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世界教案 首师大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世界教案 首师大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世界教案 首师大版

植物世界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是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包括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但是不用给这些植物的名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植物很大,有的植物生命长,有的植物还吃虫子等来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在认识植物的多样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目标:

学生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学生产生对植物多样性的兴趣,能够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观察,知道植物体的器官。

五、教学准备:

图片:各种各样的植物学生:搜集各种植物的图片

各种有趣的植物

植物的器官

六、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本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目标: 1.发展他就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配用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单元总课时:七课时 1.1我看到了什么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能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3、学生意识到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难点: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前设想: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懂得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模式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精讲点拨 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三、当堂训练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身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 教学建议: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做好广泛交流,确定好探究的主要方向,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由于野外观察用时长,所以建议教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提早对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安全常识的教育,并事先选好野外观察地点,确保本次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由于本次活动是“植物的生活”单元的起始课,所以活动前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植物世界进行长期探究的愿望,做好探究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也要为自己做好活动前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观察用具的准备,力争和学生一起投入到这次观察活动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注意到学生的安全。 为确保学生对植物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建立植物角,并派专人予以管理,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但交流的重点不要放在获得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上。通过交流,学生对“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我们怎样研究它们?”,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观察可以说是学生认识周围事物常用的方法,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应该说学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借助“我们怎样研究它们”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将零散的观察经验整合在一起,获得相对完整的认识。教材呈现的观察方法仅是一种提示,教学时,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此,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观察目的的确定,到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的选择,再到如何记录观察记录以及观察时的注意事项,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使学生对科学观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利用测量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观察活动。总之,这一活动一定要组织成真正的探究活动,不可蜻蜓点水,草草了事。 在野外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 活动二: 野外观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亲身经历一次野外观察活动。不具备条件的城区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对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进行观察,还可以号召学生和家长组成观察小组,利用休息日,由家长带领,进行有目的的野外观察活动。切不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观察活动,也不要将有限的植物搬入教室,让学生进行一次室内观察活动。

最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植物每课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植物每课知识点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在一棵大树前,我看到了大树的树瘤、叶片、果实;还有大树上的小动物、鸟巢、小鸟;还有大树旁的小草、大树上的藤蔓、苔藓等。 4、观察一棵大树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1、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2、给大树画一张简图,可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方法来观察树干。 3、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不同的树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都有树干、树冠、树根等;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等。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1、常见的小草有: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黄花酢浆草等,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2、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它们都有茎、果实、种子、叶和花;都生长在土壤里;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都是有生命的。 4、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木本植物高大、粗壮;草本植物矮小;树和草的寿命不同。 第四课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2、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它的秘密是体内是空的,里面充满了空气,所以会浮起来。水葫芦的茎较粗,叶子是卵形或圆形;金鱼藻的茎细长,叶子是丝状线性的。 3、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它们的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是一年生植物。 4、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点:陆生植物有发达的根部吸收水,根和茎都有厚厚的表皮包着,防止水分的流失;水生植物周围都是水,根不发达,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 第五课植物的叶 1、叶的结构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其中叶片上有叶脉。叶子的结构(叶柄和叶片)相同,叶子形状和叶缘一样,这样的叶子是同一种叶子。 2、新鲜的叶和落叶相同点都是叶,不同点是新鲜的叶有生命,落叶已经完成了生命的一个轮回。 3、叶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以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2、用量叶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从一棵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树叶生长变化过。 3、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树叶的死亡过程;我们还知道大树有一年四季的变化。 第七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的过程;一棵大树的一生经历了:发芽、幼苗、成熟、枯萎、枯死的过程。 2、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制定计划,采用走访、等形式中的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调查,了解一种植物的生产、加工、以及成为我们食物的过程;能用排序、分类的方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将整理的信息记在记录本上;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乐于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情况,并进行评议;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植物的例子。 内容设计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植物,特别是在“食”上。本课设计的活动主要是植物与我们饮食的关系,最后讨论一下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 (1)了解能吃的植物有哪些。第二单元中的种植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时,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如蚕豆、豌豆等,已经可以收获能制定计划,采用走访、生产基地调查、市场调查、收集图书、网上查找,本课从收获春天的植物的果实入手,引出“能吃植物有哪些?”的问题上。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前测,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食物来源途径知道多少。 (2)调查一种植物怎样到我们餐桌上的。学生先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然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合成小组,共同调查这种植物是怎样生产、加工,最后成为我们的食物的。在调查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生产是一个社会化的复杂过程。调查过程中,小组同学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和汇报。 (3)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植物。植物除了可以做我们的食物,还可以在其他方面为人类服务,如美化环境。让学生讨论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要位。教学准备 活动(1):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植物种类:粮食、蔬菜、水果、干果各有哪此,收集它们被生产、运输、销售、加工过程的资料。 活动(2):搜集植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其他资料,如:美化环境(观赏植物)、衣(棉花、桑叶)、住(建筑、家具)行(草鞋、行道树、花坛)等方面以及茶叶、中草药等特殊用途的植物。 1.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果实 看到这些果实,你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可以吃吗? 生:是从哪里来的? 它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吃? 师:好的,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答。 一、选择一种植物,了解它的一生。 1.出示一份研究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xx》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 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出示问题: 1、数一数有几片xx?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大凡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朽迈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例外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调和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例外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例外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统统的叶,我们能发现例外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例外?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例外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例外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例外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朽迈的统统过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 变化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植物单元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植物单元 1、树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同的树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 2、观察要有目的,方法和步骤:要先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的方法要运用各种感官,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的大小颜色、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作标本。观察树木主要的测量工具:绳子、尺、放大镜。 3、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4、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不同的树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 5、树的相同点:有六种器官,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养料;不同点:茎的粗细、茎表皮、叶形状,树冠形状、高矮不同。 6、小草与大树共同特征:有生命,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质地。 7、樟树是大树是木本植物,狗尾草是小草是草本植物。 8、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9、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0、水生植物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陆生植物相同点:生长在土壤中,有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植物共同特征: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会繁殖后代,会死亡;都需要水、阳光、空气 11、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水生植物,有根、茎、叶;不同点:水葫芦 的特点:浮在水面上,叶比较大,叶柄膨大有气囊;金鱼藻特点:沉在水中,叶细小,茎较长。 12、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1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 从叶芽开始到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春天树木开始生长发芽;秋天植物停止生长,多数植物落叶。植物新鲜 的叶是由生命的,落叶便没有生命了。一条枝条上生长着不同生长阶段的叶: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说明叶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5、植物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16、用测量叶的长度和宽度来比较叶的大小, 17、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按植物茎质地 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植物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长有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经历:种子、发芽、 幼苗、开花、结果、死亡过程,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动物单元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一、填空 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4、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用记录表,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记录,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生长方向都相同. 6、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7、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11、有人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养料和氧气,动力是阳光。 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一部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由叶制造。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 1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5、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7、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沿着茎向上运输到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18、直立茎:凤仙花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匍匐茎:红薯、南瓜 19、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0、花的结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从外到内 2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2、凤仙花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3、凤仙花种子由种皮和胚等部分组成。从种子的结构上看,同凤仙花种子相似的种子双子叶植物有蚕豆、黄豆等,同凤仙花种子不相似的种子(单子叶植物)有玉米、小麦等。但所有这些种子都有胚根、胚芽等部分。凤仙花、黄豆种子的两瓣子叶变成幼苗的第一对叶子。 2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几个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