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题款知识讲解

中国画的题款知识讲解
中国画的题款知识讲解

中国画的题款

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古书记载对款识说法不一,如“款、刻也,识、记也”,“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凸起者”,“款在外、识在内”,“花纹为款,篆刻为识”等。后来在书画上标题姓名、年月、诗文等均称款识。

国画题款落款与印章

国画的题款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出土的壁画及帛画上就已有明确的题字,但画家真正有目的地在画上题款,据记载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人题款多藏于树根石罅之中,到了宋代以苏轼等文人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开始大量地在画面上题字,元代以后题款艺术已经成熟,元以后,几乎每幅画都有题款。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或称为款识,是指古代钟鼎彝器铸刻的文字。画的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的内容,在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的文字,从体裁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处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在实际应用之中,人们对题与款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笼统称为题款。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题画诗或文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诗文、书法和绘画完美结合在一起,称为“三绝”。古人云“功夫在诗外”,这种画外功,有时对画的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诗文,对于丰富画面,深化作者的情感,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诗文的优劣可以说是作者文化修养的具体展现,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画上题款,是靠书法具体实现的,如果书法欠佳反破坏了画面。中国画讲“书画同源”,一方面是技法的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表现在题字、题款上,要求款式风格要和画风相和谐,笔法相统一。一般说来,工笔宜用篆书、隶书和楷书,写意宜选择草篆、草隶和行书。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正常情况下,均以浓墨题款。文字的排列,以与画面协调为宜。

印章有随款印即姓名印、字号印、引首印、布局印,或谓之闲章,多以格言、吉语等为内容,还有压角章与栏边印等。图章的使用一般宁小勿大。图章的作用可以丰富画面,起到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印要精良,印风格要和画风相一致,一般写意宜用粗放的印,工笔宜用工整的印。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应该是“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在画幅上题款,是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题款是整幅作品的组成部分,在构图部起稳定和平衡作用,还可弥补绘画构图中不足。通过题款可使观赏者获得“画外之意”。题款的内容除姓名年月外,诗词歌赋、画理画论、杂感记事、短评题跋语、散文小品、有韵无韵均可题用。

在画上题款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创造,是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五代以前的绘画除少数外一般都不落款,宋代画题款逐渐增多,但尚未普遍,现在的两宋名画中,无款、无章者仍为多数。元代文人画有较大的发展,在书画上题款也日益普遍。明、清的绘画题款,比元代更进一步,并且逐渐讲究其艺术性,要求书画并工。

题款的形式多样,以下略举几例:

单款:又称名款,只署画家姓名、别名、画名和年月。

双款:除作者名款外,还署画受画者的名字和与画家的关系。如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上款题:晋昌唐寅为德辅契兄先生作诗意图;再如华岩作《听松图》款书“丙子夏六月为瑞玉师五十寿诗画并请正新罗山人时年七十有五”。

题诗款:可题画家自作的诗词或用古人的诗词。可长可短,可题全诗,也可选其中一句、两句,所题

诗句不仅与绘画有关,还可补充画意之不足。如奚冈的《晚晴图》山水间没有画人,作者时题上:“隔岸游人何处在,数声鸡犬夕阳残”。观画读诗,似见游人徜徉于傍晚的山水之间,达到题诗之妙,在于使画尽而意无尽。明清文人画家往往借题发挥,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如徐渭自题《葡萄图》内有:“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诗句,抒发他怀才不遇的心情。

题记款:可记叙画家创作此画的过程、感受,借助文字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意图。

夹画款:是将题款夹杂在画幅的空隙之中,如郑板桥的墨竹,将款散散落落地写在竹竿之间。

题款的字体篆书、楷书、隶书、草书、行书均可,但题款字体要与画相和谐。工笔画宜楷书、篆书,字体略小些;写意画宜用行书、草书,字体可大些。清人郑绩说:“山石苍劲可款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意笔用草,工笔用楷。”

题款切忌“平齐”、“四方”、“刻版”,而要“通气”、“灵光”,要长短相间,高低有致,有参差错落的变化。一幅中国画,不但作者的名字可以写上,连作画的时间、地点都可以写上;还可以题上诗词和跋语,这叫做题款,也有人叫做落款。落好款,还需要盖上印章,这叫做用印。国画,就是少不了落款与用印。但是初学画者,只重视画,往往忽略如何落款和用印。其实,凡学画的同时,都应该注意及此。落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书法要练得好,书法不好,写在画上,便要影响画面的美观;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起码要能文理通顺,否则一落款,差错百出。

在历史上,诗,书、画、印四者全能的画家不少,如西蜀八家中的奚铁生、黄小松等,都是善画能诗,善书精篆刻。近、现代画家中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无不如此。至于诗、书、画三者兼能的,更是不胜枚举。题款有多种情况,一种作者自己题款,另一种,他人在画上题诗书跋。本文仅就作者自己如何题款,略述一二。

一、落名款

落名款,即在画上写作者的姓名,或者再写上作画的年月与地点。画上只写作者姓名的叫单款,如果这幅画送给某某同志,将某某的名字也写上,这叫做双款。

款书写得多的叫长题。有些作品,作者在画上一书再书,多至三、四款,再加上他人题字,几乎在一幅画上,好多处有款字,这叫做“落花款”,犹如花朵落在画面上一样。如果一幅大画,在画面上,显然可以多写一点,然后作者只书姓名三个字或者加个年月,别无他书,在明末清初之时,往往被称之为“穷款画”。金冬心在长题一幅《瘦梅图》中就提到“穷款画欠佳……莫作穷款画匠”等。不过有些画,不题字完全可以,那也不必非题不可。象这样的作品,即使只有三、五字的款书,切不可乱戴帽子,说它是“穷款画”。

二、落款题诗有助画意

画上题诗,题得好,不只是锦上添花,还可以使平凡的画材成为不平凡。故云“妙款一字抵千花”。例如元代王冕,他画了一幅《墨栅>,如果不题诗,’无非是一幅技法较高的梅花小品,当他在画上题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就使这幅画的题意深化了。作画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因此而在这幅画上洋溢出来。又如一幅明代无款的巨幅《梅花图》,描绘千技万蕊的白梅盛开,作者用隶书题“一林春雪”四字,这就使读者产生很多的联想,画也随之更富生趣了。还有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浓,他画了一个士大夫高卧荷亭之中,作者题上了“风来四面卧当中”,便使画中这个士大夫的那种不问世事,自鸣清高的神态,活生生地突了出来,从而使这幅画的主题思想也更加显露。

再举几个例子:黄鼎画了一幅水墨的《云山图》,构图极平常,题了一首六言诗,四句四问,由于问得好,问得有趣,竟把画中的云山似乎也“问”得舞动起来了。这首诗是:“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表面是问,其实对景物已经作了形象的描绘。近人齐白石画两只小鸡争夺一条蚯蚓,本是极平常的绘画题材,由于作者题上“他日相呼”四字,画意就由平凡变为不平凡。近入作品中,题得妙的也不少。但是,也有不少作品的题句,简直是不巧妙的标题。如画俩工人一起在炉旁打铁,题曰“干劲冲天”;画一株瓶梅和一盆兰花,笔墨章法都不错,却题曰“香气满书房”,许多观众说:“可惜,可惜!文学意趣太少了。”

谈到这里,不能不提一提诗与画的血缘关系。在我国的诗词中,可以入画的诗词比比皆是。有些诗,

使画家读了,画性油然而生;有些诗,本身俨如一幅画,“诗是无形画,画为不语诗。”说得形象极了。北宋苏东坡评唐代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八百多年来传颂不已,并被人们看作是对一个诗人画家的高度称赞。王维的“杨柳青青渡水人”等句,都是历代公认的“诗中有画”。其他如“好山行恐尽,流水语相随”;“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春水鸭头绿,晓山螺髻青”;“春水渡边渡,夕阳山外山”;“落木萧萧疏雨霁,泉声飞出万重山”;“隔水丛梅疑是雪,近人孤嶂欲生云。”以及断句如“鸦背夕阳红”,“云山隔岸青”等,都是有画的形象。通常说,“诗画可合璧”,可见其一斑。

三、“题画无妨书画理”

中国画的款书,它的内容除上述外,还可以题写画理画法。嘉庆时的花鸟画家顾崧(翼庭)在课徒画稿中写道:“题画无妨书画理,一枝一叶自生情。”道理说得很明白。

历代的画论著作中,有一些就是作者把平日题画的底稿汇集起来成为一册的。恽格的《南田画跋》,王原祁的《麓台画跋》,金农的,《冬心画竹题记》,奚冈的《冬花庵题画绝句》,潘曾莹的《小欧波馆画寄》等都是。有人问:画上书画理画法,岂不是太乏味。实则乏味与否,关键不在题画理画法,而是看你怎么行文,怎么个题法。李方膺题《梅杷》“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郑板桥题《竹》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痿,画到生时是熟时。”既反映了他那认真创作的态度,又反映了他对绘画创作中的特殊规律的深刻体会。题上这样的画理诗,更使作品增加了生趣。齐白。石题石涛画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削去临摹手一双。”黄宾虹题画嘉陵山水图,有句云:“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如此等等,都与绘画作品是完全合调合拍的。

四、款书有助章法和增强画面的美观

一幅画,都有候款处。换言之,款有款式。不但落款的位置要选好,甚至写单行或写双行都要考虑到,否则,画面就要受到破坏。故宫藏画中,不少经过清官的收藏,乾隆在一些名画上任意题字,尤其是用印,有盖三玺、五玺、八玺不等,把一幅好端端的名画,犹如贴上许多膏药,大损美观。反之,落款、用印得体,则有助画面的布局。有些长卷,图中所画,各不相连,只要款书提得好,不但补救其缺陷,而且增加其美观。如陈白阳的《四季杂花图卷》,画中有梅,芍药、秋葵、金桔、葡萄等二十多种花果,虽有几枝交错着,基本上不相搭界,而作者用行草长题,书法整整斜斜,参参差差,有的八、九字成行,有的二,三字成行,有的字粘着画,把虚处填实,有些空灵处,不去着一字。如此一题,布局完整,处处呼应,且使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变化多样,令人悦目。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有时作画,在一幅大画中,只画一只小鸟或一、二只小鸡,或一朵花、几片叶,但是,他们题上一片好款书,立即使画面丰富起来。齐白石的《牵牛花>,花居中上部,画边是藤条,布局较疏散,但他在画的一边书写两行整齐的款字,就使画面立时改观,获得“不齐之齐”的艺术效果。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对这一境界起主导作用的

是诗歌与散文。宋、元时期大量的诗文成了中国画的创

作题材,随之而来的是收藏家或鉴赏家们以精美的书法

及优秀的文辞为形式的题款的出现。题款艺术成了中国

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特征使中国绘画由低级到

高级逐渐完善。题款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研

究中国画题款,对研究中国美术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画题款的产生和发展

题款,是在画面上书写文字。这种文字有多有少,

多则几百字,少则一两字。款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的钟鼎的“款识”,后来逐渐用于中国绘画。在外的文字为阴刻称款,在内的文字为阳铸称识。钟鼎款识的产生成了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萌芽,但它还不属中国画款识的范畴。

题款和绘画本身一样,起初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又说:“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正因为图画要达到“成教化,助人伦”,“存乎鉴戒”的目的,题画便应运而生了。最初题在画上的文字,是汉代人物

画的题榜。《汉书。苏武传》载:“汉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厷@①之美,乃图其人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这里说的“法其形貌”,就是按各位功臣的形貌画像;“署其官爵姓名”,是指在各位功臣的画像旁边题写上各自的官爵姓名,这就是题榜。由于题写了各人的官爵姓名,观画的人就能一目了然分别出画中的对象,题榜起到了点明人物身份,间接说明绘画内容的作用。既然画功臣烈士像是为了表彰功勋,那么单“署其官爵姓名”,就自然显得不够。最好的办法还是借助文字加以补充,而采用“赞”这种文体,来颂扬功臣烈士的业绩,是最合适的。因此,在题榜的基础上,便产生了题画赞。东晋初,题画赞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有以叙事为主的人物赞,而且出现了以咏物和客观描写的品物赞。在题画赞的基础上形成题画诗,题画诗在唐代得到很大的发展,给中国绘画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二、中国画题款艺术的形式美

沈颖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情有伤画局,后来书给井工,附丽成观”。中国的诗、文、书、画是姊妹艺术,从北宋起,即有一些文人画家如苏东坡、文同等人,他们兼擅众艺,从过去画面上藏画家姓名于树根石隙,一变而为题字加款,逐渐突出出来,有的题词,有的吟诗抒发画意,调整布局,增加文学的气氛,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为一体的特色。

清代的郑板桥、石涛等,几乎每画必题,有题在自己作品上的,也有请友人品题或后来的鉴定家题跋的。当然,每个画家的专长不同,并不能因此而要求国画都要有题跋,象明代画家仇英即不善于题字和书法,其画作很少题款。如果是长于属文咏诗的画家,并且又工于书法,题跋可为画面增色。

题诗、词可以自作,也可以是古人的,但一定要与画意相一致。短题长题都可以,有的只题一句古诗,也可以意味深长。沈颖说一幅画画完“有天然候款处,失之则伤局”,可见最好还是以不伤画局,而要与画的构图紧密呼应为好,在构图前即把题字的位置计划在内。

题字的书体要与画的工写程度相一致,如一幅工笔人物画,题上一篇狂草就不大适应,反之写意画题上工整的小楷也不配合,妙在于相体行事。题字可起到稳定、补足画局的作用,一般在空白处题字,但有的空白是画面需用空灵透气的地方,一题字反而感到迫促变塞,反而不如在不太明显的地方题字更好。

如果书法素无基础,不必勉强题上许多字,应该藏拙,应在适当位置上题上姓名就行了。即使题上两个字的名字,也要慎重选定位置,先用纸片写上名字后随摆随看,直到找好恰当位置,再写上去。

题款空间位置选择得当,画则因题而增色;反之,如果题款空间位置选择不当,也会破坏画面的总体效果。虽然题款并非画中的主题,但经题入画中,也便成为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人张式在《画谭》中说:“题画须有映带之致。题与画相发,方不为羡文,乃是画中之画,画外之意。”可见题画空间位置的选择,对于绘画作品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

1.题款位置的选择

要将题画的空间位置用文字规定出来,那是困难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可以大致把它归纳出几点。

1) 化虚为实平衡画面

画中的“虚”,主要指画中的空白,同时也包括画中笔墨轻淡、分量

轻薄的部分。画中的空白,在有的作品中显得比较平稳,有的作品中

则显得比较奇险。但不论这些空白平稳还是奇险,如果在画中使人感

到空虚,可以借题款来调整画面的空虚。

以题款补充画面空虚,一方面可使画面得到充实,另一方面可增加画

中物象之间的呼应。有些画中的空白,不在画的上下部分,而是在画

的中间部分,将画中描绘的物象分隔开来,使物象与物象之间失去了

联系的呼应,造成画面视觉上的散漫。在这中情况下,题款就能起到

联系物象、统一画面、化散为聚的作用。如齐白石的〈墨兰〉,画中

画了三簇兰花,画的上半部画了一簇,下半部画了两簇,中间部分为

空白,上面一簇兰与下面两簇兰相互脱离,呼应不着,造成了画上的

散。但是画家在三簇兰之间的空白处,题上了“罢看舞剑忙提笔,耻

共簪花花倚门”的诗句,画面气机立即改观,原来呼应不着的三簇兰与题款便凝聚成一片整体,而且给人以别出心裁恰到好处的艺术感受。

在中国画中,画家往往将画中物象的重量偏置于画的一边,或偏于上,或偏于下,或偏于左,或偏于右,使画中与之相对应的另一边失去重量,而造成画面的不平衡,在借题款使之获得新的平衡。如潘天寿的〈睡鸟〉,画的重心偏于左下部,画的右上部便显得与下部不平衡,画家在右上部行款,使画面取得了平衡。

2) 因势随形加强气势

根据画中物象的气势布款,能更加增强画中物象所体现的那股气势,使这股气势更加深厚,或与画中物象所表现出的气势交叉变化,以增加画面的气势,或顺延于物象,或隐形于物象,增加画中的气机和趣味。因势布款,与画中物象的具体形象和位置均有密切的关系,画家用的巧妙,既可增强画的气势,同时也增加了画的趣味。如徐渭的〈榴实图〉(图例),石榴枝干上面空出画幅的五分之二,画家题写了五绝一首:“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题诗与石榴枝干成行,既增长了石榴枝干的气势,又增长了画中的趣味。又如郑板桥的〈墨竹〉(图例),画家在竹竿之间题款,增加了画面气机和趣味。

3) 多处题款活泼画面

画中题款要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非所有的画面都要题款,款文的长短其占据的空间位置,也要从画面实际情况出发,如果为题款而题款,不免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但是,有些画面不仅不可缺少题款,而且单题一款尚嫌不足。需要多处题款。总之,要看画面的具体情况决定。如吴昌硕的〈红梅〉(图例),题两处款,如果隐去画中任何一款,整个画面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书体的选择以及墨色的变化

画上题款,要求书法雅美,如果书法欠佳就会破坏画面。题

款不仅要求书法精美,有时题款的墨色也要加以变化。

1)书体的选择

题款要求款书与画意相和谐,笔法相统一,因此题款书

体必须有所选择。譬如画是泼墨大写意,而用工整的小楷题

款,或者工笔画用草书题款,显然都是不适当的。中国画有

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大写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形

式的不同,对题款书体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工笔适合用篆

书、隶书或楷书来题款;写意适合用篆、隶、行、草书来题

款;兼工带写适合用篆、隶、楷、行书来题款;大写意适合

用篆、隶、行、草书来题款。但是艺术的法无定法的,在特

殊情况下,是可以而且应该变通创造的。总之,题款的书体

和笔意,应与绘画的意境、格调、笔意相统一,使画面的整

体谐调而完美。

宋赵佶在〈芙蓉锦鸡图〉(图例)上题诗云:“秋劲

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yī@②”。诗

以书法“瘦金体”的风格书写,画面以流畅的线条勾画出锦

鸡的丰润,华画静雅的画面同他的“瘦金体”书法意趣天成。

金农的〈墨梅图〉(图例),立意和穆,用笔质朴奇拙,再以他那古朴厚拙的独创体漆书题款,在意趣和笔法上都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再如郑板桥的〈兰竹〉(图例),更是以书法入画,以画意入书,书与画相互渗透,无论气质、意趣、风格等方面都达到相溶相化的高度统一。如果把郑板桥的书体与金农的书体相对换题在画上,那么画面的谐调势必受到破坏。然而题款书体与画意的相吻合,又不能机械地追求,而应是灵活的运用。画家个人的擅长有异,艺术和修养不同,这些都决定了题款书体选择的多样化。

2)墨色的变化

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的作品,在一般情况下均以浓墨题款。但在某些特殊的作品上,题款的墨色就要加以变化,齐白石曾在题画中说:“予就作画之淡墨水笔写名字,此前人多为之,非做作也。”题款墨色的变化,与画的意境有密切的关系。

3)款文的排列

题款文字的排列,无论字距、行距,均以密为宜,疏则有松散感。款书横题,如题款字体为篆、隶、楷书多应齐头齐脚。如钱松岩的〈红岩〉(图例)。如果题款字体为行草,可头齐脚不齐。款书直题,书体不论篆、隶、楷、行、草,多应齐头齐脚。题款文字的排列,或横或直,行列或多或少,上均宜平头,下不妨参差,这就是清人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所说的“所谓齐头不齐脚也”。

总结:题款在画中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以上是就其大致的类别以图例加以剖析,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对题款艺术的思索,以便于在艺术实践中,能把握运用题款艺术的能动性,在继承前人题款艺术的基础上,使题款艺术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

美术基础知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 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 二看色怎么配 三看用了多少水 四看作品美 不美。 4、外界的物体 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5、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6、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 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8、黄色很明亮 蓝色暗得多 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9、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 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 版面整齐的 要避免呆板 版面活泼的 防止凌乱和松散 色彩鲜艳的 别让人眼花缭乱 色调朴素的 别缺少生气。 10、什么叫纯度 答 色彩纯净的程度 11.色调指 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 构成色彩的调子 其中主要的 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1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 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3.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 浓淡 干湿 的变化的运用。 1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 勾 、 皴 、 点 、 染 。3.绘画中的色 彩美是指 统一 与 变化 中的美。 15.色彩的差别大是 强烈对比 。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 色彩差别小 的 弱对比 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16.美术课可以分成 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 手工课常运用 剪、刻、挖、粘、接 等方法。 17.透视的基本规律是 近大远小 可分为 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 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18.要画好人物物速写 需要了解 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 还需要 依靠对 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 19.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 取景 构图又叫 布局或经营位置 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 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20.剪彩纸的特点是 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其步骤是 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21三原色是指 红、黄、蓝 。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 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 2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 明度、纯度、色相 明度是指 色彩的明暗深 浅程度 色相是指 色彩的本身面貌 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 加(黑色) 降低明度。 23.冷色是指 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 暧色是指 红橙等给人温暖感 觉的色彩 。 2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 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2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 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2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 三大面五调子 三大面是指 受光面、背光面、反光 面 。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中国绘画题款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当一件艺术品完成时,作者往往会在作品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号并加盖印章,以此作为本作品的标记,同时也起到区别于他人作品的作用,是体现作者个人智慧和成果的标志与象征。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综合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题款和钤印,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题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款,又称落款、款记、题画、款识等。中国画的题款,就是画家在画上题的字,简单的就写个名字,并加上创作时间;复杂的可以是长篇大论,如记述作画的原委,或评画,或题诗。中国画题款内容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题款与绘画本身关系密切,优秀作品的款与画相得益彰。 追溯其渊源,中国画上的题款来自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画家借鉴了钟鼎器物上的铸刻款识,然后创作出更精妙的艺术品。印章在中国绘画中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补充了画面章法之不足,形成了美好的视觉感受,启迪了观者对画面诗意构思的理解,使作品与欣赏者产生了美好的共鸣。 题款和钤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多样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又能够体现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审美,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画家利用题款和钤印来完善构图,阐发主题,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韵味。印章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有时亦能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题款和钤印在中国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点睛的妙用,它们与画面息息相关。只有它们与画面主体相协调时,画面的布局才能完整,作品的主题才能突出,而这些又体现了画有章法又无定法的哲学思想。这是画家在创作时需提前考虑的。此外,黑色题款与红色钤印使绘画色彩丰富而和谐,使主题突出。 (取材于王虹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中国画并非一开始就有题款的传统。元代开始,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群体,才有意识地在自己作品上题款,内容包括名款、日期、诗文等,为后世文人画的题款树立了典范。纵观中国绘画史,题款是作者自我意识、身份意识的彰显。题款,不仅彰显了作者高深的诗文书法水平,也拓展了画面的意境。绘画诉诸视觉形象,表现力毕竟有限,如果配以诗文、书法、印章,作品的整体意境和表现力无疑会大大提升。 题款,从功能方面看,一是记录内容,一是阐发画意。记录内容包括题赠人、年月日、作者名号、印章等;阐发画意,包括议论、记叙、诗词等。当然,具体到创作和作品,题款可繁可简,内容顺序灵活多变,这些完全视作者的需要和用意而定。题款可以简单到一句话,或评画,或发感慨,或议论。这类款一定要切中要害,要有审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 1、素描是美术中基础的造型艺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叫结构素描。一类是着重用光线明暗来表现物象叫明暗素描。 2、素描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3、几何体写生的基本要素:三大面、五大调子。 三大面从色调块面的转换层次上看是亮面、灰面、暗面 五大调子是把物体的明暗关系归纳为五种基本调子,即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 (出题:画一几何体能标出五大调子) 4、透视中的名词: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点 视点:即作画者眼睛所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也就是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侧逐渐消失的地方。 5、我们学习两种透视规律,分别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叫主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叫余点。 6、我们以正六面体为例,只要六面体中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其他面则逐渐向主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它有一个消失点,也叫一点透视,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最少可以看见一个面。 平行透视举例:路两边的树越来越小。 7、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8、透视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出题):1、掌握两种透视的基本规律 2、给出一种现象能判断是什么透视现象 3、能画出各种物体的平行、成角透视图

平行透视图画法:1、确定消失点;2、画出与视角平行的面;3、面上各点与消失点连线;4、线上截取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成交透视图画法:1、确定两个消失点;2、画出冲着你的物体上的边;3、边上两点分别与两消失点连线;4、分别截取两个透视面; 5、形象地画出物体。 9、构图有三角形构图(重点)、圆形构图、S形构图等。 (出题):1、给出一些东西可以完成特定形式的构图。 如:一个酒瓶、两个梨和一个苹果的构图。 2、阐述作品采用的构图形式在表达作品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 10、三原色:指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 11、色相:指不同色彩的“相貌”。 12、明度:指色的明暗、深浅程度。 13、纯度:指色的饱和度。 14、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5、对比色:色环中180度正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16、类似色:色环中30~90度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 17、色调:色彩总倾向,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 18、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19、间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国画构图基本知识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2.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

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王蒙的《夏山高隐图》采用了深远法构图,以通景贯穿整个画面。此作构图繁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疏密、聚散得当。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见图三) 朱端的《烟江远眺图》采用了高远透视法。左边的树石与右边的山石相呼应。左边的山石用笔较实,刻画细致;后面的远山和云雾表现得极虚,体现了实与虚的对比。 三、构图的一般规律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1.宾主 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点

2006年中国美术史共同课基础知识 人文学院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等。 24、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25、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主要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 26、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为丰富。 27、现存秦代小篆作品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最具代表性。 28、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西汉前期青铜器的经典作品。 29、贮贝器是滇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器物。 30、《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碑刻的杰出代作。 二、隋唐美术史 1,卫协是曹不兴的弟子,在西晋画坛上曾有“画圣”之称,谢赫对卫协的评价很高,把他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并评价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2,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3, 张怀瓘曾比较张僧繇和顾恺之、陆探微的绘画说:“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历代名画记》引张怀瓘《画断》) 。 4, 张僧繇塑造的佛教造像被尊为“张家样”,广泛流传于民间,从现在四川省博物馆藏万佛寺遗址出土的梁代造像上还可探求到张家样的遗韵。 5,曹仲达,是北齐时在佛教造像方面闻名于时的艺术家。他所画佛像具有明显特点,被称为“曹家样”。 6,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谈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7,杨子华被唐人誉为“北齐之最”,画家阎立本评他的人物画说:“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 8,一九八零年在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发现的北齐娄叡墓内有壁画约二百平方米,人马、仪仗、神兽、极为壮观,绘画技法之精湛实属罕见,与传世轴画之精美者无二致,因为墓主人娄叡为皇亲国戚,又建过军功,墓葬极尽华丽,因此今日之学术界推测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不论是否,都可以为我们了解杨子华的绘画提供资料。 9,有一卷传为宋人临摹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内容为描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不同于“秀骨清像”,人物面孔呈鹅卵形,此类风貌在早期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与北齐娄叡墓壁画相合,从而证实波士顿所藏的《北齐校书图》尽管为宋人所摹,但定有北齐原本为依据,故也是弥足珍贵的。 10,佛像中国化出现质的进展,据说完成于东晋的戴逵、戴颙父子,美术史上把他们创作的佛像称作“二戴像制”。 11,炳灵寺169窟第六龛,以无量寿佛结跏趺坐居中,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

书法、绘画题款落款常识

书法、绘画题款落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干支:gan zhi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 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强圉大渊献)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 庚子(上章困敦)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葵卯(昭阳单阏)甲辰(阏逢大荒落)乙巳(旃蒙大荒落)丙午(柔兆郭)丁未(强协洽)戊申(箸雍滩)己酉(屠维作噩)庚戌(上章阉茂)辛亥(重光大渊献) 壬子(玄困敦)葵丑(昭阳赤奋若)甲寅(阏逢摄提格)乙卯(旃蒙单阏)丙辰(柔兆执徐)丁巳(强大荒落)戊午(箸雍郭)己未(屠维协洽)庚申(上章滩)辛酉(重光作噩)壬戌(率阉茂)葵亥昭阳大渊献) 月令: yue ling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月,桃月,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正阳。

中国画基础知识

中国画的基础知识 一.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 之间”的感觉,有别于西洋画讲求“以形写实”。国画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 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 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 等画可归入在花鸟类。 国画的构图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 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 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采用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这是中国 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 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而对于用墨,则讲求勾、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合理 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有浓谈相生相融。由于国画与书 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书画同源”之说。 以上谈的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 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 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 管变化如何,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 南北朝时代的谢赫作为中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提出的“六法论”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全面系统总结了传统绘画的创作实践。所谓“六法论”是指: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一、气韵 生动所谓的气韵即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中国国画的要求就是要在描绘出拟物的外形之外,还要表现出拟物的精神。二、骨法用笔用笔,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国画特 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其实就是就是指如何把笔墨技法恰当地将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绘 画出来。与气韵作比较的话,气韵指“神”,则骨法用笔指“形”。三、应物象形绘画 者在描绘对象时,必定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不过在追求 艺术创新时,是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概括、取舍、想象和范围内的夸张。 四、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指色彩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 运用不同的色彩。五、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绘画者可以根据 画面的需要,进行形象调用。也就是通过勾画合理的空间布局。六、传移摹写传移摹写 指对真人真物进行临摹写生,或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种方法也是对自然学习和传统 继承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 . 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1.笔墨概说 A.中国画使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具有笔锋尖、笔毫齐、笔柱圆、笔毛柔软而富于弹性等特征,这种笔配合上中国特有的墨、色,并发挥水的作用使得笔下的线条,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感情。

中国画的题款

中国画的题款 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古书记载对款识说法不一,如“款、刻也,识、记也”,“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凸起者”,“款在外、识在内”,“花纹为款,篆刻为识”等。后来在书画上标题姓名、年月、诗文等均称款识。 国画题款落款与印章 国画的题款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出土的壁画及帛画上就已有明确的题字,但画家真正有目的地在画上题款,据记载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人题款多藏于树根石罅之中,到了宋代以苏轼等文人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开始大量地在画面上题字,元代以后题款艺术已经成熟,元以后,几乎每幅画都有题款。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或称为款识,是指古代钟鼎彝器铸刻的文字。画的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的内容,在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的文字,从体裁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处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在实际应用之中,人们对题与款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笼统称为题款。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题画诗或文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诗文、书法和绘画完美结合在一起,称为“三绝”。古人云“功夫在诗外”,这种画外功,有时对画的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诗文,对于丰富画面,深化作者的情感,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诗文的优劣可以说是作者文化修养的具体展现,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画上题款,是靠书法具体实现的,如果书法欠佳反破坏了画面。中国画讲“书画同源”,一方面是技法的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表现在题字、题款上,要求款式风格要和画风相和谐,笔法相统一。一般说来,工笔宜用篆书、隶书和楷书,写意宜选择草篆、草隶和行书。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正常情况下,均以浓墨题款。文字的排列,以与画面协调为宜。 印章有随款印即姓名印、字号印、引首印、布局印,或谓之闲章,多以格言、吉语等为内容,还有压角章与栏边印等。图章的使用一般宁小勿大。图章的作用可以丰富画面,起到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印要精良,印风格要和画风相一致,一般写意宜用粗放的印,工笔宜用工整的印。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应该是“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在画幅上题款,是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题款是整幅作品的组成部分,在构图部起稳定和平衡作用,还可弥补绘画构图中不足。通过题款可使观赏者获得“画外之意”。题款的内容除姓名年月外,诗词歌赋、画理画论、杂感记事、短评题跋语、散文小品、有韵无韵均可题用。 在画上题款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创造,是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五代以前的绘画除少数外一般都不落款,宋代画题款逐渐增多,但尚未普遍,现在的两宋名画中,无款、无章者仍为多数。元代文人画有较大的发展,在书画上题款也日益普遍。明、清的绘画题款,比元代更进一步,并且逐渐讲究其艺术性,要求书画并工。 题款的形式多样,以下略举几例: 单款:又称名款,只署画家姓名、别名、画名和年月。 双款:除作者名款外,还署画受画者的名字和与画家的关系。如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上款题:晋昌唐寅为德辅契兄先生作诗意图;再如华岩作《听松图》款书“丙子夏六月为瑞玉师五十寿诗画并请正新罗山人时年七十有五”。 题诗款:可题画家自作的诗词或用古人的诗词。可长可短,可题全诗,也可选其中一句、两句,所题

国画理论知识

国画理论知识 国画理论知识(一) 中国画自古以来,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对于用水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扬州八怪中的李鱓就曾言:“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 于神”,“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他充分地领会到作画要传神,笔墨是基础,而关键在于用水得法,“作画无水、如舟搁滩、 划不得一桨”,说明一件成功的作品,要达到神情横溢的艺术效果,都取决于用水得法,不然无法作画。明代唐伯虎对作画用水也作过 一番精心研究,他说:“作画破墨不宜有井水,性冷凝故也、温汤 水或河水皆可。洗研磨墨,况笔压开,饱浸水气,然后蘸墨,则吸 均畅,若先蘸墨然后蘸水,被冲散不能运动也”。现代傅抱石、黄 宾虹、汤文选先生对水法的研究更有自己独到之处,黄宾虹总结自 己用水用墨分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均是指水与墨相融而产 生的画面效果。傅抱石破笔渲染法,更是运用大量的水产生水晕墨章、水色淋漓的艺术效果。 在当代写意花鸟画创新中,人们在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技法的同时,更加重视水的作用,视水为花鸟画创作最活跃的因素。充分调 动这一因素,对加强作品的现代审美情趣有很大的潜力。写意花鸟 画讲求笔法、墨法,其实还有水法。在创作中,水的表现发挥着独 特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事实,水墨画可分为十四法。 (一)水调墨 中国画是线的艺术,花鸟画也不例外。线条是构成中国画的骨架,未有骨架,画是立不起来的。所以作画前,必须先着墨,墨得靠水 调制方能用。古时用墨须得研磨,研磨离水不行。而现在有成型的 墨汁,但作画时,也得用水调制,使用起来才方便,否则胶粘过大,行笔困难。花鸟画如画梅花先得立枝、干,树枝的干枝得有浓淡之分、阳背之向。要想充分表现梅花枝干其质感。需得调墨,调墨时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

二. 判断题 1.唐代的王维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观。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认为美的本质与理念有关的美学家有柏拉图、黑格尔。----- 柏拉图、黑格尔——“美在理念说” 三.名词解释 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3形式美 :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中国部分 一、填空 (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另一幅是 __人物御龙帛画____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___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 __吴道子______和__曹仲达 _____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_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_;《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 (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徐熙野逸____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_石涛__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_杨柳青,__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是(形象性)。

填空 1、“似与不似之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提出的绘画理论。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3、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是指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它们分别位于甘肃省、山西省、河南省和甘肃省境内。 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瑞的一幅描绘京城及郊外汴河两岸人们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风俗画,它采用以线描为主,略施淡彩的手法来表现的。 6、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的纯度、明度和色相。 判别题: 1、“南宋四家”是指荆浩、董源、关同、巨然等四位山水画家。( × ) 2、《自由女神像》是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的作品。 ( × ) 3、中国画从传统表现技法角度来分,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画种。 ( × ) 4、《掷铁饼者》和《命运三女神》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作品。( √ ) 5、“三停五眼”表述的是如下图所示的人的五官比例位置。 ( × 选择题: 1、《梅杜萨之筏》是19世纪法国画家席里柯运用何种手法来表现的 ( C ) A.现实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2、立体派代表画家是 ( B ) A.马蒂斯 B.毕加索 C.达利 D.康定斯基 E.蒙德里安 3、唐寅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 C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E.宋朝 4、研究儿童绘画可以发现不同年龄与智力的发展关系,一般认为3—5岁属于( D ) A.涂鸦期 B.写实期 c.主观感觉表现期 D.象征期 5、指出下面哪种刺锈是属于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 D ) A.广绣 B.京绣 C.瓯绣 D.粤绣 E.锦绣6.最早开设图画科的是1866年左宗堂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被称为图画生,学习船图和机械图。 6.美术的双基教学是指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

题款

牡丹花题款 牡丹花是我国著名的花卉,原产于秦岭等地,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牡丹品质近200种,每当盛春牡丹开放,真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蔚为壮观。许多画家都爱画牡丹。我把收集的题款打出来,为以后用。欢迎画画爱好者使用。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唐,徐凝)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取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人。(唐,张又新) 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忘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成。(明,徐渭“题墨牡丹”) 天上贞妃玉镜台,醉中遗下紫霞环。已从香国偏熏染,更惜花神巧剪裁。金,元好问“紫牡丹”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自名。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唐,裴说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家第一香。唐,皮日休 五墨六彩显精神,姚黄魏紫入纸真。若把富贵留万家,唯有伴筠第一人。何兰坐 花开本无意,入画始有情。只要惜画者,方得牡丹红。何兰坐

何处悠悠送暗香,蓝田飘洒展新桩。坐观不厌心舒畅,君子之风不羡王。何兰坐 庭前芍药妖无路,池上芙渠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名,冯琦 百花丛中君为王,美艳绝伦盖群芳,众人都道国色好,共赏世间第一香。 春酣。紫艶。春韵。百花开尽牡丹春。万紫千红展春华。 占尽春色。春满乾坤。粉紫含金。春满洛阳。艳冠群芳。春浓。 富贵花将墨写神。春语。春花。春艳。天香。春雨。富贵吉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天香。独立园中啸风。 春风初度。锦嫣红醉呈繁华。一枝清艶领东风。春光冉冉。 富贵花开。倾国姿容。独立春风送香浓。洛阳春。清风晓露。 亭亭风尘。春色满园。唯有牡丹真国色,雍容华贵育天香。 艳溢香浓。春风送雅香。富贵迎春。富贵不骄春常在。春回大地红艳凝香。富贵花开春常在。牡丹花香飘

最基本的国画常识

最基本的国画常识(图文解说) 中国画的概念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院体画

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民间画

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有些又趋于朴实、热烈某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 动物画 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达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动物画不要求维妙维肖,允许夸张与变形,但要有个性,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 扇面画

书画题款常识

书画题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 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 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

(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干支:ganzhi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强圉大渊献) 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庚子(上章困敦)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葵卯(昭阳单阏)甲辰(阏逢大荒落)乙巳(旃蒙大荒落)丙午(柔兆郭)丁未(强协洽)戊申(箸雍滩)己酉(屠维作噩)庚戌(上章阉茂)辛亥(重光大渊献)壬子(玄困敦)葵丑(昭阳赤奋若)甲寅(阏逢摄提格)乙卯(旃蒙单阏)丙辰(柔兆执徐)丁巳(强大荒落)戊午(箸雍郭)己未(屠维协洽)庚申(上章滩)辛酉(重光作噩)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国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大家前来查阅。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应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意义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 (一)选题背景国外: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关于题款在中国画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外没有发现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重大贡献。国内:对中国画题款的研究早在明清时就有人对其进行论述,如: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张岩的《试论中国画的题款与题跋》,徐亚非《中国画的题款艺术》,沈树华的《中国画题款艺术》等,这些论著都只限于对题款的形式、特点、样式方面的论述总结。都是从题款的形式、特点构图等方面论述,内容大都是绘画时的心德体会,而对题款在画面中的空间表现关系、审美表现、构图等很少提及,即便提到也是借用别人的观点,寥寥数语,也都没有进行深刻详细的论证。对题款在画面中的各种表现缺少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阐述。正是这样就启发了我对本选题的研究。因此,对题款在画面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无疑是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对画作题款时怎么题?题在什么位置?题款对画面有什么影响?题款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等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参考作用。同时,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审美取向上也做了清晰的梳理,为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历史也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解决题款在画面中的表现,不仅仅从题款的形式、结构上去研究,更应该从与画面的空间关系、审美追求上去分析,讲到与画面的空间关系就涉及到落款的位置,讲到与画面的审美追求就涉及到文人画中的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但包含书法的用笔,诗文的和谐,也包含了用印的考究,因此,研究题款在画面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尤其是伴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兴起,题款和绘画的结合更加的讲究。题款在画面中的表现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同时也使画面的空间和审美更加的丰富。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字和绘画的功能分工明确起来,绘画单靠图画形象也不能使观者一目了然其内涵,因此便加以文字说明,也就衍生出题款。用

书画欣赏基础知识

中国书画艺术,以期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而成为东方文明的辉煌典范之一,然而,由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不少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向。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在鉴赏书画作品的时侯,便无法把握它的艺术实质,如果想进一步对它的历史传承,真伪情况的判断,就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因此、掌握书画艺术欣赏是书画鉴定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以欣赏和鉴定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分段来介绍给广大网友,为网友提供在书画鉴赏时的一些方便。 一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 (一)落款写法 1、落款可写成单行或数行。 2、落款书体一般不能与正文雷同。字体须明显小于正文。 3、落款题字不能与正文上下两边对齐(右边为上款,应略高于左边下款)。 4、落款称谓必须准确无误,词语宜尊重、谦逊。 (二)落款分类 单款:一般只写作者姓名、书作时间、地点以及谦词,亦有附写年龄、籍贯等。 双款:(上、下款) ●上款-----题写对方姓名、字号、称谓以及有关说明(是指应对方之嘱而作或请对方指导之词语),写在正文右上方。 ●下款-----题写内容与“单款”基本一致,写在正文左下方。 (三)落款称谓 雅属(雅玩)-----“属”与古用“嘱”相同,意即应对方高雅之嘱咐 清属(清玩、清赏)-----(同上)只供对方赏玩而已 大雅之属 ----- (同上)乃谦逊之词 斧正----- 意即请对方象呈地匠人用斧头削正,乃尊重、客气之词 斧政----- (同上) 削正----- (同上) 呈政----- (同上) 哂正(音“审”)------“哂”含有笑的意思,让对方见笑而修正 粲正(音“灿”)-----“粲”含有笑的意思 法正 ----- 意为请用法则来纠正(多用于对方是内行人,行家)

指正 ----- 意为请指出错误、指导校正(一般尊称) 正腕 ----- 意为请矫正作者手腕的谬误(因书写要用手腕) 正谬(指谬)----- 请对方指出谬误 匡谬 ----- 请对方对谬误加以匡正 指疵 ----- 请对方指出谬误、毛病 校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年长或有书画造诣者 诲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师长者 督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年老而又教导过自己的老师 双正(两正)-----是指字、画、诗词等均系自己之作,都请对方指正 俪正 ----- 俪者,伉俪也。是指对方夫妇都是行家,请一起指正 属正 ----- 是指应对方嘱咐而作,同时又请对方指正(“属”= 嘱) 雅正 ----- 是指请对方指正。 补壁 ----- 是指作品只供挂在墙壁上补补空白而已 惠存 ----- 是指作品赠给集体单位的。 收览 ----- 是指作品送给直系幼辈(子女、侄儿)(览=“揽”) 一件书法作品除了正文之外还需要其他文字说明,它的字径小于正文,我们通常称之为题款。题款有上、下款之称。题写受书者的姓名称之为上款,如“某某先生指正”、“某某同志雅属”之类。题写作者本人的姓名、创作年月、创作地点,则可称为下款。一般地说,上款位置高一些,以示对受书者的尊敬,而下款位置相应低一些,以示谦虚诚恳。下款的文字可以根据位置大小而增删,甚至可以简约到只落作者姓名。 题款中的年份,一般运用农历,干支纪年,如“辛未年”,“壬申年”等也可用“一九九三年”之类。 题款中的月份,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别称、雅称。这就使题款中的月份写法丰富多彩,不至与单调地填写一月、二月......。譬如“一月”,就可称“正月、端月、早春、孟春,初月;”“六月”可称“荷月、暑月、季夏;”、“十二月”又可称“嘉平、腊月、严月、岁秒”等等。类似这样的别称,每月份都有许多,作者可以适时而选用。 作品赠送他人,作者要根据对方的情况题写称谓,一般称“同志”。对年老者称“先生”,有专长者可称“方家”,同辈可称“兄”,同行称“同道”、“道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