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重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97-100,用笔划出关键词)

1、说说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中国的主张与贡献有哪些?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A、和平与发展

B、冲突与对抗

C、机遇与挑战

D、文明与进步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即()

①地区冲突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A、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C、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人类和平

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美国

5、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形成了美、中、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6、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C、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7、1960年1月,英国首先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洲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8、关于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

9、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

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

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

②打着“人权”幌子,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如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③导致恐怖主义的泛滥。如“911”事件。

二、

1.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当堂训练】

1—5 ADDCA

6—9 DCBA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背景

(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2)________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两极格局被打破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__________。

2.表现

(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____________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

(2)2003年,美国又发动战争,占领____________。

知识点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超级大国:________。

2.“多强”及广大发展中国家

(1)________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

(2)日本也在积极谋求__________的地位。

(3)中国通过__________,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4)俄罗斯凭借丰富的__________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5)广大__________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知识点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建立国际新秩序努力的表现

(1)1961年,__________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___________。

(2)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________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中国的表现

(1)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共同维护国际____________。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________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3)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4)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基础达标】

1.右面漫画《逐一修理》的寓意是( )

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B.综合国力决定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3.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

A.美国独霸世界→多极化发展→美苏两极格局

B.欧洲控制世界→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

C.美苏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D.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多极化趋势

5.小张正在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下列取材不符合这一探究主题的是( )

A.《美苏“冷战”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能力提升】

1.2018年5月29日,比利时列日市发生恐怖袭击,包括2名警察在内的3人死亡。7月22日,叙利亚中部哈马省一处军事目标遭以色列空袭。7月25日,恐怖分子在伊拉克东部迪亚拉省制造了两起袭击,共导致4人死亡。这些事件说明,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地区冲突不断,恐怖活动抬头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2.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1947年,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关贸总协定。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

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

C.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3.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格局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格局的变更】

(一战后) (二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F两极格局F

(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 (__A__争霸)

(__B__后) (未来趋势)

“一超多强”F__D__化

(“一超”:美国。“多强”:__C__)

(1)请将图示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纵观一战以来到现在世界格局的变化,说说促使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

【“和平”“人权”的实质】

材料一1991年,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

图(a)“和平”图(b)“人权”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中的图(a)和图(b)深刻揭示了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举例说明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5当今世界的趋势正在从“一超多强”走向“两超多强”。这是竞争的结果。在保持国内政治稳定的情况之下,只要不犯“颠覆性错误”,未来10年内中国的经济会与美国接近,而与其他大国拉开距离。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诀窍,就是“双引擎”驱动,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府。同时,由中国推动的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将会更为重要。如亚投行、上合组织等。中国发起的有些倡议像“一带一路”“全球伙伴网络”等,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摘编自《展望未来十年国际格局:“两超多强”与“双文明冲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1.美国世界安全

2.北约南斯拉夫伊拉克

知识点2 1.美国

2.欧盟政治大国改革开放自然资源

发展中

知识点3 1.不结盟两极格局多极化

2.公平正义和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全球伙伴

【基础达标】

1.A 2.C

3.D [解析] “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的意思是当今世界存在多个世界强国或国家联盟,即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4.C

5.D [解析]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与题干时间不相符。

【能力提升】

1.B

2.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B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尚未形成,排除C项;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

3.C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4.(1)A:美苏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C: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D:多极

(2)经济实力。

(3)美国妄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美国经常打着“和平”“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及侵略其他国家。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4)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等。

5观点一:能。

理由:①中国的经济发展较快,由市场、政府共同调节。②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高。③中国推动的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影响了各国。④中国提出的倡议及一些理念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意思相近即可)

观点二:不能。

理由:①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心理不断加重,进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②美国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经济实力雄厚。③中日关系有现实的矛盾。④中国与周边一些邻国仍有矛盾。(意思相近即可)

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非洲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原始社会的解体 2、比较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不同,国家与氏族的不同。 3、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难点】 1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 2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自主探究】 (一)人类的出现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________ 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2.人类在距今年形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3.填表 4.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和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5.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随着和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6.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后经历了氏族和氏族两个阶段。 7.在氏族社会里,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地位。 8.在氏族社会里,男子在经济中占地位,婚姻关系相对,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二、【合作探究】 1、人类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判断的依据的 什么? 2、为什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 3、“完全形成的人”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那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当堂达标】 1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劳动 C.生产力发展D.生产工具的进步 2 小红想了解南方古猿的情况,你认为她应该去 A.亚洲北部 B.欧洲西部 C.非洲南部 D .美洲中部 3 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4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群婚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D.商品生产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5 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两段话表明 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B.男子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提高而提高 C.男子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6.“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组名: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 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 【重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三、 【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 P97-100,用笔划出关键词 ) 1、 说说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中国的主张与贡献有哪些? 四、 【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 地区冲突 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 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 争,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 、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A 、和平与发展 B 、冲突与对抗 C 、机遇与挑战 D 、文明与进步 即(

C、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人类和平 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英国 B 、法国 C 、苏联 D 、美国 5、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 、形成了美、中、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6、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C、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7、I960年1月,英国首先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洲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8、关于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 9、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 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 、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老师、课题组成员,大家好: 《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经过课题组的精心筹备,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历史学科教师的参与下,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向大家宣读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掌握历史史实,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如何设计导学案,怎样在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导学案来达到乐学高效的目的呢?这一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为宗旨,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及其运用,力求让教师轻松的教授,学生快乐的学习。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历史课中的相关问题,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 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促进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重构教师较色,转变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学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二)应用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打造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明确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哪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来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学获取新知,来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重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1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高潮: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知识链接: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 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开始和结束标志: ①“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5)影响: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最新整理初中历史导学案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doc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校杨莉 1、记住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 2、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质。 。 旧知识 复习第9课,填一填。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次彻底的爱国运动,是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召开。这是一个政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资料:“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到帝国主义,打到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摘自《国民革命歌》思考:由上面的材料,你可以说说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敌人是谁吗? 回顾旧知识,说说清政府被推翻后,统治中国的是哪个政府?情况怎样? 【课前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填空。 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政党①② 国创建军校。 民主要革命活动 革发动战争。 命 运革命失败标志:政变和政变 动 后果:建立了,代表的是的利益。组内进行交流、检查 【新课解读】 1、阅读课文P55-56页并结合以下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 材料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有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望子成龙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辞,任何牺牲,在所不辞。摘自《北伐宣言》 材料三: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提出的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1)记一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学校的负责人。 (2)根据材料一,想一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自学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复的史实。 2.通过讲述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理解和认识到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自学填空】 亚 非 拉 国 家 的 新 发 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也有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受到美国在背后的指使。美国还千方百计进行挑拨离间。因此,怎样在万隆会议上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杂音,保证会议的大方向不受干扰,并取得成功,这是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变化,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增至9个。此后,独立运动 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 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由此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国家独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有50多个独立国家的非洲在联合国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对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1)面对材料一所描述的恶劣外交环境,这次会议在各国的努力下,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运动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哪一年出现了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指的是什么?这块殖民地在哪一年获得独立? 【巩固练习】 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历史导学案如何编写和使用

历史导学案如何编写和使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 传统历史教案教学存在极大的缺陷,改革也就成为必然,传统历史教案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历史教学的单向性,即老师垄断课堂,只考虑教师怎样把课本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顶多就是想办法怎样把内容讲的动听一点罢了。但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的主体应由老师变成学生自身,这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大变化。其次,传统的历史考试强调的是历史课本基础知识的简单再现,于是老师主要是强制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背诵,学生的所谓“能力”就是记忆里的比拼,很难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维。但是在新课改下,主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这样,原有的教案式教学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了。导学案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中运用而生。 什么是导学案,其实很简单,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映教学内容的纸质文案。它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要依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下一节课中根据此导学案进行学习效果展示。这样一来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向导。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展示效果,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成为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备课包括很多方面的,但是唯独没有备导学案的,但新课改要求使用导学案,于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去设计高效实用的导学案?即该如何将导学案设计的完美呢? (一)设计导学案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是按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思想科技文化史等分专题分单元的形式编排的,这样有利于导学案按课时安排来编写。有利于调控所学的知识量,使授课有针对性、计划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效益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学案: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学目标 二、(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 (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 (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 (学习重点: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 (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 二、合作与探究 (一)复习与导入 (1)指名回答前一课知识(问题略); (2)谈话过度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P27、28页,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操纵国:德、意、英、法。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2)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自学指导(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P28——30页,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导学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准确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意义等。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和阶级实质。 学习新课 一、文艺复兴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5-6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根本原因. 2.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 3.文艺复兴的实质及意义等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出文艺复兴为什么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中世纪一千多年中,欧洲社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下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 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它被称为黑死病(即鼠疫)。据估计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1347—1351年间),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所以就重视人自己的价值。 二、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68页,找出下列问题: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 (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这和黑暗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至6月。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目的: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性质:战胜国处置战败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是分脏的会议。 (4)参加国家:27个战胜国,战败国和俄国被排斥。 (5)操纵国:美、英、法。 ⑹大国意图: ①美国:宣扬“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②英国: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削弱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目的是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③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④意大利:扩大领土 ⑤日本:使战时获得的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l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l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英法--非洲和中东;太平洋岛屿--日本) l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 万人,限制海军;禁止空军。(既防止其东山再起,又保留其镇压人民的力量力)) l 德国赔款(悬而未决)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末规定具体数量和期限,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⑺主要内容: ①签订对德和约(中 心问题)即《凡尔赛和约》。 (目的:罚惩消弱 德国)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和战败国签定的奥、保、匈、土签订了和约。构成所谓“凡尔塞体系” 影响:影响: ①使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首先,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分立,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归还波兰。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5)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生产无政府状态,工人购买力低,生产相对过剩;股票投资活动盛行 爆发:_____ 年10月,_____国开始 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特点:⑴波及范围广,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⑵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直至1933年。⑶破坏性极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 一、罗斯福新政 1.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目的: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特点:采用___ __手段 2.内容:整顿金融体系(《紧急银行法案》);中心措施:加强对_____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___ __的企业活动;谈判确定工资工时标准;通过《___ __》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公共设施,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法》)。 3.影响: 成效:①美国经济得到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占领北欧、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军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最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联合: 德日意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国际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___________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__________》,内容: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了扭转了战局。 5.转折:1942年7月,___________ ,是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6.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______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十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时间1926年起近十年1929—1933年 内容兴建6000个大型工矿企业等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特点 作用工业总产值居欧洲、世界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 劳动的社会主义大农 业 弊端 2、五年计划 时间:开始; 作用: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 弊端:。二、肃反运动 导火线:; 特点:;后果:。 三、制定宪法 苏联于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四、总结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30年代形成的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阅读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学会评价一件事情的利与弊。 联系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来学习苏联这段历史,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总结归纳。 1.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 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

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不包括() A.工业生产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B.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5.下列有关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B.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C.节约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D.导致企业缺乏应有活力 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 A.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7.阅读下列材料: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摘自《斯大林全集》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苏联怎样的工业化方针和重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反思】

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怎么写?为大家准备了初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 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最新整理初中历史课件14课导学案.doc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过程和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2、归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3、分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 【课前预习】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 (2)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由提出。 (3)内容: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 行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制度。 (4)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完成祖国的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依据:1984年,中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回归时间:香港:年7 月1日,首任行政长官 澳门:年12月20日,首任行政长官 (3)管理: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权。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第一: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问题起着积极作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对台方针:“,”(2)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课前思考】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为什么会被侵占。 2.香港和澳门在20世纪90年代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 3.台湾和大陆的交往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美国《周刊》杂志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价值 B.“求同存异”倡议的合理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