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要求

2.1.1 水泥:宜采用32.5级以上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4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宜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2 主要工机具

2.2.1 机具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插入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2.2.2 施工工具

铁锹(尖、平头)、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磅秤、线坠、手推车、钢卷尺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基础定位放线、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蔽手续。

2.3.2 安装的模板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3.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形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3.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蔽手续。

2.3.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检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和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摸。

2.4 作业人员

主要作业人员:混凝土工、运转工、壮工。

已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工艺

3.2.1 清理

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湿润,表面不得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洒水湿润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2.2 预埋件及螺栓套的固定

对小型预埋螺栓,下部用钢筋框固定并与基础内钢筋焊接,上口用架管固定。对带有定位板的大型螺栓,下部设钢筋马凳或用架管支撑,保证支撑的刚度、稳定型。预留孔一般采用方木留设;对深度大于1m 的螺栓孔,应用铁皮制孔或直接预埋钢管留设。对承受同一机构的设备基础群(如罐基础、塔基础、火炬基础等),应对称设置沉降观测点。

3.2.3 混凝土拌制

后台要认真按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次序为:石子T水泥T砂子(掺和料)T水(外加剂)。严格

控制用水量并测其坍落度,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雨期施工时,要测定砂石含水率,并

以此调整用水量。冬期施工时,骨料中不得含有冰雪冻块。钢筋混凝土内掺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且不得采用蒸气养护。

3.2.4 混凝土浇筑

3.2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 2 m,若自由倾落超过 2 m时,应采

用串桶或溜槽。

3.2.

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振捣密实。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不允许留施工缝。

3.2.

4.3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埋件、管道和预留孔洞有无走动情况, 四周混凝土应均匀上升;同时避免碰撞, 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 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用木抹搓平。

3.2.5 施工缝留置

设备基础浇筑时,如因突然性停水、停电、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生故障、运输道路等原因必须留设施

工缝时,施工缝的留设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3.2.5.1 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互不相依的设备与机组之间,输送辊道与主基础之间,可留垂直施工

缝,但与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50mm并且不小于五倍螺栓直径;伸入相邻基础块体的钢

筋必须留出。

325.2 在地脚螺栓底部以下150?200mm处,或能包住螺栓1/3L或3/4L (L —地脚螺栓埋入深度)

以上部位,或基础底板与上部块体或沟槽交界处,可留水平施工缝。

3.2.5.3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1。

3.2.6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好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期不少于7天。

3.2.7 冬季施工

3.2.7.1 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得有表层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损失等现象。保证混凝土的入

模温度不得低于+5C,严禁使用有冻结现象的混凝土。罐车必须装上保温套,

3.2.7.2 遇下雪天气浇筑混凝土前及时将模板上的冰、雪清理干净。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泵体料斗、塔吊吊斗、混凝土泵管上包裹阻燃草帘被。

3.2.7.3 入模温度的控制:塔吊浇筑时每车首吊、末吊、中间吊各测一次;地泵浇筑时每车测一次,用小桶在吊斗下、泵管端部接混凝土测温。测定数据填入冬期混凝土入模温度统计表。

3.2.7.4 混凝土养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蓄热法养护和综合蓄热法养护等方法。可采用塑料薄膜加盖保温草帘养护,防止受冻并控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综合蓄热法即采用少量防冻剂与蓄热保温相结合。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原材料

4.1.1.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 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2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3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1.2 混凝土搅拌及浇灌

4.1.2.1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loo盘且不超过loo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1.2.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

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4.12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4.1.3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

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 一般项目

4.2.1 原材料

421.1 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4.2.1.2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

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4.2.1.3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4.2.2 混凝土施工

4.2.2.1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

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2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

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 )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 'C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3 允许偏差项目

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r)检验方法

1轴线位置

基础15

钢尺检查独立基础10

2垂直度层咼

< 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3标高± 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4基础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

5表面平整度8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6

预埋设施中

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

预埋管5

7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

4.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

序号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

1施工缝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振捣密实。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不允许留施工缝

设备基础的浇灌,如因突然性停水、停电、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生故障、运输道路等原因必须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的留设必须符合规定

2预埋地脚螺栓

振捣混凝土要避免振动地脚螺栓和固定架,当浇筑到地脚螺栓长度的三分之上时,应对主

要螺栓中心线进行一次复查,发现走动,应及时纠正,以保证螺栓中心线标高正确

3泌水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从四周侧模板缝隙、孔洞中渗岀或排岀,以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浮浆,损害各层之间的粘结力,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影响混凝土质量

4.4 质量记录

4.4.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

4.4.2 石子试验报告

4.4.3 砂试验报告

4.4.4 预埋螺栓质量证明书

4.4.5 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

4.4.6 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

4.4.7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4.4.8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

4.4.9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4.10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螺栓位置偏差地脚螺栓利用木横梁固定在模板上口,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上升速度,使两边均匀上升,不使模板上口位移,以免造成螺栓位置偏差。当螺栓固定在细长的钢筋骨架上时,要求钢筋骨架不下沉变位;地脚螺栓丝扣部分应预先涂黄油,用塑料布包好,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沾上水泥浆或碰坏。

5.2 裂缝浇筑设备基础混凝土时,由于凝结过程中水泥会散发出大量的水化热,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掺加缓凝剂;选用合适的砂石级配,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尽量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3 孔洞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预防孔洞要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5.4 蜂窝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按相关规范执行。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

5.5 缝隙夹层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

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6 成品保护

6.0.1 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6.0.2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上部施工。

6.0.3 在混凝土上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不得碰撞损坏。

6.0.4 较大的设备基础超过相邻建筑物基础深度时,应有妥善的保护措施或方案。

6. 0.5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中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控制措施

1基坑内施工塌方

深基础施工时,基坑应有足够坡度或支设挡土板,上口避免剧烈震动,并不得堆放重

物,以免塌方

2高处作业高空坠落

遇有恶劣天气(如风力大于6级以上),影响安全施工时,禁止高层框架上的设备基础

施工

4施工机械

机械伤害、

触电施工机具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机具运转时,施工人员严禁靠近触摸,防止伤人

雨、雪天施工时,应注意对带电施工机具的保护,防止受潮、短路,必要时应搭设防雨棚等

5施工用电触电

施工用电,要认真执行三相五线用电制,每台用电设备,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的保护原则,严禁“一闸多用”

对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可靠性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管理台帐记录

现场施工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施工用电缆、闸箱等,防止电缆老化、脱皮、闸箱漏雨,开关破损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对有问题的电缆配电箱,开关等应及时进行更换和维护

5混凝土振捣触电

使用前检查电缆,电缆延长线采用具有漏电开关的电缆盘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7.2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作业活动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混凝土搅拌污水

使用现场搅拌时设沉淀池,清污分流,施工污水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需要向施工

区外排放时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方可外排

2现场清理建筑垃圾施工垃圾要集中堆放,严禁将垃圾随意堆放或抛撒

3材料堆放粉尘砂石堆放成方,散装水泥要封闭或覆盖,不得露天存放

4现场施工垃圾施工现场应设立合格的卫生环保设施,严禁随处大小便

5机械使用废油

施工现场使用或维修机械时,应有防滴漏油措施,严禁将机油滴漏于地表,造成土壤污染。清修机械时,废弃的棉丝(布)等应集中回收,严禁随

意丢弃或燃烧处理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砼运输→砼浇筑→拆模、砼养护 1、砼运输:保持运输均衡,考虑商砼站较近且浇筑方便,确定初凝时间6小时,终凝时间8小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造成不能在初凝前完成入模振捣成型,则必须退砼,不得违规使用。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并且上层混凝土覆盖振捣完的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2、砼离析:砼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事先经试验室验证可行,严禁直接加水。 3、砼浇筑: 1)、连续浇筑不分层,设置溜槽下砼,浇筑前对垫层及帮模浇水润湿,以湿润无明水为宜。 2)、振捣: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要求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振捣持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全部泛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到设计标高后振捣完毕用木杠刮平,待混凝土收水时,木抹子压实、搓平,至少压三遍,将表面裂纹压回,使表面密实平整,用2m靠尺检查平整。 3)、砼养护:砼浇筑完成后12h内应立即进行养护,应使用草帘子或麻包片覆盖表面,在其上洇水保持砼表面润湿。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防止溢流进地基土内,还能确保砼在持续润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雨期施工:选择无雨天气进行。浇筑过程中遇中雨以上天

气马上停止施工,已施部位合理留好水平施工缝(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并用塑料布覆盖防雨,小雨天气连续作业必须确保及时覆盖。浇筑后未完成压面或已压面但尚未硬化到足以抵抗雨水冲刷的程度前则必须覆盖防雨并保证及时搓平压面且不受雨水入侵冲刷影响。 5)、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时,才允许继续接槎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水平施工缝应全部剔除软弱层及浮浆到露出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50~100mm同混凝土配比无石子砂浆一层,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以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08-1996)(完整版)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208-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最新)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1.1 文件 --------------------------------------------------------------- 1 1. 2 施工图 ------------------------------------------------------------- 1 1. 3 主要规范、规程 ----------------------------------------------------- 1 1.4 主要法规 ----------------------------------------------------------- 2 2 工程概况--------------------------------------------- 3 3 施工准备--------------------------------------------- 5 3.1材料准备------------------------------------------------------------ 5 3.2施工机具------------------------------------------------------------ 5 3.3 技术准备 ----------------------------------------------------------- 5 4 施工安排--------------------------------------------- 5 4.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5 4.2 主要施工部位工程量 ------------------------------------------------- 6 4.3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6 4.4物资、机具、劳动力安排---------------------------------------------- 7 4.5流水段划分---------------------------------------------------------- 8 5 主要施工方法 -------------------------------------- 8 5.1工艺操作流程-------------------------------------------------------- 8 5.2 施工测量 ----------------------------------------------------------- 9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及其施工法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法 一、基础筏板 1、基础筏板设有后浇带,基础砼的施工特点是工程量大,强度等级高,钢筋密集。为保证底板的整体性和刚度,要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要保证满足砼强度等级和抗渗砼等级要求,就要确保筏板的浇筑质量,底板砼施工方法按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砼的配制和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采用商品砼、1台地泵进行混凝上泵送的方式进行施工。 根据图纸设计,沿纵向有一道后浇带,为保证基础砼的浇筑质量满足结构的整体要求,取泵送砼进行一次性浇筑同时防止各浇筑层间搭接时间差因超出砼初凝时而形成施工冷缝,为此采取以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为界划分为2个浇筑区,分层泵送砼进行浇筑,每段保证一次浇筑,不留垂直施工缝。 2、管道的铺设对泵送效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现场布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更应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大于180o,并不得扭曲。 b.泵机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变换方向,如受场地限制,宜用半径lm以上的弯头,否则压力损失过大。管道应用方木垫牢。 c.垂直管道应加以固定,固定间距为3m左右。垂直管道在楼板预留孔处应用木楔子楔紧,否则会影响泵送效果。 d.变径管后至少第一节为直管、水平管应向下倾斜,然后再接弯管,泵送高度超过10m时在变径管和立管之间水平管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3、商品砼供应和运输 要求搅拌站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搅拌时间至少2min,对砂石采取降温措

施,并严禁使用刚出厂的高温水泥。以保证砼的出机温度不大于30℃。要求初凝时间不大于45min。在筏板基础施工中,砼运输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地泵送至浇筑地点。混凝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其排料速度应与砼泵相匹配。砼搅拌运输车在运送混凝土时,搅动转速一般为2~4min。 从搅拌运输车中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拌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4、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地泵泵送工艺,主楼底板按后浇带分别划分为2个浇筑区,筏板采取由一端开始施工循序渐进,分层浇筑方法,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混凝上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a.全面分层;b.分段(块)分层;c.斜面分层。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为基础钢筋隐蔽工程经甲方、村民代表及监理验收合格后。浇筑采用泵送工艺,采取循序渐进,分层浇筑方法,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混凝上应连续进行。采用斜面分层,每层厚度30cm~40cm,循序渐进。浇筑时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凝结条件确定。 6、振捣: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捣器,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配备4个φ50插入式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

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基础工程施工 基础施工前必须按《建筑场地墓坑探查及处理现行规程》进行探查处理。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及地质勘查报告不符时,应及建设单位、设计院商定处理方案。 1) 施工工序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定位→(由西向东)土方机械大开挖→运输→边坡加固→清理基坑→问题坑处理→验槽→黄土、灰土过筛→填筑→压实→验收。 2)土方机械的选用 3)土方工程 土方大开挖时,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土体边坡、围墙、周围建筑及其公用设施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工程采用机械化施 工方法,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地基采用强夯,基坑土方以机械打开挖为主,开挖宽度;沿基础轴线外放3.0米;深度:基

层标高-2.30米, 开挖至地基底标高以上300─500后,用装载机作出入口坡道,底部人工修理、清底。为保证基础回填土的施工质量,将坡道设置在基坑以外。 4)土方填筑及压实 为了保证土方工程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土的种类和填筑方法。 要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土、液化状态的泥、含水量大的粘土、粉状砂质粘土、混杂土等不能作填土之用。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层填土、压实。并尽量用同类土填筑,填土密实度,土的实际干容重用“环刀法”测定。灰土垫层施工时, 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79-91)施工。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结合施工图中的要求,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问题坑的处理。基坑用3:7灰土回填,垫层厚度为0.5米,至-2.3米处,上置钢筋砼筏板基础。分段、分层施工时,铺填厚度在200 ─ 300 之间,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接缝处应夯压密实, 灰土拌和均匀并于当日铺填夯实,同时做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容重试验。回填素土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3,回填灰土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灰土比例必须严格计量,拌和均匀后,分层分段碾压夯实。 基础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基坑,并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室内设计标高,同时邀请有关部门进行基础工程的验收,合格后在施工上部结构。第二节混凝土工程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乐仁堂和平路库区修缮项目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 12、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17 1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二、工程概况 1、总体简介 2.工程地质及气象条件

3、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以第 2 层黄土状粉质黏土为持力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5kP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钢筋HRB400。基础底应设100mm厚垫层且每边挑出基础外边尺寸不小于100mm。基础底面标高-1.700m,基础顶面标高-0.700m。 4、正常使用和维护、正常施工、正常环境下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参数:丙类,7度,0.10g,二组,场地类别III类。 6、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本场地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7、基础开挖后应进行钎探和验槽。如遇不良地质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8、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并及时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边超载,不得超过5.0KN/m2,否则施工方另行核算。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认真阅读图纸,各施工人员应人人熟悉,对主要节点及难点应认真分析,相互商讨。 (2)编制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并采用口头及书面形式 详细交底,使之落实到施工的工长和班组。 (3)每日收听天气预报,了解每天天气情况及大气温度,做好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材料准备 (1)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质量以合同形式约定。 (2)钢筋:钢筋进场时,要检验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号。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参加 现场取样,经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钢筋按型号、规格分类堆放,悬挂标识牌写清使用部位,规格、品种、根数、是否抽检等。堆放场地必须硬化,堆放钢筋时,用方木垫起,堆放场地具备防雨措施,防止钢筋锈蚀。 (3)模板:本工程独立基础模板工程采用15mm厚镜面多层板,支模采用70×50方木作为龙骨,60×80楞木。 3、施工机具准备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XDQB2002-004 一、工艺流程: 木模湿润→铺设架路→混凝土搅拌→垂直运输→混凝土入模→机械捣固→人工表面抹平→养护8天(屋面抗渗砼15天)。 二、操作要求: 1、应提前做好配合比,并根据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成施工配合比。现场搅拌的砼应将材料过磅正确后搅拌。 2、首次使用的砼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商品砼应有厂内制作的试块和现场抽检制作的试块。 3、砼试块的留置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抽取试样应有监理(建设)单位人员的见证。 4、拌制砼应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应连续浇筑。 6、砼的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楼梯的施工缝应设置在第三个踏步处(即梯负弯矩筋的末端)。 7、墙体的抗震构造柱不得与框架结构同时浇筑,应待砖墙砌筑完成后方可进行浇灌;并采用柔性连接。 8、砼应在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9、对于普通水泥拌制的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有抗渗要求的屋面砼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10、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柱筋、柱模和堆放材料等活动。 11、在板面铺设水平运输架路时,架路的下方应先铺上一层彩条塑料布,以保证架路下干净。 三、允许偏差: 实测允许偏差表(mm)

砖墙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XDQB2002-005 一、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粘土砖湿润→复核中线→画皮数杆→试排底砖

→正式砌砖→门窗洞口留置→至梁底留空斜砌砖→质量检查→间歇8天→再次砌梁底斜砌砖。 二、操作要求: 1、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合格证,其品名、规格和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砌块进场要按规定送检试验,砌筑砂浆要按不同品种标号分别制作试块;留置组数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砌筑砂浆要提前做配合比,现场拌制时一律采用重量比;并要采用机械搅拌,材料经过过磅计量要准确。 4、砂浆的机械搅拌时间:对于普通砂浆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掺粉煤灰的砂浆其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 5、有构造柱的砖墙都要砌成马牙槎,并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筋,浇筑构造柱的砼应待砖墙完成后进行。 6、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拌成后3小时内用完;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4小时内用完。 7、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每台搅拌机至少制作一组试块。砖砌栏杆也要做试块。 8、砌筑砖墙时,粘土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不得随砌随浇水或干砖上墙。 9、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脚手架眼。 10、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以及门窗洞口的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不得留置脚手架眼。 11、临时施工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留槎要留阳槎并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12、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成平拱或设置过梁。多孔砖、空心砖表面不得留水平沟槽。 13、门窗过梁一定要采用预制砼过梁,伸入支座每边不少于250mm。用空心砖砌的窗台要按规程做成砼窗盘。 14、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

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 工程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沥窖村110千伏沥窖变电站内施工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邱玉彬编制日期:2007年12月14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3) 二、施工准备 (3) 三、施工总体安排 (5) 四、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5) 五、各项施工资源计划 (11)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消除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13) 八、施工安全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包括如下项目:避雷器支架及基础1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个、隔离开关支架及基础3组、电流互感器基础1组、断路器基础1座、110kV中间构架及基础1组、旁路母线构架及基础2组、端子箱基础1个、#3主变压器基础1个、#3主变构架及基础1组、中性点支架及基础1个、母线桥支架及基础4个、#3主变防火墙1道;户外电容器基础6组、配电室1间、400*400电缆沟65m、800*800电缆沟60m、2*1200*1000电缆沟75m及部分200*200电缆沟等。 1.2工程特点 本期扩建工程均近距离带电设备,施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工程10千伏配电室、主变基础构架及电容器设备基础采用φ500水泥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加固,其余设备基础采取换土处理,换填3:7砂石1米厚;2*1200*1000电缆沟底换填块石基础500厚;400*400电缆沟、800*800电缆沟沟底换填3:7砂石500厚。水泥搅拌桩使用的固化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R,掺入量为15%。具体施工方法另详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施工工艺及有关技术规范,了解设计要 求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2、将编制好且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作为作业指导书,与施工人员进

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汇总

毕业设计任务书 内容和要求: 题目:宾阳县凤凰印象二期B1#楼地下独立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 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能保证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对指导工程 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 主要内容: 1. 总说明 2. 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部署 3. 施工总平面布置 4. 主要施工方案 5. 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6. 施工管理控制措施要求 7. 机械设备、劳动力投入 8. 材料供应计划 9. 劳动力管理措施 10. 工期及计划 写作要求: 1.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深入,有理有据; 2.图文并茂,深度、格式符合论文协作要求; 3.字数10000字以上。

毕业设计评价表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2016届毕业设计 题目:宾阳县凤凰印象二期B1#楼地下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36班 学号: 7100213621 姓名:吴兴武 专业:建筑技术 指导老师:冯光澍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5日

目录 第一篇总说明 (5) 第一节工程概况 (6) 第二节工程特点 (7) 第二篇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布置 (7) 施工组织机构 (7) 奋斗目标 (7) 施工组织机构组成 (8) 项目部主要成员岗位职责 (8)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如下框图: (11) 施工重点管理内容 (11) 第三篇施工总平面布置 (11) 一、施工临时给水 (12) 二、施工现场用电 (12) 第四篇主要施工方案 (12) 一、施工顺序 (12) 土石方施工方案 (13) 土方开挖 (13) 回填土方施工 (13) 一、工艺流程 (13) 二、材料要求 (13) 三、施工要求 (13) 土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4) (一)、土方开挖 (14) (二)、土方回填 (14) 第五篇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22) 质量管理控制 (22) 一、质量目标 (22) 二、建立质量管理机构 (22) 三、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22) 四、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23) 五、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23) 六、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24) 七、施工阶段实行“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24) 八、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24) 九、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24) 十、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25) 十一、竣工图的编制、审核、移交制度 (25) 第六篇施工管理控制措施要求 (27) 1、原材、成品、半成品的采购: (27) 2、不合格产品控制 (28) 第七篇机械设备及劳动力投入计划 (28)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 (1) 4 材料要求 (2) 5 施工准备 (3) 6 操作工艺, (4) 7 质量控制 (5) 8 质量标准 (6) 9 成品保护: (7) 附录A 混凝土搅拌配合比标牌 (8)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用的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 标准中的混凝土包括有特殊要求的普通混凝土,如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等。 2 引用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京TY5—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3 术语 3.1 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 的水泥混凝土。 3.2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 级的混凝土。 3.3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 级的混凝土。 3.4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3.5 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 , 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至裂缝的混凝土。

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与要求(2)

混凝土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混凝土基础的王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咼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2000px,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混凝土基础的王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咼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2000px,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一、钢筋工程 1.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钢筋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二、模板工程 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一水泥一砂子一水。 2.台阶式基础混凝土浇浇筑,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 3.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人长100mn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 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 m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4.设备基础浇筑 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分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全面分层: 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一)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1.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1.2>作业条件: <1.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1.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1.2.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1.2.4>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1.2.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2.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2.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2.4>混凝土的浇筑: <2.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2.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2.4.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工 艺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 清理基坑→混凝土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1)清理及垫层浇灌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2)钢筋绑扎 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进行更换。 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3)模板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方木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透气孔及振捣孔,坡度≤30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

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4)清理 清理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0c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待其下沉,再浇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6)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的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倍。上层振捣棒插入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位移。 (7)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利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抹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8)混凝土浇筑 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位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9)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 .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作者:-----------------------日期: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 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荐刚性防水做法;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工艺。 2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 受潮、变质的水泥。 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 1.5%。 2.1.4 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2.1.5 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吊斗,计量器具磅秤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的杂物清理干净。 2.2.2 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3 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 U.E.A膨胀剂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 3.3 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4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3.4.1 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 3.4.2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 3.4.3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 3.4.4 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57217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采取人工挖孔桩基础、部分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独立基础的埋深为-2~4m,因现场不具备堆土条件,故开挖土方全部采取外运,运至龙洞堡堆土场。 二、基础的施工顺序为: 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施工顺序:基础土方开挖—基坑修整—10cm 素砼垫层—防水施工—保护层施工—独立基础—基础梁柱—回填级配砂石—地梁开挖—底板施工 三、土方开挖及边护: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土方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部分集水井及筏板采取大开挖,机械开挖至垫层标高以上200mm后,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开挖时注意底局部预留200厚土层,待验槽后浇筑垫层时挖除以防止因基底长时间暴露而受扰动。开挖基坑时如发现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如暗沟、暗升、暗塘、墓穴及人防施等,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探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 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土方工程采用大放坡开挖,按照地勘报告建议放坡系数,杂填土放坡系数取1:1,松质岩体1:0.5,四面预留50cm施工操作面,雨水或地表水经排

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潜水泵排出坑外

,不得将独立基础作为集水井长期浸泡。本工程选用明沟与集水井排水,在开挖基杭四周设排水沟,用水泵抽水(详见基坑支护与降水排石施工方案)。 四、基础垫层施工 1、浇捣C15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试块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 2、在垫层浇筑前要对土方进行修整,应用竹签或钢筋头对基坑的标高进行标识。先用竹签订或钢筋头在基坑的中,然后用水准尺对其进行测定标高。在素砼浇筑过程中,将以这些竹签或钢筋头的顶为基准,进行总体标高测定。在砼具体施工时,测量员应对全程进行控制施工。浇筑时采用泵送砼,由远而近、连续浇筑,表面要用磨板磨平。 五、钢筋制作与安装: 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和指定的图集,明独立基础及柱型号配筋,节点处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 2、钢筋应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同型号、钢号、规格均要进行复试合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 3、所下的各种不同型号、规格不同尺寸数量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按绑扎次序,分别是堆放挂上标识牌,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