程式。“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启功书法中却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点、横、撇、捺,他把书法的表现力弱化为泛泛的“美观”。历来书法重视“取法乎上”,启功书法未能上溯魏晋,

启功墨迹

启功墨迹 启功书法墨迹启功(1912),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北京人。历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书法选》、《启功书画作集》等。笔者第一次见到启功先生的书法墨迹,是70年代末在一个翻译朋友家。这是一件意临董其昌书法的条幅,写得中正安舒,气古雅,当时令我激动不已。此后很多年来,这件书法的印象总是那么深刻,以至于每见到启先生的作品,总要不自觉地与那件作品发生“意象”上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却往往令我失望,因为先生的书法到80年代中期前后越写越“熟”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并不可能始终不变,其间的变化有时便是否定——肯定——否定,或者肯定——否定——肯定的不断起伏变化的过程。在现代书家中,我对于齐白石和启功的书法便都经历过类似的理解过程。启功书法的成就主要在于行楷方面。先生于书法一直是沉浸在简牍一脉的“帖派”传统中。二王法帖、欧阳询《九成宫》、赵孟俯《胆巴碑》、柳公权《玄秘塔》、智永《千字文》以及宋之米、黄,明之董其昌,还有《淳化阁帖》等,便是先生学书的基础和几十年的

主要值对象。以至有人称其书为“现代的馆阁体”,据说先生对此欣彩笑纳。众所周知,启先生书法在现代书坛始终以一种近乎固定冲式样面世,确实显得单调和缺少风格变化,体现了一种。动理上的趋稳定结构。先生书法历来主张师法墨迹反对取法碑版,对追求碑刻一脉的刀斧痕十分不以为然他有诗道:少谈汉魏怕徒劳,简陵摩享未见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在诗中,先生明确提出“师笔不师刀”,别诗中亦有“学书别确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名句,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先生的中法便保持了一种纯正的“帖”风。先生的人生智慧与文化眼光也此可见一斑。从先生的大部分作品来看,先生对于传统审美的村验与理解主要是通过唐碑、《阁帖》来进行的,区别于前人的馆阁书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他还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不是只从梨枣间讨消息,同时要以帖解碑,来理解探寻笔法的真面目。这是启功中法高明于翁方纲等前人的地方。这种学习方法与创作观念当然自于先生精深的金石与碑帖学知识,也就是说身为著名学者、鉴定家的启先生,书法的观念与他的考证思想至为密切。这种别人雅以比肩的条件,对于启先生书法来说当然是极有好处的。它使先生的书法渊源有自,可以排除“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种种误入歧途,可以直追古人书法的真貌所在,可以不强柔毫之所难。事实上,这些可能性已经在启功书法中得到完善的体现。但是,这种过

启功留芳诗书画鉴美名

启功:留芳诗书画鉴美名 一代大家留芳诗书画鉴美名 一个年少多磨的末代皇族,一位勤勉宽容的睿智长者,一代书画双绝的文博大家,启功先生30日晨离世,是中国当代文化泰斗的陨落。 启功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泰斗。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书法 独创字体 “五三五”不等份 古人有“书法以用笔为先”之说。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不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发现问题出在字的“结构”上。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份。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份”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份”。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这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份。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份”。“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 不受束缚

流派戒律很害人 启功认为,“学写字首先要敢于不受自古以来各流派清规戒律的束缚。比方说,笔只能怎么拿,腕只能怎么用,这是很害人的。”其次是“向古人学习也不一定死学某一家、某一派。我幼年时学祖父和上辈成亲王的,后来又学过赵孟頫、董其昌、米芾,再后来学二王、颜真卿、欧阳询及唐人写经。十年动乱期间习柳公权。这样兼收并蓄,经过消化,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样,启功的书法才达到既有深厚传统,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书法界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者觉得很有余味。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绘画 擅长石竹 书法之笔入画 启功自幼喜爱绘画,曾拜贾羲民为师学画,后又从吴镜汀学画。他常随老前辈到故宫观摩古字画,受到不少启迪和教诲。 启功先生画中多有题诗,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名臻其妙,堪称完璧。先生早年多作山水,尤喜拟米元章、文衡山笔意,“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70岁后常作兰、竹,构图平中寓奇,以书法之笔入画,明净无尘,清劲秀润,充满书卷气。

启功体楷书千字文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清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密勿多士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资稼穑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

近代书法家张伯英作品欣赏

近代书法家张伯英作品欣赏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人,清代光绪朝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他是著名画家齐白石、著名书法家启功的老师。张伯英不仅是近代书法大家,书法自成一体,世称“彭城书体”;其所著《法帖提要》等,对历代碑帖品评入微,对文物鉴赏亦极精审,为世所誉。至今北京琉璃厂有的老字号还悬挂有张伯英所题匾额。张伯英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身有文人之傲骨,其面对清政腐败、军阀纷争,退而潜心文史翰墨,致力教育、编纂志书;日寇侵华时坚拒伪职,生逢乱世而独善其身,乃有节气之大家。张伯英去世后齐白石挽诗一首,其诗为“写作妙如神,前身有宿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其中“前身有宿因”道出两人的关系,另“来者复何人”,也说出齐白石对张伯英的崇敬。张伯英是启功先生的老师。启功曾通过张伯英的儿子张宇慈结识张伯英,经常求教于张伯英门下。2001年,89岁的启功撰文回忆张伯英时,说“先生仙逝已50余年,追忆教言,尤有理解未足处,其愚钝可惭,而求教未足,仰叩未尽为可深惜也!”先生之言,道出了师生之间的教诲之情。2004

年,启功先生还为徐州“张伯英纪念馆”题写馆名。张伯英1949年元月去世后,葬于北京香山脚下,1992年迁葬于金山陵园,其碑镌刻着齐白石大师哀悼张伯英的诗句。巧合的是,2013年齐白石大师移灵,也将墓地迁到了金山陵园,师生这一次在是在身后的万安山聚首,却也验证了大师诗中那句“前身有宿因”了。 近代书法家张伯英作品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