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与手臂伤害知识交流

肘关节与手臂伤害知识交流
肘关节与手臂伤害知识交流

肘关节与手臂伤害学习总结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骨、尺骨上端构成,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其中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属于蜗状关节,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肱桡关节,属球窝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属车轴关节。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面附近的骨面上,肱骨内、外上髁均位于囊外。关节囊前后松弛薄弱,两侧紧张增厚形成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呈三角形,起自肱骨内上髁,呈放射状止于尺骨半月切迹的边缘,有防止肘关节侧屈的作用。桡侧副韧带也呈三角形,附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此外,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的前后缘,此韧带同切迹一起形成一个漏斗形的骨纤维环,包绕桡骨头。

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咀尖恰位于一条直线上,屈肘时则形成以鹰咀尖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临床上常以此鉴别肘关节脱位或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在伸直的情况下,若受暴力如跌倒时一侧手掌着地,使肱骨下端向前移位、尺骨鹰咀则向后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提携角。

一、解剖: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3个关节:

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

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

上述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肘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囊的后壁最薄弱,常见桡、尺两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

肘关节的韧带有:

桡侧副韧带:位于囊的桡侧,由肱骨外上髁向下扩展,止于桡骨环状韧带。

尺侧副韧带:位于囊的尺侧,由肱骨内上髁向下呈扇形扩展,止于尺骨滑车切迹内侧缘。桡骨环状韧带:位于桡骨环状关节面的周围,两端附着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与尺骨桡切迹共同构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骨纤维环来容纳桡骨头,防止桡骨头脱出。

血管与神经:

前臂内外侧肌群向远端彼此接近而形成肘前“V”形间隙,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桡动脉从外侧向远行在肱桡肌下循行,尺动脉在内侧向下循行。正中神经位于肘前间隙深处经旋前圆肌之后面继续下行到屈指深肌浅面。

肘部正中神经损伤可引起屈指浅肌、桡侧半屈指深肌和拇指对掌肌瘫痪。桡神经行在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在肘关节上分为背侧骨间神经和感觉支。

肌肉组成:

1.与屈肘相关

肱二头肌: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向下移行为肌腱止于桡骨粗隆。

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的深面,起自肱骨体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的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止于桡骨外侧面的中部。

桡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

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

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至近节指骨中部时,每一条肌腱分为二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

2.与伸肘相关

肱三头肌: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3个头向下以一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

肘肌:位于肘关节后面,是一块三角形的小肌,上缘与肱三头肌内侧头合并,起自肱骨外上髁和桡侧副韧带,肌纤维向内止于尺骨上端的背面和肘关节囊。

解剖学特点:

1、骨性标志:鹰嘴、内侧髁、外侧髁,肱骨小头外侧缘

2、交叉支柱——内外侧柱——包括关节和非关节部分。非关节部分称为上髁,也是髁上缘的终点,即内上髁、外上髁。

3、肱骨小头与滑车关节面自肱骨远端向前、向下倾斜,与肱骨干成角约30 ° -45°。内外髁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

4、提携角:男10 ° -15 °,女20 ° -25 °。

5、特点:三关节包容在一个滑膜内,关节内空间相对狭小,关节外周韧带结构复杂,韧带与关节囊融合;肘关节稳定性要求高,关节运动与稳定的平衡显得格外重要

二、常见损伤:

扭伤:多因外力致伤。多是在肘关节于非功能位或超功能位置上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如跌扑、滑倒、扭拧、过量举重等外力冲击,使肘关节伸屈或前臂旋转超出正常范围所致。其中以外侧、前侧、内侧扭伤较常见,后侧扭伤较少见。常会有关节囊、肌腱和韧带等不同程度的撕裂伤,引起局部疲血肿胀,导致肘关节的功能障碍,伤势日久,血肿机化,纤维粘连,可以导致关节挛缩强直。压痛点多在肘关节内后方、肱骨内上髁、鹰嘴窝两侧及内侧副韧带附着处。如有侧副韧带的撕裂,则可出现侧方的异常活动。肘关节多处于半屈曲位。肿胀常因关节内积液,鹰嘴窝、脂肪垫炎或肱挠关节肿胀而加重,伸肘时鹰嘴窝消失,肘关节屈伸明显受限,前臂的旋转活动亦受限。

肘关节脱位:所谓肘关节脱位,主要是指肱尺关节(包括肱桡关节)脱位。肘关节囊前后比较松弛,左右有侧副韧带附着而较为紧张,故肘关节脱位多为前、后方脱位。后脱位更多见,大多发生于青壮年,由传达暴力和杠杆作用所造成。跌倒时用手撑地,关节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尺、桡骨长轴向上传导,使尺、桡骨上端向近侧冲击,并向上后方移位。当传达暴力使肘关节过度后伸时,尺骨鹰嘴冲击肱骨下端的鹰嘴窝,产生一种有力的杠杆作用,使肘关节囊前壁撕裂。肱骨下端继续前移,尺骨鹰嘴向后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肘关节后脱位常累及到尺骨和桡骨。前脱位相对少见一些,常由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所致。

后脱位的特点:(1)肘关节弹性固定于135度半屈曲位。

(2)肘窝部饱满,可摸到肱骨下端。

(3)尺骨鹰咀后突,鹰咀上方空虚,呈“靴状”畸形。

(4)关节前后径增宽,前臂比健侧明显缩短。

前脱位的特点:(1)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位或过伸位。

(2)肘窝部隆起,可摸到尺、桡骨上端。

(3)肘后摸到肱骨下端和尺骨鹰咀骨折块。

(4)前臂比健侧增长。

骨折

1.尺骨鹰嘴骨折:鹰嘴骨折是较常见的肘部损伤,。

尺骨鹰嘴骨折的发生机制,包括间接外力牵拉损伤和直接暴力损伤两种因素。

直接外力多为摔倒时肘后部直接着地所致,多形成粉碎性骨折,而且常常合并桡骨头骨折或肘关节脱位。间接暴力如肘关节突然屈曲,肱三头肌强烈收缩而发生尺骨鹰嘴的撕脱性骨折,近端向上移位

2.桡骨近端骨折:桡骨头颈骨折常见。损伤机制,摔倒时手伸直,伴肘关节部分屈曲和旋前。

3.肱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为摔倒时手呈伸展位。

4.肱骨髁上骨折:该损伤在投掷运动员,尤其棒球投手中很常见。损伤机制主要是内翻和外翻力量。内上髁损伤常见,外上髁骨折罕见。移位的内上髁碎片可卡压在关节中。剧烈的屈腕及旋前动作,可导致内上髁撕裂性骨折。

过度的训练可能会造成尺骨和桡骨发生疲劳性骨折。

软组织损伤

1.肱二头肌肌腱是肘部最常损伤的肌腱。肱二头肌反复强力收缩和过度拉扯,无力或过紧都会造成损伤。

2.肱三头肌肌腱炎,肱三头肌反复强力收缩和过度拉扯,无力或过紧都会造成损伤。

肌腱炎:肌健具有耐受弯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但当过度疲劳,纤维撕裂或其他损伤时肌健会发炎。如果关节的不断运动使损伤进一步发展的话,疼痛会很明显或加重。

3.伸肌/屈肌肌腱损伤。伸肌肌腱损伤(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常由反复微小损伤造成。

4.肌肉损伤:肌肉劳损多见于偏心超负荷引起的牵张性损伤。

肱二头肌拉伤:肌腱退化、受到突然的离心负荷。手肘屈曲力量变薄弱。

肱三头肌拉伤:手肘后方直接受到撞击、跌倒时不协调的收缩。手肘伸直会无力、无法伸直。

5.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维持肘关节稳定性最重要的结构,其损伤多发生在外翻力作用于肘关节时。此种损伤最多见于投掷或标枪运动员。桡侧副韧带损伤较少发生,继发于内翻暴力。

过度使用的伤害

投掷类项目的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过度使用的伤害。在投掷加速期时,肘部内侧会出现一极大的内翻性张力。而在加速动作持续时,伸肘肌群和屈腕肌群会同时用力收缩,肘内侧外翻性张力和外侧挤压性的力量都增加。而在减速期,肘伸展和前臂旋前会迫使鹰嘴卡入鹰嘴窝内,这时极有可能将旋前肌与伸肘肌夹在鹰嘴窝内,产生夹挤现象。

夹挤

肱骨内侧出现外翻性张力时,外侧也会受到压迫性的应力。肱骨外侧髁和桡骨投就可能会有挤压性的伤害。肘部在挥臂的减速时期时,鹰嘴会有卡入鹰嘴窝的倾向。造成关节面的刺激和发炎,最后导致关节面或骨头的小碎片游离在关节面--关节老鼠。

三、常见病症

1、肱骨外上髁炎

损伤机制:又称肘外侧疼痛综合征、网球肘,发生多因肘、腕关节的反复屈伸用力,前臂频繁地旋前旋后。(1)长期劳累,使伸腕肌起点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导致前臂伸肌肌腱部分撕裂,局部出血呈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机化、肥厚等组织改变,或是关节滑膜嵌入肮挠关节间隙引起,也可因急性扭伤或拉伤肘部而引起。(2)乒乓球、网球的“反拍”、“下

旋”回击球等,球的冲力作用于伸腕肌,使伸腕肌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产生肌腱炎、骨膜炎或骨炎,严重时也会累及深层肱桡关节滑膜、环状韧带等

症状:多无明显外伤史,但有长期劳累病史,起病缓慢。常因用不当而突然诱发伸活动不受限。可引起患处疼痛外上髁压痛敏感间隙处。,并逐渐出现方向性疼痛。肘关节局部无肿胀但前臂旋转功能受限。严重者疼痛可向上臂、前臂及腕部放散。

检查:压痛点位于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伸腕抗阻力时肘外侧疼痛明显,称伸腕抗阻力试验阳性。患肢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时无疼痛,若前臂在旋前位并将腕关节掌屈再伸直肘关节时,可引起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即为网球肘试验阳性。

2、肱骨内上髁炎

损伤机制:又称高尔夫球肘。位于尺侧,与肱骨外上髁炎相对应;本病以体操、投掷等运动员为多见。多因慢性劳损,前臂屈肌长期反复紧张的收缩牵拉使屈腕肌起点受到牵扯刺激,引起肱骨内上髁肌腱附着处发生疲劳性损伤而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或因骤受外力如跌、扑、闪、扭使屈肌肌腱部分撕裂、出血、机化、粘连,继而纤维疤痕化而形成本病。

症状:起病缓慢。初起多在劳累后感觉肘内侧疼痛,日久加重。疼痛可向上臂及前臂扩散。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前臂旋前及屈腕功能受限。

检查:肘内侧压痛点,以肱骨内上髁最为敏感。做抗阻力的腕关节掌屈和前臂旋前动作可引起患处疼痛加剧。旋臂伸腕试验阳性: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极度背伸时,肘内侧明显疼痛。

3、尺骨鹰嘴滑囊炎

损伤机制:为软组织劳损性病变。多因肘部长期反复的摩擦碰撞而引起两个滑液囊渗液、肿胀。以皮下滑囊炎最为明显。深部滑液囊肿胀,肘后偏挠侧慢性刺激囊臂肥厚。囊腔内绒毛祥形成,偶有钙质沉着。

症状与检查:尺骨鹰嘴下端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关节屈伸活动不利,可于尺骨鹰嘴部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其软硬程度与滑囊内积液的多少有关。以拇食指触按患处可闻及“吱吱”的响声。急性损伤者,可因渗出大量血性浆液使局部红肿,皮温稍高,渗液多时可触及波动感。

4、前臂伸肌腱周围炎

病因:临床上多见于前臂肌肉经常处于高度紧张或手和手指经常作持久重力运动者。由于前臂伸腕肌过度活动、磨擦,且又无良好的腱鞘保护的滑动作用,引起肌腱及周围软组织的劳损,产生充血性炎性反应,使纤维变性、粘连而导致。

症状:有明显劳损史,发病与手及腕部过度劳累有关。前臂远端背侧疼痛、压痛、肿胀。前臂旋转时疼痛明显。腕部屈伸受限,持物无力。

5、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

损伤机制:在运动中任何使肘关节被动外翻、过伸,或前臂屈肌群的旋前圆肌突然主动收缩,都可能造成尺侧副韧带的损伤。常见于标枪、体操、垒球及举重等运动项目。

症状: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尺侧明显肿胀、疼痛,关节功能丧失、不敢活动,尤其不能支撑负重。

检查:肘关节尺侧明显压痛,被动肘外翻时尺侧疼痛加重。

6、肘关节滑膜炎

(1)急性损伤

病因:摔倒时肘伸直位撑地、投标枪肘鞭打动作、体操后手翻、直臂支撑、抓举锁肘动作导致关节间的相互错动,而将部分嵌入的滑膜挤压致伤,产生局部炎症。

发病部位:鹰嘴窝滑膜、肱桡关节间滑膜、鹰嘴内缘与滑车间的滑膜。

滑膜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加及绒毛增生等病理改变。

症状:多有肘关节受伤史,肘部疼痛、过伸或过屈时疼痛加重;关节肿胀,肱桡关节窝丰满膨隆,关节内有积液或积血,关节间隙压痛或挤压痛。

(2)慢性损伤

病因:长期反复的关节间相互摩擦、挤压、碰撞等,导致关节内发生退行性变、软骨磨损、碎屑脱落等病理改变。

症状:滑膜增厚,触之有肥厚感或摩擦音;肘半屈位支撑常有疼痛,或有伸肘抗阻痛;肘半屈位支撑时,肘关节打软、无力;肘关节挤压试验阳性。

四、运动伤害的防护

1. 必要的护具:保护上臂、肘部、前臂。

2. 强化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柔软度,加强整个上肢的肌力训练。

3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不要锻练过度。

4.提高反应的速度,遇到如摔倒的情况时,反应要迅速。学会护身倒法,将伤害降到最低。

5.运动技术的正确性,如运动员的网球肘,往往是由于技术不佳,仅用手腕力量去击球。要强化单项运动的正确技术。技术养成的过程一定要按部就班。

JAS关节静态牵伸训练)配合冷疗治疗肘关节僵硬康复疗效观察

方法将86例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46例,男19例,女27例,平均47+3.5岁;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49±2.1岁。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与营养神经药物和微波、低频电疗法、脉冲磁疗、颈椎牵引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进行适量颈椎肌力康复训练,采用VAS评分表评估其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4周,康复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0.05),治疗后8周、12周和16周,康复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 结论对于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予以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度肌力训练能加强保 守治疗疗效。 PU-131 优秀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 霍兴华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能康复室 21003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国家柔道队队员程**身体功能情况进行系统的阶段性的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性体能训练,以保证他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使其腰伤得到很好的康复,同时提高他的身体素质能力,确保其参加12届全运会并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方法1运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运动员躯干、肩、髋、膝和踝关节拮抗肌群力量。测试速度选取60°/s;2利用韩国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运动员的人体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标选取体重(kg)、肌肉重量(kg)、瘦体重(kg)、体脂肪(kg)、身体脂肪比率(%);3利用美国先进的physical therapy功能检查手段对运动员的身体功能进行全面的、阶段性的检查和评估,为康复性体能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 结果程**的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前都对其进行了等速肌力测试、身体成分测试以及身体功能检查。然后根据专项训练要求、等速肌力、身体成分测试结果以及运动员伤病反应在每个阶段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并通过对每一阶段训练效果的评价,优化训练方案,以此保证运动员康复训练的质量。康复性体能训练后,程**身体各部位肌群的力量均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肩关节屈肌、髋关节屈肌和膝关节屈肌群力量涨幅都在40%左右。身体成分产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体重、肌肉重量、瘦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均有所降低,这使得程**的身体更加符合专项的要求同时也达到了教练员所设定的赛前体重目标。 结论1 根据运动员的伤病情况、系统的肌力诊断、身体成分测试以及身体功能检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性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员伤病和机能水平。2 康复性体能训练需要周期性的测试与阶段评价,并为各阶段的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以便修改和完善训练计划。3 康复性体能训练概念的提出,经过在程**中的实践检验,它的理念是符合实际运动队需要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PU-132 JAS(关节静态牵伸训练)配合冷疗治疗肘关节僵硬康复疗效观察 张鑫

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四述评四 DOI :10.3877/cma.j . issn.2095-5790.2013.01.001作者单位: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刘璠 肘关节僵硬是各种原因造成肘关节活动功能丧 失的总称[1],肘关节僵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前 提条件是必须彻底松解[ 2] 三肘关节僵硬的原因复杂多变[3-4] ,根据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三 创伤性肘关节面破坏可以引起肘关节僵硬二活动受限,同时肘关节外的创伤或关节长期制动也可引起肘关节囊及肘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粘连挛缩而限制肘 关节活动[5] ;非创伤性因素包括滑膜炎二骨关节炎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三 一二相关解剖和临床意义 肘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肱骨远端和桡二尺骨近端三部分组成三整个肘关节又由3个不同的关节组 成,即尺骨滑车关节(肱尺关节)二肱桡关节及上尺桡关节三桡骨头与肱骨外髁的肱骨小头组成关节,而内髁的关节面则向内侧和外侧突出,增加了与尺骨近端所组成的肱尺关节的内在稳定性三肱骨远端的前方有冠状突窝和桡骨窝,在完全屈肘时分别容纳尺骨的冠状突和桡骨头三尺骨近端则由后方的鹰嘴突二前方的冠状突和半月切迹所组成肱骨滑车相关节三肱三头肌的腱性部分较宽阔,止于鹰嘴后方;前方则有肱肌止于冠状突和尺骨结节三桡骨头上方为椭圆形关节面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侧方为圆柱形关节面,位于尺骨的桡骨切迹中构成上尺桡关节三肘关节肱尺关节二肱桡关节二上尺桡关节由肘关节的关节囊包裹在同一个关节腔内三肘关节关节囊在某些特定部位有加强的纤维组织三桡骨头周围有环状韧带围绕三肘关节侧方则形成侧副韧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内侧(尺侧)副韧带的前束,它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冠状突内侧面的小结节;内侧(尺侧)副韧带的次要部分则止于尺骨鹰嘴的内侧面;而外侧副韧带则类似于扇形结构,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的环状韧带三 根据肘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韧带结构,肘关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前二后二内二外四柱结构组成 的完整稳定环[6] 三前柱包括冠状突二肱肌二前关节 囊;后柱包括鹰嘴突二三头肌二后关节囊;内侧柱由内侧副韧带二冠状突二内髁或内上髁组成;外侧柱则由桡骨头二肱骨小头和外侧副韧带组成三肘关节稳定及伸屈运动主要取决于肱尺关节,它不仅保证了前后稳定,也提供了内外及旋转稳定三为保持肱尺关节的稳定性,鹰嘴关节面需保持至少30%以上的长 度,这也是保证侧副韧带附着的位置三桡骨头具有传导负荷及稳定关节的作用,尸体研究表明不管肘关节处于何种位置,桡骨头均传导手和前臂至肱骨的负荷三当前臂处于旋前二伸肘位时,肱桡关节具有最大接触面积并传导最大负荷三即使将骨间膜切断,肱桡关节仍传导手和前臂至肱骨载荷的60%三侧副韧带损伤后,肱桡关节的骨性结构对肘部稳定起重要作用三尸体研究证实当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时,切除桡骨头对肘部动力学影响有限;当内侧副韧带受损并切除桡骨头将严重破坏肘部稳定并会致脱位,虽然此种不稳定可由肌肉收缩来部分代偿三但仍会严重影响肘部功能三内侧副韧带后束及横束为关节囊轻度增厚的部分,前束可以完整地解剖分离三内侧副韧带前束在不同屈肘状态下提供1/3~1/2抗外翻应力;完全伸肘时,前关节囊紧张,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提供了40%抗外翻应力和1/3抗内翻应力三肘关节内侧副韧带跨越肘关节距离较短,出现韧带损伤或挛缩二钙化病变时,对肘关节活动范围影响较大三 二二主要分型方法 肘关节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时,术前对肘关节病理改变的了解和判断十分重要三Morre y [2] 将肘关 节僵硬分为三型:关节内僵硬二关节外僵硬及混合型僵硬三肘关节X 光平片对肘关节骨性结构改变的全面认识有重要作用三肘关节CT 扫描对肘关节骨 性结构的判断,特别是关节的骨结构对位情况有更 准确的显示三肘关节MRI 扫描可对肘关节周围韧 带损伤情况二软组织挛缩二异位骨化二周围软组织反应范围二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及关节积液的情况有提示作用三

康复科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骨痹”诊断标准。 (1)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1)多有急性创伤、手术史,或有慢性炎症、长期制动史。 (2)膝关节僵硬、不灵活,屈伸功能受限,影响步行、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3)与健侧相比,膝关节活动度下降。屈曲受限者,为伸直型僵硬;伸直受限者,为屈曲型僵硬;屈曲及伸直受限者为混合型僵硬。 (4)可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步态异常、周围肌肉肌力下降等功能障碍。(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 以身体功能与结构水平的障碍为主,临床以疼痛、肿胀、活动困难为主要表现。此期患者多表现为剧烈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伤处肌肉痉挛。 2.缓解期 以活动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疼痛及活动困难依然存在,但主要的功能障碍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更突出的表现。此期患者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有一定改善,但坐起、行走、上下楼梯、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明显,同时患肢肌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可能伴有肌肉萎缩。 3.恢复期 此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较前期明显改善,患肢肌力恢复至损伤前的水平,内、外固 定可能已经去除,但是参与日常生活较为复杂的运动时仍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指定的任务。 (三)证候诊断 1.瘀血阻滞证: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2.阳虚寒凝证: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肾虚髓亏证: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肘关节不稳康复目标及训练计划

肘关节不稳康复目标及训练计划 肘关节不稳定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损伤,是继发于急性骨折脱位和慢性运动劳损的常见疾患。分为后外侧旋转不稳、外翻不稳、内翻不稳及前方不稳。临床有急性、慢性或复发性不稳定的区分。 肘关节的稳定性包括以下三个因素:骨性关节面完整及其匹配的结合、关节囊与韧带的完整和肌肉系统的动力平衡。 在复位后我们应嘱咐患者进行一些简单有效的康复训练,避免复发。 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性锻炼原则 1、关节的活动度要尽力恢复至损伤前的水平 肘关节只有屈曲达120度以上才能顺利完成梳头、洗澡、接听手机等动作,如果旋前受限则影响对键盘、鼠标等使用;如果旋后受限,则影响洗脸等动作。 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肘关节角度应力争达到:主动屈曲>130°,主动伸直受限60°,主动旋前>60°。 2、保持肌肉力量和正常肌纤维长度 关节肌肉训练目标为:上肢能够最大限度屈曲,使肌肉的力量和肌纤维长度恢复到正常。 关节活动应以主动活动和主动辅助活动为主。主动辅助活动训练的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肘关节功能锻炼主要方法 由于关节囊破裂及周围肌腱韧带损伤,所以复位后需配合夹板或石膏固定2-3周。但固定又易出现肌腱粘连、挛缩,造成关节僵硬。所以康复训练在复位后就应开始。固定期间鼓励患者做上肢肌肉舒缩练习,活动肩、腕及手指,解除固定后逐渐开始活动肘关节,以主动锻炼为主,配合被动活动,以疼痛不加重或不出现为度。 1.屈曲 坐位,屈肘,拳心朝向自己,肌肉完全放松,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用力拉向自己。或者是手顶在墙壁或桌边固定,肌肉完全放松,身体逐渐前倾,使拳与肩头的距离接近,加大屈肘的角度。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次,1-2次/日。可以通过测量手腕至肩头的距离间接测量肘关节屈曲的角度,距离越短即屈曲角度越大。 2.伸展 坐位,伸肘,拳心向上,将肘部支撑固定于桌面上,小臂及手悬于桌外。肌肉完全放松,使肘在自重或重物作用下缓慢下垂伸直(必要时可于手腕处加轻小重物为负荷,加大练习力度)。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次,1-2次/日。可以通过测量手腕至大臂所在水平面的距离间接测量肘关节伸展的角度,距离越短即伸展角度越大,与健侧差距越小。 3.前臂旋前 前臂旋前、旋后涉及到近侧和远侧尺桡关节的联动,在早期康复阶段容易被忽视,可能影响后期手功能。锻炼一般采用坐位,肩关节放松,屈肘前臂平置桌上,手握一长柄重物,借助其重力轻柔持续的牵引力量向内倾倒,逐渐加大关节活动。 4.前臂旋后 前臂旋后动作和旋前练习类似,方向正好相反,其余要求完全一致。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 [摘要] 目的总结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早期经验。方法2007-01/2010-06共收治8名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4~55岁,平均45岁,应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僵硬肘关节进行松解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从术前58.9°改善为术后101.7°,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0.8°改善为术后20.6°,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28.1°改善为术后81.1°,Mayo评分从术前42.37分改善为术后76.3分。结论运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功能。肘关节骨折后的长期固定、关节弧的破坏、关节囊的挛缩及异位骨化均导致肘关节的僵硬,常规肘关节松解术后,由于受到切口疼痛的影响和肌力的限制,难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常会导致术后肘关节再次僵硬[1]。雅安市中医院2007-01/2010-06对8例创伤后关节僵硬的患者行单臂铰链外支架松解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45岁,肘关节原始创伤大多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为58.9°,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为30.8°,总平均活动范围为28.1°,Mayo评分为:4 2.37分。 1.2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摄X线正、侧、斜位片及CT检查,判断僵硬的原因,明确肘关节的间隙,排除骨病。术前3天服用消炎痛25mg Bid。 1.3手术方法行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上臂中上1/3气压止血带,止血带压力。选用肘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全层根据需要松解部位于深筋膜浅层向内或向外或内、外同时游离皮瓣至肱骨内外侧肌肉间隔处。从内侧肌间隔或外侧肌间隔或内、外同时进入显露肘关节,进行骨赘、粘连带切除,挛缩关节囊、韧带的松解。松解后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保证最低屈伸活动范围20°~120°。松解完成后,利用“C臂”X光机透视取肘关节侧位,肱骨小头和滑车的轮廓呈同心圆,其中点即为肘关节旋转中心,僵硬肘关节的旋转中心为此上移10~18 mm,以此定位单臂铰链的活动轴心,分别于肱骨侧和尺骨侧拧入固定钉完成支架装配,撑开关节间隙10~15 mm。放松气压止血带,严密止血,于骨面、关节面、关节囊、韧带、肌腱处喷涂透明质酸钠后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术后将肘关节固定于最大屈曲位,麻醉消失后,立即检查患者末端血运、感觉及运动状况,若出现血运及感觉障碍,可适当放松外固定支架;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随即行功能锻炼,行肘关节主、被动活动,每日四次,每次20 min,期间按最大屈曲和最大伸直角度固定交替进行。固定间期至少间隔2h;夜间按最大屈曲和最大伸直角度以夜为单位,交替进行,持续6周;术后第7天,进行冰敷,3周拆除缝线后,用熏蒸器加热雾化熏蒸肘关节时进行主动活动,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6周在胃粘膜保护剂使用下,口服消炎痛25 mg,2次/d或肛纳消炎痛栓6周;去外固定后,以夜为单位用石膏托和绷带交替固定肘关节于最大屈曲位或最大伸直位至6月。 2 结果 本组患者除一例失访外,其余6~24个月随访,平均13月,患者对疗效全部满意,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由术前58.9°改善为术后101.7°,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0.8°改善为术后20.6°,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28.1°改善为术后81.1°,Mayo评分从术前42.37分改善为术后76.3分。 3 讨论 肘关节周围骨折处理困难,既要求牢固固定以保证肘关节的连续性,又要求一定的功能锻炼

优质护理服务在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疗效优、差率分别为80.19%、1.04%,对照组分别为64.46%、1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35,5.39;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膝关节僵硬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优质护理;膝关节僵硬;康复 膝关节在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很容易受到损伤,膝关节僵硬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下肢骨折后一种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资料显示下肢骨折愈合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发生率高达96%,关节附近的骨折术后率发生可达到100%[1-2]。由于患者术后多数需要长时间卧床,膝关节长期处于固定位置,活动受限,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及关节囊会出现挛缩,限制了膝关节活动形成关节僵硬。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度下降、胶黏着感并伴有局部不适,轻者影响患者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步态、功能、工作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可导致肢体残疾。康复治疗是膝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案之一,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实施护理,倡导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3]。我院康复科在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膝关节僵硬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5.82±6.78)岁;关节僵硬时间2~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由分管责任护士对患者施行护理和康复训练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康复训练时间、频率及强度后,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掌握实施并进行训练。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分析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骨科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硬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16例,经护理有效21例,本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9例,经护理有效21例,护理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的效果。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程度。 标签:骨折;肘关节僵硬;康复护理;分析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为临床骨科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1]。经相关研究发现,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肘关节僵硬程度[2],本次研究就骨科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硬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进行讨论,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在(51±9.6)岁,入院后均进行临床治疗,具体进行保守治疗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44例。将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49±7.9)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53±9.6)岁。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骨科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环境护理即每日定时通风,患者住院时被褥及贴身衣物保持干燥清洁,创口敷料及时更换。骨折患者饮食应以营养价值高、易消化为主,对行动不便患者由家属或责任护士负责辅助进食。在临床入院后,包括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模式是在以上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方法、功能锻炼及超声波等辅助护理方法,具体包括关节松动术、中药熏蒸及超声波促进治疗。行关节松动术1次/d,患者取仰卧位,固定肱骨,首先将桡骨远端进行牵拉,手关节伸直,施术者将桡骨背侧向掌侧推,将患者大小鱼际合拢并固定尺骨及肱骨近端,从大鱼际向桡骨长轴推行。将患者患侧前臂后旋屈肘,施术者一手环绕桡骨头部,另一只手环绕前臂固定尺骨,向掌侧推桡骨头部,并应用此手法将桡骨远端向前臂背侧滑动。两种关节松动术均以5min/d为宜。在临床康复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各项日常活动,包括刷牙、系鞋带及吃饭等。中药熏蒸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百度文库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 膝关节僵硬是影响全膝置换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因 素很多,临床处理也较为棘手。自 2000年 1月至 2008年 1月,我们共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1 188例(采用 To rn ier公司的后方稳定型假体) , 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 Ph ilippe N eyret)完成。其中 56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根据引起僵硬的原因分别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关节镜下松解、切开松 解和关节翻修等方法处理,获满意效果。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56 例,男 42例,女 14 例。平均年龄 71岁( 54~ 88岁)。均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 6周内膝关节伸直受限大于 10b或 /和屈曲小于 95b者,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和痛性肌营养不良等所致的关节活动障碍。其中单纯行手法松解者 46例,行切开松解者 5例,关节镜下松解者 3例,因假体因素而行假体翻修术者 2例。行手法松解的 46 例中有 26例患者在术后 3 周内(早期)就予以手法松解, 20例术后 3周 ~ 3个月(后期)行手法松解。手术均在关节置换术后 3~ 9 个月内进行。 2 治疗方法 2. 1 麻醉下手法松解本组采用全身麻醉者 34例,硬膜外麻醉者 2例,全麻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者 10 例。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伸直位持续牵引 患肢 5~ 10 m in, 然后屈髋 90b, 一助手固定股骨远端,术者一手托住患肢腘窝,另一手握住足背部,双手同时用力屈膝,屈膝角度在 90b~ 120b之间,每次维持30 s, 若 1次松解不彻底,可分次进行,逐步加大膝关节屈曲角度。同样操作重复 2~ 3次。 2. 2 切开松解手法松解失败者予以切开松解。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止血。取原手术切口入路,首先松解髌上囊纤维束带,再重建内外侧沟,最后松解髌骨周围和切除残留的半月板等。松 解时被动活动膝关节,观察关节活动度,并根据检查情况切除剩余粘连带。常规冲洗、止血后逐层缝合。 2. 3 关节镜下松解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止血。选用髌骨外上、前外侧及前内侧人路,按常规方法进行关节镜检查,使用探针钝性分离髌 上囊、内外侧沟及髁间窝,在手术过程中被动活动膝关节,对残留的粘连带进行 刨削或切除,直至松解满意。 2. 4 关节翻修术在本组病例中有两例患者出现假体大小不当引起膝关节活动受限并出现髌骨弹响症,在硬膜外麻醉下其中 1 例患者予 以更换髌骨假体及胫骨衬垫,另 1例患者单纯更换胫骨衬垫,获得理想的屈伸间隙,同时松解并保持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平衡,最后常规冲洗、止血后缝合皮肤。 2. 5 术后处理各种松解术后患肢屈膝、屈髋各 90b, 3 d后在镇痛下利用 CPM 机被动操练膝关节,每天 3次,每次 2 h, 平均 7 d内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超过 90b。出院后门诊继续使用 CPM 机或康 复训练 2~ 4周。 3 疗效评价 3. 1 疗效评价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末次随访 时以量角器测量膝关节的 ROM。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康复护理分析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分析【摘要】对象经过治疗复查后的所有骨折患者,患者的病情基本已达到临床愈合并且已拆除固定架,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12岁,最大69岁;患者有肱骨踝上骨折的,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的,尺骨鹰嘴骨折的,桡骨近端骨折的;受伤经治疗后关节不能经常活动时间平均75天。结果经过各种复位治疗手术后依旧存在关节僵硬的案例,不过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大大提高,说明进行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通过中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再进行各种关节松动术进行关节松动,然后再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来锻炼关节,促进关节的愈合。 【关键词】骨折;肘关节;僵硬;康复;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经过治疗复查后的所有骨折患者,其中患者男女比例13:8;年龄最小12岁,最大69岁;肱骨踝上骨折8例,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7例,尺骨鹰嘴骨折6例,桡骨近端骨折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依旧僵硬的有17例,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术后关节依旧僵硬的有6例。通过治疗后,这些患者的各中活动能力都大大提高了,进而促进了康复。 1.2康复护理方法 1.2.1中药熏蒸中药方剂:赤丹参15g,伸筋草12g,赤芍12g,透骨草12g,桑寄生10g,红花10g,乳香8g,冰片3g(另包),没药8g,防风10g,医院把药煎好并真空包装,每包200ml。然后将

煎好的药液2包以及冰片3g加入熏蒸容器内,加水1000ml,再将熏蒸容器摆放好,接通电源,调好熏蒸容器的压力,等药液煮沸后将压力调至低挡。然后患者平躺,将受伤肢体平放,在受伤处敷一块干毛巾,然后用热气熏蒸,注意治疗时应该注意治疗仪器与患者伤口处的距离,保证在合适的距离下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治疗时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8到10天一个疗程,熏蒸结束后再用过的药液进行湿敷。 1.2.2关节松动术中药熏蒸结束后就可以进行关节松动技术。在进行关节松动时,患者应该用最适合治疗的姿势,牵引等动作不能用力过大,尽量使患者的关节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促进康复。 1.2.2.1肱尺关节松动使患者平躺,肘关节悬空,全身放松,治疗者双手交叉环抱尺骨近端,对尺骨近端稍微用力,在此时对肘关节进行各种牵引,以此来达到松动的效果,最后治疗者双手环抱牵引关节。同样进行各种牵引。动作持续5次左右,持续时间为1分钟左右。 1.2.2.2肱桡关节松动让患者平坐,两手向胸前平伸,治疗者固定肱骨,将桡骨慢慢向远端牵引,经过几次牵引后,让患者把肘关节伸直并且稍微往后旋转,尽量不要太用力。做完此次牵引之后,治疗者再把患者手臂内侧面肱骨固定,手指放于桡骨头背后,然后将桡骨头向背侧慢慢推,持续牵引几次;最后固定好患者的肱骨及尺骨,慢慢发力,尽量不要太用力,顺着桡骨慢慢牵引,与此同时将前臂向后旋转,持续此动作几次。此过程中所有动作重复5次左

康复科 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僵硬的门诊患者。 一、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僵硬(ICD-10编码:M25.6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僵硬临床常见证候: 瘀血阻滞证 阳虚寒凝证 肾虚髓亏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僵硬。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僵硬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不稳定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状态;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感染;下肢已出现深静脉血栓;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

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患者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影像学检查:膝部X线片或MRI; (2)康复评定:包括疼痛、膝关节活动度、髌骨活动度、关节肿胀、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全膝关节功能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三维步态分析、等速或平衡功能测试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运动疗法 3.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 4.中药熏蒸疗法 5.穴位电刺激 6.针灸疗法 7.物理因子治疗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僵硬程度缓解,步行、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改善。 2.关节活动度、肌力、全膝关节功能评定等指标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疼痛、肿胀迅速加剧,膝关节僵硬严重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深静脉血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自行肘关节松动技术

自行肘关节松动技术 肘关节是应力由手、前臂传导至肩、躯干的重要枢纽,主要运动方式有屈曲、伸展,以及结合前臂运动的旋前、旋后动作。多数人的肘关节正常屈曲角度约主动135°—160°,被动140°—170°;伸直角度主动被动均约-10°—0°;旋前角度约主动80°,被动90°;旋后角度约主动80度,被动90°。 对于肘关节来说,屈曲功能最为重要,如果屈曲功能受限,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诸如吃饭、梳头等是无法自行完成的,因为根本无法让自己的手接近自己的嘴或后脑,其他一些事情也是同样道理,一般来说,只有主动角度达到130以上,才能够完成上述类型的动作。其次重要的功能就是肘关节及前臂的旋后功能,即上身直立,肩关节自然下垂,屈肘90°,手腕固定,手心转向上的动作(以两侧同样姿势,手心相对为旋转动作的中立位)。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充分旋后,在做洗脸这一类动作时,即使屈曲功能正常,也不能把水捧在手心里送到脸上,这样一来生活依然不能充分自理。只有把主动旋后角度练至60°以上,才能完成这类动作。再次就是伸直功能了,伸直受限如果大于40°,在穿衣时上肢不太容易套入袖子,而如果伸直受限没到这个程度,基本上还是美观性的问题(个别因工作需要务必完全伸直的患者除外),所以把伸直功能的地位放在第三位。在肘或前臂损伤中,如果需要制动,通常在旋前位固定,所以旋前功能很少出现问题,在此赐其最低的地位。综上所述肘关节的功能性角度应该是:屈曲主动130°,伸直主动30°,旋后主动60°,旋前主动60°。 肘关节活动性一旦受限,功能练习相对其他关节来说更加困难,关节显得十分脆弱,应激反应更重,稍微练习过量,即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更加严重时存在骨化性肌炎的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暂时不明,但是通常和损伤程度和暴力的练习有关,又由于以外损伤无法预知,只能更加精确的控制好活动量,来保证关节的质量。同时,足够的冰敷及休息在肘关节功能练习中是更加不可忽视的,要按照标准认真做好。 肘关节松动技术:(以下所述方式每天每个方向的动作最多练习1组,避免多次练习刺激,争取在规定的练习时间内获得既定效果,尽量避免多次的重复刺激,在感到练习过量、疼痛感无法缓解时,要及时安排休息。) 1.屈曲 图1:这是自行练习屈曲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屈肘角度小于90度时,如图所示,患者平躺,用健侧手控制好患肢的位置,患肢上臂的角度不固定,能通过调整保证前臂水平即可,在前臂远端施加负荷,在充分放松的前提下勉强坚持10分钟左右,每天1-2次。练习时如果刺激过于强烈无法放松或者疼痛感过强,可以减少负荷重量甚至去除负荷。此时,充分放松以及坚持足够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练习时要注意动作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08T13:48:55.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作者:纪洪彬 [导读]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肘关节肌肉僵硬患者关节的活动程度与灵活性受损。 纪洪彬山东省鲁中监狱医院 255075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01月30日至2015年12月28日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40例作为实验样本,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手术联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进行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状况、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信息,对比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两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为5%,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良、中、差级别患者各有6例、10例、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良、中、差级别患者各有15例、5例、0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更好,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临床治疗当中,可征询患者意见,优先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展开治疗。 关键词:手术治疗;中药熏洗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肘关节肌肉僵硬患者关节的活动程度与灵活性受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为严重。传统的治疗方式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纠正,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似乎更具效果,为了进一步探明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和效果,笔者展开此次调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01月30日至2015年12月28日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40例作为实验样本,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手术治疗组基本情况介绍(n=20):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男女比例为3:2;患者年龄跨度在23-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 2.5岁;左侧肘关节坚硬患者9例,右侧肘关节僵硬患者11例;肘关节脱位创伤患者6例,肘部骨折创伤性患者5例,肘部骨折且肘关节脱位性创伤患者3例,肘部软组织损伤性创伤患者6例;肘关节活动范围在31°-60°之间的患者共有8例、活动范围在11°-30°之间的患者6例、活动范围≤10°的患者共有6例。 联合治疗组基本情况介绍(n=20):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跨度在25-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 1.5岁;左侧肘关节坚硬患者6例,右侧肘关节僵硬患者14例;肘关节脱位创伤患者5例,肘部骨折创伤性患者9例,肘部骨折且肘关节脱位性创伤患者3例,肘部软组织损伤性创伤患者3例;肘关节活动范围在31°-60°之间的患者共有7例、活动范围在11°-30°之间的患者7例、活动范围≤10°的患者共有6例。 1.2方法 手术治疗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1)X线片拍摄患者损伤肘关节正侧位置,明确患者肘关节组织损伤、骨损伤情况,查看伤口愈合情况,确认是否存在异化骨位,确定手术的入路位置;2)患者采取侧卧位接受手术,在上臂近端位置扎气囊气血带,以减少手术出血,以患者上期手术切口为参考选择入路,存在异化骨位则根据异化骨位置选择入路,本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采取的是内外双侧切口入路方式,其余7例患者则采用了挖侧切口入路方式。3)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术后24小时帮助患者开始自主活动或被动活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酌情增加每日活动量,注意观察肘关节是否存在肿胀现象。 联合治疗组:该组患者除实施上述手术治疗方式以外,还联合中药熏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熏洗配方为——当归尾、红花、伸筋草、桃仁、鸡血藤、惚木、羊踯躅、独正杆、川椒、海桐皮、透骨草、寻骨风、续断、桑枝,分别称取15g,掺水2500ml熬煮半个小时。每日熏洗患者肘关节位置,30min/次,2-3次/d,一疗程为一周,持续治疗14-21d。 2、结果 经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两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为5%,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良、中、差级别患者各有6例、10例、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良、中、差级别患者各有15例、5例、0例。 3、讨论 肘部创伤后引发的肘关节僵硬使得患者肘部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进行伸拉活动,屈位活动角度也受到了限制。患者肘部创伤后出现关节僵硬往往是由于损伤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浆液纤维蛋白粘连筋膜、肘部肌肉组织、滑膜和关节囊造成的,传统的手术方式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和周围肌肉组织的粘连问题,但是不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原本肘关节活动功能。中药熏洗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药物蒸汽的熏洗,打开表皮毛孔,增加药物吸收,药物直达病灶位置,起到了活血化瘀、软化创口疤痕、松解组织粘连等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效果,加快了患者的恢复。 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更好,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临床治疗当中,可征询患者意见,优先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开展治疗。 参考文献: [1]甄相周; 陈宏峰; 王亮.肘关节松解术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23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 志,2014(05):160-161. [2]姜岳武; 毛兆光; 郭亮; 夏欣.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僵硬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452-453. [3]夏厚纲; 祝永卿; 杨清远; 李国威; 张洪磊; 肖红根.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2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10):306-307. [4]刘胜平; 刘国强.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修复极重度肘关节僵硬中国组织工程研究[J].2015(04):816-817. [5]梁加利; 刘德荣; 关日康; 黄德民; 刘照华.系统手术松解疗法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1):450-451.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

肘关节外固定支架操作方法

肘关节外固定支架操作方法 一、优势: 1.超关节固定,可早期关节活动。 2.前臂旋转不受影响。 二、肘关节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 1.肘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肱骨内外髁、尺骨鹰嘴、桡骨小头) 2.上述骨折或脱位伴韧带不稳 3.肘关节开放性骨折 4.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5.严重粉碎性关节内骨折 三、肘关节支架的螺钉选用: 螺钉有:100/30,110/30,螺纹直径6/5mm皮质骨螺钉:100/20,120/20,螺纹直径4.5/3.5mm 皮质骨螺钉: 四、肘关节支架螺钉固定的位置: 支架位于肘关节的外侧,肱骨近端第一个螺钉一般固定在三角肌止 点,前臂螺钉一般固定在尺骨中段。 (图46)从肱骨外侧和背侧显示了桡神经的走行方向,阴影区域为置 入肱骨螺钉的理想位置 五、手术操作步骤: 1.在肱骨滑车中心插入一枚直径2mm克氏针,深度2-3cm,在影像增强监视下,于正侧位检查克氏针。 注意:在粉碎性骨折的情况下,仅通过近侧骨皮质就足够了。避免损伤尺神经(图47) 2.将外固定支架通过克氏针滑入,调整环链的位置以便为后来的复位留出充足的空间。 注意:这时环链的锁定螺钉暂时旋紧(图48) 3.在肱骨钉夹的插入位置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暴露肱骨侧方骨面,以避免损伤桡神经。首先插入最近端的螺钉,置钉位为三角肌的远端。在预先以4.8mm钻头钻孔后,插入100/30或110/30的6/5mm直径的皮质骨螺钉(图49) 4.用同样的方法插入第二枚肱骨螺钉,位于钉夹的第4螺钉孔处。注意:在直径小于20mm的小肱骨时,选用较小螺纹直径4.5/3.5mm(图50) 5.尺骨螺钉的插入 在前臂中立位,在尺骨背侧面插入螺钉,尽可能靠骨干纵轴中线置钉,以避免损害骨强度,在3.2mm钻头钻孔后,先插入远端螺钉,一般用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康复护理【关键词】膝关节僵硬松解术;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是股骨或膝周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科自2002年1月到2005年5月共收治膝关节僵硬21例,经行膝关节松解术后,采取指导、督促患者主动锻炼,协助其被动锻炼,使膝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3岁~51岁,平均年龄41岁。股骨中段骨折术后2例,股骨髁间骨折4例,髌骨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股骨中段骨折及膝关节周围损伤经石膏长时间固定者3例,关节僵硬时间为4个月~27个月。松解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伸展0°~10°,屈曲0°~60°。 1.2 结果本组21例,经随访6个月~15个月,2例失访,其余膝关节活动度伸展0°,屈曲90°~120°。较术前平均增加75°,满足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疗效满意。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大多经历了一次创伤,饱尝了疾病的折磨,对术后肢体功能改善报有极大的希望,但对手术是否成功心存疑虑,害怕术后再次出现并发症。因此,护士要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手术大致方法和作用,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解除患者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2 指导股四头肌锻炼术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让患者伤肢尽量伸直,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紧绷大腿肌肉,收缩股四头肌,持续3 s~5 s后放松为1次,如此反复进行。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1],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知道功能锻炼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至关重要,针对患者因怕疼痛和担心出血而不愿进行早期锻炼的心理,要给予心理疏导,告诉患者通过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术后肿胀的消退,能有效防止关节内滑膜、肌肉、韧带的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锻炼。 3.2 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软枕抬高伤肢于心脏水平,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不断将积血排尽,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同时观察伤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3 康复第一阶段术后2天内着重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肌肉组织摄取营养[2],减少术后组织水肿。根据个体差异,每天锻炼100次左右,分3次~4次完成,嘱患者最大限度有节奏地伸屈踝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动作必须到位,注意此锻炼要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 3.4 康复第二阶段术后2天~14天拔出引流管,以减少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