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

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
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

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

名家画作题材邮票目前在邮市中的表现因其发行时间、发行量、面值、题材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从长远看,名画题材邮票是集邮大众收藏热点,是邮坛永远开不败的玫瑰,也一直是邮市的强势品种。与炒风甚烈的新票相比,名画邮票中的老票因发行较早,存世量随着消耗越来越少,其价值也会应着“物以稀为贵”这句老话而越发显现出来。对于近几年发行的新名画邮票,虽然升值潜力不大,但是售价很低,精美而有审美教育的意义,从名画邮票入手,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术,从中得到不少知识和乐趣,为祖国宝贵的文化珍藏而骄傲。

古代名画邮票一览

1984年3月24日,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特种邮票,全套3枚,邮票采用影写版印刷,由邵柏林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作品取材唐代贵族妇女悠闲安逸的生活,图中人物丰颊厚体,衣着豪华,打扮入时,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设色艳丽,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以及高级丝织物的纹饰。画中景物的安排,时代特征显著,从图中能够看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唐贞元年间贵族生活场景。小型张1枚。邮票展示的是《簪花仕女图》画的全貌。画上出现六个妇女,其中五个为贵族妇女,一个为婢女,有

的赏花,有的捉蝶,有的散步,有的玩狗,生动地反映了宫廷贵妇们闲散的生活情景。

周昉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出身显贵家庭,先后官至越州、宣州长史,擅长仕女画、佛道宗教画和肖像等。他的肖像画亦形神兼备,他善于观察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生动入微地表达出人物的精神特征。周昉的仕女画奠定了晚唐以后人物画的基础,把贵妇人画得雍容华贵,丰颐厚体,是周昉仕女图的一个显著特点。

唐〃簪花仕女图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韩熙载夜宴图》邮票,本套邮票为5枚连印,也称五连票,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韩熙载夜宴图》卷,绢本设色,是五代时期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杰作,是一幅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邮票通过五个场面描述韩熙载举行家宴,与宾客听乐、观舞,沉缅于声色的场面全过程。从画面的构图看,大致可分为五个段落,每个段落之间,以屏风、帐幔等相隔,很自然地从前一情节过渡到下-个场景,

构思十分巧妙。

笫一段画的是韩熙载及其宾客在听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弹奏琵琶,听的人中有李嘉明、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站立在人丛中的一个女子,就是在后面一段内翩翩起舞的王屋山。人物的神情随着琵琶的乐声变化,有的注视着弹奏者的手法,有的静心谛听,陷入沉思。

笫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手持鼓棰,击鼓伴奏,舞女王屋山扭动腰肢,摆起双臂,按着鼓点起舞,围观者有的击掌附和,有的静坐欣赏。

第三段画韩熙载坐在榻上与众多侍女调笑,坐榻旁边的床上,有人拥锦被而眠,一侍女端酒,一待女以琵琶遮面。

第四段画韩熙衣着随便,坦朐露怀,双腿盘坐在椅子上,右手持扇,由侍女伺候,正在欣赏由五名女子组成的乐队吹奏笛箫,李嘉明站在-旁手持云板击岀节拍。

第五般是全画的结尾,狂歌饮纵欲后,宾客陆续散去,有些人尚依依不舍,或勾肩搭背,或握手道别,韩熙载在一旁漠然而视。

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全套2枚连印,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刷。该套邮票取材于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一幅传世珍品(卷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出游赏春的情景。全画共八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与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线描劲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该画题为“游春”,但画面上没有鲜花、草木、春水微波;而是通过游春人物从容而又向往的神态,启发观者的联想,通过人物轻薄艳丽的服饰,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在游春者欢愉悠闲的神态和骏马轻举缓行的姿态中,人们不难感受到鸟语喧闹、花香袭人的春天气息。这种以虚代实表现主题的衬托手法,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唐〃虢国夫人游春图

2002年中国邮政发行《步辇图》(唐〃阎立本)小型张,这是时隔5年,古代名画再度进入邮票图录,邮票1套1枚,采用影写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步辇图》为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7世纪,我国西南的吐蕃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向唐王朝要求和好联姻。唐太宗李世民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步辇图》画的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唐蕃联姻,掀开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的开端。

画面右侧,唐太宗坐在辇中,四周环绕着九名宫女,抬辇扶辇,持扇张伞,姿态各一;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他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和蔼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全图静与动的对比、人物疏与密的对比、色彩浓与淡的对比都十分微妙,显示了画家严谨的构思。全图不设背景,以描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这是一幅成功地描写古代吐蕃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画卷。

唐〃步辇图

2004年中国邮政发行《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邮票,邮票全套9枚(套票连印),邮票采用胶雕套印,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这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坊一带的繁华热闹景象。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现藏故宫博物院。

图中画有550余人,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楼阁30多栋,推车乘轿20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的钉铆、摊贩的商品、市招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结构严谨。

《清明上河图》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商业、手工业、

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的丰富形象,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宋〃清明上河图

2005年中国邮政发行《洛神赋图》(晋〃顾恺之)邮票,邮票全套10枚(套票连印),邮票采用胶雕套印,由王虎鸣设计,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刷。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晋〃洛神赋图

2006年中国邮政发行《神骏图》(唐〃韩干)邮票,邮票全套2枚(套票连印),邮票采用影写印刷,由方军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神骏图》,绢本,设色,横122厘米,纵27.5厘米。此图因前隔水上残存旧题金楷书“韩幹神骏图”而得名,但据近人考证,疑为五代画师摹唐人之作。画作描绘的是东晋僧人支遁爱马的一个场景。图中支遁身披袈裟,肩负锡杖,坐于岸边石床之上。侍从托鹰而立。对坐高冠士人形态怡然,与支遁一起凝视迎面踏浪而来的骏马。马上童子手执木杖,欣然自得。马无鞍鞯,昂首健步,渡海如履平地,恣意驰骋,人马形神统一、栩栩如生。整幅画面视线集中在神骏与童子身上,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画作用笔极为精炼,水纹浪花精细入微,人物凝视注目,骏马奋蹄奔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珍品。《神骏图》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鉴藏,后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宫外,流落市面,最终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支遁(314-366),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有人送给他五十两黄金和一匹骏马。他把黄金送了人,却把马留下来饲养,而且不时前往观看。有人认为支遁不善处理事务,支遁却说:“爱其神骏,聊复畜耳。”杜甫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中有“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之句。

唐〃神骏图

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邮票,邮票全套6枚(连印),邮票采用影写版印刷,由郝旭东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臵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

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富春山居图

2011年,中国邮政发行《八十七神仙卷(局部)》特种邮票1套6枚,小本票1册,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河南省邮电印刷厂胶版印刷。《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唐代白描人物长卷,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在292厘米×30厘米的褐色绢面上,道教两帝君带领真人、仙官、玉女、神将等八十余人和仪仗去朝谒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八十七神仙卷》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千余年,其流传经过已成千古之谜。清朝末年流落海外。1937年5月,徐悲鸿在香港花高价从德籍人手中购得,并将此卷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夫人廖静文将此卷无偿捐献给国家。《八十七神仙卷》现珍藏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为镇馆之宝。

邮票分别表现长卷中六个精彩的局部画面,分别为南华帝君、东华帝君、扶桑大帝、甲胄神将、华盖玉女和真人。小本票的设计是本套票的一大亮点,封面和尾页设计成长形插槽,内页相连,折成6幅,打开内页整幅展开,呈现出一幅宽8厘米、长105厘米的《八十七神仙卷》完整画幅长卷,能够极大地满足收藏者欣赏整幅画卷的愿望。其中第一、六折是徐悲鸿、张大千、谢维柳的三篇亲笔题跋,可谓是书画合璧。该小本票的发行,创造了我国小本票的长度记录。

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捣练图》特种邮票3枚,另有小型张1枚,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河南省邮电印刷厂胶版印刷。这是1984年以来中国邮政第十次发行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也是唐代张萱的画作第二次登上邮票,此前为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捣练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张萱之作,绢本,设色,宽37厘米,长145.3厘米,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和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用墨细劲圆浑、刚柔相济,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原画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美国。邮票采用“高网线+调频网”以及专色、多色等复杂印刷工艺,运用高超的技艺对细节进行调试与处理,再现了原画之美、之精。

唐〃捣练图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传世人物名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 任课教师:*** 职称:助教

关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再认识 摘要:东晋著名大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是依据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一《洛神赋》之内容,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其神奇魅力故事。描绘了曹植与美丽的洛神在湖边奇遇游玩,最终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以长卷的形式,构思精巧,设色古艳,浓墨重彩的画笔显现了这一奇特的爱情。 关键字:顾恺之;洛神赋。 一、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是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的画家。他多才学,工诗赋,善书法,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顾恺之本人清瘦俊秀,即所谓的“秀骨清像,线条流畅”,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顾恺之著有《画论》和《画云台山记》等三本绘画理论著书。他在绘画实践中创立了“以形写神”等传世理论。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甑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诗篇名著有感而作,是他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 二、作品介绍与赏析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顾恺之针对这篇优美文创作的千古名画,意境缠绵,画风古朴,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学珠联璧合,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现存的《洛神赋图》画卷虽为宋代摹本,但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若干艺术特点和魏晋六朝时期的画风,被称为最接近原作的画卷。《洛神赋》是以曹植与嫂子洛神甄氏之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1,中国画的分类: 技法不同:工笔画,写意画 题材不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人物画:传神写照 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补充]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一)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194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 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矫健腾飞的龙凤,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

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 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 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 “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

构成中国美术史的100幅名画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00幅名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0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 0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 03、《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 05、《职贡图》·局部/萧绎 0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画像砖 07、《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08、《西方净土变》/莫高窟壁画 09、《维摩诘经变》/莫高窟壁画 10、《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壁画 11、《游春图》/展子虔 12、《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 13、《步辇图》/阎立本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15、《捣练图》/张萱 16、《簪花仕女图》/周昉 17、《高逸图》/孙位 18、《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19、《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20、《辋川图》/王维 21、《照夜白图》/韩斡 22、《五牛图》/韩滉 23、《天王送子图》·局部/吴道子 24、《重屏会棋图》/周文矩 25、《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26、《十六罗汉图》·之一/贯休 27、《珍禽图》/黄筌 28、《匡庐图》/荆浩 29、《关山行旅图》/关仝 30、《夏山图》/董源 31、《秋山问道图》/巨然 32、《山鹧棘雀图》/黄居寀 33、《双喜图》/崔白 34、《读碑窠石图》/李成 35、《溪山行旅图》/范宽 36、《早春图》/郭熙 37、《溪山楼观图》/燕文贵 38、《五马图》/李公麟 39、《秋庭戏婴图》/苏汉臣 40、《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41、《墨竹图》/文同 42、《四梅花图》/杨无咎 43、《枯木怪石图》/苏轼

古代名画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 《高逸图》(部分)孙位唐代 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所剩四贤,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画中山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完密地皴擦出山石的质感。画树木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用笔按结构皴擦。几株树各有不同的画法。兼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 pHY

if 《江行初雪图》(部分)赵斡五代南唐 此图为赵斡仅有的传世作品。表现朔风凛冽、雪花飘飘的冬曰江岸,渔夫们冒着严寒张网捕鱼的情景,全卷布置以芦苇、寒树、坡岸、板桥,渔民活动其间,或撑舟,或撒网,或于芦棚中避寒,或在船上炊食,江岸有骑驴之行旅,寒冷畏缩之状极为生动感人。画中树石笔法劲健,水纹用笔尖利,天空以粉弹出飞舞的雪花,技巧十分娴熟。是一幅流传有绪的中国绘画珍品。 2&lC

《洛神赋图》(部分)顾恺之东晋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3{w

《潇湘图》(部分)董源五代南唐 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简介及创作背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简介及创作 背景 本文导读:《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全景图,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

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导入: 过度:闲暇之余我们都喜欢亲近自然,外出旅游。美丽的自然风景能带给我们心旷神怡,轻松自然之感。 提问:同学们都去过哪些中国的名山大川呢? 学生:黄山、泰山、、、、、五桂山(教师可幽默回答,当然五桂山、大尖山也算是我们中山的名山) 提问:我们常说的“三山五岳”是指什么? 学生:(略)相传古代的“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现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五岳”是指东岳泰山之雄(山东)、西岳华山之险(陕西)、南岳衡山之秀(湖南)、北岳恒山之奇(山西)、中岳嵩山之峻(河南)。(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等) 提问:我们现代人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一般都会用相机把美丽的风景记录下来。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呢? 学生:诗歌、绘画是常用的方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示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及脉络 提问:什么是山水画呢? 学生:(略)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中国画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彩作画于绢、宣纸、帛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提问: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呢?距今1500多年大概是什么时代。 学生:(略)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点讲) 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画就已经开始萌芽,但仍附属于人物画;(图例《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绢本设色(传是宋代摹本) 纵27.1cm 横572.8cm 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中国古代名画

中国古代名画 中国古代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丰碑,每一幅是华夏文明史上伟大的巨著。它们承载着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它们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它们流传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中国古代名画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是华夏文明的永久标签。下面我就介绍其中之四来让大家从中体会中国古代名画的独特魅力。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 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 栩栩如生而名闻中 外 。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 人。顾闳中《韩 熙载夜宴图》纵28.7厘米 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长卷,以韩熙载为中心,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 各段独立成 章,又能连成整体。 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 其工细。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作者张择 端([1] 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 东 武(今山东诸城)人。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 透视的构图法,将 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 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分别是: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 热闹的市区街道。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各阶层在城 郊一带的种种活动。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入入胜。人物和景色的虚实、疏密、动静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节奏感和韵律感,表现了高低起伏性和动作性。它既有界画工整准 确的优点,又有完整统一的特色,充分发挥了半工笔半写意人物画生动活泼的长处。是我国现实 主义绘画传统的最优秀代表作。 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晚年作品。《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 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 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 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7米长、30多厘米高的山水画长卷,向来被认为是黄公望的山水画的

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 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 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 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 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将毛主席和拜年的农民围绕在中间,洁净的画面自然地突显了毛主席的身姿。四周五颜六色的服装、花灯、锣鼓更加营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8.百世多吉(中国画)齐白石。作品中表现了九个柿子,红喻老、,绿喻新,九则表示多的意思,意为与“百世”。画中借柿子与橘子的谐音,取意“百世多吉”,表达了画家愿祖国永远安康幸福的质补愿望和爱国情怀。

中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美术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 美术语言表达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 中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1、顾恺之,东晋画家。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代表作品:《斫琴图》和《洛神赋图》。 《斫琴图》是宋代摹本之一。又叫《女史箴图》。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阎立本,唐代画家,官至宰相,汉族,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萧翼赚兰亭图》《职贡图》 3、张萱,唐代画家,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捣练图》 4、顾闳中,南唐人物画家,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5、黄筌,五代西蜀画家,代表作品《写生珍禽图》,《雪竹文禽图》,《桃花雏雀图》,《海棠鹁鸽图》 6、张择端,北宋画家。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7、范宽,北宋画家,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 8、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作品《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 9、倪瓒,元代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10、徐渭,明代,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作品《墨葡萄图》、《山水人物花鸟》、《牡丹蕉石图》,《墨花》 11、朱耷,明末清初画家,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12、郑燮,"燮"读音xieˋ号板桥、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 13、林风眠,现代画家,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14、齐白石,现代,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 15、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奔马图》《群马》《九方皋》《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图》

美术鉴赏

《清明上河图鉴赏》 摘要: 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存在一个故事,都有其依托的社会时代背景,而不是简单的由主观意象所决定的,而它的出现往往同当时社会情况有关!一幅画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而我们应该从画中感知当时社会状况,同时也是是考察历史的一种重要的参考文献。通过欣赏一幅画,感受当时的百姓生活的环境!人生如画,画如人生,一幅画一种人生!鉴赏作品也是一种乐趣,从中体会生活的五味杂陈。个人选取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来进行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端背景内容艺术特点形式历史意义 正文: 一幅画的价值不仅仅是他的艺术特点美,简单的内容美,还包括历史意义之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历史的真实写照,从画中反应了当时的商品经济交易繁华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真实写照,社会经济繁荣昌盛。车水马龙,描绘出了一种当时商品经济发展非常好的一种状态,很有历史参考价值! 从作品的作者开始赏析: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从作品的背景赏析:《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宋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从作品的内容赏析: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从内容看,《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也具有风俗画的特点。《清明上河图》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图》中画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 从作品的结构赏析: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十大传统名画

近几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考察有升温的趋势,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华传统文艺雅致大气,可 考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画”。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画作: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现有的只有一卷来自宋 代的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 安排疏密得宜,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画作的取材出处。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画作:《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连环长卷的 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最大的特点,是以静止画卷,描绘了流动的 时间。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 最杰出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每一段 都描绘了在宴会的各个阶段,主人韩熙载的动向和所处的状态,生动而不呆板。作者顾闳中 充当了人体照相机一般的功能,将他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凭记忆用画笔记录下来,令人惊叹。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画作内容的主人公。 三、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 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作中有大量的人物,但是神态动作都生动十分,毫不雷同。笔法轻盈舒畅,不仅对于人物,对于器物的描绘也是别具一格。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画作内容的历史事件。 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风 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艺术 水平高超,,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 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 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考察内容:作者生活的年代。描绘的城市。描绘的节日。 五、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 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 物馆“镇馆之宝”。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 水画的巅峰。 考察内容:作者的身份以及生活的年代。 六、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以丰腴为美,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 容典雅著称,一扫中国古代仕女“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的羸弱姿态,《唐宫仕女图》中 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中国古今名画汇总

中国十大名画: 古代绘画称为丹青,主要是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不容易变色,也用来比喻坚贞。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洛神赋》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一、《洛神赋图》的作者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顾恺之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二、《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1]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艺术鉴赏: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三、《唐宫仕女图》是一组五幅中国画,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该画描述了唐代女子众生相,尤其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特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挥扇仕女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画家周昉出身于豪门显宦,因此,他对于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图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银砖典藏版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银砖典藏版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韩滉《五牛图》;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银砖典藏版,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再次呈现。 规格 《洛神赋图》111X43mm 《唐宫仕女图》117X36mm 《千里江山图》162X26.5mm 《清明上河图》162X26.5mm 《韩熙载夜宴图》162X26.5mm 《五牛图》150X26.5mm 《富春山居图》162X26.5mm 《百骏图》162X26.5mm 《汉宫春晓图》162X26.5mm

《步辇图》111X43mm 铸造厂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参与制作 童友明 材质 Ag.999 发行背景 建国65周年华诞,响应国家国宝再造工程计划的号召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的《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的《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阎立本《步辇图》 这是一幅历史画。它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公元七世纪,地处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是个“骁勇多英略”的领袖。贞观八年(634年),他

中国历代名画欣赏

《高逸图》(部分)孙位唐代 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所剩四贤,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画中山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完密地皴擦出山石的质感。画树木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用笔按结构皴擦。几株树各有不同的画法。兼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

《江行初雪图》(部分)赵斡五代南唐 此图为赵斡仅有的传世作品。表现朔风凛冽、雪花飘飘的冬曰江岸,渔夫们冒着严寒张网捕鱼的情景,全卷布置以芦苇、寒树、坡岸、板桥,渔民活动其间,或撑舟,或撒网,或于芦棚中避寒,或在船上炊食,江岸有骑驴之行旅,寒冷畏缩之状极为生动感人。画中树石笔法劲健,水纹用笔尖利,天空以粉弹出飞舞的雪花,技巧十分娴熟。是一幅流传有绪的中国绘画珍 《洛神赋图》(部分)顾恺之东晋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

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潇湘图》(部分)董源五代南唐 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书法名家名作: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隋朝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

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八大名画之赏析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进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为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件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 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自己的感受……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长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

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体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 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着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刻画严整又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感强。设色既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有法度可寻,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感受----------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始于石器时代。最初由劳动而产生的艺术其功能由美化生活为目的逐渐转变成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情绪的最好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原先在石器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符号到现在在宣纸上画水墨淋漓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其中以长卷式构图为特色的古代绘画值得一提。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有别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仍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成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不仅表现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形式。绘画构图技巧也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区别。 我归纳了长卷式构图的特色,可能不够全面但却是常见的构图形式。 1、以故事情节展开。 作品:《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所画成的长卷。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些列及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画中曹子建充分表现了这位王侯兼诗人的气质。其后画列“冯夷鸣股”、“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卷末画曹子建回到岸上,坐在洛水之畔目痴口呆,懊丧的神态,表现了“夜耿耿而不寐、沾繁而至曙”的境地。整幅作品始终吸引读者,使读者的感情随着画面的进展而欢欣、惆怅。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