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

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宋明理学与科

技文化

(1)宋元儒学的转型与嬗变——理学的形成。(2)四大发明

的发展与成熟。(3)宋元文学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链接先秦及明清时期,从时空角度分析比较宋明理学形成

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综合理解儒学发展的地位及特

点。

历史解释

宋明理学是儒学成熟与定型的表现,表明儒学发展逐渐理

论化、世俗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宋元科技文

化繁荣,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实证

运用图文史料,解读实证理学主张、特点及影响;从考古

实物、历史史料中实证宋元科技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

词、元曲、宋元绘画等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影响。家国情怀

从宋明理学的客观积极性角度,理解理学对中华民族群体

性格与个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响,培养个人斗志及爱国

民族情怀。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思想

1.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主张

(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

(1)宇宙观?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①印刷术???a.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③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天文历法

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2.文学成就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便于抒发感情。

②代表?

??a.婉约派:柳永、女词人李清照。b.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①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③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

3.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4.绘画

(1)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重要概念——理学的世俗化

(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加以通俗化、普及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史料论点——理学的成熟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核心论点:理学将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与人的个人欲望需求(人欲)对立起来,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扼杀人性,儒学发展走向成熟。

史者论点——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史学家侯外庐、邱汉生

核心论点:宋明理学超越前代儒学发展,促使儒学发展伦理化、理论化、哲学化,

达到传统思想发展的最高境界。

重要概念——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山水画: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在题材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观的逼真描写,追求主观情致和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风俗画: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以市井风情为题材,不带政治、宗教和伦理的价值判断。

微点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

(1)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史料论点——宋词的特点

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核心论点:宋词娱乐性强,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促进了词的繁荣。

考法1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程朱理学的兴起及发展

[考题例证]

【典例】(2019·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创新命题以宋代程颢的诗歌为载体,考查其诗歌蕴含的理学思想的内涵特点。

素养立意注重“史料实证”,以宋词为载体,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价值引领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自信心。

解析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故B项正确。A项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材料不符,排除。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排除。D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排除。

答案 B

[史论链接]

论点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程朱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

论点2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性

(1)地位:都属于程朱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伦理道德。

(3)本质:都以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论点3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歧之处

[对点训练]

1.(命题点1:朱熹的理学主张)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见,朱熹意在说明()

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

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

解析据题干材料“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知要正君心,爱惜百姓,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社会稳定,排除A项;

材料重在强调恤民,而非求王道,排除B项;由材料“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正君心而非省刑罚,排除D项。

答案 C

2.(命题点2: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解析据题干材料“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并结合所学,“正”在社会的体现即是伦理纲常,故选C项。宋明理学仍是儒学范畴,是儒学成熟的体现,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倡导“致知格物”,B项错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而非通过发奋读书明理,D项错误。

答案 C

考法2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程朱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史论链接]

论点1从历史解释角度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程朱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

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程朱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程朱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论点2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程朱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2)消极影响

①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史料实证]

实证一程朱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下表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三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史料一解读紧扣材料中“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历史阐释,概括总结理学的特点。

(2)史料二为坐标式图,分析程朱理学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

(3)史料三解读紧扣程朱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

(1)根据史料一,分析宋代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的原因。

提示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借鉴佛道的思想;复兴儒学的需要;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2)据史料二,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3)根据史料三,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提示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

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

实证二程朱理学的实质及评价

史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程朱理学继承了儒学传统,又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2)程朱理学肯定人的现实生活,侧重从哲学角度阐述伦理道德,注意探究天地万物普遍存在的根源,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宋代我国的传统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学者认为这和当时理学的兴起有很大关系。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程朱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你怎样看待理学的发展和传统科技发展的关系?

提示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强调对理的探究;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强调关注现实;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理学更加强调的是伦理道德,并非客观真理。

[高考题组]

命题点1程朱理学的特点

1.(2014·全国Ⅰ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朱熹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认为人性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私欲”不断膨胀,以致“习远”。只有克服私欲,“穷究天理”,才能恢复“本善”,成为圣贤。A、B两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命题点2程朱理学的内涵

2.(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项错误。

答案 D

命题点3北宋思想界的特点

3.(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

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材料“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选A 项;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A

命题点4程朱理学的影响

4.(2013·全国Ⅰ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故选C项;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排除D项。

答案 C

[模拟题组]

1.(2019·全国卷二模拟)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答案 D

2.(2020·内蒙古包头模拟)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解析据题干材料“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可知宋明时期由于受到理学规范的影响,人们追求规范、有序的生活风尚,故选A项。

答案 A

3.(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

解析据题干“当国家危难时,他们含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选D项。儒学从西汉时期即为官方学说,故A项错误;“南宋”没有“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南宋理学已经确立,新儒学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

答案 D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

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

C.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

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解析据题干“‘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他认为佛学重业生,而儒学重现世,故选C项。“佛教渐趋中国化”在魏晋时期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不能体现对儒学的冲击,故B项错误;“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体现了对佛学的批评,不能体现统治者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北京东城模拟)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

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

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

解析据题干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可知,宋代理学在天人观念上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3.(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模拟)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解析据材料“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模拟)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理学使儒学哲学化与材料“幽微之理”含义相符,故C

项正确;幽微指细小、轻微,也可指深奥精微,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学世俗化倾向而不是材料的“幽微之理”,A项错误;市民阶层的需求是文学通俗而不是“幽微之理”,B项错误;材料“应用性词作”说明不是空谈义理,D项错误。答案 C

5.(2019·福建福州质量检查)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

C.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武则天的地位在宋代受到贬低,主要是因为受儒学影响,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正统,故选D项;我国妇女地位并未发生逆转,排除A项;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是在元朝,排除B项;我国修史一直遵从“秉笔直书”原则,排除C项。

答案 D

6.(2019·百校联盟质量监测)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答案 A

7.(2019·广东汕头模拟)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解析据题干材料“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和材料“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可知二程和朱熹强调孟子和颜子的地位,据材料“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和“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得出元朝更加强调孟子的地位,受到民间影响,故选D项。

答案 D

8.(2019·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B.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

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宋元明时期,理学的价值观“孝义”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农村理学的价值观“孝义”受到重视,但没有体现出其影响,排除B项;材料元末农民军的兴起,说明下层人民斗争仍然采取暴力手段,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世家大族重视理学的价值观,但没有反映出其维持社会秩序,排除D项。

答案 A

9.(2020·广东肇庆模拟)《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 A

10.(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水浒传》中的人物阮小五曾唱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反映了阮小五()

A.极力地宣传民权思想

B.受到正统思想的束缚

C.对农民起义给予褒扬

D.倡导推翻封建君主制

解析据题干材料“忠心报答赵官家”信息,可见其忠君思想没有变,故选B 项。“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与民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无法体现对农民起义的赞美,排除C项;“忠心报答赵官家”是忠君思想,排除D项。

答案 B

11.(2020·河北唐山模拟)如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

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解析宋朝画作细致入微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是花鸟画是写实画作,排除A项;汉代开风俗画先河,排除B项;该画作属文人画,不能体现世俗化的趋势,排除D项。

答案 C

12.(2019·河北唐山三模)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解析据题干材料“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代与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注重艺术的规矩法度有关,宋代与以文治国,理学兴起相关,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0·江苏常州模拟)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9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16分)

答案(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

(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两个方面各答一点即可)

14.(2019·河北邢台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12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答案观点一: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观点二:程朱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宋元时期的文化

滦平八中历史学科导案编号: 课题宋元时期的文化备课 时间3.22 上课 时间 3.23 主备 人 佟勇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元曲 难点 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 1、复习13课的内容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通过这节课,总结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发明者、意义。

的朗诵视屏,然后老师再介绍:这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词作。宋词是我们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你还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其他文化艺术成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3、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先提问学生回答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 2、介绍司马光的生平:(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编写《资治通鉴》一书。 3、请学生根据课本p72上的“思考与讨论”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资治通鉴》:全书 为294卷的编年体通 史,该书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 的历史,总结出许多 经验教训,给统治者 提供了借鉴。它史料 翔实,考证谨严,文 笔简洁生动。以叙事 论人为主,兼及各代 的制度、文化等。 乐于助人、聪明机 智、勇敢、有胆识、进行情感

宋元文化教案

七(下)《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设计类别:中学历史编号: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杂剧是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取得突出进步的主要体现。《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意境悠远的宋词”一目介绍了两宋词人及其词风和代表作品。“‘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主要讲述元杂剧的特点、地位和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宋元文化高度发达,对中国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较差,有待提高。因而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时需引导进行。宋词作品学生较熟悉,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诵读来感受几位词人的不同风格。7年级学生对元曲较陌生,教学中应多提供图片和文字材料加深学生的感知元曲的特点。

【课程标准】 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包括历史史实、史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等内容。本课的目标如下:通过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感受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 学习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及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 【教学重难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是本课的重点。具体而言是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感受宋词的魅力及元曲的地位,达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元曲特点的感知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路线】 历史学习是一个对历史知识了解、再到理解、进而获得见解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一个由史实到史料,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最后转化为学生行为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本课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他们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课件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温故知新: 1.请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及其产生的大致时间。(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 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2.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 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14页导入框“木马计”的传说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b ) a.该亚 b.厄瑞斯忒 c.汉谟拉比 d.胡夫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木马计”就是第一课所学的希腊传说中,厄瑞斯忒的父亲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所使用的。这里提到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碰撞。它反映了当时除了亚非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之外,欧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经诞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雅典城邦的繁荣 1.希腊的早期文明为什么被称作“爱琴文明”?(运用课件播放《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 地理位置,强调指出: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 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 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这一课,教师可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引导学生阅读《资治通鉴》的精彩段落、欣赏一些宋词元曲,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喜爱这些文献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本课,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教师的精彩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备注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资治通 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 引出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 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 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 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 体?什么叫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 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 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 对这 一部分,还 可加上司 马光小时 候的一些 小故事,增 加趣味性, 同时注意 对学生进 行培养,教 育他们养 成从小就

16繁荣的宋元文化同步练习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 思考并完成下面表格 领域成就概况 史学《资治 通鉴》主编体例起止评价 文学宋词苏轼词及 特点 李清照词 及特点 辛弃疾词 及特点 戏剧元杂剧概念 繁荣原因 历史地位 最高成就 二. 探究题 1、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 著作体例起止时间简评 司马迁 司马光 三. 拓展练习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5、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②词③曲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下列有关《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 B、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记述了从春秋到五代末年的历史 D、编写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 7、“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王鸣盛这是在称颂哪一部书?主编是谁?他为什么编写这部书? (2)王鸣盛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8、“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态度非常认真……他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鉴》的部分残高整整堆满了两间屋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这又是一种什么精神? (2)你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卷面该如何? 答案:小子,学习一要刻苦,二要认真 是,先生

宋元时期文化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宋元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五代宋元时期史书、宋词、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高峰。宋元时期,《资治通鉴》的编纂,成就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学著作,宋词在我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书法和绘画也涌现出几位大师及经典作品。 【学情分析】 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历史课堂已经不能封闭自为。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进行本课教学时,他们已经多少接触过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还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比较史料的学科能力,为参加本课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二、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 针——北宋·朱《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三)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知识点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它由______________ 文明和______________ 文明组成。 2、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_____ 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______________ 当政期间,奴隶主______________ 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伯利克里的改革,中心措施是______________ ,规定______________ 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知识点二:罗马共和国的灭亡(中国古代把罗马称为______________ ) 1、公元前______________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同______________ 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______________ 战争,战争的直接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3、公元前49年,______________ 夺取罗马政权,不久被刺杀。 公元前27年,______________ 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______________ 历史的终结,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开始于1896年,2008年第______________ 届奥运会在______________ 举办。 课堂检测: 1、小明想知道下列哪一地区的古代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发展水平最高,请你帮他定夺 A、中国 B、两河流域 C、埃及 D、希腊 2、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地区,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3、“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4、罗马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迦太基人 B、掠夺资源和奴隶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争夺海上霸权 5、罗马共和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布匿战争的失败 B、元老贵族的破坏 C、严重的社会危机 D、雅利安人的进攻 6、回答下列有关于古代雅典城邦、古代罗马的问题: (1)、雅典城邦在谁当政期间,达到全盛?在他当政期间,雅典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罗马共和国时期与哪个国家发生什么战争,最终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 (3)、罗马什么时候进入帝国时代?建立者是谁?进入帝国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代?

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讲学稿 【学习目标】说出《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古代文学的成就 【学习重点】《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 【学习难点】元曲的特点。 【知识梳理】 1.《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________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_____时期三家分晋到_________的历史。 2.宋词宋朝主要文学形式是______。其中著名的词人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的(谁)______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豪放派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婉约派代表人物________。 3.元曲__________和_________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_________。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 【课堂自测】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5、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②词③曲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下列有关《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 B、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记述了从春秋到五代末年的历史 D、编写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 1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 1 页 共 3 页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知道苏轼、 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 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 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方面,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示意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史料解读。 材料:瓦子又称“瓦肆”“瓦舍”,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5.图片展示。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word达标检测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 主要作品,2、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了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 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 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堂同步练习(A )] 课堂训练 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 是(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资治通鉴》和《史记》在体例上的共同点是( A 、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艺术。 C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 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摘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①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②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是指谁?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汉书》 《后汉书》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 ④陆游 5、 A.都属于纪传体 B.都属于编年体 C.都是断代史 F 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D.都是通史 B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 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 游,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教学设计 日期:2007年9月10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 (师):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生答)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生:希腊和罗马)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西方文明之源”。 [导入新课二]: (师):同学们,在28届雅典夏季奥运会上(2004年),获胜的运动员除了获得奖牌和鲜花以外,还有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生:橄榄枝叶绕成的花环。)(师):奥运会的发源地是希腊,竞赛的奖品通常只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但胜利者成了英雄,得到城邦的很多奖赏。 大家有没有听过法西斯?它是什么的象征?(——生:反动势力、独裁专权、恐怖主义)它起源于古代罗马卫士手中的那根束棒(显示图片)这是权利的象征。“束棒”在拉丁语的读音就是“法西斯”。根据早期形成的传统,罗马最高长官有12名卫士相随。他们各人手持一束棒子,束棒中间

插着一把战斧。棒子用来施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都是权利的象征。“束棒”在拉丁语中的读音是“法西斯”,以后“法西斯”就逐步成为反动势力的象征。 [讲授新课]: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板书) 1、古希腊的疆域与自然条件 (师):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希腊半岛是主要组成部分。 (师问):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师):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爱琴海,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和葡萄。希腊并不是很肥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山,很少适合耕种的平地。但是希腊有很多优良的港口,希腊人的航海设备和技术都很好。希腊人创造繁荣的方法是发展制造业和贸易。(简单讲述) (师总结):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爱琴文明(板书) (师):在希腊众多的岛屿之中,哪个岛是最著名的?(——生看图回答:克里特岛,老师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划出克里特岛) (师问):为什么克里特岛最著名呢?(——生:因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就发祥于这里)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过渡):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奴隶制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生:斯巴达、雅典)(课件显示“雅典卫城”、“雅典露天剧场”图片)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出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民主。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 首先我们重点来认识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的情况。 3、雅典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板书) (师):雅典的特点我们已经知道了——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民主。那么,雅典奴隶制共和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生:公元前6世纪)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我将从以下7 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十二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课本由“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三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市民生活十分丰富。 从历史发展逻辑来看,宋朝实现了政局上的局部统一,元朝更是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提供条件,进而促使了市民阶层的出现,使得市民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也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新的高峰。因此,我将本课的主题定位为:市民生活和文化的发展。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市民阶层的出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市民文化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但是本课内容较多,学生把握起来较为困难,容易产生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学习,我将补充市民阶层的相关概念,并用“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的发展”为立意,学生跟随主题思路清晰地展开学习。 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但历史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而且“00”后偏向自我思考。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整合三维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知道宋朝时期产生的新兴阶级——市民阶级。 2.通过图片展示、播放视频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主要表现,认识到宋词与元曲的风格特色。 3.通过材料展示与问题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体会到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文化上的又一高峰。 四、重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可以看出本课内容的重要性,为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市民的生活,难点为市民娱乐文化生活多彩的原因。 重点是:了解市民生活的主要表现。这既是对课标要求的体现,同时只有了解市民生活的表现才能充分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特点。 难点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七年级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较弱,难以认识到市民文化的繁荣与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攻克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因此,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是观察法、史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

宋元文化 教案

温故而知新,问题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雕版印刷术。什么时候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隋唐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作品是?《金刚经》。视频导入:播放北京奥运会四大发明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灿烂的宋元文化。 科技成就展馆: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我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是什么?什么时候谁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历史进程。说起印刷术也不陌生,最早的印刷术是什么印刷?什么时间出现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于是出现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有什么样的弊端(不足)?每印一页书就要刻一块版,书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废弃,既浪费材料,也浪费人力,浪费时间。 何人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呢?他就是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呢?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人物是毕升,他生活在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北宋时,聪明的中国人不仅发明活字印刷术,还发明指南针。这幅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人们根据磁石指南北的特性,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又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 下面这两幅图片是南宋的突火枪和元代的火炮。说起火药与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关,大家知道是哪种宗教吗?(道教) 对。道教炼制丹药,发明了火药。唐中期的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谢谢解说员的精彩介绍,使我们感受到宋元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西传,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翻天覆地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向前追忆:隋唐时期又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呢?通过追忆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古代科技一路遥遥领先。据统计: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发明和科学成就大约300项,中国大约175项。 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怎样看待古代科技的辉煌?是作为“夜郎自大”的资本,还是作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该怎样创造再度的辉煌?值得同学们思考! 请同学们到展厅二看一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城市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 2、瓦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瓦子”和“勾栏”?“瓦子”里面为什么很热闹? 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为瓦子里面有专供表演的“勾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项目,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还有提供交易的摊位,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行业,如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学生思考:瓦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明确北宋都城开封的兴盛。 3、杂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杂剧的发展过程: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导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了解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了解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司马迁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教学重点 掌握《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元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布新,情境导入 1、回顾旧知 2、导入新课

三、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是哪朝人?比较 请问这首小诗告诉你什么? 3、成果展示 四、归纳整理 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练习案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5、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②词③曲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态度非常认真……他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屋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 (2)从材料“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这句话中,你认为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卷面该如何? 推荐阅读:2011年第3期《中学生读写》第38页美文《美的王朝》,感受宋词的凄美。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掌握爱琴文明出现的时间、发祥地及文明中心。 2、掌握雅典城邦建立的时间及特点,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建立的时间、伯利克里 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3、区别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同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同,培养对中外历 史知识进行横向比较的能力。 4、梳理古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从扩张到衰亡的过程,培养纵向梳理、归纳历 史知识的能力。 5、理解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理解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从而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继承与发展)、多元性和丰富性。 【学习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学习难点】一是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二是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知识脉络】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爱琴文明:——希腊早期文明

(1)出现时间: (2)中心: (3)组成: 2、雅典城邦: (1)建立时间: (2)特点: 3、雅典奴隶制共和国 (1)建立时间: (2)达到全盛: 古代世界的高峰。 (3)伯利克里在民主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伯利克里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演奏乐器。 例1、一位历史学家曾说: 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所说的是“她”是指() A、古埃及 B、古罗马 C、斯巴达 D、雅典 例2、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例3、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处,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热情,又强调理性。古希腊的雅典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民主政治的性质是() A、原始社会的民主政治 B、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C、封建制的民主政治 D、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例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体现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审判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D、全体居民均有民主权利 例5、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请回答: (1)文中的“民主制度”是在古代哪个地区实行的?其核心是什么? (2)这种民主政治在何时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有何深远影响? (3)请你就这种民主政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