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八章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第二节运动试验的方法

第三节运动中心电图的变化

第四节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五节运动试验的准备、监护及终止指标

第六节运动试验的评价

第七节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的概念最初由Goklhammer等于1932年提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较为规范的运动试验是1940年左右由Master提出的二级梯运动试验,随后历经60余年的改进发展,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方法使得运动成验的敏感性逐步提高。1971年Bruce等进行了极量运动试验的研究,采用逐级增加负荷并以达到个体的目标心率(即极量运动时所达到的心率或其85%~90%的亚极量心率)为负荷运动量的标准,这不仅使运动试验更为科学合理,也大大提高了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及大量的冠脉造影结果与运动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使得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以后,美国心血管疾病的权威ACC/AHA(Arn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ican Heart Association)于1986年组织了运动试验的专题委员会,制订了运动试验指南(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以规范检查方法及结果

判断标准。近20年来运动试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ACC/AHA先后于1997年和2002年公布了经过补充修改的运动试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此可以说明运动试验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备受重视的重要检查方法。

新版指南在引言中再次强调了运动试验作为一项无创性临床试验,经济实用,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一、心肌供血及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心脏是人体内活动力最强的器官。心肌的氧耗量约为8~15ml/,占全身粍氧量的12%,而心脏重量仅占全身体重的%,但通过心肌的总血流量却占心排血量的5%左右。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在静息状态下,ー般只有1/4左右的毛细血管开放。换言之,1/4的冠脉循环量即可满足安静时心肌代谢需要。在静息情况下,心肌对于动脉血内的氧摄取率为70%以上,远远大于身体其他脏器(平均为22%),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内氧储备非常小,氧张力很低,一旦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只能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不能像其他器官可以通过增加对动脉血氧的摄取率来补偿。心肌氧耗量取决于心率、收缩期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室壁厚度和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随做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临床上通常以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代表每分钟心肌耗氧量。对血压正常的个体而言,运动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且较稳定,因此可用心率值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多少,达到最大心率时,亦即达到了最大的心肌氧耗。正常人心肌氧耗量与冠状动脉血流呈直接线性相关,而疑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增加机体氧耗,从而迫使心脏做功增加,心肌氧耗增加。如果心肌氧耗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安静状态下未出现的心肌缺血的

表现,即可推断患者的冠状动脉有狭窄而使心肌血流量不能随运动量相应增加。简而言之,运动试验是有意识地提高心肌耗氧以暴露心肌需氧与供氧之间的矛盾。

二、运动所致心肌缺血的表现

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有较大的储备能力择在冠状动脉狭窄未达到明显程度时,一般的运动量不会引起心肌缺血,而当有明显狭窄时,较低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肌缺血。其间,由于血管舒缩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代偿,侧支循环的建立等因素的参与,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

运动所致心肌缺血可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心绞痛

运动试验中诱发心绞痛并不常见,但如果出现典型心绞痛,则是诊断特异性甚高的指标,常提示有显着的冠状动脉病变。重要的是,必须确定是否为真正心绞痛,特别是主诉“胸部不适”时,则应了解具体的部位和性质,运动中止后是否立即消失,与平时发作的症状是否相同等,以便判断是否为心肌缺血所致的“胸部不适”。

(二)心电图上ST~T改变

心电图上ST~T代表心肌的复极过程。心肌缺血时首先表现是心肌的复极异常,并以R 波为主的导联上的ST段下移为主,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基于心内膜下冠状动脉血流的特殊性,当冠状动脉狭窄时首先是心内膜下心肌受累,这是由于血管走向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心内膜下冠状血管所承受的心室收缩所介导的压力远远大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而血流则明显少于心外膜下。为了保证心内膜下心肌有足够的血

供,心内膜下血管往往处于较高的扩张状态,对内源性或外源性扩管刺激的反应性较差,也就是储备能力较低。从心肌的氧耗量来看,心内膜下心肌由于承受的压力大,维持一定的张力也需粍费较大的能量,因此,在生理情况下,心内膜下心肌的氧耗也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由此可以理解,一旦某一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病变,则其所支配区域,首先是储备能力低且耗氧最大的心内膜下表现出心肌缺血。

静息时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除aVR及V

1

导联外)甚为罕见,约占运动试验

者的1%。它反映心肌缺血已波及心外膜下。其出现异常的导联的定位性很强,V

2~V

4

导联ST

段抬高代表左前降支病变,V

5~V

6

代表回旋支病变,Ⅱ、Ⅲ、aVF代表右冠状动脉病变。ST

段抬高者较ST段压低者更易伴发室性心律失常。

(三)心脏泵功能不全

受试者无躯体残疾,无心血管以外系统疾病,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瓣膜疾患,运动中不能达到正常负荷量,受检者不能耐受按程序设定的运动特别是同时出现血压的反常变化,即随着运动负荷增加血压不仅不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常提示为暂时性泵功能不全,多为冠状动脉多处明显狭窄。

(四)心律失常

运动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不能判断为心肌缺血,但有心肌缺血者运动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者较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高出数倍。心肌缺血可能是诱发期前收缩的原因之一。如果运动诱发ST段下移同时又有期前收缩出现,则更支持心肌缺血诊断。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但也不能据此诊断为冠心病,除非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窦性心律时已有显着ST段下移。此类患者应列为高危状态,及时安排进一步检查和处理。运动中出现房

性心律失常虽然不是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但它可能是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舒张末压增高而使左房压增高引起房性心律失常。为此,也必须慎重对待。运动中心率不能随运动负荷增加而加快,常提示窦房结功能不全。单凭这一条不能作为心肌缺血的判断指标,但也不排除缺血所致的可能性。

第二节运动试验的方法

一、运动类型的选择

人体运动有很多种类型如跑步、登高、举重、握拳等,但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运动类型总的分为两类,即等长运动与等张运动,当然不乏两者兼有的。

(一)等长运动

等长运动指肌肉做功时,肌肉的长度保持基本不变,而肌肉张力明显增加。如举重运动。此时可显着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引起血压明增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量减少,即心肌的供血与机体负荷增加导致的耗氧量增加及心脏做功的增加不相称。这种运动类型不仅不符合前述的运动式验的原理,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不宜采用。

(二)等张运动

等张运动指肌肉运动时,肌肉张力保持相对恒定,肌肉长度有规则地弛张收缩,如步行、跑步等。此时周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增加,血压轻度上升,冠脉血流量亦是增加的。这种运动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也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故应作为运动试验的主要运动类型。

二、运动试验的方式

(一)Master二级梯试验

20世纪40年代由Master设计提出,以重复上下二级梯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决定登梯的次数。由开始规定分钟的时间改为3分钟双倍运动量。在临床上应用已逾40年,为筛选冠心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不能因人而异达到相应的负荷量,同时也不能在运动过程中持续监测血压及记录心电图,敏感性、特异性较低,目前已基本上被淘汰。但因所需设备简单,也相对安全,在基层门诊部使用仍有一定的价值。

1.设备二级梯每级高,纵深~,宽~66cm,节拍器、秒表、心电图仪器。Master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设计的登梯次数表。

2.方法运动前平卧位,描记静息时12导联心电图,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体重査表,决定登梯次数及速度。运动3分钟后立即躺下,描记运动后即刻、2分钟、4分钟、6分

钟心电图(I、Ⅱ、V

3、V

6

、aVL或aVF导联)。

3.注意事项运动中出现心绞痛应立即中止运动并记录心电图。受检者上、下梯往返转身时,注意交替向左、右转,避免同一方向转动引起头晕。受检者运动时应有医务人员侍立在旁,观察监护。

4.阳性评定标准①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②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运动后ST段下垂型或水平型下移超过(持续2分钟者。③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运动后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上升超过(2mm)者。

(二)分级运动试验

分级运动试验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及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rgometer test)。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其运动方式属于动力负荷(dynamicstress),亦即等张运动,参与活动的肌群多,上、下肢伸、屈肌有节奏地交管收缩、舒张,从而增加末梢血流灌注,并促进静脉回流,使循环反应与相应的氧需要量成正比,能较全面地反映心脏做功及摄氧能力,是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运动形式。踏车运动试验基本上是等长运动,仅在启动踏车或每级负荷增加时稍有等张运动。分级运动试验是在连续心电图监测下,从低负荷开始逐渐分级增加负荷量,以更科学的方法因人而异确定总负荷量及运动终点,并能人为地控制运动进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运动试验方式。

1.基本设备活动平板仪是可以随意调节运行速度和坡度的电动平板,以及供记录用的心电图仪及血压监测装置。随着计算机及机械装置的发展,目前所使用的先进成套设备已可随意设置程序,并可按程序全自动运行,包括目标心率计算,负荷量递增,按时记录心电图,定时测量血压,以及自动测量心电图改变,最终打出完整的报告。

踏车仪也称自行车功量计,可自动调节踏板阻力,控制运动负荷量。同时带有患者及监护者均可随时査看的转速表。心电图记录仪及血压监测仪也属必需。目前也已有全计算机控制的先进踏车试验仪。

关于计算机自动分析程序,目前市售的活动平板及踏车运动试验成套设备均提供了自动分析程序,采用信号平均叠加显示综合图形,自动测量判断。对医师总览运动全程,虽可有一定的帮助,但常有可能得出假阳性结果。为此,医师除了事先了解有关心电记录仪的采样率及滤波是否达到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标准(0~100Hz陷波功频滤波,notched power line frequency filters)外,仍应仔细阅读实时记录的图形。1997年ACC/AHA《指南》认

为,目前尚没有一种用于运动试验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自动测量及评定的准确性)已达到可以推广应用的程度,言下之意仍应根据医师目测实时记录的心电图作出判断。

2.方法

(1)确定目标心率:如前所述,如果没有特殊因素的干扰,心率的高低即可代表心肌氧耗的多少。所谓最大心率也就是心肌最大氧耗。换言之,达到最大心率的运动负荷量也就是个体所能承担的最大运动量。所谓“最大运动量”每个人是不相同的,如经常锻炼的体力劳动者与以坐位工作为主的文职人员同时运动达到各自的极限,其运动量差别悬殊,此时两者的最大心率却可相同。因此,以“最大心率”作为达到预期负荷量的指标是比较科学的。问题是“最大心率”的标准如何确定。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作过实测统计,结果虽有些差别,但均发现不同年龄组的差别较大,而同年龄组的性别之间的差别较小。国内未做过大样本调查,一般采用简化的修正标准,即按下列公式计算:

最大心率=220-年龄

以检出心肌缺血为目的运动试验,一般不以最大心率即极量心率为目标,而以其85%~90%为目标心率,即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如50岁的患者疑为冠心病,行运动试验时,预期的亚极量心率为(220~50)×85%=145次/分,也可直接以195-年龄数计算亚极量心率,结果是一致的。

(2)设定运动递增的方案:自开展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以来,已出台了多种运动负荷递增方案。各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做功量递增方式(速度及坡度的变化、变化的阶差、每一级的时间等)。人体做功量是与能量消耗相平行的,而能量消耗又可用氧的摄入量来反映。所以

在运动试验中,做功量常以Met为单位来表示。1Met相当于安静坐位基础状态的能量消耗值,约为(kgmin)氧摄人量。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推Bruce方案,该方案为变速、变斜率方式。原始方案每级持续3分钟,其1级速率为(英里/小时),坡度10%,相当于5~6Met,即耗氧量17~20ml/(kgmin);2级速率为,坡度为12%,能量消耗相应约为8~9Met,其余见表8-1。本方案氧耗值及做功递增量较大,较易达到预期最大心率,但心功能较差或病重患者则不易耐受。亦不易精确测定缺血阈值,故改良Bruce方案应运而生。此改良方案更适合国人应用,具体设计见表8-1。其1级和2级运动能量消耗分别相当于及4Met。

除Bruce方案外,Naughton方案亦有不少单位采用。Naughton方案为恒速变斜率方式,每级持续时间2分钟,每级能耗增加幅度较小,患者较易耐受,但需较长时间方能达到预期心率。此方案尤其适用于运动耐力受限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具体设计见表8-2。第1级能耗相当于2Met,第10级相当于12Met。每级持续时间为2分钟。

踏车试验一般为等量递增负荷运动量,分1~8级,每级2~3分钟,起始负荷量为25~30Watt(1watt=min),速度为35~100rpm(每分钟转动次数),理想速度为90rpm。与活动平板相比,踏车试验的优点是,心电图记录干扰小,噪声低,占地面积小,而且可以进行卧

位踏车,以便同时施行导管检査,以监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而踏车试验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患者的主观配合,不易保持稳定的工作量,并有负荷呈“陡坡”增加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平时不习惯踏车者,往往因股四头肌疲劳而不能坚持达到目标心率。

第三节运动中心电图的变化

一、运动心电图的生理变化

运动时,心率加快,并与运动负荷量呈正相关。

运动时,P波振幅增加,当心率>160次/分时,振幅可达静息时的2~3倍。P波形态和宽度无明显改变。当心率>120次/分时,可引起TP波融合。

PQ(PR)间期相应缩短。

运动不引起QRS波时限的改变。有研究认为,运动量较大,心率增快明显时,QRS时限可以缩短。但如果QRS波增宽,则肯定是异常的(关于R波幅度的变化在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中讨论)。

运动时,QT间期缩短,但心率较快时,由于TP融合,实际上很难准确测定QT值。

运动时,当心率明显增快时,可引起J点下移并随之形成ST段上斜型下移,但上斜的坡度较大,所以在J点后60毫秒处ST段已基本上回到等电位线。值得注意的是正常女性在运动时ST段可轻度压低,甚至呈水平型下移。因此女性运动试验的假阳性率常高于男性。

运动时,T波的变化较大,个体差异也较明显,但大多数是T波振幅增加,且与运动负荷量呈平行关系。有些人在运动时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其机制尚不清楚。T波的假性正常化(运动后T波由倒置变为直立)并不具有诊断意义。过去曾将运动后T波改变作为心肌缺

血的指标,经冠状动脉造影等大量临床研究,目前已明确运动中出现的单独的T波变化无诊断意义,不能判为心肌缺血。

二、运动时心率、血压及心电图改变

(一)运动时心率与血压的异常变化

运动时心率加快,并与运动负荷量呈正相关,血压也相应升高,尤其是收缩压。有些研究强调,运动试验中及运动后心率反应及收缩压反应在运动试验中的意义。变时性功能不全是指,运动时不能达到年龄预测最大心率的80%~85%,或较低的变时指数(即以MET水平校正的心率)。Cleveland研究所对1877名男性和1076名女性患者进行症状限制性铊(201Tl)运动负荷试验,并进行2年的随访,发现变时性减低者总死亡率比变时性正常者升高84%。这些研究者还检测了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情况的预测价值。这一指标定义为,运动时最大心率与运动终止2分钟后检测心率的差值≤12次/分。对2428名患者进行症状限制的铊运动试验并随访6年发现,心率恢复反应的异常对总死亡率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运动后收缩压恢复的延迟(定义为运动终止后3分钟收缩压与运动终止后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大于1)具有同样的预测价值。在同一研究所中对493名患者进行了症状限制的运动试验以及冠脉造影(90天以内),发现严重的CAD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一项包括9454名主要为无症状的患者的研究发现,心率恢复反应的异常与Duke评分都是死亡率的独立的预测因子。变时性功能不全、心率恢复反应的异常、运动后收缩压恢复的延迟在有症状患者危险性分层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已经证实的运动试验的预测因子之间的比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运动时心电图的异常变化

1.ST段下移目前对运动时是否有心肌缺血,仅ST段压低是被广泛接受的指标。

运动时当心肌灌注不能适应心肌氧需量时,首先受波及的是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受损,引发该区的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组织主要依赖于舒张期的冠状动脉灌注。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首先是心内膜下心肌产生舒张期损伤电流,其向量和该区QRS主波方向相反,造成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压低。这种运动时心肌缺血造成的ST段压低与静息时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相似。在运动过程中,ST段压低有一发展过程。首先是J点下降,随之ST段上斜型下移;运动量进一步增加,缺血加重,J点继续下移,ST段逐渐变为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即J点后60~80毫秒ST段仍在等电位水平以下,并继续以水平型或向下斜方向推移直至融于T波中。在运动后恢复阶段即刻,ST段移位会持续存在,伴有ST段下斜和T波倒置,5~10分钟后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然而,缺血性ST段移位可能仅见于运动过程中,只有10%的患者缺血反应仅见于运动恢复阶段。

ST段下移的诊断标准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目前已采用公认的统一标准,即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在J点后60~80毫秒处下降≥1mm(),至少持续1分钟,即判为运动试验阳性。

近年来对于ST段上斜型下移曾提出了重新评价问题。有研究认为,ST段上斜型下移,如果坡度较缓仍可考虑为心肌缺血指标,且认为J点后60毫秒ST段下降≥或80毫秒处下移≥2mm可判为运动试验可疑阳性。但1997年美国ACC/AHA发表的有关运动试验的指南中仍建议仅采用S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移≥1mm为阳性标准。

2.ST段抬高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由于早期复极异常导致ST段抬高并不少见。运动诱发ST段抬高应以基础状态下ST段水平为准(不是以等电位线为准)。运动后ST段抬高多见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有Q波的导联上,无Q波导联运动后出现ST段抬高者极为少见。而这种ST段抬高反映透壁性心肌缺血,代表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极易发生心律失常,而且具有

较强的定位性,发生在V

2~V

4

表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出现在侧壁导联则为回旋支病

变,而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则为右冠状动脉病变。对于已有梗死性Q波导联上运动后出现ST段抬高的意义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代表室壁的异常运动;有人认为是梗死区内存活心肌的标记。

3. ST段心率校正自从计算机技术引入运动试验后,曾有学者提出以心率来校正ST段下降的程度,即以运动时 ST段下降最大幅度除以当时的最大心率(ST/HR斜率),其目的是希望提高诊断缺血的准确率。1997年的运动试验指南发表后,ST/HR校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有较多的报告认为ST段经心率校正后可提高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但多数临床试验由于入选人数太少或没有足够的匹配对照,其结果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QUEXTA研究是唯一不具有这些局限性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并由独立的统计学家进行数据处理。该试验结果表明,ST/HR斜率或指数并不比单纯检测ST段更为准确。综合多数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在有症状患者使用ST/HR方法至多与标准判断(即ST段下移)方法的准确性相同。在无症状人群中,ST/HR斜率标准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优于常规ST标准。

4. R波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曾有应用R波动态改变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指标(AR),其理论根据为Brody提出的R波幅代表心室腔容量大小的理论。认为正常人运动时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室排血量增加,而心室腔缩小。而如果运动时R波增高,说明心室腔增大,进而说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缺血。经过认真的研究论证,正如《指南》中巳明确提出,运动中很多因素可影响R波的幅度,但R波幅度改变并不具有诊断价值。R波的典型变化是,从静息状态到亚极量运动负荷时(心率约130次/分),波幅增加,而从亚极量继续运动至极量时,R波幅降至最低。如果某患者因客观指标或主观症状限制运动,则R波从静息时开始增高直至运动停止时,由于没有出现R波幅降低,所以常被判定为“异常”变化。这实际上是由于运动负荷量未达到极量所致,应属误判。而这种误判在临床上很多见,因为在医院受

检的患者,大多数只达到亚极量运动水平。单独的R波幅改变没有诊断预测价值。也曾有人尝试以R波高度来校正ST段下降的程度(即 ARST)以提高其诊断价值,但结果也未得到证实。

5. U波的倒置过去也曾认为安静时心电图正常,如无左室肥大等原因,运动中诱发U波一过性倒置,高度提示心肌缺血,也有人认为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严重狭窄的标志。但多年以来未被广泛承认,特别是当心率增快时倒置的U波很难判断。

第四节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运动试验的适应证

2002年新版指南将运动试验的应用指征归纳如下几个方面:①诊断冠心病;②对已知或疑似冠心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危险性分层或预后判断;③心肌梗死后早期的危险性评估;④对不同性别、年龄、其他心脏病患者或冠心病患者行再血管化之前的情况判断;⑤儿科人群中的应用。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只要没有禁忌证,对适当的健康人群可作为筛选试验。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可分为绝对禁忌证与相对禁忌证,见表8-3。

表8-3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不稳定型心绞痛未能用药物治疗使之稳定以前

有症状或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尚未得到控制的心律失常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

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急性主动脉夹层

相对禁忌证

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中重度心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血清电解质紊乱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及(或)舒张压≥110mmHg)过速型及过缓型心律失常

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室流出道梗阻

神经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高度房室阻滞

第五节运动试验的准备、监护及终止指标

尽管运动试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但由于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无法预测,而且伴随急性缺血而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并不罕见,因运动试验而致死者也不乏报道。ACC/AHA1997年大样本荟萃分析,因运动试验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发生率约为1/2500。因此,为保证运动试验的安全,以及万一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抢救,在开展运动试验的检查室应有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一、器械和药物

除上述运动试验所必需的设备外,运动试验室应备有电除颤仪,在患者检査的全过程均处于备用状态。此外有关心脏骤停抢救的所有器械及急救药品,包括氧气及硬板床等,均应做到可随时取用。硝酸甘油含片或口内喷雾剂应放在顺手可拿到的显眼位置。

(一)患者的准备

进行运动试验以前应具有以下资料,以便决定患者是否适于运动试验。这些资料包括:①病史;②体格检查;③12导联常规心电图;④X线胸片(必要时);⑤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

(二)试验前准备

1.停用抗心绞痛及(或)相关药物3~4个半衰期。

2.运动试验前2小时停止进食,但亦不宜长时间空腹。

3.患者应了解试验的目的、方法并同意配合。

进行运动试验的实验室必须要有有经验的心血管内科医师领导。并应有熟悉业务的技师或护士进行操作。有患者进行检查时,医师可随时亲临现场,对有明确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医师应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侍立在旁。

二、心电监测

由于运动试验中心电监测不仅要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同时也要随时观察ST段改变,并作为最后判断结果的依据,因此必须尽量减少干扰。除所备仪器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外,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一)导联选择

目前普遍采用12导联记录。肢体导联部位可采用Ma-son-ikar改良体系,即分别以左、右锁骨下外侧代替左、右上肢导联,左、右肋缘锁骨中线处分别代替左、右下肢导联。一般在开始运动前记录1次,以后每增加1级负荷前记录1次,停止运动后每2分钟记录1次,直至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约6~10分钟)。如不能同时记录12导联,则选择6导联记录,以

Ⅱ、aVF、V

3及V

4

~V

6

为宜。

作为监测导联,6导联同上,3导联监测可用Ⅱ、V

3、V

5

,运动试验全过程在示波屏上监

测,发现异常可随时记录。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导联中以V

5

导联最为重要。《指南》认为

单用V

5导联的准确性甚至高于Ⅱ+V

5

两个导联,因为Ⅱ导联有较高的假阳性,并认为如果安静

时心电图正常,运动中诱发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下降,其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很低。

(二)皮肤准备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与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第2章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2章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系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在静息状态的心肌耗氧量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满足心肌对氧的需要,无心肌缺血不发生心绞痛,严重固定狭窄心电图可正常。为揭示已减少的血液量,通过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而诱发心肌缺血表现,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运动时心率、血压和呼吸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均提供了其心脏功能状态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也与一般状况,如骨骼肌的力量及灵活度等方面有关。运动中可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压,观察运动中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及ST段的变化,发现心率、心律、传导系统等方面的异常。 运动试验除采用心电图监测手段外,其他监测手段,如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心血池显象、核磁共振、呼吸气体分析等均可增加运动试验所提供的信息。运动试验已成为应用广泛的无创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判定及心脏病患者预后判定、内外科心脏病疗效评价、心脏功能、客观安排患者劳动力、确定体育运动处方等。本书主要介绍运动心电图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基础知识 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出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情况。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判断 1、适应症: 1.1协助不明原因胸痛的诊断 1.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1.3检测冠心患者缺血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 1.4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等)的病因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5.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6.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障碍 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注意事项 1.运动试验检查要宽敞明亮。 2.运动试验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3.有良好的接地地线。 4.完善的急救设备。 5.除颤器处于工作状态。

心电图运动实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类型】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的器械运动中引起心肌氧耗量最高方式,并能人为的控制进程与运动耐量。 2.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达到的心肌氧耗能力比活动平板运动要小,而无充分的“温醒”过程,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运动过程中记录的心电图伪差相对较少。 【设备准备】 1.基本设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仪,踏车运动试验检查仪。 2.心肺复苏设备除颤器、氧气、输液器、抢救车(内置心肺复苏必备药物)、断电电源保护器、血压表、听诊器。 2.运动试验方法 (1)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xercise test):让患者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做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负荷量以kpm计算,每级运动3min。男性由300kpm开始,每级递增300kpm;女性由200kpm开始,每级递增200kpm。直至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表1)。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2)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运动量、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4个方面判断结果。目前最常用的运动方案是Bruce 方案(表2)。对于年龄大有心脏病的患者可采用修订的Bruce方案(表3)。 【基本操作流程和要求】 1.运动试验前 (1)复核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体格检查,阅读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各种临床检查资料。评估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风险度。 (2)检查前ld禁酒,检查当日吃早餐,餐后至少2h进行,检查前不得喝浓茶、咖啡、吸烟及饮酒,不能剧烈运动。 (3)向患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并让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4)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他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8.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9.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10.主动脉夹层。 11.急 性 全 身性疾患和电解。 【方法】 7. 活动 平 板 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 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用Bruce 方案,自1.7mph 、 倾斜坡度10%(5METs )始,每级增加2~3METs ,每级3min 。 8.蹬 车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 功量计改变蹬车阻 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功量 kg ·m/min 。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 600→800。每级3min 。 运: ( 1 )达到目[ 85%预 期最(相当 于 1 9 5 )]; (2)出现中度至 重度; (3)在没有Q 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 段抬高≥0.1mV(V1或avR 外); (4)S T 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mV ;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 、短阵室性心 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题库4-0-8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题库4-0-8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0岁,发作性胸痛3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未停药即行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正确的说法是()。 A.该患者可除外冠心病 B.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是由于阿司匹林的影响 C.该患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强 D.该患者所用药物对运动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E.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可能是由于美托洛尔使患者具有较高的运动耐受力 美托洛尔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使运动试验呈现假阴性。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女性,46岁,胸闷、胸痛2月余,无明显诱因。相关心血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运动试验检查过程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约1~4次/分,未见ST-T异常改变。运动试验结果应判断为()。 A.阴性 B.阳性 C.不能评价 D.可疑阳性 E.假阴性 运动试验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运动试验对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检出部分高危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图4-4-1A和图4-4-1B。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图4-4-1A)显示为正常,运动后出现胸闷痛症状时心电图(图4-4-1B)显示Ⅱ、Ⅲ、aVF、V3~V6导联水平型压低0.15~0.3mV,以V3~V6导联更明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患者为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劳力型心绞痛。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90841.html,;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就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与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与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与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她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与(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她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与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V1或a vR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 范化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心电图运动试验、Valsalva动作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运动试验、Valsalva动作是非常经典、简单快捷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白天和夜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信息,可以检测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异常心电图改变。 Valsalva动作 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1]。 Valsalva动作时血压与脉搏变化如图1[2]所示。 图1 Valsalva动作时血压与脉搏变化图 1 初始阶段血压轻微上升;2 静脉回流及心输出量减少;3 压力释放主动脉扩张致血压轻微下降;4 心输出量恢复过程。 临床应用 通过提高胸腔压力,降低前负荷,Valsalva动作可以使病人收缩期杂音发生改变,例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杂音增强、二尖瓣脱垂病人杂音延长、主动脉瓣狭窄病人杂音减弱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杂音减弱等,以此进行鉴别诊断[3]。 通过兴奋迷走神经,Valsalva动作可以终止部分类型的心动过速,并且对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4]。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EGG)[3] 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由美国学者Norman J. Holter发明,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 要求患者在佩戴过程中做好日志,按时间记录其活动状态和有关症状。 临床应用 AEGG能够对受检者在日常活动情况下,以及在身体和精神状况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连续的心电图检测和记录,可提供受检者白天和夜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信息。可以检测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异常心电图改变。 主要临床应用范围:1. 心悸、气促、头昏、晕厥、胸痛等症状性质的判断;2. 心律失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题库1-1-6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题库1-1-6

问题: [单选]以下为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但不包括()。 A.患者出现体力衰竭 B.收缩压下降10mmHg C.ST段水平型压低0.3mV D.运动至Bruce方案3级时,收缩压升高30mmHg E.剧烈胸痛 运动至Bruce方案3级时,收缩压升高30mmHg是正常反应。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下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运动前)显示为正常,运动后出现胸闷痛症状时心电图(图运动中)显示Ⅱ、Ⅲ、aVF、V3~V6导联水平型压低0.15~0.3mV,以V3~V6导联更明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患者为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劳力型心绞痛。

11?5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90841.html,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前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出院前行运动试验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选择改良的Bruce方案,运动中患者未有明显不适感,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3分钟的心电图见下图A、B、C。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0.1~0.15mV,V1~V4导联可见坏死型Q波,为前壁心肌梗死,其他导联ST段未见明显偏移。运动中可见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mV,运动后3分钟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仍未完全回复至基线,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另外,aVI.及V1~V3导联ST段在原有基础上再抬高0.05~0.1mV,均发生在有病理性Q波的基础上,此ST段抬高多为室壁运动异常所致。

心电图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适应证】 诊断阻塞性冠心病的适应证 1.I类适应证根据年龄、性别和症状,成年患者(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静息ST段压低

心电图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3 —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 课程名称: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开课实验室:信自楼111 2012年12月5日 年级、专业、班 生医091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心电图实验 指导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 学会ECG-11B 心电图机的使用. 2. 进一步理解心电导联方式. 3. 进一步熟习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仪器、材料 XDT-1心电图机,医用酒精,导电膏(可用生理盐水代用)。 三.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P 波:;Q 波:;R 波:~;S 波:;T 波:-;P-R 间期:~;QRS 间期;—;S-T 段:~;P -R 段:~。 四. 心电图导联 ● 图二 标准肢导联 五.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从心电导联方式中任选一种导联,用手 动方式操作,绘出心电图,在心电图中标出P 波、R 波、T 波,并读出其幅度,填入实验数据表。 ● 单极肢导联 ● 单极胸导联

步骤:1).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标准肢体导联I、II、III,故按照下表把四个相应的电极接在人体上。 (1)使用交流电源: 插好电源线,机器右侧的电源开关打至“ON” 位置,把面板上供电模式选择开关置"OPR"位置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 (2)使用直流电源(电池) a)电源开关置于“OFF”状态。 b)供电模式选择开关由充电“STBY”或“CHG”拨到工作“OPR” 或“DC”。电池电量可由电池存电量(BATTERY)指示灯指示。一 个灯亮时尽量不用电池供电,电量指示灯闪烁时禁止使用。其 余可按交流电源的操作方法进行心电图记录。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他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 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和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 (V1或avR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 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运动负荷心电图的管理制度

运动负荷心电图的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制度 1、医疗物质和设备保管制度 科室对心电负荷检查所用医用物资及设备应指定管理人和使用人,负责检查医疗仪器、材料的日常保管、保养、送修事宜。 2、医疗设备使用制度 负责心电负荷检香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上岗均需接受培训,经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机操作。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向岗位,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将出院情况详细记录在设备日记上;不得擅自拆卸、修理,并及时通知设备保管人和医疗设备部。仪器维修完好后,设备保管人或使用人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测试验收,确认可正常使用后,在医疗设备部出具的“医疗设备维修登记单”上签字,并留底归档。 3、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科室协同医疗设备部对检查仪器建立周密的维护计划,确定维护保养责任人,由设备保管人或使用人担任。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科室设备保养负责人负责。主要进行设备外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紧固易松部件;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如更换耗材等。仪器周期性维护保养由医疗设备部工作人员和科室维护保养人共同进行,主要检查设备的主要部分或主件。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有目的得更换已磨损件,并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在用的平板运动心

电图设备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按要求严格控制温湿度,设备摆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日晒和震动,避免进水和异物进入。使用率不高时要定期开机。 4、设备报修制度 平板运动心电图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如实向医疗设备部报修。出现人为损坏时,应向维修人员说明情况。 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有记录,并配合设备维修工程师的维修工作。 二、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运动负荷试验管理制度 1、运动心电图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对于低危胸痛患者,开辟绿色检 查通道,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检查过程中要询问患者有无不是,严密观察患者症状、血压、 心电监护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终止试验,如有必要,启动突发紧急应急预案。 3、检查完毕,及时出具检查报告。 3.1使用前,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通过相关操作考核。 3.2严格按照医疗设备的操作常规及操作手册使用该设备。 3.3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的变化,如出现典 型的心绞痛、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末梢循环灌注不足等情况,及时终止测试。 4、应急措施 4.1当设备工作时出现异常声音、火光、烟雾等情况时,应立即切 断电源,使设备停止工作。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概述: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侧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一)运动试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血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状况。(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运动负荷最分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档。极量是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这种极限运动量一般多采用统计所得的各年龄组的预计最大心率为指标。最大心率粗略计算法为220-年龄数;亚极量是指心率达到85%~90 %最大心率的负荷量,在临床上大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例如55岁的受检者最大心率为220-55=165 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165 x85 % = 140 次/分钟。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方法

1、Mastcr 二级梯运动试验30年代由Master 创建。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梯登梯运动。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该方法虽简单、易行、经济、安全,但由于负荷量小,敏感性较差,因而假阴性率较高。日前,这一方法已基本淘汰。 2、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rgometer test)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亚极量负荷,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3、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让病人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速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近年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运动方案,达到最大耗氧值的最佳运动时间为8~12分钟,延长运动时间并不能增加诊断准确性,强调运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注意事项:(1)运动试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2)运动中通过监视器对心率、心律及ST-T 改变进行监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l~2 分钟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 范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5.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6.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障碍 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注意事项 1.运动试验检查要宽敞明亮。 2.运动试验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3.有良好的接地地线。 4.完善的急救设备。 5.除颤器处于工作状态。 6.让患者签约知情同意书。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二、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 实验人: 合作人: 年月日

实验内容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实验目的】 1、了解新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 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 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 各项数值。 【实验原理】 在正常人体,有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播到左、右心房,在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心室收缩。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记录的心电图(ECG)。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

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对象】 人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 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实验结果】 1、本人身体放松时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如附:图一(1)、图一(3)及其评注所示,周期均匀、基线平稳、峰峰值约为0.4mV。 2、每个心动周期内心电图依次出现心房去极化(P波)、心室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复极化(T波)的三组基本波形。心室去极化的电位变化比心房去极化要剧烈。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八章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第二节运动试验的方法 第三节运动中心电图的变化 第四节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五节运动试验的准备、监护及终止指标 第六节运动试验的评价 第七节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的概念最初由Goklhammer等于1932年提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较为规范的运动试验是1940年左右由Master提出的二级梯运动试验,随后历经60余年的改进发展,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方法使得运动成验的敏感性逐步提高。1971年Bruce等进行了极量运动试验的研究,采用逐级增加负荷并以达到个体的目标心率(即极量运动时所达到的心率或其85%~90%的亚极量心率)为负荷运动量的标准,这不仅使运动试验更为科学合理,也大大提高了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及大量的冠脉造影结果与运动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使得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以后,美国心血管疾病的权威ACC/AHA(Arn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ican Heart Association)于1986年组织了运动试验的专题委员会,制订了运动试验指南(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以规范检查方法及结果

判断标准。近20年来运动试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ACC/AHA先后于1997年和2002年公布了经过补充修改的运动试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此可以说明运动试验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备受重视的重要检查方法。 新版指南在引言中再次强调了运动试验作为一项无创性临床试验,经济实用,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一、心肌供血及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心脏是人体内活动力最强的器官。心肌的氧耗量约为8~15ml/,占全身粍氧量的12%,而心脏重量仅占全身体重的%,但通过心肌的总血流量却占心排血量的5%左右。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在静息状态下,ー般只有1/4左右的毛细血管开放。换言之,1/4的冠脉循环量即可满足安静时心肌代谢需要。在静息情况下,心肌对于动脉血内的氧摄取率为70%以上,远远大于身体其他脏器(平均为22%),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内氧储备非常小,氧张力很低,一旦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只能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不能像其他器官可以通过增加对动脉血氧的摄取率来补偿。心肌氧耗量取决于心率、收缩期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室壁厚度和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随做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临床上通常以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代表每分钟心肌耗氧量。对血压正常的个体而言,运动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且较稳定,因此可用心率值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多少,达到最大心率时,亦即达到了最大的心肌氧耗。正常人心肌氧耗量与冠状动脉血流呈直接线性相关,而疑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增加机体氧耗,从而迫使心脏做功增加,心肌氧耗增加。如果心肌氧耗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安静状态下未出现的心肌缺血的

1运动负荷心电图适应症、禁忌症、SOP、诊断标准

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的适应症: I类 1.STEMI患者,如未行冠脉介入,且非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 院后早期可行运动试验,以评估有无可诱发的心肌缺血及其程度。 2.如患者心电图基线不稳定影响运动试验结果判断时,应在行标准运动试验时,加做负荷UCG或同位素影像检查。 II类 STEMI患者可在出院前行运动试验,以制定出院后的运动处方,或评估冠脉造影已明确诊断冠脉病变的功能状态。 III类 1.未进行成功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在STEMI的2天内。 2.不稳定的梗死后心绞痛,失代偿CHF,恶性心律失常,非心脏原因运动能力受限,其他运动试验绝对禁忌证的患者。 3.运动试验不应做为拟行心导管术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运动平板试验的绝对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高危不稳定心绞痛 3、未控制的伴有临床症状或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性心力衰竭 6、急性肺栓塞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主动脉夹层 运动平板试验的相对禁忌症: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瓣膜性心脏病 3、电解质紊乱 4、严重的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5、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6、肥厚型心肌病或其它流出道梗阻性心脏病 7、精神或体力障碍而不能进行运动试验 8、高度房室阻滞 运动平板诊断标准: 1.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1)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2)运动中心电图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lmV,持续时 间>lmino (3)如运动前心电图已有ST段下移,则运动后ST段在原水平上再下移≥O.lmV (4)运动中或运动后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缺血性弓背向上型上移≥O.lmV

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注意事项

1.诊断目的 (1)帮助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 (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3)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的原因;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帮助检出无痛性缺血发作; (6)检出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2. 评价目的 (1)了解冠心病的预后,检出高危患者; (2)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3)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效果; (4)了解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备及心脏功能情况。 3. 研究目的 (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 (2)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变对运动的反应; 4. 康复治疗目的 (1)心肌梗死后运动处方的制定; (2)指导有心肌缺血的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指导其它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治疗。 平板运动检查注意事项 1. 检查前可少量进餐,禁饮含咖啡因的饮料,禁吸烟、饮酒; 2. 检查时穿宽松舒适的衣服; 3. 嘱患者在检查中消除紧张心理,听从医生的指导,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4.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胸痛等症状; 5. 由于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目的不同,所需准备亦不相同: (1)对未知冠心病患者,为了能够准确的诊断,必须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及洋地黄类制剂至少3-4个半衰期; (2)对已知冠心病患者,为了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不宜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停用后会引起患者症状加重。 6. 运动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如发现明显异常,应及时终止运动; 7. 叮嘱患者如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及体力不支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终止运动。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