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研究实验论文

色度研究实验论文
色度研究实验论文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分数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姓名:陈志杰 班级:10级环工一班 院系:水建院 任课教师:杜丹 2012年12 月16 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报告一、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目的 1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3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 数据和资料。 4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质监测项目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悬浮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金属化合物:铝,汞,镉,铅,铜,锌,铬,砷,其他金属化合物如镍、铁、锰、钙、镁、铀。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有机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含磷化合物,其他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如氯化物、碘化物、硫酸盐、余氯、硼、二氧化硅。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挥发酚,油类。 特定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

环芳烃(PAHs)。 底质和活性污泥(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 二、水质检测方法 实验一pH值的测定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10αH+。 pH值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饮用水标准的pH值的范围是6.5~8.5。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或者校正温度。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简便,但受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干扰。然而,pH在10以上时,产生“钠差”,读数偏低,需选用特制的“低钠差”,玻璃电极,或使用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本实验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电极法测定pH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在25℃理想条件下,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使电动势偏移59.16mv,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量出pH值。两种电极结合在一起能组成复合电极。pH计测量出玻璃复合电极的电压,电压转换成pH值,其结果被显示出来。(三)实验仪器 pH计(PB-21) (四)实验试剂 1.pH=4.003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 2.pH=6.864缓冲液(混合磷酸盐) 3.pH=9.182缓冲液(硼砂) (五)实验步骤 1.将电极浸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直至达到稳定。 2.按mode(转换)键,直至显示出所需要的pH值测量方式。

水污染综合实验报告【精品】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测试不同废水的色度、浊度、COD、电导、pH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2.增强对污染物综合分析能力。 3.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吸附剂类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吸附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对废水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实验内容 1.根据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的COD,利用pH酸度计,光电浊度计,色带,色度计分别测定pH值、浊度、色度,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自己所取锅炉排污水、洗衣废水或其他废水的水质特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3.针对某一废水,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处理流程。确定每种处理流程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操作条件。给出治理结果。 4.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治理方案。 三、实验原理 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是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离子交换或臭氧氧化属于深度净化,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含盐量、COD、色度等。强酸H交换器失效后,必须用强酸进行再生,可以用HCl,也可以用H2SO4。相对来说,由于HCl再生时不会有沉淀物析出,所以操作比较简单。再生浓度一般为2%~4%,再生流速一般为5m/h左右。强碱OH交换树脂再生液浓度一般为1%~3%,流速≤5m/h。GB1 45— 9水汽质量标准规定一级复床出水水质为:电导率≤5?S/cm。混床出水残留的含盐量在1.0mg/L以下,电导率在0.2S/cm以下,残留的SiO2在20?g/L以下,pH值接近中性。

色度学1

色度学基础 引言 EUP (2005/32/EC)筐架指令之实施措施244/2009/EC、245/2009/EC 描述了关于灯具的生态设计要求,其中涉及到色度学的概念,主要是对灯具颜色品质的描述。 本文件根据CIE15:2004 “TECHNICAL REPORT COLORIMETRY”编写,以及参考了可公开获取资料。由jeewah 整理. 第Ⅰ篇 导读 CIE1931-R G B 、CIE1931-X Y Z 、CIE1964-、匹配函数、三刺激值、色品坐标 10X 10Y 10Z A-概念 A-1-光与色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光映射到我们的眼睛时,波长不同决定了光的色相不同。波长相同能量不同,则决定了色彩明暗的不同。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nm 到780nm 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波叫做可见光。 图A-1 光谱示意图 A-2-等能光谱 若以e φ表示光的辐射能,λ表示光谱色的波长,则定义:在以波长λ为中心的微小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与该波长的宽度之比称为光谱密度。写成数学形式:

e φ(λ)=d e φ/d λ(w /nm) 光谱密度表示了单位波长区间内辐射能的大小。通常光源中不同波长色光的辐射能是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光谱密度是波长的函数。光谱密度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光谱分布。 在实用上更多的是以光谱密度的相对值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描述光谱分布,称为相对光谱能量(功率)分布,记为)(λS λ=555nm 处的辐射能量为λ为横坐标,相对光谱能量分布)(λS 为纵坐标,就可以绘制出光源相对光谱能量分布曲线。 图A-2 相对光谱能量分布 知道了光源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就知道了光源的颜色特性。反过来说,光源的颜色特性,取决于在发出的光线中,不同波长上的相对能量比例,而与光谱密度的绝对值无关。绝对值的大小只反映光的强弱,不会引起光源颜色的变化。 但是在色彩的定量研究中,1931年CIE 建议,以等能量光谱作为白光的定义,等能白光的意义是:以辐射能作纵坐标,光谱波长为横坐标,则它的光谱能量分布曲线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即:)(λS =C(常数)。等能白光分解后得到的光谱称为等能光谱,每一波长为λ的等能光谱色色光的能量均相等。 A-3-颜色的表观特征 颜色有三种表观特征,即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明度:标示颜色明亮的程度。对于光源色,明度值与发光体的光亮度有关;对于物体色,此值和物体的透射率或反射率有关。 色调:是区分不同彩色的特征。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辐射,在视觉上呈现不同色调,如红、黄、绿、兰、紫等等。光源色的色调取决于辐射的光谱组成;而物体色则既与照明光的光谱组成有关,还同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特性有关。

色度测量实验报告 (自动保存的)

基于WSD-1A 型装置的色度测量及计算崩溃 问题的解决 摘要 就是对颜色的度量,这种度量是对颜色的一种客观描述,色度测量在制版、打样、印刷等光学应用中非常重要。本文基于WSD-1A 型装置论述一般样品进行反射、透射定量测量的原理和步骤,以及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复位失败、计算崩溃等问题的分析解决。 关键词:色度测量WSD-1A型实验装置 一、测量原理 (一)、色度学简介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度量和评价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颜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颜色感觉与听觉、嗅觉、味觉等都是外界刺激使人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光经过物体反射或透射后刺激人眼,人眼产生了此物体的光亮度和颜色的感觉信息,并将此信息传至大脑中枢,在大脑中将感觉信息进行处理,于是形成了色知觉。人们就可辨认出此物体的明亮程度、颜色类别,颜色纯洁的程度(明度、色调、饱和度)。外界光刺激——色感觉——色知觉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光学、光化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各方面间题,要想度量色知觉量是很复杂的。心理物理学就是研究知觉量与外界刺激量之间关系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色度学要解决颜色的度量问题首先必须找到外界光刺激与色知觉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能用对光物理量的测量间接地测得色知觉量,因此应用了心理物理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建立了现代色度学。它是一门以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也是一门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科学。现代色度学初步解决了对颜色作定量描述和测量的问题。 描述颜色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颜色名词。给每种颜色一个固定的名称,并冠以适合的形容词,将这些名词汇编成颜色名词词典,为人们互相交流色知觉信息提供了一种简单、古老的方式,但它不能定量地表示色知觉量。人们还用制作标准色卡的方式来描述颜色,色卡可以有不同分类及排队方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表色系统。例如孟塞尔表色系统,它是按照色知觉的明度、色调及饱和度这三个特征量的大小排队,井按各特征量的差值相同的原则来制作色卡,给每个色卡一定的标号,以此种色卡作为目视测量颜色的标准。用这种系统来测量颜色,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人的色知觉量。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经过大量实验,研究了人眼的视觉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国际照明协会的CIE色度系统,可以用数字量来表示颜色,井可用物理仪器代表人眼来测量颜色。这部分内容是色度学中最基本的内容。用CIE色度系统度量的颜色是心理物理量,尚不能完全反映人们的色知觉。色度学这门科学最早开创于牛顿,他引入了颜色环的概念从而开创了建立颜色图的思想,他还提出了颜色混合中用重心原理来确定混合色结果的方法。19世纪,科学家格拉斯曼(Grassmann)、麦克斯韦(Maxwell)、赫姆霍尔兹(Helmholtz)等对色度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现代色度学基础的科学家有吉尔德(GuiId)、贾德(Judd )、麦克亚当(Macadam)、司梯鲁斯(Stiles)、莱特(Wright)和维泽斯基(Wyszecki)。从

CIE基本色度学分析与计算

高工LED技术中心发布时间:2009-08-04 16:07:39设置字体:大中小 色度学是门研究彩色计量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研究人眼彩色视觉的定性和定量规律及应用。彩色视觉是人眼的种明视觉。彩色光的基本参数有:明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明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一般来说,彩色光能量大则显得亮,反之则暗。色调反映颜色的类别,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在光照明下所反射光的光谱成分。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光中绿色成分占有优势,而其它成分被吸收掉了。对于透射光,其色调则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所决定。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或纯洁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其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而饱和度越小,颜色就越浅,或纯度越低。高饱和度的彩色光可因掺入白光而降低纯度或变浅,变成低饱和度的色光。因而饱和度是色光纯度的反映。100%饱和度的色光就代表完全没有混入白光阴纯色光。色调与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即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应强调指出,虽然不同波长的色光会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但相同的彩色感觉却可来自不同的光谱成分组合。例如,适当比例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后,可产生与单色黄光相同的彩色视觉效果。事实上,自然界中所有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本彩色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基于以上事实,有人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有三种类型,即红视谁细胞、绿视锥细胞和蓝视锥细胞。黄光既能激励红视锥细胞,又能激励绿视锥细胞。由此可推论,当红光和绿光同时到达视网膜时,这两种视锥细胞同时受到激励,所造成的视觉效果与单色黄光没有区别。 三基色是这样的三种颜色,它们相互独立,其中任一色均不能由其它二色混合产生。它们又是完备的,即所有其它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得到。有两种基色系统,一种是加色系统,其基色是红、绿、蓝;另一种是减色系统,其三基色是黄、青、紫(或品红)。不同比例的三基色光相加得到彩色称为相加混色,其规律为: 红+绿=黄 红+蓝=紫 蓝+绿=青

光学基础之色度——三原色及CIE标准色度系统知识介绍

1.5 色度 色度学中所应用的方法和工具,都是以目视颜色匹配定律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标准为基础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通过其色度学委员会,推荐了色度学方法和基本的标准。 1.5.2 三原色 三原色:(红R 、绿G 、兰B )或(品红、绿、兰) 三原色不能由其他色混合得到,三原色的波长如下: 红:700nm ,绿:546.1nm ,兰:435.8nm 由RGB 构成白光,得亮度比为L R =L G :L B =1:4.5907:0.0601 Lm/(s r ·m 2 ) 色度坐标和色品坐标 三原色坐标:R ,G ,B ,是三维色度坐标。 色品坐标(归一化坐标):r=R R+G+B , g= G R+G+B ,b= B R+G+B , 并有 r+g+b=1 光谱三刺激值(色匹配函数) )(λr ,)(λg ,)(λb 代表匹配一种颜色,需要R 、G 、B 的比例。即取 )(λc = B b G g R r )()()(λλλ++, 就可以匹配出所要求的)(λc 颜色.并且)(λr ,)(λg ,)(λb 是有表可查的,其规律可参见图1.5-1。 图1.5-1 色匹配函数

(6)色度图及色品图 三原色坐标见图1.5-2a,色品坐标见图1.5-2b,实际色谱的色品则示于图1.5-2c 中。由图1.5-2c 可见,三原色系统的色品图中有很大部分出现负值,使用很不方便,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建立了CIE 标准色度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 图1.5-2 色度及色品图 1.5.4 CIE 标准色度系统 设立标准光源和标准观察者,建立假想色度坐标 ),,(Z Y X ,归一化坐标),,(z y x 和色匹配函数),,(z y x ,以此来建立CIE 标准色度系统。 1)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这一色度系统是在观测视场为2°的情况下制订出来的。 (1)标准色度坐标的变换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的变换关系为: []???? ????????????????=????????????????????=??????????B G R B G R Z Y X 5943.50565.000601.05907.40002.11302.17517.17689.299.001.000106.08124.01770.02.03100.04900.06508.5 及

照度实验报告

照度实验报告 一、背景 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产中的效率、卫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工作 场所设计中的重要项目,无论是天然采光还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 产提供必需的视觉条件。 适当的照度设计应遵循工效学的原则,使照度设置达到保证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 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视野, 降低疲劳、减少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利用照明 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根据场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环境对人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在 绿色照明理念的指导下,人工照明应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 正确熟悉和使用照度计,采集光环境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光环境的照度是否合 理,假如不合理则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实验场所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自习室(室外) 四、实验要求 1、照度采集 2、对自习室的照度情况进行分析 3、分析光照度合理性,并提出改善措施 五、分析 1、主观分析 (1)、主观评价调查数据 (2)、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a、计算每个项目的评分s(n): s(n)= 式中,s(n)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 p(m)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其中,p(1)=0,p(2)=10,p(3)=50,p(4)=100, v (n,m)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的票数。所以: s(1)= s(2)= s(3)= s(4)= s(5)= s(6)= =16.4 =10.8 =12.4 =12.6 =12.4 =12.6 s(7)= s(8)= s(9)= s(10)= b、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 s s= =9.2 =8.2 =9.4 =10 式中,w(n)为第n个评价项目权值,设其权值均为1 所以: s=11.4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本方法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的指数范围分为四个质量 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 因为10<11.4<=50所以根据上表的结论,本实验的光环境质量等级为3,含义是: 问题较大 2、客观分析(照度数据采集及分析)(1)、照度采集现场 在进行照度值测量的时间点上我们选择了一个晴朗的下午2点~3点之间,光照十分充足, 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对阴天和晚上进行测量和分析。 图书馆二楼自习室现场

色度学基础知识

---------------------------------------------------------------------------------------------------------------------------------------- 色度学基础知识 一、 概述 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以物理光学、 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领域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中, 存在着大量有关色度学的问题, 颜色与人民生活 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颜色的测量和控制在一些工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 在许多部门颜 色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染料、涂料、纺织印染、 塑料建材、医学试剂、食品 饮料、灯光信号、造纸印刷、电影电视、军事伪装等等, 这一切都是由于颜色科学的建 立, 才使色度工作者能以统一的标准, 对颜色作定量的描述和控制。 在纺织印染、染料和涂料等行业天天与颜色打交道, 过去全凭目测评定, 评定结 果无法记述, 储存。 并受观察者的身体状况、情绪、年龄等影响很大。 随着电子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测色仪器的测色准确性、重演性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现 在又有在线检测对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不合格品率更为有用。 为此测色技术在各行各业 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色彩的感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单从物理观点来考虑, 色彩的产生有三个 主要因素: 光源,被照射的物体和观察者。 二.、 光和颜色 1、 光源 光由光源体发出, 太阳光是我们最主要的光源。光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波, 包括 无线电波、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 射线和γ射线等。 我们人类所能见到的光只是电磁波中极小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80--700nm (纳 米)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 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的不同颜色感觉: 700nm 为红色, 580nm 为黄色, 510nm 为绿色, 470nm 为蓝色。单一波长的光表现为一种颜色, 称为 单色光。 物体在不同光源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规定了如 下

实验一 水的色度、pH的测定(2017)

实验一 水的色度、pH 的测定 (一)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水的色度 1 实验目的 掌握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色度的原理;熟悉其实验步骤;了解测定注意事项。 2 实验原理 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制成与天然黄色色调相似的标准色列,用于水样目视比色测定。规定1mg/L 铂[以(PtCl 6)2-形式存在]所具有的颜色作为1个色度单位, 称为1度。即使轻微的浑浊度也干扰测定,浑浊水样测定时需先离心使之清澈。 铂-钴标准比色法适用于清洁水、轻度污染并略带黄色色调的水,如地面水、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等。 3试剂 3.1 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g 氯铂酸钾(K 2PtCl 6)和1.000g 干燥的氯化钴 (CoCl 2·6H 2O )溶于100ml 纯水中,加入100ml 浓盐酸(ρ20=1.19g/ml ),用纯 水定容至1000ml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3.2 实验用水为三级水。 4仪器 4.1 成套高型无色具塞比色管,50ml ;离心机。 5实验步骤 5.1 取50ml 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少量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5.2 另取50ml 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3.1)0,0.50ml ,1.00ml , 1.50ml , 2.00ml ,2.50ml , 3.00ml ,3.50ml , 4.00ml ,4.50ml 和 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和50度的标准比色列,可长期使用。 5.3 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可用文字描述。 6数据处理与计算 6.1计算方法 按下式计算色度: 色度(度)= V V 5001 式中: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色容差是指电脑计算的配方与目标标准的相差,以单一照明光源下计算,数值愈小,准确度则愈高。但是要注意,它只代表某一光源下的颜色比较,未能检测于不同光源下的偏差。光源发出的光谱与标准光谱之间的差别。 标准光谱随着色温改变,同一个光源如果标准光谱不同其色容差也不同,但是测量的时候,一般光色电分析系统会自动识别被测光源所在的色温范围,以确定标准光谱的色温取值,色容差的单位是SDCM,一般的节能灯要求的色容差要小于5SDCM。色容差,是表征光色电检测系统软件计算的X,Y值与标准光源之间差别。数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标准光源的光谱随色温改变,则不同色温时,其标准光谱不同(一般检测设备会自动AUTO识别被测LED光源的色温范围,并确定对应的标准光源色温取值),色容差不同。在相同色温时,参考标准光谱一致,色坐标X,Y不同,则色容差不同。 色容差单位:SDCM。GB-T17262-2002单端荧光灯性能要求标准中规定一般的节能灯要求的色容差要小于5SDCM。GB24823-2009(已下载)普通照明用LED模块的性能要求标准中规定LED模块要求的色容差要小于7SDCM。 色容差的意义引 (1)在荧光灯中由于红、绿、蓝三种粉的密度不同,生产中很容易造成色温差,一旦出现,需通过调节色容差来调整色温差以保证灯的光色。能够显示色容差的仪器(2)作为照明光源的白光LED应当参照色容差的标准来要求指导白光LED新照明光源的发展和应用。

色容差和哪些因素有关?[1] 参照荧光灯国家标准GB/T10682-2002色容差公式: g11Δx2+2g12ΔxΔy+g22Δy2=K2 (1) 式中:Δx和Δy表示相对于目标坐标值x,y的误差,g11,g12, g22表示由各目标值决定的系数,K为色容差。标准颜色灯的色品坐标目标值应符合表D1的规定(见附录),系数见表D2。 用轴参数计算色容差的算式为:x’/K2a2+y’/K2b2=1 (2) 式中:x’=Δxcosθ+Δysinθ y’=-Δxsinθ+Δycosθ a和b分别是1SDCM的长半轴和短半轴。 附CIE1931图,详细描述见第二章: 一、CIE1931RGB 真实三原色表色系统 (一)、颜色匹配实验 把两个颜色调整到视觉相同的方法叫颜色匹配,颜色匹配实验是利用 色光加色来实现的。图5-24中左方是一块白色屏幕,上方为红R、绿G、 蓝B三原色光,下方为待配色光C,三原色光照射白屏幕的上半部,待配 色光照射白屏幕的下半部,白屏幕上下两部分用一黑挡屏隔开,由白屏幕 反射出来的光通过小孔抵达右方观察者的眼内。人眼看到的视场如图右下

色度学知识大全

颜色 苹果是红的,柠檬是黄的,天是蓝的,这就是我们大家以日常用语对颜色的判断。我们用色调这一术语在色彩世界里把颜色区分为红、黄、蓝等类别。还有,虽然黄和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但是把黄和红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橙色(有时称之为黄-红):混合黄和绿产生黄-绿;混合蓝和绿则产生蓝-绿,等等。把这些色调衔接排列,就形成如图1所示的色环。 当比较各种颜色的亮度(颜色的明亮程度如何)时,颜色就有明亮和深暗之分。例如,将柠檬的黄色和葡萄柚的黄色来说,毫无疑问,柠檬的黄色就比较明亮。把柠檬的黄色和欧洲甜樱桃的红色相比,显然,也是柠檬黄比较明亮。可见,颜色亮度的测量与色

调无关。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图2。图2是图1沿A(绿)B(紫红)直线切开的剖面图。可以看出,亮度沿垂直方向变化,越往上去,色彩越明亮,越往下去,则越深暗。 再来说说黄色。柠檬的黄色和梨的黄色相比较又如何?你可能会说柠檬的黄色更明亮一些,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大的差别就是柠檬的黄色显得鲜艳,而梨的颜色则显得阴晦。这种差别称之为色饱和度或鲜艳度。从图2可以看出,紫红和绿两色的饱和度分别由中心向两侧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离中心越近,色彩越阴晦;离中心越远,则越鲜艳。图3标出了一些常用的描述色彩亮度和色饱和度的形容词。至于这些形容词表达了什么,请再看一下图2。

能把色调、亮度、色饱和度的关系以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得清清楚楚。

色彩和光的知识 测量仪器

如果我们测量苹果的颜色,我们得到下列结果:

过去已有好几个人想出多种方法,常常是通过复杂的公式用数量来表示颜色,其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更容易地和更准确地做色彩信息交流。这些方法试图提出一种用数字来表示颜色的方法,就好象我们表示长度和重量一样。例如在1905年,美国画家A.H.孟塞尔发明一种表示颜色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大量按照颜色的色调(孟塞尔色调)、亮度(孟塞尔值)和色饱和度(孟塞尔饱和度)分类的色纸片,用来和样品色作目视比较。后来,经过许多进一步实验,该系统经过更新,创立了孟塞尔新表色系统,也就是现在在用的孟塞尔系统。在该系统中,任何给定的颜色按照它的色调(H),亮度值(V)和饱和度(C),表示为一个字母/数字组合(HV/C),并利用孟塞尔色卡作目视测定。其他用数字表示颜色的系统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研究出来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两种系统为Yxy系统和L*a*b*系统。前者是于1931年根据CIE规定的三刺激值XYZ发明出来的,后者是由1976年发明的,以给出更为均匀的相对于视差的色差。这两种色空间*已在全世界用于色彩交流。 *色空间:这是一种用某种符号(例如数字)来表示某物体或某种光源颜色的方法。

色度学实验

色度学实验 颜色科学在彩色显示、印刷、纺织以及摄影美术行业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眼对物体色彩的视觉感受涉及到物理学(物体的自发光、透射光或反射光形成颜色刺激)、生理学(感光细胞响应与传输,颜色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心理学(颜色感知的响应)等等方面。我们所说的色度学是对颜色刺激进行物理测量、数学计算并定量评价的学科,它不涉及神经响应、传输及颜色感知。国际上颜色的定量表述有多种系统,如用色卡表述的孟塞尔表色系统、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 表色系统等,各系统之间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本实验主要介绍常用的CIE 表色系统,它是基于加色法混色系统发展而来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2. 初步掌握颜色相加混合与相减混合及颜色匹配等方法。 3. 掌握颜色定量测量与表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三色加法混合与RGB 表色系统中色度坐标的确定 在如图1所示的颜色匹配实验中,利用红[R]、绿[G]、蓝[B]三原色混合匹配颜色 [C]时,可表示为 [C]=R [R]+G [G]+B [B] (1)式 式中[R]、[G]、[B]为原刺激(如取λR =700.0nm ,λG =546.1nm ,λB =435.8nm ),其与基础刺激(等能光谱白光)相匹配时的 光度量L R 、L G 、L B 称为色度学单位。R 、G 、B 分别为匹配 色光 [C]时[R]、[G]、[B]的数量,若匹配 [C]时[R]、[G]、 [B]的光度量分别为P R 、P G 、P B ,则R =P R /L R 、G =P G /L G 、 B =P B /L B ,R 、G 、B 称为三刺激值,对于基础刺激(等能光谱白光)有R =G =B =1 实验表明颜色匹配遵循以下两个法则(格拉斯曼法则): 比例法则:若[ C 1]= [C 2],则α[C 1]= α[C 2] 加法法则:若[C 1]= [C 2]、[C 3]= [C 4],则[C 1]+ [C 3]= [C 2]+ [C 41423显然色光增减、合成时的表述与通常的数学式子完全等价。 我们可以对一定辐射功率(1W )、波长为λ的单色刺激[C λ]进行匹配可得出: [B][G ][R]][C λλλλb g r ++= λλλb g r 、、是该单色光的光谱三刺激值,称为色匹配系数,作为波长的函数得到的)λ()λ()λ(b g r 、、称为色匹配函数。当某光刺激的光谱功率分布函数P (λ)已知时,各单色光λ、带宽d λ处的功率为P (λ) ?d λ,在格拉斯曼法则指导下,该光刺激的三刺激值可以由下式来求出: ???== = vis vis vis d P B d g P G d r P R λ λλλ λλλλλ)()()()()()( (2)式 值得注意的是色匹配函数是在色匹配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它与原刺激、基础刺激的选取有关,原刺激、基础刺激改变色匹配函数也会改变。 为直观表示三刺激值,可以建一个如图2所示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以[R]、[G]、[B]作为轴的单位向量,那么由三刺激值确定的向量可以代表颜色刺激[C],更简化一点,可以选取该向量与单位平面R +G +B =1的交点(r +g +b =1)在[R][G]平面的垂直投影点(r ,g )来表示色[C],r 、g 、b 可由下式求得: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啦啦啦一、实验测定方法 在水体中,有机氮和无机氮化物含量增加,消耗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磷类物质含量过量造成澡类过度繁殖,使水质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因此,总氮、总磷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总氮(TN)和总磷(TP)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是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其标准分析方法分别为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和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分光光度法(GB11893-89)。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 目的 总氮是地面水,地下水含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在消解条件下碱性溶液中可水解的有机氮及含有悬浮颗粒物中的氮的总和。水体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含氮总量的测定。 2. 测定原理 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在60℃以上水溶液中可进行如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 K2S2O8 + H2O→2 KHSO4 + [O]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40℃高压水蒸气条件下可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及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以CO(NH2)2代表可溶有机氮合物,各形态氧化示意式如下: CO(NH2)2 + 2NaOH + 8[O]→2NaNO3 + 3H2O + CO2 (NH4)2SO4 + 4NaOH + 8[O] →2NaNO3 + Na2SO4 + 6H2O 2NaNO2 + [O] → NaNO3 硝酸根离子在紫外线波长220nm有特征性的最大吸收,而在275nm波长则基本没有吸收值。因此,可分别于220和275nm处测出吸收光度。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 A=A220-2A275 (1)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O3-N)含量。 3. 试剂 3.1无氮化合物的纯水 3.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 A.R),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 A.R),另称取15g氢氧化钠(NaOH,A.R)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溶液存贮于聚乙烯瓶中最长可保存一周。 3.4 盐酸溶液(1+9)HCl (A.R) (1+9)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彩色电视技术中的色度学是研究自然界景物的颜色,如何在彩色电视系统中分解,传输,并在彩色电视机屏幕上正确的复显出来。名词解释: 同色异谱:也就是说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种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光谱分布合成。彩色电视机的颜色复显技术正是利用同色异谱概念,在颜色复显过程中,不是重复原来景物的光谱分布,而是利用几种规格化的光源进行配制。以求在色感上得到等效效果。如在彩电的复显中用的是R,G,B三基色光谱(因为R,G,B三基色可以混合出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颜色)的合成来复显原来景物的颜色。 绝对黑体:是指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当绝对黑体被加热时,就会发射一定的光谱,这些光谱表现为特定的颜色。 色温:当绝对黑体发射出与某一光源相同特性的光时,绝对黑体所必须保持的温度,便叫某光源的“色温”。 1931CIE-XYZ计色系统 现代色度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一套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方法,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白色可分为好多种,有偏红的白色(暖白色),偏蓝的白色(冷白色)等。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为了分解,重现彩色图象,通常也要选择一种白色作为分解,重现颜色的基准白。为了清楚的描述不同的白色,通常把1931CIE-XYZ图中把白色用色度坐标(x,y)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关色温和最小分辨的颜色差来表示。图中斜竖线称为布朗克轨迹等色温线,与其垂直的斜线称为最小可分辨的颜色差(Minimum Perceptible Colour Difference,简称MPCD),MPCD为零的斜竖线称为黑体(Black body)轨迹,又称布朗克轨迹。布朗克轨迹上各点呈现的白色代表了绝对黑体在不同绝对温度下呈现的白色

实验报告色度学(中大)

实验报告:色度学测量 中山大学 光信 一、 色度学相关概念解释: 1)色度学主要是研究人眼彩色视觉的定性和定量规律及应用。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分黑白 和彩色两个系列,黑白以外的所有颜色均为彩色系列,其波长范为在380~780nm 之间。彩色有三个特性,即明度、色调、色纯度(也成为饱和度) 2)明度(又称亮度纯度):是指一种主波长的光谱色被白光冲淡的程度,实质上是表示了主 波长光谱色的三刺激值在样品三刺激值中所占的比重。在计算时,用样品的主波长的y 坐标与样品色坐标的y 值的差值乘以兴奋纯度来表示。 3)色调(也称主波长):反映颜色的类别。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与在光照明下反射光的光谱 成分。对于透射光,其色调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决定。色调又称主波长,一种颜色的主波长指的是某一种光谱色的波长,这种光谱色按一定比例与一种确定的参照光源相加混合,能匹配出该颜色。 4)色纯度(也称饱和纯度、饱和度):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或纯洁程度。 对于统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高,颜色越深;反之颜色越浅。 饱和度实际上表征了掺入白光的多少。色调与饱和度合称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5)色度纯度:是指主波长的光谱色在样品中所占亮度的比例,在CIE 色度图上用白光到样品点的距离与样品点到主波长点的距离的比例表示。 6)1931 C.I.E 系统:是国际照明委员会为统一对物体颜色的度量效果而制定的一套标准色度 系统。在C.I.E 系统中,三个基本颜色被称为“基础激励”,一个颜色 使用的的三色激励值(又称三刺激值)表示,三刺激值即为混合某一种颜色时所需的三个基色的数量,分别用X 、Y 、Z 表示。理论上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采用平面直角色度坐标: Z Y X X x ++= Z Y X Y y ++= Z Y X Z z ++= (1) x 、y 、z 分别是红、绿、蓝三基色的比例系数,x +y +z =1。用C 代表一种颜色, R,G,B 表示红、绿、蓝三基色,则 )()()()(B z G y R x C ++=λ (2) 所有光谱色在色坐标上为一马蹄形曲线,该图称为CIE1931色坐标,图中以三基色为顶点的三角形内的所有颜色都能用三基色按一定量匹配得到。 如图一,任一颜色M (x,y )的色调是由其照明光源坐标点(如 A 光源)到M 点连线并延长与光谱轨迹相交于N 点,N 点的光谱色的色调即为主波长,则: M 的饱和纯度: A n A m x x x x AN AM P --== (3) M 的色度纯度: m n A m x x x x MN AM M --== (4)

色度学原理基础

利用计算机模拟分色摄影浅析 作者: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岑鹏侯泽山 引言 新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视听资料作为七种诉讼证据之一,其中可视性资料多是通过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刑事照相将作为重要的取证手段和举证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办案和诉讼活动中。 在刑事办案过程中,分色摄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分色摄影是指利用滤色镜进行的可见光摄影,它是通过减弱或消除某种(些)色光来突出另一种(些)色光,进而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主要应用于对尸体面部及其他部位尸斑的拍照,拍摄显现手印,拍摄涂抹、掩盖的字迹等。但是传统的分色摄影过程比较繁琐费时,比如滤色镜的选择、暴光量的补偿等。有时还需要试拍以确定分色效果。对于一些彩色录像资料和彩色图片再进行分色照相会更加困难。 计算机的运用为分色技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于彩色图片的分色处理计算机更灵活更方便。只要用数字化相机拍摄一张彩色照片,然后将它输入计算机,应用有关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等,就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进行分色处理,而且能按办案需要迅速获得理想的分色效果。

1原理部分 1.1色度学原理基础 1.1.1色匹配法 彩色视觉的三色理论基础是任意一种颜色可以用三种适当数量的基色配得。在加色还原系统中,例如彩色电视,三基色是红、绿、蓝光。将这三种基色光投映到共同的空域中可以配得某种色光。减色还原系统是大多数彩色摄影和彩色印刷技术的基础。在这种系统中是让白光依次通过黄、品红和青滤光片,滤出某种色光。 1.2分色摄影及滤光片的工作原理 1.2.1分色摄影原理 分色摄影是通过选择和控制光的光谱成份来控制被摄体影像的亮度分布的一种摄影方法。通过选择色光,可以改变被摄物体的亮度分布,从而可以加强或减弱被摄物体颜色之间的差别,获得在白光下无法区别的影像细节及反差。 1.2.2滤色镜的工作原理 所谓滤光片,就是一种能按照规定的需要来改变入射光的光谱强度分布的光学器件。在大多数的滤光片里均伴随着衰减,滤光片本身就是造成这种衰减的主要物理因素。 滤光片在刑事摄影中的作用是:它对某些色光具有通过的能力和对某些色光具有阻止通过的能力。一般来说,滤光片是什么颜色,它就通过这种颜色组分的色光。从滤光片的通过和吸收情况来看,使用全色片拍摄时,滤光片的作用是减感和增感。“减感”就是加用某滤光片后,感光片感受色光的范围变窄了。而“增感”就是加用滤光片后某些色光相对增加了。 1.3计算机分色的理论依据

水域实验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环境项目监测报告

一、任务由来 根据教学安排海资班:王琨、李琪、阳敏、尹子楠,于2015年12月3日,对水房的现场水质和在新旧水壶放置24小时的水质进行监测比较,根据监测结果和现场情况编制本报告。 二、监测对象介绍 1、具体地点:水产馆1号楼120实验室 2、监测对象名称:水房现场水质、新水壶隔夜水以及旧水壶隔夜水 3、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和生活用 4、水体环境现状:无异臭异味,无肉眼可见物,水体透明 三、监测依据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 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总则GBT 5750.1-2006 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质检测GB/T 5750.2-2006 4、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 5750.3—2006 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四、监测工作内容 1、检测项目: 色度、浑浊度、亚硝酸盐、无机磷、总硬度 2、采样方法和保存运输方法 用新旧水壶同时采集水房水样,24小时后用水样瓶采集水房现场水样,三种水样同时测定。 3、检测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3.1色度——色度计法 3.2浑浊度——浊度计法 3.3亚硝酸盐——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 3.3.1仪器与试剂: (1)、仪器: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0mg/L亚硝酸盐氮标准储备液、磺胺溶液、盐酸萘乙二胺溶液 3.3.2操作步骤 (1)、配制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溶液:将100mg/L亚硝酸盐氮标准储备液稀释20倍。 (2)、①取7个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10、0.20、0.30、0.40、 0.50ml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溶液,加水至标线,混匀。另一管加50ml水样,混匀。 ②各加1ml磺胺溶液,混匀,放置5分钟。③各加1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混匀,放置15分钟。 (3)、于543nm波长中测定吸光值(以蒸馏水做参比),重复测定三次。 3.4无机磷——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3.4.1仪器与试剂:

大学物理实验色度实验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学号:20114028 姓名:王涛 班级:物理一班 实验名称: 色度 实 验 组号: 实验时间:2013 年4 月24 日 讲 教师报告箱号: 实验目的: 1. 了解色度学的基本原理。 2. 熟悉WSD-1A 型色度仪的实验装置及软件操作界面,并掌握使用方法。 3. 学会用透射或反射方法测量样品的主波长、纯度、色坐标等色度学量。 实验仪器: WSG-8型色度实验装置 光栅光谱仪结构参见仪器说明书。 实验原理: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度量和评价方法的一门学科,现代色度学初步解决了对颜色作定量描述和测量的问题。 颜色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两个系列,黑灰白以外的所有颜色均为彩色系列。彩色可以用三个参数来表示:明度(亮度或纯度)、色调(主波长或补色主波长)和色纯度(饱和度)。明度表示颜色的明亮程度,颜色越亮明度值越大;色调反映颜色的类别,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在光照明下反射光的光谱成分。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光中绿色成分占优势,而其它成分被吸收掉了。对于透射光,色调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所决定。色纯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纯洁程度。对于同一色度的彩色光,其色纯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反之颜色就越淡,纯度越低。色调和色纯度合称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根据色度学原理,所有颜色均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匹配而成,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基色。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三刺激值”,即红、绿、蓝三基色的量,分别用X 、Y 、Z 表示。在理论上,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采用平面直角色度坐标 Z Y X X x ++=, Z Y X Y y ++=, Z Y X Z z ++= x 、y 、z 分别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比例系数,1=++z y x 。用(C )代表一种颜色,(R)、(G)、(B)表示红、绿、蓝三基色,则)()()(B z G y R x C ++=,如一蓝绿色可以表示为: )(63.0)(31.0)(06.0)(B G R C ++= 所有的光谱色在色坐标上为一马蹄形曲线,该图称为CIE1931色坐标。在图中红?、绿(G)、蓝(B) 三基色坐标点为顶点,围成的三角形内的所有颜色的所有颜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的量匹配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