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历史文化课期末作业详明要求(2012年4月18日修改)

潮汕历史文化课期末作业详明要求(2012年4月18日修改)
潮汕历史文化课期末作业详明要求(2012年4月18日修改)

《潮汕历史文化》课考查要求

总要求:本课程必须完成作业一篇,为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十四周提交(12月4日)。

具体要求:

一、同学应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杜绝抄袭,特别是从网上下载现象。

二、没有特殊情况的,作业为一篇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包括潮汕地区与非潮汕地区)。提倡各自选自己所在的家乡作为调查的地点。鼓励非潮汕籍的同学调查潮汕地区的)。如确实觉得有难度,可撰写小论文或读书札记之类,但必须围绕着“区域历史文化”,选题具体,要“小题大做”,并有详明的参考文献或注释。

三、调查报告在选题上,尽量避免选一些烂熟、老套没有新意,或以前做过调查研究的题目。如潮州工夫茶、“出花园”等等(除非有地域的特殊性)

(温馨提醒:选题一定避免笼统、宽泛而不着边际。如《潮汕文化的特点》、《潮州历史发展概述》、《潮州音乐》、《潮阳英歌舞》之类的题目;在行文中应该具体落实在某一个小的地点(自然村落或某个社区)。不能笼统叙述“潮汕地区的结婚习俗……”“潮州市的的年节习俗……”之类。)

四、提倡调查时,尽量用录音笔(MP3/MP3)录音,有条件的拍照或录像,回来整理成为文字,提交作业时作为附录一并上交。

五、任选一个方向,并自己确定更具体的题目(仅列三大类备选,余者任选)(一)备选方向之一:田野调查重点在金石(碑刻)材料:调查你所在乡村及周围区域的宋、元、明、清至民国年间(下限为1949年,若无古碑,现代碑刻也可做)的碑刻分布及保存状况。丰顺、揭阳、普宁、潮阳为主。具体要求:

1、先划定调查区域的范围:一般以本人所在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为中心,扩展到周围约3-6个行政村(管区)或社区,然后进行地毯式的普查、记录所有现存碑刻碑名、年代、规格(高、宽及石质等),最后撰写小结(如简介碑刻的基本内容、史料价值及保存情况等)。如果因精力所限,仅以1各行政村(或社区)为普查范围者,除记录上述各项外,必须忠实按碑刻原格式抄录整通碑文内容,然后作出释读(如附“作业范例”)。

2、调查之前,要查阅已出版的金石文献,如《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开元寺志·潮州市佛教志》、《韩愈在潮州》、《潮州西湖山志》等及各县市的《文物志》的有关金石(碑刻)的收录情况;潮安县及原揭阳县各镇(区)基本上都编了《镇(区、乡)志》,有部分镇志如《庵埠志》《意溪志》都已收集有许多碑刻材料。所有这些,我们要在其基础上作补充的工作,不要做重复劳动。因此,建议潮州市区(湘桥区)及庵埠的同学主要做校正及补充的工作。

3、出发时带好笔记本、卷尺、粉笔等工具,可从询问乡村老人及走访村落

的庙宇、祠堂、寺(庵)院、古桥/塔/井、古民居等古迹入手,多走多看;勤问勤记。

4、释读碑刻材料时,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及地方文献材料(如地方志及其他前人的有关记载)。

备选方向之二:乡村(城镇)民间信仰做调查报告。具体要求:

1、调查某一村落的所有庙宇(神明名目、数量、规模、分布)和每年游神赛会的整个过程(如神明名目、时间、组织形式、游神路线、村民的表现等)。

2、一般选定某一年作调查记录(如《某某村1998年的游神调查》之类),也可综述某一时段的情形(如《某某村二十世纪90年代的游神调查》之类);如今已消失或被禁止的民间信仰活动,也可作追忆式的调查(如《1949年以前潮州府城“营大老爷”的调查》)

3、应有选择地采访3-5位年龄较大,表述清楚的被调查者(即报告人),记录时务必注明调查时间、具体地点、被调查者的姓名(可用化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各项,最后附录在报告的后面。

4、报告既要把握整体,又要注意细节,尽量翔实,宁繁勿简。

5、最后撰写小结。

6、注释(参考文献)不能笼统地在文章后面罗列出几种书目,必须分别在每一处出注,或注明资料来源,或注明观点的出处;大体可把参考文献放在后面,有些也可作为页下注处理(如口述材料),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按我们发给大家的《规定》执行。

提醒大家注意,在论文和附交的调查材料,必须准确注明资料的来源。如口述材料,应在每一段后面这样记“报告人:■■■,性别,年龄■■,本村(或其它)人,文化程度■■;访问时间:■■”。其它一切注释按《规定》。

选题方向之三:人生礼俗与时年八节。调查方法与民间信仰类似,可参考。

方向之四:区域家族或个人口述史调查,如:

1、某个家族或家庭发家的历史

2、某个家族的华侨史

3、以一个至若干个案做老年妇女口述史

附:作业范例1光绪《奉宪婚丧章程》碑记简释

陈素玲(体育系98级)抄录、黄合全(化生系98级)校释《奉宪婚丧章程》碑刻现存于潮州市城西厦寺直街新楼下,碑面北竖文楷体阴刻,碑高120cm,宽50cm,共16行,444字。全碑保存较好,字迹基本可辨。全文抄录如下:

(1行)赏戴花翎补用直隶州署理海阳县正堂顾为/(2行)出示严禁第,现据南厢都各乡民人:陈盛武、吴建、黄春卯、翁乌记、林顺、黄碧林、张湘霆/(3行)张宗蓝、许傅、陈泽藉、郑奔、余国祥、郑宝国、谢传、陈宜本等联名称示:伊等顶洲、上埔、厦/(4行)里、堤为、吉利、后街、前街、新乡、厦寺、后沟、龙阁各乡迎亲花轿,上等工银一元插花一百/(5行)文,由来久矣,嗣因轿夫昂价,掯勒新妇,多苦行路之艰难,乞丐任意苛求,稍不如愿,则(6行)招率党类,皆腐手烂足之辈,或拦新妇之路,或闹喜客之堂,甚至人家丧死,也招集成(7行)群,拥孝堂求赏,多方勒索,种种恶习实宪难堪。拟力章程,粘叩示禁等情到县,据此当(8行)批:民间婚丧,乞丐强讨,轿夫讹索,已奉○○○道宪札严○,尔等各乡既有此等陋(9行)习,候既出示晓谕,一体禁单,以便民生,粘单附在词,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谕各乡(10行)人等知悉。尔等婚姻嫁娶雇用花轿,准照向程给发,毋许讹索,其乞丐无论婚丧德由(11行)主人施给不准强讨滋事,如敢顾违,准既綑送惩究,其各遵照毋忘,特示(12行)计开(13行)丐首求赏○○,娶亲行皆给百文,○○坐轿者给六百文,○○行礼者给一大元(14行)丧事功德○○,三日夜者给二大元,○○二日夜者给八百文,○○一日夜者给四百文,○○作斋者给四百文(15行)轿夫○○迎亲花轿,○○行六礼者给二元,○○稍礼者一元,○○插花钱四百文。(16行)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九日示。

碑记中提到知县姓顾,立碑时间为光绪三十一年,查民国编的《潮州志·官职志三》可知知县为顾永懋,字树斋,浙江人。[1]“清代海阳县属潮州府。那时海阳县城(府城)设11坊,府城设4厢,余置4乡。4厢为东厢、西厢、南厢、北厢。南厢都:辖南关、下寺、了哥宫、安南庙、前街、后街、吉利、后沟、上埔、沙洲。”[2]碑文中提到南厢都一带乡村、地名。如顶洲既今上洲,上埔在下洲对岸,旧时有“打索上埔”之称,厦里今为了哥宫到安南庙一带,堤为可能是堤围的通假写法,堤围可能是现在的古美村,在《潮州市志》中有这样记叙:“古美村(苟美)地处城区南面2.5km处,南堤外围,三面环堤。”[3]古美村比较特殊的地理特征,被称为“堤围”是比较合理的。吉利、前街、后街、新乡、后沟合称为“吉街”。厦寺也称为下寺,现分为厦寺一、二、三村。龙阁位于后沟附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其时社会治安混乱,轿夫、乞丐、癞民常纠众肆意勒索婚嫁或居丧乡民。南厢都一带的陈、吴、黄、翁、林、张、郑、余、谢诸姓乡民联名请求县主顾永懋发示禁此弊风。顾知县为除陋习、便民生,拟立婚丧章程,并赦石严示各乡人等。

潮汕地区在清末常有轿夫、癞民纠众讹索乡民的事发生。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潮州知府黄安涛就为严饬凤凰地区存在的类似陋俗而赦立《奉府县花轿碑记》。[4]然而如碑记中所

说:“则狂澜既迴,靡风顿改,实非一时之功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揭阳县梅岗都一带也轿夫、癞民任意勒索乡民,知县钱荣为出示严禁立下《奉宪严禁碑》。[5] 该《奉宪婚丧章程》碑刻对于研究清末潮州地区的社会风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1] 饶宗颐总纂:民国《潮州志·职官志》

[2] [3]《潮州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4] 谢逸编:《潮州市文物志》,1985年7月

[5] 张宗仪、张秀清编:《揭阳县文物志》,1986年。

作业范例2

揭东炮台丰溪刘厝“正月二十”拜神传统调查报告

历史2008级刘洁梅

概况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底平原交间,分布不均。揭阳市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临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240.5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2公里,沿海岛屿30多个,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河连江三大水系,孕育着世世代代揭阳的父老乡亲。

丰溪乡是揭东县炮台镇一大乡系,坐落于枫江畔,206国道旁,位于炮台镇与曲溪镇的交界处边缘。丰溪乡主要包括洪、刘、王、李、胡、陈和蔡7个姓氏的7个村落,其中本人所要介绍的刘厝——笔者的家乡,是丰溪乡的第二大村,本村有750户,总人口约3000人,全村分新乡片、新亨片、新亨前片和老乡片四部分住宅区。村民全都讲统一语言——潮汕话(除外来民工)。

刘厝村村民在信仰方面,除了几户人家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外,大多都是以信潮汕传统的“拜老爷”为主,一种不是纯粹的“佛”,也不是纯粹的“道”信仰。与潮汕地区的主流信仰没多大区别,所以本村也存在着大家耳熟能详的潮汕风情。

一、风俗历史

众所周知,潮汕人常自嘲处于“省尾国角”。的确,潮汕地处东南一角,北有山,南沿海,居于粤之东,距省会广州五百里之遥,谓之“省尾国角”倒也名副其实。居住于广东省最南端并与江西、福建交界的潮汕人,至今还保留着祖国古代中原的民风民俗。“潮汕民间尊奉的是一个庞杂的神鬼体系。既有中原传入的道教、佛教,以及民间宗教崇拜的神灵;也有闽越族和南越族鬼神崇拜的痕迹,还有各种土生土长的神灵;既有自然神崇拜,物灵神崇拜,又有人物神崇拜”①。可以说,多神崇拜在潮地很突出,而且很有区域特色。其中,潮汕人岁末“酬神”(“送神”)和年初“游神”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刘厝村“正月二十”“游神”其实也是潮汕风俗的一例。上述所说的岁末年初的“谢神”(“送神”)和“游神”活动,各乡各里选择的日子时间不一样,但有一定的时间段。比如潮汕有一句俗语叫“游神正二月”,说的就是游神只能在农历正月或二月进行。但据笔者了解,炮台镇每年各个地方的游神时间没有超过二月的例子,都是在正月里进行,至少丰溪乡的7个村都是这样的,刘厝村是在正月二十“游神”,已经算是比较晚的一个日子了。

刘厝村“正月二十”拜神风俗的历史,根据调查访问本村“老人组”的前辈们的介绍:“我们村正月二十拜老爷是从解放前就一直存在的村里的风俗,具体追溯到哪一个年代不敢

确定。至于定在正月二十也是一直以来不曾更改过的,是以前前辈们向众神殿前卜签求问,以准求得的结果,这是一个固定的节日”。①的确,刘厝村年初的“游神”都是在正月二十,在我的记忆中不曾改过。

“正月二十”拜神,其实也就是潮汕人平时所说的“拜老爷”。“潮俗把神明称之为‘老爷’,特别是级别高的神明叫为‘大老爷’,像我们村的‘三山国王’、‘娘娘’等,把神庙称为‘老爷宫’经历了一段过程和百姓思想的转变”。②其实,我们从古籍、电视剧等可知道,“老爷”应该是旧社会百姓对官吏,下属对上司或奴仆对主人的尊称。现在百姓以之代称神灵。村里比较有学识的老者说,这是反映了百姓对神灵世俗化了。笔者若有所思。经查证:“至明代,缙绅中,只有京城的九卿及翰林官,以及外任司道以上官员才能称为老爷,其余官员只可称也爷,乡绅仅称为老爹,其父若已经被称为老爷的,其子即使贵为显官,也只能称作大爷。可见老爷之称还是相当尊贵的。这也说明潮汕地区将神明称为老爷应是明代以后的事。”③

基于这种文化积淀和积累,刘厝村“正月二十拜老爷”可谓是源远流长。这是本村不老的习俗。照我们村里的人说,“正月二十”是刘厝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佳节”,它甚至比春节还喜庆。现在大多村民都往外发展,他们如果工作或生意太忙有时会选择春节不回家乡,而通常这种情况的人,一定会在“正月二十”前返回故乡,目的就是趁这个盛大的节日,一则拜神祈求一年顺利平安,二则与家人相聚一堂。可见“正月二十”这个传统的节日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

二、“正月二十”拜神的庆祝形式

笔者介绍刘厝村的“正月二十”其实也是潮汕乡村各式各样“游神赛会”的一种,而各个地方的庆祝形式都各具特色。刘厝村“正月二十”之所以为村民所期盼,出了拜神具体一定具有祝愿和意义之外,还在于它形式上、仪式上非常有趣,一年一度,让人百看不厌。

从拜神的贡品上看,村民常说的是“年头甜粿,年尾红桃”④。意思是说本村正月拜神盛行“炊”“甜粿”(一种用糯米浆蒸出来的甜品),而岁末“送神”时才做“红桃粿”。这是我们村的习俗而已,其实七个村中洪厝村的习俗却与我们相反,是“年头红桃(粿),年尾甜粿”。除此之外,其他贡品随村民自己安排,基本上“三生”“五生”(鸡、鸭、鹅、鱼等)是少不了的。值得一提的是,刘厝村“正月二十”拜神气氛很隆重,不像其他村一样各家各户当天随便挑选一个时间去祠堂拜就好,而是一般每年都规定在当天早上8:00——10:30同一时间全村一起在大祠堂前摆案敬神。场面无比壮观。

从仪式程序上看,刘厝村的正月拜神活动只持续一天,当然潮剧汇演一般就两三天。首先是“请神”,在“正月二十”凌时准时打鞭炮,由“中圣元”(下文解释)的人把诸神从庙中汇聚到祠堂,按一定的顺序面向大门陈列。然后“老人组”的前辈先上香,等到天亮六七点下令打大鞭炮。三声打鞭炮有两个意思:一是提醒村民可以搬东西到祠堂(在前面所介绍的老乡片),准备八点的汇拜;二是意味着“游神”活动已开始在老乡片“三圈游”了。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村“营老爷”的人的身份和游神队伍的组成成员。队伍中最前面的是打鞭炮的人员和负责洒石榴花水开路的老人,然后是举“肃静”“高灯”等和敲锣打鼓的儿童乐队。接下去是“彩旗队”。这里不是指“营标”,“彩旗队”是那些在过去一年中有生男

①报告人:牛伯(化名),男,年龄:72岁,本村人,文化程度:小学毕业后当兵,时间:2010.10.25。

成伯(化名),男,年龄:66岁,本村人,文化程度:中学毕业,后来担任过教师;时间:2010.10.25。

②报告人:刘林川,男;年龄:68岁,本村人,老人组成员,文化程度:中学,担任过村干部;时间:2010.10.24。

③陈泽泓著,《潮汕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第97页。

孩子的家庭的男成员每人扛一根绕有一大片彩布(一般宽3、4米,长7、8米)的竹竿组成的队伍。然后就是“老爷”队伍了。刘厝村正月游神一个远近闻名的特点就是每年正月二十扛“老爷”的男士是有特殊规定的。丰溪乡其他六个村扛“老爷”的人只要本村35周岁以下男子就可以报名。而刘厝村是规定凡是当年刚好20岁的本村男青年(其他信仰的不算)就是上述所说的“中圣元”,只有符合这个条件的男子才有资格,所以每年这对与家里有孩子“中圣元”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骄傲,是喜事。在这一天还要摆酒席请客的。这是刘厝村的特色,笔者不曾听说有雷同的。队伍的最后就是锣鼓队了,有时还包括隆重的仪仗队。

“正月二十”最有趣应是游神活动,即“营老爷”。本村“营老爷”分为早上和下午两个环节,包括“文营”和“武营”。①早上“文营”指的就是由“中圣元”的人抬着“老爷轿”(当然神的塑像在上面)及绑在上面的大串鞭炮游行。从早上七点整自大祠堂出发,然后按“老乡片”、“新乡片”、“新亨片”的顺序,每个地方游走三圈。早上结束的时候差不多就是10点左右,等“老爷”回到祠堂安顿好,老人组就下令响把鞭炮高速村民拜神活动结束。

下午游神活动一般是一点半开始,跟早上的模式一样,先进行三个地方各三圈的“文营”,然后增加一项“老爷”巡田园,即队伍下午的有游行需绕全村的田园山地边界走一圈,由于村比较大,所以单单这一项就要花费一个多钟,最后“老爷”回祠堂就要进行万众期待的“武营”模式——“走彩旗巷”,即使拿“彩旗”的人们把“彩旗”铺开,然后按顺序排成一条五六十米长的“巷子”。观看这一活动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外村人等观众站在“巷”两边,“巷”的开端就是等候着“疾走”的“老爷队”,终点就是大祠堂台阶。所谓“老爷入宫”的模式就是扛轿子的四个男子必须都直臂撑起轿子,然后跟着前面打鞭炮的人的速度快速由“巷子”口跑到大祠堂台阶上祠堂。这一过程是很激烈很惊悚的,因为要求快速齐跑,所以难免有时会有人摔倒或出现轿子倾斜之类的情况,所以为了保全族面子,负责“走彩旗巷”的人一般都挑家庭里较强壮的男青年帮忙。

“走彩旗巷”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打鞭炮,即是每个“中圣元”的家庭在祠堂前的两个鞭炮架上展示他们在神轿上的那一大串鞭炮,这也是一个吸引村民的活动。上述说了“中圣元”是一件骄傲的事,所以往往有男孩子“中圣元”的家庭也会在当年买一串有气派的鞭炮一则喜庆,二则彰显家族气势。所以往往较富裕的人家会买又好又贵的一大串,但就算较穷的家庭在此环节上通常也不会太寒酸,这就是潮语所说的“输人不能输阵”吧。

刘厝村正月二十的庆祝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晚上由孩子们自组成队的“营花公花妈”。孩子们抬着“花公妈”的轿子到处游玩,到处撞,伴随着“大戏”潮剧的乐音和电影的欢声笑语,一切都是如此的喜气洋洋。

三、小结

揭东炮台镇丰溪刘厝村每年“正月二十”拜神活动是潮汕所谓“正二月游神”大风俗中的一例,但有其独尊的特色。这个节日胜于过年,不单是村民每年热切期待,更是很多外乡人所熟知和赞赏的。

作为一个村的特色风俗,笔者认为它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贡献。“刘厝村的‘正月二十’拜神游神风俗虽在文革时冷落过,但那时,也就取消了游神活动,只剩拜的仪式而已。从80年代以来到现在,这种习俗就一直几乎没变过,而且照现在看来,这个节日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有分量,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是一年比一年热闹和喜庆。”②是的“正月二十”拜神作为刘厝村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不单是它的奇特吸引着世世代代,

①林雄主编,《经典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第76页。“文营”:斯文做法,将神像请上轿后,沿指定路线巡游;“武营”:比赛性质活动,将神像请上轿后捆紧后,由村民抬起的疾跑比赛。

更是它的内在精神力量给予世代村民一个共同的信仰,使之团结,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工作在外地,嫁到他乡的四亲二戚、亲朋好友,甚至海外华侨相约在这一天,这么多年,它不但满足了村民的欢乐、喜庆需求,而且寄托着村民美好的祝愿和期盼,点缀这越发美好的我们的生活。笔者作为本村人深切感觉体会到它是一种有利于传承传统的文化。无论从力度上还是广度上,我觉得较之文化人苦心的薪火相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更广角度上讲,它有利于凝聚人心,增进和合,即使它是所谓的迷信风俗。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素来讲究以和为贵,当前我们也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进,任务光荣而艰巨,的是国民齐心协力。而像刘厝村“正月二十”拜神这样的一种风俗固然使村民乃至全体潮汕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神明的信仰及各种各样的这样的习俗,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产生浓厚乡土情感,甚至由此激发强大的动力和创造力投入到建设实践中去。从这一角度上考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沉淀着载不动的文化意义。

后记

此文是笔者对于揭阳市揭东县炮台镇丰溪刘厝村每年“正月二十”拜神习俗的一次调查报告。因为笔者为本村人,二十多年来自身的经历和体会与各种书籍资料相比之下更为真实可信。故本文需阐明的地方较少,基本都是笔者所见所闻所悟的真实流露。通过访问本村几位老者,从他们口中也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史实。初次做此类调查报告,经验欠缺,但心灵的体验是深刻的。通过这次调查和总结,我对某些所谓的迷信活动有看法。就如本村的“正月二十”这个习俗文革时代被批斗过,但多年来实践表明他并没有某些教科书吹嘘的对社会建设有那么大的破坏性。相反,却有了一定的促进活动,这是符合信仰自由法律权利的。这里面体现了地方性与现代化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乡民在充满严肃的神庙和自由轻松的仪式活动中向神明倾诉个人和村落在日常生活和世事变幻莫测的世界中遇到困惑”。①由于“那些不断不断变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说教越来越难以解释周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的现实世界。于是人们必须寻找人性上和精神上的寄托和力量”②。刘厝村“正月二十”这个日子也是村民这种精神和力量的载体,给了村民莫大的生存、发展思维寄托空间,是一个创造化的“国度”。

作业范例3

20世纪20、30年代潮州意溪镇婚俗调查

中文1998级林小沽

一、潮州意溪镇二三十年代婚礼的过程

潮汕人对婚礼看重,严守着同姓不婚的宗族外婚制,既是对“六礼”的保留,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色彩。潮汕婚俗发展到二三十年代,形式上是对“六礼”的保留,实质上可概括为“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神明注定”。其基本过程包括“请时日”“挈定”、“送聘”、“报日”、“迎娶”、“闹洞房”、“返厝”等环节,这里以现潮州意溪镇为考察对象,介绍二三十年代潮汕地区婚礼的基本过程③。

(一)请时日

请时日是整个婚嫁过程的序曲。一般男16岁,女14岁,父母就会把生辰八字交给媒人

①《潮学研究(第12辑)》,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②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第371—372页。

托媒择配。媒人按照“同姓不婚”和“门当户对”的原则为当事人奔走撮合。或者受一方当事父母之托到另一方游说。双方父母被媒人说动以后媒人方可到女方家要求女方家长把女儿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女家则备红帖写上生辰,字数以十六字或十二字为准,取其合生老之义。然后把红帖交给媒人送往男家,男家得到红帖后就把它放在“司命公”下面。如果三日之内男家家人没有发生病痛,家里牲畜平安,小到没有碗碟打破,男家就把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男方的生辰八字拿到算命先生处去合婚。如合婚成功,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反之,即宣告结束。

(二)挈定

“挈定”即订婚,又称为“捧定”或“文定”。男方派兄长或叔父、伯父到女方家里,用春■(左“木”右“盛”)①装着大吉和首饰,首饰多寡不一,从一件到十二件不等。女方视男方大吉的多寡收下一些,一些让男方带回,女方还要准备两包鸳鸯糖(鸳鸯糖即红糖)给男方带回。男女双方各把得到的东西分给亲友,告知他们儿女的婚事已成,婚约就算成立。

(三)送聘

“送聘”又称“行聘”或“掼银”。行聘是男女双方财富较量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什么聘礼决定应有什么样的嫁妆。男方到算命先生处选个吉日,由男方的长辈(旧时男方父母婚前不与儿媳见面)挑春盛到女方家。如果送聘当日的生肖与男方或女方家里的人相冲,那么就不能吃送聘的礼品。男方用春盛挑到女家的礼品必须包括聘金和实物两种,聘金和实物根据双方经济情况而定,二三十年代较富有可以达到400元之多,中等人家一般为150元。聘金要用红缎布包着,叫“红缎包聘”。这意味着这一桩婚姻是“明媒正娶”,不是不明不白的婚姻。春社里的实物有饼食(饼干和豆条)、猪肉、大吉、首饰。女方不能照单全收,要留一些让男方带回,还要送男方一些东西,称“回盛”。女方送的东西为猪心、鸡蛋、草头腰肚(一个兜肚里装着两株莎草)、落汤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吃)、鸳鸯蕉(两个香蕉并长在一起)。女方送的猪心不能是整个,应切一些给女儿吃,取“吃了同心”之意。鸡蛋一共有十二个,但其中真的只有十个,都应染成红色,其余两个用红糯米团代替,表示女方未把全寿②送给男方。草头腰肚则取“娶草头妻”(结发妻)之意。男女双方把各自得到的东西分给亲戚吃。女方要分给亲戚一包饼食和一碗咸面,咸面上面加上两片切而断未的猪肉(称鸳鸯肉),告知亲友女儿要出嫁了。男方也要得到把落汤滋分给亲戚。男女双方送给亲戚的饼食都被称为“脚目(踝骨头)饼”是来“控(敲打)脚目”要贺礼的。亲戚送的贺礼在女方称“送花粉”。

(四)报日

“报日”即请期。行聘之后,男方就要到算命先生处或用黄历选取吉日迎娶,并告知女方,包括什么时候挽面(即开脸)、裁衣服、沐浴、迎娶。这时男方还会带去一个红包、猪肉和包子,红包是给新娘挽面的费用,猪肉和包子被称为“洗屎肉”和“洗屎包”,感谢新娘的母亲小时候给新娘洗尿布。

(五)迎娶

迎娶的前一天,新郎要请儿女众多的有福人安床,贴上“安床大吉”,还要贴上“麒麟到此”的婚联。新娘要做事情更多。新娘要按新郎请期时给的吉时挽面沐浴。挽面时新娘要做在裤子上,称“坐裤带库”。沐浴的水要用石榴花、仙草等十二种花草制成。新娘洗澡后要在浴盆内吃两个鸡蛋,其意为以后生产顺利。新娘洗澡后要穿屐,屐潮州的谐音为“食”,取“穿屐有吃”之意。新娘洗澡穿上的衣服还不能有袋子,以防新娘把娘家的好运带走。新

①用竹编成的大篮,常用于婚礼或祭祀时装运物品。

娘出嫁的前一顿要吃“五碗头”,还要配上四碟红糖,新娘每夹一样菜都要四碟红糖全蘸,取从头甜到尾之意。五碗头为猪肉炒粉丝、龙箭鱼、猪肝炒葱、炒菲菜、一个甜碗。五碗头各有其含义,如粉丝取长寿之义。迎娶之日新娘要穿“五裾齐”上衣,下系五彩裙,脚穿木屐,头戴“宫花屏”。①

新郎在吉时派来大小两顶花轿,大轿乘坐新娘,小轿乘坐青娘母。新娘由青娘母扶着上花轿,上轿前青娘母要用一枝石榴花蘸上水往新娘身上泼,口念“泼水上花轿,姑娘变作阿奶样”,这时新娘要放声大哭,俗称“留点目汁给外家”。

新娘一出门,就不能再回头,也不能说话。新娘家的人要马上关门,以防新娘以后与丈夫争吵逃回家,新娘家的人还要用簸箕堵住灶门,不要让新娘把家里财气带走。迎接新娘的路线是按算命先生设计好的,并不是抄近道或小路。迎娶时间大多在子、丑、寅三个时辰,即23时至凌晨5时,传统习俗认为新娘煞气大,不可冲撞。这三个时辰的行人较少。如果迎亲的轿子碰到送葬队伍,送葬队伍要回避,让新娘轿子先行,以免新娘的煞气移到死者身上。如果迎娶的日子是“白虎三煞日”,那么就要在轿子上挂一块猪肉,猪肉在十字路口扔掉,这样白虎就顾着去吃猪肉,不会跟新娘进门了。新娘的花轿到达新郎家后,新郎家的人都要回避,以免日后难以相处。新郎则在门口等侯,新娘的花轿到了之后,新郎要去踢轿,再揭去吉封红纸条,卷起轿帘,由青娘母牵新娘下轿。新娘下轿后静静站立数分钟,称“企久久,企落性”(企为站之意),磨掉新娘的性子。接着新娘在青娘母的牵引下从燃着稻草的火堆上跨过,称“跨火烟”。新娘“跨火烟”时,青娘母口里念着“新娘举步跨火烟,早得状元孙麒麟孙,夫荣妻贵同偕老,五代同堂早抱孙。”为婚礼增加浓郁的喜庆气氛。新娘进入新房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吃“结房丸”(糯米丸),新娘坐床尾,新郎坐床头,两人吃几口后就换碗筷。吃完“结房丸”新娘就再也不能出新房了。新郎则要去接嫁妆,送嫁妆的队伍由新娘的弟弟(或堂弟)手里拿着榕树枝带领,称“阿舅骑成(潮州话榕和成同音)”。送嫁妆的人被称为青郎,新娘的嫁妆的多寡与聘礼的多少和新娘的财势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的人家只收到150元的聘礼,那么新娘的嫁妆就只有一些随身衣物、首饰和少量家具。如果聘礼达到400元,那么很多人就要办“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新郎家后,卧室和厅堂上的一切用品,如茶、烛台、槟榔匣、炕床、圆桌、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甚至包括了棺材(漆成红色)、田产,还要挑来新娘做饭用的柴炭。过去的人对嫁妆是极为看重的,稍有不慎,就会被认为是失了礼数,倍受婆家人看轻和非议。聘礼和嫁妆是双方财富的较量,这也就是穷人家的儿女与富人家的儿女无法通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女方为了讲排场,会安排一个浩浩荡荡的嫁妆队伍。每个青郎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富人家多达上百人。接嫁妆时,富人家会把新娘的嫁妆摆在公厅上供人参观,为了显示排场,新娘的嫁妆每五件用一个竹制的筒装着,外套算一件,内衣也算一件,显得嫁妆很多。新郎家的人会告诉在场的宾客和村里人说新娘的嫁妆有多少,以示他们娶了一个很体面的新娘。

(六)闹洞房和洞房之后

闹洞房一般在晚上进行。这时,新房里聚满了本村和邻村赶来看新娘的人们,小孩和妇女会向新娘要香包,上面绣着各种各样的花纹,这些香包是新娘在娘家时在闺房里绣的。新娘手捧着槟榔匣,把槟榔(即橄榄)拿给宾客们吃。宾客们无论辈分、老少,连着鞋子跑上新人的喜床,不时的要新娘新郎敬烟、敬茶。甚至有人假装不小心把茶洒到地上、床上或往新床上洒红糖。无论宾客怎么闹,新娘新郎都不能生气,而且要笑容以对。

有的小伙子会与青娘母对歌,对歌的题材多与新娘和本村风俗有关,有利于新娘宾客和

村里人的相互了解,如果青娘母对不上来,就会被宾客讥笑,说她功底不够,不应该吃这碗饭。

新婚的当晚,新房里要灯火通明,不过不是用红蜡烛,而是用煤油灯,共四盏。两盏是新郎的舅舅送来的,称“老舅灯”,另外两盏是新娘从娘家带来的。称“新灯”。灯在潮语里与丁同音,上灯即添丁之意。新郎脱下的鞋子不能让新娘踩到,脱下的衣服也要压在新娘的衣服上面,以后新娘才会服从新郎的管教。

第三天,新娘要到公厅或厨房与新郎家的亲戚相互认识,称“出厅”。新娘手捧槟榔或茶跪在红凳子上说道“某某长辈,请槟榔(茶)”。大官(新娘的公公)要把一枝石榴枝插在新娘的头上并在新娘的头上按一下,叫“按落头”。大官(公公)、大家(婆婆)和长辈们要给新娘红包或首饰,而且公公、婆婆给的红包要大才能把新娘压下,以后新娘才会服从公公、婆婆的约束。

第十二天,新娘在青娘母的陪同下,祭祀主管功名利禄的“司命公”,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潘缸”等仪式。拜司命公的祭品为鱼、猪肉、鸡三牲、五个斋碗、三盅茶酒、三盅茶。开井时新娘也要祭井神,把酒和糖仍到井里,然后把一桶水提回家倒在水缸里。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后,新娘才正式成为新郎家的成员。“开井…‘舂米’,等活动规定了新娘的劳动范围。新娘要从事挑水、做饭、舂米、喂猪等家务活动,还要孝敬公婆、生儿育女。富人家的女儿可以随嫁婢女,自然可以不用做家务,而穷人家女儿就要从事繁重的家庭劳动,而且新娘在家里的地位特别低下。

(七)返厝(归宁)

新娘出嫁四个月后,就可以选择吉日到娘家探亲,新娘出嫁后的第一次回家称“头返厝”。返厝时新郎并不陪同,新娘家的人会派人来接新娘,新娘进门时家人要回避,等新娘呼唤才可出来。“头返厝”后的第十二天,新娘可以“二返厝”,“二返厝”可以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以后新娘经婆家人同意才可到娘家过夜。

新娘出嫁的前三年,新娘家须向女婿送节,称“节仪”。一般新郎行聘时会有一个节仪的红包,新娘家如果收了这一个红包,就要送节。送节一年送三次,连续送三年。正月是甜裸、香蕉、柑、鼠曲棵等礼品。端午节为栀粽、木炭、扇子。中秋为朥饼、香蕉、柚子等果品。此俗花费巨大,而且连续三年,潮汕有一句俗语“嫁一个走仔衰三年”大概源于此俗。但除少数因家奴、财富很多行此俗外,一般人家多商量删减。

二、潮汕各地旧婚礼的差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潮汕各地旧俗婚礼虽大致相似,但具体的环节也有些许不同。据葛学缚(kuip)1918—1919对本区凤凰村作调查:“男女订婚时男孩家送的点心或糖,订婚还要签定协议,女家把糖或点心分给邻居家,有钱人还会送约100块钱和礼品给女家,贫困的家庭仅送4块或24块、40块礼金。”①旧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所载:“新娘出嫁前有分米钱的风俗,把一大堆杂进钱币的米,均分给家中的兄的姐妹,把财富分给大家。②陈礼颂所反映的斗门乡1949年以前婚俗与笔者所调查地区主要区别在于拜堂环节,笔者所调查的意溪镇认为女人没有拜祖宗的权利,所以迎娶之日新娘并没有拜自己家里或新郎家的祖宗,也没有夫妻对拜和同桌吃饭之俗。斗门乡的拜堂“望族多行之,拜时由伴娘搀扶新娘同拜祖宗、翁姑、长者,并对拜,拜毕新娘新郎同桌吃饭。新娘要由男家请有福者喂饭,吃了

①葛学缚《华南的乡村生活》[M]引自周大鸣的《凤凰村的婚姻的变迁》 [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9

年4月,51页。

一半便要跟新郎的碗筷对调。”①潮汕有坐芥菜的风俗。如饶平姑娘,如果到了适婚年龄,为了祈求得到一个如意郎君,元宵夜里她们会成群结队的跑到菜园里,坐在芥菜上(芥菜潮俗称大菜)虔诚的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儿婿”。如果儿女年龄大了,而婚事还迟迟没有着落,父母心里着急。于是他们往往向别人要来捆烟叶的草绳,带回家里念念有词的说“阿奴个婚星浮了。”“揭阳还有睡草铺的习俗,新娘在临出嫁这天夜里,必须用稻草打一草铺于墙边,让女儿头朝外,脚朝里单独睡于草铺上。如死人之状”②

①陈礼颂《潮州的宗族村落的社区的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93页。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历史文化常识介绍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4、先秦散文 历史:(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商周。作者不详。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为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为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我的家乡——潮汕 (潮汕地方史)

我的家乡——潮汕(潮汕地方史)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地区。潮汕地区位于粤东沿海的潮汕平原,地处欧亚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中段,包括古城潮州、经济特区汕头以及揭阳,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 一、潮汕先民 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族。传说越族人的脚小趾是“重甲”的(即有两片相叠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后,来自河南、山西一带的中原人民陆续南迁。他们大多先迁往江浙地区,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渐汉化,形成了潮汕先民。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近代的开放,潮汕地区也是较早接触到外国文化的地区。所以,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纳了海外文化的菁华,历经了数千年的融汇升华,形成了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成为与齐鲁文化、蜀汉文化相媲美的中华文化的一支。 二、沿革建制 潮汕在远古时属南交之地。2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属场州南部的荒僻地带。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为越族的—支。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立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在南海郡的揭阳岭设置戍所。秦末陈胜吴广起兵抗秦,赵佗占据这里,拥兵自立为南越武王,设揭阳于此,于是这里才有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前l l l)平定南越,设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那时揭阳县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潮汕地区、梅州市和闽南的一部分。隋唐时期称为潮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1980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三、百载商埠 1858年6月,英、法、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潮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1年,汕头被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为汕头埠。1860年,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直到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才结束了外国人把持潮海关长达90年的历史。(新设的潮海关被称为“新关”,原清朝设的海关称为“常关”)汕头开埠后,英国等13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领事署或派驻领事。英国在1868年正式建领事馆。 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在汕头大肆进行经济侵略。如在汕头开设商行,投资办厂。1878年英国怡和洋行在礐石设制糖厂,这是外资在汕头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据现有资料,汕头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 20世纪初是汕头民族工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汕头开埠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称为潮汕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1906年,华侨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由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潮汕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铁路。1939年,日军侵潮前夕,政府下令拆毁潮汕铁路。汕头开埠后,商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汕头开埠后,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侨批”是到东南亚谋生的潮人向家乡寄钱赡养亲人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即汇款与家信相结合的民间寄汇,它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侨批”也类似今天邮局的汇款单。 20世纪初,潮汕地区最著名的实业家之一高绳之创办的实业,改善了汕头开埠之初在照明、用水、通讯等公共事业严重滞后的局面,汕头公用事业日渐完善。(商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商办汕头自来水公司、投资开通了汕头至澄海的长途电话并成立了汕澄电话公司。1932年10月,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四、潮汕方言 潮汕人的母语是潮汕方言,她属于闽南方言的一种,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体系。据专家研

我对广东历史与文化的了解

我对广东历史与文化的了解 经过差不多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广东历史有了更深更多的认识。对于外省人以前说广东是“南蛮”地区,我给予坚决的否定。因为广东历史渊源久远,文化显著。相传古为百越(粤)之地,故简称粤。秦始皇一统中国,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汉属交州。三国属孙吴。唐代在今广东、广西建置岭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广南道。元代设广东道。明代设广东道宣慰使司,后改为广东布政使司。清代设广东省,相沿至今。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的洗礼,我们广东也有着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富含文化底蕴的文化大省,并非“南蛮”啊! 广东地处偏远的南方,地形多为山地,易守难攻。中原势力是难以控制,致使广东形成“山高皇帝远,自立为王”的形势。赵佗于公元前206年建南越国,自命为南越武王,成为广东的第一个皇帝。而仅接其后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唐朝末年的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明朝大学士苏观生拥立唐王朱聿钅粤,明朝桂王朱由榔等,可见广东可是一片宝地。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地理优势,才造就了广东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包含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而这些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广东人,从而造就了今天的多元化的广东。 从文化方面看,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是广东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广府文化带。广东有一个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就是每条江都代表一个文化体系,像西江代表广府文化,东江代表客家文化,北江代表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混合文化,南江代表的则是广东文化的祖宗百越文化。 “广府文化”事实上我们对“广府文化”的了解还不是那么的详细,这不是因为我们对“广府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而是“广府文化”与“广东文化”的分界线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潮汕历史文化——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潮州文化是以历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区)为中心,包括现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体系。古代潮州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唐代韩愈,称:“州南境界,毒物瘴气,日夕多作”,毒虫野兽,种类繁多。在这种环境下,土著先民对自然力充满恐惧,因而尤信鬼神,“重巫现,轻医药”,“断发纹身,以避蚊龙”,导致图腾崇拜、祭祀酬神活动的盛行。由此也丰富了大量的娱神节目,如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的各种“游神赛会”活动。早在五六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创造了“象山文化”。而在乾隆时期编纂的《普宁县志》早有记载:“春社日,各乡农民具香帛、酒馔,相率祀起乡之土神,以祈谷。祀毕,聚饮于神侧,曰:“做社”。由此可见,“闹热”的习俗已在潮州文化的熏陶氤氲下孕育传承了几百年。 潮汕文化离不开游神赛会,游神赛会是潮汕文化的根。一般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所谓游神赛会,就是潮汕各乡里的民间狂欢节,人们怕“老爷”待在庙里烦闷,把老爷请出来巡村游境,期间,锣鼓声催,鞭炮轰响,烟火满天,潮剧、纸影戏音韵袅袅,上演一场娱神娱人的民俗节日。 几乎每一个村,在每年年初都会有固定的时间举行盛大的游神庆典。大多数庆典的模式,是把庙里的神像抬出来,仿照古代官员出巡的仪式,在村的边界走一圈,以示神灵所到之处,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通过这种仪式,人们能够感受得到自己居住的环

境,自己的生命,接受了神明的保护。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我们村(东凤镇诗阳村)“营老爷”(游神)的日子,而早在正月十二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并举办一系列精彩的节目来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 “营老爷”是每村相当严肃相当郑重其事的活动,村人看重的程度无异于一个宗族的未来。因此,筹备工作一般由村里较为德高望重,年长的长辈主持下进行,我们村也不例外。刚进入正月不久,“老人组”的老人们就开始为年十三的游神活动忙活起来。搭棚摆“神前”,准备祭品,训练游神的人员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们筹备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含糊。 诗阳村的村民被分为十支队,在“闹热”时就被分为六个“神前”。“神前”是为了迎接“老爷”而由水管搭建起来的临时棚,每个“神前”都装饰有“彩眉”、对联、灯笼、五颜六色的“标”,棚里则准备了几十张桌子供村民摆放祭品,在棚的最前面则摆放公家准备的酒、茶、五果盘、桔子。而每家每户需要准备的祭品有:鹅、三牲(猪肉、鸡、鱼)、甜粿、粿桃、各种各样的表面上印有各种图案的粿品、钱财(纸钱)、对烛、香。而有些“头家”(大富商)则会在“神前”摆上龙虾或全猪等显赫的祭品。 等到正月十二夜晚,村里开始放电影、演纸影、唱卡拉ok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处是张灯结彩,装饰一新。而村民们会在今夜串走于各个“神前”,并互相进行比较。热闹非凡。 正月十三这天,也就是“营老爷”的日子,每家每户都早早起床

潮汕饮食文化论文

潮汕饮食文化论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关人员: 高X(X)班 课题小组组长:XX 课题小组组员:XX、XX、XX 课题小组指导老师(签名):_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首先,本次课题研究旨在使同学们更全面更深入辩证地认识潮汕小吃的文化,体会潮汕小吃的特色,而且以潮汕小吃的现状为基础为潮汕小吃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让我们的潮汕小吃逐渐被潮汕人发扬光大。 然后,我们的课题小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采取注重实事求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有:上网,上书店查找资料;询问制作小吃的厨师;小组讨论、分析。 其次,经过我们课题小组的努力,克服了种种阻碍,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成功。 最后,通过我们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当今时代里,潮汕小吃要不被没落,甚至要进一步发展,就应该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潮汕小吃创新继承发展 ●序言: 目前,潮汕小吃市场的现状是经营形式多样,品种齐全,经营网点以分散为主,基本能够满足本地区市场的消费需求。在经营形式上,一是单纯外卖的店铺。由包点摊店、小吃店、菜市场小吃摊点等经营。二是现吃为主带外卖的形式。由小吃餐厅、老字号小吃店等经营。另一种是小吃餐厅,主要以现卖现吃为主要经营特点。如潮汕小吃的自助套餐。虽然,潮汕小吃在汕头本地红红火火,但对于没来过潮汕的外地人来说,却是闻其名而难寻其踪。许多来汕的客人对潮汕小吃赞不绝口,然而,当他们想顺便买一些带走时,却往往因为不方便携带的包装而抱憾而归。在汕头各大超市,经常能见到粤式、上海、北方的小吃,却鲜见本地区的小吃。 其次,潮汕小吃老字号大多经营观念陈旧,守着老招牌得过且过,不愿意或不敢为老字号添金加银。如已经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的老妈宫粽球、爱西干面等老字号小吃店,铺面还是那幅简陋的老面孔,那么单一的品种,那么陈旧的经营手法。 潮汕小吃是近几年才作为美食的一个门类发展起来的,知名度也得到提升,在我国顶尖级的小吃竞赛场一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潮汕小吃已经连续两届获得殊荣。 本次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潮汕小吃在如今的经济中不被没落谋得发展?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茶文化历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 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 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 须细啜慢饮。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 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 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 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 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 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 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 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 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 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 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因此功 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 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 是和、敬、精、乐四趣。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 茶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 “北京猿人” (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类 ?伏羲——画八卦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造律吕 ?大挠——作甲子 ?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 (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 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的冶炼和 铸造技术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 ?(一)确立和初步发展?a?a春秋战国、秦、 ?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行测常识判断重点知识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行测常识判断重点知识: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2011-11-24 17:19 来源:91up公务员考试平台 1、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 2、两希文化:希腊、希伯来 3、斯巴达克起义前73 罗马 4、日本大化改新 646 日本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5、十字军东征 1095—1291 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 6、新航路的开辟 15-17世纪;麦哲伦航球旅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7、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6-17世纪 8、17—18世纪启蒙运动彼得大帝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9、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兴起于英国蒸汽机 10、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下半叶 文艺复兴 一、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二、表现: a.但丁:《神曲》,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b.乔托:欧洲绘画之父 c.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以“人学”对抗“神学” d.薄伽丘:《十日谈》 e.美术三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拉斐尔的《西斯廷教堂》,被称为“画圣” f.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提出“强权政治”理论。 三、国别

①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②法国:拉伯雷,鼓励人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巨人传》 ③德意志:伊拉斯谟,以人文主义精神批判和考订基督教经典,《愚人颂》 ④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启蒙运动 1、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思想原则: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代表:①霍布斯:代表作《利维坦》;提倡社会契约建国,君权人民授予 ②洛克:代表作《政府论》;提倡君主立宪,主张分权 ③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倡三权分立 ④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⑤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文学彩虹 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高考历史 历史文化常识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历史文 化常识 第I卷(选择题) 1.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2.史学界之所以对“安史之乱”、“三藩之乱”等历史事件加以否定,其主要依据是 A.它们都是以下犯上,争夺皇位 B.它们都是地方威胁中央 C.它们都破坏了生产,危害到统一 D.它们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C.“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斯大林经济体制 D.“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4.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 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 5.某班要出版一期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③唐蕃会盟 ④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⑤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6.右边铜版画所展示的人物群体集中活动于

A.13~14世纪的泉州 B.14~15世纪的广州 C.16~17世纪的北京 D.17~18世纪的上海 7.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9.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有①编订《农政全书》推广农耕技术(明朝)②在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魏)③颁布《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元朝)④督令官员,劝课农桑(传统重农政策:清朝、北魏,元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 的叙事和描写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重在对社会的写实和对生活的再现 B.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 C.借助“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潮州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潮州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说法一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 “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 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同、意也不同。“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 “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大潮 汕人民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潮州工夫茶不 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 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 虚实盈亏之哲理。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 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 沉积。“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 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说法二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品功夫茶是 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

历史文化常识问题

历史文化常识问题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帝王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3)干支纪年法: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国学】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小寒、大暑、处暑、大寒等反映气温的变化,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清明、惊蛰反映收成情况和自然物候现象。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年龄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潮汕文化前史先秦时期的土著民族及其文化三

潮汕文化前史:先秦时期的土著民族及其文化三时间: 2010年02月01日来源:揭阳新闻网作者:郭伟川潮汕历史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的问题(二) “浮滨文化”时期粤东闽南地区曾出现过一个王国,其中心区域,应该就在现在的饶平县。其幅员应包括榕河流域、韩河流域和黄冈河流域,以及与饶平、大埔毗邻的闽西南地区,也即福建的九龙江及其西溪流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粤东闽南区域。这一区域,实际上就是我国八大方言区之一,即粤东闽南方言区。在这些山水相连互相毗邻的地区,在同一时期出现过具有极为强烈考古学文化特征的同类型器物:釉陶大口尊、釉陶把壶以及釉陶豆等。根据《饶平文物志》的说法,认为“这类器物目前仅于粤东普宁县以东地区至闽西南(有出土),颇有地方特色”。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具乃至祭祀礼器的同一性,反映了粤东闽南地区三千多年前的原住民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同一性。由此推断此一地区生活着一个族源、语言、生活习俗相同的单一民族——我认为就是畬族。 (上接上期)畬族的“畬”字比较晚出,宋代之后,才称为畬族。在此之前,北方华夏族即中原政权的文献典籍,上古之时,此一民族只包括在“南蛮”之中;魏晋南北朝隋唐则被包括在“獠”里面。但无论汉人的典籍文献对此一民族作何称谓,由其种姓决定其族源仍然是判断此一少数民族的不二法门。因为蓝、雷、盘、钟诸姓氏,是构成畬族种姓的主要特征。当然,瑶族的榜瑶十二姓中也有雷、盘二姓,所以在我国民族学上有“畬瑶同源”之说。最近,我就瑶族的来源及其分布,以及“畬瑶同源”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这一方面有一些了解。因为涉及比较复杂,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我只是强调,蓝、雷、盘、钟四个姓氏所构成的畬族,除与瑶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外,这种特色是其他少数民族所没有的。我认为,畬族的这种特色,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因此,如果机械地寻求“畬”字起源于何时,“畬族”二字在哪个朝代出现,以这种简单机械的方法来探求其族源,是肯定不得其要领的。这里我想就关于畬民的问题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清道光十五年(1835)修《重纂福建通志》里面的《风俗考》,就有一章专讲“畬民”的。内中说:“唐时初置汀州,徙内地民居之。而本土之苗(此处指本地土著民族,非指苗族)仍杂处其间,今汀人呼曰‘畬客’。” 汀州因汀江而得名。汀江就是我们韩江的上游,在福建省西南部。《风俗考》还引用《明史·地理志》的资料,说“‘畬客’字仅见于福建省漳平县中,有百家畬洞,距龙岩、安溪、南靖、龙溪、漳平五县之交,是闽地之蛮皆称‘畬客’也”。 根据《明史·地理志》的说法,毗邻我们粤东地区饶平、大埔的福建西南部的漳平县有百家畬洞,以及畬人聚居的龙岩、南靖、龙溪各县,也都邻近粤东,

成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180题

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知识试题(历史文化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 1、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原因不包括()。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河网纵横,水系发达 C、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D、因天府广场而得名 答案:D 2、天府文化的特质是()。 A、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B、思想活泼、生活自信、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C、思想乐观、生活自信、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D、思想自信、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答案:A 3、以下哪项景点能代表蜀汉文化()。 A、杜甫草堂 B、宽窄巷子 C、武侯祠 D、天府广场 答案:C 4、以下哪项景点不在成都()。 A、西岭雪山 B、三星堆遗址 C、蜀王陵 D、都江堰 答案:B 5、位于市区,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的道观是()。 A、大慈寺 B、青羊宫 C、文殊院 D、昭觉寺 答案:B 6、以下哪项不是成都的别名()。 A、蓉城 B、锦官城 C、雾都 D、天府之国

答案:C 7、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也成为成都市市花。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本段文字详细介绍了成都被称为“芙蓉城”的由来 B、本段文字详细介绍了芙蓉成为市花的由来 C、五代后蜀之后,成都习惯遍地栽植芙蓉 D、五代后蜀时期,成都已经被称为“芙蓉城” 答案:D 8、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让人文成都别样精彩。 以下关于天府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A、天府文化要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 B、天府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 C、天府文化就是关于“天府广场”的文化 D、天府文化具有“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鲜明标志 答案:C 9、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推动城市进步的深层次力量,文化优势是最难以替代模仿的优势。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进步离不开文化发展 B、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只需要关注经济发展 C、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发展 D、城市的根与魂需要通过文化来体现 答案:B 10、成都,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既有崇尚创新的基因,又有兼容并蓄的气度;既有聪慧勤巧的秉性,又有友善互助的美德。 以下哪项不是成都的特点() A、慢节奏与快生活相结合 B、优雅从容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C、崇尚创新与兼容并蓄相结合 D、聪慧勤巧与友善互助相结合 答案:A 11、成都入选全国十大古都跟下列哪些无关()。 A、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 B、秦以后,成都也先后成为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五个重要政权的都城 C、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 D、成都在汉代就成为全国五大工商业都市之一 答案:C 12、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四川地区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潮汕文化简介1

潮汕文化简介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所以,出国潮人随着自身的迁移,对本土文化的传播,也就是必然和显然的。潮人出国,带出去首先是语言文化。潮汕话的传播就是最广远的。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话的存在和通行。只要有海外潮人的存在,他们与祖籍息息相通,作为潮人特征之一的潮汕话就会传播下去,这是毫无疑义的。 潮汕文化的深层表现是潮人的文化心态,即潮人的思维方式、人体观念和行为准则。这突出地表现以善于经营而知名于世的潮商精神上。潮人文化心态的另一方面表现,即为许多外地人所瞩目的高度凝聚力。海外潮人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即是潮人高度凝聚力之集中表现。 海外潮人所创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态为精神核心,以亲缘、地缘、业缘、物缘为纽带组织建立的同乡会,宗亲会、会馆、公会等社会团体组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二年一次轮流举办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乡谊集结的联谊年,来自世界知侨胞居国的潮团首领云集一方,其所显示的凝聚力,可说是潮人传播祖籍文化的一面旗帜。 可视可闻的文化传播,首屈一指的是潮剧和潮州音乐的向外流传。潮剧约于一百多披前就随着潮人的足迹流布东南亚国家。国内潮剧纷纷向海外学习,使潮剧舞台充满生机。潮州音乐由海外潮人对外传播,也如潮剧之广泛,且因其拥有众多的乐器造成特殊的音色和旋律,演奏起来悠扬悦耳,节奏分明,尤以铜锣、革鼓等敲击乐器,更为各方所喜爱。 富有特色的潮州茶和工夫茶,同样跟随着潮人出国而流行于潮人所到达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南洋一带。潮菜丰富的菜谱和极为讲究的烹调方法,深受各地人民的欢迎。潮州菜选料之精,制作之可口,早已风靡全球。工夫茶喝起来的优雅、传神、茶叶、茶壶、茶杯以及泡茶的工夫,与煮水的水锅、风炉、火炭等等的讲究,也一无遗漏的在海外传袭。乐此道者,几乎每日早、午、晚都饮几杯,大有不馀不过瘾之势。潮州歌册,海外也流传。主要是出国潮人中的女性带出去的,也是国外的华侨女性中传唱。歌册的朗诵是比起讲故事更吸引人的,历其既有戏剧内容,而且如果朗读得好,声调动人,更能引人入胜。所以,也成了祖籍文化外传的一项内容。 此外,潮人所办的学校、报馆、书店、戏院、以及音乐、体育等等艺术团体,所造成的文化推广、交流更加广泛,其对所在国文化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不见踪影的。海外潮人出于强烈的乡土观念,许多人有意识地保持着家乡的饮食习惯,要求子女在家讲潮州话;各宗亲会建祠供奉历代祖先灵位,有的家庭还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